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的沉迷

跟这个时代有关

这是个特别容易沉迷的时代。

抖音、煲剧、王者荣耀、吃鸡游戏……你的时间和注意力悄悄被它们偷走,却从不说再见。

或许你也纳闷,自己的自制力怎么这么差了?但我想说,这事可能不完全怪你。

《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分享到:你的沉迷跟这个时代有关。

作者亚当·奥尔特,是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博士。他在这本书里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揭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真相:

任何人都会成为瘾君子,商业公司为了让你在科技产品、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布下了一个个裹在诱饵中的钩子。

而与此同时,乔布斯从不让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创始人没给孩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

这多像毒品交易啊:卖给你海洛因的人,可不会让自己上瘾。

02

让你上瘾的产品体验

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当你刷着抖音“哈哈哈哈”,或者玩吃鸡游戏“大吉大利”的时候,可能完全不会想到,屏幕的背后,有几百上千人正在通宵达旦地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毁掉你的自律。

在《欲罢不能》中,亚当·奥尔特把网络和电子产品的那些“机关”一一扒皮,归纳出了六种诱人沉迷的“钩子”。

我选其中的3种和大家重点分享:

1)不可抗拒的积极反馈

2008年,已有2亿用户的社交网站Facebook推出了一项简单的新功能,名叫“赞”。当朋友看到你发布了一张照片,或更新了一条状态,如果他们喜欢,就会给你点“赞”,连字都不用打,就让你获得实时反馈。

这个设计现在已经很常见了,但在刚推出时,它极为深刻地改变了用户的使用心理。

以前分享照片或更新状态,也许只是为了展示形象,但“赞”功能的出现,让这些变成了赌博:

如果你发了一张照片,却没有收到“赞”,你会觉得整个朋友圈都在嫌弃你;更诱人的是,你在发照片之前无法预计到会收到多少赞,所以就在修图、文案上挖空心思,甚至总结到底什么样的内容会让你赢得更多点赞,一旦验证,就更为之着迷。

人无法抗拒积极的反馈,哪怕这些反馈看起来微不足道:

“连连看”完成一次配对后,就会发出“唰”的一声,配上炫目的动画效果,看着就爽;

当你拉动拉杆,完成一次旋转,老虎机就会播放欢快音乐,同时屏幕也会闪光,哪怕你只旋转出了两个一样的图案,也有一种赢了的错觉。

2)毫不费力的进步

“超级玛丽”堪称是一款人人都玩过的游戏,但你知道它为什么能不断吸引新玩家吗?

因为它上手毫无障碍,不需要操作手册,不需要教学视频。

游戏一开始,你的化身马里奥出现在近乎空白的屏幕左侧,你随意按几个方向键就会发现,不能往左移动了,只能往右,很快也知道了哪个功能键可以让他跳起来,看见问号箱子,跳起来一顶,就会出现一个神奇的蘑菇……

就这样,你边做边学,开始了探险,享受着发现游戏秘密的快感。

“超级玛丽”最初的几秒设计得极为出色,它同时完成了两件极为困难的事:一是教学,二是保留玩家“什么也没教”的错觉。

近几年火爆的游戏,几乎全都有这样的特征:

比如微信小游戏“飞机大战”,你只需要按住小飞机,前后左右地闪转腾挪就行,连开火都是连续自动的;

比如“跳一跳”,也只有点按屏幕这一个动作,跳近跳远,全看按得时间有多长;

再比如“水果忍者”,只要在屏幕上划来划去,一看就会。

总之,入坑越容易,你越能在坑里呆得久。

3)令人痴迷的社会互动

世界上最火的手机修图APP是什么?

现在可能有很多答案了,但在七八年前,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Hipstamatic。它是“2010年度最佳应用”,用户近500万,在它的滤镜和修图功能帮助下,哪怕是手机摄影新手,也能拍出有大师感觉的照片。

然而,2011年,它就被同类竞争者Instagram打败了。后者成为了当年的年度最佳应用,在2012年时用户数更是接近3亿,被扎克伯格用10亿美元收购。

为什么核心功能都是美化图片,Instagram能在如此短的时间爆发崛起?

最重要的原因,是Instagram有自己的社交网络,用户拍照修图后可以上传,接受好友评论和点赞。

人都是社会动物,谁都渴望知道他人对我们的看法。

所以,“探探”之类的交友软件会突然爆红,因为姑娘们都想看看,自己的颜值是不是能赢来比闺蜜更多的“喜欢”。

所以,“魔兽世界”“英雄联盟”之类的网游往往都有公会系统,就算有一天你萌生退意,那些和你一起打怪升级的哥们儿,也不会让你退出江湖的,“为了部落”。

除了以上三点,《欲罢不能》中也介绍了其他让人上瘾的产品设计:

比如,智能手表和健身跟踪设备会为你设置一个诱人的目标,使你专注于不断加码的数字,忽略了身体过度劳累的信号,最终反而因运动过度而健康受损;

比如,网剧总会在每集的结尾处制造悬念,给你一种“未完成的紧张感”,迫切想看到后边的剧情来缓解这种紧张;

再比如,俄罗斯方块之类的游戏,挑战是逐渐升级的,让你永远处在享受解决难关、不断进步的心流体验中。

你也许会说,这些套路我都看穿了,只有那些自控力不强,意志薄弱的人才会上瘾吧。

其实,每个沉迷的人,在试玩或试看网游、网剧之前,都是这么想的,他们实在低估了人本身的弱点。

03

跟“享受”电击的老鼠一样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瘾君子”

20世纪50年代初,心理学家奥尔兹做了一项实验:

他在多只大鼠的脑部植入探针后,把它们一一放进笼子。这个笼子的一端,有一根金属棒,只要大鼠按压到它,探针就会向大鼠的大脑传送一道电流。

奥尔兹想证实的是,当大鼠受到电流刺激,它们会退向笼子的最远端,远离让它们不适的金属棒。

实验中的大鼠几乎都证实了他的猜想,唯独一只是例外。

这只编号为34的大鼠受到电击后非但没有退开,反倒在笼子里蹦蹦跳跳,一次次地去按压金属棒,主动追求电击,连水槽和食物都被它无视了。

12小时后,34号大鼠力竭而死,在此之前,它疯狂按压了7000次金属棒。

奥尔兹很困惑,为什么34号大鼠如此特别,难道是它天生脑子有问题?

他从34号大鼠的脑部取出了探针,发现它竟然是有点弯曲的。就是这一点点弯曲,使得本应该对准中脑的探针接触到了另一片脑区,造成了喜悦与不适的差异。

奥尔兹把大脑的这一部分称为“快感中枢”。34号大鼠一次次按压金属棒,正是因为电击刺激快感中枢,让它享受到了愉悦。

快感中枢同样存在于人的大脑。

在奥尔兹大鼠实验的几年后,一位神经学家,朝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快感中枢插入电极,使她立刻笑了起来,并说有生以来头一次感受到了快乐。而电极刚被拿掉,她的笑容就消失了。

而且,因为她已体验过快乐是什么感觉,所以千方百计地想要再次连接电极。

每个人的大脑,都有快感中枢,这是上瘾的生理基础之一,正因为有它的存在,游戏公司和网络公司那些让你上瘾的套路才会有效。

此外,神经科学家还发现,吸毒瘾君子在注射海洛因时的大脑活动模式,与游戏瘾君子玩“魔兽世界”时的大脑活动模式几乎一模一样。

这说明,毒品和上瘾行为激活的是相同的大脑奖励中心,称网络游戏为“电子海洛因”毫不为过。

然而,并不是每个玩“魔兽世界”之类游戏的人都出现了行为上瘾。这是因为,在生理机制外,上瘾还有着心理根源,它往往与痛苦相关。

比如,如果你焦虑或抑郁,又偶然发现海洛因、食品、网络游戏或赌博能帮你缓解痛苦,那么你很可能就会对它们上瘾。

亚当·奥尔特在《欲罢不能》中告诉我们:

人刚成年的时候上瘾风险最高。如果人在青春期不曾上瘾,在之后的人生里上瘾的概率是极小的。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在人生的这一时期,年轻人遭遇了大量自己力有不及、无法应对的责任的碰撞。为了缓解长时间辛苦煎熬带来的难受刺痛,他们学会了求助于毒品或某些活动。

到25岁上下,很多人都掌握了青春期缺乏的应对技巧,建立起了相应的社会网络……所以,等你熬过青春期的大战,也就发展出了一定程度的顺应能力。

04

行为上瘾

是怎么把你毁了的?

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是移动互联网了,手机和平板电脑随身带着,是再好不过的成瘾载体:

只要你愿意,只要有网络,你任何时间都可以买买买(而且全世界的店铺都对你敞开大门);任何时间都可以查收邮件(然而邮件是永远处理不完的);当你看完了一条短视频,下一条不由分说就自动播放(内容还特别有意思,你想停也停不下来)。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挺爽的。

没错,每个瘾君子在吸毒时都觉得自己身在天堂。可是真的如此吗?

手机对我们时间的吞噬不用多讲,有数据表明我们每天平均96次拿起手机,使用时长在3小时甚至5小时以上。

更可怕的是,智能手机还会在无形中杀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013年,有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邀请成对的陌生人坐在一个小房间里交谈,区别就是,有些受试者聊天时,手机放在旁边,而另一些受试者身边放的是纸质笔记簿。

实验结束后,每组陌生人之间都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情感纽带,但有智能手机在场的人,他们所描述的双方关系质量比较低,对方不太能和自己产生共情,信赖感低。因为手机在分他们的心,总想着拿起它,看看外面的世界。

知道乔布斯为什么不给孩子用ipad吗?因为这些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远甚于成年人。

有研究表明,10—15岁、每天玩3小时以上游戏的孩子,对生活满意度低,不太能与他人感同身受,不太理解怎样恰当地应对自己的情绪。

而青少年过多使用在线交流软件,会影响他们的现实社交能力。

“许多人不具备把性和亲密结合到一起的技能,许多人因为没法建立真正的关系,转向了色情,他们好像从来没理解真正的亲密是什么。”

2000年,微软加拿大公司报告称,普通人的注意力幅度仅为12秒,到了智能手机、社交网络勃兴的2013年,这个数字下降到了8秒。

也就是说,在1分钟里,你至少会走神7次。

可能用不了几年,我们都会成为无法专注的“梦游人”。

05

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

如果你已经沉迷网游、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该怎么办?

最重要的一点是,你要构建出一个远离诱惑的环境。

相比毒品或电子产品本身,环境诱使人上瘾的作用被严重低估了。

越战期间,很多美军士兵沾染上海洛因,然而战争结束,他们返回国内后,居然只有5%的人毒瘾发作。原因就在于,士兵们回国后过上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再也没有丛林小径、越南潮湿的夏天、弹火硝烟——他们摆脱了与吸毒行为相关的线索。

任何放在你身边的东西,都比离得远的东西对你的精神生活有着更大的影响。

很多人对自己依赖手机很苦恼,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的手机就放在伸手即得的地方。如果你不想一醒来就看手机,试着把它放在客厅,而不是带进卧室。

给你的第二个建议是,逆向拆解上瘾体验。

许多人有追剧的习惯,而且喜欢把很多集攒起来在假期集中看掉。这样的结果是,当你从早到晚刷完一部剧后,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感,而且这一整天你很可能除了看剧什么都没干。

电视剧之所以让人能一口气连着看完,秘密在于每集的最后5分钟。那里一定会制造出一个紧张的悬念,让你迫不及待想在下一集看到解答。

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一整天都耗费在追剧上,可以选择在看完一集后,再看下一集的前5分钟。这样一来,你既不会受到悬念的折磨,又拥有了可自由掌控的时间。

此外,你还可以考虑借助负面反馈的力量。

也就是所谓的“厌恶疗法”,把你想要改变的行为与令人不快的感觉搭配起来。

比如,你可以和朋友结成一个同盟,谁要是玩了半小时以上的吃鸡游戏还不收手,另一人就扇他一个耳光,或者,用打火机的电子打火器来一次小电击。

当然,摆脱上瘾的更好办法,是在一开始就不给那些产品让你上瘾的机会。

06

我们应该去掌控技术

而不是被技术所掌控

看完电影《头号玩家》时,我就在想,未来几年,当所有人都拥有一副VR眼镜的时候,我们还能不能把自己拴在现实世界里?

今天我们为之上瘾的东西,邮件、智能手机、网络游戏、抖音、网剧……多数都是近20年的产物。所以,到2030年的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对另一批完全不同的东西神魂颠倒,而且更加难以自拔。

然而,技术不会倒退,也不会被放弃。

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着去掌控技术,而不是被技术掌控。

另一方面,技术伦理和社会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比如,从产生有益价值,而不是制造上瘾的出发点去设计产品。再比如,形成定时关机、离开屏幕的社会公约。

有个大咖曾说,未来社会,90%的人可能会像蛆一样活着。因为生活太过安逸,他们对世界既没有关心的动力,也没有改变的欲望,而是沉醉在自己的“奶头乐”中,在虚拟世界里寻觅高强度的感官刺激。

我不好说这个说法一定对,但从眼下的趋势看,情况不容乐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了制造成瘾体验的商业公司的“待割韭菜”或“现金奶牛”。

这条上瘾之路,也是通往被技术奴役之路。

我分享书中的这些观点,也是希望那些已经在滑向成瘾深渊的人,不要轻易地把自己交给一块屏幕,任它决定你的生活和喜怒哀乐。

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保持一份清醒,才是人之为人的尊严所在啊!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5ODA4MA%3D%3D&mid=2651628693&idx=1&sn=2f109ba311cf46f3101f8e4c54953a62&chksm=bd51f83a8a26712cb3c9e78aa771bc41fbaa5510933511ea8fa393dabe5f8504249cd5feff18&mpshare=1&scene=23&srcid=%23rd

无意中看到一篇讲述现代“瘾君子”的文章相关推荐

  1. 无意中看到一篇不一样的励志文章

    一篇不一样的文章.惟愿更多的青年们读到...... 作者:张梅     孩子,我首先希望你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 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 ...

  2. 两篇讲述Skinned Mesh原理的文章

    个人觉得,对于一个东西,理解其根本才是王道. 就拿骨骼动画来说吧,DX的例子虽然可以让人清楚地知道骨骼动画是怎么动作的,并且知道了有.X这种骨骼动画文件. 但着手时,依然会被DX那神奇的各种框架弄得晕 ...

  3. 怎么设置php 中小窗口浮动,CSS_闭合浮动元素超级简单的方法,无意中看到的一个非常不错的 - phpStudy...

    闭合浮动元素超级简单的方法 无意中看到的一个非常不错的小技巧.是关于用CSS处理闭合浮动元素的方法,收藏了. 关于闭合浮动元素(clearing float)的方法现在已经很多了,你还不了解的话去ol ...

  4. 无意中参加了infoQ的一期活动,获得了所有奖项,哈哈哈。。。

    七月中旬开始在infoQ上发文章,无意中参与了当期的活动,意外的是获得所有奖项的所有奖品,哈哈哈... 鉴于奖品这么给力,今天给infoQ平台宣传一波,记得把广告费打给我,哈哈哈... 下面给大家展示 ...

  5. 灵遁者诗歌集《禅在禅中》序言篇:写诗激情已去

    导读:我当然不能和ChatGPT比写诗歌,我不再渴望写诗歌了,激情褪去了.但<禅在禅中>我会坚持写完. 本文为灵遁者诗歌集<禅在禅中>序言篇: 我今天做了一个奇怪又真实的梦,大 ...

  6. 【PDF下载】无意中发现的另一本 统计学入门好书

    本来昨晚全身心准备学习材料来,但是无意中检索到一本统计学的pdf,翻看了一遍,一共130+页,全书一气呵成,很少见到把统计学的概念串联的,这么好的,所以忍不住再发出来. 书中一幅图,原始频率分布直方图 ...

  7. Facebook 田渊栋:NeurIPS 2020 中了两篇,感觉还算不错

    作者 | 田渊栋 编辑 | 陈大鑫 转自 | AI科技评论 做理论需要的基础知识多,困难,周期长,没有直接经济效益,还只能一两个人单打独斗且无法使用大量计算资源,每个因素都和现在的主流发展方向(强调团 ...

  8. 12.6%!IJCAI 2020接收率断崖式下跌,但还是有华人大佬中了三篇

    机器之心报道 参与:泽南.张倩.蛋酱 人工智能顶会 IJCAI 2020 论文接收结果出炉了,但大部分小伙伴却高兴不起来. 北京时间 4 月 20 日晚,IJCAI 2020 接收结果出炉了:在 47 ...

  9. 神了,无意中发现一位1500道的2021LeetCode算法刷题pdf笔记

    昨晚逛GitHub,无意中看到一位大佬的算法刷题笔记,感觉发现了宝藏!有些小伙伴可能已经发现了,但咱这里还是忍不住安利一波,怕有些小伙伴没有看到. 关于算法刷题的困惑和疑问也经常听朋友们提及.这份笔记 ...

最新文章

  1. 华昊中天获国投创业等机构数亿元投资,专注抗肿瘤小分子化学药物研发...
  2. self的含义,为什么类调用方法时需要传参数?
  3. (转载)关于IAP与APP互相跳转的实现
  4. SDUT 2080 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
  5. 05.序列模型 W2.自然语言处理与词嵌入
  6. HDOJ 2602-Bone Collector(0/1背包模板、打印方案及滚动数组解法)
  7. 一次大意引发的“大”故障
  8. LightOj 1088 - Points in Segments (二分枚举)
  9. Spring Data JPA持久层中的一对一和一对多
  10. 一文述说人工智能(AI)发展史,几经沉浮!
  11. 描述十二个异性追求者的拓展
  12. (转)游戏运营18种方式
  13. [linux学习笔记] GCC环境安装问题
  14. python爬虫——基础知识
  15. Adobe acrobat 打开pdf文件字体模糊的解决办法
  16. 操作无法完成错误0x0000709再次检查打印机名称解决方法!
  17. Python必学基础
  18. android 获取短信消息,Android开发获取短信的内容并截取短信
  19. 染书CRMA-从技术到运营,创建闭环式在线教育体系
  20. Let's Encrypt 泛域名证书申请

热门文章

  1. 利用webpack简单搭建 .vue环境
  2. 如何由电磁理论引出牛顿力学下的引力场方程
  3. “adb”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解决方案
  4. RK3568-B2-ANDROID11-M.2-固态硬盘-PCIE
  5. Java EE中Ajax技术实例
  6. PHP Web程序设计与Ajax技术pdf
  7. 荣耀点击android版本,华为荣耀8 EMUI5.0回退EMUI4.1教程 荣耀8安卓7.0降级6.0步骤
  8. 布林线的python定义
  9. Android M系统无响应一直卡住黑屏
  10. RocketMQ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