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这是机械磁盘,SSD 就没有这个考虑啦~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就是一种由多块硬盘构成的冗余阵列。虽然RAID包含多块硬盘,但是在操作系统下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大型存储设备出现。利用RAID技术于存储系统的好处主要有以下三种:

1.通过把多个磁盘组织在一起作为一个逻辑卷提供磁盘跨越功能;

2.通过把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块(Block)并行写入/读出多个磁盘以提高访问磁盘的速度;

3.通过镜像或校验操作提供容错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PU的处理速度成几何级数跃升,内存的存取速度亦大幅增加,而磁盘的存取速度相比之下则显得甚为缓慢。整个I/O吞吐量不能和系统匹配,形成计算机整个系统的瓶颈,降低了计算机的整体性能。为了改进磁盘的存取速度,大型服务器的磁盘多采用RAID技术(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

RAID技术把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阵列,作为一个逻辑磁盘组,将数据以分段的方式存储在这个逻辑磁盘组的不同物理磁盘上,进行数据存取时,阵列中的相关磁盘并行工作,大幅减低了数据存取的时间,同时有更佳的空间利用率。

RAID技术发展的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大型机构的数据十分宝贵,如银行的存取款信息、电信的收费记录、国税局的纳税人档案等,这些机构在实施企业信息化时,就要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当前,很多服务器都会不间断地工作,由于长时间服役,一些磁盘会出现故障,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大量重要数据就会丢失。在这种情况下,磁盘阵列的容错功能可以保护这些重要数据的安全。

为了加强容错功能以及使系统在磁盘故障的情况下能迅速地重建数据,以维持系统的性能,一般的磁盘阵列系统都使用热备份的功能。所谓热备份,是在建立磁盘阵列系统时,将其中一个磁盘指定为后备磁盘,这个磁盘在平常并不操作,当阵列中某一个磁盘发生故障时,磁盘阵列立即让后备磁盘取代故障磁盘,并自动将故障磁盘的数据重建在后备磁盘之上,因为反应快速,加上内存减少了磁盘的存取,所以数据重建很快便能完成,对系统的性能影响不大。对于要求不停机的大型数据处理中心或控制中心,热备份更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因为它可避免晚间或无人守护时发生磁盘故障所引起的种种不便。

最初开发RAID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成本,当时几块小容量硬盘的价格总和要低于大容量的硬盘。目前来看RAID在节省成本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但是RAID可以充分发挥出多块硬盘的优势,实现远远超出任何一块单独硬盘的速度和吞吐量。除了性能上的提高之外,RAID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容错能力,在任何一块硬盘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都可以继续工作,不会受到损坏硬盘的影响。

性能+容错 

RAID技术分为几种不同的等级,分别可以提供不同的速度,安全性和性价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RAID级别可以满足用户对存储系统可用性、性能和容量的要求。常用的RAID级别有以下几种:NRAID,JOD,RAID0,RAID1,RAID0+1,RAID3,RAID5等。当前经常使用的是RAID5和RAID(0+1)。

就 RAID0来说,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系统向三个磁盘组成的逻辑硬盘(RAID0 磁盘组)发出的I/O数据请求被转化为3项操作,其中的每一项操作都对应于一块物理硬盘。通过建立RAID 0,原先顺序的数据请求被分散到所有的三块硬盘中同时执行。从理论上讲,三块硬盘的并行操作使同一时间内磁盘读写速度提升了3倍。 但由于总线带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提升速率肯定会低于理论值,但是,大量数据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比较,提速效果显著显然毋庸置疑

RAID 0的缺点是不提供数据冗余,因此一旦用户数据损坏,损坏的数据将无法得到恢复。RAID0运行时只要其中任一块硬盘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数据的故障。一般不建议企业用户单独使用。RAID 0具有的特点,使其特别适用于对性能要求较高,而对数据安全不太在乎的领域,如图形工作站等。对于个人用户,RAID 0也是提高硬盘存储性能的绝佳选择。

一共有0~6一共7种,这其中RAID 0、RAID1、RAID 5和RAID6比较常用。
RAID 0:如果你有n块磁盘,原来只能同时写一块磁盘,写满了再下一块,做了RAID 0之后,n块可以同时写,速度提升很快,但由于没有备份,可靠性很差。n最少为2。
RAID 1:正因为RAID 0太不可靠,所以衍生出了RAID 1。如果你有n块磁盘,把其中n/2块磁盘作为镜像磁盘,在往其中一块磁盘写入数据时,也同时往另一块写数据。坏了其中一块时,镜像磁盘自动顶上,可靠性最佳,但空间利用率太低。n最少为2。
RAID 3:为了说明白RAID 5,先说RAID 3.RAID 3是若你有n块盘,其中1块盘作为校验盘,剩余n-1块盘相当于作RAID 0同时读写,当其中一块盘坏掉时,可以通过校验码还原出坏掉盘的原始数据。这个校验方式比较特别,奇偶检验,1 XOR 0 XOR 1=0,0 XOR 1 XOR 0=1,最后的数据时校验数据,当中间缺了一个数据时,可以通过其他盘的数据和校验数据推算出来。但是这有个问题,由于n-1块盘做了RAID 0,每一次读写都要牵动所有盘来为它服务,而且万一校验盘坏掉就完蛋了。最多允许坏一块盘。n最少为3.
RAID 5:在RAID 3的基础上有所区别,同样是相当于是1块盘的大小作为校验盘,n-1块盘的大小作为数据盘,但校验码分布在各个磁盘中,不是单独的一块磁盘,也就是分布式校验盘,这样做好处多多。最多坏一块盘。n最少为3.

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 Mirroring )、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 Data parity )。镜像,将数据复制到多个磁盘,一方面可以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可并发从两个或多个副本读取数据来提高读性能。显而易见,镜像的写性能要稍低, 确保数据正确地写到多个磁盘需要更多的时间消耗。数据条带,将数据分片保存在多个不同的磁盘,多个数据分片共同组成一个完整数据副本,这与镜像的多个副本是不同的,它通常用于性能考虑。数据条带具有更高的并发粒度,当访问数据时,可以同时对位于不同磁盘上数据进行读写操作, 从而获得非常可观的 I/O 性能提升 。数据校验,利用冗余数据进行数据错误检测和修复,冗余数据通常采用海明码、异或操作等算法来计算获得。利用校验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磁盘阵列的可靠性、鲁棒性和容错能力。不过,数据校验需要从多处读取数据并进行计算和对比,会影响系统性能。 不同等级的 RAID 采用一个或多个以上的三种技术,来获得不同的数据可靠性、可用性和 I/O 性能。至于设计何种 RAID (甚至新的等级或类型)或采用何种模式的 RAID ,需要在深入理解系统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合理选择,综合评估可靠性、性能和成本来进行折中的选择。

RAID 思想从提出后就广泛被业界所接纳,存储工业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财力来研究和开发相关产品。而且,随着处理器、内存、计算机接口等技术的不断发展, RAID 不断地发展和革新,在计算机存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高端系统逐渐延伸到普通的中低端系统。 RAID 技术如此流行,源于其具有显著的特征和优势,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数据存储需求。总体说来, RAID 主要优势有如下几点:
(1) 大容量
  这是 RAID 的一个显然优势,它扩大了磁盘的容量,由多个磁盘组成的 RAID 系统具有海量的存储空间。现在单个磁盘的容量就可以到 1TB 以上,这样 RAID 的存储容量就可以达到 PB 级,大多数的存储需求都可以满足。一般来说, RAID 可用容量要小于所有成员磁盘的总容量。不同等级的 RAID 算法需要一定的冗余开销,具体容量开销与采用算法相关。如果已知 RAID 算法和容量,可以计算出 RAID 的可用容量。通常, RAID 容量利用率在 50% ~ 90% 之间。
(2) 高性能
   RAID 的高性能受益于数据条带化技术。单个磁盘的 I/O 性能受到接口、带宽等计算机技术的限制,性能往往很有 限,容易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通过数据条带化, RAID 将数据 I/O 分散到各个成员磁盘上,从而获得比单个磁盘成倍增长的聚合 I/O 性能。
(3) 可靠性
  可用性和可靠性是 RAID 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从理论上讲,由多个磁盘组成的 RAID 系统在可靠性方面应该比单个磁盘要差。这里有个隐含假定:单个磁盘故障将导致整个 RAID 不可用。 RAID 采用镜像和数据校验等数据冗余技术,打破了这个假定。 镜像是最为原始的冗余技术,把某组磁盘驱动器上的数据完全复制到另一组磁盘驱动器上,保证总有数据副本可用。 比起镜像 50% 的冗余开销 ,数据校验要小很多,它利用校验冗余信息对数据进行校验和纠错。 RAID 冗余技术大幅提升数据可用性和可靠性,保证了若干磁盘出错时,不 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不影响系统的连续运行。
(4) 可管理性
  实际上, RAID 是一种虚拟化技术,它对多个物理磁盘驱动器虚拟成一个大容量的逻辑驱动器。对于外部主机系统来说, RAID 是一个单一的、快速可靠的大容量磁盘驱动器。这样,用户就可以在这个虚拟驱动器上来组织和存储应用系统数据。 从用户应用角度看,可使存储系统简单易用,管理也很便利。 由于 RAID 内部完成了大量的存储管理工作,管理员只需要管理单个虚拟驱动器,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工作。 RAID 可以动态增减磁盘驱动器,可自动进行数据校验和数据重建,这些都可以 大大简化管理工作。

镜像具有高安全性、高读性能,但冗余开销太昂贵。数据条带通过并发性来大幅提高性能,然而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未作考虑。数据校验是一种冗余技术,它用校验数据来提供数据的安全,可以检测数据错误,并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数据重构。相对镜像,数据校验大幅缩减了冗余开销,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极佳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数据条带技术提供高性能,数据校验提供数据安全性, RAID 不同等级往往同时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

以下内容来源于:

作者:王奥(OX)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131784/answer/9023552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常见RAID类型

> 常见5种RAID类型对比,n位磁盘数量,详细介绍可参考扩展阅读

RAID 等级 | RAID0 | RAID1 | RAID5 | RAID6 | RAID10
----|----|----|----|----|----
别名 | 条带 | 镜像 | 分布奇偶校验条带 | 双重奇偶校验条带 | 镜像加条带
容错性 | 无 | 有 | 有 | 有 | 有
冗余类型 | 无 | 有 | 有 | 有 | 有
热备盘 | 无 | 有 | 有 | 有 | 有
读性能 | 高 | 低 | 高 | 高 | 高
随机写性能 | 高 | 低 | 一般 | 低 | 一般
连续写性能 | 高 | 低 | 低 | 低 | 一般
需要磁盘数 | n≥1 | 2n (n≥1) | n≥3 | n≥4 | 2n(n≥2)≥4
可用容量 | 全部 | 50% | (n-1)/n | (n-2)/n | 50%

## RAID 等级

### 标准 RAID 等级

SNIA 、 Berkeley 等组织机构把 RAID0 、 RAID1 、 RAID2 、 RAID3 、 RAID4 、 RAID5 、 RAID6 七个等级定为标准的 RAID 等级,这也被业界和学术界所公认。标准等级是最基本的 RAID 配置集合,单独或综合利用数据条带、镜像和数据校验技术。标准 RAID 可以组合,即 RAID 组合等级,满足 对性能、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存储应用需求。

### JBOD

JBOD ( Just a Bunch Of Disks )不是标准的 RAID 等级,它通常用来表示一个没有控制软件提供协调控制的磁盘集合。 JBOD 将多个物理磁盘串联起来,提供一个巨大的逻辑磁盘。 JBOD 的数据存放机制是由第一块磁盘开始按顺序往后存储,当前磁盘存储空间用完后,再依次往后面的磁盘存储数据。 JBOD 存储性能完全等同于单块磁盘,而且也不提供数据安全保护。它只是简单提供一种扩展存储空间的机制, JBOD 可用存储容量等于所有成员磁盘的存储空间之和。目前 JBOD 常指磁盘柜,而不论其是否提供 RAID 功能。

### RAID0

RAID0 是一种简单的、无数据校验的数据条带化技术。实际上不是一种真正的 RAID ,因为它并不提供任何形式的冗余策略。 RAID0 将所在磁盘条带化后组成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将数据分散存储在所有磁盘中,以独立访问方式实现多块磁盘的并读访问。由于可以并发执行 I/O 操作,总线带宽得到充分利用。再加上不需要进行数据校验, RAID0 的性能在所有 RAID 等级中是最高的。理论上讲,一个由 n 块磁盘组成的 RAID0 ,它的读写性能是单个磁盘性能的 n 倍,但由于总线带宽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实际的性能提升低于理论值。

RAID0 具有低成本、高读写性能、 100% 的高存储空间利用率等优点,但是它不提供数据冗余保护,一旦数据损坏,将无法恢复。 因此, RAID0 一般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严格但对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的应用,如视频、音频存储、临时数据缓存空间等。

### RAID1

RAID1 称为镜像,它将数据完全一致地分别写到工作磁盘和镜像 磁盘,它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为 50% 。 RAID1 在数据写入时,响应时间会有所影响,但是读数据的时候没有影响。 RAID1 提供了最佳的数据保护,一旦工作磁盘发生故障,系统自动从镜像磁盘读取数据,不会影响用户工作。

RAID1 与 RAID0 刚好相反,是为了增强数据安全性使两块 磁盘数据呈现完全镜像,从而达到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 RAID1 拥有完全容错的能力,但实现成本高。 RAID1 应用于对顺序读写性能要求高以及对数据保护极为重视的应用,如对邮件系统的数据保护。

### RAID5

RAID5 应该是目前最常见的 RAID 等级,它的原理与 RAID4 相似,区别在于校验数据分布在阵列中的所有磁盘上,而没有采用专门的校验磁盘。对于数据和校验数据,它们的写操作可以同时发生在完全不同的磁盘上。因此, RAID5 不存在 RAID4 中的并发写操作时的校验盘性能瓶颈问题。另外, RAID5 还具备很好的扩展性。当阵列磁盘 数量增加时,并行操作量的能力也随之增长,可比 RAID4 支持更多的磁盘,从而拥有更高的容量以及更高的性能。

RAID5 的磁盘上同时存储数据和校验数据,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信息存保存在不同的磁盘上,当一个数据盘损坏时,系统可以根据同一条带的其他数据块和对应的校验数据来重建损坏的数据。与其他 RAID 等级一样,重建数据时, RAID5 的性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RAID5 兼顾存储性能、数据安全和存储成本等各方面因素,它可以理解为 RAID0 和 RAID1 的折中方案,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佳的数据保护解决方案。 RAID5 基本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的存储应用需求,数据中心大多采用它作为应用数据的保护方案。

### RAID6

前面所 述的各个 RAID 等级都只能保护因单个磁盘失效而造成的数据丢失。如果两个磁盘同时发生故障,数据将无法恢复。 RAID6 引入双重校验的概念,它可以保护阵列中同时出现两个磁盘失效时,阵列仍能够继续工作,不会发生数据丢失。 RAID6 等级是在 RAID5 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保护而设计的一种 RAID 方式,它可以看作是一种扩展的 RAID5 等级。

RAID6 不仅要支持数据的恢复,还要支持校验数据的恢复,因此实现代价很高,控制器的设计也比其他等级更复杂、更昂贵。 RAID6 思想最常见的实现方式是采用两个独立的校验算法,假设称为 P 和 Q ,校验数据可以分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校验盘上,或者分散存储在所有成员磁盘中。当两个磁盘同时失效时,即可通过求解两元方程来重建两个磁盘上的数据。

RAID6 具有快速的读取性能、更高的容错能力。但是,它的成本要高于 RAID5 许多,写性能也较差,并有设计和实施非常复杂。因此, RAID6 很少得到实际应用,主要用于对数据安全等级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它一般是替代 RAID10 方案的经济性选择

### RAID 组合等级

标准 RAID 等级各有优势和不足。自然地,我们想到把多个 RAID 等级组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弥补相互的不足,从而达到在性能、数据安全性等指标上更高的 RAID 系统。目前在业界和学术研究中提到的 RAID 组合等级主要有 RAID00 、 RAID01 、 RAID10 、 RAID100 、 RAID30 、 RAID50 、 RAID53 、 RAID60 ,但实际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只有 RAID01 和 RAID10 两个等级。当然,组合等级的实现成本一般都非常昂贵,只是在 少数特定场合应用。

### RAID10 和 RAID01

一些文献把这两种 RAID 等级看作是等同的,本文认为是不同的。 RAID01 是先做条带化再作镜像,本质是对物理磁盘实现镜像;而 RAID10 是先做镜像再作条带化,是对虚拟磁盘实现镜像。相同的配置下,通常 RAID01 比 RAID10 具有更好的容错能力。

RAID01 兼备了 RAID0 和 RAID1 的优点,它先用两块磁盘建立镜像,然后再在镜像内部做条带化。 RAID01 的数据将同时写入到两个磁盘阵列中,如果其中一个阵列损坏,仍可继续工作,保证数据安全性的同时又提高了性能。 RAID01 和 RAID10 内部都含有 RAID1 模式,因此整体磁盘利用率均仅为 50% 。

### RAID 50

RAID 5与RAID 0的组合,先作RAID 5,再作RAID 0,也就是对多组RAID 5彼此构成Stripe访问。由于RAID 50是以RAID 5为基础,而RAID 5至少需要3颗硬盘,因此要以多组RAID 5构成RAID 50,至少需要6颗硬盘。以RAID 50最小的6颗硬盘配置为例,先把6颗硬盘分为2组,每组3颗构成RAID 5,如此就得到两组RAID 5,然后再把两组RAID 5构成RAID 0。

RAID 50在底层的任一组或多组RAID 5中出现1颗硬盘损坏时,仍能维持运作,不过如果任一组RAID 5中出现2颗或2颗以上硬盘损毁,整组RAID 50就会失效。

RAID 50由于在上层把多组RAID 5构成Stripe,性能比起单纯的RAID 5高,容量利用率比RAID5要低。比如同样使用9颗硬盘,由各3颗RAID 5再组成RAID 0的RAID 50,每组RAID 5浪费一颗硬盘,利用率为(1-3/9),RAID 5则为(1-1/9)。

### RAID 60

RAID 6与RAID 0的组合:先作RAID 6,再作RAID 0。换句话说,就是对两组以上的RAID 6作Stripe访问。RAID 6至少需具备4颗硬盘,所以RAID 60的最小需求是8颗硬盘。

由于底层是以RAID 6组成,所以RAID 60可以容许任一组RAID 6中损毁最多2颗硬盘,而系统仍能维持运作;不过只要底层任一组RAID 6中损毁3颗硬盘,整组RAID 60就会失效,当然这种情况的概率相当低。

比起单纯的RAID 6,RAID 60的上层通过结合多组RAID 6构成Stripe访问,因此性能较高。不过使用门槛高,而且容量利用率低是较大的问题。

## 关于RAID参数调优

> 通常情况下建议系统(RAID1)与数据(RAID[5|10])分离,这里引用@叶金荣老师的一段话

1. 使用SSD或者PCIe SSD设备,至少获得数百倍甚至万倍的IOPS提升
2. 购置阵列卡同时配备CACHE及BBU模块,可明显提升IOPS(主要是指机械盘,SSD或PCIe SSD除外。同时需要定期检查CACHE及BBU模块的健康状况,确保意外时不至于丢失数据)
3. 有阵列卡时,设置阵列写策略为WB,甚至FORCE WB(若有双电保护,或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话),严禁使用WT策略。并且闭阵列预读策略
4. 尽可能选用RAID-10,而非RAID-5(`这句话有待商榷`)
5. 使用机械盘的话,尽可能选择高转速的,例如选用15KRPM,而不是7.2KRPM的盘,不差几个钱的;

## SSD阵列卡方案优化

> 感谢@小米noops运维团队,详细实验数据请参考扩展阅读

**性能测试结论**

性能测试显示,相同容量的R50和R10性能接近:其中小块文件的随机读R50要全面好于R10,随机写4K虽然R50和R10差距在28%,但是块增大后R50要全面优于R10。顺序读写方面,R50和R10十分接近。

容错方面,R50接近R10:第二块盘容错率R50十分接近R10,两者相差30%。R10的优势主要是在有一定的概率提供第三、甚至第四块磁盘的容错率,但是考虑到并非100%容错,因此从容错角度来看R50虽然和R10有一些差距,但也已体现出较好的容错率,至少优于R5。而且R50搭配灵活,甚至可以指定3组R5以达到最大3块磁盘的容错;

成本方面,R50有很大优势:按这个配置计算R50只有R10的3/4。

**总结**

RAID 50提供了接近RAID 10性能、可用性以及接近RAID 5成本的特性,具有较好的整体性价比优势,所以考虑使用RAID 50替换RAID 10吧

### 关键技术

> 镜像

镜像是一种冗余技术,为磁盘提供保护功能,防止磁盘发生故障而造成数据丢失。对于 RAID 而言,采用镜像技术 典型地 将会同时在阵列中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数据副本,分布在两个不同的磁盘驱动器组上。镜像提供了完全的数据冗余能力,当一个数据副本失效不可用时,外部系统仍可正常访问另一副本,不会对应用系统运行和性能产生影响。而且,镜像不需要额外的计算和校验,故障修复非常快,直接复制即可。镜像技术可以从多个副本进行并发读取数据,提供更高的读 I/O 性能,但不能并行写数据,写多个副本会会导致一定的 I/O 性能降低。

镜像技术提供了非常高的数据安全性,其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需要   至少双倍的存储空间。高成本限制了镜像的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至关重要的数据保护,这种场合下数据丢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另外,镜像通过 “ 拆分 ” 能获得特定时间点的上数据快照,从而可以实现一种备份窗口几乎为零的数据备份技术。

> 数据条带

磁盘存储的性能瓶颈在于磁头寻道定位,它是一种慢速机械运动,无法与高速的 CPU 匹配。再者,单个磁盘驱动器性能存在物理极限, I/O 性能非常有限。 RAID 由多块磁盘组成,数据条带技术将数据以块的方式分布存储在多个磁盘中,从而可以对数据进行并发处理。这样写入和读取数据就可以在多个磁盘上同时进行,并发产生非常高的聚合 I/O ,有效提高了整体 I/O 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线性扩展性。这对大容量数据尤其显著,如果不分块,数据只能按顺序存储在磁盘阵列的磁盘上,需要时再按顺序读取。而通过条带技术,可获得数倍与顺序访问的性能提升。

数据条带技术的分块大小选择非常关键。条带粒度可以是一个字节至几 KB 大小,分块越小,并行处理能力就越强,数据存取速度就越高,但同时就会增加块存取的随机性和块寻址时间。实际应用中,要根据数据特征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分块大小,在数据存取随机性和并发处理能力之间进行平衡,以争取尽可能高的整体性能。

数据条带是基于提高 I/O 性能而提出的,也就是说它只关注性能, 而对数据可靠性、可用性没有任何改善。实际上,其中任何一个数据条带损坏都会导致整个数据不可用,采用数据条带技术反而增加了数据发生丢失的概念率。

> 数据校验

镜像具有高安全性、高读性能,但冗余开销太昂贵。数据条带通过并发性来大幅提高性能,然而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未作考虑。数据校验是一种冗余技术,它用校验数据来提供数据的安全,可以检测数据错误,并在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进行数据重构。相对镜像,数据校验大幅缩减了冗余开销,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了极佳的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数据条带技术提供高性能,数据校验提供数据安全性, RAID 不同等级往往同时结合使用这两种技术。

采用数据校验时, RAID 要在写入数据同时进行校验计算,并将得到的校验数据存储在 RAID 成员磁盘中。校验数据可以集中保存在某个磁盘或分散存储在多个不同磁盘中,甚至校验数据也可以分块,不同 RAID 等级实现各不相同。当其中一部分数据出错时,就可以对剩余数据和校验数据进行反校验计算重建丢失的数据。校验技术相对于镜像技术的优势在于节省大量开销,但由于每次数据读写都要进行大量的校验运算,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求很高,必须使用硬件 RAID 控制器。在数据重建恢复方面,检验技术比镜像技术复杂得多且慢得多。

海明校验码和 异或校验是两种最为常用的 数据校验算法。海明校验码是由理查德 · 海明提出的,不仅能检测错误,还能给出错误位置并自动纠正。海明校验的基本思想是:将有效信息按照某种规律分成若干组,对每一个组作奇偶测试并安排一个校验位,从而能提供多位检错信息,以定位错误点并纠正。可见海明校验实质上是一种多重奇偶校验。异或校验通过异或逻辑运算产生,将一个有效信息与一个给定的初始值进行异或运算,会得到校验信息。如果有效信息出现错误,通过校验信息与初始值的异或运算能还原正确的有效信息。

磁盘 RAID0 及其变种详解相关推荐

  1.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及云硬盘挂载实操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

  2. 【磁盘及文件系统管理详解】

    磁盘及文件系统管理详解 [原创]版权所有翻者必究. [参考文献:马哥视频]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磁盘是机械式硬盘 u盘,光盘,软盘,硬盘,磁带 机械式硬盘 [硬盘内部由一个个同心圆组成]如下图: 硬盘内部 ...

  3. Linux 磁盘管理 : mount 命令详解

    mount 功能: 加载指定的文件系 统:mount可将指定设备中指定的文件系统加载到 Linux目录下(也就是装载点).可将经常使用的设备写入文件/etc/fastab,以使系 统在每次启动时自动加 ...

  4. linux中磁盘分区fdisk,管理磁盘分区之fdisk详解

    Mozatr的不定期更新,处于学习阶段的Mozart,愿不断分享,不断进步. 此次分享一个重要的管理分区命令:fdisk ,我们一一阐述. (一)分区 首先我们了解下什么是分区,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 ...

  5. linux top命令看磁盘,linux top命令详解

    linux top命令详解 下面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方法. top - 01:06:48 up 1:22, 1 user, load average: 0.06, 0.60, 0.48 Tasks: 29 ...

  6. gpt最大分区容量_[电脑知识]GUID(GPT)磁盘全局唯一分区表详解

    全局唯一标识分区表(GUID Partition Table,缩写:GPT)是一个实体硬盘的分区表的结构布局的标准.它是可扩展固件接口(EFI)标准(被Intel用于替代个人计算机的BIOS)的一部分 ...

  7. linux磁盘分区fdisk命令详解

    1.什么是分区?     分区是将一个硬盘驱动器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分区是把硬盘连续的区块当做一个独立的磁硬使用.分区表是一个硬盘分区的索引,分区的信息都会写进分区表. 2.为什么要有多个分区? 防 ...

  8. 9.3磁盘及文件系统管理详解

    练习: 4 调整其预留百分比为3% #tune2fs -m 3 -L DATA /dev/sda7 5 以重新挂载此文件系统为不更新访问时间戳,并验证其效果 #stat /backup/inittab ...

  9. 磁盘与文件系统管理详解

    文章目录 磁盘基础 硬盘的结构 存储容量 磁盘接口类型 MBR与磁盘分区表示 磁盘分区结构 文件系统类型 xfs文件系统 检测并确认新硬盘 创建文件系统 挂载.卸载文件系统 实验 partde分区 [ ...

  10. esxi服务器更换硬盘,ESXi下磁盘分区删除步骤详解

    如果在vSphere Client里面添加已经安装过操作系统的磁盘(如安装过Windows系统的磁盘),那是无法再直接添加驱动器的,需要SSH登录到ESXi的控制台进行操作. 获取磁盘设备信息: # ...

最新文章

  1. SAM4E单片机之旅——13、LCD之ASF初步
  2. mysql leave的作用_MySQL数据库中DELIMITER的作用
  3. sys_connect_by_path 用法
  4. 平方变换法提取载波MATLAB,毕业设计(论文)MPSK信号的载波同步算法研究与仿真.doc...
  5. 使用 PDBDownloader 解决 IDA 加载 ntoskrnl.exe 时符号不完全问题
  6. Java学习系列(十九)Java面向对象之数据库编程
  7. 拓端tecdat|R语言模拟保险模型中分类器的ROC曲线不良表现
  8. 机器学习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9. 微信的Linux版本,ubuntu16.04安装微信,linux原生版
  10. 怎么授权接入芝麻小程序客服系统?
  11. Android仿人人客户端(v5.7.1)——新鲜事之状态
  12. 如何手动释放Python的内存
  13. JavaScript对象的键值对
  14. 走方格跳格子(dp,递归,排列组合三种方法)
  15. 耳塞检测_曾经很烂的无线耳塞,但它们现在很不错
  16. 浏览器全屏状态下背景颜色设置
  17. 台式计算机无法读取dvd,教你电脑读不了dvd光盘的修复教程
  18. EO.WebBrowser使用
  19. Linux系统克隆和快照
  20. NO message found under code 'xxxxx' locale 'zh_CN'

热门文章

  1. eth转入地址_ETH智能合约靶机 审计学习攻略
  2. 我的世界服务器自动西瓜,我的世界自动化红石教程 全自动西瓜农场
  3. mac 上的android 模拟器下载地址,在MAC上运行Android手机模拟器
  4. 项目管理(PMP)整体介绍
  5. 老哥们着急求助一下:报错ORA-39083,ORA-00001
  6. 淘口令api权限申请,赚取佣金第一步
  7. uni-app实现APP中打开第三方app
  8. 初一计算机在线应用,初中计算器_求:计算器(初中数学七年级)在线使用_淘题吧...
  9. Cisco 思科模拟器命令
  10. 第三章 MapReduce框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