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以太(以太流说) titan_ysl 2020.01.27

从学习物理到现在,几十年来,我一直认为以太的存在能最合理地解释许多物理现象,但由于一直没人给于其适当的定义,导致其被废弃,从而让现代物理学出现了很多的无法理解的现象。前些年我一直在打工,也就没再关注这些事情,这几年自己单干,有了更多的时间,对以太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发现到现在2019年7月18日为止,都没有人能提出一个比较实用且完整的以太定义,现在我给出我理解的以太和解释,以给大家参考。区别于传统的以太,我用我的网名给新定义的以太取名为 泰坦以太。

前人关于以太的定义-填充在宇宙太空中的一种特殊物质粒子,这种物质是电磁波的传播媒质,但不能为人的感官所感觉。
而我对以太的定义是:以太是一种比电子还小很多的圆形粒子,大小都差不多,其弥漫在空间,不断振动着,占据着一定的空间,随着接收的恒星能量变化而流动着。
电子是比以太大几万倍以上的粒子,其在以太中飘流着,其周围流动的以太受其影响,由远及近表现为振动慢,流速慢,形成一粘稠区域,裹携着电子流动。
原子核是一些比电子大几万倍以上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之间并无引力,但会使周边的以太振动减弱,如无电子的阻碍,这些粒子会逐渐靠近,而贴近后,因为被以亿为单位的无数的以太裹携着,粒子之间的压力极大。原子核外,其生成的粘稠区域里零星飘荡着一些环绕堆积的电子,受以太流的影响,吸附以太少的电子流动性弱,在内层,吸附以太多的电子流动性强,在外层。整个受原子核和电子影响的以太区域,以太流速慢,产生的阻力大,就形成了我们能触摸到的物质。
不同原子量数的原子核有着各自的以太衰减区域,能停滞移动到附近的电子,但滞留一定数量的电子后,周围堆积起来的电子对以太阻拦作用越来越强,受到的以太流的推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因新来的电子被以太流推走,无法再堆积而达到饱和。而不同的原子间相互靠近时,如双方的电子能共用一部份空间,则两者能更靠近些,就能在以太的压力下形成稳定的形态,生成化合物。

以太的定义好后,就可解释下面的现象了。

以太分布
太空中,空气稀薄,以太纯度高,大气层中,弥漫着的以太与核子物质和电子结合生成的气体元素,地球上,则是以太和核子、电子生成的固体物质。

以太风的产生
恒星 提供能量,以太粒子振动增强,周围空间的以太升压,行星 消耗能量,以太粒子振动减弱, 周围空间的以太降压。恒星空间以太风刮向行星空间,产生行星重力,而行星消耗以太风能量,以太风减弱形成恒星引力。而行星受到以太的振动,温度上升,会在内部产生热核。

以太随地球运动的机理:
太阳给以太的自转加速/升温,动能增大,以太占用空间增大,压强变大,从太空中从周围实时地流向地球,在接触地球及大气后,以太运动受障碍,自转减速/降温,动能减小,占用空间减小,压强减小,被后来的以太挤回太空。地球在运动着,每到一处,其周围太空中的以太都会流向它,这种流动形成的就是重力,就是这样,以太维持了和地球的同步运动。

万有引力和磁场
物体间都有流动着的小粒子(直接动能来自相互传递,最终动能来自恒星),物体都浸没在粒子流中,两个物体间的小粒子的动能被双方所削弱,所以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即万有引力。有些材料因外层电子的规律分布,和流动在其中的小粒子相互作用后,其电子有了统一自转方向,小粒子也有了统一流向,这就是磁场,因磁场的方向不同,和其它磁场产生相吸或排斥。

磁体产生磁场
以太风流经物体时,因为物体消耗其能量,都会产生流向物体的涡流,而磁体磁体结构特殊,电子(细小粒子)的分布(电荷连续递减或递增)改变了以太的流动方式,使涡流形成了一端流进,又从一端流出,被周围的以太增强后,以回到流进端的环流,即磁场。

电容产生电场
以太风流经物体时,因为物体消耗其能量,都会产生流向物体的涡流,而电容导电后,电子堆积在电容的一端,其使得涡流形成了从电子少的一端(正极)流进,又从电子多的一端(负极)流走的平流形态,即电场。

发电
导体横向切割磁场时,以太会推着导体内的电子向导体的一端堆积,从而在导体两端形成电势差,导体横向切割电场时,因为电场是平行的,导体内的电子受以太力是均匀的,不会移动,如换一个方向再加一个电场,使得导体内的电子能向一端堆积,这样就是电场也能发电了。

按上述理论,恒星对行星表现为引力,对恒星表现为斥力,那么如有恒星相互接近,就应该减慢速度才对。
现在,仙女座星系正在靠近我们,只要对其进行不断观测,如其处于减速而不是加速,就能知道此理论是否正确。
附:仙女座星系正在靠近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原因:宇宙大爆炸后,各星系和里面的恒星彼此间都在加速远离,按说不应有相互接近的星系才对,但是仙女座星系却是很少的例外,这说明其运行方向是改变了的,这应该是一颗巨恒星爆炸后,一些物质被从原运行方向的反向抛出后新形成的新星系,其星系的星光特别明亮,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既然我们认为有以太,就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浮于表面,想想以太和物体的相互作用,就会发现任何物体在以太流中都要消耗以太的动能,以此获得一定速度随以太流移动,而物体在以太中运动时,流经物体的以太会越多。速度越快,受到以太的作用力会越大,物体的运动会变慢,高速运动的物体里,时钟会变慢,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在密闭的高速运动的地面交通工具中,物体不但会受到迎面来的以太的反作用力,还会受到更多的以太流向地面的作用力,用弹簧称悬挂一吊线锤,则吊线锤不会再垂直于地面,且吊线锤的重量会增加。另,为避免空气压强的影响,可在车上放一个真空罐,在真空罐里做实验,还有,因为空气浮力的影响,抽真空后,物体本身就会变重,所以应在抽真空后测吊线锤重量,再在车辆加速后测其重量。如实验能证实,则运动的相对性是错误的。

以太惯性原理一
物体影响着周边的以太分布,其质量越大,周围的以太动能越小,密度变大,流向其的以太就越多,即引力加速度越大。
以太惯性原理二
空间中充满了流动的以太,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与周围的以太位置保持不变,如移动则需克服以太阻力,速度越快,所需力越大。

天然磁铁磁场的形成
磁铁内部的原子呈规则的晶体状排列,使得以太很容易从其中一头流动到另一头,反向则不容易通过。所以振动着的以太从一端进入后,受磁铁内部的核子物质影响振动持续减弱,所占空间减小,被后面的以太推挤着向前,直到从另一端出来,这些以太出来后,又被周边的以太带着振动增强,而另一端因为以太的进入,其附近以太的压强减少,于是这边这端的以太就流向那端形成了洄流。
人工磁铁磁场的形成
这里要先假定下,电子能把力作用于以太。电流在螺旋形导线管中流动时,带动着螺旋导线管边的以太粒子从一头流动到另一头,在两头形成了以太的压差,于是,以太从压力大的一头流向小的一头,形成了洄流。2019.10.18 15:13 titan_ysl

地球磁场的形成
前面已说过,地球的重力是以太向地球流动,形成的涡流引起的。这里,因为地球的自旋,地表对以太产生了离心力,使得地球旋转轴两端的以太更容易进入,而因为地质结构,地球两端对进入其的以太阻力不同,使得以太很容易从特定的端进入,之后,同天然磁铁磁场的形成原因一样,形成了洄流。2019.10.18 15:43 titan_ysl

磁铁磁力
磁铁的电子分布影响着着其附近的以太的流动,不同的极性引起的附近以太流的方向是相反的。
1.两块磁铁排斥和相吸原理
在两块磁铁的同极性靠近时,两个极性前的以太流被相向挤压,因为两边都是相向流动的,而这种情况下空气(以太)的阻力最大,所以形成了对两块磁铁的斥力。当两块磁铁的异极性靠近时,两个极性前的以太流方向相同,以太流从一块磁铁流向另一块磁铁,这种情况阻力最小,比平时挤开空气中无规则运动的以太流小了很多,导致了两块磁铁之间的以太斥力变小,所以变成了相吸。
2.磁铁吸铁原理
磁铁的电子分布影响着着其附近的以太的流动,铁的电子分布也影响着附近的空气的排列,但是铁的外层的电子位置受到的核子影响并不强(其稍一受力,位置就会改变),无力稳定影响附近以太的流动,所以磁铁和铁靠近时,铁附近的以太也跟着磁铁的以太流运动。这种情况阻力最小,比平时挤开空气中无规则运动的以太流小了很多,导致了两块磁铁之间的以太斥力变小,所以变成了相吸。
3.磁铁不吸人原理
磁铁的电子分布影响着着其附近的以太的流动,构成人的物质的电子也影响着附近的以太,使其杂乱地流动,两者靠近时,两者的以太流无规则地相向或同向运动,所以磁铁不会吸人。

引力波
原子或化合物之间不同的电子分布也影响着着其附近的以太局部流动,这个区域范围就是人们所说的各种场,只是现在的人们不知道所有的物质附近都有场的,当星球变速运动或相互接近时,其以太的流动发生变化,产生的现象就是引力波。

以太温差-电磁发动机
利用以太热涨冷缩的性质,我们在圆柱磁体的一端(N极)附近加热,另一端附近制冷,使以太流动起来,再在圆柱上绕线圈,做成同圆柱磁体同极性的电磁铁,加速以太流动(也可考虑圆柱中间加电容调节速度,负极板放N极方向),借助周围以太的反作用力就可在太空中获得前进动力,卫星用太阳能来转换,飞船用上核能来提供能量,就不愁燃料不够用了。


光是光源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后和别的电子剧烈碰撞,激起紧挨着它们的以太跟着运动并形成振荡,振动在以太粒子群中依次接力,以螺旋环绕前行方式向前移动时被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其波动频率为几十亿赫兹。频率、幅度由光源电子碰撞频率和剧烈程度决定,其照射的方向,由受激以太粒子的振动方向决定。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耐高温,易加工)和纳米技术来改造光源,使光源材料尖端360度弯折,中间绝缘,并在尖端这一点是纳米级粗细、混合了杂质的大电阻的发光材料,也许能造出高转换效率方向性好的激光器光源,极大地降低能耗,使手持式激光武器成为可能。也可利用电子撞击以太粒子的反作用力原理来做动力推进器(不需要喷射化学燃料获得反作用力)。振动(光波)是在以太粒子群中旋转着波动环绕前行的,遇到原子核和电子会被拦住,所以,如其能通过一种物质,则这种物质的原子和电子必须是规律排列的,以保证其前进的路径上没有原子核和电子。

光的反射和散射
我们看到的光是一定频率的以太振动,当这个振动传导到物体附近时,这里的以太受原子和电子的支撑,受到振动后没有继续向周边传递而是产生了反弹,因此形成了反射和散射。titan_ysl 2019.11.22 14:29

光的折射
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在两种透明介质的表面,光会发生折射,所以水中的物体,从空气中看,比实际位置近(浅),但是,我们从以太角度分析原理,折射是因为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以太是向地心方向流动(形成重力)的速度不同,而光又是以太传播的,所以光线的折射(方向改变)不是两种透明介质交界处引起的,而是在介质里传播时改变的。以太流(重力)在水中流动得慢,从上面看去,水中物体自然离空气近,而从水底向上看去,水中物体就反了过来,离空气远了,由此可以看出,折射定理只能用于从空气上方往下方的水中看,如空气在下方,水在上方,我们从下方往上看就是错的,如空气和水平放,光线从侧面过,我们从侧面看,则只有从法线上方(指天空和水平之间的方向)进入的光线才符合折射定理。补充说明-在没有重力时,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后,方向不变,速度发生变化,因此是不会产生折射的。但是有重力后,光时刻受到指向地心的力作用,在不同的介质中,因光波的传播速度不同,相同时间内其向地心弯折的程度不同,所以会出现折射。

电磁波
人工电磁波生成原理和光不同,电磁波的发射源没有强烈地电子和电子撞击产生,其是依靠振荡电路使电子在导体里振荡,通过天线把振荡传播给空气中的以太,以太流动,形成磁场和电场,同时,流动的以太激起周边以太的振动,振动以波的形式传播到远方,其产生的波振动的振幅小,振动的传播速度和光相差不多,这才引起光是电磁波的误会。另,量子纠缠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的激发和接收方式。自然界的电磁波是物体的电子运动引起的以太振荡。

光和电子的小孔衍射
衍射是以太流经小孔时,小孔边缘对其作用形成的扰动,这个扰动可以通过光或电子看到。
因为光是以太某频率的振动,光通过小孔,实际是激起的以太振动通过小孔,所以可以通过光可以看到以太振动通过小孔形成的波动图案。
而随机发射的电子并没有足够的初速度使其直线运动,所以是飘浮在以太流中的,它激起以太流动着通过小孔,并随之也通过。一个个的发射电子,多了以后,这些电子也可以显示出以太形成的波动图案的。这证明了光不是量子,量子力学认为粒子本身有波动性,这不对,即量子的波粒二象性不存在。

双缝干涉
现象:实验时,出现的是正常的明暗交替的光条纹,当装上观测装置时,就只有两条竖条的光。分析:观测装置的复合分子的电子分布改变了附近的以太流向,使其失去了衍射传播能力。无线电收音机收音时,人走过会干扰信号也是相同的原因。电子双缝干涉结果一样是因为电子也受以太流的运动影响的,所以两种干涉有一样的路径(这里需要补充详细细节)。

单缝干涉
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等气体物质都是核子物质、电子和以太粒子组成,整体上,除很小的一点区域是原子核、电子,大部份空间仍由以太粒子组成,因此有表现出以太的性质,而光,是高速旋转粒子在以太粒子中依次接力,以螺旋环绕前行方式向前移动时出现的现象。单缝实验的光隔板两条边使完整的螺旋环绕前行的以太粒子无法完整通过,因此,使得以太粒子传播路线发生了改变,产生了两条衍射,再相互干涉形成的光斑(这里需要补充详细细节)。

光电效应
导电能力强的金属的原子结构外围的电子周围堆积有一定能量的以太涡流,只要不停地给这些以太涡流补充能量,就能带动电子移动。所以我们只要用符合以太涡流方向的共振频率的光源去照射金属,就能使电子逸出。电子是否逸出的门槛由以太涡流的共振频率决定,逸出所需的时间由照射波的幅度(光强)决定。另外,得电子能力弱,就是氧化性弱的非金属,其电子的以太涡流也比较强,这些物质也可以产生光电效应(这里需要补充详细细节)。

电子带电吗?
我认为不需要给电子加上正负电性质就能描述原子的组成,本着奥卡姆剃刀原则,我这里说的电子不带电。

光速不变
百度百科-光速不变原理:在狭义相对论中,指的是无论在何种惯性系(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常数,不随光源和观察者所在参考系的相对运动而改变。这个数值是299,792,458 米/秒。
===================
这里,混淆了真空和惯性参照系所在的空间,把惯性参照系的空间等同是真空的,而真空是不具备惯性参照系的条件的,所以此光速不变原理无效。

光速不变证明光是波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在地面上,各个方向的光速不变,而地球是运动着的,这说明光是叠加了地球的运动才保持的各方向的速度不变,而光如是光量子、粒子则不会实时叠加地球的运动。所以光只能是波,而波是要靠介质传播的,又由于光也能在太空中传播,所以这个介质是以太,而地面上光速不变则说明了在地面上,以太是随着地面一起运动的。
相对论认为,光是一种叫光量子物质(虚粒子),其有波粒二象性。
在以太论中,光是以太群体传播的振动被人类所看到的现象,其现象表现出波粒二象性。
大家认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证明了谁对呢?

从点光源的生成到传播谈光不是弹射运动的粒子
光源和波源生成振动时,因为电子的移动,周边的细小的以太跟着填充空出的位置,所以产生的振动是球形传播的。而振动传播出去后因为球面越来越大,接收到振动的以太越来越多,所以其能量随距离的平方衰减。当传播途中遇到原子时,被原子周围所固定的以太所阻拦,振动发生反弹,形成散射。能量强大的光波有的能推动电子,激起紧挨着它们的以太跟着补位填充运动,再次生成点光源。
有些人说光是弹射运动的粒子,那么,怎么解释光的球形传播和单位面积接收的能量随离光源距离的平方而衰减的问题?我认为光从点光源处是球形传播的,原因光是电子移走后,以太从四周填空位引起的振动,而传播途中的光只是靠振动传播没有移动填位的过程,所以不再向四周球形发散,而只是向振动方向扩散。
认为光是粒子,就需要解释下面两个问题。
1.如光是光源弹射运动的粒子,则光源弹射速率得有多快,才能使在距光源很远的球面任意一处,光子是同时到达的。
2.这些点光源发射的巨量的光子是从哪来的?
另外,如认可光在介质中的速度与光源无关,那么如光源在介质中运动,它发出一个可见的粒子,相对于介质,这个粒子是叠加了光源的速度的,这不是矛盾的吗?

==============
厘清光速不变
1.以太流的光传播速度(应该是我原创吧)
以太是中微子般大的粒子,一直处于运动中,在太空中受热后膨胀,流向地心,形成重力,其中有一部份以太流动形成磁场。
在以太论中,光是以太群体传播的振动被人类所看到的现象,其现象表现出波粒二象性。
光的速度是由以太的密度决定,由于以太是流向地心的,所以在地面上,水平方向,各个方向的光速都是相等的,而在封闭运行的交通工具中,物体的外壳挤压前方的以太,而对以太来说,这个外壳是一层密度较大,动能较低的以太薄层,里面零星地分布着稀疏的大粒子(核子和电子),前方的以太受压渗透进以太薄层,推挤交通工具中的空气层,空气层中的以太又推挤交通工具尾部的外壳(以太薄层),渗透出外壳。由此可知,交通工具中的空气层的以太流动速度是小于交通工具的运动速度的,所以,
定义C为交通工具内部以太传播振动的速度,
定义V为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定义P为以太渗透速度,
定义L为光源速度(用不上)。
在交通工具内部(交通工具为参考系),则光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是:
a,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同向传播时,速度为C-P.
b,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反向传播时,速度为C+P。
在交通工具外部(大地为参考系),则光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是:
a,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同向传播时,速度为C-P+V.
b,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反向传播时,速度为C+P-V。

2.相对论中的光速运动(可能也没几人弄明白)
相对论认为,光是一种叫光量子物质(虚粒子),其有波粒二象性。而在封闭运行的交通工具中,‘静止的’坐标系的选择只能是交通工具,不能是其上静止或运动的物体,则在这个‘静止的’坐标系中,
定义C为交通工具内部光量子的速度,
定义V为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
定义L为光源速度(用不上)。
在交通工具内部(交通工具为参考系),则光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是:
a,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同向传播时,速度为C.
b,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反向传播时,速度为C。
在交通工具外部(大地为参考系),则光对交通工具的速度是:
a,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同向传播时,速度为C+V.
b,光与交通工具运行方向反向传播时,速度为C-V。

这里,以太论和相对论的区别在于,对于运动物体,以太论有以太渗透速度,相对论没有这个,认为‘静止的’坐标系中,光速为常量C。
注意当年爱因斯坦1905年9月发表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的那篇著名的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到光速问题的话:
“2.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V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其中的‘静止的’坐标系因为没有说明来历,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个惯性静止参考系,是一个惯性环境,不能任意选择一个物体,所以学得稀里糊涂!
titan_ysl 2020.01.17
==============

光速叠加
把传播光的介质(真空,透明液体,透明晶体)放到火车上,使介质和火车一起运动,启动火车,使之达到匀速V,则在介质中,同火车前进方向发射光时,其速度为常量C,相对于地面,火车前进的方向上,速度就是叠加的V+C. 在介质中逆火车前进方向发射光时,其速度为常量C,相对于地面,火车前进的方向上,速度就是叠加的V-C.

超光速
宇宙飞船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受到空气(以太包裹着的核子、电子组成的原子再聚合的分子)的阻力而要很大的动力,随着空气的稀薄,渐渐地就只剩下以太了,宇宙飞船是通过喷射物质获得反作用力的,现在,只要克服以太的阻力,就能无限加速,以太很轻,其阻力很小,不会因为摩擦而引起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发热,理论上在超光速时只要迎面而来的以太不冲散原子和电子周边的以太,宇宙飞船就不会解体,且能一直加速下去。

光行差现象
因为光行差的存在,人们就认为地球是在“以太”中穿行而丝毫不带动“以太”,我很奇怪,为什么从光行差就能推出地球不带动以太的,把以太想成是从太空流向地心的,其传播的光一样有光行差产生,这样不就没予盾了?另外,即使地表以太和大气层中的以太有相对平行移动,但只要地表以太和地面静止,也有光行差的。

重力加速度和惯性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是以太流向星球引起的,而物体匀速运动时,也相当于有以太流向了物体,其产生的惯性加速度和重力加速度性质一样,只是方向不同。

关于时间
传统的时间定义是标记物质运动状态的标尺,其时间刻度的长短不受任何事物的影响,本身也不会影响别的事物。相对论的时间就变了,它的时间是受物体速度影响的,只要物体的速度不同,其时间就不同。而这个时间,又会干预物体的所有运动状态。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两个人,两个沙漏,沙漏同时计时后,两人各抱一个沙漏,甲在地面,乙在匀速前行的火车上,一个时辰后,甲的沙漏滴完了,他打电话问乙,乙怎么回答的呢?
按相对论的说法:因为乙速度比甲快,所以其时间会变慢,这时沙漏还没滴完。
按伽利略的说法:“一切彼此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对于描写机械运动的力学规律来说是完全等价的。并不存在一个比其它惯性系更为优越的惯性系。在一个惯性系内部所作的任何力学实验都不能够确定这一惯性系本身是在静止状态,还是在作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这时乙的沙漏也滴完了。
大家支持谁呢?

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吗?
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垂直向上方射出一束光,光到车顶,并不会偏斜。这说明了光速也受到了火车的速度进行了叠加,同理,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向前方射出一束光,光速和火车的速度叠加,其对地面来说,已超过了光速。用以太理论来解释,光是振动在以太传播中的,在匀速运动的火车上,火车是密闭的,振动在以太传播的速度在各个方向都不会变,也就是说光速不会变,而火车本身也有速度,所以对地面来说,光速是变的。

影子为什么会模糊
现象:在阳光下,你靠近你的影子,影子会很清晰,但离得稍远些,影子边缘就模糊了。这是因为传播光的空气(以太)中充斥着各种声音,本身是在振动着的。当光本来在A点生成你的影子边缘时,因为空气振动,影子边缘落到了旁边一点,再下一刻又是旁边另一点,所以边缘模糊。当然,离得稍远些,你和影子间的距离越大,受到影响的空气就越多,影子边缘当然就更模糊了。你快速地用手扇风,搅动影子上方的空气,影子边缘也会更模糊的。

恒星对行星表现为引力的原因
因为恒星是高温高热的,在其附近,以太的振动会被加强,而在行星附近的太空,因为恒星加热这里的空气远比行星加热行星快,以太的振动还是较强的,而接近行星,以太的振动会被行星削弱,所以愈接近行星,以太的振动越小,因此,行星附近的以太就形成了由外向里的冲刷行星的涡流,这个涡流就是重力。而被行星遮住的以太空间,没了太阳照射,以太振动变小,压强减弱,被远方的以太反推了回来,形成了我们所认知的引力。也因此可知,引力是恒星造成的以太流动引起的,在远离恒星的地方,物体产生的引力会无限小。
2019.10.17 11:29

核聚变/裂变
原子聚合或裂变时,物质并没有损耗,只是因为生成了不同的几种物质(释放或吸附了一些以太),和先前的物质比起来,其前后所占用的空间发生变化,这激起了周围以太的剧烈运动,如反应导致占用的空间增大,则表现为释放能量,如恒星发光,如反应导致占用的空间减小,则表现为吸收能量,如黑洞。

黑洞的成因
在恒星进行聚变铁元素以上物质时,不是放出能量而是吸收能量,且此时星体的密度极大,周围的以太振动变慢(光的传播也变慢了)的同时,还由外向内(恒星)收缩,传播光的速度也就变得更慢了,当流向恒星的以太速度超过了其传播光的速度,就看不见光了,黑洞形成。
其实黑洞是宇宙开始由膨胀变为收缩的前兆,这样,恒星不断地聚变生成重元素物质,这个现象在宇宙中大量出现,恒星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产生宇宙收缩,直到恒星周围再没东西可吞噬,周围的以太也因为温度(动能)相同,压强达到平衡,不再流向黑洞,这个时候其实是宇宙收缩结束的时间,这时我们是可以遨游黑洞的,不过在还没到这个时候,因为,黑洞受力减弱后,其内部的物质压力减小,重元素物质会发生裂变释放能量,这样新的一轮宇宙又开始膨胀了。这就是由以太论推出的宇宙膨胀收缩论。2019.10.18 18:10 titan_ysl

以太可能是已知的什么粒子?
我猜测以太对应中微子般大的粒子。

智能和生命
数据的存储+逻辑运算+自学习能力=智能
智能+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改变(输入输出)=生命

哲学和数学在物理上的运用
哲学是全面而模糊的逻辑思考。
数学是单纯而精确的逻辑思考。
公理和定理应由哲学思考方式来定义,公式由数学理论来描述。

我觉得现在的物理学似乎走偏了… 这些东西都是用一百年前的知识就能总结出来,如能给大家一点启迪,就不枉我写这篇论述了。titan_ysl 2019.08.09

下面是我对光的本质的思考过程,中间也有不对的地方,后面的思考改正了。
附一:光的行进方式
众所周知,物体仅受一个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只会向一个方向前行。而现代科学发现,所有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都有波动性,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空间不是空的,粒子在里面运动时,受到了别的什么物质的作用,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以前的人称它为以太。并假设它是一种粒子,这种粒子充满了空间。
这种以太粒子的形状和排列结构还不得而知,但是它的特性是使在它里面的穿行的粒子以波动方式前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几种常见的粒子,特别的,请留意下其传播距离。
α射线:亦称α粒子束,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能走几个厘米,人类的皮肤或一张纸已能隔阻α粒子。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其速度可达至光速的99%。β粒子能被体外衣服消减、阻挡或一张几毫米厚的铝箔完全阻挡,在空气中能走几米,无法穿透大气层,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可在太空中传播,但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纳米)。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可穿透几米厚的钢板,安全距离在三十米。
阴极射线,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几厘米。

以上的都是粒子流,以射线方式传播,有一些说是电磁波,实际是其激发了电磁波。

再来看看光,通过光电效应可知,金属板接收到的是粒子。只有有质量的粒子,以一定频率(其实是电子的共振频率,你不同意也行,这里不影响文章内容)轰击金属板的电子,才能使金属板的电子逸出。这里要感谢网友zyfnew老师,在他的多次耐心讲解下,我才知道必须是粒子,无线电波的频率即使达到了光的频率,但因其释放的是振动,其无足够的能量推动电子的。而从上面常见粒子的传播情况我们可看出,粒子要在大气层中穿行,那怕是速度达到了β射线级也是不行的,而光是可以在大气层中穿行无阻的,所以,我考虑到,光不是直接推开挡路的粒子,而是去占了其的位置,而这个粒子又去撞别的挡路的粒子…这样依次传递下去,能量才没什么损耗.而要作到这一点,传播光的粒子,质量和块头应和以太粒子差不多。所以我们可以推测,两者可能都是电子。由此,我由光的行进方式推出其本质。
光:
光是电子在电子海(以太)中以波动方式依次向前移动时被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
无线电波:
电磁波是振动在电子海(以太)中以波动方式依次向前传播时被我们用仪器所观测到的现象。 titan_ysl 2019.08.07

附二: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疑问
人们发现光有粒子的性质,同时又有波的性质,所以就说光有波粒二象性,并生造了一个物质,光量子。
但是,众所周知,波的性质是众多介质传播振动表现出来的现象,怎么能用一个光量子就实现了呢,即使光源能不断地发射光量孑,这些光量孑相互间又没联系,怎么知道形成波时,自己该在什么位置呢?
于是,我们来做粒子实验,看看能发现什么? 现在我们一个个发射电孑,穿过一条细缝,在后面的屏幕上得到的是和缝大小相仿的点阵细条,接下来,把细缝改为窄缝,嘿嘿,奇迹出现了,后面的屏幕出现了衍射图案,这不证明了粒子也有波动性吗?这说明电子在空中是波动着前行的,当窄缝太窄,整个波无法完整通过时,产生了衍射。接着,再来做双缝实验,也来看看电子的干涉情况,一个个发射电子让它随机射向两个窄缝,意料中的干涉图案出现了,呵呵,这可是大发现啊,粒子也有波动性的。光是粒子就行了!…
等等,刚刚的实验总觉得哪里不对,好好想想,啊!? 刚刚我是一个个的发射的电子,它和谁发生的碰撞?它和谁发生的干涉?那里是真空啊,… 对了,狄拉克曾经怀疑真空是电子组成的海样,这么说来,电子的波动性不是自己随机产生的,而是和真空里的电子互动的结果…这接下来,就有问题了,电子要怎么走,才能出现干涉条纹,电子又是怎样穿过这么多块头和自己一样大的兄弟的?如果说撞开的,如果运气不好,正面撞到了一位,不是就走不过去了?对了,被撞的那位不是可以接着走吗?等等,这里好像发现了什么?…是了,电子不是被发射出来后就一直在向前走的,它只是挤占了空气中离它最近的原子的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电子的位置被抢占后,又去抢占別的电子的位置,由此传播下去,而空气中的原子,应该是呈晶体状排列的,原子核不会拦住电子,这样才能使电子直线传播,过窄缝出现衍射现象… 等等,这里不对,电子不是直线接力传播的,应该是像横波那样弯曲着向前传播的,这样才会在遇窄缝过不去时出现衍射现象。而为什么不走直线,是因为电子发射出来时是高速旋转着的,所以接收其动量的粒子也是高速旋转着去抢占别的粒子的位置的,因些走的道路并不是直线,而是旋转着波动环绕(螺旋环绕前行)前行的曲线。嗯,最先发射出来的那个电子一定也是这么干的。
接下来是怎么出现的干涉现象了,电子每接力传播一次后都是前一个电子占了下一个电子的位置,这个电子在新的位置站立的方位会发生改变,下次同一个方向来的电孑,不受这个电子新站位的影响,抢了它的位置后,仍保持新站位,这个被抢了位置的电子仍走前一个电子的路径去抢位置…这样一直持续下去,因为是双缝,所以也会有电子从另一个缝进入,发生衍射后,从另一个角度去抢不同的衍射路径上的电子的位置,这时,先前的电子所站方位和这次的角度在撞击下使先前的电子不再走它挤走的电子方向,而是换了一个方向,同时,撞它的电子也改变了所站方位。由此,一个个地发射的电子,也形成了干涉图像。
电子的波动性是这样来的,光的波动条纹和它一样,这说明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两者的频率不同,光能让人看到。而光是电磁波的一种,以前说传导电磁波的是以太…对了,以太就是电子。因为太空中只有以太,且压力小,容易传播振动,所以太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

也因此,光是光源发射出的高速旋转粒子(电子、以太粒子)在粒子群中依次接力,以螺旋环绕前行方式向前移动时被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 titan_ysl 2019.08.09

附三:引力和速度改变惯性,万有引力的成因
关于惯性
众所周知,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我认为运动是相对的,惯性不应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因此,惯性是真空对其中运动物体产生的阻碍作用。
真空其实是不空的,里面也有物质,我称它为以太,
物质静止在真空中时,其占据了以太的位置,以太对其产生了力,这个力的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惯性。
物质在运动时,会带动附近的以太跟着移动,而物质运动速度不同,以太的分布也不一样,其对物体产生的阻碍也不一样,也就是惯性变了。

关于引力
众所周知,所有物质间都有引力,而物质间的引力是怎样起作用的呢,是超距作用?问题来了,当一块石头分成两块时,那么,宇宙中的所有其它物质都会与两块石头新建引力连接?这不可能!所以宇宙中应充满着一种物质,当石头分开时,由这种物质来传递所有方向的引力。

关于光的量子性
现代理论认为,光有粒子性,同时又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这样,问题来了,当一个点光源发射到全宇宙时,它哪来的这么多的粒子充斥在宇宙的各个角落,且保证光源的光在各个方向上半径相同的球面同时到达?光源需要以多快的频率发射光子才能做到这些?这明显不可能,所以一定是有物质来传导光的能量才对。 所以光的量子性是错的。

我们把传导引力和光的物质叫做以太,那么以太就有这些性质。
1.物质会吸引以太,物质的周围有密度较大的以太。
2.越靠近物体的以太,其受到物体的引力越太,其密度就越大,别的物体进入其中,产生的惯性就越大。
3.以太是传播光的物质,越靠近物体的以太,其受到物体的引力越太,其密度就越大,因此运动起来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所以光的速度在越靠近物体会越慢。
4.引力和惯性无处不在,能穿透任何物质的起作用,这说明以太是直接作用在核子物质上的,那么,问题来了,原子的构成应是怎样的,才能让以太的力能作用到原子核,同时又不影响其外层的电子运动?
5.物质在以太中穿行,速度越快,遇到的以太就越多,其周围堆积包裹起来以太就越密集,其改变运动状态也越难,所以其惯性也越大。
推论:
从2点和5点可知,物体受到的引力越大,其本身的速度越快,其惯性就越大,在此物体里的生物,用同样的力,运动起来比别处慢。由此可看出,在以太论者看来,相对论的引力和速度改变时间不对,是改变了惯性才对。

从以太的性质,我们可以推论出:以太包裹着物质,形成一部份弯曲的球形区域,并对区域内物质产生了压力,而在这个弯曲的区域里,压力处处相等,并没有产生重力。但是物质又带动着这个弯曲的区域在运动着,于是这部份包裹物质的区域受到之外的以太的反作用力,其合力指向包裹着的物质,而又因为以太只作用于核子物质的特性,这个合力像流水样冲刷着物质的核子部份,这就形成了重力或者说是引力了。由此前面物质吸引以太和相互相吸引是不需要的假设性质,引力是以太对在其里面运动的物质产生的反作用力。记住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19.10.06 13:48 titan_ysl

前面是通过物体运动受到以太的反作用力来解释重力的,但是,物体运动方向背面受到的重力解释就很牵强了。
我想了很久,物体受到的重力也许应这样解释:以太在空间时刻都振动着,每一个粒子都占据着一定空间,在物体边缘,这些振动的以太受物体的阻碍,振动速度变低,占据空间变小,被离物体稍远些的以太推着向物体方向挤,直到被挤到物体上,振动的以太受核子物质的阻碍,振动速度更低,之后又被后面的振动快(力气大)的以太给挤着远离物体,而被挤开的以太,又在边上的以太的振动带动下,慢慢地又恢复到原先振动的能量。过程就有些向海浪拍打沙滩那样。而物体在以太中,没有外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速度不变向前进,是因为边上的以太靠近时,占据空间变小,物体并没有受到以太的阻力,所以能一直运动下去。2019.10.12 15:43 titan_ysl

附四:光的行进方式-修改稿
从附三可知,附一中说以太是电子是有问题的,解决不了光传播时无处不在的问题,另,如以太是电子,则电容器根本存储不了电子,电子早跑到空中了。所以,在述论之初,我定义的以太就不是电子了,下面对光的行进方式重新进行分析。
众所周知,物体仅受一个方向的力的作用下,只会向一个方向前行。而现代科学发现,所有的微观粒子的运动都有波动性,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我们的空间不是空的,粒子在里面运动时,受到了别的什么物质的作用,那么,这种物质是什么呢,以前的人称它为以太。并假设它是一种粒子,这种粒子充满了空间。
这种以太粒子的形状和排列结构还不得而知,但是它的特性是使在它里面的穿行的粒子以波动方式前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几种常见的粒子,特别的,请留意下其传播距离。
α射线:亦称α粒子束,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有很强的电离作用,对人体内组织破坏能力较大。穿透能力最弱,在空气中能走几个厘米,人类的皮肤或一张纸已能隔阻α粒子。
β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其速度可达至光速的99%。β粒子能被体外衣服消减、阻挡或一张几毫米厚的铝箔完全阻挡,在空气中能走几米,无法穿透大气层,
γ射线:又称γ粒子流,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短于0.01埃的电磁波。可在太空中传播,但无法穿透地球大气层。
X射线:是一种波长极短,能量很大的电磁波,X射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的波长更短(约在0.001~10纳米)。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大几万至几十万倍。可穿透几米厚的钢板,安全距离在三十米。
阴极射线,从低压气体放电管阴极发出的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的电子流。在空气中只能传播几厘米。

以上的都是粒子流,以射线方式传播,有一些说是电磁波,实际是其激发了电磁波。

再来看看光,通过光电效应可知,金属板受到一定频率的光照(其实是电子的共振频率,你不同意也行,这里不影响文章内容)后,会有电子逸出。这里要感谢网友zyfnew老师,在他的多次耐心讲解下,我才知道必须是光,无线电波的频率即使达到了光的频率,但因其是电子在电容和电感往复运动产生的振动,再通过天线增大接触面积,把振动传播给空气中的以太的,其是通过电子和以太间的摩擦传递振动的,振动的力量并不太,因此产生的电磁波并无足够的能量产生光电效应。而光的产生是闪电、电灯、燃烧等现象引起的,实质都是电子之间连续不断地碰撞激起的以太振动,如:闪电是云层或地面的电子碰撞空气中的电子,白炽灯是钨丝中的电子流动性弱,导线中的电子撞击钨丝电子,燃烧是摩擦后,一些加速了的电子碰撞别的电子引起的连续不断的电子连锁崩塌。由此,光的行进方式如下
光:
光是电子之间连续不断地碰撞激起的以太振动以波动方式依次向前移动时被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
无线电波:
电磁波是振动电子往复运动,摩擦以太产生的以太振动以波动方式依次向前传播时被我们用仪器所观测到的现象。2019.1.22 11:30 titan_ysl

附五: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疑问-修改稿
从附三可知,附二中说以太是电子是有问题的,解决不了光传播时无处不在的问题,另,如以太是电子,则电容器根本存储不了电子,电子早跑到空中了。所以,在述论之初,我定义的以太就不是电子了,下面对光的波粒二象性重新进行分析。
人们发现光有粒子的性质,同时又有波的性质,所以就说光有波粒二象性,并生造了一个物质,光量子。
但是,众所周知,波是众多介质传播振动表现出来的现象,怎么能用一个光量子就实现了呢,即使光源能不断地发射光量子,这些光量子相互间又没联系,怎么知道形成波时,自己该在什么位置呢?
于是,我们来做粒子实验,看看能发现什么? 现在我们一个个发射电子,穿过一条细缝,在后面的屏幕上得到的是和缝大小相仿的点阵细条,接下来,把细缝改为窄缝,嘿嘿,奇迹出现了,后面的屏幕出现了衍射图案,这不证明了粒子也有波动性吗?这说明电子在空中是波动着前行的,当窄缝太窄,整个波无法完整通过时,在窄缝电子产生了衍射。接着,再来做双缝实验,也来看看电子的干涉情况,一个个发射电子让它随机射向两个窄缝,意料中的干涉图案出现了,呵呵,这可是大发现啊,粒子也有波动性的。光是粒子就行了!…
等等,刚刚的实验总觉得哪里不对,好好想想,啊!? 刚刚我是一个个的发射的电子,它和谁发生的碰撞?它和谁发生的干涉?那里是真空啊,… 前面说过,真空里充满了流动着的以太,这么说来,电子的波动性不是自己随机产生的,而是和真空里的以太互动的结果…是以太流经双缝产生的干涉,而电子是在以太中随波逐流,所以也形成了干涉图案。以太流过窄缝出现衍射现象,电子随机跟随,也就出现衍射。电子的波动性是这样来的,光是以太振动时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振动的以太同时也在流动着,当然次生的波动条纹和电子是一样的。而太空中只有以太,无原子核和电子阻挡,阻力小,容易传播振动,所以太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 titan_ysl 2019.11.22 14:22

推广和科普

从以太流的运动谈光的传播
先看看下面三项定义:
以太
以太是一种比电子还小很多的圆形粒子,大小都差不多,其弥漫在空间,不断振动着,占据着一定的空间,随着接收的恒星能量变化而流动着。
以太风的产生
恒星 提供能量,以太粒子振动增强,周围空间的以太升压,行星 消耗能量,以太粒子振动减弱, 周围空间的以太降压。恒星空间以太风刮向行星空间,产生行星重力,而行星消耗以太风能量,以太风减弱形成恒星引力。而行星受到以太的振动,温度上升,会在内部产生热核。

光是光源的电子获得了足够的能量后和别的电子剧烈碰撞,激起紧挨着它们的以太跟着运动并形成振荡,振动在以太粒子群中依次接力,以螺旋环绕前行方式向前移动时被我们所观测到的现象。其波动频率为几十亿赫兹。频率、幅度由光源电子碰撞频率和剧烈程度决定,其照射的方向,由受激以太粒子的振动方向决定。

由上可知,光是振动在以太粒子中螺旋环绕方式前行的,且因为以太本身的运动(形成重力),所以同时还随着以太的在运动,也就是在其传播的方向上,还叠加了一个重力失量G。因为以太极小,所以对于分子和原子来说,是直接通过的,而在原子核和电子周边的以太则会因振动受阻,速度减慢,所占空间减小,形成环流。这也就是说,以太流在遇到物体时,速度会略微减慢,密度会略微增加,但因为原子核和电子所在的空间太小,所以影响并不很大。另,在物体边缘,因为以太流受到原子核和电子影响形成环流,产生被我们所能看到的衍射现象,所以其传播的光在我们看来,边缘就是模糊的。

综上所述,光在地面传播时,速度对于地面是常量,C = 以太的振动传递速度 + 以太流速度,且运动的物体对其基本没影响。

理论实例:光的折射
我们学到的知识是在两种透明介质的表面,光会发生折射,所以水中的物体,从空气中看,比实际位置近(浅),但是,我们从以太角度分析原理,折射是因为在不同的透明介质中,以太是向地心方向流动(形成重力)的速度不同,而光又是以太传播的,所以光线的折射(方向改变)不是两种透明介质交界处引起的,而是在介质里传播时改变的。以太流(重力)在水中流动得慢,从上面看去,水中物体自然离空气近,而从水底向上看去,水中物体就反了过来,离空气远了,由此可以看出,折射定理只能用于从空气上方往下方的水中看,如空气在下方,水在上方,我们从下方往上看就是错的,如空气和水平放,光线从侧面过,我们从侧面看,则只有从法线上方(指天空和水平之间的方向)进入的光线才符合折射定理。

理论实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对的吗?
我们知道,光经过星球时,会受重力而弯曲,那么,光在地面平行照射时,也是受到重力的,那么这时,光是直线传播的吗?
一个实验:找十根直径1厘米以上、长10厘米的木棍,中间挖直径3毫米的孔,之后孔与孔对齐放置在水平支架上,在棍子的一头用强光照射,在另一头用反光板接着,有光斑出现吗?
如把所有的木棍孔与孔对齐粘起来,在孔中注水,两头用玻璃密封,再放置在水平支架上,在棍子的一头用强光照射,在另一头用反光板接着,有光斑出现吗?
我们看到光在同一介质中走的直线其实是光的原方向叠加上重力后改变的方向,所以如我们水平发射一束光,在远处测量,此光束会降低,在大密度介质中应表现得很明显。
光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不同,就会发生折射,原因是光在大密度介质中受重力作用的时间多,因此会向地心方向弯折幅度比在密度小的介质中明显,所以主贴水中的实验,也许是能测出来的。

永动机与能量守恒
我们这里说的永动机,是指用势能推动物体做功,让其一直动的机器。
势能是重力、磁力、形变力(浮力、弹簧力)等之类的能量,势能的特点是,在作用范围内,作用力一直存在,对受势能作用的物体来说,要靠近高势能点,就必需对物体作功来抵消势能的作用力,且作功的能量要大于物体回到低势能点时获得的能量。而能量守恒说的是对势能场作功,获得的势能就是功转换成的势能。弹簧势能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重力、磁力、浮力等都不是这种情况,物体在其场中运动作的功并没有转换成的势能而是和势能源作的功抵消了,其所在位置的势能是由别的能量源提供的。所以,这里不存在能量守恒问题,那么,怎么转换方向,让其能量释放出来?重力、磁力归根结底都是以太的压强差引的以太流动,只要改变流动方向,让其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就能把其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只要引起以太的共振,就能释放其动能,也就是利用共振制造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

以太的详细论述:
https://blog.csdn.net/titan_ysl/article/details/104092890
完。

泰坦以太(以太流说) titan_ysl 2020.01.27相关推荐

  1. 2020.01.27 再见24号

    昨晚失眠了,也不知道因为失眠,但就是失眠了.早上被初三的炮仗声吵醒,就拿着平板刷头条,满屏都是武汉疫情的新闻,忽的看到莱昂纳德逛夜店的新闻,就点进去看,心想这种新闻也值得发?习惯性的划到底层看评论,见 ...

  2. Golandidea 2020.01破解版

    Golandidea 2020.01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FKsxAIbrEeEtMYpePmtbQ 提取码: 3y9j 1.安装成功,不要运行,将jetbra ...

  3. 【转载】语义分割综述2020.01

    转载: 作者: http://blog.csdn.net/john_bh/ 出处:https://blog.csdn.net/john_bh/article/details/107044528 论文链 ...

  4. 纪中集训2020.01.13【NOIP普及组】模拟赛C组总结————My First Time Write Summary

    纪中集训2020.01.13[NOIP普及组]模拟赛C组总结 题目编号 标题 0 [NOIP普及组模拟]取值( numbers.pas/cpp) 1 [NOIP普及组模拟]数对(pairs.pas/c ...

  5. 纪中集训2020.01.16【NOIP普及组】模拟赛C组总结+【0.Matrix】分析

    纪中集训2020.01.16[NOIP普及组]模拟赛C组总结+[0.Matrix]分析 题目: 0.matrix 1.product 2.binary 3.value 巨佬估分:100+100+40+ ...

  6. LHAPDF configure error - 2020.01.02

    LHAPDF configuration error - 2020.01.02 1. What I was doing on this bloody night 1.1 Before I run in ...

  7. 国办发明电〔2020〕2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2020]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1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 ...

  8. 2020.06.27 肉包去了喵星球

    2020.06.27   17:34分  肉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去了喵星球 他肯定回去当他的小王子去了 那么高冷帅气: 本来打算让肉包再陪伴一周  下去的时候鼻子出现了黄色的鼻涕  我就觉得不对劲了 ...

  9. 海涛师兄指的路--指点汇总--各种装逼利器---15.01.27

    14.11.10--科学楼226 C primer plus 代码敲两边 许英杰老师 ---------------------------- www.gfsoso.com谷粉搜搜 正点原子.安富莱( ...

最新文章

  1. 网页制作基础:各种元素解析
  2. ELK学习笔记之ElasticSearch简介
  3. asp sql查询字段 过滤空格_SQL面试经典问答集萃
  4. JavaScript是如何工作的:使用MutationObserver跟踪DOM的变化
  5. 2020年中国服装行业数据中台研究报告
  6. ECSHOP其他页面调用首页的FLASH主广告
  7. wav pcm数据是带符号的吗_UE4 C++基础教程 - 基础数据结构
  8. 重磅!原清华副校长任职南科大校长:他考研三次,读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9. iOS平台下闪退原因汇总(一):Ran out of trampolines of type 0/1/2 运行时间错误
  10. 贪吃蛇html游戏代码
  11. UDS诊断协议规范与要求
  12. 使用API Monitor监测到目标程序对系统API函数的调用(常用分析工具)
  13. 欧姆龙PLC的FINS协议解释(实测通过)
  14. android ui 开发界面量具 尺子,android尺子的自定义view——RulerView详解
  15. excel自动调整列宽_Excel入门:如何设置excel的列宽和行高?
  16. 用 Python 实现朋友圈中的九宫格图片 看这一篇就够了
  17. REVA世界巡回交流会——亚太峰会 澳门站拉开序幕
  18. DaVinci:HDR 调色
  19. 使用vue echarts 制作地图map
  20. Java线程同步-模拟买票

热门文章

  1. RestCloud 微服务监控中心
  2. win10关闭动态磁贴_磁贴怎么用
  3. 情怀——推荐梁晓声新作《未死的沙威》
  4. 如何保护WordPress网站免受网络攻击?采取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5. 单核性能强的服务器cpu,Cpu单核性能强和多核性能强都有什么用?
  6. 连续环境下基于enhanced GA算法的多目标多机器人路径算法
  7. 用C#去读取陀螺仪姿态角度传感器JY61的串口数据
  8. Linux简介云服务器环境搭建
  9. 激光雷达与毫米波雷达的区别
  10. 湘潭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试卷,湘潭大学 计算机组成与原理 控制器实验 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