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和电,这两个词结合到一起总会给人不好的联想,比如“杨教授”之类的。

然而如果我们平心静气地观察一下医学史,会发现现代医学不仅掌握了电击大脑的正确使用方式,甚至更进一步,开始尝试在人类大脑中植入电极,进行长时间放电。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生物科学发现用电流刺激脑组织,可以对人类的各种心理、生理技能产生影响。肌体功能、意识、记忆,语言能力,甚至性格,都可能在脑垂体被电流刺激下发生某种改变。

这种现象到底是什么原理,至今也没有完美的答案。而与粗暴的“戒网瘾电击”相比。动物实验表明,通过开颅手术在脑中植入电极,在大脑特殊部位激发1~5V的电流,将有可能在无明显副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手术般的“精准电击”。

之后,脑中电极逐步从动物实验走向临床,在帕金森、瘫痪与癫痫等疾病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这项技术也伴随着众多争议、疯狂与奇妙发现。

让我们先从这个领域最著名的“半机器人之父”说起。

医学之路

在大脑中植入电极放电,可以影响生物体的神经中枢,这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发现了。比如通过电极来影响猕猴的运动神经。

但是类似科学实验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植入的电极会引发排异反应,造成实验动物的大脑损伤。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神经学家凯尔·肯尼迪发明了一种可以长期放在大脑中的电极材料,他称之为“亲神经电极”。这个发明让大脑植入电极开始从只能做动物实验,开始向医学临床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而凯尔·肯尼迪也成为了这个领域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2017年,《连线》杂志专题报道了凯尔·肯尼迪的故事。这位科学家的一生,都与脑中植入电极这件事息息相关,甚至可谓荣辱与共。

1998年,获得FDA许可之后,凯尔为一位中风导致全身瘫痪、只能靠呼吸机维生、全身仅能眨眼的病患进行了大脑植入电极手术。通过读取病患脑中电极发射出的信号,这名瘫痪患者成功在电脑上完成了打字。

这个尝试可谓跨时代的。这意味着瘫痪、渐冻症等只有意识清醒,全身无法活动的患者,多了一个重新与外界交流的可能。

然而好景不长,严重的排异反应以及颅内手术难以愈合,让脑中电极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中持续走入了低迷。FDA取消了类似手术的许可,凯尔的学术资助也几近枯竭。而让他再次名扬天下的事件,是2014年在已经无法得到临床实验机会,资金濒临匮乏的情况下,凯尔决定用自己当“实验品”,为自己进行了大脑电极植入手术。

手术引发了相当严重的并发症,凯尔有两个月时间无法说话,并且疼痛难忍。然而实验积累的数据,却让神经学界再次看到了让全身瘫痪患者开口说话的可能。

这个故事在媒体报道后广为流传,凯尔也被称为21世纪疯狂科学家的代表。在这些用生命探索大脑真相的步伐之后,脑中电极在今天临床医学当中逐渐成熟。

例如在癫痫病领域,在大脑中植入电极可以侦测电线发作信号,进而发送脉冲阻断这种信号,这种操作已经有了临床应用可能。再比如脊髓炎和脊髓损伤的康复中,脑中电极可以放射增强信号,帮助患者更好完成持握、提拉等动作。

在帕金森症方面,脑中植入电极也开始作为一种新的应对方案,虽然还仅仅处在非常谨慎的早期探索周期。

在我国,通过开颅手术进行脑内放电刺激,也开始作为特定帕金森、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方案之一。甚至已经开始尝试脑中电极帮助戒毒的可能。

而在实验室中,脑中电极技术已经开始由一种医学手段逐渐进化,向人类大脑深处的某些秘密进发。

记忆宫殿

神经科学,尤其是对大脑的研究,经常在不经然间敲开令人惊奇的大门。

2008年,加拿大一个脑中植入电极的案例中,竟然有了意外发现。这个案例中,一个肥胖症患者尝试脑中植入电极来干扰肥胖症。结果科学家意外发现,电极竟然显著提升了患者的记忆能力。

这意味着,人类的记忆宫殿,也是可以通过在脑皮层中特定领域进行电击来改变的。甚至记忆力这个东西,也可以被电击下变得更好或者更糟。

这个发现自诞生起就收获了广泛关注。被称为现实世界神盾局的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长期资助了一项“恢复主动记忆”的科研项目项目的一部分。这个项目希望通过在人脑中植入电极并进行异常放电,帮助人类恢复起已经遗忘的记忆。

显然,如果一个人拥有无限的记忆,那么对于情报、军事等领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但是通过脑中电极来彻底解锁记忆殿堂的密码,今天还是为时尚早的一件事。

而这个角度真正值得期待的进展还是在医学上。比如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科研大脑中植入电极并发射特定脉冲的方式,来激发受试者的记忆。

于是老年痴呆、脑损伤等疾病带来的失忆症,也被纳入了大脑电极的研究范畴。

禁忌魔盒

当然,关于大脑电极,这几年并不总是出现好消息。

比如另一项研究证明,大脑电极还可能有一个能力,就是通过脑中放电来让生物体获得快感。

2005年,美国神经学家海伦·梅伯格团队发布了这样一个研究:通过大脑植入电极,在特定脑垂体处放电,将可以有效治愈严重抑郁症。对于药物和心理治疗完全没有反应的患者,却通过大脑放电的方式重新找回了“快乐”。

这个发现虽然也是医学上的进展,但却随之带来了相当强烈的争议:假如快乐可以有一个开关来控制,按下电钮人脑就能在放电中收获快感,那么这一切跟毒品有什么区别?

进行脑中电极快感实验的小白鼠,就被证明回不停地按动开关来收获快感,直到昏迷过去。假如这种能力在人类当中普及,那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想象一下,人类可以在脑中安放一个电极装置。按下开关各种幸福感、快乐感、性刺激接踵而至,那么谁还希望努力工作收获现实的幸福呢?谁又能阻止这些人从虚假的放电快感中停下?

大脑电极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同样也打开了一些禁忌。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通过脑中放电能够带给一个人的改变,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多。

颅内电极技术存在的问题

听上去挺玄乎的脑中电极技术,好像已经可以解决不少问题。

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还是很难看到大脑电极对瘫痪、帕金森患者的治疗呢?

首先,大脑电极还处在非常原始的探索阶段,人类医学还不能特定观察出到底在什么区域、如何放电可以激发患者的特定能力。让瘫痪患者通过脑电波交流,更仅仅是一个假设。所以截至目前,颅内电极都只能是在机器严重的癫痫、瘫痪、脑损伤案例中,在实在没有其他办法的前提下才能使用。

人类对脑中放电的认识,还留有大片大片的空白。

而电极技术本身也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材料问题,很多灵敏度高的电极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很容易在脑中引发排异反应和颅内出血,以及难以预料的脑损伤。然而亲神经性的材料,比如微电极束,又有着信号分辨率太差的问题。无法高精度接受信号,让脑中电极的精准工作很难进行。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以及高危风险、伦理难题,让脑中电极技术还停留在万不得已才会使用的阶段。

当然,改变也在酝酿当中。

已经显现的改进方案

目前,对于脑中电极手术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首先是对电极材料进行优化。凯尔·肯尼迪发明的亲神经材料,本质上是给金属电极进行外包层,在金属的导电性和人体排异中取得折中方案。

而在很多新的医疗材料研究中,导电性高同时不产生排异的方案已经出炉。比如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团队,就研制了一种柔性技术材料,它能够最大限度贴合脑组织,同时保留了金属电极的导电精度。

另一种思路认为,相对大脑深处进行放电,也不一定非要进行开颅手术和人脑植入。2017年6月,麻省理工在权威科学期刊《细胞》上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者通过仅仅贴在头皮上的外部电极,对小白鼠进行了脑内深度放电。甚至可以操纵小白鼠的耳朵、爪子、胡须按照指令活动。

这项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如果能不开颅进行深度放电刺激,那么很多脑内电极的负面风险将迎刃而解。当然,到目前为止这还仅仅是个实验室研究。

回看一下, 在30多年的历程里,脑内植入电极逐渐成一种现象的偶然发现,变成了众多重症患者家属的救命稻草,甚至成为了探索人类大脑、记忆、快感的途径,变成了一扇未来之门。

科学研究总是如此,危险与收获结伴而来。或许不要惧怕推开任何潘多拉之门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关在门里的秘密,才真正危险。

禁忌殿堂:大脑植入电极的是非功过相关推荐

  1. 中国首例!大脑植入电极,高位截瘫病人用意念喝水

    来源 | 智东西 原创 | 云鹏 看点:震惊!中国首位高位截瘫患者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实现喝可乐.打麻将. 智东西1月16日消息,今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发文称,我国首次实现了高位截瘫病人通过&q ...

  2. 为治疗酒精成瘾,他们选择在大脑里植入电极。

    酒精成瘾可导致多重危害,如身体健康问题(如肝脏损害.心脏疾病.癌症),精神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社会关系问题(如家庭冲突.工作失职.破裂关系)等.对于治疗酒精依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通常采 ...

  3. 靠脑机接口“隔空探物”,大脑植入芯片可实现“心灵感应”

    来源:脑极体 1979年,在四川大足县的12岁农村少年唐雨突然具有了"耳朵识字"的神通.原本是当地的一件稀罕的谈资,结果后来引起了当地媒体的报道,后来又居然经过中国的权威科技期刊& ...

  4. 外媒:Feinstein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通过脑植入电极唤起触觉

    概要图 近日据外媒报道--在一项人体研究中,范斯坦医学研究所(Feinstein Institutes for Medical Research)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微创的大脑电极植入物来激发触觉.这项 ...

  5. 计算机科学家喜欢钢琴,瘫痪者的福音来了,在大脑植入这种芯片不仅可发短信,还可弹钢琴...

    ?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对很多问题都有一定的解决方法.即使一个人在肢体上不能自由活动,但是他们的思想和意志都还是自由的.存活的,这就是瘫痪者的特点.在过去,为了让瘫痪者能够在精神上更加自由,科学 ...

  6. excel 两列模糊匹配给出结果_北大硕士给大脑植入Excel病毒,工作效率提升了好几倍...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同事,他们是这样完成工作的: 先用计算器算好结果,甚者动用手指头在电脑屏幕上数数,然后把数据填写到Excel表格中. 结果可以预见,原本可以在上班时间完成的工作,愣是加班 ...

  7. 马克思与他的脑机接口

    这是前几个月的一个热门科学事件,常常闹出些科学惊人事件的埃隆·马斯克, 就在前几天的8月29日又公布了一个的消息,由他主政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 开发了一款脑机接口产品~一枚与硬币大小差不 ...

  8. 马斯克脑机接口_马斯克脑机接口是真的吗

    展开全部 是真的 脑机接口又叫大脑端口或脑机融合感知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261.这是一项将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建立连接通路的现代 ...

  9. go技术日报(2021-10-20)——定位并修复 Go 中的内存泄露

    每日一谚:Go trusts the programmer to write down what is meant. go中文网每日资讯--2021-10-20 一.Go语言中文网 不要写破坏性的 G ...

最新文章

  1. shell最大出现和连续出现次数_从 1 到 n 整数中 1 出现的次数
  2. 你应该将应用迁移到Spring 4的五个原因
  3. 上海交大情感脑电数据集(SJTU Emotion EEG Dataset,SEED)
  4. 那些开源程序中让人叹为观止的代码 - 3 保持元素纵横比
  5. 《图解Http》 2-6章: 基础,报文,状态码,首部。
  6. 程序人生001--点滴感悟-随笔01
  7. Undefined reference to ...
  8. 编写第一个Windows Mobile程序
  9. Intro.js 简介和用法
  10. 专访程炳皓:八年一觉“开心”梦
  11. 遇见,那一份最美的眷恋
  12. PHP+Elisticsearch-7.15+Dejavu综合使用教程
  13. python中的if判断,和while循环的用法
  14. 大数据分析的方法有几种?
  15. 人工智能为教育创新赋能,开启教学新模式
  16. 运行java提示未签名_java – JNLP:在签名代码中加载未签名的代码
  17. drawboard pdf拆分文件_干货 | 这是一份最全的PDF问题解决方案
  18. 技术选型系列 -- Redis VS Memcached
  19. 谷歌、苹果、亚马逊等大厂技术面试真题
  20. 【原创】火星寻路程序

热门文章

  1. 求10000以内所有的质数
  2.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一 Python中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
  3. 互联网下半场,具备这个技能的产品经理将越来越值钱!
  4. Pygame从0实战8(泡泡小游戏)
  5. JJ斗地主记牌器java开发_【欢乐斗地主记牌器制作】遇到两个问题
  6. 几何的对称之美——风筝定理
  7. React部署到 Tomcat上 使用 BrowserRouter不能刷新404的问题
  8. 质量体系-读大佬文章有感
  9. c语言的标志数组图的遍历,天津商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职升本-课件5...
  10. Java、JSP电信网上营业厅用户自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