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登陆QQ的频率从一周变成了一个月——需要聊天打发的时间越来越少,对话索然无味,头像晃动下欲拒还迎的姑娘也远不如社交网络上的头像相册更令人兴奋。与此同时,微博来了。说它来了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因为人家早已无处不在,留非正式联络方式的模板已由“你QQ多少?”进阶为“你微博上叫什么?”。有段时间我试图抗拒微博,坚持长文写作,最终还是失了节。

严锋写道,“早晨起来看微博,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幻觉。国家大事潮水般涌来,需要迅速作出各种判断,提出各种建议,各种转发,各种忧国忧民,各种踌躇满志,万物皆备于我。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披星戴月上朝堂的皇帝,微博把人的这种情结激活了。”

微博的兴起、手持终端的普及,世界从未如此有生命力的在我们眼前跳动。舆论热点的更新以分秒计,让人目不暇接。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全民普及想象力培训的伟大国家,三天不上网,你就跟不上党。我每天会看喷嚏图卦,偶有不上,就有被世界抛弃的恐慌。回翻过去几天的更新,发现那些让我血脉喷张的“车主撞人后出手打人被千人围聚”啊,“巨额新修工程塌陷”啊,已经没人在谈论了。上微博一看,噢,原来出现了更劲爆的抗拆暴力事件。如果中国是一部正在放映的魔幻主义恐怖片,不仅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连轻度心脏病抑郁症患者都不适合观看——你总以为,好吧,最荒唐恐怖也就这样了吧,它下一个镜头立刻嘲笑你没见过世面。某些组织和以唐骏同志为代表的公众人物深谙互联网舆论的规律,把“拖字诀”操练得炉火纯青。他们相信,无论多么丑多么丢人的事故,只要哥们你屁股坐得稳,气沉得住,待公众注意力转移、热情消退后,这事儿就算摆平了——因为总有更倒霉的家伙更神奇的事故急速驶来,跟他们追尾,亮瞎公众的狗眼。

回到话题上来。习惯成依赖,人们的信息焦虑症也因此而来。世界的万花筒在你眼前绽放,你小鹿乱撞你踌躇满志你坐卧不安你迷了眼,最危险的是,你以为你理解了世界,最最危险的是,你把生活中的存在感转移到信息量上来。只有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你才能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着,有价值着。

互联网真是个伟大的玩意儿,但它也异化人。

一会儿真相,一会儿谎言;刚言之凿凿,又严正辟谣;偶像A说好,偶像B说坏。是非曲直,真假对错,你不知该如何筛选、理解、处理所接收到的庞杂信息。知晓世界的模样,距离真切的理解、认识世界,还有一万光年之遥。我在旧文《互联网:智识民主的幻象》中提到过,“互联网把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藩篱碾碎了,但是人没有变,一个人是否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接收新事物新观点的热情和好奇心,是否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这些是不确定的。”

写出“信息时代三部曲”的曼威·卡斯特谈到信息泛滥时说,“这完全取决于教育。当我进入伯克利大学图书馆,那里有1200万册藏书,我根本没有必要将这些书都读一遍。当然,如果我不知道我究竟为了什么而迈进图书馆,那么这么多书将会把我给淹没。但是,如果我非常清楚我究竟为了什么而来,甚至知道自己需要哪一本书的时候,也就是说我的目的性越明确,那么伯克利图书馆就越体现出它相比于一个仅有几千本藏书的图书馆的优越性。”

“所以,问题完全不在于信息的量——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息量,我们研究者想要获得资料的时候,总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所以问题不是这个,而是教育和能力,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何找到它,如何使用它。

几个月前,我在朋友家借住数日。晚间无聊,摆弄他的电脑,我说,嘿,你现在还对生活有“令人发指的热爱”吗?他会意,说,E盘。旋即又苦恼的说,现在找片儿越来越难了,都搜不到啊。我在E盘里点开一个个叫做“学习与生活”“英语”“新东方背单词”的文件夹,终于找到了他的“宝库”。五六个。随手点开一两个,很快关掉了。我一时语塞——他文件夹里仅有的几部毛片,都是那种文件名带有一长串“美女 爆X 实拍 尖叫 爽”等土鳖字眼甚至乱码的文件(内行一定知道我在说什么),从外观上完全不知道是谁演的,视频大小浮动在200M-400M左右,打开后画面模糊不清粗制滥造,从第一秒搞到最后一秒。一看就是拼了老命在已经不好使的电驴和各种搜索引擎上勉强找来的,片子的历史至少有8-10年以上。“盗亦有道”,看毛片也是讲究品位的,在这个我一秒钟可以找到几十位女优的作品全集链接每日被琳琅满目全都是原盘拷贝DVD版高清晰新片的更新迷了眼甚至需要借助AV介绍网站的截图来判断下载哪一部甚至已形成分门别类按照喜欢的女优进行下载的年代,他的“不专业”激怒了我。

我说亲爱的,现在是21世纪你确定吗?他委屈道,找不到啊,电驴上也很难找了,成人网站都是“该页无法显示”,我用谷歌搜都搜不到啊,都是假链接。

我冷静下来,用尽这辈子所有的优越感对他说,连个毛片都找不到你还能干啥?

老天爷,这年头竟然还有人用百度或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来搜索毛片?!连广告商都懂得细分市场、目标受众了,你还睁着饥渴的眼睛在搜索框里傻敲关键词?咱能不能不那么土啊。

(呼,发泄优越感好爽)

回头想想,我似乎不该责难我的朋友——随意搜索关键词,你都可以在百度知道百度贴吧里看到苦逼男们饥渴的呼喊“跪求苍井空种子”“哪位好心人发一个松岛枫的全集啊!!!”“请问现在哪里还可以下到AV?”;我积累了一个私人电子书图书馆,常有人来问我,哪里可以下载到中文电子书啊?更令人发指的是,还有人问,你常看的那些网络好文章是从哪里找到的啊?……

我以为,任何一个网龄超过一年、智商正常的年轻人都应该具备这样的能力——一则消息,一个文件,一段视频,只要存在于互联网上,经过有针对性的搜索和定位,一般都能找到它。

我喋喋不休“互联网把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藩篱碾碎了”,没想到对于很多人来说,跨越藩篱仍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奢谈有效地智识管理,而我对信息给人带来异化的忧心忡忡则更显得不合时宜了。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的智识管理的前提,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针对性,也就是渠道和方法。

我们去一座浩瀚的图书馆借书,只有了解基本的图书编号规律、图书分类区域后,才能以最快速度找到自己需要的那本书。而互联网是座无限的图书馆,迷失互联网信息海洋是如此容易发生且值得我们警惕的。

本文卑之无甚高论,不过把自己平时上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做个集中分享,属于“启蒙”级。很多大神想必早已了解,默默飘过就好,还请口下留情。

电子终端

1、笔记本电脑

一台好用的笔记本电脑。

2、  智能手机

一部智能手机(android/iphone)

l         微博

l         Google Reader

l         地图、地铁线路、大众点评等APP

l         媒体APP

l         社交网络

l         微信、米聊、talkbox

一部顺手的智能手机还是很重要的:地铁、等车、散步等零碎时间,随时浏览更新微博;随时翻阅Google Reader里的网文和新闻订阅;南都、南周、三联、凤凰、财经、新京报、FT中文网、Economist、NYT等媒体都有免费的APP供下载,里面分期别类,虽不如纸质版及时,但页面体验还不错;厌倦了传统IM的话可以用微信和米聊跟好友发送语音短信,2.5.3的新版微信已经可以发送视频短信了,就像《裸婚时代》里两人甜蜜的那样;很多人喜欢用手机看小说,个人认为体验实在太差,我们有了kindle,阅读不应如此痛苦。

3、  Kindle(NOOK)/IPAD

个人没有IPAD,这里单说Kindle,但是身边很多有IPAD的朋友都是爱不释手。(有人说,Kindle和IPA的区别是阅读与不阅读的区别,绝对了点儿,但使用炫得不得了的IPAD诱惑太多倒是真的。)如果预算无限的话,Kindle和IPAD可以都买,并不冲突。个人建议,如果你已经有一台iphone或android智能手机的话,买一台Kindle就可以了——IPAD的绝大多数应用都可以在iphone或android里找到相对应的,重合度太高(疯狂果粉当我没说)。但如果你的智能手机很低端,还是买IPAD吧,毕竟,既能“随时随地的翻阅微博和Google Reader”又能实现不错的阅读体验。

比如我,智能手机还不错,就买了台Kindle,IPAD对我来说是鸡肋。网络时代的智识管理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Kindle的组合已经接近完美了,平板电脑未来很牛逼,现在还不是必需品。

下面我将对Kindle进行凶残的推荐,如果你认为我是亚马逊的托儿,恳请帮我去向亚马逊暴力讨薪,他们一直在拖欠。

前日写了条微博:

那些有海量阅读中文书的习惯、偶尔需要阅读英文原版书(禁书或翻译质量差等原因)、定期阅读《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等英文报刊并且“不囿于阅读一定要纸质书的成见”的朋友,为什么还没有下手买kindle呢?不理解。真心好用。话说亚马逊能不能发点儿公关费啊?我都自费五毛了。

我7月份买的Kindle3,至今看了十多本中文书、一本英文书、几十篇中英文章,感觉很满意。

下面进行问答环节:

1、  Kindle对中文体验如何?

安装多看系统,店家会破解给你,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来。

在原生系统里阅读中文也是没有问题的,偶尔书名会出现乱码,但不影响阅读。

双系统之间随时切换。

2、一定要在亚马逊买书吗?

什么?你打算在亚马逊买书?疯了吧。

的确,很多人买Kindle的原因就是背后有强大的亚马逊图书支撑,亚马逊把终端卖得便宜,就是希望你去买书。

但是你在天朝,有各种牛逼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A、把在电脑上下载好的电子书通过数据线导入Kindle。PDF、TXT、EPUB,或者亚马逊官方格式。其他的没试过。

B、在多看中文系统里,登陆网上书城下载电子书(没试过,都是畅销书或口水书)

C、如果你不舍得总是摧残那可怜的数据线,或者你想把手头这本书的PDF或TXT格式转换为亚马逊官方电子书格式(体验会更友好),再或者只是懒得找出数据线,你可以发送一封标题为“convert”的邮件到你的用户名@free.kindle.com这个地址,附件是你想要转换的电子书。收到回复确认后,打开你的kindle,连上wifi,什么都不用做,转换后的电子书会自动传输到你的Kindle上。一切是免费的。——做出上述动作之前你要先登陆亚马逊官网把你自己的邮箱地址添加进“可信任列表”。

D、如果一本英文书你无论如何都搜不到电子版,那么意味着你也许要在亚马逊买书了?别急,淘宝有一家店可以提供代买服务,也就是说,无论你要的这本书Kindle版在亚马逊官网卖多少钱,你都只需付8块钱,由店家帮你买下这本书,并发下载链接给你。你只需导入自己的Kindle就可以看了。嗯,8块钱买本英文书还是便宜得令人发指的。

3、Kindle阅读英文书怎么样?

完美。事实上,我就是听说读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留学生几乎人手一台Kindle,才跑去买的。因为那么多的阅读书目和补充材料,用kindle看还是很方便的。我常把外媒上几篇想要看的文章扔进一个TXT文件里,然后发送转换邮件扔进Kindle里进行阅读。完全不必担心自己的英文水平,Kindle最牛逼的功能之一在于辞典功能,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只需要把光标移到它左边,下面就可以显示出两行释义,如果释义不够详细,还可以按回车键,看到详尽的解释。更令人发指的是,如果你不喜欢英英翻译,还可以在论坛里下载别人制作整理的中英辞典导入Kindle,然后在setting里更改默认辞典。

4.Kindle上网体验怎么样?

省省吧,你几乎可以忘记Kindle有上网功能了,在中国,买Kindle3G版毫无用处。事实上,即使3G网络通畅,Kindle的浏览器体验也是非常糟糕的。WiFi足够了。更重要的是,谁买这个900多块钱的家伙拿来上网呢?智能手机比它好用太多了,别给自己添堵。

5.Kindle对PDF格式支持如何?图片呢?做笔记方便吗?

看图的去买IPAD或者Kindle DX吧。K3实在不行。

关于PDF格式,它对文字版PDF的支持是完美的,即使你不喜欢那些白边,也可以把文件通过邮件转化为官方格式。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网路上下载到的电子书都是扫描版的,不仅文件体积巨大,且字迹有重影,放在Kindle里空白很大,字太小。这应该是Kindle为数不多的缺点之一了。两种办法:1.把阅读模式由竖排调为横排,字体会大很多。一般采用这个方法。2.有一款叫做Briss的切白边工具,可以把电子书书的白边切掉。简单快捷。切完白边再导进去。

做笔记还行,把光标移到字前,加划线,可以随时调出笔记来看,也可以等一本书读完后,用电脑导出笔记文件。阅读英文时,可以把不认识的单词一一标注,方便日后复习。

6.如何用Kindle订阅报刊?

不知道如何订阅《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这些,事实上,愿意每月花几十美元去订的也不多。

但是你的确可以用它订阅一些RSS。http://dogear.mobi/ http://ikindle.mobi/ 这两个网站都可以提供每天投递订阅到你的Kindle的服务,你甚至可以设置投递时间。简单点说,就是比如你订阅了南方周末的RSS,该网站就会每天定时把最新的南方周末的更新投递到你的Kindle,你打开Wifi就可以自动接收了。原理类似发邮件转换格式,只是发邮件这一步人家帮你做了,你每天等着接就行了。

甚至,你可以订阅你的Google Reader账户的RSS。跟GR账户绑定后,网站会每天定时把你的GR更新投递到你的Kindle。

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是我每天上网耗费时间最多的地方,直到盯着屏幕看到眼睛疼。有了智能手机后,每天零散时间打开Google Reader的APP看网文就舒服多了。如果你从来没有用过GR,也“竟然”不知道它是什么,那……擦,我完全不知道从何说起。月光博客有几篇很好的介绍Google Reader 的文章,但如果你对技术类文章没有兴趣,我就用“通俗的语言”简略介绍几句吧。

Google Reader基于RSS输出,类似服务有抓虾、鲜果、九点等。RSS就是信息来源聚合,方便用户最快速度接收到网站的更新。现在绝大多数网站和博客都提供RSS文本输出,你使用任何一款阅读器,订阅该网站的RSS,只要该网站更新,就会第一时间投递到你的阅读器里,你不必点开该网站页面,即可进行浏览阅读,还免去了广告和花哨页面的烦恼。

还是说复杂了>_<……这么说吧,比如你喜欢梁文道、韩寒、李承鹏三个人的博客,而且平时喜欢浏览南方周末和Economist的网站,你时不时就要去这些站点逛逛,看是否更新,有无自己喜欢的内容。你需要依次点开这几个网站,不仅需要忍受花哨页面,而且大量不相干的内容和广告影响了阅读文字的纯粹性,更令人发指的是大多时候你会遇上他们没有更新……于是你可以把这些网站的RSS都订阅到你的阅读器账户,它们的更新会第一时间投递到你的阅读器里,且提示你阅读,你在阅读器里即可完成全部浏览,界面干净,纯文字图片,无广告和其他。

够了,不说了,估计Google Reader的朋友都想把我拉出去毙了…….我也感觉自己像在教别人如何开电脑一样2.

几点Tips:

A、Google Reader比其他阅读器赞的一点就在于它可以订阅“该页无法显示”网站上的RSS。进入页面时,在你的HTTP后面加上一个S就可以加密浏览了。比如各种反动博客啊,海外网站啊,敏感内容啊。

B、 有的RSS无法全文输出,也就是说,投递到你阅读器的只是一小段摘要,详情需要你点击进入网站浏览。很讨厌。你可以使用一些网站对它们的RSS地址进行强行全文输出处理,几秒钟就可以了。大多数都没问题,但是偶尔有龟毛的网站实在不能全文输出。没办法。http://mrss.dokoda.jp/ http://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

C、 一定要对自己的订阅进行分类,不然你会被信息吞噬。比如分为博客、媒体、网站,或者按内容分为经济、法律、历史,随你意思,最好的是把“每天无论多忙都必看的”放在一个文件夹,把“如果有更多时间会浏览一下的”放在一个文件夹,这样不会错过重要的内容,效率和时间上也好很多。

D、Google Reader用得好了,基本就是一个犀利的个性化搜索引擎。你可以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字,在你所订阅的供稿里小范围搜索含有关键字的信息。适合精确搜索。

微博

微博…………无话可说。

不用微博可以有很多理由,用微博几乎不需要理由。

只说一点。有个朋友问我,他不喜欢表达,也说不出什么有意思的话,换句话说,对于那些没有“表达需求”的人来说,为什么要上微博?

其实微博最有帮助的不是表达,而是观察。你完全可以做一个无解的终极潜水员,就像很多名人那样——不传头像,不写微博,一副僵尸粉的模样,默默把你感兴趣的家伙全部关注了,每天爬上去看看那些家伙说了什么。捎带着把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也给关注了,发生新闻事件后,你可以最快速度得到消息,并且看“那些家伙”作何反应如何评论。老实讲,这比上新浪和网易看新闻效率高太多了。搜索框也有用得吓人。

还有,你崇拜的偶像也许都在微博上,微博可以拉近距离,放大或还原真实——看看你的偶像日常生活里说话风格是怎样的,兴趣点是什么,也许可以击碎很多“美好的幻想”呢^_^

最后,一定要对微博进行详细的分组管理,不然碎片化信息是无底洞,会耗费你很多时间。跟Google Reader类似,可以分组为“传媒人”“律师”“媒体官博”“必看”“朋友”等,关于新闻事件就去看看传媒人和媒体怎么说,有牵动你心的审判就去看看律师们如何表态,想了解你朋友的生活就打开朋友组。这样一来,对信息的获取是有针对性的、积极的,高效省时,不至于漫无目的闲逛,转眼数小时逆流成河。

月光博客:

基于Google Reader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Google Reader高级技巧快速入门

Google Reader小技巧

自定义你的搜索引擎

顾名思义,我们通过百度或谷歌搜索出来的信息,99%不是我们需要的。于是就需要给搜索引擎做减法,也就是缩小范围。使用Google自定义搜索,把相同类别的网站一股脑塞进去,做成一个“专业搜索引擎”。比如,我自己做了一个外媒搜索引擎 ,把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路透社、法新社、美联社、联合早报、凤凰网、Youtube(某种意义上,Youtube自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搜索引擎)等网址聚合在一起,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新闻报道就可以键入中或英文(最好翻墙状态下),在这些网站范围里进行关键词扫描,看看这些媒体关于该事件、话题怎么说。搜索结果更精确、高效。

如何下载电子书

1、  英文电子书

李笑来的《轻松搜索电子书》已经说得非常详细了。

这里还有一个搜索英文ebook的自定义搜索引擎

Tips:很多热门图书在新浪共享资料里就有英文版,比如你搜中文,很多时候会捎带着把英文版也搜出来。

2、中文电子书

A、新浪共享。我经过几年的的搜集整理,自建了一个电子书小图书馆,其中至少一大半是从新浪“共享资料”下载的。当初作家们写联名信抗议百度文库,我简直不敢相信,新浪共享资料里的藏书量拉百度文库几条街都不止,竟然毫发无损岿然不动。不过也好,我等之福。百度文库那种充斥着大量土鳖考试资料、网络拼接得来文章的三流站点,弱爆了,用户体验还差,我从来没用过。相较之下,新浪共享里电子书的质量、格式、丰富,啧啧啧啧,天下无敌。很多绝版书、港台书、禁书的扫描PDF我都是在那里搞到的。

这么说吧——如果你在新浪共享没搜到自己需要的书,那么在网络上能找到该书下载的可能性就狂跌80%。这是一个网友分享的电子书库,这个家伙分享了40多页(至少六七百本)的电子书,且质量都很高。

B、 海外电驴论坛。有纪录片、电影、AV、禁书等电驴链接下载,很活跃。无需翻墙(推荐墙外的东西还怎么体现出优越感^_^) ,但是网址经常换,最好用阅读器把它订阅了,这样搬家后新地址会投递给你。关于它对毛片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此处暂不表。

C、一定要学会翻墙。在墙外,搜索“书名+PDF”,也许有意外收获。推荐一个墙外禁书下载站点 和方块字读书社区

Evernote

做阅读笔记的软件,很好用。网上介绍很详细,可搜看看。手机和电脑客户端同步。简单点说,用手机阅读或上网时,可将摘抄下来的句子段落随时贴到Evernote手机客户端里去,然后同步,用电脑客户端登录时就可以看到。反之亦然。可以在软件里对你的笔记进行关键字搜索,整理汇总起来很方便。

“连毛片都找不到你还能干嘛?”

发泄优越感好痛快。再来一遍:连毛片都找不到你还能干嘛?

自古以来,政府可能管住老百姓的脑袋、钱袋,但从来都管不住人们的裤裆。尽管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有夫妻看黄碟被抓的事发生,但总体还是光明的,是吧,全世界都羡慕我们。

专制也无法跟性作对,“本能总会找到一条出路”。于是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人翻墙的原始驱动力是为了找黄片儿,而非自由信息。

为了把优越感烘托到爆棚,下面介绍的渠道都无需翻墙,嗯^_^

A、玛雅论坛

对于这个论坛的感情我可以单独写篇1万字的文章,用我所掌握的可怜汉字里全部正面的形容词砸向它都不为过。

传奇1:这个论坛的用户为数不多的恶趣味之一就是发帖子炫耀“03年就注册玛雅的朋友进来吼一声”,作为02年注册的用户我从来都不屑于跟他们一起吹牛逼^_^ 是的,我是潜水近十年的元老。

传奇2:玛雅用户的恶趣味之二就是发帖感谢玛雅>_<虽然我们到现在都不知道它背后是谁

传奇3:6年前我给把一个论坛账号给了朋友(那个笨蛋连注册都不会),不久前遇见,他说还在用那个账号,日夜相伴>_<……而且每次见到我都要感激涕零一番。

10年,从一个人的少年到青年,而且正往中年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去。如果你问我互联网十年的感受,我可能要写几万字,如果限定字数为两个,我只能长吸一口气,深情的说,玛雅。

Tips:

l         论坛分类很清楚,发帖很混乱。但是大家都很nice,不会像很多傻逼论坛一样回复可见或者设置阅读权限,有就是有,免费下载,没有就是没有,跪求种子。

l         年少时还会看看图片、文章什么的,后来就索然无味了。现如今上得不多,对我来说,只有【BT转帖】这栏目还有价值。即使说到这一步,很多人最后估计还是不知道怎么用,我就索性唠叨清楚吧。打开【BT转帖】后,会看到诸如“[9-29]最新BT合集”这样标题的帖子,其他的杂七杂八帖子都不用看。每天一篇BT合集,日期为题,里面都是各种片儿下载,有预览图,大多是DVD原盘拷贝,质量完美。多是新片儿。每个种子下面会有一个链接,我知道有很多家伙会把链接直接拷进迅雷并且问为什么下载不了,所以这里说清楚。举例,

Link URL: http://www6.mimima.com/link.php?ref=x40rWm9BIn ,你要把“=”后面的

x40rWm9Bin拷贝下来,然后进入http://www.jandown.com/link.php?ref这样的网站,输入,把BT种子文件下载下来,然后才能点击迅雷下载。说清楚了么?

l         这个论坛目前发现的唯一缺点是无法站内搜索

l         进入网站后迅速记下获取新网址的方式,老规矩,无需翻墙,但网址常换。

B、 海外电驴论坛

之前已简要介绍过了。

l         记得注册。不注册也可以看,但是有两个“好栏目”会不显示。

l         注册后,会找到两个隐藏的栏目。里面帖子很混乱,我很少用,不过有一个子栏目不错,是按女优个人合集发帖的。也就是说,百度知道里那些土鳖苦苦搜寻的神马“苍井空种子全集”“松岛枫全集”的电驴下载链接都一个不少的躺在里面,而且整理得很好。你还会认识很多之前不太了解的女优。

l         该论坛一个优点是可以站内搜索。嗯,精确定位,你懂的。

C、 唐老鼠

这个新近出现的搜索引擎不知能存活多久,但的确给力。

技术原理貌似就是把下载链接构成搜索内容。比如说,你用百度搜索“麻美”,出现的99.9%都是你不需要的信息,而且还有很多骗子发的假下载链接(据我所知还真的有些家伙每次都是这么可怜的一个个点开去找AV下载的)。

在该搜索引擎键入“麻美”,出现的则只是所有含“麻美”的下载链接。好了,你懂的^_^

D、GOGOBOX

这是个付费网站,但可以把它当资料库使用。举例:如果你不确定手头的这部AV是否值得下载,可以键入片名关键词,看看该片的预览图再决定^_^ 更方便的是,如果你想知道一个女优已出了多少片子,也可以搜索女优名,她出演的所有片子都会列出,还有大幅封面,恩。

其他

1、  译者


需翻墙。发送邮件到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可进行邮件订阅。

他们每天会搜集出世界各国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分析、评论,整理出一份《每日原文推荐》,截图如下:

每条报道都提炼出一句中文摘要和文章中文标题,后面有网站的原文链接,可以点击进入。

对英文没信心的可以等苦逼的志愿者(比如我>_<)挑其中的几篇进行翻译,并在原博客上贴出分享。但会滞后一两天。

如果你对中国问题研究感兴趣,该博客会让你很兴奋;如果你想练习英文,那么可以来做译者,是开放式的协作平台^_^

安替说,英文没有报道过的事情甚至可以默认为不存在。没办法,局势如此,学英语已是为了读懂中国。

2、译言

加强版的译者。翻译优秀的英文报刊杂志文章、甚至书,内容包罗万象,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娱乐体育。

不废话了,如果“竟然”还没听说过,你有点危险了……

3、TED

如果你“竟然”“令人发指”的没听说过,喂,同志,你非常危险了。你对互联网的使用深度可能处于社会主义原始阶段。

4、公开课

什么?没听说过……#@%¥@#……¥#……请继续QQ+魔兽吧^_^

后记:


上次跟范范姐聊到,互联网的勃兴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万能,小镇昏暗的网吧里,那些青年对着显示器的微光可能只是在互联网上打魔兽、聊QQ。所以我仍然相信自己在一年前写下的观点,“互联网带来智识的民主,只是幻象罢了。”

与此同时,对信息的过度依赖和盲目崇拜让我忧心忡忡。这种忧虑困扰已久,且可能与本文的主题相悖。正如我日前写下的一组微博所说,“两年前,我迷信信息量。互联网将爆炸的资讯和瑰丽世界推到眼前,对世界之事都能头头是道说上两句,饭桌上任何话题都不愁谈资,飘飘然觉得自己很有‘见识’,懂的很多。现在想来,那时的虚妄与无知或许来自于年青人对‘速成’的迷恋,资讯的浅层接收比枯燥的阅读更能迅速填满对于更大世界的想象和渴望。”

信息量让我们知晓世界的模样,若要真切理解、深入思考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还要走太远太远的路。然而,信息量提供的新鲜和满足感可能已将我们推向浮躁的境地——我们沉溺于快速的获取和传播,急于表达和站队,为耸动的标题和语言分泌出大量的肾上腺素,流连浅层的阅读而对深刻的思考不屑一顾。

信息量可能是危险的,多数人坠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泥淖却仍洋溢着莫名的智识优越感。包括我自己。当舆论潮头过来,忍不住又想要去逞口舌之快时,我试图克制、告诫自己,再多走走,多看看。这些尝试未必有效,但不得不做。

跟08年舆论初起时不同,今日骂政府已不是需要太多勇气和智慧的行为,朝野之上,微博之中,人人都在骂。不再需要有人一次次指出世事的荒谬,越来越多的人在明白,皇帝是光着屁股的。那么,除了口水之外,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每个人都能在微博发言、众声鼎沸之际,“说”这个举动平常化了,更重要的是怎么说,说些什么?这并不容易,于我而言,也许需要3-5年甚至更久的沉淀。

我们应该对更高的智识怀有野心和乡愁,尽管世事不易,行路难。以刘瑜老师在今年中秋理想国沙龙的一句话共勉,“相信你自己,破除任何权威崇拜和偶像崇拜,无论是政府或者所谓的公知,运用你自己的头脑和理性,证明你配得上自由。”

你是资讯控吗?——Web2.0智识管理简册相关推荐

  1. Web2.0的系统架构与六大关键问题

    搜索.照片.音乐.视频.混搭式应用(Mash-Ups).维基(Wiki).网络日志(Blog).社区,还有那些来自各地展示天堂般美景的高清 晰图片--它们一起构成了Web2.0 热潮的丰富内容.但是对 ...

  2. web2.0网站的四大特性简述

    收集和学习了大家对于Web2.0特性的看法,加上这几天的思考,整理我对于Web2.0到底是什么的看法,清理自己的思路.在我看来,Web2.0之所以区别于1.0,关键在于以下四个重要的特性: 可重用的微 ...

  3. 2005年博客与web2.0十大最拽的武侠人物

    2005年,网络江湖被博客和web2.0炒得沸沸扬扬高潮迭起.在乱世当中,谁是武林中的主角?西门吹草今天就胡扯几段,评出2005年博客与web2.0十大最拽的武侠人物.究竟这些人是英雄还是小人,是善还 ...

  4. Web2.0时代,RSS你会用了吗?(技术实现总结)(转载)

    如见Web2.0被吵的如火如荼,同时也有很多的评论褒贬不一.有人说Web2.0就是"一帮人在看皇帝的新装而已".也有人说 Web2.0将是一场变革.无论这些争论有没有价值,但我相信 ...

  5. WEB2.0开发平台

    开源SNS 开源SNS是一款功能强大且易于扩展的LAMP开源SNS(社交网络)软件.其高性能的编译型模板引擎和app工具插件.功能扩展插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伸缩性.开源SNS基于iweb Sup ...

  6. 。2005年博客与Web2.0 十大武侠人物

    2005年,网络江湖被博客和web2.0炒得沸沸扬扬高潮迭起.在乱世当中,谁是武林中的主角?西门吹草今天就胡扯几段,评出2005年博客与web2.0十大最拽的武侠人物.究竟这些人是英雄还是小人,是善还 ...

  7. web1.0 和 web2.0 以及 web3.0的发展史

    Web1.0: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当时的互联网是静态.只读的HTML页面.用户之间的互联也相当有限.Yahoo.新浪和搜狐等,内容为主,少交互 web1.0时代是一个群雄并起,逐鹿网络 ...

  8. 云计算、Web2.0、SOA、SaaS、SNS到底是不是笑话?

    如果你有什么不开心的,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 有人曾问过我:"WEB2.0到底是什么"?"云计算到底有什么用"?"SOA到底是什么"?&q ...

  9. web2.0 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阅读---转载

    当Web 2.0概念兴起时,很多人觉得编辑已死,纸媒也只能烧纸.慢慢地人们发现,2.0 时代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这种信息过载是不能通过机器来解决的.因此,当下我们的阅读应该在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同时加强 ...

最新文章

  1. 2022-2028年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分析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 2012关于钱的Tips
  3. 【Zabbix】 Zabbix表结构说明【转载】
  4. domino导出数据至Excel
  5. 最右显示请求服务器不存在,修改合流任务_实时音视频 RTC_服务端API参考_合流任务管理_华为云...
  6. 百度搜索关键字抓取_怎么使百度竞价的效益最大化
  7. 【异常(待解决)】org.apache.http.NoHttpResponseException: api.weixin.qq.com:443 failed to respond
  8. 一套代码小程序WebNative运行的探索03——处理模板及属性
  9. 几种数据库快速csv入库方式整理
  10. 常用的webservice接口(转)
  11. html caption属性,HTML caption align 属性 | 菜鸟教程
  12. 企业无线接入平台好吗
  13. 华为三层交换机路由配置案例_华为三层交换与路由配置
  14. 腾讯棋牌开发商(深圳泊众):投身网络棋牌游戏有风险
  15. 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改进
  16. 计算机维护维修是干啥的,IT维护主要做些什么工作?
  17. TabLayout的属性介绍
  18. 梯度,也即该物理参数的变化率,导数
  19. 一.关于进制之间的转换关系
  20. 一个资深程序员成功的背后

热门文章

  1. 从搞科研到商业运作:Alberto Broggi 研究计算机视觉的二十年...
  2. python获取邮件并转为pdf
  3. 景深--摄影基础理论(1)
  4. Java 近期新闻:Grail 5.0、Spring、Hibernate、WildFly 及 Kotlin Multik 开发库更新
  5. cv曲线面积的意义_耳机的瀑布图真的有意义吗?关于耳机的瀑布图,你需要知道的。...
  6. 【OpenStack(Train版)安装部署(十二)】之win7系统安装,qcow2格式镜像制作
  7. 【机器学习】手写数字识别学习笔记(对三篇文件进行分析记录)
  8. 微信小程序商城项目实战(第七篇:生成订单支付页)
  9. 数字取证及其检测工具介绍
  10. C语言:判断100-999中哪些数为水仙花数以及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