李嘉诚,原一平的故事
2012年01月13日
   [b]华人首富李嘉诚的故事[/b]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卑微的跑堂者,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不懈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世界华人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但这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后来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b]年少艰辛[/b]
  李嘉诚出生于广东潮州的书香世家,从小聪颖好学。日军侵占潮州后,少年李嘉诚跟随父母,历经艰辛,逃到香港投奔亲戚。到香港后一年,日军侵占香港。祸不单行,父亲染上肺病,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临终前,他给未成年的长子留下了“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遗言。
  这一年,李嘉诚14岁。对父亲的遗言,李嘉诚永生不忘。
  14岁的孩子,正是备受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时代。父亲辞世,弟妹尚幼,他明白,从今以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接济李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日治时期,百业萧条,求职谈何容易?少年李嘉诚求职四处碰壁,绝望之时,舅父同意他到其所经营的钟表公司做工。母亲欣喜不已,但李嘉诚拒绝了。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先父的遗言,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荫庇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苍天不负有心人,次日,李嘉诚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做煲茶的堂仔。
  广东人习惯喝早晚茶,天蒙蒙亮,就有茶客上门。店伙计,按照季节的不同,必须在早上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准备茶水茶点。
  舅父送了一只小闹钟给嘉诚,好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李嘉诚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响铃,最早一个赶到茶楼。茶楼的工时,每天都在15个小时以上。茶楼打烊,已是半夜人寂时。
  李嘉诚回忆这段日子,说“我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实在是太累太乏了。白天时,茶客较少,但总会有几个老翁坐茶桌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他却要呆在茶楼侍候。那时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3天3夜。
  一年后,他已经熬过最艰辛的日子,老板给他加了工钱。然而茶楼工作出息不大,他渴望从事新的职业,尤其是跟复杂钟表打交道的行当,因而他提出进舅父的公司。
  李嘉诚迈向社会,曾拂逆了舅父的一番好意。现在李嘉诚又觉得,他似乎不应再有太多的顾虑。进舅父的公司,不是接受恩赐,而是为舅父做事。
  李嘉诚进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特别照顾。李嘉诚从小学徒干起,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做得又快又好。他利用打杂的空隙,跟师傅学艺。他心灵手巧,仅半年时间,就学会各种型号的钟表装配及修理。
  舅父对嘉诚的长进欣喜不已,但从不当面夸奖他。后来他被调往钟表店当店员。作为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谁都不敢相信他学师才几个月。
  进了中南公司,李嘉诚给自己定下新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这是极浅显的道理。然而他的工薪菲薄,要维持全家的生活,还要保证弟妹读书的学费,因而连新教材都买不起。李嘉诚想到一个好办法,他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他既学到知识,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b]闯荡市场[/b][b][/b]
  1946年,17岁的李嘉诚突然离开舅父的公司,去了一间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五金厂,做行街仔(推销员)。
  同事大惑不解。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李嘉诚也看好中南的前景,但他却在思考――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开始了走街串巷的生涯。他后来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然而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选择了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大客户。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一百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因为他看到了塑胶产业的前景。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
  李嘉诚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
  他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然而他又要离开了,因为他想自己办一间塑胶厂。
  [b]创立“长江”[/b][b][/b]
  在22岁这年,李嘉诚通过省吃俭用和向亲友借钱筹得5万元资本,建立了自己的一家小塑胶厂。他给企业取名“长江”,因为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
  一日深夜,李嘉诚翻阅英文版《塑胶》杂志,目光被一则简短的消息吸引住:意大利一家公司,已开发出利用塑胶原料制成的塑胶花,即将投入成批生产推向欧美市场。一直苦苦寻找产品突破口的李嘉诚,如迷途的夜行人看到亮光,兴奋不已。
  塑胶花是当时的时尚消费品。李嘉诚揣着希冀和强烈的求知欲,登上飞往意大利的班机去考察。
  在一间小旅社歇脚后,他急不可待地去寻访该公司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风尘仆仆地来到厂门口,却面对一个新的问题:厂家对新技术严格保密。
  长江厂小本经营,绝对付不起昂贵的新技术专利费,况且意大利厂家绝不会轻易出卖专利,它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方肯出手。
  那么长江厂只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谈何突破?如果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模仿,将会遇到众多的竞争对手。怎么办?
  情急之中,李嘉诚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这家公司的塑胶厂招聘工人,他去报了名,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在这家工厂里,他被安排清除废品废料。在推着小车在厂区各个工段来回走动时,他眼里看、心里记,琢磨着生产流程。收工后,他急忙赶回旅店,把观察到的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假日,李嘉诚邀请这家厂里数位新结识的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术工人。李嘉诚用英语向他们请教有关技术,佯称他打算到其他的厂应聘做技术工人。
  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塑胶花制作配色的技术要领。
  平心而论,站在今日的角度,李嘉诚的行为有悖商业道德。但在专利法还不太健全的50年代,李嘉诚迫于无奈的举动,又是可以理解的。
  就这样,李嘉诚满载而归。随机到达的,还有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长江塑胶厂做出了漂亮的产品,数周之间,香港大街小巷的花卉店,摆满了长江出品的塑胶花。李嘉诚掀起了香港消费新潮,长江塑胶厂蜚声香港业界。
  这以后,李嘉诚的事业蒸蒸日上。1958年,李嘉诚开始投资地产市场;1979年,“长江”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李嘉诚因而成为首位收购英资商行的华人。如今,他统领着长江实业、和黄集团、香港电灯、长江基建等四家上市公司,业务遍及各行各业,形成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而李嘉诚本人也荣列世界富豪榜第10位,成为有史以来华人最杰出的企业家之一。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超人”的美誉。
  很多人都在研究“超人”成功的秘诀,而他自己对此有独到见解。曾有一位大陆富商向李嘉诚讨教:“您有两个儿子,我也有两个。请问您是怎么教育他们的?”李嘉诚说:“让他们吃苦。”这道出了在李嘉诚心中,吃苦的价值与意义。
  [b]营销大师原一平的故事[/b]
  原一平是一位日本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从被乡里公认为无可救药的小太保,最后成为日本保险业连续15年全国业绩第一的“推销之神”。最穷的时候,他连坐公车的钱都没有,可是最后,他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激情,凭借自己的踏实和勤奋,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b]艰难的开始[/b]
  1904年,原一平出生于日本长野县。他的家境富裕,父亲德高望重又热心公务,因此在村里担任若干要职,为村民排忧解难,深受敬重。
  原一平是家中的老幺,从小长得矮矮胖胖的,很得父母亲的宠爱。可能是被宠坏的缘故,原一平从小就很顽皮,不爱读书,喜爱调皮捣蛋,捉弄别人,甚至常常与村里的小孩吵架、殴斗。甚至于老师教育他,他竟然拿小刀刺伤了老师,父母对他实在无可奈何了。
  23岁那年,原一平离开家乡,到东京闯天下。第一份工作就是做推销,但是碰上了一个骗子,卷走保证金和会费就跑了。为此,原一平陷入了困境之中。
  1930年3月27日,对于还一事无成的原一平是个不平凡的日子。27岁的原一平揣着自己的简历,走入了明治保险公司的招聘现场。一位刚从美国研习推销术归来的资深专家担任主考官。他瞟了一眼面前这个身高只有145厘米,体重50公斤的“家伙”,抛出一句硬邦邦的话:“你不能胜任。”   
  原一平惊呆了,好半天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问:“何……以见得?”   
  主考官轻蔑地说:“老实对你说吧,推销保险非常困难,你根本不是干这个的料。”   
  原一平被激怒了,他头一抬:“请问进入贵公司,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每人每月10000元。”   
  “每个人都能完成这个数字?”   
  “当然。”   
  原一平不服输的劲儿上来了,他一赌气:“既然这样,我也能做到10000元。”   
  主考官轻蔑地瞪了原一平一眼,发出一阵冷笑。
  原一平“斗胆”许下了每月推销10000元的诺言,但并未得到主考官的青睐,勉强当了一名“见习推销员”。没有办公桌,没有薪水,还常被老推销员当“听差”使唤。在最初成为推销员的七个月里,他连一分钱的保险也没拉到,当然也就拿不到分文的薪水。为了省钱,他只好上班不坐电车,中午不吃饭,晚上睡在公园的长凳上。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原一平退却。他把应聘那天的屈辱,看作一条鞭子,不断“抽打”自己,整日奔波,拼命工作,为了不使自己有丝毫的松懈,他经常对着镜子,大声对自己喊:“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原一平,有超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所有的落魄都是暂时的,我一定要成功,我一定会成功。”他明白,此时的他已不再是单纯地推销保险,他是在推销自己。他要向世人证明:“我是干推销的料。”
  他依旧精神抖擞,每天清晨5点起床从“家”徒步上班。一路上,他不断微笑着和擦肩而过的行人打招呼。有一位绅士经常看到他这副快乐的样子,很受感染,便邀请他共进早餐。尽管他饿得要死,但还是委婉地拒绝了。当得知他是保险公司的推销员时,绅士便说:“既然你不赏脸和我吃顿饭,我就投你的保好啦!”他终于签下了生命中的第一张保单。更令他惊喜的是,那位绅士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帮他介绍了不少业务。
  [b] [/b]
  [b]在进取中成长[/b]
  从这一天开始,否极泰来,原一平的工作业绩开始直线上升。到年底统计,他在9个月内共实现了16.8万日元的业绩,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许诺。公司同仁顿时对他刮目相看,这时的成功让原一平泪流满面,他对自己说:“原一平,你干得好,你这个不吃中午饭,不坐公车,住公园的穷小子,干得好!”
  1936年,原一平的推销业绩已经名列公司第一,但他仍然狂热工作,并不因此满足,他构想了一个大胆而又破格的推销计划,找保险公司的董事长串田万藏,要一份介绍日本大企业高层次人员的“推荐函”,大幅度、高层次地推销保险业务。因为串田先生不仅是明治保险公司的董事长,还是三菱银行的总裁、三菱总公司的理事长,是整个三菱财团名副其实的最高首脑。通过他,原一平经手的保险业务不仅可以打入三菱的所有组织,而且还能打入与三菱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所有大企业。   
  但原一平不知道保险公司早有被严格遵守的约定:凡从三菱来明治工作的高级人员,绝对不介绍保险客户,这理所当然地包括董事长串田。   原一平为突破性的构想而坐立不安,他咬紧牙关,发誓要实现自己的推销计划。他信心十足地推开了公司主管推销业务的常务董事阿部先生的门,请求他代向串田董事长要一份“推荐函”。阿部听完了原一平的计划,默默地瞪着原一平不说话,过了很久,阿部才缓缓地说出了公司的约定,回绝了原一平的请求。原一平却不肯打退堂鼓,问道:“常务董事,能不能自己去找董事长,当面提出请求?”阿部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更长时间的沉默之后,说了5个字:“姑且一试吧。”说罢,用挤出的难以言状的笑容,打发了原一平出门。
  等了几天,终于接到了约见通知,原一平兴奋不已地来到三菱财团总部,层层关卡,漫长的等待,把原一平的兴奋劲耗去大半。他疲乏地倒在沙发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原一平的肩头被戳了几下,他愕然醒来,狼狈不堪地面对着董事长。串田大喝一声:“找我什么事?”还未清醒过来的原一平当即被吓得差点说不出话来,想了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讲了自己的推销计划,刚说:“我想请您介绍……”就被串田截断:“什么?你以为我会介绍保险这玩意?”   
  原一平来前曾想到过请求被拒绝,还准备了一套辩驳的话,但万万没有料到串田会轻蔑地把保险业务说成“这玩意”。他被激怒了,大声吼道:“你这混账的家伙。”接着又向前跨了一步,串田连忙后退一步。“你刚才说保险这玩意,对不对?公司不是一向教育我们说:‘保险是正当事’吗?你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吗?我这就回我的公司去,向全体同事传播你说的话。”原一平说完转身就走。   
  一个无名的小职员竟敢顶撞、痛斥高高在上的董事长,使串田非常气愤,但对小职员话中“等着瞧”的潜台词又不能不认真思索。   
  原一平走出三菱大厦,心里很不平静,他为自己的计划被拒绝又是气恼又是失望,当他无可奈何地回到保险公司,向阿部说了事情的经过,刚要提出辞职,电话铃响了,是串田打来的,他告诉阿部刚才原一平对自己恶语相加,他非常生气,但原一平走后他再三深思。串田接着说:“保险公司以前的约定确实有偏差,原一平的计划是对的,我们也是保险公司的高级职员,理应为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帮助扩展业务。我们还是参加保险吧。”
  放下电话,串田立即召开临时董事会。会上决定,凡三菱的有关企业必须把全部退休金投入明治公司,作为保险金。”原一平的顶撞痛斥,不仅赢得了董事长的敬服,还获得了董事长日后充满善意的全面支援,他逐步实现了自己的宏伟计划:3年内创下了全日本第一的推销纪录,到43岁后连续保持15年全国推销冠军,连续17年推销额达百万美元。  
  1964年,世界权威机构美国国际协会为表彰他在推销业做出的成就,颁发了全球推销员最高荣誉――学院奖等等,他是明治保险的终身理事,业内的最高顾问。
  [b]工作是心中的一团火[/b]
  尽管原一平功成名就,但他根本不愿意停下来,还要继续工作,他的太太埋怨说:“以我们现在的储蓄已够终生享用,不愁吃穿,何必每日再这样劳累地工作呢?”   
  原一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这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   
  原一平用自己一生的实践书写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推销员、一个优秀的推销员应该具有的技巧。他要把这些技巧告诉每一个普通人、每一个即将走向成功的人。为此,他在全世界各地开展了连续不断的演讲,把自己的思想推广开来。
  他定期举行“原一平批评会”,坚持6年,听取大家的意见,来检讨自我,改进自我。   
  他坚持每星期去日本著名的寺庙听吉田胜逞、伊藤道海法师讲禅,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他对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详细清晰的调查表,建立了分类档案。
  他把微笑分为39种,对着镜子苦练,曾经在对付一个极其顽固的客人时,用了30种微笑,他的微笑被人们誉为“价值百万美金的笑”。   
  他有坚强的毅力和信念,为了赢得一个大客户,他曾经在3年8个月的时间里,登门拜访70次都扑空的情况下,最终锲而不舍获得成功。
  在一次演讲会上,有人问69岁的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其推销的秘诀是什么,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李嘉诚,原一平的故事相关推荐

  1. 李嘉诚留住人才的秘诀

    李嘉诚留住人才的秘诀(转) [设置字体: 大  中  小][ 关闭] 李嘉诚说,自己的公司里现在有很多中国人和外国人,留住他们的办法很简单:作为一个领导,首先要想一想下属最希望的是什么. 有容乃大―― ...

  2. 李嘉诚财富秘密:钱来的很容易

    编者按:他的历史可以说是传奇 他的经历可以说是个注定的奇迹,他的财富无人能比,是所有人羡慕崇拜的偶像,曾几何时他就是中国财富的象征,,他财富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支撑着他 ...

  3. 2014年2月20号,财经会客厅,万科王石解析李嘉诚抛售地产及预测房价即将见顶!

    [感觉王石说房价和李嘉诚的抛售行为的还是很有见地的,期待万科转型,本人重仓万科,因为被套,哈哈.记录此文,1年后再来重温] [原视频地址]http://money.163.com/special/wa ...

  4. 李嘉诚、英特尔、比亚迪入股的雷蛇,上市后能玩把大的吗?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科技行业总是在高喊着"寒潮"已来.并给出诸多所谓的证据,如大批创业公司倒闭.融资困难等.但现实却是这是一场优胜劣汰的竞争而已,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企业依然在融 ...

  5. 李嘉诚:无霸气才能成霸业

    李嘉诚:无霸气才能成霸业 2008-02-12 11:17:11     来源:中国企业家     李嘉诚先生从来都是国人特别是商界后生心中的一座丰碑,无数的文章和书籍描绘了他的种种成功秘籍.也许,谦 ...

  6. 盖茨和李嘉诚双龙卸甲 他们的区块链业务一个在链圈扶贫 一个在币圈赚钱

    来源:互链脉搏 3月13日,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宣布退出公司董事会,同时退出巴菲特旗下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董事会的职务,将把更多时间投入于慈善事业,其运营主体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也是 ...

  7. 柠檬汁的人生观-李嘉诚

    尊敬的郝平副部长.林海帆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校董.老师们,各位嘉宾.家长们.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各位到临汕头大学,与我们一起共渡同学们这快乐的一刻!各位同学,你们从小学至大学毕业,寒窗努力十六载, ...

  8. 成功没有偶然·李嘉诚 之读书笔记

    记序: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以至于连读了三遍,虽然书中没有晦涩难懂的文字及道理,但总感觉不能很好地体会其中的道理,加上本人读到好书总是喜欢写些读后感笔记之类的.以备日后能快速领略其中的精髓.也希望能帮助到 ...

  9. 取代李嘉诚成香港新首富,宁德时代曾毓群将面对的是什么?

    "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来 源 | 资本侦探(ID:deep_insights) 作 者 | 王舷歌 就在这个五一假期,香港首富换人了. 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数 ...

最新文章

  1. MySQL优化篇:数据准备
  2. 【深度学习】强化学习Q-Learning和DQN的应用(迷宫)
  3. hibernate批量删除和更新数据
  4. Bootstrap4 网格系统
  5. linux平台性能监控系统,Linux系统性能监控
  6. Hyperledger Fabric 链码(2) 接口
  7. 【数据竞赛】从0梳理1场时间序列赛事!
  8. ASP.NET数据库编程入门
  9. java对象模型 指令_JVM-Java内存模型-20200217(示例代码)
  10. 【版本控制】分布式的版本控制系统GitHub学习资源汇总
  11. 第2.2节 Python的语句
  12. 用两个栈实现一个队列用两个队列实现一个栈
  13. PPT太大如何压缩到最小?
  14. 金彩教育:怎么布局人群标签
  15. 无心剑英译秦观《鹊桥仙》
  16. 062:vue+openlayers绘制正方形、矩形、六芒星( 代码示例 )
  17. 盘点各大互联网公司2017中秋月饼设计,你最喜欢哪一个?
  18. 基于Scrapy的交互式漫画爬虫
  19. 费雪信息 (Fisher information)
  20. Acwing-280-陪审团(背包dp?)

热门文章

  1. keychain service钥匙串服务
  2. labview 和lin 通讯_LABVIEW几种通讯应用1
  3. 涨粉神器,粉丝零距离交流!CSDN APP迎来更新
  4. 实验二(1)-配置 IPv4 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
  5. python中完整爬取股票财务信息和公司基本信息
  6. 快速粘贴与自动填表软件V1.0 注册版
  7. 为什么Mendix重视私有化部署
  8. java全栈系列之JavaSE-面向对象(构造器)033
  9. 基于STM32F103单片机智能安全门禁人体感应报警方案设计
  10. mysql存储过程select into_mysql存储过程select in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