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完整的硬件产品是由多种模块组合实现产品功能的,微控制器 MCU 充当大脑,外围的存储单元、显示单元、发声单元、传感器单元、运动单元等等是其躯干和四肢,而不同类型的硬件单元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就离不开相互之间的数据通信,电子工业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衍生出了繁多的协议,其中既有行业公认的标准协议,也有企业自研的内部标准,这些协议通常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协议和串行通信协议。

  • 并行通信,在同一时刻发送多位数据(可以是多根线)。优点是发送速度快;缺点是传输距离短 资源占用多。
  • 串行通信,用一根线 在不同的时刻发送8位数据。优点是传输距离远 占用资源少;缺点是发送速度慢。

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全双工、半双工、单工

  • 单工通信 只能接受或者发送 收音机 遥控器,一般只有一根线
  • 半双工通信 在同一时刻只能发送或者接收 对讲机,至少有两根线
  • 全双工通信 在同一时刻 既能接收又能发送 电话,至少有两根线

根据是接收端和发送端时钟频率的异同又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本章将简单介绍主流的一些硬件通信协议。

SPI 协议

协议概括

SPI是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的缩写。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正是出于这种简单易用的特性,如今主流的微控制器都集成有spi接口,如 stm32 家族。

通信原理

SPI的通信原理很简单,它以主从方式工作,这种模式通常有一个主设备和一个或多个从设备,需要至少4根线,事实上3根也可以(单向传输时)。也是所有基于SPI的设备共有的,它们是SDI(数据输入)、SDO(数据输出)、SCLK(时钟)、CS(片选)。

  • SDI – SerialData In,串行数据输入;
  • SDO – SerialDataOut,串行数据输出;
  • SCLK – 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由主设备产生;
  • CS – Chip Select,从设备使能信号,由主设备控制。

其中,CS是从芯片是否被主芯片选中的控制信号,也就是说只有片选信号为预先规定的使能信号时(高电位或低电位),主芯片对此从芯片的操作才有效。这就使在同一条总线上连接多个SPI设备成为可能。

接下来就负责通讯的3根线了。通讯是通过数据交换完成的,这里先要知道SPI是串行通讯协议,也就是说数据是一位一位的传输的。这就是SCLK时钟线存在的原因,由SCLK提供时钟脉冲,SDI,SDO则基于此脉冲完成数据传输。数据输出通过 SDO线,数据在时钟上升沿或下降沿时改变,在紧接着的下降沿或上升沿被读取。完成一位数据传输,输入也使用同样原理。因此,至少需要8次时钟信号的改变(上沿和下沿为一次),才能完成8位数据的传输。

SCLK信号线只由主设备控制,从设备不能控制信号线。同样,在一个基于SPI的设备中,至少有一个主控设备。这样传输的特点:这样的传输方式有一个优点,与普通的串行通讯不同,普通的串行通讯一次连续传送至少8位数据,而SPI允许数据一位一位的传送,甚至允许暂停,因为SCLK时钟线由主控设备控制,当没有时钟跳变时,从设备不采集或传送数据。也就是说,主设备通过对SCLK时钟线的控制可以完成对通讯的控制。

通过逻辑分析仪采集 spi 总线数据,可以看到四个通道的波形变化,判断信号的时钟周期、时钟相位和极性,并能够解码获取实际传输的数据和指令。

SPI还是一个数据交换协议:因为SPI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线独立,所以允许同时完成数据的输入和输出。不同的SPI设备的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是数据改变和采集的时间不同,在时钟信号上沿或下沿采集有不同定义,具体请参考相关器件的文档。

最后,SPI接口的一个缺点:没有指定的流控制,没有应答机制确认是否接收到数据。

I2C 协议

协议概括

I2C总线是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一种简单、双向二线制同步串行总线。它只需要两根线即可在连接于总线上的器件之间传送信息。

主器件用于启动总线传送数据,并产生时钟以开放传送的器件,此时任何被寻址的器件均被认为是从器件.在总线上主和从、发和收的关系不是恒定的,而取决于此时数据传送方向。如果主机要发送数据给从器件,则主机首先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动发送数据至从器件,最后由主机终止数据传送;如果主机要接收从器件的数据,首先由主器件寻址从器件.然后主机接收从器件发送的数据,最后由主机终止接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主机负责产生定时时钟和终止数据传送。

通信原理

SDA(串行数据线)和SCL(串行时钟线)都是双向I/O线,接口电路为开漏输出.需通过上拉电阻接电源VCC.当总线空闲时.两根线都是高电平,连接总线的外同器件都是CMOS器件,输出级也是开漏电路.在总线上消耗的电流很小,因此,总线上扩展的器件数量主要由电容负载来决定,因为每个器件的总线接口都有一定的等效电容.而线路中电容会影响总线传输速度.当电容过大时,有可能造成传输错误.所以,其负载能力为400pF,因此可以估算出总线允许长度和所接器件数量。

主器件用于启动总线传送数据,并产生时钟以开放传送的器件,此时任何被寻址的器件均被认为是从器件.在总线上主和从、发和收的关系不是恒定的,而取决于此时数据传送方向。如果主机要发送数据给从器件,则主机首先寻址从器件,然后主动发送数据至从器件,最后由主机终止数据传送;如果主机要接收从器件的数据,首先由主器件寻址从器件.然后主机接收从器件发送的数据,最后由主机终止接收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主机负责产生定时时钟和终止数据传送。

逻辑分析仪采集 I2C 总线数据,可以看到 SDA 和 SCL 的数据波形,查看每次的指令和数据、地址等。

CAN 协议

协议概括

控制器局域网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用于实时应用的串行通讯协议总线,它可以使用双绞线来传输信号,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CAN协议用于汽车中各种不同元件之间的通信,以此取代昂贵而笨重的配电线束。该协议的健壮性使其用途延伸到其他自动化和工业应用。CAN协议的特性包括完整性的串行数据通讯、提供实时支持、传输速率高达1Mb/s、同时具有11位的寻址以及检错能力。

通信原理

CAN总线使用串行数据传输方式,可以1Mb/s的速率在40m的双绞线上运行,也可以使用光缆连接,而且在这种总线上总线协议支持多主控制器。 CAN与I2C总线的许多细节很类似,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当CAN总线上的一个节点(站)发送数据时,它以报文形式广播给网络中所有节点。对每个节点来说,无论数据是否是发给自己的,都对其进行接收。每组报文开头的11位字符为标识符,定义了报文的优先级,这种报文格式称为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在同一系统中标识符是唯一的,不可能有两个站发送具有相同标识符的报文。当几个站同时竞争总线读取时,这种配置十分重要。

当一个站要向其它站发送数据时,该站的CPU将要发送的数据和自己的标识符传送给本站的CAN芯片,并处于准备状态;当它收到总线分配时,转为发送报文状态。CAN芯片将数据根据协议组织成一定的报文格式发出,这时网上的其它站处于接收状态。每个处于接收状态的站对接收到的报文进行检测,判断这些报文是否是发给自己的,以确定是否接收它。由于CAN总线是一种面向内容的编址方案,因此很容易建立高水准的控制系统并灵活地进行配置。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在CAN总线中加进一些新站而无需在硬件或软件上进行修改。当所提供的新站是纯数据接收设备时,数据传输协议不要求独立的部分有物理目的地址。它允许分布过程同步化,即总线上控制器需要测量数据时,可由网上获得,而无须每个控制器都有自己独立的传感器。

USB 协议

协议概括

通用串行总线(英语:Universal Serial Bus,缩写:USB)是连接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一种串口总线标准,也是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的技术规范,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等信息通讯产品,并扩展至摄影器材、数字电视(机顶盒)、游戏机等其它相关领域。

通信原理

USB总线属于一种轮询式总线,主机控制端口初始化所有的数据传输。每一总线动作最多传送三个数据包,包括令牌(Token)、数据(Data)、联络(HandShake)。

按照传输前制定好的原则,在每次传送开始时,主机送一个描述传输动作的种类、方向、USB设备地址和终端号的USB数据包,这个数据包通常被称为令牌包(TokenPacket)。USB设备从解码后的数据包的适当位置取出属于自己的数据。数据传输方向不是从主机到设备就是从设备到主机。

USB 2.0 接口

USB 3.0 接口

在传输开始时,由标志包来标志数据的传输方向,然后发送端开始发送包含信息的数据包或表明没有数据传送。接收端也要相应发送一个握手的数据包表明是否传送成功。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USB数据传输,在主机和设备的端口之间,可视为一个通道。USB中有一个特殊的通道一缺省控制通道,它属于消息通道,设备一启动即存在,从而为设备的设置、状态查询和输入控制信息提供一个入口。

UART 协议

协议概括

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常称作UART,是一种异步收发传输器,是电脑硬件的一部分。它将要传输的资料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加以转换。作为把并行输入信号转成串行输出信号的芯片,UART通常被集成于其他通讯接口的连结上。

具体实物表现为独立的模块化芯片,或作为集成于微处理器中的周边设备。一般是RS-232C规格的,与类似Maxim的MAX232之类的标准信号幅度变换芯片进行搭配,作为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在UART上追加同步方式的序列信号变换电路的产品,被称为USART(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

通信原理

计算机内部采用并行数据,不能直接把数据发到Modem,必须经过UART整理才能进行异步传输,其过程为:CPU先把准备写入串行设备的数据放到UART的寄存器(临时内存块)中,再通过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队列)传送到串行设备,若是没有FIFO,信息将变得杂乱无章,不可能传送到Modem。

UART作为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 资料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资料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符号数(symbol)。一个符号代表的信息量(比特数)与符号的阶数有关。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传输使用256阶符号,每个符号代表8bit,则波特率就是120baud,比特率是120*8=960BIT/S。

通过逻辑分析仪抓取 uart 总线数据,可以清楚的看到数据帧格式。

参考链接

1.《物联网安全百科》 https://iot-security.wiki

常见硬件通信协议介绍相关推荐

  1. 常见单片机通信协议介绍【CAN、LIN】【7000字】【详解】【原创】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先百度百科几个专业名词看看 1.单片机 2.通信 3.❤不能纸上谈兵,也不能眼高手低 二.32单片机代码 1.浅浅分析下32内核架构 2.浅浅分析下串/并行通信.同/异步通信 3. ...

  2. 一篇简明的wifi通信协议介绍

    原文:http://www.openwrt.pro/post-500.html 这一篇简明的wifi通信协议介绍,原作者写的非常棒,转载保存 这里对wifi的802.11协议中比较常见的知识做一个基本 ...

  3. 物联网系统中常见的通信协议分析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简称IoT)是指将各种传感器.设备等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互联互通.在实现这个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本 ...

  4. 【转载】四种常见系统架构介绍

    转自于 四种常见系统架构介绍 - 宇大..大 - 博客园软件架构(software architecture)就是软件的基本结构. 合适的架构是软件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型软件公司通常有专门的架构师 ...

  5. 消息队列及常见消息队列介绍

    转载 消息队列及常见消息队列介绍 一.消息队列(MQ)概述 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是分布式系统中重要的组件,其通用的使用场景可以简单地描述为: 当不需要立即获得结果,但是并发量又需要 ...

  6. Java基础-JAVA中常见的数据结构介绍

    Java基础-JAVA中常见的数据结构介绍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什么是数据结构 答:数据结构是指数据存储的组织方式.大致上分为线性表.栈(Stack) ...

  7. 计算机内存与内置类型,笔记本内存种类有哪些 笔记本常见内存类型介绍

    此前经常有电脑小白咨询我"128GB内存够不够"之类的问题,很明显这是将内存和硬盘搞混了.如果你也分不清内存和硬盘,那么很有必要看下去.本文主要介绍目前笔记本中常见的内存类型,并且 ...

  8. js 计算任意凸多边形内最大矩形_题库 | 计算机视觉常见面试题型介绍及解答 第 7 期...

    - 计算机视觉 -为什么说 Dropout 可以解决过拟合?(1)取平均的作用: 先回到标准的模型即没有 dropout,我们用相同的训练数据去训练 5 个不同的神经网络,一般会得到 5 个不同的结果 ...

  9. 常见网络命令介绍及使用

    常见网络命令介绍及使用 ping 介绍 参数说明 使用例子 ipconfig 介绍 参数说明 使用例子 tracert 介绍 参数说明 使用例子 netstat 介绍 参数说明 使用例子 route ...

  10. 常见特征检测算法介绍

    Camera系列文章 传感器融合是将多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以更好感知周围环境:这里首先介绍Camera的相关内容,包括摄像头及图像知识基本介绍,OpenCV图像识别(特征提取,目标分类等) ...

最新文章

  1. 一般关于大宗商品的供需关系相关的数据网址有哪些?
  2. Eclipse中JSP默认模板修改:设置编码为UTF-8以及导入JSTL等
  3. 代码管理 防止员工_低代码开发现形记
  4. mysql数据库入门教程(10):标识列和事务
  5. pythonencoding etf-8_etf iopv python 代码30个Python常用小技巧
  6. 26、jdbc操作数据库(3)
  7. JQ获取CKeditor的值
  8. twemproxy源码分析之四:处理流程ji(内容属于转载。
  9. 用javascript制作简易的QQ登录网页
  10. python指数函数的计算,Python exp() 指数函数
  11. Linux LittlevGL 使用
  12. 随心所遇,随遇而安。
  13. OSChina 周六乱弹 ——论单身的11大好处
  14. 为什么蓝牙电子产品要做BQB认证
  15. 华三路由器qos 简单的接口限速
  16. python获取目标时间距离现在多长时间(‘2020-5-30 23:40:00‘)
  17. LAD线性判别模型简介及sklearn参数
  18. nodelist与HTMLCollection
  19. Unity UI xlua 热更:还原塞尔达旷野之息 (持续更新:已补充箭头动效)
  20. 百度地图 由起点和终点 获取中间路线的坐标集

热门文章

  1. 史上最详[ZI]细[DUO]的wfuzz中文教程(一)——初识wfuzz
  2. 投入产出实例matlab,基于MATLAB的投入产出分析
  3. 阿里巴巴校招笔试题整理
  4.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5. rstudio查询命令_Rstudio 常用命令
  6. CAN总线隔离器介绍
  7. 高盛:79页区块链报告-《从理论到实践》(附下载)
  8. Mysql实战45讲(二十二)Mysql有那些“饮鸩止渴”提高性能的方法?
  9. 【老九学堂】【Java】初级编码规范
  10. BD-rate计算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