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4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 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揭示转化的策略

1.出示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师: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怎样思考?(把左边的三角形剪下来,平移到右边

去,使原来的图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演示转化过程。(板书:转化)师:转化成的这个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相等)

(评析:用较为简单的图形过渡,把它转化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孕伏转化的策略,使学生初步感受转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两幅图,(作业纸)

师:这两个图形你们学过吗?

我们能用已有的面积公式直接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它们的面积相等吗?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1)同桌讨论。(数方格,转化(割补))

(2)动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转化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转化的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数方格,则提示他们进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处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两个图形转化成已学过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然后课件演示。

师: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

(第一幅图:先割下上面的半圆,再将这个半圆向下平移5格,就转化成了54的长方形了;第二幅图:先把下半部分凸出来的两个半圆割下来,再绕直径的上端旋转180度,补到图形上半部分凹进去的地方,于是这个图形也转化成54的长方形)

师:转化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什么关系?(都等于20格)

师:你怎么想到把图形分割后重新拼合进行转化的?(原图复杂,转化后的图形容易计算面积,而且转化前后图形的面积不变)(板书:复杂简单)

(4)总结评价。

师小结:刚才我们为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先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评析:转化的目的是为了把困难的问题化为容易的问题,或者把复杂的问题化为简单的问题,利用动画使转化的过程更加直观,更加便于理解,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转化的好处)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的价值

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多次运用过转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这种策略?(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

生可能会说:

a、 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长方形;圆柱长方体;圆锥圆柱)

b、 计算中用过数的转化(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小数乘除法整

数乘除法;分数除法分数乘法)

C、简便计算中用过的式的转化。

2、初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这些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的新问题为熟悉的问题)

板书:新问题熟悉的问题

师:以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你会怎样想呢?

(评析:学生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学习新知识,引导学生对这些过程进行回忆,从策略的角度重建相关知识的联系,有利于他们理解转化的共同点)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2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在这个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参加了哪些活动?

2、引导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你能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交流数学问题: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交流各自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质疑:刚刚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发现根据两个信息提出的问题,小朋友很快就解决了,可是有一些小朋友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提出的问题却难倒了很多小朋友,那到底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一起来看看。

二、探究加、减法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谈话: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三个信息板书出来)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应该怎样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出来。

① 22+13=35(人) ②22-6=16(人) ③13-6=7(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7=29(人)

④22+13-6=29(人) ⑤22-6+13=29(人)

学生说每一种方法的想法。

(4)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了解前三种是分步列式而后两种是综合式。①和④想法一样,②和⑤想法一样。前三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但想法是不同的。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同桌互相交流)

3、小结:你发现今天所解决的问题和以前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三、练一练,进一步巩固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方法。

1、P6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寻找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集体订正(学生说想法)

2、P7第4题。

(出示表格)了解表格每一栏表示的意思。

求中国队的总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几题,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能在生活中寻找到这样的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来考同学吗?请把这星期寻找到的问题整理到数学银行里。

[课后反思]

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采取与之相关的信息,创设开放性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数学信息,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解题的思路,初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课堂上老师采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从而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课时学习的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例题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发展解题策略。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学生前面的学习表现而做出的。

?学生是合肥市区六年级的学生。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二、能力目标:

使学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教 学 内 容教学活动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一、复习

引新。1、提问: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画图、列举还原)、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知识。组织学生回忆旧知、交流、汇报。以旧引新复习引新

二 、探究

新知

(一)用替换策略解决倍数关系问题

1、出示例题(图文结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理解题意

(1)你从题中获得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根据回答完成板书:

小杯6个

小杯的容量 720 ml

是大杯的1/3,

大杯1个

你认为哪个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它们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现在根据已知的条件能直接求出 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不能!

那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们可以:

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或是

把3个小杯换成1个大杯

3、自主探索,研究替换策略

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解决,下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

(1)先画出换杯子示意图。

(2)然后根据图再列式计算。

4、汇报交流

请个别学生回答解题的方法

生A、大杯换小杯

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

13=3(个)

6+3=9(个)

7209=80(毫升)

803=240(毫升)

生B、大杯换小杯

6个小杯换成2个大杯

63=2(个)

2+1=3(个)

7203=240 (毫升)

2401/3=80 (毫升)

5、检验结果

怎样知道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

我们要来检验一下。

这题怎样检验?

生: 806=480(毫升)

240+480=720(毫升)

符合果汁有720毫升这条件就行了吗?

生:80240=1/3 或是

24080=3

还要符合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重要的条件才行。

都符合了题目中的条件才说明我们做对。

请大家写上答语。

6、比较方法,提升策略

在刚才的探究中,我们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在这个过程中怎样来替换,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完成板书:

小杯6个 6+3=9

1/3 720毫升

大杯1个 2+1=3

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把两种不同容量的杯子换成同一种容量的杯子,来计算的。

7、小结方法,揭示课题

也就是把两种不同的量换成同一种量。

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策略。

(二)用替换策略解决相差关系问题

1、理解题意

出示变式题(图文结合)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大杯和小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还是刚才那道题吗?

与刚才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

关键句是什么?

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20毫升

还可以怎么说?

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20毫升

你会解答吗?

2、自主尝试

请自己试一试,用我们学习解答例题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主画图列式计算

2、交流方法

生C、大杯换小杯

1个大杯换成1个小杯

720-20=700(毫升)

7007=100(毫升)

100+20=120(毫升)

小杯6个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个

生D、大杯换小杯

6个小杯换成6个大杯

206=120 (毫升)

720+120=840 (毫升)

8407=120(毫升)

120-20=100 (毫升)

小杯6个 6+1=7 720-20

多20 ml

大杯1个 6+1=7 720+120

4、检验结果

互相检验结果.

生: 1006=600(毫升)

600+120=720(毫升)

120-100=20 (毫升)

符合已知信息我们就做对了。

4、小结变式题思路

仔细观察,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也是把两种不同的量通过替换变成同一种量,这样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

组织学生画图、列式解答、研究方法,使学生充分感知替换策略

引导学生利用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想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发现它们共同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再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丰富学生的感知。

组织学生自己尝试根据两种量之间的关系,继续运用替换策略解决相差问题。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替换中,总量变化的疑惑点。

引导学生比较发现替换策略能解决的两种不同情况的问题的特征。充分体会替换策略的价值。

通过自主研究,汇报交流,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发展,学生通过画图计算感知替换策略。

观察比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尝试算法,汇报交流,进一步理解替换策略,体验它的实用性。

通过比较集体研讨发现问题的不同类型的特征。

画图汇报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通过相互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共同研究策略。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取长补短,增强合作意识。

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替换策略解决相差问题,充分体验策略的真正的价值。

引导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比较例题与变式题

例题与变式题都是运用替换策略解决的,它们有什么异同?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这两道题目我们都是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的。

倍数关系,杯子个数变化,但总量没有变。

相差关系,杯子的个数没有变,而总量却变化了。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纸盒问题

2个大盒,5个小盒装满球,正好100个,一个大盒比一个小盒多装8个,一个大盒装多少个?一个小盒装多少个?

(1)先画出替换示意图

(2)再交流自己是怎样来解答的

2、门票问题

六(3)班43名同学和王老师、杨老师一起去秋游,买门票一共用去470 元,成人票的价格是学生票的2倍,每张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多少元?

3、练习十七的第1题

钢笔和铅笔的问题

4、机动练习

小明原来有一些邮票,今年又收集了20张。送给小军30张后,还剩52张。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

5、生活实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独立分析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独立完成,交流反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化新知,充分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小杯 6个 6+3=9(个)720ml

小杯是大杯的1/3 变了 没变

大杯 1个 2+1=3 (个)720ml

小杯 6个 6+1=7 (个)720-20

大杯比小杯多20ml 没变 变了

大杯 1个 6+1=7 (个)720+12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4

教学过程:

一、积累铺垫

1.引入:刚才的游戏有意思吗?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课前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

2.要求:刚刚我们根据比划来猜测是什么事物,现在请同学们在纸上画出题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关:中山路小学原有一个花圃是长方形,长4米,宽3米。校园扩建时,长增加了2米。(1)学生画图(2)对比交流

4.从图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操场是一个长方形,长40米。在扩建校园时,长增加了20米,这样操场面积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来操场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激需:你能想个办法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题意顺利闯关呢?(画图)

3.看谁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都在图中表示出来?(1)学生画图, (2)对比交流:

4.现在图有了,你能根据图来求出原来操场的面积吗?

(1)学生尝试,教师巡视。(2)讨论交流:

5.小结:从开始审题我们觉得有点困难,至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出来,你有什么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画图能帮助我们思考……)

三、再次体验

1.出示第三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前操场。因为要造“牡丹公寓”,宽减少了10米,这样前操场面积就减少了400平方米。现在前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审题后问:长方形操场是怎样变化的?(宽减少)你能把宽减少在图上表示出来吗?

3.学生画图,尝试解答后交流:把题意表示清楚了吗?能指着图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吗?(可能会有几种方法,重点指出宽减少了,长不变,减少的长方形的长就是现在长方形的长。)

4.小结揭题:我们顺利闯过了第三关,你能谈谈画图对我们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清楚地找到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画图(板书)。

四、深入体验

(一)第四关:

1.引入:应用画图的策略,我们来闯第四关。

2.分层出示:

(1)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2)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口答,再出图列式)

(3)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40米,宽3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长增加了20米,宽增加了15米。这个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学生猜测。先独立画图,再讨论验证。(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应该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学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体”和“分块”两种思路)

3.反思小结:从用经验猜测,到画图验证,最后到解决问题,你有什么启发吗?

(二)第五关:

1.引入:第四关我们都闯过了,下面我们要挑战——第五关!

2.出示第五关:中山路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如果这个操场的长增加20米,或者宽增加15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1)审题后问:与第四关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同时”,一个是“或者”)

(2)学生画图解答后交流:(让学生指了图来说思路。重点交流长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宽增加出来的长方形的宽就是原来长方形的长)

五、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4篇】相关文章:

计算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4篇相关推荐

  1. 计算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地进行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还需要更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小学数学如何有效地进 ...

  2. 计算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忠路民族小学   罗丽华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更深层次的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使学 ...

  3. 计算机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设计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对于各种各类应用题,过去的教材内容比较分散,教学时间长,教师只能一类一类问题地教,一个一个例题地讲,同学反反复复地练 ...

  4. 计算机加减法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我们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练习加.减法的.计算. 二.计 ...

  5. 数学与计算机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教学设计三角形分类教学内 ...

  6. 小学计算机京剧脸谱教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8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板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

  7. 初中数学结合计算机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doc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中的应用,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应用,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初中数学 ...

  8. 小学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教学设计,《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丰富多彩的形象知识比较感兴趣,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但对学习信息技术只是 ...

  9. 计算机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教学设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算机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 ...

最新文章

  1. 近世代数--外直积--外直积是什么?关于阶的性质?
  2. map类的erase方法的在Linux与Windows中的差异
  3. SpringBoot整合themeleaf+bootstrap (五)
  4. markdown常用字体
  5. 55个javascript经典用法
  6. 26. 安全 HTTP
  7. 深入探索Java工作原理:JVM,内存回收及其他
  8. 一个月空余时间微信诗词小程序前后端开发上线实践指南
  9. matlab衰减曲线法整定步骤,Matlab仿真PID控制——衰减曲线法整定参数
  10. 航迹推演(Odometry)
  11. 判断字符串是否是邮箱或者手机号码格式
  12. Android hook微信 apk 实时获取微信聊天消息记录
  13. 双摄像头做slsm_刚刚考完!真实双机位复试经验帮你避雷!
  14. 代码坏味道类型和解决方法简介
  15. 强智教务系统验证码识别 OpenCV
  16. “恐怖”的阿里一面,我究竟想问什么
  17. 双语矩阵论课程笔记(2)—— 【chapter 1】 Vector Spaces (Linear Spaces)
  18. 软件研发类应届毕业生培养考核的三个阶段
  19. 体外克隆技术的研究报告
  20. 小学生C++编程基础 课程6(共9题)

热门文章

  1. 考研复习:有关连续的定理、间断点及其分类
  2. “时刻准备下岗”的互联网从业者:有何本事留下?
  3. 大数据:帝都VS魔都的爱恨情仇报告!
  4. 2.4 群辉驱动:多网口,系统网络只能识别两个网口 解决教程
  5. Private key 和 Secret key 的区别
  6. Shell 和 Shell 脚本 (Shell Script)
  7. 仙凡幻想-你的缘分就是我
  8. uniApp 生成微信小程序图片上传提示 fail url not in domain list 的解决方法
  9. 编写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字符串,对字符串中的字母进行大小写互转(大写字母转成小写,小写字母转成大写)。
  10. VScode 常用快捷键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