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学习笔记是一个重要的习惯,不希望学习过的东西成为过眼云烟。做总结的同时也是一次复盘思考的过程。

本文是根据阅读得到 App上《万维钢·精英日课》部分文章后所做的一点笔记和思考。学习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思维模型的建立需要相对完整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以下观点是在碎片化阅读后总结的一点心得总结。

1.

问:老师说的数学公式内化,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中间有没有什么窍门?

(来自日课:逻辑、悖论和直觉)

答:什么是内化?如果你还需要明确地想想这个公式,那就不叫内化。内化是在你思考的底层自动运行的东西,如果A同学(能想到公式是什么,简单运用所学的公式)敢说自己“举一反三”,那B同学(想到公式缺什么关键条件,如何得到这个条件)就是“举一反十”,C同学(公式是信息不用想,也不用想推理步骤,这也是信息,眼中只有信息)就是“举一反百”。

下棋思考层次:

  • A同学:被动等待局面,运用学习过的一个招式。
  • B同学:主动制造局面,他通过一系列的布局引导,把局势引入这个他擅长的局面。
  • C同学:棋盘上最终出现的局面,只不过是脑子里对这盘棋假想过的无数个局面中的一个而已 ----那仅仅是信息。

怎么提高内化水平?

关键要把练习更高层次的推理,不要停留在浅层。这就意味着做数学题一定要慢慢加难度,不要搞低水平重复。学了这一层,就把这一层当做默认信息,上高一层。在高一层运用熟练了,再把那一层当做默认信息,再高一层,功夫就得这么练。

关于内化的认识延伸:

  • “我感觉我懂了,为什么还是会忘记?”“那是因为你还没懂。”
  • 《原则》里说,自己的瞬间记忆力很差。“内化”的一个表现就是看似永远不会忘记,其本质原因是对事物的透彻理解。
  • 多遐想,把你看到的东西想像成橡皮泥,随意的揉捏它,看看它究竟有多少种变化就可以了。
  • 内化的到底是什么?是关系、是函数、是关联,是映射、是模型。重要的是不是描述信息本身,而是这个知识和其他思维模型的关联。类比就是举一反三,就是泛化。
  • 知识本身不一定是力量,只有为你所用的知识才是力量。
  • 罗胖说,所谓学习,就是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同一个问题。

不同的人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反应不一样,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自然不一样。这其中的内化功力高下立见。

2.

问:如何在制度(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做好平衡

(来自日课: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

答:一个思路是,要违反规则,搞灵活性,应该是出于道德,而不是出于私利。(灵活性处理和徇私舞弊体现)

另一个思路是,违反小原则为了更高层次的原则。(如有急事违反交通规则)

总之:规则不是用来打破的,是用来遵守的。只有想方设法遵守和维护原则的,才有资格谈灵活。

关于 “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的延伸认识:

这个也是罗胖在《奇葩说》针对成长是好事还是坏事时表达的一个观点,意思是说看书越多的人,他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非黑非白,介于黑白之间的,也就是灰度的。而现实世界中有很多的决策却是非黑即白,要么做,要么不做,你必须二选一,不管你的认知水平有多高,你必须得做出选择。很多人认知水平很高,却过不好,是因为跨不过“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这条沟。

认知能力越高的人,对世界的理解就越是灰度,即不黑不白的。比如,一个高水平的经济学家,是不会动不动就做明确预测的,反而是低水平的人什么都敢说。

但是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好、事业好,每天面对的其实是大量具体的决策。决策是不能灰度的,必须在两难中坚决拍板,非黑即白,所以叫“黑白决策”。

会决策的人往往比难以做决策的人更有执行力。优柔寡断的人之所以会犹豫,除了收集的信息不够外,也不能很好的根据现有信息和经验做决策,就会陷入灰度认知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矛盾的问题,事物在变,经历在变,认识在变,思想在变。如何快速选择,这是一门学问,我们需要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反思。

总结:

为什么有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根本原因在于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你以为你道理懂了,会没有运用起来,用行动来证明,内化成习惯,其实是不懂。沦为“光说不练假把式”的笑话。

人天生是有惰性的,人性就是这样,骨子里倾向不费力的东西,思考一件东西要消耗脑力的呀,说得那么多,那么好,就是没有动力啊。

是的,没有动力,没有利益驱使就没有行动的目的。只有当你尝到甜头后,才会主动去做。因此,你只需比别人努力一点点,和别人不一样一点点,长期下去,就像银行的复利一样,收获越来越大。

持续做一点不一样的事,就像买房一样,先上车,再换座。

为什么有的人懂得了很多道理,看了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值得我们深思。


2020.5.22 更新:在知乎上看到关于这句话的深入剖析,觉得很有价值的观点,补充于此。

原文链接:学霸猫:有哪些道理你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知道很多大道理,却做不到,书读得太多,践行得太少。

这也是前半句。后半句是,所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知道得太多,而是因为你知道的不够多——你没能从心智模式、思维习惯、适用情境等各个方面真正深入透彻地理解一件事情。你没有理解到极致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得到呢?这也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知到极处便是行,行到极处便是知。

这也是一个极其流行的答案了,每个人都说“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仍然过不好一生”,反过来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知道的大道理既不够多、也不够深,才让我们无法再思想中融会贯通,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在自相矛盾的道理中无法前行。

就像,你知道自己应该早起,需要早起。然后你订了一个5点起床的计划,无法执行。于是你很难过。一个透彻地知道早起的人,应该深入细致地了解自己的睡眠习惯,了解自己的常态睡眠方式,然后深刻地了解自己怎么样一步一步地把起床时间慢慢向前拨,更重要的是配合分析自己24小时中的精力状况,饮食、运动和情绪状况,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又能保证精力充沛的5点起床方案。想一想,这中间需要投入多少知识,和多少努力,才能做到?

相反地,每当我们责怪自己不能“践行”,或是“执行力”不佳的时候,我们其实就掉入了“用蛮干代替策略”的思维模式。须知,大多数相对复杂的事情,都得靠顺着性子的策略来,而不是一蹴而就地蛮干就能成。对,任何需要比较复杂的认知系统的事情,都不是靠“执行力”实现的。当你觉得自己执行力不足的时候,一定要反过来思考——

明白道理只是第一步,后面两步叫做:取势(认识客观规律)、优术(优化执行方式)。在“知道”这件事情上,别偷懒。

公众号:小羊子说。

关注程序职场、思维方式和个人成长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相关推荐

  1.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网上有一个经典的段子"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问问自己"学过这么多年英语,依然开不了口","看了这么多书,依然编不了程序 ...

  2.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1. 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上班的时候还好,下班就很崩溃了.每天从起点站出发,车停到中间的换乘站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乌央乌央全是人,许多站得靠前的人勉强才能挤上车来,在门口被挤得像一张照片,用新闻里的 ...

  3. 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NO

    最近听广播,看微信推文,看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如果你经常关注当下90后的工作动态,就会发现,很多人喜欢看那些心灵鸡汤文,听马云爸爸这些成功人 ...

  4. 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习零知识证明有感) 问题阐述: 这句话被理解的意思为:我们从外界知道了很多道理,但我们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实际上是正确的,但是被错误理解了,原因是句子误用了"知识"和&q ...

  5. 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一个有内味儿的程序员)

    电影<后会有期>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记得这句话刚出来的时候瞬间风靡大小媒体,大概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我也不例外. 追求一个女孩,一直被拒绝. 道理: ...

  6.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种现象貌似普遍存在,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而否定"道理" 的价值.有很多人和别人一样天天去上学,读一样的课 ...

  7. 【惨遭被裁】985毕业,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看到标题,可能很多读者朋友恐怕又要骂我了,985这个特殊的字眼也确实异常晃眼,实际上现在985,211也越来越多,它能代表你能够进入到更高的平台,拿到"高级工厂"的入场券,但并不意 ...

  8. python学会了可以去猪八戒_学会了Python编程,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教你如何让技术变现...

    原标题:学会了Python编程,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教你如何让技术变现 编程女匠有个朋友,从大学开始,就是一个很努力的人,尤其是对于技术,无论是Python.Java.C语言等,基本上都能玩得熟练. ...

  9. 出发点不对,听再多道理也做不好管理

    一次对管理者的调研.在参与调研的数百位管理者当中,"被动"成为管理者的比例要超过80%. 很多管理者最开始都是因为高超的问题解决能力获得提拔,从一名优秀的员工晋升成为一名初级管理者 ...

最新文章

  1. useradd 命令详解 - [命令操作]
  2. linux的FHS文件系统目录介绍
  3. Magento入门基础 - 后台如何批量导入产品及产品图片
  4. PIG 中COGROUP中的空值验证
  5. [Android] Handler源码解析 (Java层)
  6. 【Android 逆向】修改 Android 系统文件 ( Android 逆向中需要经常修改的文件和目录 | 在 root 后的设备中获取 / 目录的 rw 权限后注意事项 )
  7. 10.cadence.自定义焊盘的创建[原创]
  8. aop面向切面编程(aspectJweaver)
  9. 遗传算法多维matlab,MATLAB遗传算法
  10. STM32教程(库函数版):STM32库函数开发实例教程
  11. web3(httpd2.4)
  12. 物联网技术是怎么分类的,物联网主要面临哪些难题?
  13. 社区智能充电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系统开发
  14. Cadence Allegro学习之铜皮(走粗线)的使用方法+罐铜+铜皮切割
  15. 邮箱地址是什么?什么是邮箱地址?电子邮箱地址大全
  16. 从用户的角度看 java_[Java教程]开发网站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
  17. mac修改localhost为指定ip_使用 macOS 服务器更改服务器的 IP 地址
  18. 谷歌学术we are sorry/拉黑/报错自动查询过多
  19. div + css 实现页面居中显示
  20. play框架使用起来(18)

热门文章

  1. 3917 【NOIP2014模拟11.2A组】福慧双修 (Standard IO)题解
  2. Java练习题第十九期:另类加法
  3. 飞行堡垒7可不可以linux系统,华硕飞行堡垒7笔记本怎么用U盘装win10系统
  4. 程序猿敲击代码的指法推荐
  5. 转摘-谈谈后端业务系统的微服务化改造
  6. Word排版——毕业论文专业排版2——样式
  7. android开发(43) 动画演示,会跑的小人,从屏幕左侧跑到右侧
  8. scrapy实例 ----- 爬取小说
  9. 阿里走向下一个竞技场
  10. (四)Redis——搭建哨兵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