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这本书

​​​​​​​

过程中有些感悟,写了一个书评,在写书评的过程中,又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都记录如下:

书评部分:

之前对DevOps这个概念有一些了解,不过大多都是从一些碎片的网络博文获取。但是我们知道,碎片的信息难以成为指导自身行动的知识,就是因为不成体系,不成系统。所以,系统的了解DevOps,选择一本专业书籍就显得很有必要。

DevOps权威指南,不仅仅是一份实践指南,也系统的阐述了概念相关的理论层面的内容。术固然重要,否则我们就会因为无处着力,无处下手而觉得轻飘飘;但道也不能忽略,否则,就会陷入具体的细节而无法从更高的、全局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这就是所谓的虚实结合吧。

通过理论层面的学习,个人感觉印证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个概念的产生并流行,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其背后的土壤。

DevOps也是在软件开发、运维、管理的分分合合中,逐步形成的。从早期的一人包打天下到后来的团队分工合作,再到对分工的全链条管理,有技术发展的支撑,也有大环境变化的促进。可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与其相关的东西,都是随着软件开发过程的进行,因其内在本身的要求而孕育出来的,就如人常所说,存在即合理。相信,DevOps会伴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继续变化、调整、从而适应发展,经历“存在---变化---新的存在”的过程。

对于实践层面,书中提供了理念落地时可参考的大量方法、工具,并对这些操作实施层面的实体进行了分析对比。正如书中所讲,如何实践DevOps没有标准答案,不同企业,其规模、文化、业务类型、产品场景、应用市场等等许多维度都是不一样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一套最佳组合,这其中免不了试错过程。容忍出错,快速调整改进,我想这才是本着务实的态度去做事的应有之义。

最后,我觉得要强调一点,一定要避免将DevOps片面理解为几个流行工具的应用,没有理念和思想的深入,实践中必然会遭遇撞墙。

思考部分:

写完,感觉还没有尽兴,再补充几点:

其一,人不应该给自己设限。不要我是搞这块的,就只关注这一块就可以了。这样,容易形成收缩的惯性,导致路越走越窄。

相反的,不但应该多涉猎专业领域相关的,这里主要指大的技术方面的,也应该涉猎其他看似无关的书籍。

往小了说,会开拓思路,跟上时代,还指不定哪天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用上;往大了说,万事万物,理是相通的,所谓理想状态就是一通百通。有点佛家的大彻大悟的意思。

其二,在读书的过程中,突然对国内的教育有一点点反思。让我慢慢道来:

如上书评所说,任何东西都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的形成,最开始可能就只是一个简单的想法。

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大家围绕这个想法展开讨论。讨论的最初,往往是大家脑海中的一些感悟。然后大家对讨论的东西有了一个大概的模块的认识。

逐步的,大家觉得这个东西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而最初的一些想法,比如一两个具体的东西,可能就成为了切入点。

随着讨论的深入,完整系统的概念就慢慢的形成,从而完成由信息到知识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就是理论成形的过程。

转换为理论后,还有一个很好的结果,就是某些东西能不能去做,或者在多大范围内可以做,都会有公式或者数据支撑,是可复制的或者说可重复的,而不是盲目的凭感觉去做,是否可行,存在乎于个别人的一心。像中国的很多独门秘籍,就是这后一种,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由上面这个过程,我发现,这不就是国内外学习和研究的差别所在吗?

在国外,人搞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比国人要强很多,整体水平也要高很多。很多东西,我们发现后,往往忽视从理论的高度来提炼分析,来推动发展。所以,很多理念和概念,都是外来品,我们总是处于跟随追赶的角色。

老外对某一个东西了解后,会转化为研究,并会有意识的发表为论文。我们从Google的很多东西就能够看出和感受到这一点。

也许这与他们从小接受教育的方式有关。鼓励探索,鼓励研究式的学习,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你能够探索到足够的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即可。

而我们更多的是接受一种吸收式的教育。国外会灌输很多要勇于对已有科学成果证伪的思想,而我们则是不断考察学生的识记能力,总是要提供标准答案。

其实对于科学领域的那些知识是怎么来的,了解了它们的发现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国外的教育方式,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跟他们的前人发现成果的思考方式在一条道上,而我们则感觉就是旁观者的角色。

网上有人说,中国人的勤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懒。因为我们总是“勤奋”的记住已有成果,而“懒”于去对其中的某些点展开探索研究。当思维惯性固定后,也就束缚了创新创造。

其三,由上面的第二点,我们就可轻松的发现,一个知识体系的形成,往往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沉淀过程,才最终成形。

最开始可能只是很多相关的论文,慢慢的,核心逐渐汇聚,大家达成共识,形成了系统的东西。

所以,反过来,对一个东西的学习,也建议系统化的展开,系统化的思考学习。零碎的片段只能算作信息,容易产生盲人摸象的结果,容易陷于局部的片面的理解,无法从高处全局看到问题。成系统串联起来的才叫知识,内化与心,掌握本质,才叫智慧。

最终,我们不仅要重视术的传递,还应该更重视道的传授。所谓道法术器,缺一不可。

道法术器,第一次写书评并由此引发的思考相关推荐

  1. (11)照虎画猫深入理解响应式流规范——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本系列其他文章见:<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响应式流 | Reactor3快速上手 2 响应式编程之法 上一章本着"快速上手"的原则,介绍了响应式流 ...

  2. SpringBoot2.1.15(26) WebFlux快速上手——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SpringBoot2.1.15(26) WebFlux快速上手--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Spring WebFlux Spring WebFlux是随Spring 5推出的响应式Web框架. ...

  3. (12)自定义数据流(实战Docker事件推送的REST API)——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本系列文章索引<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 Reactor 3快速上手 | Spring WebFlux快速上手 | 响应式流规范 本文 测试源码 | 实战源码 2.2 自定 ...

  4. (19)Reactor Processors——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本系列文章索引<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 响应式流 | Reactor 3快速上手 | 响应式流规范 2.9 Processor Processor既是一种特别的发布者(P ...

  5. 2.敏捷全景图之道法术器

    敏捷已经从最早的软件开发领域扩展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成为敏捷型组织,具备业务敏捷性,实现持续交付和最大化业务价值,不但需要Doing Agile(进行敏捷运作),还需要Being Agile(以敏捷思维 ...

  6. (4)Reactor 3快速上手——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本系列其他文章见:<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响应式流 | lambda与函数式 1.3.2 Reactor Reactor与Spring是兄弟项目,侧重于Server端 ...

  7. 如何接手别人的系统-遗留系统重建的道法术器势志(万字长文)

    by zhimaxingzhe from 如何接手别人的系统-遗留系统重建之道法术器势志 欢迎分享链接,尊重版权,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授权后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急用请联系. https://zhim ...

  8. 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Spring WebFlux 教程)

    Spring WebFlux 2小时快速入门 Spring 5 之使用Spring WebFlux开发响应式应用. lambda与函数式(15min) Reactor 3 响应式编程库(60min) ...

  9. (6)Spring WebFlux性能测试——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本系列其他文章见:<响应式Spring的道法术器>. 前情提要:Reactor快速上手 | Spring WebFlux快速上手 本文源码 1.4 从负载测试看异步非阻塞的优势 前面总是& ...

最新文章

  1. python综合案例分享_Python面向对象 三大特性 综合案例+1(视频里的作业)
  2. 我在 MySQL 的那些年
  3. 如何把ajax改成同步请求,如何将Ajax请求从异步改为同步
  4. 承担集团数万应用、研发人员日常工作,阿里持续交付平台的设计、迭代之道... 1
  5. ubuntu(linux)占领小米平板2(mipad2)
  6. 融思杯 第三届 部分wp
  7. 图片清晰度差怎么修复成高清图片
  8. GTK+的编译还真麻烦
  9. 科普小时代---笔记本连接无线受限
  10. SQL2008使用with求余额表,流水账方式
  11. 基于SSM生产计划排程管理系统
  12. 9、智能化WebUI自动化测试框架recheck-web实战
  13. 本地笔记本连接sqlserver数据库连接失败 证书链是由不受信任的颁发机构颁发的
  14.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
  15. 手机端网站服务器软件,手机端远程连接服务器的软件
  16. APK瘦身记,如何实现高达53%的压缩效果
  17. js三级联动之地域的选择
  18. win10无线显示未连接到服务器,Win10系统无线网络适配器显示未连接的解决方法...
  19. 基于python,虹软sdk3.0实现的实时人脸识别
  20. 针对Matlab脑电数据EEG处理、 eeglab工具箱、Neuracle数据采集操作要点事项

热门文章

  1. 互联网晚报 | 10月6日 星期三 | 微软正式推送Windows 11;网易严选西南首店落地成都;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2. springboot整合poi(使用EXCEL模板导出导入)
  3. 智能家居传感器:BME680--树莓派3B+ 搭配BME680的数据读取温湿度和气压。树莓派IIC BME680算法库完整版
  4. PaddleNLP基于ERNIR3.0文本分类:WOS数据集为例(层次分类)
  5. 4.ERP必须基于企业流程管理
  6. 驱动ST7565显示汉字以及画点
  7. 点云自适应滤波matlab代码,一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的自适应滤波方法与流程
  8. 计算机找工作准备网站
  9. Could not open the requested SVN filesystem问题的可能原因
  10. 图片批量下载软件-全网图片免费批量下载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