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发编程基础

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其负责承担计算机的计算任务。这里我们比喻为一个工厂

进程:学术上说,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一次动态执行的过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是应用程序运行的载体。我们这里将进程比喻为工厂的车间,它代表CPU所能处理的单个任务。任一时刻,CPU总是运行一个进程,其他进程处于非运行状态。

线程:在早期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线程的概念,进程是能拥有资源和独立运行的最小单位,也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任务调度采用的是时间片轮转的抢占式调度方式,而进程是任务调度的最小单位,每个进程有各自独立的一块内存,使得各个进程之间内存地址相互隔离。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对CPU的要求越来越高,进程之间的切换开销较大,已经无法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程序的要求了。于是就发明了线程,线程是程序执行中一个单一的顺序控制流程,是程序执行流的最小单元。这里把线程比喻一个车间的工人,即一个车间可以允许由多个工人协同完成一个任务。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和关系

  • 进程是操作系统分配资源的最小单位,线程是程序执行的最小单位。
  • 一个进程由一个或多个线程组成,线程是一个进程中代码的不同执行路线;
  •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但同一进程下的各个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内存空间(包括代码段、数据集、堆等)及一些进程级的资源(如打开文件和信号)。
  • 调度和切换:线程上下文切换比进程上下文切换要快得多

多进程和多线程

  • 多进程:多进程指的是在同一个时间里,同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如果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处于运行状态。多进程带来的好处是明显的,比如你可以听歌的同时,打开编辑器敲代码,编辑器和听歌软件的进程之间丝毫不会相互干扰。
  • 多线程是指程序中包含多个执行流,即在一个程序中可以同时运行多个不同的线程来执行不同的任务,也就是说允许单个程序创建多个并行执行的线程来完成各自的任务。

并发是指同一个时间段内多个任务同时都在执行,并且都没有执行结束,而并行是说在单位时间内多个任务同时在执行 。

上下文切换:CPU通过时间片分配算法来循环执行任务,当前任务执行一个时间片后会切换到下一个任务。但是,在切换前会保存上一个任务的状态,以便下次切换回这个任务时,可以再加载这个任务的状态。所以任务从保存到再加载的过程就是一次上下文切换

线程上下文切换时机有 : 当前线程的 CPU 时 间片使用完处于就绪状态时;当前线程被其他线程中断时 。

减少上下文切换的方法有无锁并发编程、CAS算法、使用最少线程和使用协程

  • 无锁并发编程:多线程竞争锁时,会引起上下文切换,所以多线程处理数据时,可以用一些办法来避免使用锁,如将数据的ID按照Hash算法取模分段,不同的线程处理不同段的数据。
  • CAS算法:Java的Atomic包使用CAS算法来更新数据,而不需要加锁。
  • 使用最少线程:避免创建不需要的线程,比如任务很少,但是创建了很多线程来处理,这样会造成大量线程都处于等待状态。
  • 协程:在单线程里实现多任务的调度,并在单线程里维持多个任务间的切换

死锁: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互相等待的现象,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这些线程会一直相互等待而无法继续运行下去

互斥条件: 指线程对己经获取到的资源进行排它性使用 ,
请求并持有条件 : 指一个线程己经持有了至少一个 资源 , 但又提出了新的资源请求 ,而新资源己被其他线程占有
不可剥夺条件 : 指线程获取到的资源在自己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其他线程抢占
循环等待条件 : 指在发生死锁时 , 必然存在一个线程→资源的环形链

避免死锁的几个常见方法:目前只有请求并持有和环路等待条件是可以被破坏的 。

  • 避免一个线程同时获取多个锁。
  • 避免一个线程在锁内同时占用多个资源,尽量保证每个锁只占用一个资源。
  • 尝试使用定时锁,使用lock.tryLock(timeout)来替代使用内部锁机制。
  • 对于数据库锁,加锁和解锁必须在一个数据库连接里,否则会出现解锁失败的情况。

Java 中的 线程分为两类,分别为 daemon 线程(守护线程〉和 user 线程(用户线程)

线程优先级要在run()方法开头设定,Thread.currentThread().setPriority(n);

2.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CPU术语:

2.1 volatile

作用:保证可见性、 不会引起线程上下文的切换和调度

定义:Java编程语言允许线程访问共享变量,为了确保共享变量能被准确和一致地更新,线程应该确保通过排他锁单独获得这个变量。

 实现原理:对声明了volatile的变量进行写操作,JVM就会向处理器发送一条Lock前缀的指令,将这个变量所在缓存行的数据写回到系统内存。 每个处理器按照缓存一致性协议,通过嗅探在总线上传播的数据来检查自己缓存的值是不是过期了。

Lock前缀的指令在多核处理器下会引发了两件事情。
1)将当前处理器缓存行的数据写回到系统内存。
2)这个写回内存的操作会使在其他CPU里缓存了该内存地址的数据无效。

volatile的两条实现原则
1)Lock前缀指令会引起处理器缓存回写到内存。
2)一个处理器的缓存回写到内存会导致其他处理器的缓存无效。

2.2 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与应用

利用synchronized实现同步的基础:Java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锁。具体表现为以下3种形式。

  • 对于普通同步方法,锁是当前实例对象。
  • 对于静态同步方法,锁是当前类的Class对象。
  • 对于同步方法块,锁是Synchonized括号里配置的对象。

Synchonized在JVM里的实现原理

JVM基于进入和退出Monitor对象来实现方法同步和代码块同步,但两者的实现细节不一样。

  • 代码块同步是使用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实现的
  • 方法同步是使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的,细节在JVM规范里并没有详细说明。但是,方法的同步同样可以使用这两个指令来实现
  • monitorenter指令是在编译后插入到同步代码块的开始位置,而monitorexit是插入到方法结束处和异常处,JVM要保证每个monitorenter必须有对应的monitorexit与之配对。
  • 任何对象都有一个`monitor`与之关联,当且一个monitor被持有后,它将处于锁定状态。线程执行到monitorenter指令时,将会尝试获取对象所对应的monitor的所有权,即尝试获得对象的锁

任意一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监视器,当这个对象由同步块或者这个对象的同步方法调用时,执行方法的线程必须先获取到该对象的监视器才能进入同步块或者同步方法,而没有获取到监视器(执行该方法)的线程将会被阻塞在同步块和同步方法的入口处,进入BLOCKED状态。

任意线程对Object(Object由synchronized保护)的访问,首先要获得Object的监视器。如果获取失败,线程进入同步队列,线程状态变为BLOCKED。当访问Object的前驱(获得了锁的线程)释放了锁,则该释放操作唤醒阻塞在同步队列中的线程,使其重新尝试对监视器的获取。

2.2.1 Java对象头

synchronized用的锁(一般我们也将其称为监视器monitor)是存在Java对象头里的。如果对象是数组类型,则虚拟机用3个字宽(Word = 32/64bit)存储对象头,如果对象是非数组类型,则用2字宽存储对象头。

Java对象头里的Mark Word里默认存储对象的HashCode、分代年龄和锁标记位。


在运行期间,Mark Word里存储的数据会随着锁标志位的变化而变化。Mark Word可能变化为存储以下4种数据

2.2.2 锁的升级与对比

锁一共有4种状态,级别从低到高依次是:无锁状态、偏向锁状态、轻量级锁状态、重量级锁状态,这几个状态会随着竞争情况逐渐升级。锁可以升级但不能降级。

1.偏向锁

偏向锁原理:当一个线程访问同步块并获取锁时,会通过CAS(Compare And Swap)来尝试将对象头中的 Thread ID字段设置为自己的线程号,如果设置成功,则获得锁,以后该线程在进入和退出同步块时不需要进行CAS操作来加锁和解锁,只需简单地检测MarkWord中存储的threadID和当前访问的线程的threadID是否相等,如果相等,表示当前线程已经获得了偏向锁,则不需要再获得锁直接执行同步代码;如果不相等,则尝试使用CAS将对象头的偏向锁指向当前线程,升级为轻量级锁。

偏向锁的撤销
偏向锁使用了一种等到竞争出现才释放锁的机制,所以当其他线程尝试竞争偏向锁时,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才会释放锁。

  • 需要等待全局安全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没有正在执行的字节码)
  • 它会首先暂停拥有偏向锁的线程,然后检查持有偏向锁的线程是否活着
  • 如果线程处于死亡状态,则将对象头设置成无锁状态,其他直接去尝试获得锁(根据是否允许重偏向(rebiasing),获得偏向锁或者轻量级锁);
  • 如果线程仍然活着,那么锁升级为轻量级锁,其他线程自旋请求获得锁
// 撤销流程的伪代码,在全局检查点执行该操作
if mark word 存储的不是可偏向状态:return;     // 如果不是偏向锁,那么没有撤销偏向的必要
else:if Thread ID 指向的线程不存活:if 允许重偏向:退回可偏向但未偏向的状态   // Thread ID为0else:偏向撤销,变为无锁状态else:if Thread ID 指向的线程,仍然拥有锁:升级为轻量级锁,将mark word复制到线程栈中,然后stack pointer指向最老的相关锁记录else:if 允许重偏向:退回可偏向但未偏向的状态   // Thread ID为0else:偏向撤销,变为无锁状态

2.轻量级锁

轻量级锁CAS加锁 

在代码进入同步块的时候,如果此同步对象没有被锁定(锁标志位为“01”状态)-虚拟机首先将在当前线程的栈帧中建立一个名为锁记录(Lock Record)的空间,用于存储锁对象目前的Mark Word的拷贝(官方把这份拷贝加了一个Displaced前缀,即Displaced Mark Word),这时候线程堆栈与对象头的状态如图13-3所示。然后,虚拟机将使用CAS操作尝试将锁对象的:Mark Word 更新为指向栈帧中Lock Record的指针。如果这个更新动作成功了,那么这个线程就拥有了该对象的锁,并且对象Mark Word的锁标志位(Mark Word的最后2bit)将转变为“00”,即表示此对象处于轻量级锁定状态,这时候线程堆栈与对象头的状态如图13-4所示。

如果这个更新操作失败了,虚拟机首先会检查对象的Mark Word是否指向当前线程的栈帧,如果是,说明当前线程已经拥有了这个对象的锁,那就可以直接进入同步块继续执行;否则说明这个锁对象已经被其他线程抢占了,就先进行自旋(running状态,但会出让时间片,所以其他线程依旧有申请锁和释放锁的机会),如果仍然获取不到锁,那轻量级锁就不再有效,要膨胀为重量级锁,锁标志的状态值变为“10”,Mark Word中存储的就是指向重量级锁(互斥量)的指针,后面等待锁的线程也要进入阻塞状态。

轻量级锁CAS解锁

如果对象的Mark Word仍然指向着线程的锁记录,那就用CAS操作将Displaced Mark Word替换回到对象头,如果替换成功,整个同步过程就完成了。如果替换失败,表示当前锁存在竞争,锁就会膨胀成重量级锁。

因为自旋会消耗CPU,为了避免无用的自旋(比如获得锁的线程被阻塞住了),一旦锁升级成重量级锁,就不会再恢复到轻量级锁状态。当锁处于这个状态下,其他线程试图获取锁时,都会被阻塞住,当持有锁的线程释放锁之后会唤醒这些线程,被唤醒的线程就会进行新一轮的夺锁之争。

3.锁的优缺点对比

2.3 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

1.处理器如何实现原子操作

处理器使用基于对缓存加锁或总线加锁的方式来实现多处理器之间的原子操作。

  • 首先处理器会自动保证基本的内存操作的原子性。处理器保证从系统内存中读取或者写入一个字节是原子的,意思是当一个处理器读取一个字节时,其他处理器不能访问这个字节的内存地址
  • 多个处理器提供总线锁定和缓存锁定两个机制来保证复杂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总线锁保证原子性:读改写操作(i++)就不是原子的,操作完之后共享变量的值会和期望的不一致。处理器使用总线锁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所谓总线锁就是使用处理器提供的一个LOCK#信号,当一个处理器在总线上输出此信号时,其他处理器的请求将被阻塞住,那么该处理器可以独占共享内存。

缓存锁保证原子性:频繁使用的内存会缓存在处理器的L1、L2和L3高速缓存里,那么原子操作就可以直接在处理器内部缓存中进行,并不需要声明总线锁,在Pentium 6和目前的处理器中可以使用“缓存锁定”的方式来实现复杂的原子性。所谓“缓存锁定”是指内存区域如果被缓存在处理器的缓存行中,并且在Lock操作期间被锁定,那么当它执行锁操作回写到内存时,处理器不在总线上声言LOCK#信号,而是修改内部的内存地址,并允许它的缓存一致性机制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因为缓存一致性机制会阻止同时修改由两个以上处理器缓存的内存区域数据,当其他处理器回写已被锁定的缓存行的数据时,会使缓存行无效

但是有两种情况下处理器不会使用缓存锁定。
第一种情况是:当操作的数据不能被缓存在处理器内部,或操作的数据跨多个缓存行(cache line)时,则处理器会调用总线锁定。
第二种情况是:有些处理器不支持缓存锁定。对于Intel 486和Pentium处理器,就算锁定的内存区域在处理器的缓存行中也会调用总线锁定。

2.Java如何实现原子操作

Java中可以通过循环CAS、原子包装类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操作。

3.Java内存模型

3.1 Java内存模型的基础

在并发编程中两个关键问题:线程之间如何通信线程之间如何同步(这里的线程是指并发执行的活动实体)。

通信是指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

  • 在命令式编程中,线程之间的通信机制有两种: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 在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公共状态,通过写-读内存中的公共状态进行隐式通信
  • 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没有公共状态,线程之间必须通过发送消息来显式进行通信。

同步是指程序中用于控制不同线程间操作发生相对顺序的机制

  • 在共享内存并发模型里,同步是显式进行的。程序员必须显式指定某个方法或某段代码需要在线程之间互斥执行
  • 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由于消息的发送必须在消息的接收之前,因此同步是隐式进行的

Java的并发采用的是共享内存模型,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总是隐式进行,整个通信过程对程序员完全透明。

在Java中,所有实例域、静态域和数组元素都存储在堆内存中,堆内存在线程之间共享。

局部变量,方法定义参数和异常处理器参数不会在线程之间共享,它们不会有内存可见性问题,也不受内存模型的影响

3.1.1 Java内存模型JMM

Java内存模型的主要目标是定义程序中各个变量的访问规则;即在虚拟机中将变量存储到内存从内存中取出变量这样的底层细节。此处的变量(Variables)与java编程中所说的变量有所区别,它包括了实例字段、静态字段和构成数组对象的元素,但不包括局部变量与一方法参数,因为后者是线程私有的,不会被共享,自然就不会存在竞争问题。

主内存与工作内存

Java内存模型规定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此处的主内存:与介绍物理硬件时的主内存名字一样,两者也可以互相类比,但此处仅是虚拟机内存的一部分)。

每条线程还自己的工作内存(Working Meimory,可与前面讲的处理器高速缓存类比),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等)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而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线程、主内存、工作内存三者的交关系如图:

注:这里所讲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Java内存区域中的Java堆、栈、方法区等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内存划分,这两者基本上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两者一定要勉强对应起来,那从变量、主内存、工作内存的定义来看,主内存主要对应于Java堆中的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的部分区域。从更低层次上说,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而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甚至是硬件系统本身的优化措施)可能会让工作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3.1.2 happens-before

Java 使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阐述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在JMM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需要对另一个操作可见,那么这两个操作之间必须要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这里提到的两个操作既可以是在一个线程之内,也可以是在不同线程之间。

  • 程序次序规则(Program erder Rule):在一个线程内,按照程序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准确地说,应该是控制流顺序而不是程序代码顺序,因为要考虑分支、循环等结构。

  • 管程锁定规则:(Monitor Lock Rile):一个unlock 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的lock操作。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同一个锁;而“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volatile变量规则(Volatile Variable Rule):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这里的:“后面“同样是指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传递性:(Transitivity):如果A操作先行发生于操作B,操作B先行发生于操作C就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的结论。

  •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 Start Rule):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 线程终止规则(Thread Termination Rule):线程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手对此线程的终正检测,我们可以通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等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 线程中断规则(Thread Interuption Rule):对线程inte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可以通过Thread.interiupted方法检测到是否有中断发生

  • 对象终结规则(Finalizer.Rule):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注意 两个操作之间具有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前一个操作必须要在后一个操作之前执行! happens-before仅仅要求前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对后一个操作可见,且前一个操作按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而且第一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两个操作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Java平台的具体实现必须要按照happens-before关系指定的顺序来执行。如果重排序之后的执行结果,与按happens-before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这种重排序并不非法(也就是说,JMM允许这种重排序)。

一个happens-before规则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规则

3.2 重排序

重排序是指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优化程序性能而对指令序列进行重新排序的一种手段。

数据依赖性:如果两个操作访问同一个变量,且这两个操作中有一个为写操作,此时这两个操作之间就存在数据依赖性。(三种类型:写后读、写后写、读后写)

  • 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会对操作做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在重排序时,会遵守数据依赖性,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改变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两个操作的执行顺序。(仅针对单个处理器中执行的指令序列和单个线程中执行的操作)
  • as-if-serial语义的意思是:不管怎么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提高并行度),(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都必须遵守as-if-serial语义。
  • 在多线程程序中,对存在控制依赖的操作重排序,可能会改变程序的执行结果

happens-before关系本质上和as-if-serial语义是一回事。
·as-if-serial语义保证单线程内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被改变,happens-before关系保证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被改变。
·as-if-serial语义给编写单线程程序的程序员创造了一个幻境:单线程程序是按程序的顺序来执行的。happens-before关系给编写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的程序员创造了一个幻境: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是按happens-before指定的顺序来执行的。

3.3 顺序一致性

JMM对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的内存一致性做了如下保证。

  • 如果程序是正确同步的,程序的执行将具有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ly Consistent)——即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
  • 这里的同步是指广义上的同步,包括对常用同步原语(synchronized、volatile和final)的正确使用。

3.4 volatile的内存语义

  • 可见性: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
  • 原子性:对任意单个volatile变量的读/写具有原子性,但类似于i++这种复合操作不具有原子性

volatile变量的写-读可以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
从内存语义的角度来说,volatile的写-读 与 锁的释放-获取 有相同的内存效果:volatile写和锁的释放有相同的内存语义;volatile读与锁的获取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如下
当写一个volatile变量后,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中的所有共享变量值刷新到主内存,因此本地内存和主内存中的共享变量的值是一致的。
volatile读的内存语义如下
当读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线程接下来将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两个步骤综合起来看的话,在读线程B读一个volatile变量后,写线程A在写这个volatile变量之前所有可见的共享变量的值都将立即变得对读线程B可见。

3.4.1 volatile内存语义的实现

重排序分为编译器重排序和处理器重排序。为了实现volatile内存语义,JMM会分别限制这两种类型的重排序类型

当第二个操作是volatile写时,不管第一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个规则确保volatile写之前的操作不会被编译器重排序到volatile写之后。

当第一个操作是volatile读时,不管第二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个规则确保volatile读之后的操作不会被编译器重排序到volatile读之前。

当第一个操作是volatile写,第二个操作是volatile读时,不能重排序。

为了实现volatile的内存语义,编译器在生成字节码时,会在指令序列中插入内存屏障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
下面是基于保守策略的JMM内存屏障插入策略。

  •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
  •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StoreLoad屏障。
  •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Store屏障。

StoreStore屏障将保障上面所有的普通写在volatile写之前刷新到主内存。
StoreLoad屏障的作用是避免volatile写与后面可能有的volatile读/写操作重排序。
LoadLoad屏障用来禁止处理器把上面的volatile读与下面的普通读重排序。
LoadStore屏障用来禁止处理器把上面的volatile读与下面的普通写重排序。

3.5 锁的内存语义

锁除了让临界区互斥执行外,还可以让释放锁的线程向获取同一个锁的线程发送消息。

当线程释放锁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

当线程获取锁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从而使得被监视器保护的临界区代码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锁释放与volatile写有相同的内存语义;锁获取与volatile读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 线程A释放一个锁,实质上是线程A向接下来将要获取这个锁的某个线程发出了(线程A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 线程B获取一个锁,实质上是线程B接收了之前某个线程发出的(在释放这个锁之前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 线程A释放锁,随后线程B获取这个锁,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线程A通过主内存向线程B发送消息。

3.5.1 锁释放-获取的内存语义的实现

1)利用volatile变量的写-读所具有的内存语义。
2)利用CAS所附带的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ReentrantLock的实现依赖于Java同步器框架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本文简称之为AQS)。AQS使用一个整型的volatile变量(命名为state)来维护同步状态。

公平锁在释放锁的最后写volatile变量state,在获取锁时首先读这个volatile变量。根据volatile的happens-before规则,释放锁的线程在写volatile变量之前可见的共享变量,在获取锁的线程读取同一个volatile变量后将立即变得对获取锁的线程可见。

非公平锁获取时,首先会用CAS更新volatile变量,这个操作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CAS如何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编译器不会对volatile读与volatile读后面的任意内存操作重排序;编译器不会对volatile写与volatile写前面的任意内存操作重排序。组合这两个条件,意味着为了同时实现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编译器不能对CAS与CAS前面和后面的任意内存操作重排序

3.5.2 concurrent包的实现

由于Java的CAS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因此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现在有了下面4种方式。
1)A线程写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读这个volatile变量。
2)A线程写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用CAS更新这个volatile变量。
3)A线程用CAS更新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用CAS更新这个volatile变量。
4)A线程用CAS更新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读这个volatile变量。

concurrent包的源代码实现,是一个通用化的实现模式。

  • 首先,声明共享变量为volatile
  • 然后,使用CAS的原子条件更新来实现线程之间的同步
  • 同时,配合以volatile的读/写和CAS所具有的volatile读和写的内存语义来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

AQS,非阻塞数据结构、原子变量类,这些concurrent包中的基础类都是使用这种模式来实现的

3.6 final域的内存语义

与前面介绍的锁和volatile相比,对final域的读和写更像是普通的变量访问。
对于final域,编译器和处理器要遵守两个重排序规则

  • 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域的写入,与随后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 初次读一个包含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与随后初次读这个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禁止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这个规则的实现包含下面2个方面。

  • 1)JMM禁止编译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 2)编译器会在final域的写之后,构造函数return之前,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这个屏障禁止处理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对象引用为任意线程可见之前,对象的final域已经被正确初始化过了,而普通域不具有这个保障。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是,在一个线程中,初次读对象引用与初次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JMM禁止处理器重排序这两个操作(注意,这个规则仅仅针对处理器)。编译器会在读final域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初次读对象引用与初次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存在间接依赖关系。由于编译器遵守间接依赖关系,因此编译器不会重排序这两个操作。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会把读对象final域的操作“限定”在读对象引用之后,此时该final域已经被A线程初始化过了,这是一个正确的读取操作。

对于引用类型,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对编译器和处理器增加了如下约束: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引用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与随后在构造函数外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在这里除了1不能和3重排序外,2和3也不能重排序。
public class FinalReferenceExample {final int[] intArray; // final是引用类型static FinalReferenceExample obj;public FinalReferenceExample () { // 构造函数intArray = new int[1]; // 1 final域的写入intArray[0] = 1; // 2 final域引用的对象的成员域的写入}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One () { // 写线程A执行obj = new FinalReferenceExample (); // 3 把被构造的对象的引用赋值给某个引用变量}public static void writerTwo () { // 写线程B执行obj.intArray[0] = 2; // 4}public static void reader () { // 读线程C执行if (obj != null) { // 5int temp1 = obj.intArray[0]; // 6}}
}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引用变量为任意线程可见之前,该引用变量指向的对象的final域已经在构造函数中被正确初始化过了。其实,要得到这个效果,还需要一个保证:在构造函数内部,不能让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为其他线程所见,也就是对象引用不能在构造函数中“逸出”。

4 Java并发编程基础

4.1 线程基础简介

进程是代码在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 , 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 线程则是进程的一个执行路径;操作系统在分配资源时是把资源分配给进程 的, 但是 CPU 资源 比较特殊 ,它是被分配到线程的 , 因为真正要占用 CPU 运行的是线程 , 所以也说线程是 CPU 分配的基本单位

线程优先级的范围从1~10,在线程构建的时候可以通过setPriority(int)方法来修改优先级,默认优先级是5;(线程优先级不能作为程序正确性的依赖,因为操作系统可以完全不用理会Java线程对于优先级的设定)

Java线程在运行的生命周期中可能处于6种不同的状态:

  • 注意:当线程进入到synchronized方法或者synchronized代码块时,线程切换到的是BLOCKED状态,而使用java.util.concurrent.locks下lock进行加锁的时候线程切换的是WAITING或者TIMED_WAITING状态,因为lock会调用LockSupport的方法。

初始态:NEW

创建一个Thread对象,但还未调用start()启动线程时,线程处于初始态。

运行态:RUNNABLE

在Java中,运行态包括就绪态 和 运行态。

  • 就绪态:start()/yield()

    • 该状态下的线程已经获得执行所需的所有资源,只要CPU分配执行权就能运行。
    • 所有就绪态的线程存放在就绪队列中。
  • 运行态
    • 获得CPU执行权,正在执行的线程。
    • 由于一个CPU同一时刻只能执行一条线程,因此每个CPU每个时刻只有一条运行态的线程。

阻塞态

  • 一个线程因为等待临界区的锁被阻塞产生的状态,Lock 或者synchronize 关键字产生的状态
  • 当一条正在执行的线程请求某一资源(锁)失败时,就会进入阻塞态。
  • 而在Java中,阻塞态专指请求锁失败时进入的状态。
  • 由一个阻塞队列存放所有阻塞态的线程。
  • 处于阻塞态的线程会不断请求资源,一旦请求成功,就会进入就绪队列,等待执行。

PS:锁、IO、Socket等都资源。

等待态

  • 个线程进入了锁,但是需要等待其他线程执行某些操作。时间不确定
  • 当前线程中调用wait、join、park函数时,当前线程就会进入等待态(前提是获得了锁)。
  • 也有一个等待队列存放所有等待态的线程。
  • 线程处于等待态表示它需要等待其他线程的指示才能继续运行。
  • 进入等待态的线程会释放CPU执行权,并释放资源(如:锁)

超时等待态

  • 当运行中的线程调用sleep(time)、wait、join、parkNanos、parkUntil时,就会进入该状态;
  • 它和等待态一样,并不是因为请求不到资源,而是主动进入,并且进入后需要其他线程唤醒;
  • 进入该状态后释放CPU执行权 和 占有的资源。
  • 与等待态的区别:到了超时时间后自动进入阻塞队列,开始竞争锁。

终止态

线程执行结束后的状态。

注意:

  • 只有runnable 状态的线程才能获得CPU时间片,并被选中执行。
  • wait()方法会释放CPU执行权 和 占有的锁。
  • sleep(long)方法仅释放CPU使用权,锁仍然占用;线程被放入超时等待队列,与yield相比,它会使线程较长时间得不到运行。
  • yield()方法仅释放CPU执行权,锁仍然占用,线程会被放入就绪队列,会在短时间内再次执行。
  • wait和notify必须配套使用,即必须使用同一把锁调用;
  • wait和notify必须放在一个同步块中
  • 调用wait和notify的对象必须是他们所处同步块的锁对象。

4.2 启动和终止线程

线程start()方法的含义是:当前线程(即parent线程)同步告知Java虚拟机,只要线程规划器空闲,应立即启动调用start()方法的线程。

创建线程

  • 通过继承Thread类,重写run方法;

  • 通过实现runable接口;

  • 通过实现callable接口这三种方式,下面看具体demo。

     public class CreateThread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1.继承Thread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继承Thread");super.run();}};thread.start();//2.实现runable接口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实现runable接口");}});thread1.start();//3.实现callable接口ExecutorService service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Future<String> future = service.submit(new Callable() {@Overridepublic String call() throws Exception {return "通过实现Callable接口";}});try {String result = future.get();System.out.println(result);}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e.printStackTrace();}}}
  • 由于java不能多继承可以实现多个接口,因此,在创建线程的时候尽量多考虑采用实现接口的形式;
  • 实现callable接口,提交给ExecutorService返回的是异步执行的结果,另外,通常也可以利用FutureTask(Callable callable)将callable进行包装然后FeatureTask提交给ExecutorsService。如图:

另外由于FeatureTask也实现了Runable接口也可以利用上面第二种方式(实现Runable接口)来新建线程;

  • 可以通过Executors将Runable转换成Callable,具体方法是:Callable callable(Runnable task, T result), Callable callable(Runnable task)。

线程中断Interrupt()

中断可以理解为线程的一个标识位属性,它表示一个运行中的线程是否被其他线程进行了中断操作。中断好比其他线程对该线程打了个招呼,其他线程通过调用该线程的interrupt()方法对其进行中断操作。
线程通过检查自身是否被中断来进行响应,线程通过方法isInterrupted()来进行判断是否被中断,也可以调用静态方法Thread.interrupted()对当前线程的中断标识位进行复位。如果该线程已经处于终结状态,即使该线程被中断过,在调用该线程对象的isInterrupted()时依旧会返回false。需要注意的是,当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时候,会清除中断标志位,也就是说在调用isInterrupted会返回false。

wait()、sleep()、join()方法中调用Interrupt()会抛出IntrrruptedException

安全地终止线程
中断状态是线程的一个标识位,而中断操作是一种简便的线程间交互方式,而这种交互方式最适合用来取消或停止任务。

除了中断以外,还可以利用一个boolean变量来控制是否需要停止任务并终止该线程

public class Shutdow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Runner one = new Runner();Thread countThread = new Thread(one, "CountThread");countThread.start();// 睡眠1秒,main线程对CountThread进行中断,使CountThread能够感知中断而结束TimeUnit.SECONDS.sleep(1);countThread.interrupt();Runner two = new Runner();countThread = new Thread(two, "CountThread");countThread.start();// 睡眠1秒,main线程对Runner two进行取消,使CountThread能够感知on为false而结束TimeUnit.SECONDS.sleep(1);two.cancel();}private static class Runner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long i;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on = true;@Overridepublic void run() {while (on && !Thread.currentThread().isInterrupted()){i++;}System.out.println("Count i = " + i);}public void cancel() {on = false;}}
}
//输出
Count i = 543487324
Count i = 540898082

main线程通过中断操作和cancel()方法均可使CountThread得以终止。这种通过标识位或者中断操作的方式能够使线程在终止时有机会去清理资源,而不是武断地将线程停止,因此这种终止线程的做法显得更加安全和优雅。

4.3 线程间通信

线程开始运行,拥有自己的栈空间,就如同一个脚本一样,按照既定的代码一步一步地执行,直到终止。

Java支持多个线程同时访问一个对象或者对象的成员变量,由于每个线程可以拥有这个变量的拷贝(虽然对象以及成员变量分配的内存是在共享内存中的,但是每个执行的线程还是可以拥有一份拷贝,这样做的目的是加速程序的执行,这是现代多核处理器的一个显著特性),所以程序在执行过程中,一个线程看到的变量并不一定是最新的。

4.3.1. volatile和synchronized关键字

关键字volatile可以用来修饰字段(成员变量),就是告知程序任何对该变量的访问均需要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而对它的改变必须同步刷新回共享内存,它能保证所有线程对变量访问的可见性

关键字synchronized可以修饰方法或者以同步块的形式来进行使用,它主要确保多个线程在同一个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处于方法或者同步块中,它保证了线程对变量访问的可见性和排他性。

4.3.2. 等待/通知机制

等待/通知的相关方法是任意Java对象都具备的,因为这些方法被定义在所有对象的超类java.lang.Object上

等待/通知机制,是指一个线程A调用了对象O的wait()方法进入等待状态,而另一个线程B调用了对象O的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线程A收到通知后从对象O的wait()方法返回,进而执行后续操作。上述两个线程通过对象O来完成交互,而对象上的wait()和notify/notifyAll()的关系就如同开关信号一样,用来完成等待方和通知方之间的交互工作。

等待方遵循如下原则。
1)获取对象的锁。
2)如果条件不满足,那么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被通知后仍要检查条件。
3)条件满足则执行对应的逻辑。

synchronized(对象) {while(条件不满足) {对象.wait();}对应的处理逻辑
}

通知方遵循如下原则。
1)获得对象的锁。
2)改变条件。
3)通知所有等待在对象上的线程。

synchronized(对象) {改变条件对象.notifyAll();
}

注意:

1)使用wait()、notify()和notifyAll()时需要先对调用对象加锁。
2)调用wait()方法后,线程状态由RUNNING变为WAITING,并将当前线程放置到对象的等待队列。
3)notify()或notifyAll()方法调用后,等待线程依旧不会从wait()返回,需要调用notify()或notifAll()的线程释放锁之后,等待线程才有机会从wait()返回。
4)notify()方法将等待队列中的一个等待线程从等待队列中移到同步队列中,而notifyAll()方法则是将等待队列中所有的线程全部移到同步队列,被移动的线程状态由WAITING变为BLOCKED。
5)从wait()方法返回的前提是获得了调用对象的锁。

WaitThread首先获取了对象的锁,然后调用对象的wait()方法,从而放弃了锁并进入了对象的等待队列WaitQueue中,进入等待状态。由于WaitThread释放了对象的锁,NotifyThread随后获取了对象的锁,并调用对象的notify()方法,将WaitThread从WaitQueue移到SynchronizedQueue中,此时WaitThread的状态变为阻塞状态。NotifyThread释放了锁之后,WaitThread再次获取到锁并从wait()方法返回继续执行。

4.3.3 Thread.join()的使用

如果一个线程A执行了threadB.join()语句,其含义是:当前线程A等待threadB线程终止之后才从threadB.join()返回。当线程终止时,会调用线程自身的notifyAll()方法,会通知所有等待在该线程对象上的线程。可以看到join()方法的逻辑结构与等待/通知经典范式一致,即加锁、循环和处理逻辑3个步骤。

//thread.join()源码
// 加锁当前线程对象
public final synchronized void joi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条件不满足,继续等待while (isAlive()) {wait(0);}// 条件符合,方法返回
}

4.3.4 ThreadLocal的使用

ThreadLocal,即线程本地变量,是一个以ThreadLocal对象为键、任意对象为值的存储结构。这个结构被附带在线程上,也就是说一个线程可以根据一个ThreadLocal对象查询到绑定在这个线程上的一个值。可以通过set(T)方法来设置一个值,在当前线程下再通过get()方法获取到原先设置的值。如果你创 建了 一 个ThreadLocal 变量 ,那么访问这个变量 的每个线程都会有这个变量的一个本地副本

Thread 类中有一个 threadLocals 和一个 inheritableThreadLocals , 它们 都是 ThreadLocalMap 类型 的变量 , 而 ThreadLocalMap 是一个定制化的 Hashmap。每个线程可以关联多个 ThreadLocal 变量。
每个线程的本地变量不是存放在 ThreadLocal 实例里面,而是存放在调用线程的 threadLocals 变量里面 。 也就是说 ThreadLocal 类型的本地变量存放在具体的线程内存空间中 。threadLocals 是一个 HashMap 结构 , 其中 key 为我们定义的 ThreadLocal 变量的 this 引用(当前线程), value 是通过 set 方法传递的值 。
ThreadLocal 就是一个工具壳,它通过 set 方法把 value 值放入调用线程的 threadLocals 里面并存放起来 , 当调用 线程调用它的 get 方法时,再从当 前线程的 threadLocals 变量里面将其拿出来使用 。

Threadlocal 不支持继承性,同一个 ThreadLocal 变量在父线程中被设置值后 , 在子线程中 是获取不到的。
InheritableThreadLocal继承自 ThreadLocal , 其提供了一个特性,就是让子线程可 以访问在父线程中设置的本地变量 。

5 Java中的锁

锁是用来控制多个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方式,一般来说,一个锁能够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共享资源(但是有些锁可以允许多个线程并发的访问共享资源,比如读写锁)。在Lock接口出现之前,Java程序是靠synchronized关键字实现锁功能的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lock.lock();
try {
} finally {
lock.unlock();
}

5.1 队列同步器 AQS

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以下简称同步器),是用来构建锁或者其他同步组件的基础框架,它使用了一个int成员变量表示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资源获取线程的排队工作。

  • 锁是面向使用者的,它定义了使用者与锁交互的接口(比如可以允许两个线程并行访问),隐藏了实现细节;
  • 同步器面向的是锁的实现者,它简化了锁的实现方式,屏蔽了同步状态管理、线程的排队、等待与唤醒等底层操作。

基于AQS实现的同步器包括:ReentrantLock、Semaphore、ReentrantReadWriteLock、CountDownLatch和FutureTask
在 AQS 中 维持了 一 个 单 一 的状态信息 state,可以通过 getState 、 setState 、compareAndS etState 函数修改其值 。

  • 对于 Reentran tLock 的 实 现来说, state 可以用 来表示当 前线程获取锁的可重入次数 ;
  • 对于 读写锁 ReentrantReadWriteLock 来说 , state 的 高 16位表示读状态,也就是获取该读锁的次数,低 16 位表示获取到写锁的线程的可重入次数;
  • 对于 semaphore 来说, state 用来表示当前可用信号的 个数
  • 对于 CountDownlatch 来说,state 用 来表示计数器当前的值 。

队列同步器的实现分析

AQS的设计是使用模板方法设计模式,它将一些方法开放给子类进行重写,而同步器给同步组件所提供模板方法又会重新调用被子类所重写的方法

  • 同步组件(这里不仅仅值锁,还包括CountDownLatch等)的实现依赖于同步器AQS,在同步组件实现中,使用AQS的方式被推荐定义继承AQS的静态内存类;
  • AQS采用模板方法进行设计,AQS的protected修饰的方法需要由继承AQS的子类进行重写实现,当调用AQS的子类的方法时就会调用被重写的方法;
  • AQS负责同步状态的管理,线程的排队,等待和唤醒这些底层操作,而Lock等同步组件主要专注于实现同步语义;
  • 在重写AQS的方式时,使用AQS提供的getState(),setState(),compareAndSetState()方法进行修改同步状态

1.同步队列
同步器依赖内部的同步队列(一个FIFO双向队列)来完成同步状态的管理,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state)失败时,同步器会将当前线程以及等待状态等信息构造成为一个节点(Node)并将其加入同步队列,同时会阻塞当前线程,当同步状态释放时,会把首节点中的线程唤醒,使其再次尝试获取同步状态。

同步队列中的节点(Node)用来保存获取同步状态失败的线程引用、等待状态以及前驱和后继节点;同步器拥有首节点(head)和尾节点(tail),没有成功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将会成为节点加入该队列的尾部。(也就是说AQS实际上通过头尾指针来管理同步队列,同时实现包括获取锁失败的线程进行入队,释放锁时对同步队列中的线程进行通知等核心方法。)

2.独占式同步状态获取与释放
通过调用同步器的acquire(int arg)方法可以获取同步状态,该方法对中断不敏感,也就是由于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失败后进入同步队列中,后续对线程进行中断操作时,线程不会从同步队列中移出;

节点进入同步队列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自旋的过程,每个节点(或者说每个线程)都在自省地观察,当条件满足,获取到了同步状态,就可以从这个自旋过程中退出,否则依旧留在这个自旋过程中(并会阻塞节点的线程)
当前线程在“死循环”中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而只有前驱节点是头节点才能够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这是为什么? 原因有两个,如下。

  • 第一,头节点是成功获取到同步状态的节点,而头节点的线程释放了同步状态之后,将会唤醒其后继节点,后继节点的线程被唤醒后需要检查自己的前驱节点是否是头节点。
  • 第二,维护同步队列的FIFO原则。

由图:由于非首节点线程前驱节点出队或者被中断而从等待状态返回,随后检查自己的前驱是否是头节点,如果是则尝试获取同步状态。可以看到节点和节点之间在循环检查的过程中基本不相互通信,而是简单地判断自己的前驱是否为头节点,这样就使得节点的释放规则符合FIFO,并且也便于对过早通知的处理(过早通知是指前驱节点不是头节点的线程由于中断而被唤醒)。

独占式锁的获取过程也就是acquire()方法的执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独占式锁的获取和释放的过程以及同步队列。可以做一下总结:https://juejin.im/post/5aeb07ab6fb9a07ac36350c8

  1. 线程获取锁失败,线程被封装成Node进行入队操作,核心方法在于addWaiter()和enq(),同时enq()完成对同步队列的头结点初始化工作以及CAS操作失败的重试;
  2. 线程获取锁是一个自旋的过程,当且仅当 当前节点的前驱节点是头结点并且成功获得同步状态时,节点出队即该节点引用的线程获得锁,否则,当不满足条件时就会调用LookSupport.park()方法使得线程阻塞
  3. 释放锁的时候会唤醒后继节点;

总体来说:在获取同步状态时,AQS维护一个同步队列,获取同步状态失败的线程会加入到队列中进行自旋;移除队列(或停止自旋)的条件是前驱节点是头结点并且成功获得了同步状态。在释放同步状态时,同步器会调用unparkSuccessor()方法唤醒后继节点。

3.共享式同步状态获取与释放
共享式获取与独占式获取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同一时刻能否有多个线程同时获取到同步状态。
共享式访问资源时,其他共享式的访问均被允许,而独占式访问被阻塞;独占式访问资源时,同一时刻其他访问均被阻塞。

5.2 重入锁

重入锁ReentrantLock,顾名思义,就是支持重进入的锁,它表示该锁能够支持一个线程对资源的重复加锁。除此之外,该锁的还支持获取锁时的公平和非公平性选择。

ReentrantLock中自定义同步器的实现,同步状态表示锁被一个线程重复获取的次数

1.实现重进入

  • 1)线程再次获取锁。锁需要去识别获取锁的线程是否为当前占据锁的线程,如果是,则再次成功获取。
  • 2)锁的最终释放。线程重复n次获取了锁,随后在第n次释放该锁后,其他线程能够获取到该锁。锁的最终释放要求锁对于获取进行计数自增,计数表示当前锁被重复获取的次数,而锁被释放时,计数自减,当计数等于0时表示锁已经成功释放。

2.公平与非公平获取锁的区别

对于非公平锁,只要CAS设置同步状态成功,则表示当前线程获取了锁,而公平锁则不同,唯一不同的位置为判断条件多了hasQueuedPredecessors()方法,即加入了同步队列中当前节点是否有前驱节点的判断,如果该方法返回true,则表示有线程比当前线程更早地请求获取锁,因此需要等待前驱线程获取并释放锁之后才能继续获取锁

5.3 读写锁

https://juejin.im/post/5aeb0e016fb9a07ab7740d90

之前提到锁(如Mutex和ReentrantLock)基本都是排他锁,这些锁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进行访问,而读写锁在同一时刻可以允许多个读线程访问,但是在写线程访问时,所有的读线程和其他写线程均被阻塞。读写锁维护了一对锁,一个读锁和一个写锁,通过分离读锁和写锁,使得并发性相比一般的排他锁有了很大提升。

1.读写状态的设计
读写锁同样依赖自定义同步器来实现同步功能,而读写状态就是其同步器的同步状态。

读写锁的自定义同步器需要在同步状态(一个整型变量)上维护多个读线程和一个写线程的状态,使得该状态的设计成为读写锁实现的关键。

  • 读写锁将变量切分成了两个部分,高16位表示读,低16位表示写来在一个整型变量上维护多种状态;
  • 读写锁是通过位运算迅速确定读和写各自的状态。

2.写锁的获取与释放
写锁是一个支持重进入的排它锁。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获取了写锁,则增加写状态。如果当前线程在获取写锁时,读锁已经被获取(读状态不为0)或者该线程不是已经获取写锁的线程,则当前线程进入等待状态。

读写锁要确保写锁的操作对读锁可见,如果允许读锁在已被获取的情况下对写锁的获取,那么正在运行的其他读线程就无法感知到当
前写线程的操作。因此,只有等待其他读线程都释放了读锁,写锁才能被当前线程获取,而写锁一旦被获取,则其他读写线程的后续访问均被阻塞。

写锁的释放与ReentrantLock的释放过程基本类似,每次释放均减少写状态,当写状态为0时表示写锁已被释放,从而等待的读写线程能够继续访问读写锁,同时前次写线程的修改对后续读写线程可见。

3.读锁的获取与释放
读锁是一个支持重进入的共享锁,它能够被多个线程同时获取,在没有其他写线程访问(或者写状态为0)时,读锁总会被成功地获取,而所做的也只是(线程安全的)增加读状态。如果当前线程已经获取了读锁,则增加读状态。如果当前线程在获取读锁时,写锁已被其他线程获取,则进入等待状态。

4.锁降级
锁降级指的是写锁降级成为读锁。如果当前线程拥有写锁,然后将其释放,最后再获取读锁,这种分段完成的过程不能称之为锁降级。锁降级是指把持住(当前拥有的)写锁,再获取到读锁,随后释放(先前拥有的)写锁的过程。

锁降级中读锁的获取是否必要呢? 答案是必要的。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见性,如果当前线程不获取读锁而是直接释放写锁,假设此刻另一个线程(记作线程T)获取了写锁并修改了数据,那么当前线程无法感知线程T的数据更新。如果当前线程获取读锁,即遵循锁降级的步骤,则线程T将会被阻塞,直到当前线程使用数据并释放读锁之后,线程T才能获取写锁进行数据更新。

RentrantReadWriteLock不支持锁升级(把持读锁、获取写锁,最后释放读锁的过程)。目的也是保证数据可见性,如果读锁已被多个线程获取,其中任意线程成功获取了写锁并更新了数据,则其更新对其他获取到读锁的线程是不可见的。

public void processData() {readLock.lock();if (!update) {// 必须先释放读锁readLock.unlock();// 锁降级从写锁获取到开始writeLock.lock();try {if (!update) {// 准备数据的流程(略)update = true;}readLock.lock();} finally {writeLock.unlock();}// 锁降级完成,写锁降级为读锁}try {// 使用数据的流程(略)} finally {readLock.unlock();}
}

5.4 Condition接口

任意一个Java对象,都拥有一组监视器方法(定义在java.lang.Object上),主要包括wait()、wait(long timeout)、notify()以及notifyAll()方法,这些方法与synchronized同步关键字配合,可以实现等待/通知模式。

Condition接口也提供了类似Object的监视器方法,与Lock配合可以实现等待/通知模式

Condition定义了等待/通知两种类型的方法,当前线程调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提前获取到Condition对象关联的锁。Condition对象是由Lock对象(调用Lock对象的newCondition()方法)创建出来的,换句话说,Condition是依赖Lock对象的。

Lock lock = new ReentrantLock();
Condition condition = lock.newCondition();
public void condition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lock.lock();try {condition.await();} finally {lock.unlock();}
}
public void conditionSignal()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lock.lock();try {condition.signal();} finally {lock.unlock();}
}

一般都会将Condition对象作为成员变量。当调用await()方法后,当前线程会释放锁并在此等待,而其他线程调用Condition对象的signal()方法,通知当前线程后,当前线程才从await()方法返回,并且在返回前已经获取了锁。

ConditionObject是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的内部类,因为Condition的操作需要获取相关联的锁,所以作为同步器的内部类也较为合理。每个Condition对象都包含着一个队列(以下称为等待队列),该队列是Condition对象实现等待/通知功能的关键。

Condition的实现分析

1.等待队列
等待队列是一个FIFO的队列,在队列中的每个节点都包含了一个线程引用,该线程就是在Condition对象上等待的线程,如果一个线程调用了Condition.await()方法,那么该线程将会释放锁、构造成节点加入等待队列并进入等待状态。事实上,节点的定义复用了同步器中节点的定义,也就是说,同步队列和等待队列中节点类型都是同步器的静态内部类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Node。

在Object的监视器模型上,一个对象拥有一个同步队列和等待队列,而并发包中的Lock(更确切地说是同步器)拥有一个同步队列和多个等待队列

2.等待
调用Condition的await()方法(或者以await开头的方法),会使当前线程进入等待队列并释放锁,并唤醒同步队列中的后继节点同时线程状态变为等待状态。当从await()方法返回时,当前线程一定获取了Condition相关联的锁。如果从队列(同步队列和等待队列)的角度看await()方法,当调用await()方法时,相当于同步队列的首节点(获取了锁的节点)移动到Condition的等待队列中。

3.通知
调用Condition的signal()方法,将会唤醒在等待队列中等待时间最长的节点(首节点),在唤醒节点之前,会将节点移到同步队列中。调用该方法的前置条件是当前线程必须获取了锁,可以看到signal()方法进行了isHeldExclusively()检查,也就是当前线程必须是获取了锁的线程。接着获取等待队列的首节点,将其移动到同步队列并使用LockSupport唤醒节点中的线程

6 Java并发容器和框架

6.1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与使用

【基于1.8】https://juejin.im/post/5aeeaba8f265da0b9d781d16

在多线程环境下,使用HashMap进行put操作会引起死循环,是因为多线程会导致HashMap的Entry链表形成环形数据结构,一旦形成环形数据结构,Entry的next节点永远不为空,就会产生死循环获取Entry。

ConcurrentHashMap所使用的锁分段技术:首先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结构HashEntry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在ConcurrentHashMap里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则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Segment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与它对应的Segment锁。

segments数组的长度ssize是通过concurrencyLevel计算得出的。为了能通过按位与的散列算法来定位segments数组的索引,必须保证segments数组的长度是2的N次方

segment的容量threshold=(int)cap*loadFactor,默认情况下initialCapacity等于16,loadfactor等于0.75

6.1.1 ConcurrentHashMap的操作

1.get操作
Segment的get操作实现非常简单和高效。先经过一次再散列,然后使用这个散列值通过散列运算定位到Segment,再通过散列算法定位到元素

之所以进行再散列,目的是减少散列冲突,使元素能够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Segment上,从而提高容器的存取效率

get操作的高效之处在于整个get过程不需要加锁,除非读到的值是空才会加锁重读。

它的get方法里将要使用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volatile类型,如用于统计当前Segement大小的count字段和用于存储值的HashEntry的value。定义成volatile的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同时读,并且保证不会读到过期的值,但是只能被单线程写(有一种情况可以被多线程写,就是写入的值不依赖于原值),在get操作里只需要读不需要写共享变量count和value,所以可以不用加锁。

之所以不会读到过期的值,是因为根据Java内存模型的happen before原则,对volatile字段的写入操作先于读操作,即使两个线程同时修改和获取volatile变量,get操作也能拿到最新的值,这是用volatile替换锁的经典应用场景。

2.put操作
由于put方法里需要对共享变量进行写入操作,所以为了线程安全,在操作共享变量时必须加锁。put方法首先定位到Segment,然后在Segment里进行插入操作。插入操作需要经历两个步骤,第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对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进行扩容,第二步定位添加元素的位置,然后将其放在HashEntry数组里。
(1)是否需要扩容
在插入元素前会先判断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是否超过容量(threshold),如果超过阈值,则对数组进行扩容。值得一提的是,Segment的扩容判断比HashMap更恰当,因为HashMap是在插入元素后判断元素是否已经到达容量的,如果到达了就进行扩容,但是很有可能扩容之后没有新元素插入,这时HashMap就进行了一次无效的扩容
(2)如何扩容
在扩容的时候,首先会创建一个容量是原来容量两倍的数组,然后将原数组里的元素进行再散列后插入到新的数组里。为了高效,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进行扩容

3.size操作
如果要统计整个ConcurrentHashMap里元素的大小,就必须统计所有Segment里元素的大小后求和。Segment里的全局变量count是一个volatile变量,虽然可以相加每个Segment的count的最新值,但是可能累加前使用的count发生了变化,那么统计结果就不准了。

ConcurrentHashMap的做法是先尝试2次通过不锁住Segment的方式来统计各个Segment大小(count值),如果统计的过程中,容器的count发生了变化,则再采用加锁的方式(把所有Segment的put、remove和clean方法全部锁住)来统计所有Segment的大小。

ConcurrentHashMap是如何判断在统计的时候容器是否发生了变化呢? 使用modCount变量,在put、remove和clean方法里操作元素前都会将变量modCount进行加1,那么在统计size前后比较modCount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得知容器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6.2 ConcurrentLinkedQueue

【重要】https://juejin.im/post/5aeeae756fb9a07ab11112af
在并发编程中,有时候需要使用线程安全的队列。如果要实现一个线程安全的队列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使用阻塞算法,另一种是使用非阻塞算法。使用阻塞算法的队列可以用一个(入队和出队用同一把锁)或两个锁(入队和出队用不同的锁)等方式来实现。非阻塞的实现方式则可以使用循环CAS的方式来实现。

ConcurrentLinkedQueue是一个基于链接节点的无界线程安全队列,它采用先进先出的规则对节点进行排序,当我们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它会添加到队列的尾部;当我们获取一个元素时,它会返回队列头部的元素。它采用了“wait-free”算法(即CAS算法)来实现

ConcurrentLinkedQueue 内部的队列使用单向链表方式实现,其中有两个 volatile 类型的 Node 节点分别用来存放队列的首、尾节点 。在 Node 节点内部则维护一个使用 volatile 修饰的变量 item,用来存放节点的值;volatile 修饰的变量 next用来存放链表的下一个节点,从而链接为一个单向无界链表。其 内部则使用 UNSafe 工具类提供的 CAS 算法来保证出入队时操作链表的原子性。

1.入队列的过程
入队主要做两件事情:第一是将入队节点设置成当前队列尾节点的下一个节点第二是更新tail节点,如果tail节点的next节点不为空,则将入队节点设置成tail节点,如果tail节点的next节点为空,则将入队节点设置成tail的next节点,所以tail节点不总是尾节点。

2.定位尾节点
tail节点并不总是尾节点,所以每次入队都必须先通过tail节点来找到尾节点。尾节点可能是tail节点,也可能是tail节点的next节点。

3.设置入队节点为尾节点
p.casNext(null,n)方法用于将入队节点设置为当前队列尾节点的next节点,如果p是null,表示p是当前队列的尾节点,如果不为null,表示有其他线程更新了尾节点,则需要重新获取当前队列的尾节点。

让tail节点永远作为队列的尾节点,这样实现代码量非常少,而且逻辑清晰和易懂。但是,这么做有个缺点,每次都需要使用循环CAS更新tail节点。如果能减少CAS更新tail节点的次数,就能提高入队的效率,所以doug lea使用hops变量来控制并减少tail节点的更新频率,并不是每次节点入队后都将tail节点更新成尾节点,而是当tail节点和尾节点的距离大于等于常量HOPS的值(默认等于1)时才更新tail节点,tail和尾节点的距离越长,使用CAS更新tail节点的次数就会越少,但是距离越长带来的负面效果就是每次入队时定位尾节点的时间就越长,因为循环体需要多循环一次来定位出尾节点

4.出队列
并不是每次出队时都更新head节点,当head节点里有元素时,直接弹出head节点里的元素,而不会更新head节点。只有当head节点里没有元素时,出队操作才会更新head节点。这种做法也是通过hops变量来减少使用CAS更新head节点的消耗,从而提高出队效率。

首先获取头节点的元素,然后判断头节点元素是否为空,如果为空,表示另外一个线程已经进行了一次出队操作将该节点的元素取走,如果不为空,则使用CAS的方式将头节点的引用设置成null,如果CAS成功,则直接返回头节点的元素,如果不成功,表示另外一个线程已经进行了一次出队操作更新了head节点,导致元素发生了变化,需要重新获取头节点。

6.3 Java中的阻塞队列

阻塞队列(BlockingQueue)是一个支持两个附加操作的队列。这两个附加的操作支持阻塞的插入和移除方法。

  • 1)支持阻塞的插入方法:意思是当队列满时,队列会阻塞插入元素的线程,直到队列不满。
  • 2)支持阻塞的移除方法:意思是在队列为空时,获取元素的线程会等待队列变为非空。

两个附加操作提供了4种处理方式:

简记:put和take分别尾首含有字母t,offer和poll都含有字母o。

1.ArrayBlockingQueue
ArrayBlockingQueue是一个用数组实现的有界阻塞队列。此队列按照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默认情况下不保证线程公平的访问队列
2.Linked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是一个用链表实现的有界阻塞队列。此队列的默认和最大长度为Integer.MAX_VALUE。此队列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对元素进行排序。
3.PriorityBlockingQueue
PriorityBlockingQueue是一个支持优先级的无界阻塞队列。默认情况下元素采取自然顺序升序排列。也可以自定义类实现compareTo()方法来指定元素排序规则
4.DelayQueue
DelayQueue是一个支持延时获取元素的无界阻塞队列。队列使用PriorityQueue来实现。队列中的元素必须实现Delayed接口,在创建元素时可以指定多久才能从队列中获取当前元素。只有在延迟期满时才能从队列中提取元素。
5.SynchronousQueue
SynchronousQueue是一个不存储元素的阻塞队列。每一个put操作必须等待一个take操作,否则不能继续添加元素。它支持公平访问队列。默认情况下线程采用非公平性策略访问队列。

6.3.1 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

使用通知模式实现。所谓通知模式,就是当生产者往满的队列里添加元素时会阻塞住生产者,当消费者消费了一个队列中的元素后,会通知生产者当前队列可用。

ArrayBlockingQueue

使用了Condition来实现   [https://juejin.im/post/5aeebdb26fb9a07aa83ea17e]

ArrayBlockingQueue的主要属性如下:

/** The queued items */
final Object[] items;/** items index for next take, poll, peek or remove */
int takeIndex;/** items index for next put, offer, or add */
int putIndex;/** Number of elements in the queue */
int count;/** Concurrency control uses the classic two-condition algorithm* found in any textbook.*//** Main lock guarding all access */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Condition for waiting take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Condition for waiting put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复制代码

从源码中可以看出ArrayBlockingQueue内部是采用数组进行数据存储的(属性items),为了保证线程安全,采用的是ReentrantLock lock,为了保证可阻塞式的插入删除数据利用的是Condition,当获取数据的消费者线程被阻塞时会将该线程放置到notEmpty等待队列中,当插入数据的生产者线程被阻塞时,会将该线程放置到notFull等待队列中。而notEmpty和notFull等中要属性在构造方法中进行创建:

public ArrayBlockingQueue(int capacity, boolean fair) {if (capacity <= 0)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this.items = new Object[capacity];lock = new ReentrantLock(fair);notEmpty = lock.newCondition();notFull =  lock.newCondition();
}
public void put(E 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checkNotNull(e);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lock.lockInterruptibly();try {while (count == items.length)notFull.await();insert(e);} finally {lock.unlock();}
}
public E take()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final ReentrantLock lock = this.lock;lock.lockInterruptibly();try {while (count == 0)notEmpty.await();return extract();} finally {lock.unlock();}
}
private void insert(E x) {items[putIndex] = x;putIndex = inc(putIndex);++count;notEmpty.signal();
}

Linked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的主要属性有:

/** Current number of elements */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count = new AtomicInteger();/*** Head of linked list.* Invariant: head.item == null*/
transient Node<E> head;/*** Tail of linked list.* Invariant: last.next == null*/
private transient Node<E> last;/** Lock held by take, poll, etc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takeLock = new ReentrantLock();/** Wait queue for waiting take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Empty = takeLock.newCondition();/** Lock held by put, offer, etc */
private final ReentrantLock putLock = new ReentrantLock();/** Wait queue for waiting puts */
private final Condition notFull = putLock.newCondition();
复制代码

可以看出与ArrayBlockingQueue主要的区别是,LinkedBlockingQueue在插入数据和删除数据时分别是由两个不同的lock(takeLockputLock)来控制线程安全的,因此,也由这两个lock生成了两个对应的condition(notEmptynotFull)来实现可阻塞的插入和删除数据。并且,采用了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队列

ArrayBlockingQueue与LinkedBlockingQueue的比较

相同点:ArrayBlockingQueue和LinkedBlockingQueue都是通过condition通知机制来实现可阻塞式插入和删除元素,并满足线程安全的特性;

不同点:1. ArrayBlockingQueue底层是采用的数组进行实现,而LinkedBlockingQueue则是采用链表数据结构; 2. ArrayBlockingQueue插入和删除数据,只采用了一个lock,而LinkedBlockingQueue则是在插入和删除分别采用了putLocktakeLock,这样可以降低线程由于线程无法获取到lock而进入WAITING状态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线程并发执行的效率。

6.4 CopyOnWriteArrayList解读

https://juejin.im/post/5aeeb55f5188256715478c21 
由于读操作根本不会修改原有的数据,因此对于每次读取都进行加锁其实是一种资源 浪费。我们应该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访问List的内部数据,毕竟读取操作是安全的。根据读写锁的思想,读锁和读锁之间确实也不冲突。但是,读操作会受到写操作的阻碍,当写发 生时,读就必须等待,否则可能读到不一致的数据。同理,当读操作正在进行时,程序也 不能进行写入。
    为了将读取的性能发挥到极致,JDK中提供了CopyOnWriteArrayList类。对它来说, 读取是完全不用加锁的,并且更好的消息是:写入也不会阻塞读取操作。只有写入和写入 之间需要进行同步等待。这样,读操作的性能就会大幅度提升。

CopyOnWrite就是在写入操作时,进行一次自我 复制。换句话说,当这个List需要修改时,我并不修改原有的内容(这对于保证当前在读 线程的数据一致性非常重要),而是对原有的数据进行一次复制,将修改的内容写入副本 中。写完之后,再用修改完的副本替换原来的数据,这样就可以保证写操作不会影响读了。

每个 CopyOnWriteArrayList 对象里面有一个volatile修饰的array 数组对象用来存放具体元素(这里仅仅是修饰的是数组引用), ReentrantLock 独占锁对 象用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写线程正在进行数组的复制 。

CopyOnWriteArrayList 中法代器的弱一致性是怎么回事 , 所谓弱一致性是指返回遥代器后,其他线程对 list 的增删改对迭代器是不可见的 。

当调用 iterator() 方法获取法代器时实 际上会返 回 一个 COWiterator 对象 , COWiterator 对象 的 snapshot 变量保存了当 前 list 的内 容 , cursor 是遍历 list 时数据 的下标。
为什么说 snapshot 是 list 的 快照呢?明明是指针传递 的引用啊,而不 是副本。 如果在该线程使用 返回 的法代器遍历元素 的过程 中, 其他线程没有对 list 进行增删 改,那么snapshot 本 身就是 list 的 array , 因 为它 们 是 引 用关系。但是如果在遍历期间 其他线程对 该
list 进行了 增删 改 ,那么 snapshot 就是快照了,因为增删 改后 list 里面的 数组被新数组替 换 了 ,这时候老数组被 snapshot 引用 。这也说明获取迭代器后 , 使用 该法代器元素时, 其他线程对该 list 进行的增删改不可见,因为它们操作的是两个不同的数组 , 这就是弱一致性 。

CopyOnWriteArrayList 使用写时复制的策略来保证 list 的一致性,而获取一修改一写入三步操作并不是原子性的,所以在增删改的过程中都使用了独占锁,来保证在某个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对 list 数组进行修改 。 另外 CopyOnWriteAn·ayList 提供了弱 一致性的法代器 , 从而保证在获取迭代器后,其他线程对 list 的修改是不可见的, 迭代器遍历的数组是一个快照 。 另外, CopyOnWriteArraySet 的底层就是使用它实现的

6.5 Fork/Join框架

Fork/Join框架是Java 7提供的一个用于并行执行任务的框架,是一个把大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最终汇总每个小任务结果后得到大任务结果的框架。

6.6 并发容器之ThreadLocal

https://juejin.im/post/5aeeb22e6fb9a07aa213404a
set(T value)

set方法设置在当前线程中threadLocal变量的值,该方法的源码为:

public void set(T value) {//1. 获取当前线程实例对象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2. 通过当前线程实例获取到ThreadLocalMap对象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if (map != null)//3. 如果Map不为null,则以当前threadLocl实例为key,值为value进行存入map.set(this, value);else//4.map为null,则新建ThreadLocalMap并存入valuecreateMap(t, value);
}

方法的逻辑很清晰,具体请看上面的注释。通过源码我们知道value是存放在了ThreadLocalMap里了,当前先把它理解为一个普普通通的map即可,也就是说,数据value是真正的存放在了ThreadLocalMap这个容器中了,并且是以当前threadLocal实例为key。先简单的看下ThreadLocalMap是什么,有个简单的认识就好,下面会具体说的。

首先ThreadLocalMap是怎样来的?源码很清楚,是通过getMap(t)进行获取:

ThreadLocalMap getMap(Thread t) {return t.threadLocals;
}
复制代码

该方法直接返回的就是当前线程对象t的一个成员变量threadLocals:

/* ThreadLocal values pertaining to this thread. This map is maintained* by the ThreadLocal class. */
ThreadLocal.ThreadLocalMap threadLocals = null;
复制代码

也就是说ThreadLocalMap的引用是作为Thread的一个成员变量,被Thread进行维护的。回过头再来看看set方法,当map为Null的时候会通过createMap(t,value)方法:

void createMap(Thread t, T firstValue) {t.threadLocals = new ThreadLocalMap(this, firstValue);
}
复制代码

该方法就是new一个ThreadLocalMap实例对象,然后同样以当前threadLocal实例作为key,值为value存放到threadLocalMap中,然后将当前线程对象的threadLocals赋值为threadLocalMap

现在来对set方法进行总结一下: 通过当前线程对象thread获取该thread所维护的threadLocalMap,若threadLocalMap不为null,则以threadLocal实例为key,值为value的键值对存入threadLocalMap,若threadLocalMap为null的话,就新建threadLocalMap然后在以threadLocal为键,值为value的键值对存入即可。

T get()

get方法是获取当前线程中threadLocal变量的值,同样的还是来看看源码:

public T get() {//1. 获取当前线程的实例对象Thread t = Thread.currentThread();//2. 获取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ThreadLocalMap map = getMap(t);if (map != null) {//3. 获取map中当前threadLocal实例为key的值的entryThreadLocalMap.Entry e = map.getEntry(this);if (e != null)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4. 当前entitiy不为null的话,就返回相应的值valueT result = (T)e.value;return result;}}//5. 若map为null或者entry为null的话通过该方法初始化,并返回该方法返回的valuereturn setInitialValue();
}

ThreadLocal内存泄漏问题

https://www.jianshu.com/p/dde92ec37bd1

7 Java中的原子类

因为变量的类型有很多种,所以在Atomic包里一共提供了13个类,属于4种类型的原子更新方式,分别是原子更新基本类型、原子更新数组、原子更新引用和原子更新属性(字段)。Atomic包里的类基本都是使用Unsafe实现的包装类。
JUC 包提供 了一系列的原子性操作类,这些类都是使用非阻塞算法 CAS 实现的;

7.1原子更新基本类型类

getAndIncrement是如何实现原子操作的呢

public final int getAndIncrement() {for (;;) {int current = get();int next = current + 1;if (compareAndSet(current, next))return current;}
}
public final boolean compareAndSet(int expect, int update) {return unsafe.compareAndSwapInt(this, valueOffset, expect, update);
}

源码中for循环体的第一步先取得AtomicInteger里存储的数值,第二步对AtomicInteger的当前数值进行加1操作,关键的第三步调用compareAndSet方法来进行原子更新操作,该方法先检查当前数值是否等于current,等于意味着AtomicInteger的值没有被其他线程修改过,则将AtomicInteger的当前数值更新成next的值,如果不等compareAndSet方法会返回false,程序会进入for循环重新进行compareAndSet操作。

Atomic包提供了3种基本类型的原子更新,但是Java的基本类型里还有char、float和double等。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原子的更新其他的基本类型呢? Atomic包里的类基本都是使用Unsafe实现的;
Unsafe只提供了3种CAS方法:compareAndSwapObject、compareAndSwapInt和compareAndSwapLong,再看AtomicBoolean源码,发现它是先把Boolean转换成整型,再使用compareAndSwapInt进行CAS,所以原子更新char、float和double变量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来实现。

7.2原子更新数组

public class AtomicIntegerArrayTest {static int[] value = new int[] { 1, 2 };static AtomicIntegerArray ai = new AtomicIntegerArray(valu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i.getAndSet(0, 3);System.out.println(ai.get(0));//3System.out.println(value[0]);//1}
}

数组value通过构造方法传递进去,然后AtomicIntegerArray会将当前数组复制一份,所以当AtomicIntegerArray对内部的数组元素进行修改时,不会影响传入的数组。

8 Java中的并发工具类

8.1 等待多线程完成的CountDownLatch

https://juejin.im/post/5aeec3ebf265da0ba76fa327

CountDownLatch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操作。

public class CountDownLatchTest {staticCountDownLatch c = new CountDownLatch(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new Thread(new Runnable() {@Override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1);c.countDown();System.out.println(2);c.countDown();}}).start();c.await();System.out.println("3");}
}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 =new CountDownLatch(2) ;...
// 启动子线程
threadOne.start() ;
threadTwo.start() ;
System.out.println (”wait all child thread over !”);
//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毕,返回
countDownLatch.await() ;
创建了一个 CountDownLatch 实例,因为有两个子线程所以构造函数的传参为 2。
主线程调用 countDownLatch.await()方法后会被阻塞。
子线程执行完毕后调用 countDownLatch.countDown()方法让 countDownLatch 内部的计数器减 l ,
所有子线程执行完毕并调用 countDown()方法后计数器会变为 0,这时候主线程的 await()方法才会返回 。

CountDownLatch的构造函数接收一个int类型的参数作为计数器,如果你想等待N个点完成,这里就传入N。
当我们调用CountDownLatch的countDown()方法时,N就会减1,CountDownLatch的awai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N变成零。由于countDown方法可以用在任何地方,所以这里说的N个点,可以是N个线程,也可以是1个线程里的N个执行步骤。用在多个线程时,只需要把这个CountDownLatch的引用传递到线程里即可。
如果有某个解析sheet的线程处理得比较慢,我们不可能让主线程一直等待,所以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带指定时间的await方法—await(long time,TimeUnit unit),这个方法等待特定时间后,就会不再阻塞当前线程。join也有类似的方法。

8.2 同步屏障CyclicBarrier

CyclicBarrier的字面意思是可循环使用(Cyclic)的屏障(Barrier)。它要做的事情是,让一组线程到达一个屏障(也可以叫同步点)时被阻塞,直到最后一个线程到达屏障时,屏障才会开门,所有被屏障拦截的线程才会继续运行。
CyclicBarrier默认的构造方法是CyclicBarrier(int parties),其参数表示屏障拦截的线程数量,每个线程调用await方法告诉CyclicBarrier我已经到达了屏障,然后当前线程被阻塞。

CyclicBarrier可以用于多线程计算数据,最后合并计算结果的场景。

8.2.3 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的区别

CountDownLatch 的计数器是一次性的,也就是等到计数器值变为0 后,再调用 CountDownLatch 的 await 和 countdown 方法都会立刻返回,这就起不到线程同步的效果了,而CyclicBarrier的计数器可以使用reset()方法重置。所以CyclicBarrier能处理更为复杂的业务场景。
CyclicBarrier 是回环屏障的 意思 ,它可以让一组线程全部达到一个状态后再全部同 时执行 。这里之所以叫作回环是因为当所有等待线程执行完毕,并重置 CyclicBarrier 的状态后它可以被重用。之所以 叫作屏障是因为线程调用 await 方法后就会被阻塞,这个阻塞点就称为屏障点,等所有线程都调用了 await 方法后,线程们就会冲破屏障,继续 向下运行。

8.3 控制并发线程数的Semaphore

https://juejin.im/post/5aeec49b518825673614d183

Semaphore(信号量)是用来控制同时访问特定资源的线程数量,它通过协调各个线程,以保证合理的使用公共资源。

内部计数器是递增的,计数器到达同步数的时候才会放行

//创建一个Semaphore 实例,有一个初始值
private static Semaphore semaphore = new Semaphore(O) ;A线程执行任务并semaphore.release( );B线程执行任务并semaphore.release( );
//等待子线程执行完毕,返回;
//传参为 2 说明调用 acquire 方法的线程会一直阻塞 , 直到信号量的计数变为 2 才会返回 。
semaphore.acquire (2) ;

把它比作是控制流量的红绿灯。比如××马路要限制流量,只允许同时有一百辆车在这条路上行使,其他的都必须在路口等待,所以前一百辆车会看到绿灯,可以开进这条马路,后面的车会看到红灯,不能驶入××马路,但是如果前一百辆中有5辆车已经离开了××马路,那么后面就允许有5辆车驶入马路,这个例子里说的车就是线程,驶入马路就表示线程在执行,离开马路就表示线程执行完成,看见红灯就表示线程被阻塞,不能执行。

8.4 线程间交换数据的Exchanger

Exchanger(交换者)是一个用于线程间协作的工具类。Exchanger用于进行线程间的数据交换。它提供一个同步点,在这个同步点,两个线程可以交换彼此的数据。这两个线程通过exchange方法交换数据,如果第一个线程先执行exchange()方法,它会一直等待第二个线程也执行exchange方法,当两个线程都到达同步点时,这两个线程就可以交换数据,将本线程生产出来的数据传递给对方

9 Java中的线程池

第一: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
第二: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要等到线程创建就能立即执行。
第三: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

创建线程池

new ThreadPoolExecutor(corePoolSize, maximumPoolSize, keepAliveTime,milliseconds,threadFactory,runnableTaskQueue, handler);
1)corePoolSize(线程池的基本大小)
2)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数量)
3)keepAliveTime(线程活动保持时间)
4)milliseconds(存活时间单位)
5)ThreadFactory:用于设置创建线程的工厂
6)runnableTaskQueue(任务队列)
7)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饱和策略)

  • AbortPolicy:丢弃并抛出异常。
  • CallerRunsPolicy:只用调用者所在线程来运行任务。
  • 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里最近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 DiscardPolicy:丢弃不抛异常

向线程池提交任务

execute()方法用于提交不需要返回值的任务,所以无法判断任务是否被线程池执行成功。
submit()方法用于提交需要返回值的任务。线程池会返回一个future类型的对象,通过这个future对象可以判断任务是否执行成功,并且可以通过future的get()方法来获取返回值,get()方法会阻塞当前线程直到任务完成,而使用get(long timeout,TimeUnit unit)方法则会阻塞当前线程一段时间后立即返回,这时候有可能任务没有执行完。

关闭线程池

可以通过调用线程池的shutdown或shutdownNow方法来关闭线程池。它们的原理是遍历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然后逐个调用线程的interrupt方法来中断线程,所以无法响应中断的任务可能永远无法终止。但是它们存在一定的区别,shutdownNow首先将线程池的状态设置成STOP,然后尝试停止所有的正在执行或暂停任务的线程,并返回等待执行任务的列表,而shutdown只是将线程池的状态设置成SHUTDOWN状态,然后中断所有没有正在执行任务的线程。

合理地配置线程池

要想合理地配置线程池,就必须首先分析任务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 ·任务的性质:CPU密集型任务、IO密集型任务和混合型任务。
  • ·任务的优先级:高、中和低。
  • ·任务的执行时间:长、中和短。
  • ·任务的依赖性:是否依赖其他系统资源,如数据库连接。

性质不同的任务可以用不同规模的线程池分开处理。

  • CPU密集型任务应配置尽可能小的线程,如配置Ncpu+1个线程的线程池。
  • IO密集型任务线程并不是一直在执行任务,则应配置尽可能多的线程,如2*Ncpu。混合型的任务

10 Executor框架

Java的线程既是工作单元,也是执行机制。从JDK 5开始,把工作单元与执行机制分离开来。工作单元包括Runnable和Callable,而执行机制由Executor框架提供

Executor框架的两级调度模型

在HotSpot VM的线程模型中,Java线程(java.lang.Thread)被一对一映射为本地操作系统线程。Java线程启动时会创建一个本地操作系统线程;当该Java线程终止时,这个操作系统线程也会被回收。操作系统会调度所有线程并将它们分配给可用的CPU。

在上层,Java多线程程序通常把应用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然后使用用户级的调度器(Executor框架)将这些任务映射为固定数量的线程;在底层,操作系统内核将这些线程映射到硬件处理器上。这就是两级调度模型。从图中可以看出,应用程序通过Executor框架控制上层的调度;而下层的调度由操作系统内核控制,下层的调度不受应用程序的控制。

1.Executor框架的结构

  1. 任务。包括被执行任务需要实现的接口:Runnable接口或Callable接口
  2. 任务的执行。包括任务执行机制的核心接口Executor,以及继承自Executor的ExecutorService接口。Executor框架有两个关键类实现了ExecutorService接口(ThreadPoolExecutor和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3. 异步计算的结果。包括接口Future和实现Future接口的FutureTask类。

2.Executor框架的成员

Executor框架的主要成员:ThreadPoolExecutor、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Future接口、Runnable接口、Callable接口和Executors。

ThreadPoolExecutor
1)FixedThreadPool。创建使用固定线程数的线程池
2)SingleThreadExecutor。创建使用单个线程的线程池,多任务下任务排队
3)CachedThreadPool。创建一个大小无界的线程池,通常会创建与所需数量相同的线程,然后在他回收旧线程时候停止创建新线程

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
1)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适用于需要多个后台线程执行周期任务,同时为了满足资源管理的需求而需要限制后台线程的数量的应用场景。
2)SingleThreadScheduledExecutor适用于需要单个后台线程执行周期任务,同时需要保证顺序地执行各个任务的应用场景

Future接口
Future接口和实现Future接口的FutureTask类用来表示异步计算的结果,返回一个FutureTask对象

Runnable接口和Callable接口
Runnable接口和Callable接口的实现类,都可以被ThreadPoolExecutor或ScheduledThreadPoolExecutor执行。它们之间的区别Runnable不会返回结果,而Callable可以返回结果Future<> res = exectur.submin(Callable),使用res.get()方法获取结果。

《并发编程的艺术》读书笔记相关推荐

  1.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2. 读书笔记 | 墨菲定律(一)

    1. 有些事,你现在不做,永远也不会去做. 2. 能轻易实现的梦想都不叫梦想. 3.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做事要有耐心,要经得起前期的枯燥.) 4. 当我们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更要耐下心来 ...

  3. 洛克菲勒的38封信pdf下载_《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读书笔记 洛克菲勒写给孩子的38封信 第1封信:起点不决定终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这种平等是权利与法律意义上的平等,与经济和文化优势无关 第2封信:运气靠策划 ...

  4. 股神大家了解多少?深度剖析股神巴菲特

    股神巴菲特是金融界里的传奇,大家是否都对股神巴菲特感兴趣呢?大家对股神了解多少?小编最近在QR社区发现了<阿尔法狗与巴菲特>,里面记载了许多股神巴菲特的人生经历,今天小编简单说一说关于股神 ...

  5. 2014巴菲特股东大会及巴菲特创业分享

     沃伦·巴菲特,这位传奇人物.在美国,巴菲特被称为"先知".在中国,他更多的被喻为"股神",巴菲特在11岁时第一次购买股票以来,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千亿规模的 ...

  6. 《成为沃伦·巴菲特》笔记与感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沃伦·巴菲特传记的纪录片 http://www.bilibili.co ...

  7.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读书笔记002:托尼.巴赞之快速阅读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快速阅读>之后,我们就可以可以快速提高阅读速度,保持并改善理解嗯嗯管理,通过增进了解眼睛和大脑功能 ...

  8.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读书笔记001:托尼.巴赞之开动大脑 托尼.巴赞是放射性思维与思维导图的提倡者.读完他的<开动大脑>之后,我们就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大脑可以进行比我们预期多得多的工作:我们可以最 ...

  9.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读书笔记003:托尼.巴赞之思维导图 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一书,详细的介绍了思维发展的新概念--放射性思维: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实施你的放射性思维,实现你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给出一种深刻的智 ...

  10. 产品读书《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

    作者简介 艾丽斯.施罗德,曾经担任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因为撰写研究报告与巴菲特相识.业务上的往来使得施罗德有更多的机会与巴菲特亲密接触,她不仅是巴菲特别的忘年交,她也是第一个向巴菲特建 ...

最新文章

  1. ios vue 添加本地音乐_Vue 项目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2. 用户画像_什么是“用户画像”?如何利用用户画像进行精准营销?
  3. servlet 异常处理_Servlet异常和错误处理示例教程
  4. 最少换乘(最短路+恶心的输入)acm寒假集训日记22/1/3 or 22/1/4
  5. python绘制基因结构图_Python调用graphviz绘制结构化图形网络示例
  6. DataTable的Merge方法和添加datatable到dataset
  7. python清除缓存的命令_python怎么删除缓存文件
  8. 浅谈信息安全及解决方案
  9. python统计字符串中字母个数字母无视大小写_python判断字符串是字母 数字 大小写(转载)...
  10. log4j.properties中log4j.rootLogger 与log4j.rootCategory 有什么区别 .
  11. 一步一步创建ASP.NET MVC5程序[Repository+Autofac+Automapper+SqlSugar](十一)
  12. TOP to Down设计简单例子 Creo3.0
  13. php后缀名隐藏,php怎样隐藏后缀名
  14. 量子计算机解泊松方程,学界 | 从泊松方程的解法,聊到泊松图像融合
  15. 人人5功盖世时候,我在支持国产
  16. 采用Java编写一个软件,100以内的口算题,加减运算,运算结果位于[0,100]区间内,要求自动生成题库,实现自动判分,自动生成成绩,并且有图形化CUI界面
  17. Java 集合 --- String, StringBuilder, StringBuffer
  18. CF13A 最大公约数加进制转换
  19. 自己做的一个超级简单的小游戏
  20. 阿里云轻量服务器开放指定端口

热门文章

  1. 内网环境下安装python包_内网环境中,如何快速的安装 py 的依赖包
  2. boost网络库开发
  3. call()的第二个参数
  4. js将两个数组合并,并且删除第二个元素
  5. 心灵感应和量子力学01------第五维空间
  6. CiteSpace作者共被引图含义详细解析
  7. 浅谈网站中的布局与建网站的注意事项
  8. Delphi 中TPath单元引用报错无法编译问题
  9. android高品质游戏,看看你out没?目前最火的10款Android游戏
  10. 2021 物流门店消防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