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并不是想说叨那些设计师都有的职业病,比如买产品甚至买书通常因为包装好看,去餐厅吃饭要对菜单品头论足,浏览网站时长决定于网站是否做得漂亮…blabala …只是单纯地选了个让你肯定能点进来的标题,因为其实想说的话题和那本《习惯的力量》有关,听名字大概就知道,是一个很老生长谈得话题,先邹一段官文:
一个习惯的养成似乎很难,需要强大的自律精神和意志力,但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可靠的生理学基础的简单方法,它的工作机制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习惯回路。通俗的讲,比如要养成一个早上起床喝一杯温水的习惯,方法需要三步:
1. 在心里认同这件事 —— 这是个好习惯,告诉并答应自己每天早上要喝水(暗示)。
2. 简单重复的去做(惯常行为)。
3. 不经意间发现做这件事情真的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 长期咽炎症状有缓解,不管是心理作用还是真的(奖励)。慢慢发现这是一个不需要坚持,自然而然的行为,而且不去做就会不得劲,这个习惯回路就形成了。

一,整理:做好第一件事儿,就会有第二次机会
1. 文件整理  
我们把自己的设计文件在移交下一个流程环节或上传至共享平台(给别人看)之前,一定要将文件夹整理命名并删除空白和隐藏图层(PS中两个隐蔽但超实用的功能)这项工作看起来没多大必要,却是充分体现设计师专业性的小细节。听到过一个设计师讲述:接到一个报价不菲的设计私单,很开心,但做到最后没有收到一分尾款。我想每一个客户收到这样随意的设计文件时心里都是哇凉哇凉的,真的对这位同行心疼不起来 。这个悲伤地故事告诉我们,从细节着手重视个人品牌形象整理,这个真能影响到客户对你的作品打分。
2. 灵感库
设计没有捷径,每个细节处理呈现都是作品输出达到一个量级和点滴磨练的积累,灵感也不是无缘无故迸发或纯靠天赋,而是源于日常所见所闻所想,在某一特定时刻的集中表现结果。灵感是很虚幻的呈现,可能没法控制它迸发的时间,但可以通过整理方法刺激提高它的迸发频次。以上是我的部分灵感库文件夹整理,仅供参考,分组和命名方式完全依照自己的习惯记忆和搜索方式来定,这种做法的两个目的:一是在自我脑暴发散联想时,能在脑海里或在自己的灵感库里最快速地找到可参考对象并加以组合(“参考”是“借鉴”和“抄袭”之间的蜜汁分界线),二是让自己持续不断的去阅览更多更新的设计作品。灵感库搜集来源我喜欢Dribble、Behance、pinterest、花瓣、Google的Panda插件) 等,每天刷,大量的阅览,搜集喜欢的需要的,并隔一段时间重新浏览自己的文件夹,做删减工作,删去觉得已经过时了的、烂熟于心的、没用的。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是什么好词,但对设计师来讲,意识先于行动,眼要向高看,即使达不到那个段位执行标准,也要有那个段位的评判水平,对时下流行的设计表现形式有最敏感的认知,习惯成直觉。
3. 思考整理
最近有读一本《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日本鬼才设计师由设计工作引发的整理思考,真的是一种可以一劳永逸影响到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整理法,他将整理分为三个层次:空间整理、信息整理、思考整理。从易到难手把手教你整理随身物品 — 整合用户需求信息 — 整理思维、语言至可视化。在他看来,设计都相通,各种跨界设计里,没有什么没法用“整理”二字能解决的问题。

二,B方案:备胎用好了也能逆袭
最早有的这个做法是源于对自己A方案的不自信,觉得不能足够压倒性说服客户,多一种方案至少在态度上是能加分的。后来有了这个习惯,发现更多时候B方案比A方案更完善更合理,逼一逼潜力还是有的,就算逼不出更完美的方案,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你可能已经为A方案想好了一百种“忽悠”方法了。记得初中语文老师有提到(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会记得那么久远的事情),写作文在做构思时,不要采用你想到的第一个第二个创意,因为你能一开始就想到的可能大多数人也能想到,再花点心思琢磨出第三甚至第四个来,你的作文会更出彩,想想并不是没有道理。

三,换位: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这都不是事儿
不要反感和对抗Reviews与Redesign,这是完善设计和提高水准的最好方式。设计师懂得用理念包装方案是好习惯,但不用刻意执着于理念,因为设计服务大众,尽管大家审美水平各异,但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认可的才算好作品,所以换位跳出理念包装来站在大众角度看往往能看出问题所在。

四,好奇:爱问为什么的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刨根问底 —— 设计工作往往是业务流程末端的职能,我们接到的需求信息经常是经过层层漏斗被筛掉的结果,不问缘由的执行很有可能落地方案跟市场预期背道而驰。接到需求时多问问缘由,“为甚么做这个需求,这个需求用在哪,用来解决什么问题”试着去获得上游、上上游业务层的有效可用信息,不要觉得那些业务背后的逻辑流程跟设计师无关。触类旁通-设计其实是门杂学,各个行业都有可能与设计有交集,设计灵感也可能来自生活中接触的方方面面,保持探索的好奇心,让设计与生活有更多交融。做产品之前要做的User research,同做编剧创作之前要做的“人设”“背景资料考据”等工作,与设计创作之前的灵感搜集都很相似,设计师如果能利用碎片化时间,有这种习惯去了解一些行业信息、文化根源。涉猎范围可以不仅局限于艺术、设计领域 ,将这种“搜集”工作做在设计之前,会让我们应对不同客户和需求更游刃有余,也为自己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因为这个世界活久见的事情太多。

五,专注:别忘了设计本身
阅读、健身、学一门外语、学一种乐器…把自己想做的十件事或想达成的目标写下来,挑出来几件认为最重要的,然后其他全部扔掉,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它们(巴菲特给自己的飞行员提供的建议)不在那些相对不重要的事情上花费任何时间和注意力,至少在达成那些相对重要的目标之前。设计工具也是,设计师(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能用到的软件很多:PS、AI、Sketch、CDR、ID、Affinity….(不同公司出品、功能优略势各异,个人倾向于用矢量、位图两种类型做区分选择)。软件是帮助设计师完成作品的工具,不要反过来被工具束缚,花短暂集中的时间去研究每一个新工具,选择自己觉得用着顺手并高效的工具即可,样样都想用很容易让时间都耗在导来导去换格式、执着于技法而忽略了设计本身的怪圈中。

六,基本功:练好基本功,再整花架子
手绘—美术生出身的设计师们,可能很多人都把画画这门手艺撇的一干二净了,捡起来,习惯随手画画,不管画的如何,不求达到专业插画师的水平,至少有草图、鼠绘能力,为设计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回归设计之本—学生时代学过的那些当时觉得枯燥乏味的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美术史,心理学… 偶尔回顾巩固,相信对每个阶段的设计师都新的启发。

七,谦逊:设计是修行
日本“秋山木工”创立的一套八年育人制度:“匠人须知三十条”,讲的都是品行,打造的却是一流的、卓越的技术。见过很多大牛设计师们不论做到什么职位,都依然能保持一线设计的动力,不是工作,更像是习惯,对设计有着虔诚谦逊的匠人心态,活力、能动性,永远觉得还有未知的可能等待去探索…所以说,找到这样一个懂整理、想的周到、会体谅并好奇、执着、谦逊大方、热爱生活的设计师做对象儿,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强行呼应主题)引用罗辑思维的一个观点结个尾:坚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一直做,然后等待时间的回报。相信你习惯了的很多有意义的小事会随着时间在增值。

本文来自公众号:点融设计中心DDC(ID:DR_DDC)

坚持这7个工作习惯,帮你成为更专业的设计师相关推荐

  1. 产品读书《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目录 前言 麦肯锡解决问题的流程: "解决问题"的习惯 "精英部下"的习惯 "善于安排工作过程"的习惯 "抓住顾客心理" ...

  2. 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

    公众号回复:干货,领取价值58元/套IT管理体系文档 公众号回复:ITIL教材,领取最新ITIL4中文教材 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詹姆斯·麦 ...

  3. 养成4种工作习惯,你将前途无量

    http://mp.weixin.qq.com/s/xbP6l2gd8cPiJjSTJ3tT7w 让我们晕头转向的并不是工作的大劳动量,而是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工作.该先做什么. 有时候,提高效率只需 ...

  4. 呼叫中心如何规划好工作习惯

    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不能对呼叫中心的接通来做规定的,很多客户就会流失,管理人员也是想了很多种办法,当每个人希望值越来越高时,你的呼叫中心需要提供更多.这意味着呼叫中心运营主管需要确保他们不断地从事健康的 ...

  5. 2017年6月份学习总结,读书《5个高效工作习惯,让你跟「瞎忙」划清界限》

    2017年6份学习总结,创建日期:2017-07-03 20:46:25,有删减: 文章是这文:https://mp.weixin.qq.com/s/wzxNbPiy0-JCTBShlKwoaQ,以下 ...

  6. 想当好员工,想加薪,想提高的最起码应该注意的几项工作习惯

    其实每个人都是想不断提高,都想变成专业上的牛人强人,但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变成牛人,我感觉只有10%左右的人吧,一个公司若有100个人,一般其中的10个人左右是很强的能独挡一面的人,90个人是一般般的人, ...

  7. Tracup|10个有效的工作习惯,成功的例子和技巧

    承认吧,我们在工作中都有钦佩的某个人,我们钦佩他们的工作习惯. 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色,生产力极高.你想学习他们的工作习惯吗? 如果您想摆脱平庸的陈规并学习建立更好的工作习惯的方法,我们随时为您提供帮助 ...

  8.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摘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书摘 序言1 世界上的杰出人物为什么会重视这些成功经验? 本书工作经验分享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 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 ...

  9. 我们需要培养职业化的工作习惯

    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一直都是大家羡慕的角色, 那些专业人士身上确实是有点"与众不同"的味道, 把他们放到一个工作团队中总是可以展示出不少的特质, 而这种特质就是职业化的工作习惯, ...

最新文章

  1. mysql修改字符集utf8为utf8mb4
  2. VMware-workstation-6.0 安装系统前必须映射光驱盘符
  3. hello!everyone.大家好,我是新人
  4. fritzing导入元件_超屌的 fritzing 新建元件
  5. vscode过滤pyc文件
  6. 阅读《21天学通Java》
  7. sonar pmd\p3c插件源码初步解析
  8. 资深3D游戏建模师的酸甜苦辣
  9. wrk 服务器性能HTTP压测工具
  10. android lame wav 转 mp3,Wav文件转mp3(LAME)
  11. 烙铁-电子工程师的画笔
  12. PRBS-存储器测试
  13. 云脉档案管理彻底解决纸质数据问题
  14. H5调用手机的前后摄像头,canvas显示,自带截图,兼容ios和android
  15. 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傅里叶变换光谱法测量相干性
  16. 三极管基础分类, 参数选择及常见型号对比
  17. 在CentOS7上运行KVM虚拟机
  18. iOS开发人员:事实上你还有非常多东西须要学
  19. python画河流图_《Python数据可视化之Matplotlib与Pyecharts》之主题河流图
  20. 经典算法—快速排序(Quicksort)使用详解

热门文章

  1. 原创|批处理|解决adb设备无法识别的问题
  2. python歌词分析_用Python分析周杰伦6.5W字的歌词,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3.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4. C语言 | 快速了解C的发展史
  5. 王道考研2019版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物理层
  6. python爬虫总结心得_Python学习感悟
  7. 2分钟学会一个简单USB插入检测电路
  8. 北理889考研经验帖
  9. Google 发布 ARCore 1.0
  10. 【Linux安装和更新】两种方式更换软件源,以JDK为例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