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eact(谈一谈React)

从概念、用途、思路、优缺点入手:

React 是一个网页 UI 框架,通过组件化的方式解决视图层开发复用的问题,本质是一个组件化框架。

它的核心设计思路有三点,分别是声明式、组件化与 通用性。 声明式的优势在于直观与组合。 组件化的优势在于视图的拆分与模块复用,可以更容易做到高内聚低耦合。 通用性在于一次学习,随处编写。比如 React Native,React360 等, 这里主要靠虚拟 DOM 来保证实现。 这使得 React 的适用范围变得足够广,无论是 Web、Native、VR,甚至Shell 应用都可以进行开发。这也是 React 的优势。 但作为一个视图层的框架,React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它并没有提供完整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开发大型前端应用时,需要向社区寻找并整合解决方案。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的繁荣,但也为开发者在技术选型和学习适用上造成了一定的成本。

答题之后:
可以在谈一下自己对React优化的看法、对虚拟DOM的看法
也可以向自己主导过的React项目上引导,谈谈React相关的工程架构与设计模式。

为什么要用JSX (实际是问为什么不用其他方案)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首先解释下什么是 JSX 吧。JSX 是一个 JavaScript 的语法扩展,结构类似 XML。

JSX 主要用于声明 React 元素,但 React 中并不强制使用 JSX。即使使用了 JSX,也会在构建过程中,通过 Babel
插件编译为 React.createElement。所以 JSX 更像是 React.createElement 的一种语法糖。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React 团队并不想引入 JavaScript 本身以外的开发体系。而是希望通过合理的关注点分离保持组件开发的纯粹性。

接下来与 JSX 以外的三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

首先是模板,React 团队认为模板不应该是开发过程中的关注点,因为引入了模板语法、模板指令等概念,是一种不佳的实现方案。

其次是模板字符串,模板字符串编写的结构会造成多次内部嵌套,使整个结构变得复杂,并且优化代码提示也会变得困难重重。

最后是 JXON,同样因为代码提示困难的原因而被放弃。

所以 React 最后选用了 JSX,因为 JSX 与其设计思想贴合,不需要引入过多新的概念,对编辑器的代码提示也极为友好。

Babel如何把JSX转换成JS?

生命周期中的坑

在不恰当的实际调用了不可使的代码
在需要调用时,却忘记了调用

周期梳理

挂载阶段:

  • Constructor
    类通用的构造函数,常用于初始化。

  •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使组件在props变化时更新state
    触发时机:1.当props被传入时 2.state发生变化时 3.forceUpdate被调用时 (只要父级组件被重新渲染时就会被调用)
    你可能不需要使用派生state
    两种反模式:1.直接复制prop到state 2.zaiprops变化后修改state

  • UNSAFE_componentWillMount
    用于组件降价在前做某些操作,但目前被标记为弃用。
    因为在React异步渲染机制下,该方法可能被多次调用

  • render
    render函数返回的JSX结构,用于描述具体的渲染内容(但并没有真正实现渲染),是纯函数

  • componengtDidMount
    组件挂载完成后调用,通常页面初始数据的请求在此生命周期内执行。

更新阶段:指外部props传入,或state发生变化时的阶段
6个函数

  • UNSAFE_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因性能问题弃用,被getDerivedStateFromProps取代
  •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 shouldComponentUpdate
  • UNSAFE_componentWillUpdate
  • Render
  •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 componentDidUpdate
    getSnapshotBeforeUpdate的返回值作为componentDidUpdate的第三个参数

组件卸载:

  • componentWillUnmount
    主要用于执行清理工作,一定要在该阶段解除事件绑定,清理定时器

职责梳理

什么情况下会触发重新渲染

函数组件:在任何情况下都会重新渲染,没有生命周期,官方提供React.memo优化手段,通过记忆组件渲染结果的方式来提高组件的性能表现,跳过渲染组件的操作并直接复用最近一次渲染的结果。
React.Component组件:不实现shouldComponentUpdate函数,有两种情况触发重新渲染:1.state发生变化2.当父组件的Props传入时.
React.PureComponent: 默认实现了shouldComponentUpdate函数,仅在props与state进行浅比较后,确认有变更时才会触发重新渲染

错误边界

  • getDerivedStateFromError() //更新state使下一次渲染能够显示降级后的UI
  • componentDidCatch() //将错误日志上报给服务器

答题

避免生命周期中的坑需要做好两件事:
不在恰当的时候调用了不该调用的代码;
在需要调用时,不要忘了调用。

那么主要有这么 7 种情况容易造成生命周期的坑。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容易编写反模式代码,使受控组件与非受控组件区分模糊。

componentWillMount 在 React 中已被标记弃用,不推荐使用,主要原因是新的异步渲染架构会导致它被多次调用。所以网络请求及事件绑定代码应移至 componentDidMount 中。

componentWillReceiveProps 同样被标记弃用,被 getDerivedStateFromProps 所取代,主要原因是性能问题。

shouldComponentUpdate 通过返回 true 或者 false 来确定是否需要触发新的渲染。主要用于性能优化。

componentWillUpdate 同样是由于新的异步渲染机制,而被标记废弃,不推荐使用,原先的逻辑可结合 getSnapshotBeforeUpdate 与 componentDidUpdate 改造使用。

如果在 componentWillUnmount 函数中忘记解除事件绑定,取消定时器等清理操作,容易引发 bug。

如果没有添加错误边界处理,当渲染发生异常时,用户将会看到一个无法操作的白屏,所以一定要添加。

进阶提问:React请求应该放在哪里,为什么?

类组件与函数组件有什么区别

作为组件而言,类组件与函数组件在使用与呈现上没有任何不同,性能上在现代浏览器中也不会有明显差异。

它们在开发时的心智模型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类组件是基于面向对象编程的,它主打的是继承、生命周期等核心概念;而函数组件内核是函数式编程,主打的是 immutable、没有副作用、引用透明等特点。

之前,在使用场景上,如果存在需要使用生命周期的组件,那么主推类组件;设计模式上,如果需要使用继承,那么主推类组件。

但现在由于 React Hooks 的推出,生命周期概念的淡出,函数组件可以完全取代类组件。

其次继承并不是组件最佳的设计模式,官方更推崇“组合优于继承”的设计概念,所以类组件在这方面的优势也在淡出。

性能优化上,类组件主要依靠 shouldComponentUpdate 阻断渲染来提升性能,而函数组件依靠 React.memo 缓存渲染结果来提升性能。

从上手程度而言,类组件更容易上手,从未来趋势上看,由于React Hooks 的推出,函数组件成了社区未来主推的方案。

类组件在未来时间切片与并发模式中,由于生命周期带来的复杂度,并不易于优化。而函数组件本身轻量简单,且在 Hooks 的基础上提供了比原先更细粒度的逻辑组织与复用,更能适应 React 的未来发展。

如何设计React组件

React 组件应从设计与工程实践两个方向进行探讨。

从设计上而言,社区主流分类的方案是展示组件与灵巧组件。

展示组件内部没有状态管理,仅仅用于最简单的展示表达。展示组件中最基础的一类组件称作代理组件。代理组件常用于封装常用属性、减少重复代码。很经典的场景就是引入 Antd 的 Button 时,你再自己封一层。如果未来需要替换掉 Antd 或者需要在所有的 Button 上添加一个属性,都会非常方便。基于代理组件的思想还可以继续分类,分为样式组件与布局组件两种,分别是将样式与布局内聚在自己组件内部。

灵巧组件由于面向业务,其功能更为丰富,复杂性更高,复用度低于展示组件。最经典的灵巧组件是容器组件。在开发中,我们经常会将网络请求与事件处理放在容器组件中进行。容器组件也为组合其他组件预留了一个恰当的空间。还有一类灵巧组件是高阶组件。高阶组件被 React 官方称为 React 中复用组件逻辑的高级技术,它常用于抽取公共业务逻辑或者提供某些公用能力。常用的场景包括检查登录态,或者为埋点提供封装,减少样板代码量。高阶组件可以组合完成链式调用,如果基于装饰器使用,就更为方便了。高阶组件中还有一个经典用法就是反向劫持,通过重写渲染函数的方式实现某些功能,比如场景的页面加载圈等。但高阶组件也有两个缺陷,第一个是静态方法不能被外部直接调用,需要通过向上层组件复制的方式调用,社区有提供解决方案,使用 hoist-non-react-statics 可以解决;第二个是 refs 不能透传,使用 React.forwardRef API 可以解决。

从工程实践而言,通过文件夹划分的方式切分代码。我初步常用的分割方式是将页面单独建立一个目录,将复用性略高的 components 建立一个目录,在下面分别建立 basic、container 和 hoc 三类。这样可以保证无法复用的业务逻辑代码尽量留在 Page 中,而可以抽象复用的部分放入 components 中。其中 basic 文件夹放展示组件,由于展示组件本身与业务关联性较低,所以可以使用
Storybook 进行组件的开发管理,提升项目的工程化管理能力。

番茄时钟法
进阶:如何在渲染劫持中为原本的渲染结果添加新的样式?

setState是同步更新还是异步更新

setState用于变更状态,触发组件重新渲染,更新视图UI

setState 并非真异步,只是看上去像异步。在源码中,通过 isBatchingUpdates 来判断
setState 是先存进 state 队列还是直接更新,如果值为 true 则执行异步操作,为 false 则直接更新。

那么什么情况下 isBatchingUpdates 会为 true 呢?在 React 可以控制的地方,就为 true,比如在 React 生命周期事件和合成事件中,都会走合并操作,延迟更新的策略。

但在 React 无法控制的地方,比如原生事件,具体就是在 addEventListener 、setTimeout、setInterval 等事件中,就只能同步更新。

一般认为,做异步设计是为了性能优化、减少渲染次数,React 团队还补充了两点。

保持内部一致性。如果将 state 改为同步更新,那尽管 state 的更新是同步的,但是 props不是。

启用并发更新,完成异步渲染。

进阶:判断输出结果


输出0 0 2 3

如何面向组件跨层级通信

试探是否有经手大型前端项目的经验
先确定主题,再根据场景列举

答题

在跨层级通信中,主要分为一层或多层的情况。

如果只有一层,那么按照 React 的树形结构进行分类的话,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父组件向子组件通信,子组件向父组件通信以及平级的兄弟组件间互相通信。

在父与子的情况下,因为 React 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传递 Props 即可。那么场景体现在容器组件与展示组件之间,通过 Props 传递 state,让展示组件受控。

在子与父的情况下,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回调函数与实例函数。回调函数,比如输入框向父级组件返回输入内容,按钮向父级组件传递点击事件等。实例函数的情况有些特别,主要是在父组件中通过 React 的 ref API 获取子组件的实例,然后是通过实例调用子组件的实例函数。这种方式在过去常见于 Modal 框的显示与隐藏。这样的代码风格有着明显的 jQuery 时代特征,在现在的 React 社区中已经很少见了,因为流行的做法是希望组件的所有能力都可以通过 Props 控制。

多层级间的数据通信,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一个容器中包含了多层子组件,需要最底部的子组件与顶部组件进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断透传 Props 或回调函数,不仅代码层级太深,后续也很不好维护。第二种是两个组件不相关,在整个 React 的组件树的两侧,完全不相交。那么基于多层级间的通信一般有三个方案。

第一个是使用 React 的 Context API,最常见的用途是做语言包国际化。

第二个是使用全局变量与事件。全局变量通过在 Windows 上挂载新对象的方式实现,这种方式一般用于临时存储值,这种值用于计算或者上报,缺点是渲染显示时容易引发错误。全局事件就是使用 document 的自定义事件,因为绑定事件的操作一般会放在组件的 componentDidMount 中,所以一般要求两个组件都已经在页面中加载显示,这就导致了一定的时序依赖。如果加载时机存在差异,那么很有可能导致两者都没能对应响应事件。

第三个是使用状态管理框架,比如 Flux、Redux 及 Mobx。优点是由于引入了状态管理,使得项目的开发模式与代码结构得以约束,缺点是学习成本相对较高。

列举一个React状态管理框架

横跨多个层级之间的组件仍需共享状态、响应变化,传统的状态提升方案难以解决,比如Context存储的变量难以追溯数据源以及确认变动点。

首先介绍 Flux,Flux 是一种使用单向数据流的形式来组合 React 组件的应用架构。

Flux 包含了 4 个部分,分别是 Dispatcher、 Store、View、Action。Store 存储了视图层所有的数据,当Store 变化后会引起 View 层的更新。如果在视图层触发一个 Action,就会使当前的页面数据值发生变化。Action 会被Dispatcher 进行统一的收发处理,传递给 Store 层,Store 层已经注册过相关 Action的处理逻辑,处理对应的内部状态变化后,触发 View 层更新。

Flux 的优点是单向数据流,解决了 MVC中数据流向不清的问题,使开发者可以快速了解应用行为。从项目结构上简化了视图层设计,明确了分工,数据与业务逻辑也统一存放管理,使在大型架构的项目中更容易管理、维护代码。

其次是 Redux,Redux 本身是一个 JavaScript 状态容器,提供可预测化状态的管理。社区通常认为 Redux 是 Flux
的一个简化设计版本,但它吸收了 Elm 的架构思想,更像一个混合产物。它提供的状态管理,简化了一些高级特性的实现成本,比如撤销、重做、实时编辑、时间旅行、服务端同构等。

Redux 的核心设计包含了三大原则:单一数据源、纯函数 Reducer、State 是只读的。

Redux 中整个数据流的方案与 Flux 大同小异。

Redux 中的另一大核心点是处理“副作用”,AJAX 请求等异步工作,或不是纯函数产生的第三方的交互都被认为是
“副作用”。这就造成在纯函数设计的 Redux 中,处理副作用变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社区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类是在 Dispatch 的时候会有一个 middleware 中间件层,拦截分发的 Action并添加额外的复杂行为,还可以添加副作用。第一类方案的流行框架有Redux-thunk、Redux-Promise、Redux-Observable、Redux-Saga 等。

第二类是允许 Reducer 层中直接处理副作用,采取该方案的有 React Loop,React Loop 在实现中采用了 Elm
中分形的思想,使代码具备更强的组合能力。

除此以外,社区还提供了更为工程化的方案,比如 rematch 或 dva,提供了更详细的模块架构能力,提供了拓展插件以支持更多功能。

Redux 的优点很多:结果可预测;代码结构严格易维护;模块分离清晰且小函数结构容易编写单元测试;Action触发的方式,可以在调试器中使用时间回溯,定位问题更简单快捷;单一数据源使服务端同构变得更为容易;社区方案多,生态也更为繁荣。

最后是 Mobx,Mobx 通过监听数据的属性变化,可以直接在数据上更改触发UI 的渲染。在使用上更接近 Vue,比起 Flux 与Redux 的手动挡的体验,更像开自动挡的汽车。Mobx 的响应式实现原理与 Vue 相同,以 Mobx 5 为分界点,5 以前采用Object.defineProperty 的方案,5 及以后使用 Proxy的方案。它的优点是样板代码少、简单粗暴、用户学习快、响应式自动更新数据让开发者的心智负担更低。

个人观点

我认为 Flux 的设计更偏向 Facebook 内部的应用场景,Facebook 的方案略显臃肿,拓展能力欠佳,所以在社区中热度不够。而 Redux 因为纯函数的原因,碰上了社区热点,简洁不简单的 API 设计使社区疯狂贡献发展,短短数年方案层出不穷。但从工程角度而言,不是每一个项目都适用单一数据源。因为很多项目的数据是按页面级别切分的,页面之间相对隔绝,并不需要共享数据源,是否需要 Redux 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Mobx 在开发项目时简单快速,但应用 Mobx 的场景 ,其实完全可以用 Vue 取代。如果纯用 Vue,体积还会更小巧。

进阶
在现场面试中很容易让你徒手实现一个 Redux。在实现 Redux 的时候,需要注意两个地方。

  • createStore。即通过 createStore,注入 Reducer 与 middleware,生成 Store 对象。
  • Store 对象的 getState、subscribe 与 dispatch 函数。getState 获取当前状态树,subscribe
    函数订阅状态树变更,dispatch 发送 Action。

在实现上尽量采用纯函数的实现方案。如果没有思路建议阅读 Redux 4.x 的代码。

Virtual Dom工作原理是什么

虚拟 DOM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 JS 对象模拟 DOM 的节点。在 Facebook 构建 React 初期时,考虑到要提升代码抽象能力、避免人为的 DOM 操作、降低代码整体风险等因素,所以引入了虚拟 DOM。

虚拟 DOM 在实现上通常是 Plain Object,以 React 为例,在 render 函数中写的 JSX 会在 Babel 插件的作用下,编译为 React.createElement 执行 JSX 中的属性参数。

React.createElement 执行后会返回一个 Plain Object,它会描述自己的 tag 类型、props 属性以及 children 情况等。这些 Plain Object 通过树形结构组成一棵虚拟 DOM 树。当状态发生变更时,将变更前后的虚拟 DOM 树进行差异比较,这个过程称为 diff,生成的结果称为 patch。计算之后,会渲染 Patch 完成对真实 DOM 的操作。

虚拟 DOM 的优点主要有三点:改善大规模 DOM 操作的性能、规避 XSS 风险、能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跨平台开发。

虚拟 DOM 的缺点在社区中主要有两点。

内存占用较高,因为需要模拟整个网页的真实 DOM。

高性能应用场景存在难以优化的情况,类似像 Google Earth 一类的高性能前端应用在技术选型上往往不会选择 React。

进阶
除了渲染页面,虚拟 DOM 还有哪些应用场景?

这个问题考验面试者的想象力。通常而言,我们只是将虚拟 DOM 与渲染绑定在一起,但实际上虚拟 DOM 的应用更为广阔。比如,只要你记录了真实 DOM 变更,它甚至可以应用于埋点统计与数据记录等。可以往这个方向回答,具体案例可以参考 rrweb。

与其他框架相比,React 的 diff 算法有何不同

在回答有何不同之前,首先需要说明下什么是 diff 算法。

diff 算法是指生成更新补丁的方式,主要应用于虚拟 DOM 树变化后,更新真实 DOM。所以 diff 算法一定存在这样一个过程:触发更新 → 生成补丁 → 应用补丁。

React 的 diff 算法,触发更新的时机主要在 state 变化与 hooks 调用之后。此时触发虚拟 DOM 树变更遍历,采用了深度优先遍历算法。但传统的遍历方式,效率较低。为了优化效率,使用了分治的方式。将单一节点比对转化为了 3 种类型节点的比对,分别是树、组件及元素,以此提升效率。

树比对:由于网页视图中较少有跨层级节点移动,两株虚拟 DOM 树只对同一层次的节点进行比较,如发现节点已不存在,则该节点及其子节点会被完全删除,不会进一步比较。

组件比对:如果组件是同一类型,则进行树比对,如果不是,则直接放入到补丁中。

元素比对:主要发生在同层级中,通过key标记节点操作生成补丁,节点操作对应真实的 DOM 剪裁操作。

以上是经典的 React diff 算法内容。自 React 16 起,引入了 Fiber 架构。为了使整个更新过程可随时暂停恢复,节点与树分别采用了 FiberNode 与 FiberTree 进行重构。fiberNode 使用了双链表的结构,可以直接找到兄弟节点与子节点。

整个更新过程由 current 与 workInProgress 两株树双缓冲完成。workInProgress 更新完成后,再通过修改 current 相关指针指向新节点。

然后拿 Vue 和 Preact 与 React 的 diff 算法进行对比。

Preact 的 Diff 算法相较于 React,整体设计思路相似,但最底层的元素采用了真实 DOM 对比操作,也没有采用 Fiber 设计。Vue 的 Diff 算法整体也与 React 相似,同样未实现 Fiber 设计。

然后进行横向比较,React 拥有完整的 Diff 算法策略,且拥有随时中断更新的时间切片能力,在大批量节点更新的极端情况下,拥有更友好的交互体验。

Preact 可以在一些对性能要求不高,仅需要渲染框架的简单场景下应用。

Vue 的整体 diff 策略与 React 对齐,虽然缺乏时间切片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 Vue 的性能更差,因为在 Vue 3
初期引入过,后期因为收益不高移除掉了。除了高帧率动画,在 Vue 中其他的场景几乎都可以使用防抖和节流去提高响应性能。

进阶:
学习原理的目的就是应用。那如何根据 React diff 算法原理优化代码呢? 这个问题其实按优化方式逆向回答即可。

根据 diff 算法的设计原则,应尽量避免跨层级节点移动。

通过设置唯一 key 进行优化,尽量减少组件层级深度。因为过深的层级会加深遍历深度,带来性能问题。

设置 shouldComponentUpdate 或者 React.pureComponet 减少 diff 次数。

如何解释 React 的渲染流程

JSX通过本地Node进程编译而不是React

React 的渲染过程大致一致,但协调并不相同,以 React 16 为分界线,分为 Stack Reconciler 和 Fiber Reconciler。这里的协调从狭义上来讲,特指 React 的 diff 算法,广义上来讲,有时候也指 React 的 reconciler 模块,它通常包含了 diff 算法和一些公共逻辑。

回到 Stack Reconciler 中,Stack Reconciler 的核心调度方式是递归。调度的基本处理单位是事务,它的事务基类是 Transaction,这里的事务是 React 团队从后端开发中加入的概念。在 React 16 以前,挂载主要通过 ReactMount 模块完成,更新通过 ReactUpdate 模块完成,模块之间相互分离,落脚执行点也是事务。

在 React 16 及以后,协调改为了 Fiber Reconciler。它的调度方式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协作式多任务模式,在这个模式下,线程会定时放弃自己的运行权利,交还给主线程,通过requestIdleCallback 实现。第二个特点是策略优先级,调度任务通过标记 tag 的方式分优先级执行,比如动画,或者标记为 high 的任务可以优先执行。Fiber Reconciler的基本单位是 Fiber,Fiber 基于过去的 React Element 提供了二次封装,提供了指向父、子、兄弟节点的引用,为 diff 工作的双链表实现提供了基础。

在新的架构下,整个生命周期被划分为 Render 和 Commit 两个阶段。Render
阶段的执行特点是可中断、可停止、无副作用,主要是通过构造 workInProgress 树计算出 diff。以 current 树为基础,将每个 Fiber 作为一个基本单位,自下而上逐个节点检查并构造 workInProgress 树。这个过程不再是递归,而是基于循环来完成。

在执行上通过 requestIdleCallback 来调度执行每组任务,每组中的每个计算任务被称为 work,每个 work 完成后确认是否有优先级更高的 work 需要插入,如果有就让位,没有就继续。优先级通常是标记为动画或者 high 的会先处理。每完成一组后,将调度权交回主线程,直到下一次 requestIdleCallback 调用,再继续构建 workInProgress 树。

在 commit 阶段需要处理 effect 列表,这里的 effect 列表包含了根据 diff 更新 DOM 树、回调生命周期、响应 ref 等。

但一定要注意,这个阶段是同步执行的,不可中断暂停,所以不要在 componentDidMount、componentDidUpdate、componentWiilUnmount 中去执行重度消耗算力的任务。

如果只是一般的应用场景,比如管理后台、H5 展示页等,两者性能差距并不大,但在动画、画布及手势等场景下,Stack Reconciler 的设计会占用占主线程,造成卡顿,而 fiber reconciler 的设计则能带来高性能的表现。

进阶
在面试中,在你回答完以上讲到的内容后,面试官还会补充提问一个类似脑筋急转弯的小问题:

为什么 Stack Reconciler 模式下 render 函数不支持 return 数组?

你想呀,Stack Reconciler 采用的是递归遍历的模式,那么在递归的情况下就只能返回一个节点元素,肯定就不支持数组了。

React 的渲染异常会造成什么后果


React 渲染异常的时候,在没有做任何拦截的情况下,会出现整个页面白屏的现象。它的成型原因是在渲染层出现了 JavaScript 的错误,导致整个应用崩溃。这种错误通常是在 render 中没有控制好空安全,使值取到了空值。

所以在治理上,我的方案是这样的,从预防与兜底两个角度去处理。

在预防策略上,引入空安全相关的方案,在做技术选型时,我主要考虑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是引入外部函数,比如 Facebook 的 idx 或者 Lodash.get;第二个是引入 Babel 插件,使用 ES 2020 的标准——可选链操作符;第三个是 TypeScript,它在 3.7 版本以后可以直接使用可选链操作符。最后我选择了引入 Babel 插件的方案,因为这个方案外部依赖少,侵入性小,而且团队内没有 TS 的项目。

在兜底策略上,因为考虑到团队内部和我存在一样的问题,就抽取了兜底的公共高阶组件,封装成了 NPM 包供团队内部使用。

从最终的数据来看,预防与治理方案覆盖了团队内 100% 的 React 项目,头三个月兜底组件统计到了日均 10 次的报警信息,其中有 10% 是公司关键业务。那么经过分析与统计,首先是为关键的 UI 组件添加兜底组件进行拦截,然后就是做内部培训,对易错点的代码进行指导,加强 Code Review。后续到现在,线上只收到过 1 次报警。

如何分析和调优性能瓶颈?

技术必须服务于业务,否则就只是技术团队的自嗨。
还有SSR

如何避免重复渲染

如何避免重复渲染分为三个步骤:选择优化时机、定位重复渲染的问题、引入解决方案。

优化时机需要根据当前业务标准与页面性能数据分析,来决定是否有必要。如果卡顿的情况在业务要求范围外,那确实没有必要做;如果有需要,那就进入下一步——定位。

定位问题首先需要复现问题,通常采用还原用户使用环境的方式进行复现,然后使用 Performance 与 React Profiler
工具进行分析,对照卡顿点与组件重复渲染次数及耗时排查性能问题。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加 PureComponent 或者使用 React.memo 等组件缓存 API,减少重新渲染。但错误的使用方式会使其完全无效,比如在 JSX 的属性中使用箭头函数,或者每次都生成新的对象,那基本就破防了。

针对这样的情况有三个解决方案:

缓存,通常使用 reselect 缓存函数执行结果,来避免产生新的对象;

不可变数据,使用数据 ImmutableJS 或者 immerjs 转换数据结构;

手动控制,自己实现 shouldComponentUpdate 函数,但这类方案一般不推荐,因为容易带来意想不到的 Bug,可以作为保底手段使用。

通过以上的手段就可以避免无效渲染带来的性能问题了。

提高代码可维护性

React 前端面试宝典相关推荐

  1. 【前端面试宝典】超基础的vue知识

    写在前面 CSDN话题挑战赛第1期 活动详情地址:https://marketing.csdn.net/p/bb5081d88a77db8d6ef45bb7b6ef3d7f 参赛话题:前端面试宝典 话 ...

  2. < CSDN话题挑战赛第1期 - 前端面试宝典 >

    CSDN话题挑战赛第1期 活动详情地址:https://marketing.csdn.net/p/bb5081d88a77db8d6ef45bb7b6ef3d7f 参赛话题:前端面试宝典 话题描述:欢 ...

  3. 前端面试宝典。向未来开启计划

    写在前面 CSDN话题挑战赛第1期 活动详情地址:CSDN 参赛话题:前端面试宝典 话题描述:欢迎各位加入话题创作得小伙伴,如果我没有猜错得话,我觉得你是应该同我一样是一位前端人.如今前端在IT事业中 ...

  4. 【前端面试宝典】计算机网络篇(1)

    写在前面 CSDN话题挑战赛第1期 活动详情地址:https://marketing.csdn.net/p/bb5081d88a77db8d6ef45bb7b6ef3d7f 参赛话题:前端面试宝典 话 ...

  5. 中高级前端面试宝典之浏览器篇

    中高级前端面试宝典 作为一名前端开发工程师,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多而杂的,在面试刷题阶段,经常没头没脑的,我将面试题系统化,分了好几个系列,祝愿大家(包括我)在这个疫情刚过去的互联网寒冬找到事儿少钱多

  6. 携手共筑前端面试宝典之JQUERY篇-王大师

    写在前面 本人详解 作者:王文峰,参加过 CSDN 2020年度博客之星,<Java王大师王天师>作者 公众号:山峯草堂,非技术多篇文章,专注于天道酬勤的 Java 开发问题.中国国学.传 ...

  7. 前端面试宝典 html css js ajax es6

    面试宝典 一.HTML和CSS 1 1. 你做的页面在哪些流览器测试过?这些浏览器的内核分别是什么? 1 2. 每个HTML文件里开头都有个很重要的东西,Doctype,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 1 3. ...

  8. web前端面试宝典——带你直击面试重难点(40个经典题目,涵盖近90%的考点,码字2w,干货满满!)

    系列文章目录 JavaScript 知识梳理,收录了web前端面试 95%以上 的高频考点,满满的干货.给你做一个高效的知识梳理,为你的面试保驾护航! 内容 参考链接 HTML & CSS 篇 ...

  9. 前端面试宝典之react篇

    React 中 keys 的作用是什么? Keys 是 React 用于追踪哪些列表中元素被修改.被添加或者被移除的辅助标识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需要保证某个元素的 key 在其同级元素中具有唯一性.在 ...

最新文章

  1. 第四章 遗传变异的分类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一)
  3. 基于Yolov5的烟火检测——模型训练与C++实现部署
  4. 链表中环的入口结点 python_链表中环的入口结点
  5. Django框架深入了解_04(DRF之url控制、解析器、响应器、版本控制、分页)(二)
  6. iOS之深入解析少见却神奇的NSProxy类的多种使用
  7. Android 创建,删除,检测桌面快捷方式
  8. CentOS 配置 lamp
  9. win7下安装 LINUX虚拟机
  10. Sampling-Argmax:用重参数技巧优化Soft-Argmax
  11. kubernetes实践分享
  12. 第一象限直线插补程序 c语言,直线插补算法流程(求助四个象限的直线插补程序)...
  13. 核方法(kernel Method)
  14. 服务器系统获取最高权限,webshell+servu获取系统最高权限
  15. java毕业设计总结
  16. spread.net 14.2 Crack by Xacker
  17. Excel — 动态图表(下拉框动态图)
  18. python画八角星_Goc-N角星的绘制
  19. mysql添加字段及备注_MySQL字段的说明和备注信息
  20. 淘宝主图优化技巧 测试淘宝女鞋主图点击率方法

热门文章

  1. 【历史上的今天】5 月 8 日:jQuery 之父诞生;闪存的发明者出生;戴尔收购 Alienware
  2. 量子计算机幺正变换怎么理解,联结主义:第五节 量子计算机
  3. TONG LI DIAN ZI - 你要害人害到什么时候
  4. 毕业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方法
  5. 阿里云ACE 你知道多少?
  6. 生成一张图用python
  7. mysql font for linux_Navicat for MySQL与MySQL-Front比较 [图文]
  8. html5 video加logo,教你用CSS3打造HTML5的Logo
  9. WaSP的简要历史以及为何Web标准很重要
  10. 低代码学习教程:生成固定格式流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