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识给当代人安全感!《未来简史》笔记16

昨天提到:不断追求增长的现代契约是我们焦虑与冷漠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个问题,资源的枯竭和生态崩溃,谁才是增长真正的对手?

先说前者,在资源问题上,作者的观点是否定的。他指出:

相信经济增长使人们可以找到新的能源。

在传统观念当中人们把世界看成一块大小固定的饼,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种资源,原材料和能源。但时至今日,人们发现实际上

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知识。

原材料和能源是取之有尽的,用的越多剩下的就越少。但知识却是不断增长,而且用得越多拥有的就越多的。

并且,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原材料和能源。比如,投资一个亿开发石油,随着我挖掘得更多,我留给子孙的就变的越来越少,但如果我投资一个亿来开发太阳能呢?留给子孙的将是近乎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所以追求增长,不但不会使资源枯竭反而会带来更多资源。

那么不断增长的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谁呢?

生态崩溃

追求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破坏正在加速。因为人类享受了几百年的经济增长,却一直没有为生态负过责任。在生态问题上,作者指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那就是:

历史从无正义可言。

每当灾难发生,就算这场悲剧根本就是由富人引起的,但穷人受到的苦难几乎总是远远大于富人。比如,原著提到:干旱的非洲贫困人口已经饱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可作为第一大污染者的美国,还是拒绝在放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唯恐妨碍其经济增长。这就是灾难面前的现实,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冷漠。

好啦,总结了增长的必然性,以及它给当今人类带来的焦虑与冷漠。现在看看这些观点对我们自己有什么启发?

了解了追求无限增长的时代大背景,我们就能理解那句流行的说法:

当代人的安全感只能由自己来提供。

因为从前的人类社会尊重自然法则,凡事需要等待大自然的宣判。就好像一个官僚体系中的底层职工,每天只要打完卡接着就等着别人做事就可以了。而现在的人类社会,有了运用科学技术主导生态规则的能力,因此不断的追求新的增长,在这种环境中,无论一个人是否在创业,他都是要对自己负责的老板,时刻都在感受到压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不断的汲取新知识的原因。

好了,现在我们再打开《未来简史》的树状图,将最近两天的内容,填充上去:

3—(2)科学与宗教的矛盾共生:

1、宗教孕育了科学,而科学却颠覆了宗教。

2、宗教维持秩序,科学追求力量。

3—(3)追求增长是现代人焦虑的根源:

1、增长的必然性。

A、快乐。

B、繁衍。

C、稳定。

2、经济增长帮人类找到新资源。

3、生态的崩溃,受害者总是穷人。

说到知识的概念,下一章我们就会完成未来简史关于过去到现在的全部内容,解开主导当今时代的故事面纱——人文主义。同时,下一章的语音中有一个给小强很大启发公式:

知识=体验X敏感性。

这条独特的知识公式将为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如何利用快速迭代的碎片化信息来更新认知,提供很大的帮助。那这部分语音明早七点我们继续给大家分享吧!

当代人没有信仰吗?《未来简史》17

今天的《未来简史》,我们进入主宰当代的故事版本:人文主义。

原著中作者所说的人文主义,简单讲就是“从崇拜上帝,到崇拜人类自己。”为了解释这一变化过程,作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妇女偷情。

假如在公元1300年,英国某个小镇的已婚妇女,喜欢上隔壁老王。她可能因这个让自己忐忑的想法而去找当地的神父,那神父会要求她立刻忏悔,斋戒多少天,罚她捐钱给出征的十字军,以及警告她,再这样做就会下地狱等等。

而同样的事如果发生在今天,那么这名妇女多半会去找自己的闺蜜,两个人喝杯咖啡倾诉一下心声,或者去找一位心理医生。这时候她的朋友和心理治疗师绝不会说她就要下地狱了,反而都会去问她,你自己对这一切有什么看法呢。

在这个例子之后,作者用卢梭的小说《爱弥儿》当中的内容来总结这一变化,即当代人生活中的行为规则是:

“在我心深处,出于自然,无人能抹去。想做什么,只需要请教自己,我觉得好就是好,我觉得坏就是坏。”

随后作者进一步对这个例子加以展开。指出,对婚外的情态度同时也反应出婚姻制度的不断变化,在中世纪婚姻被视为由神授予的圣事,父亲有权为孩子安排嫁娶。所以,那个年代的婚外情等于是,明目张胆的挑战了神权和父权。而今天人们因为相爱而结婚,这种关系的价值,是来自个人感受。当然,有人会站在道德的角度质问,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会导致离婚,从而给另一半和孩子带来痛苦,难道就不该谴责一下嘛?是的,请注意,这里我们讨论的重点是以人的感受为评价标准,替代了神的旨意。因另一半和孩子的痛苦,而影响这名妇女的行为,也是更尊重人的感受。

作者进一步由这个例子推而论之,提到了“同性恋婚姻”。正是因为上帝的审判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当代人才对同性恋更加开放,甚至用法律来保护同性婚姻。看到这里忍不住感慨,若是图灵生在这个信仰人文主义的年代,或许就不会吃下那带毒的苹果了!

(电影《模范游戏》中,卷福扮演的图灵终因同性恋被判化学阉割而选择自杀。)

以上的这一系列例子就证明了人文主义已经成为时代主流。

接下来作者阐述了人文主义对人类当代各个领域的影响,比如

艺术领域强调:“有人认为是艺术就是艺术,有人认为美就是美。”

经济领域也有:“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

教育领域也是:从重视传授学科知识,到重视教会学生思考。

好了现在我们了解了作者所说的,人文主义这一新的信仰。那么信仰不同决定着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方法也不同。接下来作者就谈到了“知识公式”的变化。

中世纪的欧洲,知识=经文x逻辑。

这条公式在很长的时间内帮助人类,不断的提升逻辑能力,使人们善用文本。

科学革命时期,知识=实证数据x数学。

正是这条公式,让我们人类在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等学科取得惊人突破。但是,这个公式也有其重大缺点,那就是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即无法解决伦理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作者指出,今天人类对自己有了足够的信心,从而一条关于伦理知识的新公式诞生了,那就是

知识=体验X敏感性。

关于这一条有关学习方法的公式,小强觉得有必要单独用一天时间来介绍,所以,明天我们继续来解读这条公式!

【精华】知识=体验x敏感性《未来简史》笔记18

大家早!今天的笔记可能是小强语音开播以来最长的一条,大家有点心理准备。因为,今天我们要进入在《未来简史》这本书中,给小强启发最大的内容之一,那就是这条公式:

知识=体验X敏感性。

原著里对公式的解释是这样的:

追求知识的方法要靠多年的体验累积,并锻炼敏感性,好让我们正确理解这些体验。

如何来理解这个概念呢?现在我们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来具体解读这条公式。

首先,内容上讲,这条公式的构成要素有两个。

第一个要素:体验。

原文有曰:

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它有三个主要成份:知觉、情绪及想法。

知觉:包括我们自身的一切感知,热、愉快、紧张等等,这些涉及到认识自我的能力。

情绪:包括我们感受的爱、恐惧、愤怒等,这些涉及到我们与人接触的能力。

想法:就涉及到我们的创新能力。

体验的这三个要素,其实也很好的反映了我们读书的目的:认识自我,与作者隔空对话,和开拓新的思维。

有了对体验这一概念的认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读书、旅行,因为一本好书一次出游会给人带来新的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来,无论是《见字如面》、《朗读者》等高雅形式,还是脱口秀、真人直播等接地气的形式,“一个人加一个麦克”成为流行的节目样式。

这就是因为,认识一个陌生人和读一本书一样也会给人带来新的体验。而体验是知识的重要构成,他即符合人们“衣食足而知荣辱”的刚性需求,也符合“消费升级”的大政方针。

所以,无论是否真的有资本寒冬,内容产业依然如火如荼!这时候大家也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所处的行业,是不是一个致力于为人提供新鲜体验的行业?

第二个要素:敏感性。

原文有曰:

敏感性包括两个方面:

1,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和想法;也就是洞察自己的体验!

2,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简言之就是将上面的体验,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读过一本书、看完一部电影或了解了一个有趣的陌生人,从中汲取营养来结合到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实践当中,这个结合能力就是敏感性。比如,表演专业的学生都要训练自己存储“情绪记忆”的能力。他们会在文学、影视作品或生活细节之中不断发现戏剧冲突,并刻意训练自己,去发自内心的再现冲突中的角色情绪,这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感性!

当然,在这里有必要补充一句,将体验应用于实践需要一个人有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独立人格,若自己还没一定的知识基础,还没有基本的行为准则,盲目跟随他人的意见,不停的以碎片化信息来指导实践,那结果往往是惨痛的。

(当然,话说回来,只要坚持不懈的总结教训,思考自己失败的原因,那即便现在的教训惨痛些,终究还是会在苦难中百炼成钢哒!)

好了,前面就是从内容方面讲到的两个要素:体验及敏感性。

接下来,再看看结构。

这条公式是一条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数学公式结构,可以说这就是一条知识的算法。

我们注意到“体验”与“敏感性”之间是乘法关系。这意味着每增加一次新的体验,都会使自己的敏感性得到成倍的训练,而每当你的敏感性增加一个级别,你曾经过往所有的体验,其价值也会在一瞬间翻倍。

原文有曰:体验和敏感性之间会形成一个彼此加强的无限循环,没有必要的敏感性就无法体验到某些事物,而没有长期的体验就无法培养起敏感性。

你看,这简单的一个乘号,又概括了很多我们曾经熟悉的理论,比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量的积累实现质的变化”、“天才=1%的灵感+99%的汗水”等等吧。这些名言反应的都是不断进行体验的累计以形成敏感性,再用敏感性获取更多体验的过程!显然,一个乘法关系,让这条公式比上述名言简单又全面。

综上所述,我们对这条公式的含义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下面就讲讲他在我们生活实践中的意义。别人的例子小强不权威,说说咱们自己的节目吧。

因为长期渴望将故事以镜头语言表现出来,所以小强一直刻意的去寻求这些体验。比如

读书时会思考角色的行为动机,心理过程,表情状态等等。

拉片时会注意镜头的衔接、景别的变化、色彩的明暗等等。这些体验培养了小强对镜头语言一定的敏感性。

比如,当一个人面墙而战,身后留白,这往往反映她处于压力与危险之中。

(身后留白表现危险将至、给人恐惧的感觉)

再比如,当交代两个人有结束感、仪式感的对话时,最好为中间区域带上开阔的景深。

(开阔景深的谈话,给人仪式感、结束感。)

而当两个人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则应该选择在低矮的墙角。

(低矮墙角的对话,给人压迫感、对峙感。)

等等类似的技巧其实都是源自于不停观察画面给人带来的体验,而这些体验的不断积累就培养了一个人对镜头语言的敏感性!当敏感性形成,很多曾经看过的画面,不懂得语法也就迎刃而解成为新的体验了。

“画面体验的积累”x“对镜头语言的敏感性”=“剪辑知识”

同样的,文字、配音也是一样。其实,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其作用也是记录体验,培养敏感性!这正像我们前面讲到的,对小强而言,语音笔记也是一种修行。

好啦,今天关于知识=体验x敏感性的这条公式,我们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不过这个积累以及今天这条语音给大家带来的体验,日后还会频频的被提及被重复。

其实说到这里,今天的分享就突然给小强带来了一个新的体验!

您看,根据前面总结的,我们节目的诞生过程,是小强追求个人体验的过程,不过是因为这种体验能引发更多共鸣,所以才被更多的朋友喜爱支持!

这个过程它是由内而外的,绝不是为了迎合某种需求而生产出来的!所以,坚持做自己,并形成一个正向积累的良性循环,就会觉得自己的节奏很对。而为了点击、热度等因素,迎合平台或市场需求、去做一些自己不习惯,不擅长的内容就会很容易出问题嘛。

当然,梦想总要照进现实,仰望星空的前提是脚踏实地,所以,市场需求决定了热度内容不可或缺,只不过核心内容不能丢,不能本末倒置罢了。

当有一天我们的产能跟得上了,就可以既保证核心内容,又满足市场需求,在原著速读视频领域,表现出非常多元的价值观。

小强盼望这一天到来,希望这一天到来时依然有你相伴,分享那一刻的体验!

(为求严谨还是补充一句,这条公式原著里特指是获得伦理知识的公式,对于科学知识则依然遵循 知识=实证数据x数学。)

人文主义的分支!《未来简史》笔记19

昨天咱们对“知识=体验x敏感性”这条公式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其实在《未来简史》原著中,这条公式不过是作者用以证明“人文主义已成时代主流”的论据之一。

在给出了这条公式之后,作者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在流行文化中,还是在对类似战争这样重大议题的看法上,人们都更加重视个体的感受而不是在乎上帝的意见。

以此来重申:人文主义已是当代宗教。

在人文主义站稳脚跟之后,作者将其划为三大分支:

自由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并通过一系列历史回顾与比较,最终得出结论:自由主义在人文主义宗教战争中胜出,并且当下,我们没有其他可行的替代选项。这个观点涉及到意识形态的争论,咱们在这就单纯的转述作者观点,不做展开。

总之,原著读到这里已翻过了2/3,作者终于完成了“人文主义是当代宗教”的论述,并指出,人文主义长期崇拜人类的生命、情感及欲望,所以人文主义文明希望让人类有更长的生命、最大的幸福、最强的力量也就不足为奇。

但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他提出:为了实现这种人文主义梦想,人类将会孕育出一种新的后人文科技,从根本上颠覆人文主义。当体验成为一种产品,可以在超市里随意买到?当未来的智人脱离有机体进入硅基世界,那时主导地球的宗教将是什么?那时地球的主人将是谁呢?这就是《未来简史》后面四个章节中将要讨论的主题了。

现在,我们翻出树状图,在3-(4)当代宗教—人文主义,这一项填上:

1、从崇拜上帝到崇拜人类自己

2、知识=体验x敏感性

3、人文主义分类:自由、社会、进化,自由主义胜出。

电极头盔中的自我!《未来简史》笔记20

大家早!今天我们继续《未来简史》有关“谁将取代老大位置”的语音笔记,这一章节的主题是:别装,人不过也是算法!

回顾前面的笔记我们说到了当代宗教是人文主义,而人文主义的三个分支当中自由主义胜出。那么自由主义是什么样子呢?

自由主义认为选民和顾客至上,也总告诉我们要随性而为,做让自己快乐的事,即我们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但是根据目前最先进的科学看来,人的选择,不是生物预设就是随机产生,根本没有什么自由意志。

有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在人类感觉到自己做下决定之前,大脑已经启动了指使人类决定的神经,大约提前几百毫秒到几秒?因此只要我们扫描人脑就能在受测者自己有所感觉之前预测他们会有什么欲望做出什么决定。

由此作者得出结论,人的欲望不是一种主动选择,而相反是我们只能感觉到某种欲望,并据此行事罢了。

好了如果这一观点成立,那岂不是意味着,假如我们能够控制某一个人的大脑使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产生某种欲望,这样就可以控制他的行为了。

有了这种猜想,就要用实验去证明,那原著中作者引述了两个实验,这第一个实验就是: “机器生化鼠实验”。

在小白鼠脑中掌管感觉和奖励的区域植入电极,人类就可以控制它去做平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比如爬梯子、转弯、查找垃圾堆,甚至是从高处一跃而下。军方和民间企业对这种机器生化鼠实验很感兴趣,希望将其用于救灾现场,查找幸存者。战场上查找炸弹和暗杀装置。以及建筑行业里,探明地下隧道和洞穴的路线等等。但这一实验引起的动物福利团体的关注,他们认为这样会对小白鼠造成伤害,可是实验的结果却令人十分意外。由于每当小白鼠完成工作之后,电极都会刺激他们大脑中的奖励中心,所以小白鼠们不但不会感觉到痛苦反而会觉得自己很愉悦,甚至是脱胎换骨了一样。

这个实验说明:小白鼠们其实并不觉得受人控制,也不觉得做了什么违背自己意志的事。它们不过是,感觉到某种欲望存在,并因实现这种欲望而快乐,整个过程中,没有主观意识的作用。

好了小白鼠的实验成功了,那么,若对人进行实验效果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个,被称为“经颅直流电刺激头盔”的实验,我们简称其为“电极头盔实验”。

美国军方正在测试一款头盔,这种头盔配有电极连接头皮外侧,能够产生弱电磁场,通过瞄准大脑特定区域,进而刺激和抑制选定的大脑活动,军方将其应用于一些需要长期保持高度专注的职业。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从业者的认知能力。

美国《新科学家》的记者莎莉·埃迪,曾参加了一次有关这个头盔的测试实验。在埃迪没有佩戴头盔时,进入一个狙击手的训练场地,面对虚拟的二十个蒙面杀手,她手足无措甚至惊恐地冒出汗来,感觉时间非常难熬,在不段的卡弹过程中,她最终沮丧的想把枪丢在地上一走了之。

随后她戴上了头盔,忽然变得态度冷静手法娴熟。感觉二十分钟的时间转瞬即逝,当人们摘下她的头盔时,她甚至觉得有点儿失望,甚至希望有更多的人来攻击她,而最后的结果是二十个人全被她击毙了。

这个实验给人最深切的感受还不是头盔带来的强大行为能力,而是埃迪之后的体验。她回忆时称自己获得了近乎灵性的体验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没有任何的自我怀疑,脑子里突然静得叫人难以置信。

这句话让小强想起了《三体》里面的一具经典台词:

“空不是无,空是一种存在,你得用空这种存在填满自己。”

也许埃迪戴上头盔的那种感受就是这里所说的空吧!

说到这里,这个实验的结果回答了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那就是

“为什么人不能专注?”

《未来简史》的原著里写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声音占满了我们的心思,这些声音有些是重复社会的偏见,有些是符合我们个人的历史,也有些传达出我们的基因传承,这一切创造出一个看不见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有意识做出的决定。那么假如我们可以重写这些内心独白,甚至叫他们全部禁声,就能够做到绝对的专注,而电极头盔就是这样的一类设备。

好了,今天这两个实验证明了:我们的行为并非出于主观意识,而是源自于某种可控的欲望驱使。

面对这个结论我们可能会想,如果不借助外界设备,就没有那种人,绝对超脱可以做到认清自我真实的欲望,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吗?

其实这个话题就是一个关于“我是谁?”的问题了,在明天的语言当中,我们将分享《未来简史》一书中如何帮助我们认清自我,这里面涉及到关于自我的两种划分,即“体验自我”及“叙事自我”,以及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峰终定律”。那关于这些内容,明天我们继续分享。

下一篇文章: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1-25):点击打开链接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16-20)相关推荐

  1.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6-30)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艺术也将被算法取代<未来简史>笔记26 大家早!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艺术领域 ...

  2.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1-25)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谁左右我们的决策?<未来简史>笔记21 大家早!昨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否定了 ...

  3.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6-10)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畜的诞生是人类的罪!<未来简史>笔记06 今天我们进入<未来简史& ...

  4. 读书笔记之《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把这两本书翻看了一下.先前正在看了<百年孤独>,但这本书的时间线太长,涉及到几代人的更迭,如果不按照<红楼梦>的读法,列出人物关系,根本读不进去,所以读了一半放 ...

  5. 3分钟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上周拜读了未来简史这本书,书中透着都未来的担忧,未来会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拥抱这个时代. 纵观全书,作者对关于未来的3个问题做了回答. 1. 未来人类的新议题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 ...

  6. 《未来简史》一、主导世界力量的形成与崩塌

    前几天在罗胖的跨年演讲现场,罗辑思维首发中文版<未来简史>,作者是因为<人类简史>一书名声大噪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因为罗胖的大力推荐,有很多同学都在QQ和微信上给 ...

  7. 斯坦福NLP名课带学详解 | CS224n 第20讲 - NLP与深度学习的未来(NLP通关指南·完结)

    作者:韩信子@ShowMeAI,路遥@ShowMeAI,奇异果@ShowMeAI 教程地址:https://www.showmeai.tech/tutorials/36 本文地址:https://ww ...

  8. 在php中自定义一个类的关键字为( ),精读《未来简史》尔雅章节测验答案

    精读<未来简史>尔雅章节测验答案 更多相关问题 [单选题]当采用环刀法取样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土的()深度处. A. 1/2 B. 1/3 C. 1/4 D. 2/3 [填空题]OSI/R ...

  9. 《未来简史》十、无用阶级和神人,将带来难以想见的不平等社会

    前情回顾 上期我们说了科技的浪潮将彻底颠覆现代统治世界的人文主义的根基.我们是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的. 首先,人文主义所崇尚的个人自由意志只不过是被欲望驱使的大脑中的运算结果罢了,而且就连我们的欲望也只不 ...

最新文章

  1. Python爬虫(十)_XPath与lxml类库
  2. 归并排序算法(C#实现)
  3. 校园兼职跑腿源码+网页版(非小程序)
  4. 如何将网站升级为HTTPS协议(整理)
  5. 中国双面泡棉胶带市场趋势报告、技术动态创新及市场预测
  6. [转]ViewPagerindicator 源码解析
  7. 批量修改文件名称的方法
  8. hdu 4539 郑厂长系列故事——排兵布阵
  9. 编译OpenJDK8:get_msc_ver.sh:需要整数表达式/integer expression expected
  10. 【Redis】Redis中使用Lua脚本
  11. 链接脚本(Linker Script)用法解析(二) clear_table copy_table
  12. 微信分享 链接地址文档
  13. 东方时尚驾校学习心得
  14. java较全的面试题
  15. UDIMM和RDIMM内存条区别
  16. echarts一个legend同时控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17. r语言mfrow全程_R语言(绘图入门)
  18. 布局(左边的div随着右边div的高度变化而变化)
  19. C语言-文件读写操作
  20. 极验验证的滑动验证码破解

热门文章

  1. mysql声明变量关键字_声明变量的关键字
  2. 【学海】再看傅里叶变换和欧拉公式
  3. 【量化投资】量化投资技术基础 ---- Python 急速入门
  4. excel2010设置列宽为像素_Excel2010中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方法
  5. 【Python】《Python语言程序设计》(嵩天 、黄天羽 、礼欣)测验单项选择题答案与解析合辑
  6. python 等比例裁剪图片
  7. Angular 入门教程系列:39:使用ng-alain进行开发
  8. ADI Blackfin DSP处理器-BF533的开发详解58:DSP控制ADXL345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含源码)
  9. 单片机 | 51单片机原理
  10. 反汇编代码分析--函数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