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7日第8期Neutrino追问®AMA中,我们邀请到Nervos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及COO 吕国宁(Daniel Lv),围绕《下一代区块链需要怎样的基础设施》为主题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交流。其中,就区块链中的“不可能三角”技术瓶颈,他表示,从各种角度看,分层方案要比分片来解决扩展性问题在工程实现上要方便容易得多,并且借助主网络来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因此分层方案可以做到了,在第一层确保安全和去中心化,在第二层专注扩展性,然后把两层通过协议链接起来,实现一个整体方案,整体兼顾了安全,去中心和扩展性。

以下为12月27日第8期追问®AMA交流整理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1:我们看到区块链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比特币为代表的可编程货币 1.0、到以太坊为代表的智能合约 2.0,再有各家解说的区块链 3.0,这背后是怎样的一个技术演进及区块链思潮的变化?您是怎么看待或定义下一代区块链的?

吕国宁:我觉得区块链 1.0 和 2.0 这样定义非常清晰、明确,但是关于什么是区块链 3.0,我不倾向于自己主动去定义,但是其实也不会轻易接受被定义,所以请允许我跑个题… ?

在 1.0 的比特币时代,我们思考的是比特币能解决什么问题,分布式账本能解决什么问题,以及数字货币的潜力。

在 2.0 以太坊代表的智能合约时代,我们思考的是通过区块链实现世界计算机,世界操作系统,在区块链上实现自动化计算,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可能性。

从比特币的可编程现金,到以太坊,EOS 的可编程商业,可编程社会,我们看到区块链的技术演变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效到高效,从专用到通用,并且越来越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我们将会迎来一个丰富的,繁荣的,基于密码学的,加密经济生态。区块链将在这个繁荣的加密经济生态中扮演基础和支撑的作用。

所以,问我怎么定义区块链 3.0,我这里想引用特斯拉和 SpaceX 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提出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梗,就是这个背后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让我定义下一代区块链,那么我我认为我应该思考的最本质问题是:我们到底想要什么?答案是:我们要的是一个丰富的,繁荣的加密经济生态。

我们是不是希望要一条更快,更强的区块链?Nervos 团队其实从来都不是这么考虑问题的,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做一条最强链的团队,而是一个做最好的加密经济生态的基础设施的团队。我们非常清楚现阶段区块链公链的发展现状,遇到的问题,而我们对未来加密经济的设想是,它是一个多层的体系,最底层才会是一条公链区块链,我们叫它 Nervos CKB,它的职责是为整个加密经济生态提供安全和信任。

这条公链可能从大家普遍定义角度看会大相径庭,但是它之于我们想要的这个加密经济生态而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可能不会把这条链定义为区块链 3.0,但是对我们来说我们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对未来的理解,和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2:区块链虽好,但面临「不可能三角」技术瓶颈,即扩展性(Scability)、安全性(Security)、去中心(Decentralization)这三项要求,至多只能三者取其二。为此,有项目以牺牲去中心化换来扩展提升,也有为强调去中心化面临扩展性的诟病,针对这个难点,目前有什么比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还有 Nervos 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吕国宁:不可能三角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并且形象的描述,让大家理解在区块链公链的协议设计时,能够做哪些取舍。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不可能三角问题真实存在,这已经是被市场充分论证过的,所以这里我不展开论证。

放弃去中心化也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是有前提的。只有在网络边界封闭,并且所有的节点不存在作恶节点的情况下,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两方面上作出妥协以换取扩展性是成立的。但是这个做法并不适合公链场景,并且有悖于开放、去信任(Trustless)的区块链精神。所以在 Nervos,我们不会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方面做任何妥协。

在不考虑非区块链比如 DAG 等方案的前提下,目前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

1. 分片

2. 分层

先说分片,分片其实是一个特别复杂且挑战性极大的的方案。分片问题存在于多个层面,包括计算的分片,共识分片,存储分片,网络分片等如何去很好的解决,不同层次的解决方案如何很好的融合等。

目前我们看到有些方案在计算分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他层面的问题,目前即使在实验室都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即使从理论上发展出一套方案,也需要面对来自工程化实现的挑战,以及在生产环境下经历较长时间(若干年)的实际验证,才能证明其安全性。

这也是过去几年不管是 Ethereum 还是其他试图在分片上尝试解决区块链扩展性问题的团队普遍遇到的问题。

尤其是发展到了 2018 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分片这条路遇到了较大的阻碍,并且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取得突破的可能性,这才催生出了区块链技术领域对分层,特别是各种 Layer 2 扩展方案越来越多的关注。

分层方案其实从 2015 年比特币的闪电网络提出来时就有了,Layer 2 方案是指通过链下或者链外完成计算,然后在主链上完成清算来解决扩展性问题,包括各种基于状态通道,或者以太坊的 Plasma 等方案。

从解决扩展性问题上看,分层方案比分片方案在工程实现上要方便容易得多,并且它能借助主网络来保证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因此分层方案可以做到在第一层确保安全性和去中心化,在第二层专注扩展性,然后通过协议把两层链接起来,实现一个整体方案,整体兼顾了安全性,去中心化和扩展性。

我们观察到,尤其是 2018 年下半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 Layer 2 团队,如 Celer,Skale,Liquidity,Loom Network,Counterfactual 等众多知名团队,以及更多的不知名的,但是实力很强的团队。他们针对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场景,推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目前 Layer 2 方案和团队已经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形势。

Nervos 项目采用的是分层方案,但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第一层,即 Layer 1 这一层,我们的目标是做最好的 Layer 1 主链,去支持各种 Layer 2 的方案,即 Layer 1 for Layer 2。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3:Nervos提出了一个概念「Layer 1 for Layer 2」,Layer 1 提供安全性和去中心化,Layer 2 提供效率,在这种分层架构中如何解决数据交互的安全性与一致性?还有这种架构是否也体现在 Nervos 的经济模型设计中?

吕国宁:这个问题是所有的 Layer 2 项目,不管是基于状态通道的闪电网络,还是以太坊上的 Plasma 方案都要面对的问题。即,Nervos CKB 作为 Layer 1 给 Layer 2 设计一个什么样的协议,来充分保证 Layer 2 的安全性,一致性。这里其实需要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Layer 1 有更好的数字资产支持,即 Layer 1 资产如何安全方便的映射到 Layer 2 上,并且能自由的回到 Layer 1 上清算。

第二:Layer 1 需要承担加密法庭的角色,即当用户在 Layer 2 上遇到争议,或者 Layer 2 作恶时,用户能提交密码学证据到 Layer 1,此时 Layer 1 能自动判断,验证,并完成对用户的自动清算,保障用户的材质不受损失。

第三:Layer 2 的方案能更方便,更容易的接入到 Layer 1 ,Layer 1 的设计对 Layer 2 友好。

为了实现对数字资产更好的支持,Nervos 的底层设计是基于 Cell 模型(具体 Cell 模型细节这里不展开,具体可以参考 Nervos CKB 的设计白皮书)作为基础账本模型。你可以把 Cell 模型理解为对比特币的 UTXO 模型的范化,让 UTXO 模型从只能支持数字记账,到能支持任意类型的通用数据存储。这种设计时支持资产映射和状态验证(用户提交的密码学证据)的关键,也是目前以太坊基于 Account 模型在对 Layer 2 上资产映射和清算支持上不佳的瓶颈所在。

为了更好的实现加密法庭角色,Nervos 基于 RISC-V 指令集实现了 CKB-VM 虚拟机。基于 RISC-V 指令集的虚拟机给 Nervos CKB 带来了无比灵活强大的验证和清算能力。

举个例子:如果用户在 Layer 2 上出现争议,比如用户怀疑 Layer 2 上的节点作恶,那么用户可以提交自己的状态证据到 Layer 1。因为 Layer 1 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交状态验证(Merkle Root)到主链,所以用户的状态在 Layer 1 中是可验证的。那么一旦当用户提出仲裁,CKB-VM 马上可以验证用户提交的证据,并能确认 Layer 2 作恶,那么 Layer 2 在 Layer 1 上抵押的 Token 会被罚没,并作为揭发者的奖励。

为了更好的支持 Layer 2,从设计 Nervos 的初期,到整个开发阶段,我们都在尽可能的联系所有我们能联系到的 Layer 2 技术团队,和他们进行充分交流、协作。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入理解不同 Layer 2 项目的需求,从而设计出一条能更友好的支持他们的 Layer 1 主链网络。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4:说到扩容,常会出现一个词:TPS。不少项目在对外宣传中号称达到过百万 TPS,似乎这个数值成了评判项目牛不牛 X 的主要标准。 TPS 大小对区块链应用有什么影响? Nervos 通过分层架构,在未来TPS有望能达到多少数量级?除了 TPS ,对区块链项目的评估还有哪些维度可参考的?

吕国宁:TPS 其实是一个相对单一的维度,把 TPS 作为最主要的评判标准,从技术角度来说是有些片面,并不能最客观的反映真实能力。

首先从本质上理解 TPS,经过不断的深入探究、抽象、移除不必要的条件,最后你会得出一个高阶抽象的结论:TPS 瓶颈在于硬件带宽,而不是技术和算法。假设在交易的平均数量大小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思考的是在有限的带宽条件中,共识达成的时间占所有交易数据传输时间的比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最大优化到什么程度。

这里最关键的前提是安全,在不考虑安全的情况下,当然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达成共识的节点数量,或者降低节点之间交易验证的门槛,甚至我们可以不对交易进行验证,这样我们能最充分利用硬件带宽达到最大的 TPS。但是这不是 Nervos 会考虑选择的角度,Nervos 在底层设计上不会对安全做任何妥协。

TPS 这个指标,之于 Layer 1 和 Layer 2 的定义其实是不一样的。

在 Layer 2 层,由于安全和去中心化不是第一优先级考虑因素,所以理论上是可以把 TPS 做到无限大。而 Layer 1 这一层关注安全,所以 Layer 1 的 TPS 不会也不可能像 Layer 2 那么高。但是因为我们的 Layer 1 的职责非常简单清晰,就是更好的支持 Layer 2,所以这给我们去优化 TPS 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

我们在 Layer 1 这一层可以做到一个相对高的 TPS,但是目前我们还在开发阶段,共识算法的设计和实现还处于定量分析和验证阶段,所以现在我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我们 Layer 1 能做到多少 TPS。最终的数字希望保持严谨客观,最好以主网络上线后实际的 TPS 为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Nervos CKB 作为 Layer 1 的 TPS 是相对于 Layer 2 的,而不是相对于用户或者 Dapp 开发者的。对于 Layer 2 来说,Layer 1 的 TPS 将决定 Layer 2 在清算时会遇到的延时会有多大(latency)。由于 Layer 2 的相对于 Layer 1 的职责是交易压缩,即大量发生在 Layer 2 上的交易可以压缩成很少,甚至一条交易提交到 Layer 1 ,所以 Layer 2 对 Layer 1 的 TPS 需求其实并不需要很高。换句话说,一个相对较小的 TPS 的 Layer 1 就已经能够支撑 Layer 2 海量的 TPS 了。

所以我们认为,对于区块链的评估,至少在 TPS 这一项上,应该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能为用户或者 DApp 开发者带来多少性能」,这一点是 Nervos 分层解决方案的优势。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5:区块链里面主流的共识机制有 PoW 工作量证明机制、PoS 权益证明机制、DPoS 股份授权证明机制等,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项目采用 PoS (以太坊后续升级也是往 Pos 走),而 Nervos CKB 依然采用PoW,这个坚持背后是怎么考虑的?后面会有可能通过升级采用其他共识机制吗?

吕国宁:PoW 其实是目前唯一在生产环境下长期验证,并且非常成熟的共识机制。

我们对 PoS 其实做过非常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看来,PoS 还有很多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很好的解决,或者解决方案没有在生产环境下长期验证。如「Nothing at stake attack」和「Long range attack」等攻击,目前能采取的方案还不能说非常成熟可靠。

Pow 的实现相对比较简单,简单其实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重要的指标,因为简单意味着更安全,这非常符合我们 Nervos CKB 底层负责安全性的定位。

换个角度来看,因为共识要创造信任,但是信任的创造通过锚定稀缺性资源会更加稳定。PoS 是用系统自己发行的 Token 作为押金保证系统的安全,信任自己创造自己其实是难以自洽的。

PoW 的竞争来自于外部性,因为你总是可以通过市场行为来避免算力集中产生 51% 攻击,但是 PoS 的 Stake 如果过于集中,目前并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

从 Nervos CKB 的角度来看,底层基础设施最重要,也是最有价值的,是已经被共识过的状态,即 CKB 的全称 Common Knowledge Base。我们专注做好 CKB 上的状态存储,而共识算法不是 CKB 的核心部分,将来如果出现更高效,更安全的共识协议,只要社区达成共识,我们完全可以升级上去。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6:我们在查看一些区块链技术文章时,常会看到「虚拟机」一词,像 Nervos CKB 有一个专门为区块链设计支持 RISC-V 指令集的虚拟机。区块链为什么需要虚拟机以及它在其中承担什么功能角色?Nervos 采用的虚拟机有什么特点?

吕国宁:首先,有别于业界使用的 EVM/WASM 选项,我们选择了 RISC-V。一句话说明原因的话,就是 Simplicity Brings Security,而我们将会因为稳定的指令集获得许多好处。

RISC-V 最基本的模组只有 50 条指令集,跟 ARM/x86 的架构比起来,是极度的轻量化。未来当我们需要增加功能时,也是以模组化的方式增加。更重要的好处在于 RISC-V 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体系,每一个模组都是被反覆验证后成功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选择 RISC-V 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开发者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因为越是底层的变动,影响的层面越深,我们希望选择一个被验证过的底层,并且能带有丰富的支援。

在设计 CKB 时,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设计 VM 层来降低硬分叉的可能性。我们希望我们设计的 CKB-VM 层可以最大限度地提供灵活性,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实现空间,而不是每次当有一个新应用出现时,需要等待官方硬分叉才能实现。

另外一点,像 EVM 带有高级语言特性的虚拟机会提供更多的便利,但这不是我们选择的依据:任何复杂的、带有高级语言功能的 VM,无论多么灵活,都不可避免的会在设计层面引入一些语义约束。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带有高级特性的 VM 虽然可能会支持各种各样语法各异的编程语言,但是出于性能的原因,不同的语言在底层共享相同的语义。VM 自身的灵活性在这里其实是严重打了折扣的,这不是我们想在 CKB 中看到的结果。

最后,GCC 和 LLVM 等编译器都支持 RISC-V 指令集,Rust 与 Go 的实现也在开发过程中。CKB 的 VM 实现将使用广泛实现的 ELF 格式,也就是说,任何可以编译成 RISC-V 程序的语言均可以直接用来为 CKB 开发智能合约。

意外惊喜:在这个问题的交流中,还炸出了  CKB VM 大神 —「defmacro」: 简单的说,我们希望把 CKB-VM 设计的全部潜能都暴露给合约开发者去使用,而不是像已有的产品那样,需要小心的在一个安全边界内试探,不然就有合约失败的风险 。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7:现在有很多的团队在做跨链,如之前参加过追问 AMA 的 Polkadot/ChainX、Wanchain 等,Nervos 作为一个基础公链是否也有跨链相关布局?以及不同链(如以太坊等)接入 Nervos 有什么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难度大吗?

吕国宁:Nervos 是一个网络,包含 Layer 1 和 Layer 2 ,所以垮链的情况分三种:

1. Layer 1 和 Layer 2 之间的跨链;

2. Layer 2 和 Layer 2 互相之间的跨链;

3. Nervos 网络和其他的网络之间跨链.

对于第一种,我们通过 Layer 1 & Layer 2 协议直接支持。

对于第二种,我们倾向于实现 Layer 2 之间的直接交互,即推动设计一种可以方便的在 Layer 2 之间直接跨链的协议,当然这个方向还有很多需要做的研究和工程方面的问题要解决。

第三种,我们认为不管是 Cosmos 还是 Polkadot 等,都非常适合这个场景,而我们自己专注于第一和第二种,把第三种跨链的工作交给更专业的团队去实现。

话题主持@Neutrino 问题 8:以太坊在为实现世界计算机而努力,这中间也遇到了诸如前面提到的扩容性能问题,我们知道 Nervos 团队中就有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你们的未来目标或远景是什么?目前项目进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中间面临的最大挑战会是什么?对此你们有什么准备?

吕国宁:Nervos 未来的目标是:加密经济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而 Nervos 将会成为这个加密经济的信任引擎。目前 Nervos CKB 和 CKB-VM 已经开源,准备明年第一季度上线测试网络。

Nervos 团队是一个非常小但是高度聚焦的团队,目前我们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实现 Nervos CKB 方面,我们选择了 Layer 1 for Layer 2 的道路,就意味着必须聚焦并在上层尽量的 Open,跟所有 Layer 2 团队开展合作,并且坚持把这条路走下去。

最大的挑战是我们坚持的技术方向,即分层架构,即 Layer 1 for Layer 2 这个方向能否经得起市场的验证,但是时间走到 2018 年年底,我们越来越笃定所坚持的方向,因为 Layer 2 的发展要比我们最初设想的要快得多。

另外,我们是一个更偏向于工程师文化的团队,Marketing 方面不是我们最擅长的。包括我们的技术选型、经济模型设计,处处体现的比较 Geek,看起来不是那么会讨好市场,赢得普通用户的认可对我们来说可能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另外,现在仍然处在区块链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希望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跟我们一起探索区块链的未来。

–现场答疑–

Neutrino 社群成员 卢佩旭:Nervos 对开发者生态是怎么看的呢?未来计划是什么 ?

吕国宁:我们最看重的是开发者生态,开发者生态将对 Nervos 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的 5 个月时间,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围绕 Nervos 技术的开发者社区,我们做了一系列的线上线下活动,以及大量的线上内容输出:我们走访了 9 个城市,做了 13 场 Nervos 技术主题的 Meetup;在杭州我们办了 15 场区块链和 Rust 编程语言相关的 Dev Meetup;我们在知乎、简书、知识星球、微信公众号、掘金、SF 等等平台分享了大量的技术文章。

近期我们开源了 Nervos CKB 和 CKB-VM,未来我们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在代码和技术分享、教程、文档以及培训等方面,希望多多关注支持我们。

Neutrino 社群成员 原帅:你们团队都有非常丰富的以太坊及联盟链开发经验(联合创始人 Jan 更是以太坊核心开发者之一),为什么 Nervos 选择了一种与以太坊完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 是因为你们看到了以太坊哪些局限性还是?

吕国宁:秘猿科技过去三年时间致力于打造的产品,叫做 CITA。CITA 是一个针对联盟链场景的解决方案,一直在跟国内顶级金融机构合作,包括央行、中超、数字货币研究所、招行等。

我们对以太坊的确非常了解,以太坊的挑战来自于技术的复杂度和要向后兼容带来的历史包袱。而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有自己的偏好,选择了跟以太坊不一样的道路,是基于我们自己对于区块链本质的理解和认知,并且看到这样的机会,迫使我们希望能实现出来,最后必须要交付产品后,通过市场来检验。

Neutrino 社群成员 Peter 王广忠:我的问题是这样,我想要做一个内容创业平台,其实就是卖教程的网站,所以我想要通过发币的形式来进行用户激励。不知道能不能通过 CKB 来发币?什么时候可以发?作为我这种 Utility Token 功能币,国内的法律允许吗?不知道话题会不会敏感 ?

吕国宁:在内容创业方面,其实可以直接用 CKB 进行支付而不需要通过发币的形式,通过在 CKB 上构建智能合约的方式、直接以 CKB 作为交易媒介来实现。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正向激励的经济模型。当然 Nervos 也是支持发币的,我们称为 User Defined Token(简称 UDT),具体细节可以等我们主网上线之后详细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限制要考虑到时候相关立法政策,以及内容创业具体内容、机构所属国家等等。

Neutrino 社群成员 卢佩旭:想问你们对黑客马拉松大赛是否想做呢 ?

吕国宁:当然有,明年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请联系 Nervos。黑客马拉松也是我们非常想要做好的事。今年下半年,我们自己举办过一场 Hackathon,也支援过 Bitrun 的两场 Hackathon。我们非常喜欢和极客们在一起的氛围,也非常愿意支持他们的开发。在明年,我们会去接触更多的开发者,黑客马拉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有机会,我们非常愿意能够一起合作。

Neutrino 社群成员 秦都十月:吕总,经济模型设计预计会在什么时候公布?

吕国宁:关于我们的经济模型,Draft 版本已经出来了,还有一些细节方面正在沟通,预计明年一月就能和大家见面了。可以提前和大家分享的是,经济模型是我们的一大亮点。由于时间有限,我拿之前在知识星球的回答贴到这里。星球里面还有其他非常多的内容,如果大家感兴趣,也可以来逛逛。

(Neutrino注:下面关于经济模型的解答,也可以作为固定提问 4 中的关于经济模型疑问的参考。)

经济模型是 Nervos 最大的亮点。以太坊的经济模型是从计算的维度衡量经济激励,用户每做一次转账或者是合约调用,都需要支付 Gas,这其实是购买(或租用)了整个网络的计算资源。但它缺失了另外一个存储的维度。

如果以太坊的扩展问题解决了,以太坊的性能提升了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我们又会遇到一个新的问题——状态爆炸。运行一个以太坊节点,当性能提升一千倍时,它一小时产生的硬盘消耗也增加了一千倍。秘猿之前做过联盟链高性能解决方案。在生产环境中,我们可以帮助客户把联盟链的 TPS 做到 15000 笔每秒。但同时,它每小时产生的数据量也是非常惊人的。我们团队在如何优化和规划存储上花了很多的精力以寻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暴露了一个现象,现有的公链都专注在怎么解决性能扩展问题上,却没有人考虑之后的容量问题。

因此,Nervos 经济模型是从计算和存储两个维度来设计的。Nervos 经济模型的核心 Cell Model,用存储空间衡量币的数量,一个 Token 代表一个单位的存储空间。使用币置换出存储空间,实际上是用流动性的质押去支付手续费。这种经济模型能够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平衡。我们开发者可以用 Token 置换出一定容量的空间去存储状态数据,当它释放空间之后,质押的 Token 就不具流动性了。但是当他释放掉这个空间的数据之后,就可以重新获得 Token。

Neutrino 社群成员 Z丶:吕大好,我们这边组建了一个创业团队,关注 Nervos 很久了,所以想在 Nervos 上开发这个应用,但是缺少区块链技术人员,我们在 Nervos 上开发应用 ,Nervos 能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吗?

吕国宁:我们会提供支持。如果你遇到任何的问题,或者有任何技术上的需求,请到我们的论坛上来:https://talk.nervos.org.,我们所有的工程师都会在上面。

Neutrino 社群成员 Jiang LJ:看到介绍,Nervos AppChain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公链解决方案,能够搭建自己的应用链。请问下,现有有具体的应用场景或案例吗?在上面编写 Dapp 有什么要求?

吕国宁:我们的 AppChain 目前被主要使用的场景是金融和游戏,从功能上来说,AppChain 是高性能,完整兼容以太坊 EVM 的许可链方案。所以所有的 Ethereum 上的合约,工具链,都可以直接用于 AppChain 开发,此外,我们还提供了开源的钱包,区块链浏览器,方便各种语言集成的 SDK,并且全部开源,基于 AppChain 打造应用生态其实目前是非常成熟的。

Neutrino 社群成员 欢:感谢 Daniel 分享,请问下 Nervos 采用 PoW 共识机制,那么会支持挖矿吗?是否需要专门的矿机?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挖?

吕国宁:支持挖矿,目前我们还不能公布 PoW 的算法,但是开始是可以基于 GPU 挖矿的,预计在 2019 年第三季度主网上线时可以开始挖。

End

——————————————

关于[追问®AMA]

这是一档以Ask Me Anything(简称AMA)形式进行的在线互动问答交流活动,每期Neutrino会结合当下技术趋势、政策风向、项目应用等行业热点话题,邀请相关领域嘉宾大咖就该话题进行深度探讨拆解,旨在帮助社区伙伴答疑解惑,扫除知识盲点,扩大认知边界。

关于Neutrino

一个原生于区块链的分布式创新协作社区。目前,我们已在东京、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实体协作空间,并计划拓展至首尔、泰国、纽约、伦敦等重要区块链创新城市。借由全球社区资源与合作伙伴关系,Neutrino会在世界各地组织形式丰富的线上或线下活动、研讨会等,帮助不同区域的开发者们更好的沟通与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

Neutrino追问AMA第8期|Nervos COO 吕国宁:我们的目标是做最好的 Layer 1 主链相关推荐

  1. Neutrino追问AMA第16期|everiToken程希冀:通过安全合约技术让用户一键发通证

    在3月13日 Neutrino 追问 AMA 第16期交流中,我们邀请到everiToken联合创始人兼 CPO 程希冀与 Neutrino 中国社区用户进行了一场关于<如何让现实资产权益在区块 ...

  2. Neutrino追问AMA第13期|DOS NETWORK 王琦 :预言机只是一个数据的搬运工,而非产生者

    Neutrino追问AMA第13期|DOS NETWORK 王琦 :预言机只是一个数据的搬运工,而非产生者 在2月20日 Neutrino 追问 AMA 第13期交流中,我们邀请到了来自DOS Net ...

  3. Neutrino追问AMA第14期 | MYKEY CEO George: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统是未来网络的一个核心基础设施

    在2月27日 Neutrino 追问 AMA 第14期交流中,我们邀请到了基于多条公有区块链的自主身份系统 MYKEY CEO  George Sheng 进行了一场关于<如何通过数字钱包降低使 ...

  4. Neutrino追问AMA第15期|Celer 创始人董沫博士:链下扩容更容易做高互动低延迟的应用

    在3月7日 Neutrino 追问 AMA 第15期交流中,我们邀请到远在美国的Celer Network 创始人 董沫博士与 Neutrino 中国社区用户进行了一场关于<链下扩容能为区块链带 ...

  5. Neutrino追问®AMA第7期|imToken商务总监:我们正在集成通过蓝牙安全使用的硬件钱包

    在第7期Neutrino追问®AMA交流中,我们邀请到了imToken商务总监 Philipp ,就<数字钱包的边界在哪里>主题展开有趣的探讨.在交流中,他透露imToken目前正在集成可 ...

  6. Neutrino追问AMA第19期 | AlphaWallet CEO 张中南:Token化能为现有互联网从底层补足集成缺陷

    在4月3日晚举行第的19期 Neutrino 追问 AMA中 ,我们邀请到了 AlphaWallet 联合创始人兼CEO张中南Victor.在社群交流中,Victor 表示,现在互联网上的全部信息都能 ...

  7. Neutrino追问AMA第20期 | Ultrain 郭睿:在RPoS共识机制中,核心是随机数和 BFT 算法

    在4月10日晚举行第的19期 Neutrino 追问 AMA中 ,我们邀请到了 Ultrain 联合创始人& CEO 郭睿.在社群交流中,郭睿表示,创新的共识机制随机可信证明机制(R-PoS) ...

  8. Neutrino追问AMA第21期 | DECENT 中国区创始人王晓敏:区块链可构建更加公平的内容分发网络

    在4月24日晚举行的第21期 Neutrino 追问 AMA中,特邀嘉宾 DECENT 中国区创始人王晓敏表示,通过区块链技术,创作内容的相关权利人可以共同在链上进行确权,多方收益可以在事先通过智能合 ...

  9. Neutrino追问®AMA第10期|Hydro联合创始人:分叉的目的是给生态提供更好的去中心化交易

    1月10日第10期追问AMA在Neutrino社群举行,本期分享嘉宾为来自 Hydro 和 DDEX 的联合创始人 王博闻.在交流中,他不仅点评Hydro与0x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回应了0x分叉事件.他 ...

最新文章

  1. MySql JDBC
  2. 3D 可视化,卷积、池化清清楚楚!网友:终于能看懂神经网络到底在干啥了......
  3. 如何设置电脑自动登录系统?不用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4. Apache Beam欲通过uber api获取大数据
  5. Angular input控件的click事件表达式如何被转换成JavaScript函数
  6. 三、Java 面向对象高级——数据结构、List、Set、Collection
  7. 【LeetCode笔记】148. 排序链表(Java、归并排序、快慢指针、双重递归)
  8. WORD如何设置第X页,共Y页页码设置?
  9. STM32F103_EXTI外部中断
  10. 微信小程序|开发实战篇之request请求(单个、多个参数,json对象,header)
  11. PyTorch 1.0 中文文档:torch.utils.data
  12. 互联网之父确诊新冠,一代传奇:任谷歌副总裁、NASA 访问科学家
  13. nbsp;在IE和FIREFOX下位置不对
  14. 我的面试标准:能干活、基础要好、有潜力!
  15. 容器技术Docker K8s 44 Serverless Kubernetes(ASK)详解-ASK弹性伸缩管理
  16. cf最低要求配置2021是什么
  17. 哪些用户需要代码签名证书
  18. Meltdown(熔断漏洞)- Reading Kernel Memory from User Space/KASLR | 原文+中文翻译
  19. WMS库存盘点流程 WMS库存盘点计划
  20. Amazon Alexa硬件方案选型

热门文章

  1. NLP高频面试_CodingPark编程公园
  2. Java转Android:第4天 用Layout布局实现罗盘和三叉戟
  3. 【狮子数学】01关于函数的四性的分析+复合函数+奇偶运算性质
  4. SSH连接服务器经常被断开解决方法
  5. 新概念英语1册27课
  6. 【论文精读实战】DeepWalk: Online Learning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7. 河南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平台无法访问怎么解决?
  8. badboy脚本开发事件
  9. Kibana常用查询
  10. 【电气专业知识问答】问:调节器用TV熔丝熔断后的现象是什么?如何分析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