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韭菜”究竟是谁
  •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 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 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呢
  •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哈哈)
  • 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 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 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韭菜”究竟是谁

与“韭菜”相搭配的词,是“割”或者“被割”。“割”这个动作理论上应该是“韭菜”的对立面(所谓的“庄”)发出的

韭菜”的宿命从那一刻开始

“韭菜”之所以是“韭菜”,绝大多数情况下只不过源自一个相同的原因:他们一进场就开始“买买买”!

交易市场里有很多特别气人的定律,比如:一旦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市场就会大跌!
对所有新手来说,这个定律几乎永恒不变:你一买,它就开始跌;你一卖,它就开始涨……简直气死人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吊诡的情况呢?因为,每一次行情结束的根本原因是“入场资金枯竭”。换言之,当连街边卖茶叶蛋的大妈都在讨论股票的时候,那么股市的“入场资金”已经到了枯竭边缘……你想啊,连你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知道了,要冲进来赚钱的时候,那交易市场的行情是不是到头了?

所以,2013年5月,当李笑来这个八竿子打不到的外行都通过新闻知道了比特币并且开始不断买入的时候,那一波比特币行情就已经到头了。到!头!了!所以,仅仅一个月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熊市。

亡羊补牢的“韭菜”才有前途

可惜,很多“韭菜”只有一只羊,所以,从来都没有过“羊牢”,所以,他们的羊死了就死了,“补牢”这事儿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机会。

所以,“亡羊补牢”是有前提的:

你有的不仅仅是亡掉的那一只羊;

除了它之外你最好还有很多只羊;

因为你有很多只羊,所以你过去就建过“羊牢”;

所以,你虽然“亡羊”了,但还有机会去“补牢”;

所以,一旦“牢”补好了,你可以管更多只羊;

所以,最初的时候亡掉一两只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所以,“亡羊补牢”的“韭菜”最应该做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啊:还有钱的话,就慢慢补仓;钱不够的话,就在场外拼命赚钱。

交易者们最应该掌握的能力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很难有哪一个地方比交易市场更需要学习能力了。几乎一切交易的成功,最终都可以溯源到学习能力上来。几乎所有的牛×交易者,都是学习和研究的高手。

我个人是这样区分投机者和投资者的: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韭菜”是什么样的呢?他们不学习,他们不研究,他们鼠目寸光,他们怨天尤人……这样的人,在我眼里无论有钱与否,无论智商高低,都是“失败的投机者”,是千真万确的傻×。

如果你发现自己必须向别人咨询,或者必须“打探小道消息”才能决定交易的方向,那么说明你竟然真的就是一根所谓的“韭菜”,因为你全然不懂自己正在做的交易……如果这个时候,你竟然不自己去学习,自已去研究,不想着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那么,你甚至就是一根“没有修养的韭菜”。

亡羊补牢,这个词中的“牢”,其实最终就是你的“见解库”“知识库”“决策机器”。

摆脱“韭菜”宿命的一个观念

“韭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赔钱的,而“庄”貌似肯定是赚钱的,因为他们“应该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割韭菜手法”……

韭菜”们最大的共识是什么呢?

据我观察,所有的韭菜都认同一个实际上错误的观点:所谓的交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也就是说,他们相信自己赚到的钱,是别人赔掉的钱;或者反过来说,他们自己赔掉了多少钱,一定被别人赚走了同样数额的钱。

他们全然忽视了交易市场里最大的一个作用力:经济周期。或者通俗点讲,就是牛熊交替。

我们买入的时机错了。

牛市的时候,鸡犬升天,多差的标的,都有可能继续暴涨;熊市里,万马齐喑,有时好的资产反倒跌得更狠……

谁说“韭菜”不在乎寻找价值

成功的交易者永远是极少数。极少数的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不为表象所动,他们喜欢探究表象之下的实质。

“研究透价值所在之后决定是否买卖”,和“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下手之后发现不对再去研究价值”当然有着天壤之别,随后的结论和结局都迥异至极。

如果,你的所谓“宿命”起因在于你交易的时机错了,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肯定不是去“寻找价值”。每一把锁都有属于自己的钥匙,万能钥匙是绝大多数人手里根本没有的东西。就算心急也绝对不能乱投医——这是常识。

你在错误的时机做了交易决策,那么其后最正确的对策是什么呢?很简单啊:等待下一个正确的时机!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缺乏耐心,其实是表象,本质是什么?本质是缺乏实力。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控制仓位。永远要保留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这就好像潜海需要一个氧气罐一样,没得商量。至于比例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没有定理,完全靠你自己琢磨。

喜欢冒险的最终都是“韭菜”

冒险,在都市传说里,经常被与“勇敢”混为一谈,这种概念混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造成过大的风险。然而,在交易市场里,这种混淆常常是直接致命的。

优秀的、成功的交易者,最终都是风险厌恶者——这一点,韭菜们并不知道。正如韭菜们对自己所面临的尴尬解释有误一样,他们对成功者的解读也是无一正确。他们以为优秀者、成功者,最终都是靠冒险成功的,他们的理解线性且单一:市场有风险;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冒险;反过来,不冒险就不可能成功……错了!真的完全错了!

想要摆脱“韭菜的宿命”,你必须学会的一个观念是:能不冒险绝不冒险;即便是必须冒险的时候,也要让傻瓜们冒险,自己在一旁通过观察获得经验。

获得经验的最直接方法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然而,在风险这件事儿上,一定要尽早学会观察他人的冒险实践,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我有一位新东方同事,去牛津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读MBA,回来给我讲,第一堂课上,教授一上来在黑板上就写下这么几个词:Use other people’s money!(用别人的钱!)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甚至不是“冒险”,因为冒险毕竟还有生还的机会。比如,借钱冲进交易市场,比如,加上杠杆,再比如,在没有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玩期货……这些都不是“冒险”,干脆就是“找死”。然而,韭菜们是不信的,坚决不信的,即便是已经粉身碎骨,他们还是相信:“要是有人肯再借我一点钱……哼!我一定会翻身的!”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一些韭菜也是有进步的,很快听说了高手们不仅是有“止损线”的,竟然还有“止盈线”!然后他们用最肤浅的方法去理解他们以为的“高手们”的这种行为,然后,给自己定下了自己完全没办法执行的“铁律”:不要太贪心!

这看起来全然没有错误的“铁律”为什么漏洞百出呢?因为漏洞不在于这个铁律,而在于只要是人,就很贪,不是吗?并且,你进交易市场干吗的?你摸摸你的心脏吧,你真的是想进来每天赚三碗牛肉面钱的吗?!

真正有用的建议,从来都是可执行的。“不要太贪心”这个所谓“建议”的毛病在于,它几乎不可执行,想想可以,却根本做不到。偶尔做到不算数,长期做到又完全不可能。

止损线到底应该如何制定?

有些标的的价格波动天然就比其他标的更猛烈。比特币的价格波动就比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价格波动猛烈无数倍。早期的时候,比特币甚至出现过一小时里跌掉80%,或者同样一小时里涨了500%的情况……

你可以估算一下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如果,X的日常波动幅度是25%,那么,你的止损线,或者换个说法,你的“最大可忍受亏损”应该比25%更高,比如40%,因为你在考虑的是风险,尤其是价格波动剧烈的交易市场里的风险,所以,“做更坏的打算”永远比“盲目乐观”更靠谱。

止损线到底应该定在哪里,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甚至,连交易者的性格都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最要命的是,你的性格确实在此时此刻决定你的行为,但回头仔细观察,你此时此刻的性格,更可能是你过去长期行为所决定的。

到了这里,绝大多数“韭菜”都懵了——他们发现,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他们在归结因果的时候都常常犯错,弄不清楚,更没办法理解那些“互为因果”的现象和原理了……于是,他们都一样,当有人给他们耐心讲解原理的时候,很快就不耐烦了(注意,不是缺乏耐心,而是缺乏脑实力),说的话都一模一样:“你就告诉我该不该买么!”(这个好玩:你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他们说的不是反过来的?——“你就告诉我该不该卖么!”)

想要摆脱韭菜宿命,那就练脑子吧。脑子不是个好东西,练过的脑子才是好东西——不仅要练过,还要正确地练,好好地练,不停地练。

韭菜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确实学会了设置止损线,虽然已经有了“进步”,可从结果上来看还不如不进步,因为他们的止损线根本就没计算过,完全是凭“韭菜直觉”来——比如,在交易日常波动在25%的交易标的上,把止损线定在10%或者20%……

这么做的结果,是另外一个对他们来说完全“意料之外”的、很严重的副作用。由于他们把分母一厢情愿地降低了,于是,哪怕很少的收益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高的回报风险比”,于是,他们手中正在做的交易永远是“赔本的买卖”,却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到最后他们能做的和那些因为无知所以迷信的人一样,因为搞不清楚自己是怎么“被割”的,能感知到的只有(其实是错误的结论)“我的钱被别人赚走了”……所以,天天一边骂着黑庄,一边暗自希望自己能认识个黑庄好朋友,或者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黑庄……

反正,设定止损线这件事儿,绝对不能一厢情愿,起码,你现在知道了,有个因素很靠谱: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有这么个“屋子里的大象”——即,那种显而易见却被人们全然无视的现象: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智者们早就反复提醒过,只不过说法不一样而已,措辞不同,但意思是一回事儿: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

所以,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降低交易频次……降低降低再降低。

千万别不信:只要你在频繁交易,你就依然是一根“韭菜”而已。降低交易频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高手都劝新手不要频繁交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根据虽然极其有道理,但是新手并不在意:频繁交易的结果就是交易手续费累积,累积到吞噬你的所有利润和本金。

我们已经知道几乎所有新手都犯的错误是,误以为自己参与的是“零和游戏”,所以,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最终沦为“韭菜”。但是,绝大多数人压根就没意识到的是,随着他们交易频率的提高,他们真的越来越接近于“在乐此不疲地玩一个零和游戏”。

最可怕的是,交易市场里的“零和游戏”,宏观来看,只有交易所是赢家,除了它之外都会输的。虽然玩家之间在“赌”(交易),但交易所在“抽水”(收手续费),无论玩家双方的输赢如何。于是,你赢的时候被抽走一点点,你输的时候也被抽走一点点,而对方无论输赢也同样被抽走一点点……结论是什么?

事实上,交易市场里永远没有零和游戏!

“韭菜”的幻觉在于,他们用行动表明他们的坚信和坚持,他们认为自己的智商与体力,完全可以打败手续费……殊不知,“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降低交易频次的巨大好处在于另外一个方面。

当交易频次越高的时候,回报风险比很难变高,而是变得越来越低。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突然”产生巨大回报的可能性极低极低——虽然在一个波动(风险)巨大的市场里,偶尔会看到“暴涨暴跌”,但,捕捉这些暴涨暴跌,恰恰是最危险的,是火中取栗。

当你尝试着主动降低交易频次的时候——注意,是“主动”,而相对来看,“不由自主地高频次交易”本身是交易者已经被市场左右的被动行为——你会发现,这其实相当于你主动提高了回报风险比,因为你在没有改变分母(风险)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对分子(回报)的预期。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交易频率也非常高。等我想明白了,开始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有机会体会到自己对回报的满足“阈值”在不断提高。最后,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这样的规矩:涨到10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10倍!这是我在交易频次相对较高的时候甚至干脆未曾想象过的回报级别。也许这个倍数,将来我会为自己调整,但是,这个数字绝对是我长期多次主动降低交易频次之后才能在我脑子里出现的东西。凭空无法臆想。

这事儿有点违背直觉,在交易市场里: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所以,降低交易频次的本质,是拒绝抛硬币,坚持逻辑推断。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呢

法律真的很好玩,交易标的发行者,如果不向公众公示风险,很可能会被认定是犯罪,罪名是诈骗。可事实上,这本来完全不用公示的啊!——一切的交易都有风险,交易者应该进场之前自己就明白的!

可惜,“韭菜”们就是那么冲动,冲进来的时候,不阅读、不思考、不学习,他们之所以一冲进来就“买买买”,理由非常简单,“别人已经赚到钱了!”——保护“韭菜”真的非常不容易。

“被套了”之后才开始研究“价值投资”的,都是善良的韭菜,因为他们起码还在“默默地承担自己错误决策所带来的损失”,而后希望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的遭遇。

更极端的“韭菜”,其实是更常见的“韭菜”,一般都是要“维权”的!

仔细观察,你会看到真相:所谓的“韭菜”其实常常并不是被别人割,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

他们犯的错误拆解开来有三个:

先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做出了错误的购买决定;

而后依然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所以做出了错误的出售决定;

最后还是不能正确识别价值和价格,但是全然不自知,认为是别人欺骗了他们,自己“被割了韭菜”……

进一步,利用“韭菜”的认知落后、认知缺陷,诱导韭菜“高价接盘”再想办法让他们“挥刀自宫”的,绝对是坏人,虽然有时候法律还跟不上,但,他们是确定的坏人。这有点像什么呢?在街上你偶尔会看到故意把自己的车牌掩盖或者部分掩盖(你见过用泥巴抹在车牌上以至于三两个数字或字母被盖住的吧?)的人,是“确定的坏人”,为什么呢?

因为这种人在还没被抓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逃避责任……所以,他们是“确定的坏人”。

说实话,你还没见过更狠的“韭菜”呢!

他们知道自己“被割”了,所以决定要坚持到“自己能割别人”,在这个过程中,若是谁竟然戳穿了真相,妨碍了“自己将要割韭菜的机会”,他就跟谁拼命。

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南京钱宝网”事件。很多所谓的“投资人”明知道他们参与的是个庞氏骗局,但,他们是这么想的:在我还没有解套之前,钱宝网若是垮了,那我不就成了无可救药的受害者了吗?

所以,在找到下一批受害者之前,钱宝网是不能垮的!现在你知道“韭菜”多吓人了吧?

我要是在那里卖这里买就好了(哈哈)

所有的韭菜都有幻觉。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他们都在盯着K线图。时不时地,他们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个念头:唉!我要是在那里卖出(眼瞅着某个价格高点),然后在这里再买入(目光挪到某个价格低点)……就好了!不知道你怎样,单说我自己,我最初的时候就有过这种幻觉——后来,经过观察,我猜每个新手都有过这样的幻觉吧。

它之所以是幻觉,看那句型就知道了:……就好了。

这是最典型的人们想要摆脱尴尬的时候所使用的句型。现实是,过去不能更改,韭菜却仍然忍不住去幻想一下,要是过去这样那样更改就好了。这明显是小孩子才有的不切实际的念头,然而,冲进交易市场之后,在外面那么“成熟”的人,突然之间又开始极度幼稚起来……

这种幻觉,新手难免有,但老韭菜们却长期幼稚。

听听他们所描述的“黑庄”(很可能也是他们的幻觉)就知道了:李笑来在EOS 32元的时候全部抛出套现,而后等市场砸到6元的时候,又全部买了回来……这一来二去,才几天时间,李笑来就获利5倍以上!(这是2017年8月中旬的一篇报道中所描述的)32元,是EOS在那一个阶段的最高点;而6元,是那个阶段的最低点。李笑来真的很厉害哦!竟然能提前准确地预测最高点,然后“全部抛出”!不仅如此,很快又预测到了最低点,然后竟然在那个点上“全部买回”!

这是非常令人惊讶的事情,新手不知道就罢了,韭菜们都老了还这样?在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有一个价格,在交易市场上,伴随着那个价格,有一个“盘口交易量”——这很重要!

冷静一下,仔细看看K线图就知道了,在当时32元的价格上,成交量事实上很少——事实上,在任何“最高点”“最低点”的价格上,成交量都很少!在最高点的价格上,只能卖掉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卖,就要以更低的价格成交了……反过来,在最低点的价格上,只能买到那一点点的量,再接着买,就要以更高的价格成交了……

人怎样变坏的就会怎样变傻的

然而,我的整个45岁,也就是过去的一整年里,我遇到了批量的所谓“坏人”,背叛、欺骗、诬陷、颠倒是非,甚至陷害……在这里我就不点名了吧——但人数竟然一只手五根手指不够用了!这么密集,不得不让我必须一再深入地思考:难道是我自己出问题了吗?

反复思索的结论有两个:

坏人的比例好像并没有增加,因为过去这一年我新认识的人数,基本上相当于过往二十年的总和;

而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世界没有百分之百的坏人,只有“好人”和“部分坏掉的人”。

你仔细想一下,你这辈子遇到过“百分之百的坏人”吗?我仔细想了一下,发现没有。放眼望过去,看周遭,甚至看历史,我都没找到——哪怕是杀人犯也可能很爱护自己的女儿,甚至强奸犯也有爱情,《色戒》不就是讲这种故事的吗?

于是,最终,我的结论是: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

如果让我在“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之间选择,现在的我只能选择前者。所以,没有“纯粹的坏人”,可能只有“部分的坏人”,比如,百分之十坏人,百分之二十坏人……我猜,“百分之五十的坏人”都很难存在,因为连百分之五十都过了,那么他内心会有很大的煎熬。

所有的人都是向好的。可是,一旦这个人做了一个坏的决策,那么他将面临一个选择:

承认错误,而后努力改正错误;

不承认错误,而后把那个错误“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把自己做过的错事合理化”,本质上来看是一个自我大脑重塑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完成,此人依然是一个内心“向好”的人——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那些贪官污吏也确实在家里教孩子做人要人品端正。

看看桥水的达里奥是怎么说的吧:痛苦+反思=进步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回报风险比=可能的回报÷可能的风险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还有吗?想想吧。这其中的每一条,都值得你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每个人的偏好不同,每个人的历史不同,每个人的欲望不同,所以,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上各自罗列的三条,也不见得是最全面的罗列。我自己呢,能力也有限,最终罗列出来的有意义的也就这么三条。于是,我只能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做出选择。

最终,我的选择是这样的:

为了减小分母,我想办法继续提高场外赚钱能力,进场的钱,就当是丢了……
为了加大分子,我买入之后就不动,不管涨跌,穿越多次牛熊……

其实真不是谁都能去做早期的

思考片面,是所有“韭菜”的通病。不信,你走着瞧。

做早期投资很难的!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不知道而已。他们只看到早期投资者赚到很多钱的传说,却全然不知道真相。

首先,早期投资者的失败项目比成功项目多很多倍。

你听说的可能是李笑来2011年就开始买比特币;2015年年末,以太坊一出来,虽然李笑来自己并不看好,但合伙人老猫却抓住了机会;2017年,EOS种子期李笑来虽然不知道,但天使期李笑来就投资了……

除此之外,李笑来还投资过QTUM、ZCASH、SIA、GXS、XIN、MOB……

老猫的书,《区块链投资笔记》,我自己都看了很多遍……

李笑来是在网上公开生存的人,所以,他也不会刻意隐瞒自己投资的失败项目。要是你把李笑来所有的投资项目全都罗列出来(我虽然不隐瞒,但也不好意思四处公开罗列),结论很清楚,失败项目数量是成功项目数量的十多倍!

其次,早期投资者其实投不进去很多钱。

这是绝大多数人完全没想过的问题。Peter Thiel投资Facebook的时候,是最早的天使投资人,可他投进去了多少钱呢?50万美金而已。他也想“重仓”,可实际上,投不进去啊!刚起步的公司给太多钱就会变坏,你信不信?给更多的钱,就得占更多的比例,创业者不干也不敢,你信不信?

还有更重要的呢!早期投资者,由于自己的“早期”,所以只能成为长期投资者。Peter Thiel在Facebook上市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那部分股权是“完全没有流动性”的——没有流动性的资产,增值和缩水的,都只不过是“账面价值”而已。

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上半年,我买了很多比特币。到了2013年4月1日,比特币从最低点1美元不到,三五个月里暴涨到100美元!你觉得一定赚了很多吧!事实上呢?当时的交易市场里,交易量很低很低,大量的交易所里,充斥着的是各种交易所刷出来的假量,被人们戏称“幽灵单”……所以,我那个数量级是根本出不去的,想要出掉一部分,就叫“砸盘”,那时真的能砸到吓人的地步。于是,那个“浮盈”,充其量只不过是能看一看开开心的数字,一点都不真实。直到2017年,整个市场的交易量才达到我可以自由进出的程度——不过,对我来说已经完全没必要了,反正我的日常消费能力很差。

你再想象一下Facebook于2012年2月2日上市的时候。上市第二天它的股价就破发了,“暴跌11%”呢!就算是你在“暴跌”之前买入,“被割了一茬韭菜”,拿到今天,是多少倍收益呢?自己去查它的股价历史数据吧。

可关键在这里:等Facebook上市的时候,肯定不是“早期投资”了,但,它的盘面更大,它的流动性更好……

于是,你想投资多少就能投资多少,而不是有上限的“仅仅50万美元”……

“韭菜”们思考片面,他们永远只看“单价”,进而得出结论“现在已经太贵了!”,于是,他们总是去找“更便宜的”,总是去找“更早的机会”……殊不知,这种片面的思考,恰恰是无形的镰刀,正在一茬一茬地割着自己。

早期投资真的不是谁都能做的,不说必需的人脉,单说资金构成就不对。做早期投资,必须有能力投100个50万的项目,即,如果一个项目投50万,那么得准备好5000万才行,就算你自信自己的判断力比别人强一倍以上,你也得拿着2000万才能去尝试50万一个的项目,不是吗?韭菜,显然是不满足实际条件的。不够格,却要跳着脚去做,风险就会被无限放大。

投资早期项目,绝对不是韭菜应该干的事情。你必须攒到一定地步之后,再碰这方面的机会,否则,一定会反复被割。

你要学的真不是项目分析能力

学任何东西,都是为了“用得上”。可问题在于,有些能力需要很久才能磨炼出来,那等不及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一项能力需要很久才能磨炼出来,结论当然不是“那就不学”了,正确的结论是:学着,但不着急用,等够用了再说……

然而,总有一些可以“现学现用”的有效技能。善于学习的人,其实就是善于辨别技能的这方面属性,他们会判断什么东西要慢慢磨炼,什么东西要迅速上手,迅速实践韭菜们依葫芦画瓢去研究“项目分析能力”的时候,和钱锺书笔下“小镇里研究时髦的女人们”一模一样,都花了时间,都花了精力,结果却只能是东施效颦而已。

你就别干这事儿了。这是你要慢慢观察,慢慢整理,不断反思,甚至还要不断否定自我才可能最终获得的技能。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技能不能乱用,不能马上用,反正,你必须耐心磨炼它——至少三年。

那你要学的,能马上用的,究竟是什么呢?

本来最重要的一条是:“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因为这样的话,你已经“更聪明了”……不过,这一条你没机会享用了,因为你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已然“被割了一茬”。

那……还好有我!让我来告诉你第二条,这一条你能马上用到,并且你还来得及学,来得及用。

只买交易量最大的那么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标的。

韭菜没有生活甚至没有性生活

生活中有很多内容。我当年是靠这样一个做法调整自己行为的:拿着纸笔罗列我自己生活中自己觉得重要的部分,比如,经过筛选,觉得朋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与好朋友维持、加固长期强关系,需要做什么呢?又罗列了好几页纸,经过筛选,发现“一块儿吃好吃的”是特别重要的一项。于是,需要填满时间的时候,我就开车出去四处找好馆子……经常是试了好多家之后才发现一个特别突出的,若是该店有若干个连锁店,我就都去一遍,在里面挑出最好的一个分店——甘家口那家大熊烤羊腿,就是在四家分店中选出来的对我来说最好的一家。

你喜欢读书,就去买更多的书,安心读完;你喜欢弹琴,就找来更多的曲子去练;你喜欢看电影,就去买更好的影音设备,搜集更多的影音资源……一定要学会自娱自乐,善于自娱自乐,这是牛×交易员必需的最重要技能——它甚至比交易判断都要重要一百倍。对我来说,连写书、写文章都成了“自娱自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如果你不善于自娱自乐,如果你不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认真生活,那么你就没办法降低你的交易频率,那么你就会变得跟韭菜一样整天盯着屏幕,跟女朋友做爱都要把手机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就慢慢等着变成一根更不可能有性生活的老韭菜吧。

孤独是成功交易者最宝贵的品质

高手们不重视“正确”,因为谁都可以正确,这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真正难的事情是,你不仅正确,还与众不同地正确。“特立独行且正确”,才可能产生巨大的交易价值。

当人们都不看好比特币的时候,你买入了,且在随后人们长期在各种媒体上各种宣布比特币死亡的时候你一直在持有……你正确了,且与众不同地正确,所以,你可以赚到别人不可想象的回报。当2017年9月中文媒体一片骂声,说“EOS在贩卖50亿美元的空气”的时候,你竟然一直在默默加仓,到了2018年6月,EOS主网上线你还在持有,那么,你正确了,且相对于市场特立独行了,那么,即便是在后来的人们看到价格“暴涨暴跌”的时候,你依然在保持着将近10倍的回报……所以,等到全世界都在为之疯狂,都得出正确结论,甚至是过分正确的结论的时候,那正确就没那么有价值了,无论对你而言,还是对大家而言。不是吗?

“共识”可能会产生价格(其实不一定是价值)——这是区块链行业里的新老韭菜们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然而,你必须明白,那指的是从市场交易价格来看得出的结论,即,部分正确的结论——换一个角度看,你可能会得到另外一个全然相反的结论。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绝大多数“共识”是事实上没有价值的。

之前刚刚说过,“最初的时候可以暂时放弃自己的智商”。而现在所描述的是,在一段时间之后,你已经练就了属于你自己的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判断能力之后的情况。

有位朋友曾经向我分享他的判断原则:

听大多数人的话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
自己做决定
“听大多数人的话”的意思,并不是说“按照人家的意思去做”的那种听话,而是“听到”的“听”。在交易市场里存活的时候,这一条就算了,“听大多数人的话”,很累,很吵,很没有新意。“大多数人”翻过来掉过去说的都是车轱辘话,讲了一遍又一遍;走一拨再来一拨,说的话还是一样的……甚至连新闻都没有多少意义去浪费时间,绝大多数文字工作者,其实是商业的门外汉,毕竟术业有专攻。

所以,早晚你会明白,用两条就够了:

参考少数人的意见
自己做决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最终的结果是,“少数人”不存在了,你身边没有谁能跟你讨论,没有谁值得你去参考——在一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最终肯定形单影只,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于是,只剩下一条:

自己做决定走到这一步的时候,我猜你一定已经掌握了很多判断,掌握了很多方法,当然也积累了不少的财富。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孤独,后面就不再如此体验了。就好像你过去生活在一个市集之中,现在你在森林的某处安了个家,虽然房子不大,但整个山林都像是你家的大院。虽然没有人声鼎沸,你可以开始听到的是其他的声音,比如鸟叫兽鸣……

再往后,你会衍生出你的生活工作方法论。比如,在交易上,你就是独来独往的;在生活里,你绝不独来独往,你广交各路善缘,且不断想办法让生活更多姿多彩。于是,你会明白,只在生命中的某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孤独,不仅不可怕,还很享受。

事实上,在任何领域里,想要把手中的事情做到极致,都要学会独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独处方式。我喜欢开车在城市里游荡,为什么?我并不痴迷于各种所谓的驾驶体验,但开车确实是我比较喜欢的“独处”场景。车里是一个相对干净、安静的封闭空间,开起来之后有充足的理由拒接一切电话(手机厂商早就应该在侦测到手机正在以车速位移的情况下自动拒接电话,自动回应对方“您呼叫的号码可能正在驾驶状态”)……尤其是有了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之后,就更好了。我的很多判断、很多构想、很多决策,都是在车里做出的,因为“独处”是促进生产力的最佳方式之一。

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孤独”,这非常重要。

在交易市场里,这一点非常明显:你必须,也只能为自己的决策负责。赚了是你的,赔了也只能是你的,因为那是你的决策,你是用你自己的钱在做交易。所有由此引发的经验与教训,是你自己的,也很难推而广之,因为别人不是你,跟你不一样,有他们自己的历史,有他们自己的偏好,有他们自己的承受能力……

到最后,你会明白,你最终的收益和你的孤独程度一定会同比增加,高度一致。如果你在这方面害怕孤独,甚至连“韭菜”都别当了,直接离开交易的世界吧,因为这里对你来说真的非常不安全。

生活之外还必须有工作和学习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所以,交易之外,要有很好的生活。好生活,不是放在那里就可以的,是要寻找、培养、经营的。除了生活之外,还要有工作,不一定非要是与投资交易相关的工作,无论什么样的工作,只要想做到极致,就很难,然而,只要做到了,就一定有成长,有新的境界。生活工作之外,还要有学习,现代人最幸福的地方就是可以无生活压力地学习,而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更高的工资、更好的社会地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为了自己的大脑继续成长……

认识周期识别周期和把握周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认定的所谓的趋势在另外一些人眼里根本谈不上是趋势,因为后者重视的是一个以上的周期之后所显现的真正的趋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跟涨杀跌”的人必然吃亏,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并不是实际的趋势,他们看到的和把握的只不过是幻象而已。

这里有个重点,以及有趣的现象:

所有的韭菜都骨子里认为自己正在交易的标的并非可以持续长期增长的……

所以他们才“快进快出”,所以他们才根本无法长期持有,所以他们才“绝对没有办法降低交易频率”……虽然冲动的时候他们甚至会用“终身事业”之类的词修饰自己正在干的事情,但,骨子里他们就是不信该标的的长期增长。

问题在于,你正在交易的,如果你不确定是一个可以长期增长的东西的话,你在干吗呢?好奇怪!

话说回来,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我要是能在熊市底部建仓,而后在牛市顶部逃顶就好了……”——又来了,你的脑子里闪过的这个念头,说明你还是个不成熟的小孩子。

控制自己是天下最难的事情。以后你会知道的,当你反思自己行为的时候,你最难过的是想到那些“你自己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事实上没那么做”的情节。越是简单的原理越是难以遵守,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没控制好自己的时候,你甚至很难想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情况。我也经常感觉莫名其妙——最后找到的解决方法也很含混:增加独处的时间,增加自我责怪的时间,让自己更难受一会儿,希望能记住那个痛苦,希望如此这般能够避免下一次做出同样的傻事……

李笑来《韭菜的自我修养》笔记相关推荐

  1. 读《韭菜的自我修养》,李笑来都讲了什么?

    号称中国币圈首富李老师的新书<韭菜的自我修养>一经面世,就成了币圈各个社群的热点. 有不少的韭菜拿到书的第一时间就发了朋友圈:这厚度也没谁了-连写书都要割韭菜. 一般买到的书至少也是300 ...

  2. 韭菜笔记 读《韭菜的自我修养》后感

    韭菜笔记 读<韭菜的自我修养>后感 看了李笑来的<韭菜的自我修养>发现我犯了很多韭菜的典型规则,尤其是买入时机不对,一开始就买买买,甚至借钱买入. 李笑来的基本原则是用闲钱买入 ...

  3. 读书笔记 | 韭菜的自我修养

    书名:韭菜的自我修养 作者:李笑来 阅读时间:2020年8月 1. "韭菜"究竟是谁 我们可以从人们的常用语境里得出基本上还算准确的定义: 所谓"韭菜",指的是 ...

  4. 《韭菜的自我修养》电子书

    扫码立即领取<韭菜的自我修养>PDF: 扫码免费领取:https://shimo.im/docs/gFI0Dp4XlAsYci20/ <扫码即送学习资料> 你可以是新手,但你必 ...

  5. 一名程序员韭菜的自我修养

    工作二十多年来,除了投资房产,我几乎没有进行过投资活动.股票账户倒是开了很多年头,不过里面的资金常年不不到5位数.甚至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股票账户关联的银行卡被我给注销了,结果有段时间想进入时,没法转 ...

  6. 《韭菜的自我修养》划重点——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本文发于微信公众帐号: 一界码农(The_hard_the_luckier)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甚至无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个人微信号(liuhua7851) 本想看完<韭菜的自我修养> ...

  7. kdj python实现_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用Python分析下股市,练练手

    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 机器之心报道,编辑:魔王.陈萍. 股市跌宕起伏.7 月初 A 股飙升,股票瞬间成为大家的热门讨论话题,「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几乎成为新的问候语. 然而,经历了连续近 10 个交 ...

  8. python 计算每日累计_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用 Python 分析下股市,练练手

    (给Python开发者加星标,提升Python技能) 来源:机器之心 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 股市跌宕起伏.7 月初 A 股飙升,股票瞬间成为大家的热门讨论话题,「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几乎成为新的问候 ...

  9. 韭菜的自我修养-认知篇

    职场&认知洞察 丨 作者 / findyi 这是findyi公众号的第78篇原创文章 这个社会充满了镰刀和韭菜的故事. 大佬们有资金.资源.人脉.信息差. 他们通过各种眼花缭乱的操作轻轻松松占 ...

  10. 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用Python分析下股市,练练手

    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 股市跌宕起伏.7 月初 A 股飙升,股票瞬间成为大家的热门讨论话题,「现在入场还来得及吗?」几乎成为新的问候语. 然而,经历了连续近 10 个交易日的快牛行情后,上证指数上涨势头 ...

最新文章

  1. 2018最后一个月的Python热文Top10!赶紧学起来~
  2. Python最会变魔术的魔术方法,我觉得是它
  3. 如何更改java源码_java – 如何在Android中更改ImageView源码
  4. 【mysql知识点】查看和修改系统参数
  5. 常用的Linux命令合集,建议收藏保存!
  6. 2020\Simulation_2\4.括号序列
  7. 磁盘及文件系统的管理
  8. markdown 语法_markdown特殊语法之上下标
  9.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第一节:计算机发展历程
  10. Lync 小技巧-26-由于服务器连接问题,一些演示功能不可用
  11. 在wex5平台grid里面的gridselect下拉不能显示汉字问题
  12. 调剂2002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东莞理工学院2020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与环境专业(原...
  13. 字体大宝库:40套为网页设计师准备的时尚字体(下篇)
  14.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读书笔记二
  15. 实用win7桌面小工具
  16. built a JNCIS LAB系列:Chapter 1 Routing Policy
  17. 初学Java简易自助饮品消费系统项目实践
  18. 在word中插入ppt
  19. 英读廊——拔了电源插头为什么要等三十秒再重插?
  20. 15.1 计算几何 (用海伦公式)——【三角形的面积】

热门文章

  1. 反光衣穿戴识别检测系统 OpenCV
  2. Ubuntu通过samba winbind集成AD账号
  3. 聊聊华为校招流程及安排——23届实习、提前批、正式批(数字IC、FPGA逻辑、通信、软件等)
  4. 什么是Ceph?听听Ceph创始人怎么说
  5. 【5】windows本地安装数据库
  6. 纪·哈·纪伯伦 《孩子》
  7. 关于Yolov5在测试时,图像大小被调整的问题
  8. LeetCode - 1002 - 查找常用字符(find-common-characters)
  9. VRRP与BFD的联动
  10. 人教版小学英语词汇(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