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ile.epubit.com.cn/LargeCover/1607f9817bde2ac7edb2" >

版权声明
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
Modern Photoshop Color Workflow

The Quartertone Quandary, the PPW, and Other Ideas for Speedy Image Enhancement Copyright ©2013 by Dan Margulis

ISBN: 978-0-9882808-0-9

MCW Publishing

http://www.moderncolorworkflow.com

本书中文简体字版由著作权人授权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对本书任何部分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内容提要
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
本书是Photoshop名人堂图像处理大师及畅销书“Photosho修色圣典”系列作者Dan Margulis的最新力作,全面详细地介绍了以Picture Postcard Workflow(PPW)面板为核心的现代照片色彩修正流程和技巧。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在全新色彩修正理念的基础上,介绍了PPW面板中诸多动作以及命令的颠覆性使用技巧,内容涉及:检测原片与色彩分析、Color Boost动作、阴影/高光命令、MMM动作、H-K动作、色彩模糊、锐化等。通过在Photoshop、Lab以及CameraRaw中使用以上技巧,实现照片质量在极短时间内的极大提升。此外,本书还对修正天空、肖像和高对比度等高难度照片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介绍。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后,只需一到三分钟,就能将平淡无奇的照片处理成明信片级别的照片。即使面对海量照片,也能轻松搞定。

本书适合从事数码摄影、平面设计、照片修正、印前处理等行业各个层次的用户阅读,尤其适合那些已具备相当水平的专业人士。本书会为你带来难以置信的惊喜,更是迈向顶级专业色彩修正领域的最佳伙伴!

作者简介
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
Dan Margulis,Photoshop色彩修正专家,被誉为“数码印刷之父”。他编写《Photoshop修色圣典》和《Photoshop Lab修色圣典》备受赞誉,是色彩修正领域的“圣经”。

本书特色
本书是Photoshop名人堂之一的Dan Margulis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修色圣典”系列丛书的收关之作,不仅保留了4本前著的精华,更提出了更多崭新的概念和操作技巧,有些甚至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颠覆。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Photoshop专业颜色修正的思路和技巧。这其中包括色彩对比度和通道、曲线与对比度的关系、用数字定义颜色、Lab模式、关键的K通道、传统锐化、彩色图片转换为黑白图片、保持彩色图片中的黑色与白色、图片的10个通道、校准、颜色管理、印前准备、分辨率的大小、Camera Raw模式、高光阴影命令、Hiraloam锐化、使用通道基础上的蒙版、图片处理思路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数码摄影、平面设计、照片修正、印前处理等行业各个层次的用户阅读,尤其适合那些已具备相当水平的专业人士。本书会为你带来难以置信的惊喜,更是迈向顶级专业色彩修正领域的最佳伙伴!

前言
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
传统的色彩修正流程之所以普及,正是因为其高效;之所以又被抛弃,并不是因为它过时了,而是因为新的方法更快、更好。本书将介绍一种现代的色彩修正流程,这种新方法直到最近才得以在技术上真正实现。现在,我向所有致力于提升图像质量的人郑重推荐它。

要知道,那些为杂志设计整页广告的资深修图师正是使用这个流程,那么,一般人有必要也使用相同的流程来处理质量一般的照片么?为了理解其中的原因,你需要了解一些相关历史。

效率与质量
在数码色彩时代早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特别慢,但硬件价格却很昂贵,因此整个流程只服务于商业广告设计或其他有必要花高价进行色彩修正的行业。

如今情况已然不同。人们时常需要修图,这在过去是很少见的。修图所花费的时间成为了主要的局限。

我讲授色彩修正相关的课程以及编写相关的书籍已近20年了,我所倡导的修片技巧也改变了许多。但是直到不久以前,基本的方法还是以之前的方式为基础——那时用户的私人时间与工作相比还不甚重要。

我不算摄影师,本书也与摄影无关。我明白,自21世纪以来许多事情都改变了,如电影成本不再受限制;高级照相机的价格不再昂贵;手机都自带普通照相功能;文件存储成本非常低廉;一键就可将图片分享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所有这些事实都暗示着,我们需要一个全新的修片流程。我可以告诉你,摄影行业正在经历这样的变革——本书暂不做介绍。

数码相机日新月异,摄影师不得不立即做出改变,但处理数码图像的专业人员还不必如此迅速地改变修图方式。从其他方面来说,改变的步调却加快了。计算机速度越来越快,内存也越来越便宜,这给资深修图师带来的好处远比摄影师要多得多。

世纪之初,摄影师对如何拍摄出一张好照片了如指掌,而此时,修图师还在探索最佳的修图技巧。同时,修片服务市场变化之大,是远远超过摄影行业的变化。

然而,色彩修正的流程却变化不大。这不得不令人反思,过去十年来我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如果你必须五分钟内修完一张图,那怎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呢?要是只有一分钟呢?

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做出了一些错误的假设。我理所当然地认为五分钟的时间限制意味着修片质量的下降,而事实证明我错了:本书介绍的色彩修正流程通常比老方法更有效。

我假设,新的修片流程最可能针对的是风景照片、商业性质的照片和网络个性图片等。这类图片需要明亮而生动的色彩,而不再需要对原始场景绝对保真,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积极的情感。不过这个假设也被证明不正确:新的修片流程其实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图片。

2007年我介绍这种新方法的时候,我称其为明信片级照片修正流程(Picture Postcard Workflow,简称PPW),因为它通常用来制作一些极具景深、色彩丰富且令人愉悦的明信片。由于文化原因,这个名称并不是个好选择:美国人对明信片级照片这个词感觉良好,但许多国家却不以为然:这词有点廉价的意味在里面。不过现在想改名字已经太晚了。

流程是什么?
不管怎样,PPW,就是这个名字了。它摈弃了旧规则,将色彩与对比度分开处理。

这个方法很有规律。后文会依次介绍每个步骤,并有实例讲解其应用,包括其难点和适用范围。

整个流程可以高度自动化,许多动作可以自行下载,至少本书提到的14个动作都可以。一些处理方法非常复杂,手动操作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因此不得不以动作的形式来实现。

PPW面板可以一键安装这些动作,还提供了许多自定义选项以及文档说明,并且完全免费。我也会写动作,但是面板的编程太复杂,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所以它是由我的一些意大利朋友负责开发和提供技术支持的。

我的书基本都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具体说就是能适用于四到五个Photoshop版本。动作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据我所知,PPW面板所配置的动作可以在十年内发布的任何Photoshop版本上运行。

不过到目前为止,适用于某个Photoshop版本的PPW面板却无法适用于其他版本。面板的安装程序只适用于Phtoshop CS5或CS6,再早的版本就不兼容了。我们打算继续开发针对未来Photoshop版本的面板,但是无法保证,也不提供技术支持。因此,面板的作用也没有在书中过多强调。

最初,这个修片流程处理一张图平均需要大概五分钟,现在减少到三分钟,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万一你连三分钟都嫌长呢?假如你要修的图很重要,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呢?

三分钟的基本流程,步骤可以概括为:色彩-对比度-色彩。首先,我们修正明显不正确的色彩,然后调整对比度,最后也是最有趣的步骤就是调整出吸引人且精彩的颜色。各个步骤都是相互独立的,前两个步骤在RGB模式下更有效,而第三个步骤在Lab模式下更好用。

如果你必须控制在一分钟修一张图,那么就跳过前两个步骤。最后的Lab动作可以作为半完整的流程,这比同类其他快速修图方法更能得到好的效果。

以上是性价比分析。一分钟流程要是不省略前两个步骤,效果会更好,但是我得说,我们不值得为此多花两分钟。

基本的三分钟PPW流程也要考虑同样的问题。为了不超出三分钟,我们需要省略特定的步骤和特定的调整,就算它们可以提升一点图像质量。PPW的宗旨就是,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你可能会想,修图三分钟可不够,我们应该恢复那些被省略的步骤,众所周知,提升图像质量是很关键的。曾经我也一度这样认为,因为这似乎才是唯一合理的。但是我错了,错得彻底,错得离谱。

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时间,那也要假定时间不够。走一遍三分钟修图流程,假设这是你唯一的选择。完成的时候,再重新做一遍。如果时间允许,再做第三次。

就算你必须从这些质量一般的照片版本中定一个——其实有许多版本供你选择,那么你通过反复尝试的方式来使图像质量获得较大提升的几率,还是比你浪费时间仔细调整要高得多。

PPW的结果不太稳定,它给予使用者很大的发挥空间。第二次重做的时候,结果就会很不同。特别当你对第一次的结果很满意,但还想改变其中的某些步骤,再做一次实验的时候,尤能体会到这一点。

我不喜欢快餐,但我喜欢快速修色。我们可以将各种版本的图片以某种方式混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图像质量获得极大的提升。这种快速混合的版本要比单个经过精细处理的图像更胜一筹,这是我在过去数年来处理图像时领悟到的最重要的事。

这本书适合谁阅读
PPW的部分步骤,特别是最终构建色彩的那一步,很容易上手。但是,步骤并非越多越好。如果你读过我之前的书,那你就该懂得这个道理。如果没读过,那你现在就得做好思想准备了。你可以搜索我那些书的相关评论,你会发现许多人都会建议你要反复阅读。

这让我受宠若惊,前一百年的书,据我所知,还没有哪本让如此多的读者一致推荐要反复阅读的。

原则上,新手应该找点别的书读读,因为本书内容可不好啃。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野心的人绝不会惧怕艰难。对这些勇者,我会给出两条提示,一条旧的、一条新的。

首先,本书章节的结构与我之前编写的《Photoshop Lab 修色圣典》一样:章节的前半部分通俗易懂,后半部分则有些艰深。但要注意,这个通俗易懂的前提是你了解Photoshop的软件知识,如你知道如何制作调整图层、改变不透明度等。

但是,复杂的色彩概念却不需要Photoshop的专业知识,而需要思考以及主动性。所以在章节的前半部分中,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些有难度的知识。你要知道的一件事就是想达到什么效果,另一件事就是如何达到这个效果。许多业余爱好者知道第一件事,却不知道第二件事。许多高手则相反。

因此,我想说明的是,本书最重要的部分无关技巧。正式出版前,随着内容的深入整理,我也越来越意识到这一点。例如,稍后为了解释自己在执行流程时所犯下的一个错误,我会即兴重复一下这个错误发生的整个过程。也因此引发了两个相关评论,再次肯定了本书的价值,因为有些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没有领悟到我想表达的意思,再次阅读时,才理解并做出了肯定。前言的最后,另一位读者留下了自己的建议,关于如何掌握本书的内容。我相信它也会触动你,它正表达了这一点:本书论述的重中之重并不是技巧。

本书不包含光盘,现在网速够快,网上存储空间也是免费的,这使我们可以随意分享各种内容。

在书和视频两者间我更偏爱前者,因为书本的内容可以更深入。但是有视频的配合自然是更好的,视频有视频的优势。读者抱怨道,有时候很简单的一句话他们看到也不知所谓,要是有人能同步演示就好了!

因此,这次我和一些朋友录下了视频,一章一章地将内容剖析分明。有时候是演示用相同方法重修某张图,有时候是用新方法来做。许多视频演示如何使用PPW面板及其各个选项。我们计划在合适的时候更新。截至出版时间,所有录制的视频都可以在英文网站www.moderncolorworkflow.com上找到。

简而言之,本书的讲解进程十分紧凑。如果你准备好了,请做好心理准备,祝阅读愉快。

名义上的作者
正如之前提到的,我写此类题材的书也有很长时间了。这期间知识进化非常神速,因此在1995或2005年我阐述的那些热门知识早就过时了,在今天已经没有什么价值了。

话虽如此,我也有我的独门秘籍。

有些对图像质量的评价很主观,有些则不然。多数人很难分清这两种情况,但是正确区分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作家、教师之类的职业。如果几乎所有观众都不喜欢某种效果,那说明这效果就是错的。另一方面,如果大部分人都喜欢某种效果,而只是你我不喜欢,那这就属于个人偏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问题是你得先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所有人都有盲点,别人能看到我们所忽略的美,当我们觉得某效果“不好”的时候,其实这只是各人看法不同罢了。

我偶尔也会犯这类错误,但是没其他人那么频繁。为期三天的小班色彩课程我也教了几百上千节了,我会让每个学生都修同一张图,然后对比并讨论。我参加过大约10000组讨论,每节课都有20多组讨论。现在,当我讲课的时候,我特别清楚什么时候学生会认同我,什么时候他们会有异议。如果我告诉学生某个效果不好,要绝对避免,那他不能只附和我,还得说出自己的观点。

同理,某种修图方式是好是坏也不绝对。不过,关于这个十分不好确定,因为你能参考的图只有原片或是自己修的另一张图。如果修好的图比原片美观,你会想当然地觉得它好,但是很可能别人修好的版本比你的效果更佳。

这个问题也令我很苦恼,本书将多次展示出这一点。不过,如果我对自己修过的图有疑义,我可以将其原片作为课堂练习,让认真而有才的学生们一起来修,再对比结果从而找到答案。并不是书中的每张图片都经过这类试炼,但是大多数都是。如果我说展示出的版本修得好,那并不是说就没有更好的版本了,你可能会修得比我更好。

但是我展示出的版本都是经过许多高手处理,并从他们的佳作中选出的最棒的作品。

最后,我还有一个他人无法匹敌的资源:当本书写成的时候,汇聚了一批与我志同道合的人才。

幕后的人
本书经过一批试读者的仔细审阅,他们都是从我的应用色彩理论小组里通过问卷筛选出来的志愿者,一共有50多人。我很荣幸能邀请到这么多人来承担起这份艰难的职责。

下面我将介绍他们中的12位。

其中有2位目前是专业摄影师,有2位曾是职业摄影师,有5位称自己是较真的业余摄影师,还有3位来自其他行业。
8个人是Photoshop专家。
4个人说他们有专业的写作经验。
7个人说他们一般会花一半或更多的工作时间在Photoshop上。
6个人说他们是专业修图师。
全部的12个人都用过PPW面板。
8个人有自然科学背景。
6个人有美术背景。
7个人和我有私交,另外的没有。
7个人说他们在工作中通常由Raw格式的文件开始。
6个人说他们的最终文件输出模式是RGB,3个人是CMYK格式,还有3个不一定。
10个人完成了整个流程,对每一页都提出了宝贵意见。4个人来自美国,2个人来自意大利,其他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葡萄牙和英国。
这已经是我第三本邀请试读者帮忙的书了,这一次,Facebook小组使这种读者模式的运行更有效。章节的原稿每三个月会发给Facebook小组,并通知他们截稿时间,然后每个人都反馈给我一份带注释的PDF文件。在所有人都提交个人文件之前,禁止大家进行相关章节的小组讨论。这些读者可以获得所有的原片,有时也可以自行修片。

他们的反馈最终造就了本书。我对每一章都结合他们的意见进行了重大修改。加上前言,有四章的改动非常之大,以至于小组不得不重新审读第二版原稿。

这些读者都会有自己偏爱的章节。实际上,本书差点被扼杀在摇篮里,因为读者对第1章和第2章的部分内容反应冷淡。幸好,接下去的章节带来了转机。

接下来,你就会在前言及本书的其他章节中了解到这些读者的姓名。

前言的图片
试读者不喜欢第1章有很多原因,我之前也说过了。但是,读者们也指出了本书整体概念的难点。我想展示出一个从头到尾完整的修正案例,作为PPW流程的预览。想法不错,不过该选什么图呢?

我觉得应该是业余摄影师拍摄的质量过关的照片,并且是户外风景照片,这样即使颜色比自然的稍微强烈些,观众也不太会有意见。因此,翡翠湖的风景照片仍是本章的焦点。

一些读者争论道,原片应该来自于专业摄影师,因为本书针对的读者就是专业修图师,虽然大多数潜在读者都不是。其他人则建议原片质量不必那么高,这样修过的版本才更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一些人,比较了解修正流程的效率性,认为如此详细地介绍每个步骤,会让读者认为整个修正流程要花上一个小时。还有些读者觉得图片主题不对,应该选有人物的照片,等等。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会告诉你,有许多摄影师很慷慨地献出自己作品的版权,以向教育致敬。所以我现在有很多专业作品,我相信其中一定会有一张能满足所有试读者的要求。

最后一致意见达成了。大家想要的修正流程概要在本书的末尾。同时,第1章会详细讲解一张图片的修正流程,但是修一张图并不能完全体现整个修正流程的效用。试读小组成员觉得,我应该在前言里再多讲一些能展现PPW流程的典型案例,只从美学的角度,无关技巧。

幸好,我有很多好的原片资源。2012年5月,我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假,庆祝自己退休。我和妻子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租了一栋大别墅,邀请了世界各地的好朋友。在休假的这段时间,我不但胖了十斤,还弄到了厚厚一沓照片,因为所有的客人在入住前都同意我复制他们的明信片。

我从10000张照片中挑出了600张进行修正,然后邮寄了出去。我想你应该已经看到了其中的联系,这就是PPW流程的设计目的。我邮寄出的这些照片其质量很重要,因为收信人知道是我处理了这些图片,并对此充满了期望。另一方面,我也是无偿做这件事情。当然,我想要做好它,但是如果要我花超过两天来做,我肯定提不起兴趣来。这也意味着,修一张图平均花费的时间不应该超过三分钟,而且不需要局部修正,只需要整体处理。

这些图片有各种各样的主题,由来自12个不同国家的人拍摄,光照条件有好有坏。摄影师的水准也良莠不齐,有世界顶尖的摄影师,也有善于处理图片但不擅长摄影的资深修图师,还有与平面艺术行业无关的朋友,他们甚至都不懂单反相机。

术语和缩略语

下面是本书一些常见的缩略词和术语。

Bigger Hammer:一个技巧,能大幅度加强高光或阴影的对比效果。我们将其集成为一个动作,具体在第10章讲解。

通道混合:将部分通道进行混合,创建出更好的对比效果,在第4章讲解。

Color Boost:一个动作,是PPW色彩增强的原则,在第5章讨论。

颜色模式:保留其下图层的细节。

CR-CS5和CR-CS6:用来区分PS CS6和之前PS版本里的Camera Raw插件。

变暗和深色模式:不允许发光,但其他方面就像是标准模式。变暗是逐个通道地起作用,而深色则是针对所有通道。

伪图像:一种可使Photoshop将图片认作更亮的方法,第12章介绍其应用。

H-K:在第13章讲解的一个动作,它会减弱深色,避免干扰较明亮的颜色。

H/S:色相/饱和度命令。

HDR:高动态范围,现在用来描述颜色和对比度极端效果的术语。

变亮和浅色模式:不允许变深,但其他方面更像是标准模式。变亮是逐个通道地起作用,而浅色则是针对所有通道。

明度模式:会遮住其下方图层的颜色。

MMM:Modern Man for Mars动作,第6章描述,创建出颜色和对比度的变化。

正片叠底模式:会加深除纯白和纯黑以外的所有对象。

叠加模式:当叠加图层亮的时候,可以使目标变亮;叠加图层暗的时候,可以使目标变暗,它是Bigger Hammer的主要技巧。

PPW:明信片级照片修正流程。

S/H:阴影/高光命令。

SWAG:有依据的猜测。

柔光模式:与叠加模式相关,用在Bigger Hammer技巧中,针对的主要对象是阴影。

USM:边缘锐化滤镜,第15章讨论。
因此,在前言的原稿里有六组图片,之后你都将看到。按照惯例,它们都经过小组讨论,一些风格、内容和结构不合适的图片被筛掉了。

一般来说,小组返回的文件都是针对文字,但是有些读者也会对图片发表评论,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但是很明显,小组会对某些内容表示赞同,而对某些则不太认同。我忽然有了一些想法。

我之前提到过,比起一般人,专业的经验让我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人们对某图片的看法,这对我们的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有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我们需要知道这是因为个人口味不同,还是因为我们犯了某些错误。

因此,我对自己说,机会难得。这些人之所以被选进小组,既因为每个人都非常在意图像质量,也因为他们职业和审美的多样性。从技术上说,小组的每位成员都完全有资格对本书内容进行评价,而作为一个团队,他们更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他们是专业摄影师和资深修图师的组合。

这些试读者们都热衷于分享他们对图片的看法,因此我让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对这六组图片修正过程的评论,我试图了解他们对过程的整体印象,还有影响修正效果的细节,以及对流程的好坏评价。我也让他们预测小组其他人的看法。有些人做得更多,亲自修了这些图片——我给了他们使用原片的权利。

我将小组所有人的意见合并到一起,这就扩充成了第二版原稿,小组成员又再次评阅了这个版本。对于在前言中增加这么多篇幅我深感歉意,但是我认为他们的评价使本书更吸引人,也更有启发性,希望你们也这么看。

过去、现在和未来
世纪之交,我写了一个关于平面艺术历史的专栏。那时我觉得,20世纪图像知识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却还是比不上15世纪,达·芬奇和波提切利等杰出人物向世界展示出图像知识的作用,且并没有借助Photoshop。

现在我会说,过去25年来,图像知识的进步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大。不仅是图像知识大爆炸,且掌握它的人的数量也急剧增长。在我的班级中,五年前对顶尖高手来讲都太难处理的图片,现在对中级用户都是小菜一碟,本书后面将对此举例说明。

PPW流程以及其他新兴修正流程的诞生是大势所趋。大约三年前,在Kelby培训中,我为朋友录制了三段视频,现在仍然可以观看,也仍旧受欢迎。那时候还没有PPW面板,我也不用Photoshop动作,但在第一段视频中的那些关于原始色彩修正的内容直到今天都基本没改变过。第二段视频,对比增强,也基本没变,不过我后来陆续做了一些修订。第三段,关于最终颜色的处理,在当时非常有用,但是有了第5章和第6章讲解的技巧,到现在多数都没法用了。

本前言中,如果没有PPW面板的帮助,六组修正中的三组在三年前是不可能完成的。若无此书,有一组甚至永远无法实现。当时,我对某些类型图片的修正效果也不满意,因此我知道自己需要一种全新的技巧,并通过反复实验找到了这种技巧。

后面讲解的那些图片,如果原片是Raw格式,就会使用Photoshop CS6的Camera Raw插件的默认设置进行处理,不过有一组图片除外,其高光经过了增强。不然的话,原片使用的就是JPEG格式。马上要开始讲解案例了,我建议你拿一张纸,阅读前先大概看看这六张图片,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与小组成员的对比。

图I-1:托斯卡田野里的黄色花海


■ 图I-1:动作中的明信片级照片修正流程(PPW)。前言中展示的六幅图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修正,既没有手动选择也没手动修图。原片出自不同水平的摄影师之手,都拍摄于2012年5月的托斯卡纳。本照片的修正难点在于:如何在不使整幅图色彩过于浓郁的前提下,令黄色花海光彩夺目。这类处理集中在第5章及第6章讲解。并且,天空也用第8章讨论的方法进行了强化。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PPW专门针对这种类型的图片。黄色花朵应该灿烂夺目,但技术上的问题就是这些绿叶也包含很多黄色成分。如果增加花朵的亮度,不可避免会令整幅图过于耀眼。第5章和第6章中展示的增强技巧可以很巧妙地处理这个问题。同时,整幅图片充满了真实的细节,在第8章展示的一个动作可令天空颜色更深邃。

大体上,试读者觉得本照片是六幅照片中修得最成功的一幅,大部分人也都会这么认为。
John Jacobs:“ 这正能反映PPW令人惊喜的一面。天空、远处的山峦,以及美丽的黄色花海。在细节映衬下,葡萄园夺人眼帘。即使不拿这照片当明信片用,那也完全可以用作幻灯片。”

Alessandro Bernardi:“整幅图片处处是细节,看上去十分自然且并未过多应用局部对比。另外,我特别喜欢这种区分黄色花朵与绿色植物的方式,且由始至终都保持了天空的自然色彩。如果一定要我找出什么毛病,那可能就是大地掺入了些许的黄色,稍有些偏暖。”

Marco Olivotto:“ 根据经验,我知道这种类型的照片可能会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色彩富于变化,黄色区域难以用传统方式处理,而且有时候除非你特别擅长处理局部对比,或者愿意尝试很特别的混合方式,否则就会对它束手无策。对我来说,这正好是个能体现PPW用处的最佳案例。”

结果:没有哪幅照片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完美的,有人喜欢颜色不那么鲜艳的照片,有人则想要五彩斑斓,追寻现在常说的HDR效果。
对PPW来说,这些都是很重要的需求而并非诟病。PPW中有一个步骤,故意引入过度的色彩。曾有一度,全部的六幅照片都比现在展示在书中的这些版本更富有色彩,于是用户(也就是我)不得不作出判断,如何削弱这些疯狂的色彩,是整图一并处理还是需要强调某些元素。

去除颜色的做法与传统的做法——强制性地增强色彩直到满意——正好相反。如果思考一下,其实PPW的方法更易控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你觉得这些图太鲜艳,或太素淡,只需要在削弱色彩的步骤做出不同的决定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额外的步骤。花相同的时间,你却可以得到更理想的效果。

我向你讲述各种技巧,是为了让你灵活应用,并非要把个人观点强加于你。

图I-2:佛罗伦萨的大教堂


http://write.epubit.com.cn/api/storage/getbykey/screenshow?key=160225b15e1912b77f70" >

■ 图I-2:前景需要用第12章提到的技巧来提亮。教堂的圆形屋顶修建于15世纪,因此其色彩鲜艳度是有限的,如果没有街道上鲜明的路标等物体,整个图片看上去将是死气沉沉。第13章介绍了削弱沉闷色彩,以强调更纯粹颜色的方法。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本照片中最引人入胜的区域建成于15世纪。与图I-1中最重要的黄色花海不同,教堂的圆形屋顶颜色很少。除了小的东西比如路标、服饰和旗帜色彩丰富,整幅照片可说是几乎呈黑白的。处理本照片的关键一步是在第
13章讲述的一个动作,目的在于避免色彩过于沉闷。

试读者认为这幅照片与前一幅一样,技术上都处理得很成功,但也存在大量疑问,如我们应该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或这幅照片拍摄得是否成功,或是否应当拿它做例子讲解。
James Gray:“这是对本照片一次非常惊艳的效果提升。它让我想起我许多旅行照片中所存在的问题。我更喜欢原片中的天空,我认为处理后的天空和建筑有一点点偏绿。不过,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处理后的照片效果比起原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圆形屋顶的对比度要是能再加强一些应该会更棒。我觉得应该把照片底部大部分关于人的图像裁切掉。”

花海的场景应该被视为一个整体,而本照片并非如此,有一个物体比图片中的其他对象更重要。对许多产品图来说也是相同的情况。图I-6的牛排照片就是一个例子。

当遇到这类图片时,有经验的人都不想在其他地方添加太多颜色或效果,以免将观众的注意力从主要对象上分散开来。不出所料,一些读者抱怨道,我令街道显得太喧闹——对比太强烈,颜色太繁杂。

这些抱怨体现出了一个很好的一般性规则。不过对我而言,这个案例却是不同于一般性规则的例外情况。大教堂在照片中占据主要地位,其他对象是无法撼动的。在前景中加强效果只会令场景更真实。

结果:正如一开始所提到的,本书假设每张照片已经拍摄好,我们需要一一进行处理。如果照片技术上拍摄得可靠,也具有艺术价值,当然更好了,但就算不具备以上优点,也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所以对那些关于照片是不是值得处理的评论,我就不予考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会发起投票。
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圆形屋顶是世界上被拍摄得最多的物体之一了。单拍摄它的照片比比皆是,要展现其壮美并不难。懂行的人也很容易感受到这个建筑所具有的独特的美和价值,不过圆形屋顶还有一个众人皆知的特点,那就是巨大。这么巨大的建筑物却建成于一千年以前,这真令人难以置信。大多数摄影师的照片展现不出它的规模,虽然远景可以,但是会令其看上去像迪士尼乐园,不够真实。而本照片以主城为背景。

因此,对于许多小组成员指出的原片缺点,我并不同意。我向Frederick Yocum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原片的扁平感消失了。强有力的色彩将宏伟敦厚的大教堂从前景中衬托出来,虽然只是一张很普通的快照,却在佛罗伦萨的风景中展现出了教堂的无所不在。

图I-3:在昏暗的餐厅里


■ 图I-3:佛罗伦萨的一间小餐厅,夜晚,光线黯淡。橙色的偏色很难用传统方式来处理,这里采用了第9章讲的技巧,用互补色来减轻偏色,并使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这是系列照片的第三张,其问题出在光照上。图片I-3拍摄的是昏暗餐厅的场景,投影模糊,人物面部缺乏细节。对于这类过于黑暗模糊的场景,使用PPW处理起来不成问题,但是在任何修片流程中,光线投射的损减都是个麻烦问题。在看过大量此类照片后,我摸索出了一个新方法,并在第9章进行了讨论。说到这个新技巧,那就不得不提到试读者Adriano Esteves以及他的太太Catarina Morgado,正是照片中的这两位。Adriano对第6章阐述的动作MMM作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修正。现在他的贡献已经成为PPW面板上的一个选项。

James Gray对试读者们的看法进行了总结:“我想,如果我是Adriano或Catarina的话,我不会喜欢这张照片,不管是处理前还是处理后。我也不理解处理本照片所运用的前卫技术。比起原片,图片效果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使人物从背景中鲜明地突出出来。但是,我不喜欢Catarina面部的色彩变化,她的脸颊和鼻子都太红了。看上去,本照片最大的改善是背景而非人物的面部。同样,Adriano面部的颜色变化也太大了,他的下巴和脖子的阴影都偏绿了,右耳看上去也太红了。”
大家都同意他的说法。对于照片中Catarina面部不自然的红色,有一位试读者描述为“不讨人喜欢的”,另两位则更直接,说看上去她就像是醉得一塌糊涂。

Marco Olivotto提出了别有新意的看法:“这位女士的皮肤太粉了,会让人感觉周围环境偏冷;但是男人穿着T恤,所以又不可能冷,因此我会感觉有些困惑。背景墙壁的颜色显得中性,但我也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你可以看到镜子与酒架,暗示出这是一个装修复古的地方,因此颜色少许偏黄可能更合适。”

其他人则对Adriano脑袋上的反光提出了诟病,但这并不公平,因为按约定我们不能进行手动修片。

很多试读者都正确预测到了修片的结果,料到了本照片将是六幅照片中最不受待见的一张。但这其实也不公正。有两个试读者自告奋勇要试修本照片,但还是没能解决光照的问题。Adriano本人说道:“这幅照片很难修正,原片质量很差,但是我们必须尽力尝试,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它很重要。很可惜,我失败了,因此这算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有必要放到本书中来——它代表了我们处理照片的真实情形。”

换句话说,这些试读者在竭力拆我的台,哪怕我比他们处理得更好。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公平,也充满了经验教训。

结果:回忆一些试读者对图I-1花海场景的看法,有人认为太鲜艳,有人则不然。甚至还有人认为不够色彩斑斓。这些不同的看法证明了一件事:各人审美口味不同。
然而对于本照片,没人喜欢Adriano红色的耳朵和Catarina红色的脸颊。我也不喜欢,因为目光都被吸引到这上面去了。这就不能再说是各人审美不同的问题了,说它是个错误才是合适的。其产生的原因已经远远超出了你我的想象。

在平面艺术工作的任何一个阶段,错误都是难以避免的。人们都希望在见客户或评判人之前发现并修正错误。因此,在我们的每个练习中,都存在某些形式的检查。有时候检查员是我们自己,我们检查最终修正的图片,确保高光和阴影都是正确的。也有一种人,其主要工作就是找寻错误:如校对员、光盘质检员之类的。

许多年来,监督大公司中的这个检验过程,是我印前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我成功地降低了错误率,但是从未完全避免过。当公司发布了一个包含错误的作品,我会调查其发生的原因。我常常都会觉得,有时候根本就不是检查员的错,而是早期流程中的人员没能有所作为,才导致其后续几乎不可避免的错误。

但是,当错误应完全归咎于检查员时,我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规律——我在处理本照片时就应该想起来的,你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在许多案例中,当检查员放过某个错误时,他们其实已经检测出了问题的存在。

对此我们应该表示理解,我也是如此。这些检查员为公司也为自己省去了发现并修正严重错误的大麻烦。如果他们对此感觉良好,那么工作懈怠而麻痹大意,还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吗?

我不断对每个员工,现在对你,重复强调着:当你发现并修正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你还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你很可能因为一个错误而忽略另一个错误,比如很明显的肤色变化问题。

在本照片中消除偏色的问题,以及突出面部的轮廓,让我很有成就感,但不要因此忽略正常的评阅过程。如果原片质量更好,我不可能会忽略面部的色彩问题。

从好的方面来说,我可以告诉你们,当时Catarina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喝酒。几个月之后,她和Adriano迎来了他们第一个宝宝Matilde的诞生,我们都希望这孩子的人生光彩照人。

图I-4:露天用餐


■ 图I-4:露天用餐是意大利的传统习俗之一。阳光下你不得不眯起眼睛看东西,但是因为有雨篷,因此人脸都处于阴影之中。第10章介绍的Bigger Hammer动作修正了光线问题。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这是另外一个餐厅,人物的脸深深地隐藏在阴影之中。之前版本的PPW可以很好地应对这种照片,但新版PPW面板的新功能对此有更大程度的提升。第10章讲了一个动作叫Bigger Hammer,针对那些急需高光和/或阴影细节的照片。图I-4似乎并非合适的对象,实际上默认的Bigger Hammer动作难以对它做什么改善。探索多种运行Bigger Hammer的方法曾花去了我大量时间,然而现在的PPW面板允许预览Bigger Hammer不同设置的结果,我从中找到了一个很恰当的处理方法。

Adriano预测道:“这是六幅照片中最有争议的一张。一些人会很喜欢,一些人则很讨厌。”他顺带说自己很喜欢这张照片,并将其称为“异形HDR效果”,我也不确定这到底是不是恭维。
他的预言没有成真,大家对这张照片并没有产生大的分歧,基本上都认同这类照片,因此这类修片方法也很实用。Mike Demyan:“典型的拍摄角度就是从室内朝室外拍。本照片则是手持相机从室外往里拍摄,这使得室内的人物曝光不足。修正此类照片的练习非常好。”

一些人喜欢我这种中性偏粉的肤色风格,一些人则想要更黄一些。而一如既往,最常见的评论还是关于PPW最终可达成怎么样的效果。

John Jacobs说:“六张照片中,这张处理后的变化是最大的。其实这是一张不错的假日照片,氛围和时机都抓拍得很好。总体来说,整幅照片太亮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同意整幅照片暗一些更好。这样房顶也不会显得太突兀,同时使内外的对比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Frederick Yocum:“通常,我们拍摄人物的时候没办法把握到最佳时机,这让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质量不佳的照片。背景不佳或前景昏暗?最终的处理结果,其细节异常丰富,似乎处理过头了,令人目不暇接。不过整个场景生动活泼,看上去似乎很不错。”

现在许多评论都是关于PPW流程本身了。

Russ Brown:“我必须得承认,在处理人物照片方面,我还不是特别看好PPW流程,但是图I-3和图I-4在效果上确实展现出了很大的提升,通过使用PPW流程,很容易就得到了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如果使用其他方式,也许可以得到相似或可能更好的结果,但是却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技术。”
John Pavel:“就私人照片来讲已经很好了,处理后的照片版本显然更好。人脸显得轮廓分明,真实生动。”

John描述的“轮廓分明”正是PPW流程的常见处理结果,如果需要,也可以改变。例如,如果照片里是两位女士而非男子,我很可能不会用这个效果,而会使脸部效果更柔和。

结果:我不同意Russ的说法,他认为传统的技巧也可以达到同等的效果,只是可能花费额外的时间。我觉得下一张图片,即图I-5,才可能在这一点上有争议。除此之外,这些评论都在我意料之中。Mike提交了另一个我更喜欢的版本。基本的区别就是,他令人脸较暗了一些。我处理的版本中的人脸,暗示出了光照的方向。其实真要这么亮的话,我本应使人脸肤色更黄一些。或者我也可以用Mike的方法,让照片的颜色不要如此耀眼。
图I-5:锡耶纳的光与影


■ 图I-5:意大利锡耶纳的一条小巷,展现出在了强光环境中常见的摄影问题:暗部太沉闷而亮部又曝光过度。第12章讲述的技巧能让被割裂开的光影融合到一起。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用鱼眼镜头拍摄锡耶纳的街道,这张照片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光影练习。第12章介绍了如何处理这类图像。

试读者们很喜欢这张照片的处理结果。Russ Brown:“我觉得这条小巷的照片,是六张中拍摄得最棒的。它展示出一张本可能因为拍得太差而被放弃的照片,也可能变得栩栩如生而趣味横生。”
Adriano Esteves也表示同意:“整个前言中我最喜欢这张照片前后的处理效果对比了。细节、色彩、高光修复,真是一张好照片。到底是谁把灯打开了?”

James Gray补充道:“修正后的效果令人惊艳。这真的是对第12章介绍的技巧最好的说明和展示。太神奇了,怎么可能有人不喜欢它?如果色彩再多一点点甚至可能更好。我觉得大家都会喜欢这张照片。”

一般来说,那些觉得有问题的人会觉得我处理过头了。Alessandro Bernardi则不以为然,他和James都觉得颜色还有点不够,他还建议让整个照片偏黄一些。

印前专家Clarence Maslowski正如我所料,他更多地苛责摄影师:“这张照片效果提升了一点点。我认为任何摄影师都应该尽量使镜头更多暴露在光线中,根本不用担心阴影的问题,我可以修正它。如果在阳光照射到的区域,即楼梯的底层处有更佳细节的话,就更好了。这张照片展示出了PPW的威力,我们可以看到小巷的深处。照片本属于暗调,因此我确实觉得你调得稍亮了一些。你在第15章引用了亚当斯的话:我相信世上再没有比一个模糊概念的清晰图像更令人困扰的事了。这张照片是否验证了这一点呢?我想试读小组的专家会认同我的看法。”

结果:本照片实际上是六幅照片中最易处理的一张,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它的讨论并没有对图I-1那么激烈,后者更难一些。
当照片不是这么灰暗和单调的时候,许多PPW技巧会更有效。两位读者理解这个事实,分别准备了Camera Raw和Lightroom的版本。除了这些插件以外,使用PPW的2012版本可能得到与本照片类似的对比效果,之前发布的版本可能不行。PPW流程在本照片中展现出的另一个优势就在于颜色的变化。

图I-6:争论:牛排在哪里?


■ 图I-6:世界上最诱人的一餐,佛罗伦萨牛排,总是五分熟。红色经过了修正,至少按照我的想法。增强牛肉对比度和牛骨暗度的方法分别在第4章和第7章进行了讨论。

前言的首版原稿写道:最终,我们回到世界上最诱人的一餐——佛罗伦萨牛排特写照片上。这种厚度很少见,如果你非要五分熟的话,主厨很可能会拒绝并用意大利语说一些你不爱听的话。菜单上的文字会以一种很傲慢的语气告诉你,就算你不喜欢,餐厅也不会用其他方式来烹饪这些牛肉,所以点些别的吃吧。当然,菜单都是用英文,只是为了告知外国人,意大利人都是了解这情况的。不管怎样,经过修正后的牛排照片,景深增加了,色彩变化也更丰富,这都凸显出PPW流程很适合处理美食照片。

试读者们非常生气。在读他们的评论之前,你最好做好心理准备,因为争论真的非常激烈。
John Jacobs:“真棒!爱死它了!特别是色彩和质感都得到了提升,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这是六幅照片中处理得最成功的一张。”

Marco Olivotto:“如果按1到5分来评价,我只给1分。如果你用枪指着一个意大利人的脑袋,让他从处理前后的两张照片中选一张出来,我敢说95%的人会选择原片。处理后的版本很惊艳,但是对许多人来说它看上去不适合食用。”

Mike Demyan:“这是一张成功处理美食照片的例子。你的修正展示出应如何凸显主菜的‘原滋原味’。我已经开始流口水了——咬啊咬啊!”

Alessandro Bernardi:“我觉得没人会想吃这个东西。如果你把这张照片给主厨看,我怀疑他会杀了你。很明显牛排的阴影偏冷,理应修正,但是最终的版本里烹熟的肉质部分颜色太灰,而带血的部分相比之下又太红太紫。”

试读小组的其余读者也都分成了两派,对于本次修正或褒或贬,有些人认为其色彩有点过于鲜艳——虽然并没有偏色。有些人说他们本以为小组的看法会一致,都会对本照片有一个良好的评价。我自己本来也这么认为。

结果:你刚才看到的这些内容,也正是我让每个小组成员要对每张图片都进行评论的原因。当我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我尽量避免偏向任何人。我想说的是,目前为止所有人的评论都表明,对于有些案例,小组成员看法一致,但是对于有的案例却并非如此,有的人认为某照片是六组中最好的,有人却认为是最差的。然而我并未指出是哪一张。
我的刻意低调没能糊弄住Marco,他不仅看出我指的是哪张照片,他还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却无比准确的预言。他说意大利人会讨厌这张照片,而其他人都会很喜欢。以下是他的推理。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关于文化的问题...意大利有一些五彩斑斓的马赛克图案,一些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但是其中最生动鲜艳的也得臣服于那些在印度发现的相关图案。关于食物也是同样的道理。我的感觉是,对于食物应该长什么样,美国的看法比地中海的更积极。你的版本就技术来说无可厚非,但是我的感觉是,在我的国家,从美学上讲,它达不到预想效果。如果麦当劳想在菜单中加入佛罗伦萨牛排,那尽管加——但这决不是在意大利展现牛排的理想方式。”

这似乎说明了一部分事实,但是意大利人偏好柔和色彩的解释与之前的评论不符。Marco和Alessandro就很喜欢图I-1中艳丽的黄色花海,以及图I-5中锡耶纳的场景,Alessandro也是仅有的两位说我的版本不够鲜艳的读者之一。

但是,食物似乎有所不同。我的观点是,比起其他人,意大利人对他们的食物更加狂热——你也见识了,如果要大厨更改牛排的熟度,他们会非常生气地拒绝。

这种激烈的负面反应也就解释了,如果展现出不受欢迎的颜色,我们的作品会立刻适得其反。注意,这并不意味着过度的色彩总能被修复。Marco和Alessandro可能认为照片色彩过度,但他们也说了颜色不太对。Alessandro解释道:

“在与食物相关的作品中,大家普遍认为暖色的投影会使食物更诱人,特别是肉类食品。在谷歌中搜索‘佛罗伦萨牛排’,你会得到许多图片。最好的那些照片或多或少都很类似——带血的肉质部分略微带红,但并不发紫,而整块肉的阴影偏黄色或暖色。因此我建议给照片添加一些暖色,否则它看上去会不真实或不吸引人。”

记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它有时候带着偏见。我个人吃过许多佛罗伦萨牛排。图I-6中的牛排正是我记忆中的样子,我处理照片的时候也并没有亲眼在厨房观察主厨如何烹饪牛排。其次,Alessandro也从没提醒我,我不是意大利人。我对颜色的记忆受到了美国人的影响,对牛排半熟的样子带着自己的偏见。他说现实中牛排会更红或甚至更橘黄,这是真的吗?也许是吧,但却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而且,你也不应该把Marco的话太当真,没人会拿枪指着任何人的脑袋。我们不一定非要二选一,创造出浮夸的作品借以打动人是使用PPW的设计师的职业病。解决方法就是创造出一个保守的版本,原本的照片就可以,虽然它不十分出彩,但却很真实。可以将它与我的版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混合,混合程度也视个人喜好而定。我相信Marco说的,他觉得有些人会更喜欢原片而非修正后的版本。但是我不相信有人会说,比起混合了三分之一我的版本的新版本,他们还会更喜欢原片。

Frederick Yocum总结道:“本次练习不是关于照片的补救。如果你看到原片你会对它很满意,它清晰、光线充足,而且充分展现出一盘美好的食物。经过修正后的版本并没有破坏以上任何一点,只是体现得更多。它是否过度了呢?这得取决于你有多饿。

※  ※  ※

我希望关于这六幅照片的延伸讨论能给人以启迪,让你领会是什么因素使人们喜欢某张图片,特别是如何将品位的不同和彻底的错误区分开来。虽然我们几乎没讨论什么技巧和操作问题,但我希望你们能领会PPW的价值——它提供了一种制造引人注目图像的快速方式,并且能灵活地根据个人需求决定图片的色彩度。

而且我相信,你能理解本书的与众不同之处。一则,本书涉猎广泛,原则上它介绍的是特定的修片流程,但是你会发现最有价值的部分与这个流程无关,流程只不过是一个概念。

另外,由合格而负责的试读者们改变了一切。如果没有他们的讨论,本前言将不会存在。他们很清楚,前言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否是最佳的方式?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这些试读者,也就不会有这些内容。

最后,我希望你现在可以想象到,本书既会给你带来实用性,也会带来挫折。有的章节内容技术含量很高,即使对资深修图师来说也很难。另一方面,某些延伸讨论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却并不需要你具备任何特定的专业背景。在检查本前言的内容时,我发现读者甚至不需要知道如何打开Photoshop就能理解所讲述的知识,但是有一些概念却连色彩专家都会觉得困惑。

Adriano正是那些专家之一。他在阅读完整本书之后,给出了一些非凡的建议。我不确定我是否完全赞同。

“我建议你第一次阅读本书的时候,不要打开Photoshop,也不要用计算机。阅读Dan的所有书籍我都是如此,本书也不例外。”

“Dan的每本书都有如此多的图层信息,如果你在Photoshop里跟着一步步做,你将会忘记初衷,而只专注于流程。我公司里的好几个设计师都因此而没能读完此书。”

“所以,读吧,不过要假装自己完全不知道Photoshop这回事。”

※  ※  ※

25年前,我买了我第一台苹果麦金塔计算机。五年后,我开始专注于Photoshop修图。

那时候最大的进步与硬件相关,而非软件。那时我们是无知的,因为没人教我们这些知识,实验也难以实现。为了存储所有本书中所讲述的图像,我需要在硬件上花至少25万美元。为了将所有图像转化成数码形式,则需要更庞大的费用支出以扫描胶卷。就算我有这么多钱,有这个打算,我也只能测试一小部分,因为每次实验都需要50年的时间。

因此,硬件的提升才是知识发展的导向,也因此改变了我们的审美。现在这种能力则用来创造那些表现超现实的华丽图片,许多人也很好这一口,我则持中立的态度。这种超现实主义的图片如今被称为HDR:几年前,相同的称谓用来描述本书中展示的这类图片。

虽说有这些改变,但有一件事却是不变的。那就是无论所拥有的工具是什么,我们都用最好的方法来完成工作。本书所介绍的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其他任何方法所无法复制的,不是一些新进改进的raw插件,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令,我和其他专家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都很轻视它,那时它也还不为人所知。如果你不相信的话,读一读第6章的后半部分。

在将来,利用PPW修片流程,应用将色彩和对比度完全分开处理的想法,是否能带来我们所期盼的图像提升?我不知道,但是我断言,在当前,它就是保证顶级图像质量的最可靠也最快速的方式。时间会证明我是对,还是错。

本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不代表异步社区观点。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译者、出处,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链接。

目录
前言
第1章 理念及概览
关于历史
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颜色、对比、颜色
Photoshop、理念和面板
PPW流程
关于时间
一分钟的流程
如果可以花更多
最终决议
第2章 感知色彩的五个经验教训
第3章 检测色彩
第4章 对比:整体比局部更重要
第5章 Color Boost动作与色彩增强
第6章 MMM动作
第7章 阴影/高光命令
第8章 天空修色技巧
第9章 人像修色技巧
第10章 人面如青天
第11章 模糊图像技巧
第12章 处理明暗两面性问题
第13章 色彩增强的黑色艺术
第14章 etaoin shrdlu及其蝴蝶效应
第15章 图像锐化专业技法
流程总结
致谢
注释 & 总结
二十年的老搭档

欢迎来到异步社区!

《Photoshop修色圣典——PPW专业照片修正流程与技巧》目录—导读相关推荐

  1.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10节使用内容识别修补...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10节使用内容识别修补,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u ...

  2.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4节在Camera Raw中调整颜色...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4节在Camera Raw中调整颜色,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 ...

  3.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1课1.4节在Photoshop中还原操作...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1课1.4节在Photoshop中还原操作,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 ...

  4.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7节使用海绵工具调整饱和度...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7节使用海绵工具调整饱和度,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 ...

  5.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12节保存用于四色印刷的图像...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12节保存用于四色印刷的图像,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 ...

  6.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6节替换图像中的颜色...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6节替换图像中的颜色,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uo ...

  7.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1课1.7节检查更新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1课1.7节检查更新,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 ...

  8.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1课1.6节查找资源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1课1.6节查找资源,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 ...

  9.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9节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9节使用污点修复画笔工具,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q ...

  10. 《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第2课2.8节使用仿制图章工具修复特定区域...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Adobe Photoshop CS6中文版经典教程(彩色版)>一书中的第2课2.8节使用仿制图章工具修复特定区域,作者[美]Adobe公司,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 ...

最新文章

  1. 网络推广平台详细的介绍为什么要重视内容优化?
  2. layer.js 使用
  3. WebGL 利用FBO完成立方体贴图。
  4. 电子设计大赛作品_第十四届电子设计大赛圆满结束!
  5. react把表格渲染好ui_react 入坑笔记(五) - 条件渲染和列表渲染
  6. 搭建PC架构的ISCSI存储系统
  7. [Ubuntu] 使用 ibus 输入汉字
  8. 运行elasticsearch时报错:could not find java; set JAVA_HOME or ensure java is in PATH
  9. 2010版gmp 计算机系统,2010版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 整体及条款解读
  10. 小程序毕业设计 基于微信考试小程序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功能参考
  11. 新浪微博共享登录后无法退出切换账号问题解决
  12. 普渡大学 计算机金融,普渡大学金融数学专业排名2019年
  13. ERROR ITMS-90096
  14. 20189200余超 2018-2019-2 移动平台应用开发实践第三周作业
  15. 第十二章 项目采购管理
  16. 计算机保密管理使用情况表,涉密计算机保密管理情况检查表
  17. C#创建MDB数据库、并存放表格数据
  18. 《基于 DirectX11 的 3D 图形程序设计案例教程》学习四 D3DTriangle
  19. 网络2--搭建实验拓补图
  20. jwplayer使用常见问题

热门文章

  1. 英国人工智能简史:从艾伦图灵到DeepMind
  2. 律师百度百科词条创建怎么做?怎么创建律师百科词条?
  3. Java二手交易平台
  4. Java自学视频整理(持续更新中...)
  5. 赛门铁克推Android手机诺顿安全应用
  6. 鸡兔同笼,兔子和鸡一共48只,有108只脚 兔子和鸡各有多少只?
  7. 第三章 对著作权的限制
  8. Mac KICAD几个快捷键-移动全图
  9. CSS3 弹性盒布局模型和布局原理
  10. Jenkins配置邮件通知(2)——配置邮件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