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奖得主居然把这事研究清楚了: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

揭晓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我猜很多家长会感兴趣。

因为他们用自己开创的一个全新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了几个家长颇为关心的话题,比如:

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名校毕业生是否赚的更多?

要不要拼命鸡娃把孩子送入“六小强”这样的重点中学?

哈哈,是不是每一个问题你都想了解?

我朋友调侃说诺奖得主估计也是为娃操碎了心的家长(开个玩笑~)。

不过,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也说了,表彰的是教授们的研究方法,而不为他们的研究结论背书。所以今天这篇文大家除了关注结论之外,重点更应该是他们的研究方式思维方式

1、多读一年书到底能带来多少收入?

在今年诺奖没出来之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教授李井奎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因果推断革命》就介绍过获奖人乔舒亚·安格里斯特和克鲁格的研究了。

李井奎在书中说:

2018年深圳市公布的学历工资指导价位

◆ 研究生(含博士、硕士)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12389元/月;

◆ 本科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10122元/月;

◆ 专科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8059元/月;

◆ 高中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5620元/月;

◆ 初中及以下学历工资指导价位平均值为4501元/月。

从这个指导价里,我们可以看到,研究生的工资指导价几乎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3倍,一个本科生的工资指导价是初中生的2倍。

通常情况下,家长就会说:你看,读书还是有好处的吧,学历高就是挣得多。

可是经济学家就会比普通家长想的更多了,这是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

是因为高学历导致高工资?

还是因为那些取得了高学历的人,可能他们本身就比较聪明,而不是学历带给了他们更高的收入,是他们自身的聪明才智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大家要记住,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是许多社科类研究必然面对的问题。怎么“干净地”识别因果关系,就是这次诺奖得主得奖的原因。

李井奎在书中写道:

“他们选择了一个神奇的工具变量——一个人的出生季节或月份,可以把多读一年书对未来收入造成的影响,与其他因素的作用区分开,从而干净地识别因果效应。”

来看看这个研究是怎样进行的。

因为教授们都在美国,所以他们发现,美国的义务教育法有这样的规定: “

只要当年年满6岁的儿童,都需要在该年9月份入学。

只有年满16岁,青少年才可以离开学校,辍学回家。”

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如果生日是12月31日,那么,他和生日是1月1日的孩子一样,都需要在当年9月份入学。

平均而言,出生在第一季度的孩子,入学时大约是6.45岁。

而出生在第四季度的孩子,入学时的平均年龄大约是6.07岁。

再根据辍学条件,如果一个人的生日是1月1日,那么,在他16岁到来那一年,过了1月1日就可以辍学去工作了;

而如果他的生日是12月31日,那么,他就需要上完全年的学才能合法地离开学校,离开课堂。

所以教授们就把在16岁辍学的孩子分成了两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早的那些孩子,为A组;

一组是生日在一年当中比较晚的孩子,为B组。

由于B组的孩子比A组要多上一段时间的学,所以,对于研究多读一年书所带来的收入差异来说,这就形成了非常好的比对条件,尽可能使因果关系“干净”。

接下来,两位教授分别搜集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和50年代出生的孩子在1970年、1980年的收入信息。

他们发现,对于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26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0.7个百分点。

对于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孩子来说,第一季度出生的人比其他三个季度出生的人少上了0.109年学,教育回报率要低1.02个百分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两位教授就尽量剥离了其他因素的影响,揭示了在没有其他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结论:

“多上一年学,本身对一个人日后的收入水平就是有正向影响的,这一影响不是由其他因素造成的,而纯粹是由教育带来的回报。

 接受12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的收入增加12%,接受16年教育的人比接受11年教育的人收入高出65%。”

 2、上重点大学是不是比上普通大学,回报更高?

多上一年学本身就对未来的收入有影响,那读北大清华、常青藤这样的名校,是不是比读普通大学有更高的收入影响?

在美国,进入四年制私立大学读书,平均每年要支付3万美元左右的学费;

如果要进入哈佛大学或麻省理工学院这类世界级名校,学费是5万美元左右;

而如果在所在州读公立大学,所支付的学费每年大概不到1万美元。

读名校的花费明显更高,那是不是回报也会更高?

这是教授们研究的另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不能直接把上过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与公立大学的毕业生在毕业20年后挣取的收入进行比较,这也会犯因果关系不干净的错误。

最好的办法是让同样一个人在这两种状态下进行比较,一种状态是上常春藤盟校,一种状态是上所在州的公立大学,然后比较在这两种状态下20年后的平均收入水平。

但是,用脚趾头也想的出来,这种研究不现实。

那两位经济学家是怎么做的呢?

他们是这样进行的:

他们选取那些都参加了美国的高考,在数学和阅读方面的成绩(SAT)都是1400,都向哈佛大学和州立大学提交了入学申请,都被这两所学校录取的幸运儿。

然而,他们中有一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去哈佛(比如州立大学提供了更诱人的奖学金,或者州立大学离家更近等等),去了更便宜的州立大学。

而有一些选择去读更昂贵的哈佛大学。

这两组就是非常好的比对对象。

当然了,教授们还剥离了一些其他的变量,这个研究过程比较复杂,就不介绍了。

最终两位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

给定学生的大学申请数量以及所申请大学的选拔水平,同时控制其他一些反映个人能力和家庭背景的控制变量,选择藤校或公立大学的学生在未来收入上并无显著的差别。

所以,如果你曾经有可能上北大清华,但因为各种原因只去了普通大学,大可不必后悔自己错过了很多,也许你什么都没有错过,错过的仅仅是自己的不甘心而已。继续昂扬斗志去生活吧。

3、上重点中学,是不是比上普通中学,回报更高?

双减之前,大家见过太多海淀疯狂鸡娃家长的文章了,疯狂的博主会拿上早培、早早培的孩子标准,来给普通孩子设定达标线,什么PET,什么各种奥数杯赛全部上阵。

理由当然就一个,上海淀六小强,肯定比上普通学校好。

那我们继续来看诺奖得主的研究。

美国也有名校痴迷征。在波士顿和纽约的公立学校系统中,同样有一些类似于海淀六小强的精英学校。

与大多数其他美国公立学校不同,精英学校的申请者要根据竞争性的考试成绩来进行选拔。为进入这些中学就读,美国的孩子一样要经历激烈的竞争,才能有机会获得有限的入学名额。

所以,全世界有存在一样的鸡娃。

经过残酷的选拔才能进入波士顿和纽约精英高中的学生,在美国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成绩方面表现向来不俗,远远高于普通的公立高中,这就好比海淀六小强的学生一半以上去清华北大一样,让家长们趋之若鹜。

是重点中学的教学方式很好,导致了大学考试的高分?

还是这些能够进入精英中学学习的孩子们,本来就天资聪颖,如果把他们放在普通的公立中学,他们未必就比现在的表现差?

这就是前面说的因果关系“不干净”了。 教授们是这样做研究的,他们使用的一种方法叫做“断点回归”,什么意思呢?

为了让大家更理解,我拿中国的情况来打比方:

教授们把中考中,比六小强招生分数录取线刚刚高出几分以内的学生,和刚刚低出几分以内的考生挑出来,分成两组,那么,这个录取分数线就是一个断点。

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下,诺奖得主研究得到的发现是:

进入这些精英中学学习,相比于在普通公立高中学习,并没有使学生取得更为优秀的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成绩。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因为几分之差没去六小强,最终去了普通中学,你大可不必过于惋惜孩子错过了逆天改命的机会,因为那些仅以数分之差而进入精英高中学习的学生,相比于仅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而进入普通公立学校学习的学生,在考大学的时候,他们丝毫没有表现出更加出色。

4、读书和教育,本身就是目的

其实教授们的三个研究又回归到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也是我经常和大家聊的:

读书本身,对提高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有极大的帮助。而当一个人的见识、格局提高了,还愁赚不到钱吗?

别说学生时代在学校里多接受一年教育,会对未来的收入水平有提高,

即便人到中年,多看几本好书的带来的愉悦也会比刷抖音看老头乐的短视频更高。

但是,别忘了读书和教育本身的初衷是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人,培养一个享受知识带来的最单纯愉悦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名和利,不需要费尽心思的去追逐,而是顺带手自然而然的事情。

或者,我们应该这样说,读书和教育,他们本身就是目的,如果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就秉持着这样的初心,而不是被各种外在的标准所绑架,

 也许,孩子会更容易接近幸福、自由和成功。

今年诺贝尔奖得主居然把这事研究清楚了:学历和收入到底有多大关系?相关推荐

  1. 年仅21岁,干掉6位诺贝尔奖得主,被誉为科学界最强杀手,却惨被人骂成一个笑话...

    全世界只有3.14 % 的人关注了 爆炸吧知识 在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期间,超模君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许多诡异的小视频!而一提起充满诡异气息的视频,<走近科学>这档节目堪称经典! 然而在去年,经 ...

  2. 核桃编程学员对话诺贝尔奖得主 用童心预见未来 探讨人工智能发展

    蓝鲸教育12月18日讯 今日,来自中国的8名小学生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德华·莫泽(Edvard Moser)进行了对话连线.本次活动由专注提升青少年素质的科技公司核桃编程发起,面向全国百万青少年发出邀请 ...

  3. 诺贝尔奖得主背后有哪些故事?美纳里尼基金会推出“超越国界对话”系列片...

    意大利佛罗伦萨2022年2月3日 /美通社/ -- 谁是激励诺贝尔奖得主收获职业生涯硕果的英雄? 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现在,通过观看"超过国界对话"(Dial ...

  4. 今日科技联播:阿里倡导成立“罗汉堂” 6名诺贝尔奖得主加入

    点击关注云栖社区,置顶公众号 专业的行业热点新闻及技术干货,不容错过 ---------------- 今日热点 阿里倡导成立"罗汉堂" 6名诺贝尔奖得主加入 6月26日晚间消息, ...

  5. 作为中国人有几人知道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作为一个中国人很期盼什么时候有中国籍的中国人能够将自己的名字留在诺贝尔奖得主的大名单里,不知这是期盼在偶的有生之年能否实现.下面是诺贝尔奖华人得主,看看这些给我们一些动力吧,让我们的民族在追求经济的突 ...

  6. 诺贝尔奖得主Paul Krugman认可bch发展路线

    近日,诺贝尔奖得主Paul Krugman发推称:如果一个数字货币不被用于交易,那你还会想到这实际上是一个货币吗? Paul贴出的文章截图是 Nathaniel Popper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 ...

  7. 诺贝尔奖得主费曼大神教你如何学习

    诺贝尔奖得主费曼大神教你如何学习 费曼认为我们所谓的真理就是最自然的无限逼近.因此我们之所以需要学习一些东西,正是为了要抛弃以前的谬见,或者更可能的是为了改正以前的谬见. 通俗的讲,时代在飞速发展,我 ...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面积一定相等_万萍:画图研究图形与几何问题—怎样围面积更大(四下)...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画图研究图形与几何问题-怎样围面积更大>教学设计 内江市市中区教师进修校    万萍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长方形(包括正方形)周长.面积概念的理解,巩固长方形 ...

  9. 研究大学生基础课程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关系,证明两者之间是否有线性关系

    Python课程作业: 研究大学生基础课程成绩和专业课程成绩的关系,证明两者之间是否有线性关系 完成截图 代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未名编程,消息框回复0813即可获得

最新文章

  1. (送)Java 架构技术揭秘:Redis+Nginx+Dubbo精选+面试题+精选视频
  2. python分支结构使用if保留字吗_关于Python分支结构,以下选项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3. Spring-方法注入lookup、方法替换MethodReplacer接口
  4. 初识ES-什么是elasticsearch
  5. 为SSIS编写自定义数据流组件(DataFlow Component)之进阶篇:自定义编辑器
  6. sql server 数据库忘记sa账户密码/ 无管理员账户解决办法
  7. redis系列:通过队列案例学习list命令 1
  8. Cannot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the VS Common Tools folder.
  9. cluster+raid5+oracle,raid5的一块盘状态为missing
  10. 盖洛普 之 首先打破一切常规
  11. 2048游戏回顾三:自定义Dialog和ProgressBar
  12. 第三章:用python实现常用的用户分层模型(RFM模型)
  13. 快速搞懂Oracle 19c安全新特性 (二) Privilege Analysis(权限分析)
  14. 一周XX思考(第12期)
  15. C51单片机的压缩BCD码相加程序
  16. 如何把一个qmake的Ubuntu手机应用打包为一个snap应用
  17. Arthas(阿尔萨斯)使用教程
  18. 毕马威加入“华尔街区块链联盟”
  19. 分享一个免费分流抢票软件!一键全自动抢票
  20. 为爬虫获取登录cookies:登录的恩恩怨怨

热门文章

  1. vue随机头像与昵称
  2. CAS单点登录框架使用
  3. AngularJS风格指南
  4. win10 下载 linux系统安装教程,windows10电脑中如何安装linux子系统
  5. 10天,几万字,源码深度解析之 Spring IOC
  6. 利用马青公式输出π的后任意位数字
  7. CF 1680 E. Moving Chips dp 2000
  8. 2022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观察
  9. ARouter踩坑指南
  10. MFC鼠标绘制直线段并使用编码裁剪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