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谁左右我们的决策?《未来简史》笔记21

大家早!昨天我们通过两个实验否定了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而今天我们将通过对人类个体这一概念的拆分来否定人文主义另一个重要的核心价值,那就是:认为人都有单一、不可分割的自我。

首先,生命科学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所谓唯一真正的自我,就和永恒的灵魂、圣诞老人和复活节兔子一样都是扯淡的,人类绝非不可分割的反而是有许多可分隔的部分组成。原著的这部分通过有关“癫痫患者”的研究以及“给人看色情图片”观察大脑反应这样两个实验来证明:

人的大脑,左脑在语言和逻辑推理的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右脑则在处理空间信息时较为强势,且左右脑是可以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工作的。

那除了生命科学的结论,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则更贴近我们的生活,他们研究的是,民众是根据什么做出经济决定的。为什么买车选的是丰田而不是奔驰?为什么旅游去的是泰国而不是韩国等等?

这里作者引用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冷水实验。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曾要求志愿者参加这样一个分为三阶段的实验。

在第一阶段的“短”实验中受试者将一只手放入十四度的冷水里,在坚持六十秒后请他们把手拿出来,而在第二阶段的“长”实验中,受试者的手同样先放在一个十四度的冷水里,但在六十秒后,测试员会偷偷的将一些热水倒入容器,使水温能微微提升到十五摄氏度,并要求受试者再坚持三十秒才将手拿出。

那受试者中,有些会先做短实验也有些从长实验开始,但不论哪一种,在经过前两个阶段实验,休息七分钟之后,受试者会被要求参与最重要第三阶段实验。研究人员会告诉受试者他们必须从前两阶段实验里选择一个,再做一遍。

很多人会以为没人愿意忍受90秒的冰冷感受,所以大部分人该选择短实验。然而,结果却是,足足有80%的人选择了长实验,尽管,要在冰水里多放三十秒,但是印象中他们会认为长实验的痛苦反而少一些。

就是这个简单的冷水实验,却动摇了整个自由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单一自我。他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分别是:

“体验自我”及“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是指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感受到的体验。是一个瞬间的概念。比如冷水实验的例子当中体验自我感受到的是每一秒钟,刺骨的寒冷。所以在六十秒的痛苦感受之后,再加上三十秒并没有多少改善的寒冷。在体验自我看来,感受依然是痛苦的。由于体验自我是时时产生的它没有记忆能力。所以当我们做重大决定的时候,我们不会去问,体验自我,相反,我们会征求,心中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实体的意见,那就是:叙事自我。

叙事自我是负责将过去的丝丝缕缕编织成一篇故事,并为未来制定计划的。他就向记者、诗人和政治人物不会叙述所有细节,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结果来编制故事。整个体验的价值是通过把峰值与终点两者加以平均来确定的。

还是前面的冷水实验,叙事自我做选择之前他会把长实验那60秒的极寒体验,与30秒相对舒服一些的体验加在一起求得一个平均值,这样相比60秒纯粹寒冷的短实验,长实验就会显得温暖一些,所以,当我们问叙事自我寻求一个决策时,就有了80%的人选择长实验的结果。

上面就是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这两个概念了,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正是有了体验自我才为叙事自我编造故事积累了素材,而叙事自我编造的这个故事版本儿也决定着我们应对不同事物时获得的体验有所不同。

好了,现在来说说,认识今天这两个概念,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有什么启发?

经常有朋友留言问小强,喜欢读电子书还是实体书?我都会回复,我喜欢读实体书,并直接把读书时产生的想法记录在书页的留白处!结合今天的理论来看,我们在阅读时获得灵感的是体验自我,因为它是瞬间概念,是没有记忆的,所以,我们必须用笔记的形式将其定格下来,使之成为叙事自我的素材。这也解释了记笔记的两个好处:

第一:不断的记录体验积累,可以使我们的书阅读越薄。

同一主题的书目,往往会带来类似的体验,一旦曾经记录过这部分内容,再次读到类似话题就可以迅速掠过。所以,常读书的人阅读速度才会越来越快。

第二:不断的留住灵感瞬间,才能获得个人的提升。

还记得咱们前面分享的重要公式:“知识=体验x敏感性”吧!而阅读是获得体验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因为,阅读是一个与体验自我对话的过程。而记笔记就是给体验自我拍照!

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定格体验自我,就像为一个逐帧动画提供更多的素材。同样一本书,记笔记的读书者看到的是动作连贯的精彩动画,而没有记笔记的阅读者,合上一本书时,依然只是书皮那一张静止的照片。

所以,记笔记,才能让阅读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更加完善,更加丰富的叙事自我,才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到底在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而相反不能记录阅读时的瞬间感受,就会使阅读的过程事倍功半,好像读了很多书,浪费很多时间,回头却发现什么也没有获得。因为前面说了,体验自我没有记忆,那些瞬间感受,若不记录下来就等于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对这两个概念的分享,在他们之中,影响我们重大决策的是叙事自我。而叙事自我做决策时则是遵循一个有趣的理论:峰终定律。这又是一个对我们生活各方面决策都起到重要影响的理论,也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时间关系,咱们留待周六再进行详细解读!

峰终定律《未来简史》笔记22

大家早!上周四的笔记我们讲到,人类个体存在“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两个人格,我们的决策是由叙事自我做出的,而叙事自我的决策依据就是:峰终定律。

峰终定律是指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的体验,在加以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就是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所有的日常决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先分享下原著里的几个有趣的例子,这第一个例子是“肠镜痛感实验”。

还是前面做冷水实验的卡尼曼教授,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他和合作者对于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跟踪体验的记录,想了解一下,很疼但是更快的完成检查的“短痛”,或是慢一点儿但是会疼很久的“长痛”,这两者哪一种更易于被患者接受。

在对154位患者的检查过程中,他们要求这些患者每分钟都以0到10的这个级别划分,来报告自己的痛感,而在检查结束之后同样以0到10的数字来报告检查的整体疼痛程度。

实验人员本以为如果时间持续的越久?那么病患承受的痛苦就会越多,最后整体的疼痛分数也就会越高,但实际结果却并非如此。和前面的冷水实验一样,不管持续时间多长,整体疼痛的分数只会反映峰终定律。

第一次短的肠镜检查时间8分钟,过程中患者给出的最高疼度分数为8,最后一分钟的打分为7,等到检查结束,这位患者给的整体疼度分数就是7.5。而在另一个足足有24分钟的长检查过程中,最高的疼痛分数还是8,但这位患者的最后一分钟的打分只有1,那到最后这位患者的整体疼痛分数只有4.5。

实际上后面这位患者的检查时间足足是前一位的三倍,所以总的说来他受到的疼痛其实要多的多。可是,这点完全没有影响他的记忆。由于叙事自我并不是将所有的经验进行总合的,而是进行平均,所以最终的检查结果表明,即便时间更长,但如果大夫在最后几分钟刻意安排一些轻微的痛感,反而可能使整个检查的痛苦大大减少。

(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与其著作《思考,快与慢》)

《未来简史》中还举了另外的两个有趣的例子,一个是儿科检查和兽医。

在检查结束的时候,医务人员往往都会给孩子或宠物吃一点甜品,这样一来,当叙事自我回忆这次诊断的时候,最后这十秒钟快乐,足以抹去前面许多分钟的焦虑和疼痛。而这一方法则在更早的时候被应用于妇女的分娩。

我们都知道分娩的过程会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可能会让人以为只要生过一次没有哪个心智正常的女性会愿意再生一次,但是研究结果却表明,在分娩后的几天?内分泌系统会分泌皮质醇和β-内啡肽。这两种物质可以舒缓疼痛让人感到安慰,甚至是欢快,再加上对小婴儿的爱与日俱增,又能得到亲友、家族和社会等多方赞誉,这些因素都会合理的把分娩从创伤转化为正面的记忆体验。

好了这就是峰终定律这样一个有趣的概念,了解了峰终定律有很多事就容易理解了。比如,常听人说:今天所有的大事难事,在未来回头看时都不是事儿。因为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负责写剧本的是叙实自我,他只记住了最困难的时刻,和你已经扛过来这个最终事实。

现在来说一个与小强的业务领域相关的例子吧!

以电影编剧工作为例。在美国资深剧作教授埃里克·埃德森提出的一套电影理论当中。好莱坞获得票房成功的经典影片都有一套统一的故事结构。它是以经典的三幕式,将主角的人物成长过程分为三大阶段。大家可以代入类似《楚门的世界》、《当幸福来敲门》,等等这些经典影片,来对照我们接下来的这条故事结构公式。

在第一阶段主人公躲在情感保护壳后自保(第一幕)。

接下来他将遇到一个“惊人意外”(峰值)并开启为情感而成长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他会表达出成长的需求,为求成长而斗争,但是第一次却失败了,随后主角又继续克服困难并实现情感的成长。到这里第二幕即将完成,正在人们以为,主角已经脱胎换骨,将大功告成的时候,编剧应该为故事设计又一个惊人意外(峰值)。让主角从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第二幕)。

直到主角重新鼓起勇气,面对最终的挑战,并且彻底走出情感的桎梏,迎接完美的结局。(第三幕)

在这套人物成长弧的编剧公式当中,两次惊人意外就是我们所说的“峰值”,而最终超越自我获得的美好结局,就是我们所说的“终点”。

所以优秀的电影,就是在讲述能让人产生共鸣的角色故事。这个故事最终能被人记住的也只是它的高潮和结局,这就是峰终定律,在电影创作领域的充分体现。

其实,绝不仅仅是电影,现在我们回想下最近读过的书,参加的聚会,或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家人,你能记住的不过是,某某人最近结婚了,某某人出国了等点状的峰值信息而已。由此可见,我们的叙事自我只能用峰终定律来判断事物。这就决定了我们创作内容,打造自我这个品牌时应该有取舍的着力!

很多朋友是因为小强的《三体》入坑的,而现在让大家回忆84分钟的“三体速读视频”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末日之战”和“降维打击”这两个峰值,以及最终致敬大刘的“宇宙重生+人物回顾”的画面。而当有人问起,“文曰小强”是干嘛的?答案可能不过就是:一个“速读原著”的UP主而已,这些就是应有的着力点,能先做好这些其实就够了!

好了,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有关体验自我及叙事自我这两个概念以及峰终定律,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彻底推翻个人主义。告诉我们,我们眼中的自己不过是人类叙事自我编造的故事罢啦?那么既然已经知道自己是在编造一个故事欺骗自己,我们是否能摆脱这个故事呢?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作者就指出:人类总是喜欢活在想象中的!这里还将有一个有趣的概念,在政治上人们称其为“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症”,关于这个有趣的概念以及本章的树状图。下次语言中,我们继续分享!

别被自己的付出套牢!《未来简史》笔记23

大家周一早,继续我们的《未来简史》。

通过过去一周的笔记我们已经获知,人类眼中的自己不过是由叙事自我讲述的故事,而人类的决策都是由峰终定律决定的。但是尽管知道了这些,人类想要摆脱这个自己编造的故事却很困难,作者在原著里就指出了一个荒谬的事实,那就是:

我们对一个想象故事做出的牺牲越多就可能越坚持,只为了让我们的一切牺牲和痛苦有意义。在政治上这种行为被称为“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征”。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源自1915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参战的一段历史。

当时,政客们在议会上发表义愤填膺的演讲,宣誓要“解放”两处由奥匈帝国“不法”占有的领土。于是数10万的意大利士兵开往前线,结果情况却大出意料。意大利共发动了十一次血腥战役,战争结束时,意大利士兵的死亡人数达到了70万,伤兵人数超过百万。

其实,在输掉了第一场战役,损失1.5万人的时候,意大利的政客本来大可以承认自己犯了错,要求签署和平条约。(此刻奥匈帝国根本无意和意大利纠缠,因为他们为了生存而和更强大的俄国打得焦头烂额。)然而这些政客们如果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该怎么面对这1.5万位意大利士兵的父母呢?

于是他们高呼着“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的口号,一战再战,将错就错,直到死去70万士兵。

听了这个案例我们或许会觉得那些政客们非常可恶,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对于那些死难战士的父母们而言,承认孩子不是英雄而是被政客欺骗的白痴则更为困难,而同样的那些失去双腿的残废士兵,他们宁愿告诉自己,我的牺牲都是为了意大利人民。

通过这个战争案例,作者给出了一条结论:

活在幻想里是一个远远较为轻松的选项,唯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习惯了这种原则。比如许多宗教仪式和训诫,都要求信徒必须牺牲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越痛苦他们就越会相信奉献的对象确实存在。

直到今天,正是这一原则导致许多企业常常把几百万美元丢进了一个已经亏损,并注定失败的子公司,而对于个人则常常依恋于不幸福的婚姻,和没有前途的工作,因为人们总是难以接受,此前投入的成本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是人类明知自己在编故事还不愿承认的原因。至此作者明确了观点:

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我们不过是为了让过去有意义而相信一个自己编造的故事。其实,人的本质只是一种生化算法。每时每刻,大脑的生化机制都会创造体验,但一闪即逝,这些瞬间体验不会累积成永续的本质,而是叙事自我,帮我们找出了秩序,让每一项体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编织出一则故事,才使我们的生命有了所谓的意义。

现在,我们找出树状图,在4-1“谁将取代老大位置”之“人不过是算法”这一项填上。

(1)、自由意志根本不存在(“专注头盔”)。

(2)、个体分为“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其中叙事自我负责决策。

(3)、决策依据“峰终定律”。

(4)、不承认过去无意义,使人被现有故事套牢。

那么如果按作者这样说来我们现有所有的宗教信仰、经济规则、国家机制以及法庭上的法律,难道都不成立啦?

不,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是这样解释的:就好像基督教并没有在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的那一天消失一样。人类十分擅长应付认知上的矛盾。总是能够允许自己在实验室里信一套,到了法庭或国会的时候又相信完全不同的另一套。

就像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变革一样,今天的我们已经身处一次巨大变革中,只是大部分人不自知或像鸵鸟一样自欺欺人的固守着从前的故事罢了。

然而,无论我们是否承认,这种两套原则的“鸵鸟”状态很快就要被打破。

作者认为,当新的科学逐渐融入到我们每天使用的科技、日常活动和经济结构当中时,人类再想两面讨好就不可能了。人类即将拥有各种超级实用的设备工具和制度,但这些设备工具和制度却并不允许个人自由意志的存在。这些新的科学发现将实实在在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其影响造成的结果是以下三个方面:

1、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

2、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3、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对于这三种设想的解读就是《未来简史》一书有关未来预测部分的干货了,这也是我们本周语音笔记的重点内容“人类的全面失业与算法的全面上位”!

人类全面失业《未来简史》笔记24

笔记原文:

大家早!在前面的笔记中,我们曾讲到自由主义之所以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因为它能够赋予每个人价值。这一点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大有好处,比如说,现代工业的战争中,只要一个人能拿起步枪扣动扳机,那么它就能完成保家卫国的使命。再比如,现代工业经济的大规模流水线上,只要一个人的双手能够装配设备,他就能输出劳动价值。然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就是,在未来智能科技的面前,这些个人价值都将被逐一取代。

首先军事领域:两次世界战投入大量人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21世纪最先进的军队主要靠的是尖端科技,那些由无人机和蠕虫病毒组成的高科技部队正在取代着二十世纪的人海战队。指挥作战的将军们也正在将越来越多,关键决定交给算法来处理。

自古兵家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是针对有机生命的人类士兵必须服用粮食而言的,同时,一个血肉之躯的战士,他们的情绪可能难以预测,可能受到恐惧、疲劳、传染病的影响,可能犯下谋杀、强奸、劫掠等罪行。

但如今,一次计划精密的网络攻击几秒钟就可以让全美电网断电。所以,如果今天,欧盟决定派无人机和机器人来对抗新时期的法国大革命,那么巴黎公社应该招募的是所有的黑客、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参战,而大多数人类士兵,顶多当个人肉盾牌罢了!

再进一步讲,或许连肉盾的机会都没有,因为现代战争不一定需要兵戎相见,瓦解敌国的本土经济,就等于烧了对手的粮仓,不费一兵一卒即可取胜。

因此,打仗用算法远胜于用士兵。

那下面我们再来看经济。

以股票交易所为例,现在大多数的金融交易,都已经是通过算法来管理的,智能技术一秒钟能处理的数据量比一个人花上一年处理的数据量还要大。13年4月23号,叙利亚的黑客入侵了美联社官方推特账号。在天下午1点07分,他们发送推文称白宫遭到袭击,奥巴马总统受伤。紧接着,各个持续监控所有新闻媒体的交易算法瞬间做出了反应,他们疯狂抛售股票,道琼斯指数如同自由落体一般,短短六十秒大跌150点,相当于有1360亿美元瞬间蒸发,而1点10分美联社澄清,表示该推文并不属实,于是算法又开始倒车。到了1点13分,道琼斯指数几乎已经完全收回先前的损失。短短的六分钟,如同过山车一般,这次事件被称为“闪电崩盘”。

事后许多专家努力研究,想确认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知道一定是算法出了问题,但是却无法确认算法错在了哪里?甚至有部分的交易商开始对算法交易提起诉讼,认为这种做法是对人类的歧视,因为人类的反应速度绝不可能与算法匹敌了。说白了,人类的财富可能一夜之间被归零,而我们却连凶手是谁都不知道!但是讨论算法来掌管股票交易这是否真正地构成了侵权?就给一个新的岗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那就是另一个即将被算法取代的职业:律师。

我们看到影视剧中的律师都是大声喊着反对,慷慨激昂的演讲,然而实际上大多数普通的律师在日常工作中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翻阅海量文件寻找判例、漏洞或是那一丝丝可能相关的证据。

然而如何有一天,复杂的搜索算法只要一天时间找到的判例就能比一个人花一辈子找到的还要多,而且只要按个按钮进行脑部扫描就能够戳破所有的谎言和欺骗,那么这时候律师的工作就会被一名智能设备操作员取代了。

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出现,与法律行业相关的律师可能需要到学校里去学一个新专业,然而,他们会发现

教育也在被算法影响。

现今世界上不只一家公司,正在开发一种“互动算法”。这种算法研发的计算机,不只能够教授数学、物理、历史这些学科知识,同时他们还能研究教授对象这个人,这种数字教师会仔细检测我们学习反应?有了一定的数据积累后他们就能用最适合我人格类型方式来教我学科知识。要知道一个八十人的班级想要一名老师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很困难的,可是对于数字老师而言,即使是八千个学生,他也不会感觉到有任何困难,同时数字老师永远不会失去耐心,永远不会大吼大叫也不会罢工。

当然,如果有了这样智慧的计算机程序,人类可能也不需要自己学习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了?(为“被圈养”做铺垫)

好了,不学习也许还能苟活,但是不治病可是要送命的,那关于医疗领域将如何被智能算法取代,时间关系,明天早上,我们继续分享!

算法本可留住MJ《未来简史》笔记25

大家早!继续来说医疗领域将如何被智能算法取代。

我们传统对医疗的需求包括医生需要正确的诊断疾病,给出治疗方案。而药剂师则要对症给我们拿出正确的药方。如今这两个领域都已经出现了可替代的智能机器人。

IBM有一款著名的超级计算机沃森,他是一套人工智能系统,他曾经在01年的电视益智抢答节目中战胜了,当时史上最强的两位参赛者。现在五年时间过去了,两位参赛者都比从前更加衰老,而沃森却在从事一个更加严肃而复杂的工作,那就是诊断疾病。

在这方面,沃森的优势非常明显,

第一,它可以将历史上所有已知的疾病和药物的信息全部存在数据库里,并时时更新。

第二,沃森不仅熟知我的基因组和完整的病史,他甚至同时知道我的父母、兄弟姐妹、表亲、甚至隔壁老王的基因组。同时他还对我的行踪了如指掌,比如我最近是否去过热带国家,以此来判断当我胃疼腹泻的时候,是食物中毒,有肠胃癌的病史还是全城的人现在都有腹泻的症状。

第三,沃森永远不会说累了、饿了,更不会担心医闹。

除了以上这三点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可能的优势之外,沃森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一劳永逸、节省成本。

和无人机与飞行员的关系一样,相对于培养一代一代人类医生要花费的时间和费用,沃森的研究,即使要花上1000亿美元,从长远上看,它依然便宜太多太多,因为它不但可以复制、升级而且永远都不会死去。

医生如此药剂师也同样有了先例。2011年旧金山就开了一家药店是由机器人担任药剂师的,据数据统计开业第一年机器人药剂师开出了超过200万张处方,一个错误都没犯。要知道平均来说,单美国人类药剂师每年就会有超过5000万张处方配错。看到这里的时候小强不禁在想,如果迈克尔·杰克逊当时用的是一位机器人药剂师,或许我们能看到他最后一场谢幕的演唱会了。

那说到医疗这个话题,可能有人会觉得当我在接受诊断的时候可能还是希望一个更人性化的声音告诉我自己患了某种病症,而不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是的,每个人都这样想,不过作者告诉我们的是,机器未必比人冰冷。

根据前文的理论,生物也是由各种算法构成的,而沃森则精通于算法。和前面的数字教师一样,它可以通过生物统计资料的监测。来轻松实现人格匹配。意思就是,沃森可以用最适当的音调和你最想听到的词汇来告知你需要知道的病情。这就好比在电影《她》里面主角爱上的那套智能系统一样。

好了,军事、经济、法律、教育、医疗还有我们略去的即将被自动驾驶颠覆的交通领域,似乎,算法将取代所有人类行业!这时候我们冷静的思考下,如果让我们只选择一个领域,它是不会被算法取代的,那么,很多人或许会选择…艺术!

是啊,艺术融汇了多少人类灵感的迸发、智慧的结晶!然而,对不起!事实很残酷,在《未来简史》原著里,艺术也被智能取代了,关于这个案例,以及对人类失业这一话题的总结即:“人类史上意识与智能的第一次脱钩”,明天早上,我们继续分享~

下一篇文章: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6-30):点击打开链接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1-25)相关推荐

  1.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26-30)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艺术也将被算法取代<未来简史>笔记26 大家早!今天我们来聊一下:艺术领域 ...

  2.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16-20)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知识给当代人安全感!<未来简史>笔记16 昨天提到:不断追求增长的现代契约 ...

  3. 图文笔记,带你走进《未来简史》(6-10)

    作者:@文曰小强(微信公众号:diaoxiazhangqiang) 整理:@一喵(作者已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畜的诞生是人类的罪!<未来简史>笔记06 今天我们进入<未来简史& ...

  4. 3分钟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上周拜读了未来简史这本书,书中透着都未来的担忧,未来会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拥抱这个时代. 纵观全书,作者对关于未来的3个问题做了回答. 1. 未来人类的新议题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 ...

  5. 读书笔记之《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用了近两个月时间把这两本书翻看了一下.先前正在看了<百年孤独>,但这本书的时间线太长,涉及到几代人的更迭,如果不按照<红楼梦>的读法,列出人物关系,根本读不进去,所以读了一半放 ...

  6. 李飞飞论战《未来简史》作者赫拉利!2019 年最精彩 AI 论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谷洞察"(ID:guigudiyixian) 作者:微子 划重点: 1.赫拉利认为,AI 带来的不仅是科学挑战,还是哲学挑战:当 AI 和生物科技结合,它将具 ...

  7.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 电子书下载(高清版PDF格式+EPUB格式)...

    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王骥 在线阅读                   百度网盘下载(gc5s) 书名:新未来简史: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陷阱与数字化生活 作者:王 ...

  8. 《未来简史》—央美设计思维推荐书籍

    智 神 觉 醒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本神书--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未来简史> 01 算法,人类将是一种过时的算法 谷歌利用大数据能够比传统卫生机构更快 ...

  9. 转载:未来可能是这样子,极端烧脑的《未来简史》解读

    老羊快跑 微信公众号 内有老羊的<200分钟PCB设计傻瓜教程>,免费观看 作者:乔向阳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2957229 来源:知乎 &l ...

最新文章

  1. [转]PHP: 深入pack/unpack
  2. php函数scandir_使用PHP函数scandir排除特定目录
  3. css3中transition属性详解
  4. 趣学python3(15)-f-string字符串
  5. seaborn绘图后得到分布参数
  6. C# 连接 Oracle 的几种方式
  7. GDB调试core文件样例(如何定位Segment fault)
  8. 拼多多出现大Bug:100无门槛券随便领,一晚损失200亿
  9. 复练-关于面试的科技树-职业规划、胜任力、入职
  10. 经常听到一些老板说,你来公司上班就只是为了赚钱吗?
  11. StackExchange.Redis 官方文档(五) Keys, Values and Channels
  12. PAT 1081. 检查密码 (15) - 乙级
  13. Linux wget命令入门
  14. python安装pil库-python第三方库PIL.Image安装
  15. 图灵好书推荐——数学+物理+宇宙
  16. logistic回归列线图(nomogram)的多种绘制方法
  17. UTC时间和CST时间
  18. Hexo博客(Snail主题)搭建回顾概览
  19. python获取计算机时间_在Python中获取计算机的UTC偏移量
  20. 【WCN6856】WiFi 5G 接口启动失败问题解决

热门文章

  1. 关于周期的思考和建议
  2. du命令--查看文件、文件夹、磁盘大小
  3. 自定义 FlowLayout流式布局搜索框 加 GreenDao存取搜索记录,使用RecyclerView展示
  4. [部分学校JAVAmooc答题解答] 16版.字符串算法
  5. js数组排序 中间大两边小
  6. Linux设置断网自动关机(蓄电池)
  7. ☘gMIS吉密斯i18n国际化多语言更新
  8. 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 肖嘉文,南开大学计算机学院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张志刚...
  9. 集成学习-Voting
  10. cpython和ipython_关于cpython解释器,ipython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