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吧,看到有用的就记下来,提醒自己,方便他人。

1、good idea。

写论文,good idea很重要

2、看论文。

网友经验:看论文学知识的效率远比看书要快的多,很多人在刚开始看论文的时候,觉得有很多地方不懂,总想着是否要去重新去学习某本书?这是非常错误的,因为论文里涉及的只是某一本书里很小的一部分知识,如果你不懂,可以先记下,以后自然会在别的论文里看到,时间一长,你自然会了解其中的意思,如果去重新学习课本,花费的时间太长,效率也很低。

(本人觉得,某种特定情况下,这话没毛病,确实如此^_^,但是不包含想系统学习掌握某知识的情况,这还是得踏踏实实啃些砖头,这样才系统,才扎实,求同存异O(∩_∩)O~)

3、善于总结

看完一篇很好的论文,我们觉得它好,它到底哪里好?我们需要总结。有时候一篇好的论文也就在某一个方案上做出了一个很有想法的创新,我们可以用几句话或几个公式就能将其总结,把它贴在论文上,或者写在本子里,这样我们以后用到或者回忆的时候会很方便,不用再重复的去看论文内容。

其次,学会去找论文切入点,要尝试去自己问自己,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很多人在看完很多论文的时候,依旧没有想法,这里有一个小小的个人经验,本人是做信息安全的,我有一个我觉得很好的习惯,我每次看论文的时候都会去寻找文章作者的切入点,我们知道,大多数的文章都会和前人的模型做对比,我们要去总结他们做对比的入口,比如效率比前人的高,功能比前人的强,安全性比前人的要好,然后分析它为何效率高?比如运用了一个新的加密方法,这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问自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们能否找到比它很好的加密方法,使得我的方案比它效率还高?或者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方案,就算效率不是很好,但是功能更加完善,安全性更强?因此,我们在看文章的同时,除了学习它方法之外,更多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经常的问自己,总会出现一些小的点子,也许这些点子现在看起来不起眼,记下来,等遇到合适的场景,合适的模型,它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4、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5、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6、记录真实详尽。

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7、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错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8、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9、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10、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11、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12、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13、怎样读文献

(1)目标

漫无目的则毫无效率,抓不住重点才效率低下。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即使导师不导,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2)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研究领域、研究课题。

例如有人研究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帕金森病,对他来说,研究方向就是帕金森病,研究领域是帕金森病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课题是某种物质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

看文献时要分清手上的文献是属于那个层次,这决定你对它要掌握到什么程度。

研究方向层次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研究领域层次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研究课题层次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3)形式

广义的文献包括可以阅读的所有出版形式。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了解免疫应答的基本形式,最好是看教科书;要参考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4)程度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新手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老手搜索式阅读,已熟悉各种研究的常见模式和一般套路,能够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经常不按常规顺序阅读。有人看图说话,有人辨数识字。高手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问题所在。

实际上没有一篇论文是无懈可击的。新手要稳,老手要准,高手要狠。新手、老手、高手的代表人物分别是研究生、导师和审稿人,但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对自己有清醒的定位,才能选择正确的阅读方式。

(5)矛盾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循证医学划分临床试验证据的等级;同理,我们看文献也要重视实验证据的强度。发现矛盾,是第一步;找出异同,是第二步;思考解决,是第三步。从相互矛盾的结论推导中发现矛盾的根源,此时如能跳出圈外,不走思维定势,从原始的科学问题出发,“无招胜有招”,真正是到达另外一种境界了。何必翻译外国人的综述谎称自己的综述?何必重复别人做过的实验谎称自己的思路?

14、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15、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再好的工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有人说,我不学PCR,不学spss,只要学会ppt(powerpoint)就可以了。此话有一点道理,实验室的boss 们表面上就是靠一串串ppt 行走江湖的。经常有研究生因思维敏捷条理清楚而令人肃然起敬。也经常有研究生不理解“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而老板却让另一个没怎么干活的人写了文章?让他去大会发言?”你没有看到人家有张口就来的本事吗?

16、SCI 是个陷阱

运气!有人没费力气发了一篇SCI 文章。你不要羡慕他。因为据我所知课题是别人设计的,实验是别人手把手带他做的,文章是导师帮他找了国外的人改写的,而他并不擅长做科研。但是他因为一篇SCI 文章已经自认为可以在科研的天地里一展身手了。于是要出国,要做实验,要继续发SCI,要挣美元。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属于他的道路。(也许有酸葡萄心理的成分)。但是看看周围的人,看看自己,真的适合搞科研吗?真的不适合搞科研吗?

17、英文文章写作

(1)阅读10 篇文献,总结100 个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

注意,文献作者必须是以英文为母语者,文献内容要与你的专业有关。这属于平时看文献的副产品。

(2)找3-5 篇技术路线和统计方法与你的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

写出论文的草稿。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背景、目的、材料、方法、结果、讨论、致谢、参考文献、图例、图、表、照片和说明的统一格式来写。这样做的好处是从它可以方便地改成任何杂志的格式。

(3)针对论文的每一部分,尤其是某种具体方法、要讨论的某一具体方面,各找5-8 篇文献阅读,充实完善。

这里讨论的只涉及英文表达,也只推荐给缺乏英文写作经验的人。

(4)找到你想投的杂志的稿约,再找2-3 篇该杂志的article,按它的格式改写。

注意,每次改写都要先另存为不同的文件名,以免出了问题不能恢复。

(5)找英文高手改。

找不到合适的人,就去找提供英语论文编辑服务(English correctionand improvement,not translation)的公司,在此向有钱没时间的人强烈推荐。

18、文献管理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
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 | 以及换行符删掉。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

19、我们经常会在参考文献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聪明,殊不知这些都会降低论文质量。

(1)知而不引

明明借鉴了同行的类似工作,却故意不引用同行的类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颖”“领先”。实际上审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断章取义

故意截取作者试图否定的部分来烘托自己的观点。

(3)引而不确

没有认真看原文,引文错漏。

(4)来源不实

某些字句来源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学术的出版物),且不注明来源。常见于一些统计数字。

(5)盲目自引

不是为了说明自己的工作与前期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是单纯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数而自引。

20、科研靠积累

象伦琴发现X 射线那样凭借一次简单观察就得诺贝尔奖的机会越来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来自于实验室长期积累。最终实至名归。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设计课题不要好高骛远。

21、文献要追踪

开题时通过查文献了解的情况,到结题的时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写论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献。

22、记录要复习

前面的实验记录要经常复习。随着经验的增加和认识的提高,你会发现最初的判断未必正确。

23、材料要变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试剂会降解,有些设备会老化,这导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后得不到以前的结果。PCR 是个魔鬼!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某种试剂只是有效量的减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变质以后产生了有害的物质,恐怕该换试剂了。如果设备读数有漂移,就得校正。总之,出了问题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确切”!否则就是刻舟求剑。

24、写毕业论文

(1)先列提纲

不列提纲,上来就写,是坏习惯。几百字没问题,几千字勉强,几万字就难了。必须列出写作提纲,再充实完善,以保证思路的连贯和字数的均衡。

(2)平时多写

及时总结阶段性的工作,多写文章多投稿。到最后阶段,把这些文字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毕业论文。

(3)不要罗列所有数据

为了保证毕业论文的分量,研究生往往会观测较多的指标。但毕业论文并非数据越多越好。一定要舍弃那些与主旨关系不大的数据。否则,要么显得累赘松散,要么成为破绽。

(4)打印修改

在电脑上直接修改,会遗漏很多错误。要尽可能地减少任何错误,一定要打印出来修改

(5)让别人指出错误

自己修改,仍然受个人习惯的局限。错误摆在那里,却熟视无睹。让别人给你指出错误吧,不管他与你是不是同一专业。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riel-dreamland/p/9140500.html

All about the “paper”相关推荐

  1. CVPR 2011 全部论文标题和摘要

    CVPR 2011 Tian, Yuandong; Narasimhan, Srinivasa G.; , ■Rectification and 3D reconstruction of curved ...

  2. 别光发Paper,搞点实际问题

    文 / LVS 话说几个月前,我参加了一场学术大会,台上的教授不是北大.清华就是浙大.上交大,几位教授不约而同的吐槽招通信.算法和编解码的学生太难了.为什么呢?原来,先不比金融,仅仅与同是IT领域的A ...

  3. 网友们票选的2018 Best Paper,你pick谁?

    整理 | 琥珀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 不久前,Reddit 机器学习论坛上一位网友发布了一个帖子: "What is the best ML paper you read in 2018 ...

  4. 顶会paper越来越多,我该怎么看?

    视学算法转载 作者:王晋东 顶会论文越来越多,如何阅读?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王晋东给出了一些建议. 近年来,作为学术前沿研究的风向标的顶会接收的论文越来越多.例如,最近放榜的 NeurIP ...

  5. 干货 | 你的Paper阅读能力合格了吗(硕士生版)

    作者&编辑:李中梁 前言 论文阅读一直是科研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收集论文,快速选取和课题匹配的论文,高效地把握论文核心思想是每个科研人员的必备素养,也是每个科研萌新(硕士研究生)苦恼的问 ...

  6. 被拒稿、被否定:读博五年间都没有发 paper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作者:少十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323074/answer/11627856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 ...

  7. 生活有时会有点苦涩——一位第六年还没发paper的PHD的自述

    公众号关注 "视学算法" 设为 "星标",DLCV消息即可送达! 来自 | 知乎 作者丨少十七 来源丨https://www.zhihu.com/questio ...

  8. CV领域最经典的Paper是什么来头?

    最近后台有很多准研究生粉丝给我留言,重复频次最高的2个主题是: ① 如何高效地筛选.阅读论文? ② 如何高效复现论文? AI领域学术会议动辄上千篇文章,无论是准研究生还是现研究生,都会碰到这个问题. ...

  9. 干货|你的Paper阅读能力合格了吗(硕士生版)

    点击上方"小白学视觉",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转自|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 前言 论文阅读一直是科研过程中至关重 ...

  10. 2021年度训练联盟热身训练赛第四场 H - Rock Paper Scissors(字符串匹配,FFT)

    整理的算法模板合集: ACM模板 点我看算法全家桶系列!!! 实际上是一个全新的精炼模板整合计划 2021年度训练联盟热身训练赛第四场 H - Rock Paper Scissors(字符串匹配,FF ...

最新文章

  1. LeetCode Spiral Matrix II (生成螺旋矩阵)
  2. 怎样进入服务器修改东西,进入服务器修改数据库
  3. 外企面试官最爱提的10个问题
  4. grasshopper_如何使用Google的Grasshopper编码应用程序来学习手机上的编码基础知识...
  5. 【飞秋】Asp.net MVC2 model验证 看似美好,实则让人失望。
  6. JS日期格式化(从YYYY-MM-DD到日期类)
  7. 利用Facebook提供的免费工具进行宣传
  8. python集合_Python集
  9. 通过phpmyadmin确认此版本的php支持mssql函数,Php5.6.4+IIS8.5+mysql5.6.22+phpmyadmin4.3.6的配置...
  10. 软交换协议比较和发展趋势 (SIP-T和SIP-I的比较)
  11. ApacheCN 编程/大数据/数据科学/人工智能学习资源 2019.12
  12. 14.拉格朗日插值公式
  13. 解决Anaconda安装包时报错CondaVerificationError: The package for pytorch located at...
  14. 利用sql profile固定执行计划加快OGG同步
  15. django 快速实现文件上传(django2.0)
  16. EasyExcel 中文文档
  17. (2021.4.12)Japan to announce FuKushima water release into sea soon
  18. USB device USB controller USB passthrough
  19. 解决idea配置maven环境时maven下载速度慢的问题
  20. 高中体测数据可视化(体测分数_男生,体测分数-女生)

热门文章

  1. OC开发实例变量的访问控制详解
  2. FTP(持虚拟用户,并且每个虚拟用户可以具有独立的属性配置)
  3. Java获取浏览器请求头(User-Agent),分析浏览器信息,系统信息的几种办法
  4. 收到阿里年终奖后,我感觉穷的睡不着,网友: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5. 10亿数据量只需要100MB内存,redis的位存储为什么这么牛?
  6. 为什么Go比Java快这么多?看完这个例子就懂!
  7. 火爆全球的区块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文带你看懂
  8. 推荐 :深度学习初学者不可不知的25个术语和概念(上)
  9. Instagram 使用 Python 的经验
  10. 干货 :如何系统地学习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