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目录-详情

第二版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第 1 章 软件测试概述  2
            1.1 软件测试的背景  2
            1.2 软件错误相关的典型案例  4
                
            1.3 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7
        第 2 章 软件测试基础  12
            2.1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12
                2.1.1 什么是软件测试  12
                2.1.2 验证与确认  13
                2.1.3 软件缺陷  14
                2.1.4 测试与质量保证  17
                2.1.5 测试用例  18
                2.1.6 测试策略  19
            2.2 软件测试的原则  20
            2.3 软件测试模型  22
                2.3.1 V 模型  22
                2.3.2 W 模型  22
                2.3.3 H 模型  23
                2.3.4 敏捷测试模型  24
            2.4 软件测试分类  24
                2.4.1 按工程阶段划分的测试  25
                2.4.2 按是否执行代码划分的测试  26
                2.4.3 按测试实施主体划分的测试  27
                2.4.4 按是否关联代码划分的测试  27
                2.4.5 按软件质量特性划分的测试  29
                2.4.6 按符合性评价要求划分的测试  30
                2.4.7 回归测试  31
        第 3 章 软件测评相关标准  33
            3.1 标准化概述  33
                3.1.1 标准化的意义  33
                3.1.2 标准的分类  34
            3.2 软件质量模型与评价标准  35
                3.2.1 软件质量标准的发展  35
                3.2.2 软件质量模型和测量  38
                3.2.3 软件质量评价  43
                3.2.4 就绪可用产品(RUSP)的质量要求和评价细则  44
            3.3 软件测试标准  45
                3.3.1 测试过程标准  46
                3.3.2 测试文档标准  46
                3.3.3 测试技术标准  49
            3.4 软件测试工作量及成本估算相关标准  50
        第 4 章 软件测试过程和管理  56
            4.1 测试过程模型  56
            4.2 组织级测试过程  57
                4.2.1 目的  58
                4.2.2 输入  59
                4.2.3 活动和任务  59
                4.2.4 结果  60
                4.2.5 信息项  60
            4.3 测试管理过程  60
                4.3.1 测试策划过程  61
                4.3.2 测试设计和实现过程  66
                4.3.3 测试环境构建和维护过程  69
                4.3.4 测试执行过程  71
                4.3.5 测试事件报告过程  73
                4.3.6 测试监测和控制过程  75
                4.3.7 测试完成过程  78
            4.4 静态测试过程  80
                4.4.1 目的  80
                4.4.2 输入  80
                4.4.3 活动和任务  80
                4.4.4 结果  81
                4.4.5 信息项  81
    第二篇 测试技术篇
        第 5 章 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技术  83
            5.1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83
                5.1.1 等价类划分法  84
                5.1.2 分类树法  86
                5.1.3 边界值法  88
                5.1.4 语法测试  91
                5.1.5 组合测试  92
                5.1.6 判定表测试  97
                5.1.7 因果图法  99
                5.1.8 状态转移测试  102
                5.1.9 场景测试  105
                5.1.10 随机测试  107
            5.2 测试设计方法选择策略  109
            5.3 测试用例的编写  109
                5.3.1 测试设计规格说明  110
                5.3.2 测试用例规格说明  111
                5.3.3 测试规程规格说明  112
                5.3.4 测试用例编写的细节  113
        第 6 章 基于结构的测试技术  115
            6.1 静态测试技术  115
                6.1.1 代码检查  115
                6.1.2 编码规则检查  116
                6.1.3 静态分析  117
            6.2 动态测试技术  120
                6.2.1 基于控制流设计用例  120
                6.2.2 基于数据流设计用例  129
            6.3 基于结构的测试辅助技术  136
                6.3.1 词法和语法分析  136
                6.3.2 程序插桩和驱动技术  137
            6.4 基于结构测试的综合策略  138
                6.4.1 测试覆盖准则  139
                6.4.2 小测试用例数计算  140
        第 7 章 自动化测试技术  144
            7.1 自动化测试技术概述  144
                7.1.1 自动化测试技术的发展和演进  144
                7.1.2 自动化测试的概念  145
                7.1.3 自动化测试的分类  146
                7.1.4 自动化测试的优缺点和局限  147
                7.1.5 自动化测试系统的通用架构  149
            7.2 自动化测试的实践策略  151
            7.3 测试设计的自动化技术  153
                7.3.1 基于模型的测试技术  153
                7.3.2 基于搜索的测试技术 157
            7.4 测试执行的自动化技术  158
                7.4.1 测试工具的选择  158
                7.4.2 自动化测试语言的选择  159
                7.4.3 测试输入的设计与实现  159
                7.4.4 测试输出结果的收集和分析  164
        第 8 章 基于经验的测试技术  166
            8.1 错误猜测法  166
                8.1.1 基本概念  166
                8.1.2 软件错误类型  166
                8.1.3 估算错误数量的方法  167
            8.2 探索性测试  168
                8.2.1 基本概念  168
                8.2.2 探索性测试风格  169
                8.2.3 探索性测试的相关方法  170
                8.2.4 探索性测试的优势与局限 170
            8.3 基于检查表的测试  171
                8.3.1 基本概念  171
                8.3.2 基于代码检查表的测试  171
                8.3.3 基于文档检查表的测试  172
        第 9 章 基于质量特性的测试与评价 174
            9.1 功能性测试  174
                9.1.1 完备性  174
                9.1.2 正确性  175
                9.1.3 适合性  175
                9.1.4 功能性测试案例  176
            9.2 性能效率测试  183
                9.2.1 时间特性  183
                9.2.2 资源利用性  183
                9.2.3 容量  184
                9.2.4 性能效率测试类型  185
                9.2.5 性能效率测试案例  186
            9.3 易用性测试  188
                9.3.1 可辨识性  188
                9.3.2 易学性  189
                9.3.3 易操作性  190
                9.3.4 用户差错防御性  191
                9.3.5 用户界面舒适性  192
                9.3.6 易访问性  193
            9.4 可靠性测试  194
                9.4.1 成熟性  194
                9.4.2 可用性  195
                9.4.3 容错性  195
                9.4.4 易恢复性  196
            9.5 信息安全性测试  197
                9.5.1 保密性  197
                9.5.2 完整性  198
                9.5.3 抗抵赖性  198
                9.5.4 可核查性  198
                9.5.5 真实性  199
            9.6 维护性测试  199
                9.6.1 模块化  199
                9.6.2 可重用性  200
                9.6.3 易分析性  200
                9.6.4 易修改性  201
                9.6.5 易测试性  202
            9.7 兼容性测试  202
                9.7.1 共存性  203
                9.7.2 互操作性  203
            9.8 可移植性测试  204
                9.8.1 适应性  204
                9.8.2 易安装性  206
                9.8.3 易替换性  207
            9.9 依从性测试  207
            9.10 符合性测试  208
                9.10.1 先决条件  208
                9.10.2 评价活动内容  209
                9.10.3 评价过程  209
                9.10.4 评价报告  209
                9.10.5 后续的符合性评价  210
    第三篇 测试技术应用篇
        第 10 章 基于风险的测试  212
            10.1 基于风险的测试概述  212
                10.1.1 为何要基于风险  212
                10.1.2 测试计划内容  216
                10.1.3 测试计划制订的步骤  217
                10.1.4 基于风险的测试的应用领域  218
            10.2 风险分析和缓解措施设计  218
                10.2.1 风险识别  218
                10.2.2 风险的影响和发生概率评估  221
                10.2.3 风险的优先级  224
                10.2.4 风险与缓解措施  226
                10.2.5 一般性的缓解措施指南  227
            10.3 测试级别与测试实施  232
                10.3.1 测试设计和实施的一般性指南  232
                10.3.2 单元测试设计与实施  234
                10.3.3 集成测试设计与实施  235
                10.3.4 系统测试设计与实施  237
                10.3.5 验收测试设计与实施  237
            10.4 测试估算与平衡决策  238
                10.4.1 测试估算的方法指南  238
                10.4.2 测试策略的综合和平衡  240
        第 11 章 分层架构软件测试  241
            11.1 分层架构介绍  241
                11.1.1 分层架构概述  241
                11.1.2 表示层介绍  242
                11.1.3 服务层介绍  243
                11.1.4 业务逻辑层介绍  243
                11.1.5 数据层介绍  244
            11.2 质量特性  244
                11.2.1 表示层质量特性  244
                11.2.2 服务层质量特性  248
                11.2.3 业务逻辑层质量特性  249
                11.2.4 数据层质量特性  251
            11.3 测试策略  252
                11.3.1 表示层测试策略  252
                11.3.2 服务层测试策略  253
                11.3.3 业务逻辑层测试策略  254
                11.3.4 数据层测试策略  256
            11.4 测试案例  259
                11.4.1 案例概述  259
                11.4.2 案例测试内容  260
                11.4.3 表示层测试  261
                11.4.4 服务层测试  264
                11.4.5 业务逻辑层测试  285
                11.4.6 数据层 TPC-C 基准测试  289
                11.4.7 数据层 TPC-DS 基准测试  293
        第 12 章 事件驱动架构软件测试  301
            12.1 架构概述  301
                12.1.1 基本概念  301
                12.1.2 应用实例  304
            12.2 质量特性  306
                12.2.1 功能性  309
                12.2.2 可靠性  309
                12.2.3 性能效率  311
                12.2.4 易用性  313
                12.2.5 信息安全性  314
                12.2.6 兼容性  315
                12.2.7 维护性  315
                12.2.8 可移植性  316
            12.3 测试策略  316
                12.4 测试案例  318
                12.4.1 案例介绍——安卓广播接收器  318
                12.4.2 测试策略与质量特性  319
        第 13 章 微内核架构软件测试 322
            13.1 微内核架构概述  322
                13.1.1 微内核架构说明  322
                13.1.2 微内核架构特点  323
                13.1.3 微内核架构优缺点  324
            13.2 质量特性  324
                13.2.1 功能性  324
                13.2.2 信息安全性  325
                13.2.3 可靠性  325
                13.2.4 易用性  325
            13.3 测试策略  325
            13.4 测试案例一  325
                13.4.1 案例介绍  325
                13.4.2 测试过程  327
            13.5 测试案例二  329
                13.5.1 案例介绍  329
                13.5.2 案例测试策略  331
                13.5.3 案例测试设计和执行  336
                13.5.4 案例总结  337
        第 14 章 分布式架构软件测试  338
            14.1 架构概述  338
                14.1.1 基本概念  338
                14.1.2 架构组件  340
                14.1.3 架构优势和劣势  342
                14.1.4 应用实例  343
            14.2 质量特性  344
                14.2.1 功能性  344
                14.2.2 数据一致性相关  346
                14.2.3 事务处理相关  347
                14.2.4 并发、互斥相关  347
                14.2.5 远过程调用和通信相关  348
                14.2.6 运维相关  349
            14.3 分布式架构软件测试常见的质量目标  350
            14.4 分布式架构软件测试常见的测试策略  352
            14.5 测试案例  353
                14.5.1 购票系统  353
                14.5.2 超市会员系统  360
    第四篇 新技术应用篇
        第 15 章 移动应用软件测试  363
            15.1 移动终端平台和应用软件介绍  363
            15.2 移动应用软件的测试  367
            15.3 移动应用软件功能测试案例  373
        第 16 章 物联网软件系统测试 375
            16.1 物联网简介  375
            16.2 物联网的测试类型  377
            16.3 物联网渗透测试技术  378
        第 17 章 大数据系统测试  381
            17.1 大数据简介  381
            17.2 大数据测试技术  382
            17.3 大数据功能测试案例  385
        第 18 章 可信软件验证技术  390
            18.1 可信软件  390
            18.2 可信软件的验证技术  391
            18.2.1 形式化建模与方法  391
            18.2.2 可信软件验证工具  394
        第 19 章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软件测试技术发展  400
            19.1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400
                19.1.1 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400
                19.1.2 人工智能对软件测试技术发展的影响  401
                19.1.3 人工智能会否取代软件测试人员  403
            19.2 人工智能辅助测试技术  405
                19.2.1 基于约束的技术  405
                19.2.2 启发式搜索算法  408
            19.3 机器学习在软件测试中的应用  409
                19.3.1 软件测试设计推荐  409
                19.3.2 使用模式识别  410
                19.3.3 软件脆弱性测试  410
    参考文献  411

软考-测试评测师(两版目录对比)相关推荐

  1. 求「软考中级评测师(第二版)」资源

    在吾爱看到该帖子,但是资源已经失效了,求个大佬

  2. 软考—信息项目管理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二)

    摘录自:信息系统项目32小时通关(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接上篇 软考-信息项目管理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一) 应用集成技术 基础知识点 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1)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 ...

  3. 软考信息系统监理师:2016年4月1日作业

    软考信息系统监理师:2016年4月1日作业 一.合同管理 1.合同按照信息系统工程范围划分哪几类? 答:从信息系统工程的不同范围和数量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信息系统工程总承建 合同.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合同. ...

  4. 软考信息系统监理师:2016年4月1日(冬青子)作业

    软考信息系统监理师:2016年4月1日作业 第十章  合同管理 1.合同按照信息系统工程范围划分哪几类? 答:(1)项目总承包合同:(2)项目单项承包合同:(3)项目分包合同. 2.签订分包合同,应具 ...

  5. 视频教程-2020年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下)新考纲视频培训课程-软考

    2020年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下)新考纲视频培训课程 10年以上软考培训经验,线下培训学员过万人.培训过的课程有:网络规划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 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师. ...

  6. 软考—信息项目管理师(信息化和信息系统一)

    摘录自:信息系统项目32小时通关(仅用于学习交流,侵权删!) 考点分析 本章节主要学习信息.信息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服务管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集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系统 ...

  7. 2023年软考系统架构师新版专栏导读

    目录 新的改变 软考是不是内卷? 老版教材删减章节 建议学习计划 专栏更文列表 新的改变 软考今年改版啦 高级系统架构师考试在2022年12月底出了第二版教材,比第二版多出来140页,虽然看起来好像更 ...

  8. 视频教程-2021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项目管理(上) 视频培训教程-软考

    2021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_项目管理(上) 视频培训教程 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优秀讲师,项目经理资质,担任操作系统原理.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教学工作.参与十个以上百万级软件项目管理及系统设计工 ...

  9. 2020计算机软考笔试题目,2020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巩固练习题及答案...

    [导语]为了便于大家的备考复习,下面无忧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年计算机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巩固练习题及答案,大家快练习起来吧!更多计算机软考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无忧考网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频道. ...

最新文章

  1. linux c 笔记 文件(三)
  2. 软件工程第二周阅读作业
  3. 设置ListView每条数据之间的间隔
  4. 营业额破千亿美元的亚马逊仍难令华尔街满意
  5. Qt中查看ui_xxx.h文件方法
  6. linux中的dup和fcntl的用法
  7. Linux使用技巧15则
  8. 自己封装的一个原生JS拖动方法。
  9. java存款输入密码类,创建一个银行账户类,包括账号、用户姓名、密码和余额属性,实现开户、查询余额、取款、存款功能。...
  10. 数据库单表数据过亿_我也能写数据库 —— 单表查询
  11. sequelize 外键关联_用Sequelize计算关联条目
  12. 运营前线1:一线运营专家的运营方法、技巧与实践03 与用户沟通,请避免这6个“坑”!...
  13. SQL Server 2005混合模式登录配置
  14. php mysql 命令行模式_phpstudy(mysql命令行的增删改查)
  15. Atitit图像处理的用途
  16. 操作文件的类 File demo3 小练习
  17. 计算机桌面文件如何发送给qq好友,桌面文件如何发到qq
  18. 干货! IT信息资产分类与信息分级管理规定
  19. 什么是熔断? 熔断有哪几种状态 ?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20. 作用python需要语言编写小游戏_作的解释|作的意思|汉典“作”字的基本解释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类期刊投稿转载
  2. 第14课 Altium Designer20(AD20)+VESC6.4实战教程:PCB总体布局介绍(北冥有鱼)
  3. php转nodejs 代码,NodeJS实现视频转码的示例代码
  4. Java字节流读取shp_SHN系列语音卡调试文档.doc
  5. 拓嘉启远:拼多多价格体系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6. 【亲测】PHP进销存源码 ERP多仓库管理系统 网络版手机端+小程序版进销存 二次开发
  7. ASP.NET MVC:多语言的三种技术处理策略
  8. metalink登陆故障解决!
  9. [杂谈]10年前的杂志文章-清凉简装,电脑减负非诚勿扰
  10. Kafka详解(五)Kafka副本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