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磊 Alex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家人们,见证历史了!

就在刚刚,人类完成了首次行星防御演习的撞击任务:

由NASA发射的DART(戏称“打他”)航天器,成功撞击距地1100万千米的一颗小行星。

以往只能在《星际迷航》、《独行月球》等科幻片里才能看到的场景,这次真真儿地在现实上演。

而NASA此次演习的目的也与科幻片如出一辙,正是为了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带来的威胁做准备。

毕竟之前有研究表明,6500万年前“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事件直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DART的这一猛撞,要做的是改变这颗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像这样:

虽然目前撞击已经完成,但小行星的轨道是否发生了变化,还需要天文学家进一步通过望远镜来测量确定。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此次任务的结果会为科学家们提供制定行星防御计划的关键数据。

若是接下来小行星的轨道被确认发生改变,那这项技术便可以在将来偏移那些可能直奔地球的小行星了。

正如负责NASA此次项目的Lindley Johnson表示:

这不仅对NASA来说是一个振奋的时刻,对航天史和人类历史亦是如此。

这次演习对我们地球的未来极其重要。

人类史上首次行星防御演习

正如刚才演示中所看到的,DART此次所要撞击的小行星名叫Dimorphos,直径约163米。

而它和另外一个直径约780米的行星Didymos组成了一个双行星系统(我们暂且称它们为“孪小星”和“孪大星”)。

DART则是用自己19米的身躯,以6.6公里/秒的速度故意撞向孪小星,让它的轨道速度改变0.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颗行星对地球的威胁几乎为0。)

这次DART可谓是“轻装上阵”,它所使用的唯一仪器便是光学导航相机DRACO

DRACO将捕获孪大星和孪小星的图像,同时还将支持航天器的自主导航系统SMART Nav引导DART进行撞击。

据NASA科学家Tom Statler所述:

由于我们从来没有近距离观察过孪小星,所以它长什么样、什么形状我们一无所知。

这也是撞击小行星任务中的难点之一。

而且在撞击前1小时,孪小星在DRACO视野范围内仅仅是一个像素的小点点:

而在撞击前10分钟左右,已然可以区分较大的孪大星和较小的孪小星:

随着距离的逐步逼近,直播间的评论区也是激动不已(原速播放):

倒计时1分钟左右,当DART成功绕开孪大星,径直飞向孪小星时:

最后,随着“3、2、1”的倒数,DART成功撞击孪小星!

NASA指挥中心已然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状态,纷纷高呼“We did it!”

600kg航天器撞击50亿kg小行星

事实上,在这次书写历史的撞击发生前,DART航天器已经在太空中旅行10个月了。

去年11月24日凌晨1点21分(美东时间),DART航天器搭载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在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升空一个多小时后,DART和火箭的第二级助推器分离,然后进入预定轨道。

在飞离地球之前,DART还围绕着我们飞了数圈,并在此期间利用电动推进器不断加速,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人造天体无动力脱离地球引力束缚所需的最小速度)。

DART是NASA和APL(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一个联合项目,目前已耗资约3.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24亿元)。

这个撞击小行星的航天器,本身体积并不算大,它的三围(长宽高)仅为1.8 × 1.9 × 2.6 米,相当于两个家用衣柜的大小。

图源NASA:DART探测器与封装它的火箭整流罩相比,非常迷你

而其体重仅约670千克,还不到一辆普通SUV的一半。

不过为了自主飞行,DART还搭载了两块大型太阳能电池板,当其完全展开时“臂展”可达19米左右。

DART航天器在撞击小行星前,一直都在使用安装在自己身上的相机DRACO拍摄自己的“太空见闻”。

先前在今年7月,DART已通过DRACO第一次拍到了小行星Didymos,也就是这个双行星系统中的孪大星。

但是由于DART必须为了这次撞击“牺牲”,所以还需要一个小助手来记录下它撞击瞬间和之后的照片。

而DART的小助手,就是立方星LICIACube。

这家伙外观看起来就是一个小盒子,它在伴随DART在浩瀚宇宙中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已经于9月11日和DART分离。

LICIACube可以用自己的推进系统调整轨道,在撞击发生的大约3分钟后飞掠孪小星。

关于这个撞行星的航天器DART,就先说到这里。

到此你也许还会疑惑:那为什么要选择Didymos双星系统来做测验,而且为啥还要选小的那一颗来撞呢?

首先,在DART撞击时,Didymos系统距地球大约1100万公里。

这个距离就很妙了,可谓“不远不近”的理想测试地点:

一方面,这相当于约28.6个地月距离,这颗小行星对地球不构成实际威胁,也不必担心撞击之后会对我们带来什么困扰。

而另一方面,这也仅为地球到火星最近距离的五分之一,所以不用太费力气就可以触及。

DART任务组的成员表示,10个月的旅程对于一项太空任务来说是相当快的。

此外,在这个位置还方便哈勃、韦伯太空望远镜、NASA的小行星探测器“露西”,以及地面上的一众望远镜拍摄。

至于为啥要选小的这颗,原因之一是这颗小孪星的体积和众多近地天体类似。

从目前已被发现的近地天体来看,像孪大星这样直径大于0.5km的约有120万个左右;而如果算上孪小星这样直径大于0.1km的,数量就直接飙升到了惊人的2500万以上。

此外,严格来讲,孪小星算是孪大星的卫星。在撞击小星后,天文学家们也可以通过观察大星的明暗变化,比较方便地测算出这次撞击对小星公转周期的改变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孪小星只是“相对较小”罢了。(毕竟人家好歹是一颗卫星)

据科学家估算,它重达50亿千克,是DART航天器质量的746万倍左右。

所以关于DART撞孪小星,用任务负责人Nancy Chabot的话来说——

就相当于一辆高尔夫球车撞上胡夫金字塔,它不会把这个小天体撞坏,最多只能轻微改变孪小星的公转轨迹。

(即使撞错了地方也无大碍)

小行星存在的威胁

说到撞击天体的航天器,DART还真不是第一个。

在此之前,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和隼鸟2号(Hayabusa 2)就已经干过这事了。

但它们的目的和DART却有不同,分别是对了解彗星形成演进以及生命起源产生了重要意义。

而这次DART虽是第三次航天器撞击天体,但却是人类首次以“主动出击”的形式来改变小行星的运动轨迹。

前文提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超过2500万个孪小星大小的天体对地球产生着威胁。

从1980年至今的统计来看,近地小行星的发现速度呈指数型增长。

而且它们移动的速度非常之快,大约是72000公里/小时。

若是以如此质量和速度撞击地球,就相当于一场约10兆吨级的大爆炸。

人类历史记录上最大的爆炸——通古斯大爆炸(1908年),其量级为12兆吨,当年便摧毁了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的针叶林,推倒了约8千万棵树。

而对于那次的事件,科学界普遍认为是一颗直径65米左右的石质小行星引发的。

时间更近一些的,例如2013年2月15日,发生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天体坠落事件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当时这颗陨石直径达到了约16米,它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陨石雨”。

在坠落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破裂,该事件已造成1200多人受伤。

据科学家们的推测,万一这颗巨大的陨石真的撞到了萨特卡市,它爆炸起来的威力大约等于50万吨TNT当量。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NASA为何要执行行星防御演习了。

至于这次DART是否成功改变了孪小星的运行轨迹,还需进一步等待天文学家的观察。

参考资料:

[1]https://dart.jhuapl.edu/Mission/index.php
[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fZPtY5D0ys
[3]https://bigthink.com/starts-with-a-bang/redirecting-a-killer-asteroid/
[4]https://earthsky.org/space/dart-impact-an-asteroid-on-september-26-2022/
[5]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science/can-we-deflect-an-asteroid-by-crashing-into-it-space-engineering-expert-weighs-in

NASA成功撞击1100公里外小行星!人类史上首次,主动避免恐龙覆辙,马斯克亦有贡献...相关推荐

  1.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PPT,马斯克的39页火星计划PPT

    "#榜样的力量#数据猿公益策划活动--寻找新冠战"疫",中国数据智能产业先锋力量:申报项目.提交文章(或深度采访),即可参与此次活动最终推出的榜单.勋章.思想者合集以及人 ...

  2. 人类史上最伟大的 PPT,马斯克的 39 页火星计划PPT

    点击上方"AI遇见机器学习",选择"星标"公众号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转自:数据猿 马斯克曾在Twitter上这样写道,"每年建造100艘星际飞船 ...

  3. 模拟撞击_正确看待小行星威胁!NASA模拟8年后300米小行星撞击地球试验

    曾经大家可能都想过小行星撞击地球会是神马效果?会是一个坑?还是一个洞?还是会怎么样呢?这个大家偶尔在新闻上看到陨石坠落后地球上有一个巨大的坑?小行星会是多大的坑呢?10M,50M,100M,300M大 ...

  4. NASA发布史上最深的宇宙全彩照!韦伯如何回传150万公里外的太空数据?

    来源:大数据文摘 作者:Mickey 2022年7月11日凌晨,乔·拜登总统.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公布了耗资100亿美元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首秀! 这是詹姆斯 ...

  5. 农家美女DIY远距离传输设备 3公里外无线上网

    这口"锅"就是无线上网的接收装置 自称家住偏远农村,因没有有线网络,于是DIY了一套无线传输设备,实现了3公里外无线上网--她的上网模式发到网上后,网友"璐沙" ...

  6. 重庆一人将土狗扔50公里外一星期后跑回家,狗狗这么忠心怎么舍得丢。

    现在很多人都很爱养宠物,不过在饲养之前,要仔细斟酌自己能否照顾好狗的一生,而不是养完就把它扔掉.一条土狗在50公里外被丢掉一周后,又跑回了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重庆十月二十二日,一名男子因 ...

  7. 人类群星闪耀时!!!——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全面解析

    本篇文章谢绝转载\Large\fbox{\textcolor{red}{本篇文章谢绝转载}}本篇文章谢绝转载​ 3个多月前人类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正式出炉,虽然这个时候蹭热度有点晚,但我还是要把它写完 ...

  8. 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发布!

    晓查 发自 纽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刚刚,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颗黑洞就是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它的质量是太阳的65亿倍,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 ...

  9. 路印协议:代码全开源,要做链外撮合+链上交易的新型交易模式

    在比特币成为币圈经典后,各种大大小小的数字货币也层出不穷,随之而暴增的交易所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数据称,目前全球数字货币交易所数量已逾500家,并且还在持续增长中. 对区块链以及交易环节保持敏感的 ...

最新文章

  1. linux打开 root .m2,小辣椒M2 (LA-M2)获取ROOT权限教程,新手root必看
  2. 2019 Mac装Cocoapods的步(cai)骤(keng)记录
  3. 最初的感动:各种应用和代码在BCH这里不断复活
  4. MSSQL 2008 数据库变成可疑状态
  5. Linux+Oracle+12c+RAC+安装配置详细-GI安装
  6. 【Elasticsearch】索引和查询性能调优的21条建议-以及调优参数
  7. java如何实现克隆接口_java之实现clone接口的详解,克隆一个对象--对应有浅克隆和深克隆,概念结合代码深入理解...
  8. 小学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记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
  9. ASP.NET基本对象介绍
  10. 【软件测试】如何抓取崩溃的log日志
  11. 手机5款令人爱不释手的APP 好用到爆
  12. 输入单张图片到神经网络
  13. [Unity] UGUI学习笔记
  14. hdu 4622 Reincarnation(后缀树组求子串个数)
  15. 缺氧游戏 不给计算机加水,缺氧高压氧简易版 教你最简单的结构
  16. 2019 ICPC 南京 F题 Paper Grading
  17. HNUCM-2022年秋季学期《算法分析与设计》练习9
  18. suptitle()--matplotlib
  19. Proteus使用教程并仿真51程序——LED流水灯
  20. Zynq-Linux移植学习笔记之34-使用PCS/PMA IP核配置网络

热门文章

  1. 基于SSM图书管理系统
  2. 结合论文理解gps与imu融合定位代码的细节
  3. ENVI高分一号卫星预处理:以GF-1/WFV多光谱数据为例(含定标系数)
  4. 预测本次出差顺利否?
  5. mp3转换wav文件_如何将WAV文件转换为MP3
  6. 火了,我看了10本Springboot架构书籍,融汇贯通到这一份文档里面
  7. CGI上传文件以及大小限制修改
  8. 关于thinkpad t400 安装Ubuntu 12.04 后的几个问题
  9. 罗斯蒙特3051迈进自动调节仪表系统
  10. 组播Lab RPF T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