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选购数码相机的时候衡量的标准往往从两方面去考虑,其一是像素,其二就是镜头。其实像素的大小是不能决定照片品质的高低,而真正影响照片品质的是镜头,这个道理无论是在传统的胶片相机还是现代的数码相机,无论是在135系统还是在120系统中都是行得通的。随着CCD技术的高速发展,像素点的增多,每个感光元素的面积也就越小,结果使得图像出现噪音的可能性也增多,要使得图像在CCD上得到精确的图像,就必须拥有一个高素质的镜头,例如索尼在其F系列的产品中使用的则是著名的卡尔蔡司镜头;佳能则在其高端产品中率先使用远近闻名的红圈L镜头;松下使用的则是经典的徕卡镜头;尼康使用的是自己的尼克尔镜头;柯尼卡美能达使用的是GT HEXANON镜头;奥林巴斯使用的是ZUIKO DIGITAL镜头;富士使用的是富士珑镜头;就连柯达也使用了在欧洲闻名遐尔的施耐德镜头。这些镜头到底有什么特点,它们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就着重介绍其中的5款,并推荐1-2款经典相机,以供参考。

1  卡尔蔡司镜头 
  卡尔蔡司公司是全球最古老的光学企业,于1846年在德国耶拿建立,总部设在德国。蔡司公司可以说是精密光学仪器领域的老大,能够制造包括相机镜头、实验室设备、天文馆投影机、交通及医学用光学器材等一系列光电产品,诸如广角镜头的典范Holgon、大光圈镜头的典范Sonnar、专为旁轴相机设计的Bio-gon等等,都是蔡司创造的经典名镜。光学产品只要沾了蔡司镜头的边就有市场,这就是事实。了解蔡司的人都应该知道,该公司能从工业革命伊始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完全得益于始终固守其最擅长的光学仪器领域,并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如果说在135领域还尚有康太克斯与徕卡抗衡(康太克斯采用卡尔蔡司),但到了120领域卡尔蔡司T*便称雄天下,要知道哈苏、禄徕两大120巨头都使用卡尔蔡司镜头。进入数码时代,依靠卡尔蔡司的鼎力相助,原本是外行的索尼,摇身一变,成为消费级数码相机的业界老大之一。

  使用该镜头的数码相机品牌:索尼

2  徕卡镜头

德国Leica的大名我想没有几个搞摄影的不知道吧,作为世界上第一台35毫米相机的制造商,以其精湛的技术和工艺,获得了众多世界一流摄影师的高度赞扬,确立了徕卡相机和徕卡镜头在摄影界内的崇高地位。
  1954年,徕卡M3的推出使得徕卡旁轴相机在技术上登峰造极,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相机工业的发展,因此被公认为相机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1998年开始,徕卡曾经和富士合作推出过三款数码相机:Digilux、Digilux Zoom以及Digilux 4.3,不过这段短暂的合作以失败而告终。
  从2001年7月开始,徕卡与松下展开了正式的合作,将举世闻名的Summicron、Elmar和Elmarit镜头制造技术结合数码相机特点,推出了DC VARIO-Summicron和DC VARIO-Elmari镜头。而在数码相机上的合作则从D-LUX开始,从外形上看它极具欧洲风格,典雅、圆润,与“原型徕卡”是那么的一脉相承形神俱备,在2002年2月,徕卡发布了第Digilux 1。2003年12月,徕卡发布了新机Digilux 2。具有浓厚感和色彩丰富是徕卡镜头最大的特点。
        使用该镜头的数码相机品牌:松下

3   尼克尔镜头

尼康由1933起开始生产以尼克尔为名的镜头,其一直以锐利的成像和高反差效果闻名于世,在业届有“新闻的尼康,体育的佳能”的说法,直至目前已在世界各地销售了超过二千五百万支镜头。这么多年以来,已经在摄影工业界上获得多项突破。例如在1960年,尼康率先设计及生产非球面镜头。除此之外,尼康亦发明了ED(超低色散)玻璃,所谓ED,就是采用了Extra-Low Dispersion Glass特低色散玻璃镜片的镜头,能够大大减轻在长焦镜头中经常发生的红光与蓝光无法聚焦于同一平面的色散现象,保证了能够实现出色的色彩还原效果。在1972年率先使用在300mm f/2.8ED尼克尔远射镜头之上,到了1997年,尼康更成功生产全世界首支供微距摄影使用的自动对焦变焦镜头—AF变焦微距70-180mm f/4.5-5.6D ED。 目前ED技术已经成功的运用到民用数码相机产品上面。
  使用该镜头的数码相机品牌:尼康

4   佳能L镜头

标有红圈的L镜头是佳能镜头中的贵族,这个L,就取自于Luxury,表示是佳能的高档镜头,俗称佳能专业镜头。L系列镜头不一定都加入了低色散镜片,但L系列镜头一定加入了一些高级光学镜片,并对镜头加工公差加以严格控制。为了标明它的“贵族”身份,在每一枚L镜头上都用红圈标识。也有些玩相机的朋友亲切地称之为“红圈镜头”。L头带有研磨非球面镜片、UD(低色散)、SUD(超低色散)或者Fluorite(萤石)镜片,这些是镜头出色的光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在镜头制造业,萤石是最昂贵的材料致意为它的光学性能极佳,散极低,反映在成像上最显著的一点是能非常有效地控制紫边现象,但产量很低,而且非常脆的物理特性使其对加工设备和工艺的要求很高,这些都造成萤石镜片高昂的身价。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用萤石制成的相机用镜头,只有在高档专业镜头中才可能在关键位置放置一到两枚萤石镜片,即便这样镜头的成像质量仍然获得大幅提升。
    使用该镜头的数码相机品牌:佳能

5  施耐德镜头

对于施耐德镜头,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它的名字,但没有几个人熟悉它的历史,甚至对其有一定的偏见。其实作为德国知名的三大镜头制造公司之一,到现在已经有超过100年的历史,由于蔡司、徕卡的光环太耀眼的缘故,所以施奈德在外行人眼里变得默默无闻,在德国百年的光学传统工业里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优秀品牌,但在蔡司、徕卡的垄断下大多宣布退出,而施奈德靠着自己一流的设计还坚强的活着。在发展初期,施奈德讲究的是有容乃大,内力雄厚,它在传统相机领域里以制造中大画幅座机和放大用的镜头出名,其生产的镜头堪称是座机中的镜中之王,其生产出来的镜头品质一点都不输与欧洲其他知名品牌。

  至于和柯达公司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自1934年柯达单镜头反光相机Retina Type 117配施耐德Xenar3.5/50镜头开始。到1969年,柯达单反相机Retina S2加施耐德Reomar2.8/45镜头的经典组合出现,柯达公司大约有50款Retina机型使用施耐德镜头,至今仍是收藏家们的最爱。目前我们在柯达大部分的数码相机都可以看到Schneider-KREUZNACH的标志,而韩国的著名传统消费电子厂商三星也在其高端V系列产品中选择了施奈德镜头。它的特点主要是色彩艳丽,但不同与富士珑镜头的那种感觉,对于红色比较敏感。

6  富士珑镜头

富士胶片(Fujifilm)子公司富士龙公司(Fujinon)的镜头品牌,富士龙镜头全称Fujinon Lens。其它常见叫法:富士珑,富士能。

“绝无仅有,富士龙镜头世界第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富士龙镜头拥有高画质、一流的变焦、广角能力和相机所需要的卓越性能。

富士龙镜头在电视镜头、卫星光学镜头、双筒望远镜镜头和手机镜头等各个领域中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和广泛的信任。 富士龙镜头采用了许多世界上极先进的功能和某些独特的性能,已安装在每一款FinePix相机上。

艾美奖(2009年、2005年和1996年)

  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研究院曾三次为其颁发艾美奖(该奖项被称为电视行业的奥斯卡金像奖)。

  2009因评价极高的精密对焦技术而第三次获此殊荣。精密对焦技术是通过与NHK合作首次开发的应用于广播电视镜头的自动对焦系统。

  2005自从1979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高清电视播放镜头以来,富士龙多年来在“开发适用于高清电视的高性能镜头”方面的进步获得了高度赞誉。

  1996因“开发适用于CCD的电视镜头”而首次获此奖项,这项技术受到了高度赞誉。 该奖项的颁发肯定了其从高品质广播电视镜头的开发到制造的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其对行业的贡献。

7  奥林巴斯---日本企业

奥林巴斯(OLYMPUS)生产的全自动相机在国内有很大的市场占有率,其数码相机品牌CAMEDIA也是深入人心。CAMEDIA系列相机全部采用奥林巴斯自行设计生产的镜头,其中有几款采用的镜头最大光圈达到了F1.8,在数码相机中非常少见。奥林巴斯也给这种镜头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SUPER BRIGHT(超明亮)。

8  美能达GT镜头

美能达也是一家著名的光学器材生产厂商,其生产的数码相机一大亮点便是GT镜头——“GT”两个字母代表这是经过严格判定标准而筛

 选出来的数码相机专用高级镜头,它表示该镜头浓缩了美能达公司独有的、将色差和变形散光等控制在最低限度的图象处理关键技术(GT=G Lens Technology)而制成的不同凡响的高画质镜头。美能达公DiMAGE系列的数码相机大部分使用了GT镜头。

9  宾得镜头

宾得的名气似乎不及前面所提及的品牌响亮,其实不然,宾得不但在135mm专业单反相机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中片幅专业相机领域更是如曰中天——正是这个原因,他与普通消费者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宾得的数码相机产品虽不多,但是每款相机都采用品质出色的宾得镜头,除此以外,宾得还为其他厂商设计及提供镜头,如卡西欧。

主流相机镜头分析与代表作相关推荐

  1. OpenMetric与时序数据库模型之主流TSDB分析

    摘要:为大家带来当下时序数据模型的主流TSDB分析及云厂商在时序数据模型方面的最新动态. 本文分享自华为云社区<[万字干货]OpenMetric与时序数据库存储模型分析(下)>,作者:敏捷 ...

  2. QlikSense导入oracle数据,【主流BI分析工具对比】12款顶级BI分析工具最佳用例

    如今的市面上充盈着商务智能(BI)工具,可以解决所有类型业务与行业日益增长的分析需求.然而,哪款(或哪些)分析工具值得购买呢? 在本文中,通过检验来自12家顶级厂商的BI分析工具:Birst.IBM. ...

  3. 《迅雷链精品课》第三课:区块链主流框架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区块链的技术架构,系统地分析了区块链平台的6个层次: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应用层.接口层.这节课我们将结合实际看看现在主流区块链项目的技术架构:思考我们在设计具体的业务架构 ...

  4. 国外主流网站分析工具介绍

    英语原文地址: [url]http://www.hit-counter-download.com/web-stats.html[/url] 今天无意间发现的这个网址,里面介绍了国外的主流网站分析工具. ...

  5. 国内主流加密芯片分析

    目前国内主流的安全方案,不论是防盗版保护,还是数据加解密.身份认证,都是基于硬件加密芯片完成的,而市面上的加密芯片厂家都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所以想要了解真实情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文选取了7个国内加 ...

  6. 数据中心100G高速光模块主流技术分析与市场分析

    支持100G的接口与应用技术种类非常多且各具特点.这对于即将部署100G的数据中心用户的选择带来了困惑:具体选择什么类型的100G对于数据中心用户从技术层面,长远升级以及投资回报率上更具有优势呢?本文 ...

  7. 统计套利策略的五大主流策略分析与优缺点

    从5大主流策略,分析统计套利策略的发展历史,各个算法的优缺点及可能改进方案,为学界和业界的研究人提供一个更全更新的视角. 1. 五大类策略 a) 距离法(Distance Approach) b) 协 ...

  8. 光萤CEO陈海洲:平台模式将成为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主流 | 爱分析调研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确立,清洁能源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其中户用分布式光伏因其对土地资源占用少.离用电侧距离近以及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共振的效果而受到显著的政策倾斜性支持.2 ...

  9. AI视觉边缘计算盒的主流SOC分析及落地踩坑的注意事项。

    边缘计算盒是云边端架构和小系统管理的核心设备,是视觉AI落地的关键设备,也是物联网的节点设备,是人工智能应用绕不过去的核心. 当前边缘计算设备的技术路径有4种,分别是:CPU架构,GPU架构,ASIC ...

最新文章

  1. postman全局变量操作
  2. Dataset:数据集集合(综合性)——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算法中常用数据集大集合(建议收藏,持续更新)
  3. define 函数定义注意
  4. php基础面试选择题,2017年基础php面试题
  5. CentOS中怎样查看系统版本和内核版本
  6. android string.xml中%1$s、%1$d等的用法
  7. 用python前端html后端django_浅谈Django前端后端值传递问题
  8. IDEA——常用代码模板
  9. 12.IDA-虚函数和虚表(vf代表虚函数,vf3代表this指向第三个函数)
  10. python怎样创建桌面快捷方式_python创建桌面快捷方式的代码
  11. “宅家十大热销商品”榜单:确认过眼神,都是自己剪头发的人
  12. ASM:《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第8章:实模式下硬盘的访问,程序重定位和加载...
  13. 代码大全旁边的一本书--感受《UNIX编程艺术》
  14.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2022年6月我辞职了...
  15. 解决:文件名太长删不掉
  16. 教师人生格言积极向上的句子
  17. Python分布式动态页面爬虫研究
  18. 20230105无剩余飞行时间的时间制导律:当导弹位于静止目标右侧时就打不中目标?
  19. 项目预算包括管理储备__成本基准只包括应急储备
  20. 分享几个Vue案例供大家一起学习

热门文章

  1. win10应用商店打不开_微软上架新版QQ,秒杀正版!升级win10,体验超越原版的自带应用...
  2. 2010-11-28 - 男孩起名大全、男宝宝起名字大全
  3. (十八:2020.10.10)MICCAI 2020 追踪之论文纲要(译)<上>
  4. LM小型可编程控制器软件(基于CoDeSys)笔记十七:pto脉冲功能块
  5. Hadoop书籍介绍
  6. 利用百度地图api抓取POI点(上海公交站)
  7. 【Swing入门教程】一步一步做Netbeans(1):类Netbeans的主界面
  8. 【EduCoder答案】搜索问题与技术
  9. 无偏估计和有偏估计的理解
  10. 2016.11.29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