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感谢原作者:https://www.jianshu.com/p/9e6841a895b4

注意:垃圾回收算法周阳老师讲的有错误,具体在p19,四大垃圾回收算法为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分代收集算法(不是引用计数算法)。这里感谢@9c0bd0ceebfa指出。下文已经更正正确,请放心食用。

================================================================================

================================================================================

  • 注意:我们平时说的栈是指的Java栈,native method stack 里面装的都是native方法。见下文

注意:

  • 方法区并不是存放方法的区域,其是存放类的描述信息(模板)的地方
  • Class loader只是负责class文件的加载,相当于快递员,这个“快递员”并不是只有一家,Class loader有多种
  • 加载之前是“小class”,加载之后就变成了“大Class”,这是安装java.lang.Class模板生成了一个实例。“大Class”就装载在方法区,模板实例化之后就得到n个相同的对象
  • JVM并不是通过检查文件后缀是不是.class来判断是否需要加载的,而是通过文件开头的特定文件标志

    文件开头的特殊标识

注意:

  • Class loader有多种,可以说三个,也可以说是四个(第四个为自己定义的加载器,继承 ClassLoader),系统自带的三个分别为:
  1. 启动类加载器(Bootstrap) ,C++所写
  2. 扩展类加载器(Extension) ,Java所写
  3. 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

我们自己new的时候创建的是应用程序类加载器(AppClassLoader)。

import com.gmail.fxding2019.T;public class  Test{//Test:查看类加载器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bject object = new Object();//查看是那个“ClassLoader”(快递员把Object加载进来的)System.out.println(o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查看Object的加载器的上一层// error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已经是祖先了)//System.out.println(objec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System.out.println();Test t = new Test();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getParent());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getParent());System.out.println(t.getClass().getClassLoader());}
}/*
*output:
* null
*
* null
* sun.misc.Launcher$ExtClassLoader@4554617c
* sun.misc.Launcher$AppClassLoader@18b4aac2
* */

注意:

  • 如果是JDK自带的类(Object、String、ArrayList等),其使用的加载器是Bootstrap加载器;如果自己写的类,使用的是AppClassLoader加载器;Extension加载器是负责将把java更新的程序包的类加载进行
  • 输出中,sun.misc.Launcher是JVM相关调用的入口程序
  • Java加载器个数为3+1。前三个是系统自带的,用户可以定制类的加载方式,通过继承Java. lang. ClassLoader

注意:

  • 双亲委派机制:“我爸是李刚,有事找我爹”。
    例如:需要用一个A.java这个类,首先去顶部Bootstrap根加载器去找,找得到你就用,找不到再下降一层,去Extension加载器去找,找得到就用,找不到再将一层,去AppClassLoader加载器去找,找得到就用,找不到就会报"CLASS NOT FOUND EXCEPTION"。
//测试加载器的加载顺序
package java.lang;public class String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output:
* 错误: 在类 java.lang.String 中找不到 main 方法
* */

上面代码是为了测试加载器的顺序:首先加载的是Bootstrap加载器,由于JVM中有java.lang.String这个类,所以会首先加载这个类,而不是自己写的类,而这个类中并无main方法,所以会报“在类 java.lang.String 中找不到 main 方法”。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如果有两个相同的类,那么java到底会用哪一个?如果使用用户自己定义的java.lang.String,那么别使用这个类的程序会去全部出错,所以,为了保证用户写的源代码不污染java出厂自带的源代码,而提供了一种“双亲委派”机制,保证“沙箱安全”。即先找到先使用。

Thread类的start方法如下: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tart() {/*** This method is not invoked for the main method thread or "system"* group threads created/set up by the VM. Any new functionality added* to this method in the future may have to also be added to the VM.** A zero status value corresponds to state "NEW".*/if (threadStatus != 0)throw new IllegalThreadStateException();/* Notify the group that this thread is about to be started* so that it can be added to the group's list of threads* and the group's unstarted count can be decremented. */group.add(this);boolean started = false;try {start0();started = true;} finally {try {if (!started) {group.threadStartFailed(this);}} catch (Throwable ignore) {/* do nothing. If start0 threw a Throwable thenit will be passed up the call stack */}}}private native void start0();

Thread类中竟然有一个只有声明没有实现的方法,并使用native关键字。用native表示,也此方法是系统级(底层操作系统或第三方C语言)的,而不是语言级的,java并不能对其进行操作。native方法装载在native method stack中。

  • 注意:native方法不归java管,所以计数器是空的

上面图中是亮色的地方有两个特点:

    1. 所有线程共享(灰色是线程私有)
    1. 亮色地方存在垃圾回收

注意:

  • 方法区:绝对不是放方法的地方,他是存储的每一个类的结构信息(比如static)
  • 永久代和元空间的解释:
    方法区是一种规范,类似于接口定义的规范: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把这种比喻用到方法区则有:

    1. java 7中:方法区 f = new 永久代();
    2. java 8中:方法去 f = new 元空间();

注意:

  • 栈管运行,堆管存储
  • 栈是线程私有,不存在垃圾回收
  • 栈帧的概念:java中的方法被扔进虚拟机的栈空间之后就成为“栈帧”,比如main方法,是程序的入口,被压栈之后就成为栈帧。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m();}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111");//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m();System.out.println("222");}
}/*
*output:
* 111
*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
* */

注意:

  • StackOverflowError是一个“”错误,而不是“异常”

注意:

  • HotSpot:如果没有明确指明,JDK的名字就叫HotSpot

  • 元数据:描述数据的数据(即模板,也就是“大Class”)
    上面的关系图的一个实例为下图:

注意:

  • Java 7之前和图上一模一样,Java 8永久区换成了元空间
  • 堆逻辑上由”新生+养老+元空间“三个部分组成,物理上由”新生+养老“两个部分组成
  • 当执行new Person();时,其实是new在新生区的伊甸园区,然后往下走,走到养老区,但是并未到元空间。

注意:

  • GC发生在伊甸园区,当对象快占满新生代时,就会发生YGC(Young GC,轻量级GC)操作,伊甸园区基本全部清空
  • 幸存者0区(S0),别名“from区”。伊甸园区没有被YGC清空的对象将移至幸存者0区,幸存者1区别名“to 区”
  • 每次进行YGC操作,幸存的对象就会从伊甸园区移到幸存者0区,如果幸存者0区满了,就会继续往下移,如果经历数次YGC操作对象还没有消亡,最终会来到养老区
  • 如果到最后,养老区也满了,那么就对养老区进行FGC(Full GC,重GC),对养老区进行清洗
  • 如果进行了多次FGC之后,还是无法腾出养老区的空间,就会报OOM(out of Memory)异常
  • from区和to区位置和名分不是固定的,每次GC过后都会交换,GC交换后,谁空谁是to区

注意:

  • 整个堆分为新生区和养老区,新生区占整个堆的1/3,养老区占2/3。新生区又分为3份:伊甸园区:幸存者0区(from区):幸存者1区(to区) = 8:1:1
  • 每次从伊甸园区经过GC幸存的对象,年龄(代数)会+1

注意:

  • 临时对象就是说明,其在伊甸园区生,也在伊甸园区死。
  • 堆逻辑上由”新生+养老+元空间“三个部分组成,物理上由”新生+养老“两个部分组成,元空间也叫方法区
  • 永久代(方法区)几乎没有垃圾回收,里面存放的都是加载的rt.jar等,让你随时可用

注意

  • 上面的图展示的是物理上的堆,分为两块,新生区和养老区。
  • 堆的参数主要有两个:-XmsXmx
    1. -Xms堆的初始化的大小
    2. Xmx堆的最大化
  • Young Gen(新生代)有一个参数-Xmn,这个参数可以调新生区和养老区的比例。但是,这个参数一般不调。
  • 永久代也有两个参数:-XX:PermSize-XX:MaxPermSize,可以分别调永久带的初始值和最大值。Java 8 后没有这两个参数啦,因为Java 8后元空间不在虚拟机内啦,而是在本机物理内存中

//查看自己机器上的默认堆内存和最大堆内存
public class  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返回 Java虚拟机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量。物理内存的1/4(-Xmx)long max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maxMemory() ;//返回 Java虚拟机中的内存总量(初始值)。物理内存的1/64(-Xms)long totalMemory =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 ;System.out.println("MAX_MEMORY =" + maxMemory +"(字节)、" + (max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System.out.println("DEFALUT_MEMORY = " + totalMemory + " (字节)、" + (totalMemory / (double)1024 / 1024) + "MB");}
}/*
*   8MAX_MEMORY =1868038144(字节)、1781.5MBTOTAL_MEMORY = 126877696 (字节)、121.0MB
* */
  • 注意:JVM参数调优,平时可以随便挑初始大小和最大大小,但是实际工作中,初始大小和最大大小应该是一致的,原因是避免内存忽高忽低产生停顿
  • IDEA 的JVM内存配置
    1. 点击Run列表下的Edit Configuration

    2. 在VM Options中输入以下参数:-Xms1024m -Xmx1024m -XX:+PrintGCDetails

    3. 运行程序查看结果

  • 把堆内存调成10M后,再一直new对象,导致Full GC也无法处理,直至撑爆堆内存,查看堆溢出错误(OOM),程序及结果如下:

GC收集日志信息详解

  • 第一次进行YGC相关参数:
    [PSYoungGen: 2008K->482K(2560K)] 2008K->782K(9728K), 0.0011440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0 secs]

  • 最后一次进行FGC相关参数:
    [Full GC (Allocation Failure) [PSYoungGen: 0K->0K(2048K)] [ParOldGen: 4025K->4005K(7168K)] 4025K->4005K(9216K), [Metaspace: 3289K->3289K(1056768K)], 0.0082055 secs] [Times: user=0.00 sys=0.00, real=0.01 secs]

面试题:GC是什么(分代收集算法)

  • 次数上频繁收集Young区
  • 次数上较少收集Old区
  • 基本不动元空间

面试题:GC的四大算法(后有详解)

  • 1.复制算法(Copying)
    1. 标记清除(Mark-Sweep)
    1. 标记压缩(Mark-Compact)
    1. 分代收集算法

面试题:下面程序中,有几个线程在运行

Answer:有两个线程,一个是main线程,一个是后台的gc线程。

GC算法概述

知识点:

  • JVM在进行GC时,并非每次都对上面三个内存区域一起回收的,大部分时候回收的都是指新生代。因此GC按照回收的区域又分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GC(minor GC or Young GC),一种是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
  • Minor GC和Full GC的区别
      普通GC(minor GC):只针对新生代区域的GC,指发生在新生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因为大多数Java对象存活率都不高,所以Minor GC非常频繁,一般回收速度也比较快。
      全局GC(major GC or Full GC):指发生在老年代的垃圾收集动作,出现了Major GC,经常会伴随至少一次的Minor GC(但并不是绝对的)。Major GC的速度一般要比Minor GC慢上10倍以上 (因为养老区比较大,占堆的2/3)

GC四大算法详解:

首先看一下判断Java中对象存活的算法:

  • 1.引用计数算法:引用计数器算法是给每个对象设置一个计数器,当有地方引用这个对象的时候,计数器+1,当引用失效的时候,计数器-1,当计数器为0的时候,JVM就认为对象不再被使用,是“垃圾”了。
    引用计数器实现简单,效率高;但是不能解决循环引用问问题(A对象引用B对象,B对象又引用A对象,但是A,B对象已不被任何其他对象引用),同时每次计数器的增加和减少都带来了很多额外的开销,所以在JDK1.1之后,这个算法已经不再使用了。

  • 2.根搜索方法:根搜索方法是通过一些“GC Roots”对象作为起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往下搜索,搜索通过的路径成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没有被GC Roots的引用链连接的时候,说明这个对象是不可用的。
    GC Roots对象包括:
    1.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的引用的对象。
    2. 方法区域中的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3. 方法区域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4. 方法栈中JNI(Native方法)的引用的对象。

1. 复制算法(Copying)

年轻代中使用的是Minor GC(YGC),这种GC算法采用的是复制算法(Copying)。

Minor GC会把Eden中的所有活的对象都移到Survivor区域中,如果Survivor区中放不下,那么剩下的活的对象就被移到Old generation中,也即一旦收集后,Eden是就变成空的了。

当对象在 Eden ( 包括一个 Survivor 区域,这里假设是 from 区域 ) 出生后,在经过一次 Minor GC 后,如果对象还存活,并且能够被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所容纳( 上面已经假设为 from 区域,这里应为 to 区域,即 to 区域有足够的内存空间来存储 Eden 和 from 区域中存活的对象 ),则使用复制算法将这些仍然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 Survivor 区域 ( 即 to 区域 ) 中,然后清理所使用过的 Eden 以及 Survivor 区域 ( 即 from 区域 ),并且将这些对象的年龄设置为1,以后对象在 Survivor 区每熬过一次 Minor GC,就将对象的年龄 + 1,当对象的年龄达到某个值时 ( 默认是 15 岁,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定参数),这些对象就会成为老年代。

-XX:MaxTenuringThreshold:设置对象在新生代中存活的次数。

年轻代中的GC,主要是使用复制算法(Copying)。

HotSpot JVM 把年轻代分为了三部分:1个Eden区和2个Survivor区(分别叫 from 和 to)。默认比例为 8:1:1,一般情况下,新创建的对象都会被分配到Eden区(一些大对象特殊处理),这些对象经过第一次Minor GC后,如果仍然存活,将会被移到Survivor区。对象在Survivor区中每熬过一次Minor GC,年龄就会增加1岁,当它的年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因为年轻代中的对象基本都是朝生夕死的(98%以上),所以,在年轻代的垃圾回收算法使用的是复制算法,复制算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内存分为两块,每次只用其中一块(from),当这一块内存用完,就将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复制算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内存碎片,缺点是耗费空间

在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的Survivor区,Survivor区“To”是空的。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可以通过 -XX:MaxTenuringThreshold 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和“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的“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的Survivor区域是空的。Minor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因为Eden区对象一般存活率较低,一般的,使用两块10%的内存作为空闲和活动区间,而另外80%的内存,则是用来给新建对象分配内存的。一旦发生GC,将10%的from活动区间与另外80%中存活的eden对象转移到10%的to空闲区间,接下来,将之前90%的内存全部释放,以此类推。

蜜汁动画:看不懂请忽略。上面动画中,Area空闲代表to,Area激活代表from,绿色代表不被回收的,红色代表被回收的。

复制算法它的缺点也是相当明显的:

  • (1)它浪费了一半的内存,这太要命了。
  • (2)如果对象的存活率很高,我们可以极端一点,假设是100%存活,那么我们需要将所有对象都复制一遍,并将所有引用地址重置一遍。复制这一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在对象存活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变的不可忽视。 所以,从以上描述不难看出,复制算法要想使用,最起码对象的存活率要非常低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克服50%内存的浪费。

2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复制算法的缺点就是浪费空间,其是用在年轻代的;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标记清除算法,就是当程序运行期间,若可以使用的内存被耗尽的时候,GC线程就会被触发并将程序暂停,随后将要回收的对象标记一遍,最终统一回收这些对象,完成标记清理工作接下来便让应用程序恢复运行。

主要进行两项工作,第一项则是标记,第二项则是清除。

  • 标记:从引用根节点开始标记遍历所有的GC Roots, 先标记出要回收的对象。
  • 清除:遍历整个堆,把标记好的对象清除。

缺点:此算法需要暂停整个应用(stop the world:STW),会产生内存碎片

标记清除算法动态版。

标记清除算法小结:

  • 1、首先,它的缺点就是效率比较低(递归与全堆对象遍历),而且在进行GC的时候,需要停止应用程序,这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
  • 2、其次,主要的缺点则是这种方式清理出来的空闲内存是不连续的,这点不难理解,我们的死亡对象都是随即的出现在内存的各个角落的,现在把它们清除之后,内存的布局自然会乱七八糟。而为了应付这一点,JVM就不得不维持一个内存的空闲列表,这又是一种开销。而且在分配数组对象的时候,寻找连续的内存空间会不太好找。

3. 标记整理算法(或者叫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标记压缩(Mark-Compact),又叫标记清除压缩(Mark-Sweep-Compact),或者标记清除整理算法。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扩展)这个是标记整理算法的扩展:

标记清除整理动态版。

4. 分代收集算法

当前商业虚拟机都是采用分代收集算法,它根据对象存活周期的不同将内存划分为几块,一般是把Java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然后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在新生代中,每次垃圾收集都发现有大批对象死去,只有少量存活,就选用复制算法;而老年代因为对象存活率高,没有额外空间对它进行分配担保,就必须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来进行回收。

分代收集

图的左半部分是未回收前的内存区域,右半部分是回收后的内存区域。

面试题:四种算法那个好
Answer:没有那个算法是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因为JVM垃圾回收使用的是分代收集算法,没有最好的算法,只有根据每一代他的垃圾回收的特性用对应的算法。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使用标记清除和标记整理算法。没有最好的垃圾回收机制,只有最合适的。

面试题:请说出各个垃圾回收算法的优缺点

  • 内存效率:复制算法>标记清除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此处的效率只是简单的对比时间复杂度,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
  • 内存整齐度:复制算法=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
  • 内存利用率:标记整理算法=标记清除算法>复制算法。

可以看出,效率上来说,复制算法是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是却浪费了太多内存,而为了尽量兼顾上面所提到的三个指标,标记/整理算法相对来说更平滑一些,但效率上依然不尽如人意,它比复制算法多了一个标记的阶段,又比标记/清除多了一个整理内存的过程

另外:难道就没有一种最优算法吗?Java 9 之后出现了G1垃圾回收器(使用分代收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有兴趣参考 这篇文章。


总结:

  • 年轻代(Young Gen)

年轻代特点是 区域相对老年代较小,对象存活率低。

这种情况复制算法的回收整理,速度是最快的。复制算法的效率只和当前存活对像大小有关,因而很适用于年轻代的回收。而复制算法内存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通过 hotspot 中的两个 survivor 的设计得到缓解。

  • 老年代(Tenure Gen)

老年代的特点是 区域较大,对象存活率高。

这种情况,存在大量存活率高的对像,复制算法明显变得不合适。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

Mark 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量成正比,这点上说来,对于老年代,标记清除或者标记整理有一些不符,但可以通过多核/线程利用,对并发、并行的形式提标记效率。

Sweep 阶段的开销与所管理区域的大小形正相关,但Sweep“就地处决”的特点,回收的过程没有对像的移动。使其相对其它有对像移动步骤的回收算法,仍然是效率最好的。但是需要解决内存碎片问题。

Compact 阶段的开销与存活对像的数据成开比,如上一条所描述,对于大量对像的移动是很大开销的,做为老年代的第一选择并不合适。

基于上面的考虑,老年代一般是由标记清除或者是标记清除与标记整理的混合实现。以hotspot中的CMS回收器为例,CMS是基于Mark-Sweep实现的,对于对像的回收效率很高,而对于碎片问题,CMS采用基于Mark-Compact算法的Serial Old回收器做为补偿措施:当内存回收不佳(碎片导致的Concurrent Mode Failure时),将采用Serial Old执行Full GC以达到对老年代内存的整理。

  • 参考:尚硅谷周阳视频及课件
  • 资料提取:https://pan.baidu.com/s/1w-M3S8777iR4oekw7S3crA 提取码:6ea8

作者:Be_The_Minority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e6841a895b4
来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JVM底层原理+四大垃圾回收算法详解-周阳老师相关推荐

  1. JVM之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JVM之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现有的垃圾回收算法 分类 垃圾收集器的设计原则 标记-清除算法 缺点 标记-复制算法 "Apple回收策略" 缺点 标记-整理算法 缺点 总结 现有的垃圾 ...

  2. jvm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前言 相比C语言,JVM虚拟机一个优势体现在对对象的垃圾回收上,JVM有一套完整的垃圾回收算法,可以对程序运行时产生的垃圾对象进行及时的回收,以便释放JVM相应区域的内存空间,确保程序稳定高效的运行, ...

  3. Java垃圾回收算法详解

    1 概述 在前一篇文章中讲到了Java虚拟机的基础知识和运行时数据区的划分,在运行时数据区的划分中,可分为线程共享区域和线程私有区域,而Java的垃圾回收就发生在线程共享区域中,更直观的说法就是Jav ...

  4. 【JVM基础】垃圾回收算法详解(引用计数、标记、清除、压缩、复制)

    前言 笔记参考 Java 全栈知识体系.星羽恒.星空茶 文章目录 前言 垃圾回收概述 引用计数法 案例 优点 缺点 标记.清除.压缩 标记 清除 压缩 标记清除算法 优点 缺点 标记压缩算法 优点 缺 ...

  5. JVM架构和GC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JVM架构图分析 下图:参考网络+书籍,如有侵权请见谅 (想了解Hadoop内存溢出请看: Hadoop内存溢出(OOM)分类.参数调优化) JVM被分为三个主要的子系统 (1)类加载器子系统(2)运 ...

  6. 四大垃圾回收算法七大垃圾回收器

    JVM的运行时内存也叫做JVM堆,从GC的角度可以将JVM分为新生代.老年代和永久代. 其中新生代默认占1/3堆内存空间,老年代默认占2/3堆内存空间,永久代占非常少的对内存空间. 新生代又分为Ede ...

  7. 直通BAT必考题系列:JVM的4种垃圾回收算法、垃圾回收机制与总结

    BAT必考JVM系列专题 直通BAT必考题系列:深入详解JVM内存模型与JVM参数详细配置  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 标记-清除算法将垃圾回收分为两个阶段:标记阶段和清除阶段. 在标记阶段首先通过 ...

  8. go语言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Golang GC 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独一无二的小个性 https://blog.csdn.net/u010649766/article/details/80582153 摘要 在实际使用 go 语言 ...

  9. python内存的回收机制_python的内存管理和垃圾回收机制详解

    简单来说python的内存管理机制有三种 1)引用计数 2)垃圾回收 3)内存池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讲解这三种管理机制 1,引用计数: 引用计数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内存管理手段,当一个pyhton对象被引用 ...

最新文章

  1. LeetCode简单题之旋转字符串
  2. 嵌入式Linux的OTA更新,基础知识和实现
  3. 详解Java解析XML的四种方法
  4. ML之LoR:LoR之二分类之线性决策算法实现根据两课成绩分数~预测期末通过率(合格还是不合格)
  5. Servlet学习笔记(七)—— 自己定义过滤器的编写改进:自己定义实现FilterChain...
  6. 下列哪个滤波器是非线性的_数字图像处理复习题(选择题及相应答案)
  7. 2021-11-10如何快速部署Ceph分布式高可用集群
  8. bind(),live(),delegate(),on()绑定事件方式
  9. Okhttp之RouteSelector简单解析
  10. easyui 全部图标
  11. Node开发实践总结-定时脚本的设计与实现
  12. 计算机创造奇迹的英语作文,高中英语作文模板:兴趣创造奇迹
  13. 处理:“更改会计科目表前重置公司码数据”报错
  14. 开放式视觉伺服平台源代码_上位机(初步版本,未对细节做修订)
  15. Chatbot 发展遇瓶颈?用什么手段来打破
  16. u盘显示请插磁盘f_为什么总是认不到U盘,打开显示成“请插入磁盘驱动器F”.
  17. Ant Trip(HDU 3018)---多笔画问题
  18. 小姨开水果店的,所以今天用Python写了一个水果店小系统!
  19. 《Pro ASP.NET MVC 3 Framework》英文原版教材个人勘误
  20. 解决Elasticsearch外网访问的问题(楼主亲测)

热门文章

  1. 【详解】Ribbon 负载均衡服务调用原理及默认轮询负载均衡算法源码解析、手写
  2.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23年5月软考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总结
  3. Android Studio如何多开项目
  4. 自定义VS程序异常处理及调试Dump文件(一)
  5. HTML5 网页 背景图片设置的方法
  6. python yaml dump_Python yaml.safe_dump方法代码示例
  7. 学习ROS-Academy-for-Beginners-noetic,修改记录
  8. web前段进阶:<3>逐帧动画和弹性布局
  9. python middleware_Django框架教程之中间件MiddleWare浅析
  10. 前端常见的浏览器兼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