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隔空充电技术,肌肉还是鸡肋?

程序员的店小二 2021-02-01 15:51:44 10204 已收藏 117
版权
本文转载自 智东西,作者 云鹏

小米首发了移动端的隔空充电技术,手机无需放在充电板上,拿着玩游戏、躺在床上刷网页的时候都可以充电。

摩托罗拉也在抢在小米前一个多小时展示了自家的隔空充电技术,其充电发射器更加小巧。

2017年iPhone X刚刚发布时,手机无线充电功率仅为7.5W,仅仅三年多过去,小米在去年10月将手机无线充电功率推升至80W。

目前华为、OPPO量产的无线充电功率在40W左右,小米为50W,在无线充电功率达到了有线充电水平之后,隔空充电这种“真无线”充电方式可能将成为了下一个技术突破口。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原理最早被证实可行是在2007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室里,研究员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实现了无线电力传导。

但直到10年后,苹果才将技术大规模商用,可见无线充电技术实现商用量产,其难度之大。而更进一步的隔空充电,概念提出也有七到八年的时间。

为什么今天摩托罗拉、小米接连发布隔空充电技术,隔空充电技术应用与手机的背后,究竟需要突破哪些技术难题,隔空充电领域有哪些行业“老炮”?隔空充电技术,又是否会成为无线充电产业的下一个里程碑?

01.无线射频技术是未来,

“效率高、充的准”是关键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个大类,电磁感应技术、电磁共振技术和无线射频技术。

现在我们最常见的,苹果、三星、华米OV等厂商都在使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就是电磁感应技术,主要通过电磁线圈进行能量转换和传递。

比如各类无线充电板、无线充电底座,使用的都是这种技术,而我们熟知的Qi标准就是建立在该技术之上。

当然,电磁感应技术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了,它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充电效率高,转换率通常在80%左右,而它的弊端也很明显,就是手机必须要和充电板紧贴在一起,自由充电距离几乎为零。

电磁共振技术在充电距离上比电磁感应稍进一步,可以允许10cm左右的无线充电,但是充电效率相对较低,转换率在70%左右。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充电板,允许用户固定在办公桌的底部,手机放在桌面上就可以充电,其利用的就是电磁共振技术。

而今天我们看到小米发布的隔空充电技术,就是一种无线射频技术,这类技术的原理就是把空间电场作为能量传输的媒介,这样一来在充电距离上能够有显著的突破,充电方式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

▲小米隔空充电方案

小米这套无线充电系统由144根天线组成,可以将能量通过毫米波极窄波束的形式传递给手机,手机端通过微型信标天线接收,可以在半径数米的空间内,实现功率为5W的远距离无线充电。

摩托罗拉的隔空充电方案中,发射器的体积更加小巧,大约跟常见的无线充电底座大小相当,并且可以同时给多部设备充电。不过,摩托罗拉并没有公布其隔空充电方案的具体功率。


▲左:摩托罗拉隔空充电发射器,右:摩托罗拉隔空充电方案展示

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两种无线充电技术其实并非“真正无线”,仍然需要设备与充电底座保持较近距离,而无线射频技术无疑成为未来突破这一限制的主要技术实现路径。

当然,隔空充电的问题也很明显,就是充电效率比较低。在无线充电技术路线的选择上,颇有些“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意味。

但是,手机用电快,电池容量大,给手机充电,最关键的、对体验影响最大的因素,一定是充电速度,充电速度由功率决定,充电效率低,无疑成为了拦在隔空充电和手机之间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另外,给手机隔空充电的另一大挑战,就是手机可能会处于不断移动的状态,因此对于手机的准确定位就变得十分关键。更准确的定位,也可以对充电效率有明显提升,避免能量浪费。

在智东西与小米快充团队工程师王彦腾的深入交流中,他认同隔空充电发射端频率、功率的相关技术,以及对被充设备精确定位的相关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两点。

不过他特别说道,这两点固然重要,但是这其中有非常多的子项,每一项都在技术上充满了挑战。

02.毫米波也能玩充电,

行业“大佬”仍然美日企居多

无线射频技术作为无线充电的一种方式,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它所能够利用的射频类型非常多样,包括毫米波、厘米波、红外线、蓝牙甚至是WiFi都可以为其所用。

因此这也为行业中的企业选择不同技术路线,差异化竞争提供了便利。

在隔空充电领域,美国企业相对起步较早,如Ossia和Energous都有十年以上的发展历史。

Ossia在公众视野中出现频率还比较高,他们于2008年成立于美国,早在2013年底就提出了无线充电的概念,在三年后的2016 CES展会上,他们第一次秀出了自己的隔空充电方案——无线充电基站Cota。

Cota呈一个桶状,体积较大,据称可以在3米左右的范围内,对设备进行定向充电,并且Ossia还特意为这个充电系统设计了一种电池,可以进行隔空充电,这对于居家生活中的各类遥控器十分友好。

Cota利用的是厘米波技术,最初频率大约为2.4GHz,与WiFi的频率十分接近,因此手机并不需要增加多少硬件就可以实现Cota隔空充电。

这种厘米波隔空充电在充电时要先进行一个类似于“配对”的过程,与蓝牙或WiFi配对相似,手机收到Cota发出的信号后,会向Cota进行逆向发送,从而让Cota确认自己的位置,建立传输路径,然后在进行能量的传输。

不过这种Cota隔空充电的功率仅为1W左右,实际利用价值并不高,只是作为一个概念产品进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有外媒报道,Ossia曾经与沃尔玛合作进行了一个试点项目,通过一个嵌在超市天花板上的Cota发射器,为大约1000个货架上的电子标签进行充电。

这样的想法很有创意,从中我们也能看到当时的技术仅对于这种电池容量低、耗电量低,充电需求不高的产品有一定使用价值。

提到无线充电技术,美国Energous是一家避不开的巨头,它成立于2010年,成立五年后,就在2015年的CES展会上展示了自己的Wattup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在大约4.6米的范围内给多台设备进行隔空充电。

Wattup所使用的是WiFi频段,发射设备的功率有一定优势,大约为10W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Energous在2017年和苹果芯片供应商Dialog达成合作关系,称将共同开发超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并且在2019年,他们还与国内手机厂商vivo达成了合作,将就无线充电技术展开合作。

如今两年过去了,vivo也可能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憋了大招。

相较于两家老牌企业,美国另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年轻创企GuRu则大胆使用了毫米波技术,在2020年的CES展会上,他们推出了一款隔空充电设备,外形酷似“台灯”,将手机放在灯下,就可以进行隔空充电。

据了解,GuRu利用了无线电频率透镜(Radio Frequency Lensing)技术,将无线电集中成一束,并通过空气发送到安装了接收单元的手机等设备中。

而无线电频率透镜技术,据称也是隔空充电领域核心的关键技术之一。

不过GuRu的无线充电台灯无法在有遮挡的情况下为设备进行充电。

相比于GuRu,今天小米展示的隔空充电方案则显得更加成熟,不仅可以实现无遮挡充电,并且充电功率也提升至5W左右。

5W的功率放在现在的手机行业中可能有点“不够看”,但不要忘了,之前美国这些先发企业所推出的解决方案,大多也仅有1W-2W左右的充电功率,其无法在消费电子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充电效率不具有可用性。

另外,仅仅在一年之前,苹果iPhone标配的充电插头仍然是5V 1A,功率也为5W,可以说,现在隔空充电的功率已经做到了早期有线充电的水平。

03.大规模落地仍需解决成本问题,

消费观念、标准落地老大难

两家手机厂商隔空充电技术今天的集中亮相,其实是经过了行业十几年的漫长技术积累的。

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展会中的概念产品,还是ToB端的小规模商用,隔空充电在消费领域的大规模商用仍然存在许多挑战。

从小米的演示视频以及美国企业的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隔空充电桩”,也就是隔空充电的发射端设备目前体积还比较大,并且工艺比较复杂,使用的射频材料也比较昂贵。

如何在兼顾发射功率、频率的基础上,将成本降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降到一个消费者可以接收的范围内,仍然是一大难题。

另外,隔空充电的目前演示方案的功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并且对于设备的寻找和定位还要更加精准,因为实际家庭居住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会进一步提升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除了技术上的难题,其实在隔空充电早期发展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关于该技术的质疑声都部分集中在了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早年间许多人甚至认为手机信号、WiFi信号都会对身体产生辐射而影响健康,但实际上这些无线电波对人身体是几乎无害的。

比如毫米波就不同于α、γ和β射线,它不会对照射物体产生化学法应,从而也不会使物体产生任何DNA变化。并且目前没有任何一项实验数据表明,毫米波的辐射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非电离类型的辐射和电离类型的辐射

但即便如此,对于消费市场的教育都需要时间,初期用户对于这种充满位置的技术抱有一定怀疑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技术的落地离不开行业规则的完善,各个国家也会针对本国情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以目前情况来看,即使在业内可以称为元老级别的Ossia和Energous,都没有在美国本土获得FCC对其使用的所有频段的技术认证。

中国在无线充电技术领域起步较晚,要追赶的空间还比较大,在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上也有更多需要填补和完善的地方。

对于今天小米推出的隔空充电技术,智东西也与充电头网资深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普遍认为,这次的技术亮相更偏向于概念性。

“隔空充电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商用,仍然需要解决包括安全、法规、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保守估计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智东西。

04.结语:无线充电难分胜负,

自研技术掰掰手腕

手机无线充电发展的前三年,完成了充电功率飞跃式的提升,从7.5W到80W,提升了十倍有余。而从2021年开始,随着小米隔空充电技术的发布,无线充电的方式又发生了颠覆性改变。

无线充电,似乎第一次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做到“真无线”。当然,隔空充电技术在充电功率、转化率、成本、安全、法规等方面还有许多要完善的地方,距离真正商用落地,尚需时日。

不过可以看到,从屏幕到快充,从拍照到芯片,手机核心技术,正越来越多的从纯供应链技术,走向产业链的下游,更多终端厂商开始都更加重视从源头掌握核心技术,增加自己的自研比重。

毫无疑问,2021年的智能手机大战,在头部效应凸显,品牌效应增强的当下,技术仍然是硬通货。

小米隔空充电技术,肌肉还是鸡肋?相关推荐

  1. 小米的隔空充电技术或许是概念产品,需要跨越的技术难点太多

    近日小米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的隔空充电技术被炒热,其实这种技术早已在国外传出,不过由于技术难点太多,一直都没有变成现实,小米能将它变成现实么? 小米提出的隔空充电技术其实在国外已有许多的理论,不过由于种 ...

  2. 小米与摩托罗拉的隔空充电技术,或是行业下一个突破点

    前言:1月29日上午,小米正式发布自研的隔空充电技术,接收端设备都不需要任何充电线.充电底座,即使距离发射端设备数米远,也能实现自动隔空充电.与此同时,联想旗下的摩托罗拉官方也发布了自己的隔空充电技术 ...

  3. 小米实现隔空充电技术;程序员离职小技巧;GitLab 涨价|开发者周刊

    整理 | 梦依丹 出品 | CSDN(ID:CSDNnews) CSDN开发者周刊:只为传递"有趣/有用"的开发者内容! 本周热门项目 0.从 4 美元涨到 19 美元,GitLa ...

  4. 雷军发文:小米实现隔空充电技术

    | 快讯 1 月 29 日,雷军在公众号上发文小米自研隔空充电技术,17项技术专利! 雷军在文章中提到了该技术的实现原理: 技术核心是 空间定位技术 和 隔空能量传输. 隔空充电发射端:隔空充电桩 小 ...

  5. 互联网日报 | 1月31日 星期日 | 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整;小米首发自研隔空充电技术;2021年春节档电影开启预售...

    今日看点 ✦ 海航集团: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 快手科技香港IPO定价为每股115港元,位于指导价区间高端 ✦ 小米首发隔空充电技术,可在数米半径内5瓦远距离充电 ✦ 各地出台就地 ...

  6. 手机隔空充电,会有辐射吗?

    关注.星标公众号,直达精彩内容 出品 21ic中国电子网 付斌综合 网站:21ic.com 近日, 高通.小米.moto等品牌发布隔空充电技术,隔空充电到底是什么? 真如科幻电影那样?辐射大不大?会不 ...

  7. 小米的隔空充电,看起来好酷

    昨天是1月29号,昨天小米发布了一个隔空充电技术,很火爆,大胆想,如果有一条无线充电的高速公路,那电动汽车还担心没有电吗? -- 雷总的微博原文 隔空充电技术:如科幻电影一般,拿着手机进入客厅,就实现 ...

  8. 苹果模仿中国手机的又一明证,复制隔空充电和反向充电技术

    据外媒披露苹果正研发隔空充电和反向充电技术,这些技术或概念都是由中国手机企业提出,如今苹果却开始复制这些技术,无疑再次证明了苹果已不再是全球技术引领者而是跟随者. 事实上从2011年库克担任苹果CEO ...

  9. 又一黑科技曝光:手机“隔空充电”时代要来了?

    点击上方 "编程技术圈"关注, 星标或置顶一起成长 后台回复"大礼包"有惊喜礼包! 每日英文 You don`t always have to be nice. ...

最新文章

  1. QString to const char*
  2. linux cpu 实际进程,linux – 找出高CPU占用率的apache进程实际上在做什么?
  3. 腾讯与 TTN 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及中国物联网开发生态
  4. Docker系统六:Docker网络管理
  5. maccmsv10 苹果cms 深度定制站群版
  6. 机器学习方向企业面试题(一)
  7. C++_类和对象_对象特性_构造函数调用规则---C++语言工作笔记043
  8. python拉格朗日插值法_【统计学】拉格朗日插值法的一种python实现方式
  9. 华为发布了其自研的鸿蒙操作系统,官宣!鸿蒙手机操作系统即将发布
  10. 项目管理之成熟度模型
  11. 增长率用计算机怎么算,excel如何利用公式来计算平均增长率的方法
  12. HoloWAN网络仿真损伤仪的基本功能及图解
  13. ACM各题型OJ题目总结
  14. Java实现微信授权 获取用户OpenID(一)
  15. idea 编译时,报“编码GBK的不可映射字符”
  16. Qlikview Data Modeling---Concatenation
  17. 专访仙工智能叶杨笙:工业产品如何提升研发效能?
  18. 鼠标上下滑轮时,来回乱跑的骚操作
  19. 成都目前比较好的软件公司
  20. vs2015c语言函数,c++中strcpy函数在VS2015无法使用的问题

热门文章

  1. 学编程买什么类型的电脑适合?从预算到配置,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2. Xbox手柄转子马达的控制运用机制原理
  3. 单一世界架构初探之世界地图
  4. 电子计算机没电了,电脑主板电池没电了会开不了机吗
  5. 通过配置文件修改PenMount中操作模式为Touch
  6. 孙陶然:创业是从零开始的一次全新旅程
  7. 14.Unity2D 横版 粒子系统特效 飙血粒子+高处落地粒子+对象池管理所有粒子
  8. Unity创建 .asset配置文件的方式
  9. vue自定义指令 v-focus 实现
  10. 数据结构实训-纸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