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是书上6-1、6-2、6-3

目录

一、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3. 校正方法

4. 基本控制规律

1)比例(P)控制规律

2)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3)积分(I)控制规律

4)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5)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二、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1. 无源校正网络

1)无源超前网络

2)无源滞后网络

3)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2. 有源校正网络

3. 理想开环频率特性

三、串联校正

1. 串联超前校正

2. 串联滞后校正

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4. 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区别与联系


一、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1.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时域性能指标:峰值时间、调节时间、超调量、阻尼比、稳态误差等。

频域性能指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谐振频率、谐振峰值、截止频率、闭环带宽等。

工程技术界多采用频率法校正。

2. 系统带宽的选择

带宽频率是一项重要指标。

带宽大小要求既能以所需精度跟踪输入信号,又能拟制噪声扰动信号。

在控制系统实际运行中,输入信号一般是低频信号,而噪声信号是高频信号

3. 校正方法

串联校正反馈校正是控制系统中最为常用的两种校正方式。也可同时采用。

串联校正的优点是:设计简单,方便,应用非常广泛。

反馈校正的优点是:往往用元件较少,更为突出的是,可以抑制环内参数变化对系统的影响。

4. 基本控制规律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l Differential )控制:对偏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和微分运算变换后形成的一种控制规律。 是控制工程中技术成熟、理论完善、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策略。

适用于数学模型已知大多数数学模型难以确定的控制系统或过程。

PID 控制参数整定方便,结构灵活。

1)比例(P)控制规律

(Kp称为P控制器增益,通常 Kp>1 )

P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可调增益的放大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

作用: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可以①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②减小系统稳态误差;③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

    

2)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

               

微分控制具有预测特性。

微分控制仅仅在系统的瞬态过程中起作用,一般不单独使用。 Td 就是微分控制作用超前于比例控制作用效果的时间间隔。

PD特点:PD控制规律中的微分控制规律能反映输入信号的变化趋势,产生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以增加系统的阻尼程度,从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

串联校正时,可使系统增加一个开环零点,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3)积分(I)控制规律

                  

积分控制可以提高系统型别,减小稳态误差;

但增加了一个位于原点的开环极点,使信号产生90°的相角滞后,于系统的稳定性不利。

因此,通常不宜采用单一的I控制器。

4)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

位于原点的极点可以提高系统型别,减小稳态误差;增加的负实零点则可以缓和位于原点的极点对系统稳定性及动态过程的不利影响。

由于存在积分控制,PI控制器具有记忆功能

      

5)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使系统的型别提高一级, 改善稳态性能;并增加了两个负实零点,与PI 相比,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二、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主要针对无源校正网络,分为超前校正、滞后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1. 无源校正网络

无源校正网络:阻容元件

优点:校正元件的特性比较稳定。

缺点:由于输出阻抗较高而输入阻抗较低,需要另 加放大器并进行隔离; 没有放大增益,只有衰减。

1)无源超前网络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 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 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 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 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特点:增益和型次未改变,稳态精度变化不大,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即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

2)无源滞后网络

          

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特点:幅频特性小于或等于0dB,是一个低通滤波器;提高稳态精度(系统增益)

3)无源滞后-超前网络

       

特点: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即兼有快速响应特性和良好稳态精度。

2. 有源校正网络

有源校正网络:阻容电路+线性集成运算放大器

优点:带有放大器,增益可调,使用方便灵活。

缺点:特性容易漂移。

常用的有源校正装置,除测速发电机及其与无源网络的组合,以及PID控制器外,通常把无源网络接在运算放大器的反馈通路中,形成有源网络, 以实现要求的系统控制规律。

3. 理想开环频率特性

通过校正装置的引入改变开环频率特性的形状,使校 正后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具有如下的特点:

(1) 低频段增益充分大,以保证稳态精度的要求;

(2) 中频段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的斜率为-20dB/dec,并具有 一定宽度的频带,以保证具备适当的相角裕度(45°);

相角裕度过低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弱。

相角裕度过高,实现上困难,不满足经济要求,且动态过程缓慢。

(3) 高频段幅值能迅速衰减,以抑制高频噪声的影响。

三、串联校正

1. 串联超前校正

 利用超前网络的相角超前特性。

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和1/T选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的两旁,并适当选择参数a和T,即可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 从而改善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

稳态性能的要求,可通过选择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来保证。

具体方法看书上例题。

因为取对数后,相当于把乘法转为加法,所以图上L''=L'+Lc。

串联超前校正可使系统开环截止频率增大,从而闭环系统带宽也增大,使响应速度加快;

串联超前校正不利于抑制高频噪声。

2. 串联滞后校正

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 裕度(故滞后网络的最大滞后角应力求避免发生在系统截止频率附近)

(左滞后,又超前)

3.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当系统不稳定,且对校正后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响应速度、相位裕度和稳态误差)均有较高要求时,显然,仅采用上述超前校正或滞后校正,均难以达到预期的校正效果。此时宜采用串联滞后-超前校正。

(滞后超前校正)

4. 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区别与联系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梳理——6.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相关推荐

  1.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梳理——5.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前面第二章数学模型有提到频域的频率特性.频率特性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表达形式. 频域分析法是应用频率特性研究线性系统 的一种图解方法. 目录 1. 知识梳理&逻辑图​ 2. 频率特性的几何表 ...

  2.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梳理——8.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 非线性控制系统 线性控制系统: 由线性元件组成,输入输出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性质. 非线性控制系统: 系统中有非线性元件,输入输出间不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性质. 非线性系统的特征:非线性系统的特征. ...

  3. 【控制】《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老师-第6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第5章 回到目录 第7章 第6章-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6.1 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 6.2 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 6.3 串联校正 6.4 前馈校正 6.5 复合校正 6.6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 6.1 ...

  4. 自动控制原理概念梳理(保研面试用)

    自控上下两册,常见概念及知识点整理(保研面试用). 目录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第3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 第4章 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法 第5章 控制系统的频域 ...

  5. matlab知识点PPT,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归纳ppt课件

    PPT内容 这是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归纳ppt课件下载,主要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控制形式: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优缺点比较: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中传递的信号: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欢迎 ...

  6. 【经典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概要(下)

    参考资料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 斐润<自动控制原理> 哈工大控制学科803考研资料 前文 [经典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

  7. Chapter6.1: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此系列属于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题海与考研指导>(第三版)习题精选,仅包含部分经典习题,需要完整版习题答案请自行查找,本系列属于知识点巩固部分,搭配如下几个系列进行学习,可用于期末考试和考研 ...

  8. 【经典控制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概要(上)

    参考资料 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第6版 刘豹<现代控制理论>第3版 斐润<自动控制原理> 哈工大控制学科803考研资料 前言 对于控制工程专业的我来说,经典控制理论 ...

  9. 控制原理实验根轨迹MATLAB,《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实验四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MATLAB用于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基本编程语句和格式. 2. 利用MATLAB语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3. 掌握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 ...

最新文章

  1. win+apache实现ssl的证书认证
  2. GC overhead limit exceeded填坑心得
  3. Mac磁盘如何分区?Mac系统磁盘自由分区教程!
  4. 非模块化jar的模块化转换
  5. 补偿IIR滤波器引入的延迟
  6. HDU 4699(栈)
  7. 良仓远行 · 硅谷遇上西雅图,同游招募
  8. 如何用Python生成二维码
  9. 有钱人的心肠更硬吗?
  10. WPS插件开发流程(2)
  11. 插画怎么构图?小白快速上手教程
  12. 计算机基础职中,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试卷一
  13. UVa514 铁轨 C++
  14. Android Studio 使用腾讯浏览服务(替换掉系统自带的WebView)
  15. 倍分法DID:一组参考文献
  16. 计算机开机后发现不了硬盘 首先应该检查,联想台式电脑开机提示Error 1962没有检测到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法...
  17. SRS和杜比认证音效
  18. 影像科dsa为什么必须买维修保险_【科普】你不得不了解的“医学影像科设备及耗材大...
  19. 阿里移动技术峰会的一些体会 2015-07-04
  20. 开源代码准确率99%+,人脸识别问题是否被解决了呢?

热门文章

  1. linux实训报告内容一万字,Linux实训报告.doc
  2. 地铁框架保护的原理_浅析地铁直流框架保护原理及应急处置
  3. windwos使用代理软件的问题
  4. IDEA 2019.3 导入导出设置
  5. javascript将table的td变为可编辑的input,实现表格动态编辑(带示例版)
  6. 内码转换技术 (转)
  7. java 保存gif图片_java gif图片保存处理逻辑
  8. CodeForces - 1004B - Sonya and Exhibition(纯思维题)
  9. 百度地图POI数据获取
  10. 绿厂Oppo年终刚刚开奖!只有去年的3-5折,员工心态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