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下我的背景,我之前在上汽通用的泛亚技术中心,做底盘开发工程师,后来加入一家新能源车企,再后来因为看好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前景,自学自动驾驶算法,终于在2017年底加入阿里(菜鸟)自动驾驶团队。

我在阿里先后担任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运营,这中间的经历也彻底点燃了我对商业的热情。

关于上述这两段转型经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这两篇文章:

转型经验分享|作为传统汽车工程师,我如何转型去阿里做无人驾驶?

转型经验分享|我为什么离开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去做“自媒体”?

一、职业规划再调整

因为对商业的浓厚兴趣,我转做无人车运营,探索无人车的商业化落地。

随着无人车运营工作的开展,自己对商业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但当时无人车技术和产品并不成熟,运营工作进展也并不顺利,于是就想重新规划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了。

其实,职业规划也是有方法论的,比较常用的是《远见》中介绍的职场甜蜜区理论。

该理论指的是,分别找到你擅长的、你喜欢的和社会需要的,这三个区域的重合部分,就是你后续职业发展的方向。

职业转型理论

你擅长的,比如行业知识、行业资源和行业经验,还有一些可迁移的软技能,如团队管理能力等,还可以结合一些性格分析来帮助自己擅长做哪类的工作,常用的有MBTI性格分析。

对我而言,我在汽车和自动驾驶行业有产业经验,有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工作经验,对产业比较理解,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也OK。

你喜欢的,就是指你的热情是什么。

很多人对自己喜欢什么,完全没有概念,只知道自己每天工作很痛苦,很清晰地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

自己的热情,需要从自己过往经历去找,对工作生活中的自己,不断观察、不断体悟,还需要不断试验,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热情。

在思考“你喜欢的”这个问题时,不要受钱的影响,如果有一件事,不赚钱还特别想去做,那么大概率这件事情是你的热情所在。

如果你发现了某件让你着迷、让你夜不能寐、神魂颠倒的事情,那么你就要注意了,这件事就是你的热情所在,就是你要去追求的事。

根据我自己的长期观察,我确信我喜欢商业,对技术也有热情,喜欢自己能够影响和改变行业和社会的事情。

这些不是拍脑袋的,而是来自于对自己的长期观察和思考。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当我参与开发的那款车,上市后被媒体铺天盖地地宣传和测评,当在媒体上看到评测文章提到我负责的零件的那一刻,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让我终生难忘;

当自学自动驾驶算法时,连续coding几天的Pipeline终于跑通时,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绝对比肩买彩票中头奖;

当我在知乎上写的文章首次破千赞的时候,那种狂喜,原来我写的东西也有那么人喜欢;

当我如痴如醉地阅读商业书籍,沉浸于多变但有序的商业逻辑,惊叹于商业无穷的力量时,我确定这就是我想去做的事情。

对我而言,找“我擅长的+我喜欢的”领域,就是找到“技术+商业”领域,而且和汽车产业相关。

符合上述这两条的并不多,有一个职业进入了我的视线,那就是“投资”,去专业的投资机构做投资。

其实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那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宣传知名投资人,投资某些独角兽企业,上市后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收益,他们面对媒体侃侃而谈自己的投资心得。

加上那段时间也看了很多投资领域的书,如《穷爸爸富爸爸》《黑客与画家》《原则》,从而对投资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刚开始有这样的想法,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经过后续了解,其实做投资,无非是每天看看项目,谈谈项目。想到自己能够从事如此“光鲜亮丽”的职业,能够去谈“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生意,和那些名声响亮的创业者们“谈笑风生”,内心兴奋不已。

于是开始密集接触投资圈里的同学、朋友,抓住所有机会和他们交流。

在此,先做一些投资行业的知识普及,熟悉的读者可以跳过。

首先,投资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就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在公开市场进行股票买卖的证券交易市场。那时的我,还是受一些“偏见”影响,觉得二级市场的股票投资就是投机,从买卖中来套利,并不创造实际价值,所以二级市场自然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这个观点后续发生了改变,后面会谈到。

一级市场,是不能公开市场交易的股票投资,又根据投资阶段,分为好几种。

按照时间顺序,投资轮次可以分为种子轮、天使轮、A轮、B轮、C轮...到Pre-IPO和最后IPO上市进入二级市场。

不同机构投资不同的轮次,可以简单的把机构分为投早期项目的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投中后期的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和做IPO业务的投行(Invest Bank,投资银行)。

PE 基金规模大,单笔投资大,一般投资成熟期的企业,此时企业的盈利模式已经比较稳定,风险较低,回报也低一些;VC 基金规模小,单笔投资小,一般投资初创期的企业,此时企业商业模式还不成熟,不确定性较大,投 10 个可能最后只能成功一两个,风险大,回报也高。

VC的故事性和传奇性比较强,媒体上宣传的比较多,而PE一般比较低调,市面上的宣传更少一些,“闷声发大财”。

我更适合VC

和圈内朋友交流时得知,投行一般从几个金融名校招人,要求科班出身,竞争性非常强,我教育背景不匹配,“不予考虑”。

PE因为商业模式确定,已经有非常完善的财务模型了,需要候选人有扎实的财务功底和估值建模能力,也要熟悉上市流程,方便为后续企业上市做准备,所以他们一般会从投行招人,一来技能比较匹配,二来投行要求高,他们已经做过一轮筛选了,犯错的风险低。

而VC看早期项目,风险大,需要懂产业的人,圈内朋友建议我往这个方向努力。

我也觉得的确比较适合,一方面VC符合我“技术+商业”的诉求,做汽车相关产业的投资,也能发挥我的产业背景优势;另一方面VC每天都在看新项目,新知识接触比较多,成长更快,也更有意思。

社会价值更不必说,VC能够给初创公司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和投后服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陪伴公司成长,社会价值巨大。

于是认定VC作为我的转型方向。

转型 VC并不乐观

后来和做VC的朋友沟通交流下来,结论很不乐观。

当时2018年,恰逢资本寒冬,小机构募资困难,基本上都不招人,能不裁人就不错了,偶有招人也需要有投资经验,省掉培训和试错成本,来了就能上手,而我没有投资经验,难度很大;大机构虽然能募到资,但招人也谨慎了——虽然他们会招新手,但他们更偏好有理工科背景、有名校MBA背景、刚毕业一两年的候选人,而且大机构的竞争非常惨烈,经常是几个沃顿、哈佛、斯坦福的MBA在抢一个实习生名额,这些年轻人特别能拼,长期加班出差熬夜都没问题,对这些机构而言,我年纪有些偏大了,而且缺少商业背景(没读过MBA),想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

事实也的确如此,自己也投了很多简历,通过朋友介绍,聊了好多家VC机构,都也只是是局限在“聊聊”而已,甚至都不给面试机会,开始气馁了。

二、转机来临

一次和做投资的同学交流时,他建议:“你可以内部转岗去阿里战投部啊”,我一拍大腿,哎,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机缘巧合下,认识了菜鸟战略投资部的投资总监Sam,约他出来在星巴克喝咖啡,透露了想内转去战投部的想法。

他说,阿里近几年的战投部,要求所投资的项目,需要和主业务有协同效应,所以投资的标的大多是战略并购,不太会去做纯粹的财务投资,所以在流程上更加偏并购的执行。相应的,招人的时候也更关注其投资的专业背景,要求懂估值、尽职调查和投资流程,招的一般都是中金等投行出来的。

不过,看到我很沮丧,他也提到,后续有相关产业的DD(Due Diligence尽职调查)机会,可以让我一起参与,这样可以提前了解投资流程,积累一些经验,对后续的转型也有帮助。

同时,Sam还给了一些建议,像我这样的外行转型,需要一个敲门砖来证明自己,一方面证明自己是有相关的知识基础的,另一方面也是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转型不是随便说说的。在金融领域,CFA是个比较硬的敲门砖,建议我去考个CFA。

和Sam见面沟通的第二天,我告诉他:我报名了12月份的CFA考试。

Sam很吃惊:现在已经9月份了,只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而且你又是零基础,很紧张啊?

我说:没事,试一试吧。

嘴上说“试一试”,心里也在自己不断打气:“像我这种‘小镇做题家’,最不怕考试了”。

虽然这么安慰自己,但是面对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心里还是没底的。

三、极限备考CFA

第一时间搜集资料,等CFA的官方教材和Notes全买回家后,我傻了眼:教材有六七本,每一本都很厚,摞起来有20公分那么高,还都是全英文的。

CFA Level I要考10门课程,也就是我需要在高强度工作的同时,三个月内掌握10门陌生的课程,课程资料和考试还都是全英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说实话,3个月时间,连看一遍这些原版教材和Notes都不一定够,别提备考了。

查阅了很多备考经验,买了一些培训班的视频资料,边看视频资料边学习,这样速度更快。

尽快如此,考虑到工作节奏和强度,时间仍然非常紧张。

这段时间,在工作上,由于产品不够成熟,无人车的商业化进展并不顺利,运营更多承担了部分测试的工作,需要每天去测各种各样的case。

经过几个月的封闭测试,老板们觉得算法和产品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需要找场景进行商业化落地,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位于成都双流机场附近的物流仓的场景。

这时候,屋漏偏风连阴雨,团队安排我去成都出差几个月,现场支持业务运营。

不得不说,我虽然对双流项目的艰难程度有所预期,但是到了之后,艰苦程度还是远超我的想象的。

说是运营,其实是测试,在测试中不断摸索。

算法不成熟、硬件不稳定,运营环境也需要改造,我在现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出问题的时间比不出问题时间还要多得多。

而现场只有我一个人, 运营业务测试、软件bug调试、硬件修复、环境改造和物业方协调等等,基本上每天从早上忙到晚上很晚,晚上九点十点才下班是很正常的,下班后回宾馆也很不方便,物流仓位置偏僻,经常打车软件叫车等半小时都没人接单。

回到宾馆后,还得汇总当天的项目进展和问题,形成项目日报并发给相关同事。日报写完,往往已经快十二点了,还得继续看CFA的资料。

成都素有“雾都”的称号,整个冬天出太阳的日子,用一只手都数得过来,湿度如此之大,体感温度比实际气温要低得多,穿再厚的衣服都没用,经常是室外站一会身体就冻透了,而无人车在室外运行,我基本上一天都在室外解决和处理问题。

除了加班加点和工作环境恶劣外,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饮食习惯。

你能够想象,作为一个不能吃辣的人,身在成都的那种绝望和煎熬吗?物流仓里的食堂没有一个菜是不辣的,对我来说那都是“禁食”,没办法,我基本上一天吃2顿饭,早饭宾馆提供,中午实在饿得不行了就吃点方便面,好在我入住的宾馆提供夜宵。说是夜宵,其实就是凭票供应的一份水饺而已,水饺量并不大,一份吃不饱,我经常厚着脸皮去酒店前台额外多讨要几张夜宵券,这样可以多拿几份水饺,就当作晚饭了。几次后,前台的小姐姐每次看到我过来“蹭饭”,都会大发慈善之心,主动多给我几张,我每次则作感恩戴德状,道谢不止。

我至今仍认为,那家宾馆的水饺,是我吃过最好吃的。

长时间的室外工作,不分早晚的加班加点,再加上饮食也不规律,让我的肠胃时有“罢工”,甚至有几次因为肠痉挛,痛得在床上打滚。而我只能在疼痛稍减后,再继续爬起来写日报。

每周只有周日会暂停一天,而那天也闲不着,因为还要写周报。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我在网上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婆,不过那会还没确认关系,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那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追到她。

十二月份,考试临近,而材料才刚勉强看完,甚至在从成都回杭州的颠簸的航班上,我还在疯狂地翻看复习笔记。

考试的时间是个周六,为了不让同事知道我考CFA的事,我找了个借口请假,说回杭州参加大学同学的婚礼,还找了其他人来帮我照顾下。因为事情特别多,我还特意嘱托了一番,俨然一副孩子第一次独自出去春游时,家长不放心的感觉,然后头也不回地去考试了。

考试当天,考了一整天,考完后感觉考得不是很理想,不过当时也没多想,只感觉整个人累到虚脱,回到家大睡一场,一觉睡到大天亮。

考完试没多久,我和我后来的老婆确认了关系,她正式成为了我女朋友。

没过多久,成都的项目基本上步入正轨了,转交给其他同事后,我就回杭州了。

从成都回来没多久,我就突发急性肠炎,发烧到39.5度,在医院测完体温,直接就安排住院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礼拜,那几天,我女朋友也请假照顾我,照顾到无微不至,连隔壁病床的病友们都十分羡慕我。

2019年初,CFA结果出来。居然过了,意外之喜。

于是信心顿增,开始给各投资机构投简历,的确有效果,大家看到通过了CFA Level I考试,会愿意跟你聊,一方面证明我“ mean seriously”,另一方面,也能证明我的学习能力。

但是聊过几次后,结果不是很理想,都不了了之。

四、备战MBA

这期间,无人车的商业化落地也重新调整了方向,物流仓因为场景匹配度问题,不得已退出,转而进入了一些高校(如上海交大徐汇校区)做一些包裹的寄件业务(主要是淘宝退货),在那一年的618,还搞了一些动静出来。

而我的投简历之路还在继续,有几次,双方接触了很久,见面聊得也投机的,最后还是没有下文,甚至有一次都到了合伙人面试环节。我在和对方聊完后,问对方“觉得我适不适合”,对方直言“不是很匹配”,我继续追问“哪里有欠缺”,对方的反馈是“缺少一些business的sense”。

我继续问:“应该如何弥补呢?”

对方给了一些建议:“在工作和生活中多多积累,最好读个MBA。”

其实之前也有人建议我读MBA,我也曾认真考虑过,我甚至曾经考虑去国外脱产读MBA,却一直没有付诸行动,直到此时才不得不再次慎重考虑这个选择。

身边也有朋友,读完MBA后,成功转型去做VC了。

之前有次在给某二线国企背景车企的投资部投简历的时候,简历刚发过去就被秒拒,“我们只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对方这样反馈道。MBA还能升级下我的学历,不至于受到“学历歧视”,于是我开始搜集MBA的信息。

首先,MBA分国内还是国外,国外的MBA基本上都是全日制的,国内的MBA分全日制和在职(非全日制)的。

全日制MBA优点是,学制较短,2年可以毕业,学费相对非全日制更少一些,可以参加实习,转型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缺点是机会成本高,没有工作收入,经济压力会很大。

在职MBA的优点是,因为有工作收入,机会成本较低,经济压力小;缺点也很明显,学制更长,一般要2年半或者3年,学费更高,要兼顾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会很大,对转型帮助更像是锦上添花,更依赖自身原本的背景。

到底是读全日制还是在职,要看读MBA的诉求是什么。我只是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商业思维,加上我想在产业里继续待着,方便看机会,再考虑到机会成本,所以选择读在职MBA。

在职MBA又有很多选择,比如浙大(住在杭州,离得近)、上海的交大和复旦,还有一些合作办学项目,可以拿国内国外的双学位,此外还有中欧商学院,不过中欧在职MBA只有一个,还要求报考人员必须是金融/财务从业者,财务会计券商理财都可以,非金融背景是万万不可以的,我反复“跪舔”咨询过几次,招生人员都明确表示不接受报名,只能放弃中欧。

后来综合考虑,还是决定读交大的MBA,交大也有两个学院有MBA课程:一个是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安泰),还有一个是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安泰更偏管理,高金更偏金融一些。

MBA一般都有提前批面试,如果面试拿到“拟录取”名额的话,就像拿到“护身符”一样,在12月份的管理类联考笔试中,只要过国家线就可以录取,压力将会小很多。

提前批面试很早就开始了,不过这时已经8月份了,后面已经没剩几轮了,剩的名额也不会很多,不容乐观,于是赶紧准备申请材料,提交完材料,等待提前批面试。

稳妥起见,我安泰和高金两个MBA都报名参加提前批面试了,于是两条腿走路,准备哪个拿到“拟录取”,就上哪个。

面试准备

高金的面试通知先下来了,需要准备一个面试的PPT,讲清楚“为什么要来读高金”。

为了准备PPT,我准备了逐字稿并反复练习,我女朋友又帮我改了几遍。后来还请教了几次之前的同事张洋关于面试的注意事项,他老婆之前在高金读了MBA,后来留校工作,也给了我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张洋在面试准备中帮了很大的忙,他帮助梳理下整个报告的逻辑,并提醒我要注意逻辑闭环和产业格局。

什么叫逻辑闭环?就是你的出发点和你的终点要保持逻辑的一致,比如:

来高金之前做了什么——在产业里,对投资有热情;

来高金为了什么——建立知识体系,转型做VC投资;

转型VC为了什么?——为了帮助产业发展;

始于产业,回归产业,这样格局和逻辑就完整、立体了很多。

恍然大悟,五体投地。

有了这些好友的助力,面试时候就正常发挥,还提到菜鸟的无人车已经在交大校园开始运营了,当时明显感觉到面试官的眼神一下就柔和了很多。

面完高金之后,还没等出成绩,紧接着就是安泰的面试。

个人面试20分钟,自我介绍和压力面,轻松通过。

接下来的是60分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就是给个案例,大家一起讨论,看每个人的反应,考察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案例分发后,第一轮轮流发言,轮流发言结束后,我已经发现了,每个人回答的方向都千差万别,这意味着,整个小组里面只有两个人(包括我)抓到了案例的“考点”,其他人都偏题了。

开始自由讨论后,我和另一个“保持清醒”的组员,就努力把话题往正常轨道上拽,但是挡不住有“猪队友”在往回拉,于是在反复几次拉拽后,讨论结束了。

接下来的几天,在惴惴不安等待面试结果中度过。

没过几天,结果下来了,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拿到了“拟录取”,后续笔试的压力能小一些;坏消息是,高金和安泰都拿到了“拟录取”,纠结症要犯了(让我凡尔赛一下)。

在纠结中咨询了很多人,最后得到的结论差不多,两者的MBA课程都是类似的,差别比较大的是同学不一样,安泰的偏管理,同学更多的是产业里的,而高金整体录取的考生里一大半都是金融从业者,而我要转型的VC,也属于金融行业,考虑再三,最终选了高金。

笔试准备

搞定面试后,开始准备12月份管理类联考的笔试。

这时候已经到9月份了,12月份考试,和去年一样,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开始给自己“打鸡血”。

虽然相比于去年备考CFA压力,备考管理类联考的压力要小很多,不过也不能太过轻视。

中午的时候,别人在午休,我一个人躲在会议室里复习刷题。

晚上尽量早点完成工作,好早点回家去刷题。

很快12月份到了,考完试走出考场后,长舒一口气。

这段时间,团队无人车业务也开始在校园里继续探索,双十一的时候,在天津大学也开始尝试派件业务,也搞出了很大的动静,12月份,学校放假了,团队计划明年继续扩张规模,再搞个大的。

五、夙愿得偿

在笔试备考期间,也一直在留意转型投资的机会,其中有两个机会:一个是曾经给过我很多指导的一位投资圈前辈,他计划出来自己做物流科技赛道的投资,说可以带我一起做;另一个机会是上海一家刚成立的VC机构,正好在招投资经理,聊过两次后觉得双方还是非常匹配的。

比较下来,还是觉得VC机构的机会更合适一些。

薪资都确定了,对方愿意给我投资总监的岗位,看汽车和智能制造赛道的项目,但对方还是比较担心我的打单能力(找项目、推项目)。

经过几次沟通,最后在offer里加了一条:试用期内,如果我不能找到项目并过投委会,则试用期不通过。

用人企业,尤其是小机构,有这个担心也是合情合理的,能给我机会就谢天谢地了。

那时候才11月,计划春节后才正式入职,相当于有半年的时间可以去找项目,所以也不太担心,没怎么思考就同意了这个条款。

收到正式offer的那一刻,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自己的长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感到欣慰和满足。

拿到了心仪已久的offer,加上刚考完试,心情非常舒畅,元旦期间还和女朋友去日本北海道痛痛快快地玩了几天。

那个春节也过得很愉悦,我和亲朋好友去描绘我以后要去做VC投资了。很多人没听过VC,我解释道:“VC就是把从LP那募到的资,找到好的项目去投出去,然后做好投后管理,帮助企业成长,从而有个好的财务回报”,很多人听不懂,我就简单解释说“帮别人去花钱”,对方一听,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觉得“很有出息”。

其时,隐忧已经发生了,春节前几天,新冠疫情从武汉开始爆发,本以为过几天就没事了,结果越来越严重,全国各地开始封城,甚至有些地方为了不让车辆通行,不惜把道路破坏,我刚过完春节就匆匆跑回了杭州。

2020年2月底,管理类联考成绩出来了,总分218分,分数线175,过线43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因为面试和笔试成绩不错,入学后还获得了奖学金,当然这是后话。

六、新变局

春节过后,先是延迟复工,后来开始在线办公,于此同时,疫情背景下,其他公司的一些无人车团队开始行动,京东的无人车去武汉亮相了!

我们内部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也迫切的需要做出行动。

由于之前的运营场景都是在学校里,当时疫情正严重,学校里哪有人,于是团队开始迫切寻找新的场景。

开始在杭州找社区去落地无人车,刚好第一个落地的社区,就在我住的小区附近,过马路就到了,于是我负责支持社区项目的部署落地和试运营。

就这样,这边的工作还正常进行,新公司VC机构那边也传来消息:最近全国公共交通继续停摆,不能出差,看不了项目,你就晚点入职吧。

这时候,也一直在和VC圈的朋友交流,听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

有人告诉我,投资圈更多是混人脉混圈子。好项目永远是稀缺的。很多项目不是你愿不愿投,而是你能不能投的进去。几个关系好的机构,大家相互介绍资源,投资额度全分光了,你根本拿不到额度。一个早期机构的合伙人也告诉我,投早期项目主要是投人,你需要和关键公司里的关键的人打好关系,要在这些人刚有创业动向的时候,能第一时间捕捉到这种动向,这样你才能能到机会,否则根本拿不到投资机会。

也有人告诉我,除非能做到很高的级别(比如合伙人),否则作为一线的投资经理只是个执行工具,压根没有决策权,一个项目即使你再看好,老板不拍板其实也投不了,你一年都开不了几次枪,又怎么能练习自己的枪法?不犯错又如何去提升自己的认知?

于是又开始犹豫到底要不要去做投资,犹豫中新公司也通知我,因为疫情原因,团队暂停扩张,不用去了。

在得知自己offer取消这个“坏消息”后,自己反而长舒了一口气。

这个遗憾并没持续多久,就被工作和学习的新生活给冲淡了。

高金的笔试通过后,紧接着就是复试,没过多久就等来了录取通知书。

接近着就是开始一些学院里的预热活动,正式开学后就开始上课,上了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运营管理、财务分析等课程,收获颇丰。

由于我在之前的工作中担任过很多种岗位,对商业多个维度也初有窥探,在课堂上能进行系统性地梳理,并和之前工作经验和心得相互印证,商业的认识加深了,那种感受简直是一种“享受”。

之前重视的思维模型,现在一下又学了好多种,可以从战略、产品、营销、组织文化等更多维度来分析行业和企业,横看成岭侧成峰,很有意思。

于是我就开始了工作日在公司当社畜、周末去学校“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的生活,唯一比较煞风景的是,周末上课的时候也要应付工作的事情,经常在钉钉群里里被@,被钉。

六、热情复燃

之前刚接触投资的时候,就有投资圈的朋友问我“炒不炒股”,我说“不炒”,言语之间满是骄傲,反而引来朋友的一顿鄙夷:“你做投资,竟然不炒股?!”

后来了解到,通过股票投资,能够锻炼自己的商业敏锐度。巴菲特老爷子也说“股市,短期是投票机,长期是称重机。”于是赶紧开了证券账户,开始尝试做股票投资,但是总是不得要领。

在MBA的课程中,老师会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去分析公司,于是我也开始尝试通过战略、产品、财务等各个维度,从而可以做出“买入”或者“卖出”决策,并持续跟踪市场做出判断。

商业世界如此纷繁复杂,而又暗藏秩序,通过抽丝剥茧找到背后规律的那种愉悦,让我如痴如醉,欲罢不能。

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想做VC的初心,其实并不是垂涎光鲜亮丽的名头和光环,而是因为投资能够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让自己洞悉世界的本质。

究其根本,我喜欢的是商业分析和行业研究,通过自己深入地对行业和公司的研究分析,做出最终的投资决策。

后来又想到,单纯做行研,按照格式写报告,为什么不把自己对行业的思考写成文章呢?自己平时也喜欢在公众号和知乎上创作分享。

通过对自己熟悉的行业,做行业和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通过对产品、商业模式进行分析,给企业管理决策和投资人的投资决策,提供决策依据,以此来创造价值。

文章本身就是一个杠杆,通过影响行业里资深人士甚至关键企业里的关键人,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从而促进行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够在和行业专家、企业家和创业者沟通交流中收获成长、提升认知。

一旦想明白这些,再做职业规划的分析,我本身对技术+商业的热情,加上自己的汽车行业的背景,加上之前也做过一些自媒体经验,支持我做这个决定并不困难。

这条路并不是没有人走过,而且走的人不少,我也认真考虑加入一家很有影响力的汽车媒体,不过媒体天然追逐热点和流量,内容做得太专业反而影响传播度,某种意义上,这似乎和媒体的诉求相悖。

2021年元旦的时候,和当时还在《建约车评》苏清涛老师吃饭交流我的想法,相谈甚欢,聊到最后,我问他,有没有想过自己出来创业?当时他愣了一下,直接拒绝了我。

没想到,2021年的春节刚过,我就接到了苏老师的电话,“上次你不是说要一起创业么?详细聊聊?”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开始筹措公司成立事宜,又是就有了后来的《九章智驾》。

2021年5月底,我正式离开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加入《九章智驾》。 

以下内容已在上一篇转型文章的末尾提到过,已读过的可忽略。

七、这是一个不太艰难的决定

经常有人不解地问我:你为什么离开阿里达摩院自动驾驶实验室,选择去做一家自媒体?

首先,我们定位自己不是一家自媒体而是一家“产业服务机构”。

我们聚焦自动驾驶行业,关注行业的痛点,为行业提供价值,帮助自动驾驶尽快商业化落地。

只不过当下我们的战略是,先聚焦做深度内容,打造品牌和影响力,有了口碑和影响力后,再开展其他业务,会相对容易得多,后续我们会在此基础上尝试拓展如咨询、培训等业务。

只是当前聚集在做深度内容,而且发布在公众号等自媒体渠道,所以看起来像个“自媒体”。

我们在招聘深度文章作者的时候,也不是招聘编辑,而是招聘“行业研究员”。

说实话,决定加入九章智驾之前,内心也经历了挣扎。

之前的我,虽然业务时间喜欢写东西,但是心底里还是一直把它当成是一个“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爱好,如果要我把写东西作为正式职业,心里还是有些抗拒的,觉得有些“不务正业”,“浪费”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后来发现,自己还是“狭隘”了。

九章智驾的深度内容与其说是“自媒体”,不如说是“商业分析+行业研究”的文字版报告。一旦认识到了这里,做出这样的决定就容易多了。

也有人会担心,你又不是科班出身的,如果“拿爱好当职业”,能比得过那些科班出身的媒体人吗?其实,在垂直领域,对产业的理解和洞察是最重要的,文字功底反而是次要的,也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这方面来说,行业背景的优势要比文字功底的优势大得多。

还有人担心,公众号的红利期早就已经过了,为什么还要做公众号?一方面,对我们而言,我们不仅做公众号,还做其他渠道,知乎、头条和微博也都有账号;另一方面,公众号对我们而言只是个渠道和发布工具而已,更重要的我们专业度和稀缺度非常强的内容,可以让我们不依赖公众号自身的流量红利。从结果上来看,我们的用户数增长很快,不到三个月就破万,用户对我们的粘性也很强,公众号后台的打开率数倍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我们的价值。

第二,只要了解了我的过去,就不难理解我为什么做出这个决定。

在大厂当然有在大厂的好处,但离开阿里并不是件遗憾的事情,关键是要想清楚,来阿里收获了什么,为什么离开,离开后要去做什么。

我很感恩阿里这三年多的时间,带给我的成长。很多人说阿里像个大学一样,的确,我在阿里这几年切切实实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不亚于读了一个MBA。

至于离开的原因,在我内网的“离职贴”里这样写道:

“做出离开阿里达摩院这个决定,其实并不难,主要是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团队阶段的转变。伴随着无人车从0到1到从1到N的阶段性转变,团队也面临大的调整。从0到1,需要的是执行力和团队的调整速度;从1到N,需要的是专业性。我之前更多是服务于团队目标去定位自己的角色,现阶段因为业务更加细分,也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来实现。现在有了更专业的同事加入,离开可以说无憾。

其次是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的契合度。就是个人在团队中的定位,团队想要什么?个人想要什么,你能帮团队拿到什么,你自己能拿到什么?你愿意放弃什么?”

因为对自动驾驶的商业探索的浓厚兴趣,所以才会兴致盎然地投入。

而随着业务越做越大,人员也越来越多,从我刚加入时的二三十人,到离职时的两百多人,工作也越来越细分,在我离职时,把我的工作交接给了四五位同事去负责,并不是我多能干,而是团队越来越细分,每一块都需要需要有专人来负责。

成为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并不是我的兴趣和热情所在,我当下更希望去拓展思维的广度,也就是去拓展T型横向的“一”,而不是继续深挖“I”。如果你希望以更宏观、更广的视角去看事物时,却被被关进小屋子里,只能通过门缝往外看,自然会觉得局促和不适,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长期探索,我认识到,自己对商业分析和行业研究的工作更有热情。

而我对这个行业,始终是有热情的。从四年多前刚接触自动驾驶的时候,我就坚信自动驾驶会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社会,时至如今,这份信仰一直没有变。

过去这三年多,我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和商业化探索的实践者。从2018年的无人车运行的“跌跌撞撞”,到2021年“丝般顺滑”流畅,我陪伴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成长,也经历了无人车从0到1的商业化探索,到开始百台量级大规模落地。

过去这三年多,我也是行业痛点的亲历者,我先后担任过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运营、测试、运维等岗位,对自动驾驶的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也深刻认识到行业里有很多痛点,只是在当时的位置上,自己确实无能为力。

现在,我有机会可以跳出来,make some impact,期望能够给行业创造一些价值,让自动驾驶能够发展的更快一些,让商业化落地来的更早一些。哪怕对行业产生微弱的影响,这些价值,可能比我在一个大公司,做一个随时可以被替换的螺丝钉创造的价值,要大的多。

而我也受过MBA课程的训练,对企业运作也不再陌生和茫然,甚至屡屡会有亲手创办一家公司的冲动。

加上我平时有在公众号和知乎写作表达的习惯,也有一些粉丝和影响力。

看完这些,再看最后的创业决定,就顺理成章了。

整个过程,就像是乔布斯所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是在一次次的自我寻找后,找到了最后的归宿。

第三,我们创造什么价值

我们当下聚焦的深度内容,主要提供如下价值:

1.提供优质的行业思考和洞察。

行业在快速发展,自然会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甚至有一些故意“混淆视听”的噪音。我们通过自己深入研究和采访业内专家,把这些思考和洞察传达出来,以正视听。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得不是很均匀。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让信息传递的更有效率,降低决策时信息的不透明度。通过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来影响和改变行业。

2.关注行业痛点。

我们会持续关注一些行业现阶段的痛点,希望通过我们的一些有限的影响力,能够引起行业里的关注和重视,比如我们关注仿真和工具链,而目前,行业里关注的并不多。

3.关注赛道里的新方向、新思路和新玩家。

我们也持续关注给行业带来新方向、新思路的新玩家,也希望能够和优秀的公司一起成长,与创新者同行。

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我们希望通过提供这些价值,让行业发展更快一些,让自动驾驶能够到来的更早一些。

此外,我们也持续关注行业里的痛点,比如,传统汽车人的职业转型。

由于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汽车人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转型焦虑,智能网联由于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如何去帮助传统汽车人顺利转型进入智能网联领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痛点。

而我本人,也是这个痛苦转型过程的经历者,从传统车厂的普通工程师,到新能源创业车企,后来通过自学自动驾驶算法,转型进入阿里自动驾驶团队。

也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我非常了解那种焦虑、迷茫和无助的感觉,所以也希望《九章智驾》能够为身处其中的人们提供帮助。

我们近期发布了数篇职业转型的文章,也创建了汽车人转型社群,希望可以在艰难的汽车人转型过程中,出一份微薄之力,可以在转型过程中汽车人阴霾天空中,能够打开一扇窗、透进一束光。

八、社会变革洪流中的职场人

前两天和一个十年没见的大学同学见了一面,感慨蛮多。

聊起来同学们的去处,惊奇地发现,大学同理里有一大半都在从事汽车产业链或者汽车相关领域投资的职业。要知道,我们专业其实和汽车关系并不大,我们学校也不是传统的汽车名校,往届毕业生也很少有人去汽车行业工作。

其实想想也容易理解,最近这十几年,正是汽车行业快速发展高歌猛进的时代,产业发展迅速,自然人才需求量大,而且待遇也更可观(相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大批人才涌过来也很容易理解。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

虽然从微观看上去,每个人的职业都是自己选的,但是宏观上来看,其实受社会变革和行业变革所深深影响的。

前几天有做发动机的读者联系我,说最近在谋求转型,几个月都睡不好觉,公司好久都没什么新项目立项,大家都没活干了,很多同事都走了,连部门的高级经理都离职另谋高就了。

我跟他开玩笑:我2015年那会就每天焦虑地睡不好觉了,6年过去了你才开始焦虑。

的确,不同人对待技术变革的认知和态度是不一样的。

之前曾经和同事私下讨论新能源电动车,那会买电动车还会被嘲笑,有人觉得那是几十年后的事,也有人认为电池续航、安全性、充电桩普及度等问题没解决,电动车只是个“骗补贴”的手段而已,还有人很乐观“也许等我们退休的时候,它的市占率能占到10% 、20%,或者30%就不不错了。”

只是没想到,新能源的变革来临的如此之快速,如此之猛烈。

而自动驾驶是来的更猛烈、影响面更大的行业变更。

技术变革一旦来临,势不可挡,急如汛洪,你不可能假装看不到,面对变革,过去学校里教的知识和职场里积累的经验,全然“失灵”,你会茫然无措,你所能做的选择,是提早应对、搭乘变革的“早班车”,还是毫无准备、搭乘变革的“晚班车”。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如果在别人行动起来之前先做好准备,好机会自然会青睐于你。

剧烈的社会变革和行业变革,各行各业都在经历着。

我有朋友在传统财经媒体中工作,不满于当前公司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非常焦虑,但是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转型。

也有朋友在经历了教育行业的“地震”后失业在家,不知道何去何从。

关于这些,我们希望能够成为行业的“独立观察家”,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帮你做出做好的选择。

如果有转型想法的,对自动驾驶行业有热情的,也希望能够联系加入我们,我们一起去搞事情。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

这个变革足够大,大到一个人很难完成,必须要一个团队才行。

我们也非常希望,有志同道合的同行者,能够加入我们。

感谢阅读。(完)

附:欢迎加入我们

岗位1:自动驾驶行业研究员

具体要求:

1.熟悉自动驾驶行业,或者对自动驾驶行业有极大热情,愿意投身于该行业;

2.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自驱能力,能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4.逻辑思维和研究能力强,抗压能力强,偶尔会出差;

5.有较好文字功底,平时有文字表达习惯者加分(如公众号等),能正常阅读英文材料和报告。

岗位2:市场 or 公关经理/总监 

具体要求:

1.有多年公关经验,to B类企业加分;

2.熟知媒体环境和传播手段,了解媒体运作流程,媒体关系维护与舆情监控和危机处理;

3.需具备传播活动策划、稿件撰写、渠道开发与维护、活动组织能力和经验;

4.文字功底极强,对文字敏感,对自动驾驶行业有热情,对客户有温度;

5.同理心强、情商高,善于为别人考虑。 

岗位3:兼职作者

具体要求:

1.如果您对自动驾驶行业有思考或有热情,希望整理分享,建立人脉、影响行业,可以考虑给我们兼职供稿,稿酬丰厚;

2.稿件类型可以分为“转型经历总结”和“知识积累整理”两个方向;

3.转型经历总结类稿件,除转型经历外,还需要有相关的经验方法总结,以供其他转型人参考;

4.“知识积累”类稿件:a.选题和大纲由作者自行拟定,《九章智驾》提供参考意见;b.信息密度高于绝大多数券商的绝大多数报告,不低于《九章智驾》的平均水平;c.信息高度稀缺,需要有大多数信息在其他媒体上无法获取,如果基于公开信息,需要有独家洞察。

如果您对以上岗位有兴趣,欢迎联系我们(加微信xuliang4721或charitableman),如果您有身边的合适的人,也欢迎推荐,多谢支持。

备注:

1. 想跟作者交流,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作者的微信。加微信前请务必说明自己所在公司、岗位及真实姓名,否则无法验证通过,多谢理解。

2《九章智驾》有个“汽车人转型交流群”,里面大家可以交流转型遇到的困难、分享转型过程中的心得,有想加入的朋友可以扫描以下二维码加陈康成的微信,并提供一下名片和个人简历,然后拉您入群。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公司、现岗位以及意向岗位等信息,谢谢。

3. 如果您有兴趣给《九章智驾》投稿(“转型经历总结”及“知识积累整理”两个方向),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加许良的微信。加微信时务必备注您的真实姓名及岗位等信息,谢谢。

  “知识积累”类稿件质量要求:A,信息密度高于绝大多数券商的绝大多数报告,不低于《九章智驾》的平均水平;B,信息要高度稀缺,需要80%以上的信息是在其他媒体上看不到的,如果基于公开信息,需要有特别牛逼的独家观点才行。多谢理解与支持。

推荐阅读(超连接):

转型经验分享|作为传统汽车工程师,我如何转型去阿里做无人驾驶?

“好工作”的最关键指标:场景足够复杂、数据量足够大、杠杆率足够高

想转岗自动驾驶,一文告诉你该如何开始

我们的个人命运,三分靠打拼,七分靠产业红利——《九章智驾》创刊词

传统汽车人,在未来还有机会吗?—— 一名汽车人的职业转型经历

转型经验分享|一名传统汽车人向自动驾驶转型的“战略与战术”

转型经验分享|DRE转码农,风口之下的30岁+转型人

转型经验分享|年过30的传统汽车人,如何转型做自动驾驶

转型经验分享|我为什么放弃做VC投资,去做自媒体?相关推荐

  1. 转型经验分享|作为传统汽车工程师,我如何转型去阿里做无人驾驶?

    编者按: 以下这篇文章,其实是笔者2018年初发表在<业界良新>上的三篇转型文章的合集.这次重新汇总呈现给大家,一方面是给传统汽车产业需要转型的朋友做个转型参考,另一方面,也是给接下来的两 ...

  2. 保研科研竞赛宣讲会,我给学弟学妹做宣讲的PPT实例,自我介绍经验分享PPT应该怎么做,PPT模板资料分享,包含哪些部分

    自我介绍经验分享PPT应该怎么做,PPT模板资料分享,包含哪些部分,保研科研竞赛宣讲会,给学弟学妹做宣讲 学校学院本科生第三党支部安排我们保研的同学给直系学弟学妹们做一些保研科研竞赛,自己大学三年的经 ...

  3. 转型经验分享|年过30的传统汽车人,如何转型做自动驾驶

    大家好,我是李慢慢.承蒙<九章智驾>邀请我来讲讲自己的转型经历,或为其他读者走上转型路的引子,也或为茶饭后的笑谈,总之勿喷. 需要说明的是,我在网上已公开写过不少"转型日记&qu ...

  4. 复试上岸浙大MBA经验分享——不轻易放弃坚守住希望

          去年备考浙大MBA的时候 ,由于在职,加上自己也不是很自律的一个人,所以笔试感觉自己发挥的不好,估分大概在190附近,分数不高,但复试阶段的逆袭经验让自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反正笔试成 ...

  5. 做VC投资,你看我还有机会吗?-常垒季度专栏

    从这个季度起,常垒资本公众号将推出一个新的专栏内容,每个季度会推出一篇. 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过去一个季度我们发现的有趣的投资数据和图表解读. 第二部分是对过去一个季度投资感悟的总结: ...

  6. 观点 | ​苏宁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经验分享

    近年来,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热门话题,科技能力的储备是这些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仅有5%的大型零售企业,拥有自建IT团队,可以进行软件的自主研发. 近期,由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两化融合推进 ...

  7. 2022年技术自媒体经验分享 —— 开始尝试认真做 B站 的一年后的复盘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回顾过去 1.进驻B站 2.进驻知识星球 3.做全网最强的算法星球 4.付费是道砍 二.星球简介 1.星主介绍 2.星球简介 三.星球内容 1.九日集训 2.付费专栏 - 免费阅读 ...

  8. 电网数字化转型经验分享

    1 现状分析 为适应现代城市电网管理需要,深圳电网建设了高度自动化的电网,搭建了高度信息化的业务系统,积累了海量的电网运行服务数据,数据资产体量巨大.类型多样.时效性强等优势,但企业运营管理还存在明显 ...

  9. 2021年技术自媒体经验分享 —— 开始尝试认真做 CSDN 的一年后的复盘

    文章目录 前言 一.我的心路历程 1.CSDN :我的起点 2.各平台时间线 二.技术变现 1.付费专栏 2.流量激励 3.直播收入 4.广告收入 1)B站 2)CSDN 3)公众号 5.课程整合 6 ...

最新文章

  1. OpenCV支持的图像格式
  2. 【数字信号处理】傅里叶变换性质 ( 序列傅里叶变换共轭对称性质示例 )
  3. nginx和php之间是怎样通信的呢(简答)
  4. 把Eclipse项目转换成Maven项目
  5. java swt 不显示图片_Java SWT按钮图像未刷新
  6. 李洋疯狂C语言之有关“you are come from shanghai”逆序(二)
  7. jdbctemplate分页mysql_jdbcTemplate实现分页功能
  8. get_mempolicy(2) /set_mempolicy(2)/mbind(2)/numa(3) — Linux manual page
  9. 100个学生种树c语言,种树的作文100字
  10. php 动态 常量,PHP中的动态常量?
  11. 《算法图解》——数组和链表
  12. css 3D 旋转 - Demo
  13. 工信部发布2015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发展报告(zz)
  14. java-家庭作业2
  15. OpenCV零基础从配置环境到读取图片,输出各种灰度腐蚀图,最后输出直方图,做矩阵运算等等
  16. [SAP ABAP开发技术总结]搜索帮助Search Help (F4)
  17. Skydio 2在行动中的第一响应者部署显示了无人机自主权
  18. 密西西比河谷州立大学: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一)
  19. 常用颜色对应RGB颜色图
  20. 夏日蚊子大又多 叮咬起包挤不得

热门文章

  1. transforms.Normalize,计算数据量大数据集的像素均值(mean)和标准差(std)
  2. Linux-2 文件管理(vi 和vim)
  3. 电信 NB-IoT无缝对接阿里云IoT 物联网平台
  4. c++ 继承的同名成员以及同名函数的处理方式
  5. Arduino基础入门篇16—数码管库的使用
  6. 一分钟了解“#include iomanip”
  7. 192.168.和10.0.开头的IP、内网IP段、IP简介、分类——(IP观止)
  8. 变分自编码器的推导,VAE的推导,ELBO|证据下界|训练方法
  9. JS 判断input输入框日期时间格式是否符合YY-MM-DD HH:MM:SS和是否符合实际日期规范方法以及SQL时间日期格式转化存储
  10. 如何用U盘安装Linux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