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一直幻想着成为奥特曼、超人、蝙蝠侠等超级英雄,去惩恶扬善。嘴上高呼正义必胜,而转头一想,那儿不过是人的利己心罢了。即便是小时候的我,我去扮演超级英雄去拯救他人与水火,满足的不过是我想站在聚光灯下被人敬仰的心情罢了。之所以现在提起这件事,是因为真正的感受到了从大学开始,就很难结交真正的朋友,交朋友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单纯,每一个看似光明璀璨的未来与邂逅,伴随的都是利益的互换与利己心的角逐。

即便如此,我接受的教育与家教一直告诉我,这并不是全部。一定有很多我没有看到的,真正充满阳光、正气凛然、积极奋发的人存在。只是我现在的圈子不够大,阶级不够高,我接触不到这类优秀的人。所以我便开始不断的努力,不断地往上爬。然后我的圈子在不断扩大、不断认识更佳高阶层的人,和更多我认知之外的优异之人交流。交流之后我却发现,这个世界果然还是很现实,过于理想的美好并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压力足够压垮一个积极生活的人,DDL和同事关系也足以撕碎一些对于生活的美好幻想。

比如下面的一些经历:
我从小接受的、学校一直教导的教养告诉我——两性关系中应该尊重另一方,举案齐眉、相濡以沫。而我认识的各圈子大佬,越牛逼在这方面越放纵;越是大城市,这些乱象则越“正常”地发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大城市、所谓大佬们,它们能够接触到这些“高级”的资源。对于毒品,一般人根本没机会接触;而明星、各种有钱人却总是能从意想不到的渠道入手;对于性、金钱、权力也是如此。只要随便翻几本书、读几篇报告,就能把社会现状划出几个模型并分析。所以在这种公平的不公下,便产生了心理和心态上的对立。
随着社会整体意识的开放,很多行为已经不再受传统约束,甚至传统反而成为了被攻击的对象。随之而来的就是资源的倾斜,越高层越顶端的玩家,拥有越多的资源。生活无处不充满这个道理。对于游戏,氪金多、肝得多的人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更多的奖励;对于工作岗位,付出时间更多、钻研更透彻的人对行业的把控力越强。所以,从整体结构上而言,个体之间确实产生了客观的【强与弱】。而社会的主题又是弱肉强食,强者掌握更多资源,弱者接收来自强者微不足道的施舍后,更多的会接收到歧视、无视甚至侮辱。从而也促成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环境下又催生了不同性格、不同行为模式的成长者、
在逆境中,大多数人选择躺平,在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没有温饱之忧,最基本的生活是过得去的,也因而失去了翻身的机会。而小部分坚毅不拔的人,选择砥砺奋进、刻苦前行。顺境中,大多数人选择享受优越,从而错失很多持续发展的机会,导致被后来者超越;而小部分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各种零星的框架,转而促成属于自己的行为模型。然后神奇的一幕发生了,与其说“努力的人”能够成功,我觉得比如说“能够坚持做自己的人”能够成功。因为,努力的人真的非常多,我们随便一眼望去,高中生、初中生、考研人……它们都很努力,但是它们的努力并没有直接转换为ROI,而是为自己争取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并为自己修炼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然后用这个自我在好的平台上去开花结果。而途中,卓冠群伦者自然脱颖而出,但是聚光灯之下的,更多的是被强者过于强大的光芒的阴影吞噬的人。我认识很多清华大学的朋友,用它们的话说:外界总觉得清华大学是多么的NB,而实际上真正可以用天才来形容的永远是一些个体,而大部分普通学生毕业后,选择一个不错的工作稳定发展,也就没有了后话。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这个平台可以为它们提供比常人更具优势择业机会。然而实际上,成事者,与其说是平台,不如说是“自己”。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大学、甚至高中初中,与其说老师教得好,更重要的永远在于自我的不断进取和开拓。企业中,与其说选择了一个好老板,永远不如说是自己努力工作,完成了老板提供的机会从而增大了自己的价值。


误区1:强者说的话都是正确的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安全,并不懂半导体的知识。前一阵子接了一个半导体项目,关于半导体项目的调查需要很多数据,而我苦于找不到这些数据。于是求助了一对大佬,这位大佬夫妇,女方是半导体学术领域而男方是半导体企业领域。我分别向他们请教了关于学术和产业界的资料应该去哪找,应该怎么学习。有趣的事来了,大佬告诉我这些数据属于国家机密,不能被公开。当时我和大佬打着电话,我就立刻回复了研究室的朋友——这些数据我找不到。并不是我不找,而是真的这些数据没有被公开,这些数据一旦被使用我可能会有一些数据盗窃问题。然后研究室成员就给我甩出来两篇英文的对应数据报告,而这些我从百度上翻烂了都没找到——为什么会从谷歌上找到呢?为什么他会找到呢?即便如此我仍然和他争论,因为大佬说的话,国内的北大高材生——我无法想象它们会出错。可是当我和研究室成员发生矛盾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选择试着去找一些数据资料。然后我发现——好像并不用什么爬虫之类的手段,只需要在搜索引擎里键入关键词,去数据平台慢慢读研报,就能提取一些有用的数据。事实证明——这次我认为象征【权威】的人错了。自己没有尝试,听取专家之言就下定论,这是我的不成熟。
误区2: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同事才是适合自己的朋友
在进入研究室之前,我一直以为,大学里的同学和我说话说不到一块儿去,是因为它们的认知水平不够,太low。因此我只要拔高自己,就能遇到对的人。结交真正的朋友。可是现实是,即便在发生矛盾的前一天,对于异国文化而言,我有太多不能接受的地方——比如晚餐之后,还要去酒吧喝酒(疫情日增4000,仅仅是我们的城市)。我是一个作息很规律的人,而且我每天晚上会健身、会回家阅读、之前也会和女朋友聊聊天。对我而言,去酒吧喝酒到1点再回家,我的大脑已经要炸掉了,但是从头到尾我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走。我可以直接拒绝去酒吧,也可以在十点左右就正大光明的说我要离开,但是我碍于面子、碍于要照顾对方的感受,我一直在委屈自己坚持。不仅如此,我在生活中会有很多让步,不管是朋友、恋人、同事,对于他们的很多要求我都会无条件答应。答应后自己很委屈,心里很难受,但是也选择按他们的要求去做,因为我觉得我做到细致入微的去照料别人,别人也会这样对我。实际上并不是。对他人越是忍让,越是无边界,它们只会对你越来越过分。这就是现实。而到了研究室,学历高了,水平高了,但是它们始终有它们的底线,当我做的事碰触到它们的底线,他们就会非常果断 say NO。而我却一直勉强自己say Yes。因此这一点上,我可以说我做的很差。有时候我认为的好朋友,在矛盾后才会发现,同事就是同事,与朋友不同。当我的朋友叫我去酒吧,我可以很淡定的拒绝或者很开心的赴约,绝对不会犹豫地煎熬,然后做出选择。所以,朋友可能在年龄大了以后就格外珍贵了,真正能够无视一定程度上的利益互换的人都是宝藏,请好好珍惜。事实证明,越能藏住自己的内心,越能隐忍负重的人——它们越可以更多的掌握社会资源,但是从人性上而言它们也会越累——直到完全将这些技能熟练的掌握且不需要刻意而为之。
所以,在这种现实的环境下。我们就要放弃嘛?当然不是。
结局永远是自己决定 ,我在这里留下这么多话。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坚定的做自己。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自己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有边界感。 集中精力到自己的事情上,而对于外界的八卦、好奇,要学会收住。因为这些行为往往会触犯他人的隐私,甚至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应该注意着一些。因为不断地做这些行为会失去被信任的感觉。当你的恋人、朋友说了一些离谱的话,选择相信他们,不要过多的争辩。(我的学姐告诉我,当时选择出国的时候,就是买机票,到了之后才考虑住哪、到了之后才考虑去哪个学校上学、到了之后才决定是否要读研读博,从来没有计划和规划——但是这样一个没有计划和规划的人,却十分优秀,优秀到可怕,她在量子计算领域甚至做出来超过我们指导教授的实绩,但是她却是一个从不做计划,享受当下感觉的人)
  2. 果断拒绝。当你内心想拒绝,说出理由就能够拒绝。而且大家并不会像你想的那样一直议论你,它们本能上仍然会更多的考虑自己。而且,在他人背后议论别人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或者说如果有人能做到在背后不议论他人,那他就是强大到可怕的人,因为从不在意他人意味着他的注意力在别的东西上。而注意力往往很难偏离社会习惯。
  3. 坚定目标。你要做什么,你想做什么,请选择好目标。然后去做,你可以制定具体到分钟的计划、也可以什么都不想仅仅去付出行动。但是你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获得想要的东西,你应该怎么做。哪怕你想要在家躺平,也请考虑好,为了躺平你需要什么——足够稳定的能够让你躺平的经济能力以及家庭稳定没有大的变故、已经家庭的支持……有很多很多,想清楚。
  4. 顶住压力。压力包括外界压力和内在压力,外界压力包括项目的DDL,上级的要求,包括外界对自我的评价(这一点尤为重要)。人类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基于外界对自身的认可,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身边的人都认为黄赌毒是正常的,则你很难去不做这些。因为你只有做这些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同感,不做这些就意味着与它们的价值观对立从而要接受它们的非议甚至攻击。
  5. 明确方法。方法也可以是没有方法或者无计划的随着心走。但是你要明确这种方式和方法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反馈,而这些反馈怎么能够促进能持续前进和成长。对于某些人而言,它们可能会需要一碗鸡汤、一首激励人心的歌曲、他人的称赞或鼓舞——即通过外界事务,获取价值感和认可感。而对于某些人则需要你对他进行羞辱攻击,从而激发它们的好胜心和不服气的心态;对于某些人则需要给他一个舒适的环境,能让他足够慢得、舒适得去按照自己想要的步骤成长;对于某些人,你可能需要给他分析的足够清楚,让他明确这种行为能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和利益;对于某些人,则需要唤起它们的精神共鸣……balabala。因此,你需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人
  6. 了解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方法适合你。一个懒惰的人不适合在舒适得环境里成长,因为会让她直接放弃成长,享受当下;对于自主奋发的人,不适合在一个外界压力过多的环境下成长,因为那会打乱源自自我的计划;对于需要别人骂醒的人,则不适合在一篇称赞和掌声中成长,那会让他迷失方向。但是这些方法用在对的人身上,则会事半功倍。
  7. 建立反馈。反馈——分为即使反馈和延时反馈,一般而言延时反馈带来更高的收益,即时反馈则更容易坚持住做某件事。而大多数即时反馈的事带来的很少能够对一个个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益,因此我们需要做好分割机制。比如游戏、音乐、短视频属于即时反馈,而这些即时反馈容易吞噬人们的碎片时间。因此,我认为把这些即时反馈当做激励机制去激励各个阶段的行为会非常有意义。如健身的时候的音乐,一天高压工作后的游戏、短视频;心态崩坏的时候与朋友、恋人的电话粥~这些总能激励自己,释放压力。

总结

我们在一个现实的社会中现实的生存,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理想地活着。世界很现实,但是只要 坚定的做自己,不仅很酷,你会发现当你的理想成为现实,你身边那些瞧不起你的、诋毁你的人,会自己消失;而你将吸引更多更适配的人与你共同前进。说到底,人的圈子是自己选择的,你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留在你身边。资源倾斜的环境下仍然也会有高洁的灵魂,我始终相信着——因为我也遇到过。所以,不需要因为大多数你看到的是黑暗的就想要放弃,有时候你没有选择是因为你的认知里不存在其他选择,去努力成长,然后你会发现路越走越宽,志同道合之人越走越多。还有,珍惜你身边每一个爱你的人,不管是你的恋人、还是朋友、家人、同事。为什么我会用爱这个字呢,因为现在这个时代的爱并不高洁,反而有些随意。但是古人云——爱乃博爱;友爱、亲爱、恋爱、宠爱等都属于爱,只有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利益且没有目的性,或者说目的就是为了TA好,那这就是爱。不论作用对象是谁,所以,个人在现实环境下成长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意珍惜你身边每个爱你的人,因为这样的人真的不常见。对你好的并不一定是爱你,而成长不仅是为了遇到每一个值得你爱的人,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各种爱的处理,这本身也将无限放大你的人格魅力。

【随笔】现实环境下的自我塑造相关推荐

  1. 揭秘红旗军演:真正现实环境下的模拟作战[组图

    图片说明:参加红旗军演的美国空军B-1B战略轰炸机 图片说明:近几年有多个北约国家及非北约国家参加美军的红旗空演.图为2007年蒙古派出防空分队赴美参加联合空演 图片说明:英国皇家空军狂网战斗轰炸机降 ...

  2. 详细的web开发部署步骤(在新版配置环境下的自我总结)(内附精美五子棋游戏代码)

    前几天,我在自学web开发部署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坑.比如新版的JDK lib文件夹(我的版本是16)里面没有ext文件,甚至连rt.jar,tools.jar也没有,这让原本用记事本进行部署的我无法s ...

  3. ACR2010_现实医疗环境下RA缓解率低是否可以用预测因素解释

    男性.年龄较小.RF阳性和未使用糖皮质激素与临床缓解相关.在常规临床工作中评估临床缓解是可以实现的,依那西普和阿达木单抗的临床缓解率较高. 原文 译文 [315] - Low Rate of Rheu ...

  4. [置顶]封闭环境下的人性博弈——长文纪念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封闭环境下的人性博弈--长文纪念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 作者:Last VC 出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381441/ 2012-04-09 15:39:18  ...

  5. 当前环境下 物联网的四大关键点

    笔者在10月至11月份的两个月时间参加的各种发布会里,提到物联网的次数超过10次.似乎每个人都在聊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全新的定义吗?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呢?中国显然是世界物联网上最充满活力的市场,拥有全球 ...

  6. 新媒体环境下“沉默的双螺旋”

    2013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9日第402期 作者:高宪春 浏览: 42 次 我要评论 字号:大中小 [核心提示]新媒体带来的碎片化.情绪化的意见流正在逐渐 ...

  7. ArcGIS Engine环境下VS窗体与Unity虚拟现实地理空间的嵌套和交互

    本文目录 一.前言 1.结果图片 2.相关系统与平台介绍 3.实践思路与基本流程 4.涉及环境与软件 二.前期操作介绍 1.Unity和Winform窗体的连接交互 1.1.Unity和Winform ...

  8. 基于Java环境下的高校跳蚤市场商城系统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目的和意义 1 1.3 研究现状 2 1.4 研究主要内容 3 2开发平台与技术的介绍 4 2.1 Eclipse ...

  9. Win32环境下代码注入与API钩子的实现

    Win32环境下代码注入与API钩子的实现 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在Visual Studio(以下简称VS)下实现API钩子的编程方法,阅读本文需要基础:有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会在V ...

最新文章

  1. 浙大首届AI专业本科生将于9月入学,纳入竺院图灵班
  2. ***:***之路的必备技能
  3. http工具类(支持https,连接池和失败重试)
  4. git bash 风格调整
  5. 如何理解和运用策略模式
  6. AndroidStudio_安卓原生开发_sharedpreferences清空---Android原生开发工作笔记150
  7. Z-score标准化[转载]
  8. C# 文件查询管理器
  9. ip地址切换 线路切换 网吧线路切换器 ip地址切换器
  10. 推荐基础术语--A/B实验及P值
  11. java抖音字符视频_代码生成抖音文字视频
  12. 计算机主机名称在哪里,Mac修改主机名和计算机名
  13. RFB Net 笔记
  14. 【洛谷】P1894 完美的牛栏
  15. DragonBones快速入门指南1
  16. html在搜索按钮中加放大镜,点击放大镜搜索图标
  17. 讲座报名|美团自动配送技术:感知预测与规划控制
  18. 电脑快捷键快速打开截图快捷方法
  19. split().reverse().join()放一起 好记很多
  20. 猫抓老鼠c语言程序,猫抓老鼠问题C++实现一例(约瑟夫环问题)

热门文章

  1. 单元测试代码覆盖率的浅谈
  2. 插入篇 |程序员进阶之推荐书目
  3. 微积分学习笔记(1)--修改中
  4. zoj 2853 Evolution
  5. 图片的抉择和图像标记
  6. JS中定时器和延时调用学习笔记
  7. [AHK]安信猎豹自动下单
  8. mle matlab,MLE的Matlab程序
  9. 【HTML】固定左侧div,滚动右侧div
  10. 北大青鸟消防设备说明书_北大青鸟火灾报警控制器JB-TG/T-JBF-11S厂家使用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