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要想更好地投资,必须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但是,我们又该如何深刻地理解世界?答案还是哲科思维。哲学,追问终极;科学,假设验证。

所有既往的商学院教育,都是从实践和归纳中找到理论;但我们以哲科思维为根基,反其道而行之,以演绎法的方式,先找到不变的第一性原理,再找到指导实践的理论。

我相信,所有面向未来的创新者,都必须是科学家、哲学家和企业家三者的合体;我同样相信,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是科学思考、哲学思考和商业思考的集合。

第一性原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①硬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复杂性学科等;②软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当然,我们学习这些哲科,不是学习具体的哲科知识,而是要学习这些学科的思维方式,它提供的是新鲜的思维视角。

有一句话:“没有好的思维模型,再多的知识积累也是低水平的重复。”成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

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创业公司的估值是由未来的增长率决定的,而不是由现在的收入绝对值决定的。如果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有增长空间或增长率比较低,即便现在拥有再高的收入绝对值,市值(估值)都会下降。只有拥有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投资者才会蜂拥而至,企业一旦丧失了增长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1.红利

改革开放40年,众多民营企业靠着外部红利茁壮成长,这些红利包括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全球化、科技技术、互联网、政府扶持政策,等等。然而,在这些曾经赖以发展的红利之中,有一些正在渐渐失。

2.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人类

3.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理论和创业家理论之父”、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曾在《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中,对创新做过如下定义:“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任何一个品类,无论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还是公司和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见图1-1)。

S曲线的应用范围极广,你几乎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当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

公司的规模越大,单位产出就越低。他为什么在组织内部,随着规模的增加,人均产出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熵增定律”。“熵”这个概念来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这里的熵闭系统中,如果熵增加,封闭系统的总能量不变时,其中可用能量将减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熵将不断增加,且不可逆。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有效能量将转为无效能量。熵增定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挂在所有人的头顶及周边所有事物之上。熵增定律一直在持续且不可避免地发挥着作用,这使得所有封闭系统都将退化。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组织势必会遭遇“组织熵增”,一定会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物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基础方法论,叫作“还原论” 。还原论可以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万事万物都可以拆分为基本元素;第二,将基本要素重新组合起来,能够构成一个新的结构。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任何经济结构都可以拆解为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这5个基本要素。将这些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便可称之为创新。我将这种创新的方法论,命名为“组合创新”。

要想找到真正的“破局点”,就要在“供需组合法”中选取最合适的“单一要素”,全力推动,以点带面。于是,寻找破局点的问题就变为如何找到这个“单一要素”。

1.供给端

技术革新的10倍速变化,比如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2.需求端

顾客作用的10倍速变化,比如用户的需求强度、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

3.连接端

供应者和互助企业的10倍速变化,比如媒介和渠道的变化。从微信的10亿月活跃用户数,到今日头条的异军突起,概莫能外。

有人说:“我很努力,为什么不能成功?”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击穿阈值,自然永远无法拥抱成功。因此,人必须纯粹、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情。这里的击穿阈值的突破点可能是很小的一个点,或者说是最小切口,比如水温或个人的某项能力等,击穿的过程是不断地集中资源投入最小切口的过程,当利出一孔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最终量变产生质变,便击穿了阈值。找到关键单一要素,并将其最大化。

一个令人悲观的数据:“75%的组织转型以失败告终,自我突破的少之又少。”对此,业界有个通俗的说法:“不变等死,变了找死。”组织心智是企业内在的思维模式,通常都是隐晦不明、无法言传、深藏不露的,但无所不在,没有它,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并且组织心智一旦成形,很难改变。更不用说摆脱它的摆布和控制。这种心智模式近似于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内在的监狱’,在这样的‘监狱’里,人很难‘越狱’,甚至连‘越狱’的念头都没有。”,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边界。你必须坚持不懈。”大家可能还记得乔布斯临终前说的那句话:“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说:“要想更好地投资,必须更深刻地理解世界。”但是,我们又该如何深刻地理解世界?答案还是哲科思维。哲学,追问终极;科学,假设验证。

所有既往的商学院教育,都是从实践和归纳中找到理论;但我们以哲科思维为根基,反其道而行之,以演绎法的方式,先找到不变的第一性原理,再找到指导实践的理论。

我相信,所有面向未来的创新者,都必须是科学家、哲学家和企业家三者的合体;我同样相信,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一定是科学思考、哲学思考和商业思考的集合。

第一性原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①硬学科,如物理学、生物学、复杂性学科等;②软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美学等。当然,我们学习这些哲科,不是学习具体的哲科知识,而是要学习这些学科的思维方式,它提供的是新鲜的思维视角。

有一句话:“没有好的思维模型,再多的知识积累也是低水平的重复。”成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

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创业公司的估值是由未来的增长率决定的,而不是由现在的收入绝对值决定的。如果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再有增长空间或增长率比较低,即便现在拥有再高的收入绝对值,市值(估值)都会下降。只有拥有一条昂扬向上的增长曲线,投资者才会蜂拥而至,企业一旦丧失了增长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1.红利

改革开放40年,众多民营企业靠着外部红利茁壮成长,这些红利包括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全球化、科技技术、互联网、政府扶持政策,等等。然而,在这些曾经赖以发展的红利之中,有一些正在渐渐失。

2.管理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等职能与他人沟通,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人类

3.创新

什么是创新?“创新理论和创业家理论之父”、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曾在《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中,对创新做过如下定义:“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任何一个品类,无论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还是公司和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见图1-1)。

S曲线的应用范围极广,你几乎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当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

公司的规模越大,单位产出就越低。他为什么在组织内部,随着规模的增加,人均产出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熵增定律”。“熵”这个概念来源于热力学第二定律。这里的熵闭系统中,如果熵增加,封闭系统的总能量不变时,其中可用能量将减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熵将不断增加,且不可逆。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有效能量将转为无效能量。熵增定律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挂在所有人的头顶及周边所有事物之上。熵增定律一直在持续且不可避免地发挥着作用,这使得所有封闭系统都将退化。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组织势必会遭遇“组织熵增”,一定会涣散化、官僚化、失效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物理学中有个重要的基础方法论,叫作“还原论” 。还原论可以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万事万物都可以拆分为基本元素;第二,将基本要素重新组合起来,能够构成一个新的结构。创新并非创造全新的事物,而是把不同的事物关联起来,合成新事物的过程。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以实现对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任何经济结构都可以拆解为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组织这5个基本要素。将这些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便可称之为创新。我将这种创新的方法论,命名为“组合创新”。

要想找到真正的“破局点”,就要在“供需组合法”中选取最合适的“单一要素”,全力推动,以点带面。于是,寻找破局点的问题就变为如何找到这个“单一要素”。

1.供给端

技术革新的10倍速变化,比如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2.需求端

顾客作用的10倍速变化,比如用户的需求强度、年龄层次、兴趣爱好等。

3.连接端

供应者和互助企业的10倍速变化,比如媒介和渠道的变化。从微信的10亿月活跃用户数,到今日头条的异军突起,概莫能外。

有人说:“我很努力,为什么不能成功?”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击穿阈值,自然永远无法拥抱成功。因此,人必须纯粹、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情。这里的击穿阈值的突破点可能是很小的一个点,或者说是最小切口,比如水温或个人的某项能力等,击穿的过程是不断地集中资源投入最小切口的过程,当利出一孔的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最终量变产生质变,便击穿了阈值。找到关键单一要素,并将其最大化。

一个令人悲观的数据:“75%的组织转型以失败告终,自我突破的少之又少。”对此,业界有个通俗的说法:“不变等死,变了找死。”组《织心智是企业内在的思维模式,通常都是隐晦不明、无法言传、深藏不露的,但无所不在,没有它,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并且组织心智一旦成形,很难改变。更不用说摆脱它的摆布和控制。这种心智模式近似于哲学家尼采所说的‘内在的监狱’,在这样的‘监狱’里,人很难‘越狱’,甚至连‘越狱’的念头都没有。”,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一个企业真正的边界。你必须坚持不懈。”大家可能还记得乔布斯临终前说的那句话:“我认为只要鲍尔默还在掌舵,微软就不会有什么起色。”

创新的三大步骤,即“破界创新三部曲”。

1.打破“隐含假设”

身处系统之中,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肯定找不到“隐含假设”的踪迹,只有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从现有系统中跳出,找到并打破束缚系统的隐含假设。

2.重构“基石假设”

在打破原有系统的“隐含假设”之后,你需要重新定义系统的“基石假设”。需要注意的是,你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隐含假设”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否则便是白费力气。

最后重申那句话:“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真正的边界”。请永远保持用哲学和科学的思维进行思考,万事万法运用之妙,其实存在于你的内心。

创新的三大步骤,即“破界创新三部曲”。

1.打破“隐含假设”

身处系统之中,我们用常规的思维方式肯定找不到“隐含假设”的踪迹,只有通过哲学的思维方式,才能从现有系统中跳出,找到并打破束缚系统的隐含假设。

2.重构“基石假设”

在打破原有系统的“隐含假设”之后,你需要重新定义系统的“基石假设”。需要注意的是,你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隐含假设”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否则便是白费力气。

最后重申那句话:“创始人的认知边界,才是企业真正的边界”。请永远保持用哲学和科学的思维进行思考,万事万法运用之妙,其实存在于你的内心。

《第二次曲线创新》李善友教授相关推荐

  1. 产品经理读:李善友《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PMcaff产品经理社区针对读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讨论,大家激烈的讨论产生了三份不错的材料,今天早上分享给大家. 1.读书秘方:从经典到经验 2.产品经理忖:李善友<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思维的本质& ...

  2. 李善友:为什么外企人不敢创业

    摘要:20年前,人们最骄傲的是进外企,创业意味着找不到工作.而现在相反,你要说自己在外企工作,会被人笑话,令人激动的事儿是去创业. 李善友:中欧创业中心主任创业学兼任教授.酷6网创始人 孙陶然在< ...

  3. 酷6网李善友主题演讲:创业与哲学

    11月12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2010中欧校友返校日暨中欧艺术节上,酷6网创始人李善友发表了"创业与哲学"主题演讲,<创业邦>杂志作为支持媒体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以下 ...

  4. 李善友《第一性原理》读后感-总结

    电影<教父>里说:"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透的人,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能否迅速看透事物的本质,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第一性原理正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提 ...

  5. 云队友丨李善友: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

    我通过这样两个问题来定义创造者的本质:这个世界由于你的存在,会有什么不同?假如你消失了,这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 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创造者,源头经由我们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点独特的礼物. 所以,创 ...

  6. 李善友,你太有才了!

    李善友以前是SOHU的高级副总裁总编辑,后来 出来创业,创办了 酷6网. 其实,在这次站长大会之前,我对李善友还是了解非常有限的.站长大会最后一场颁奖晚宴,是他主持的.他的主持对于我们可以说是&quo ...

  7. 听李善友讲移动互联网颠覆式创新

    第一,小米没有KPI.这在传统企业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即使在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哪家企业是不做绩效评估的. 第二,他们的管理层很少,七八个合伙人下面分别有个主管,管理着七八个小组,然后就是普通员工.不管你 ...

  8. 【新书推荐】【2019.07】第二曲线创新(混沌大学首部创新必修教科书 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八年磨一剑全新力作)...

    完整资料领取请加QQ群免费下载:

  9. 李善友:你的认知有多深,你的边界就有多宽

    如何进行创新?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的成长第二曲线,是怎么出现的? 一思维,是把我十年来所讲的创新.认知等几门课合在一起,拈出来的. 混沌有个核心词汇,叫哲科思维点亮创新.有同学问我,你有什么跟其 ...

  10. 李善友:中国可以活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

    看起来很漂亮,做起来很残酷,这就是创业.创业的成功是极其偶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我们看到的是极少数功成名就者的辉煌,看不到的是不可计数的失败者的惨淡和悲凉. 2004年,中国创业公司的平均存活时间是3 ...

最新文章

  1. 2022-2028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 深度解析:特斯拉的工厂为什么建造得这么快?
  3. hadoop和spark搭建记录
  4. 制约RFID在包装领域的规模应用的障碍盘点
  5. boost::intrusive::splaytree_algorithms用法的测试程序
  6. H5 获取手机GPS坐标
  7. php中获得客户端,服务器ip
  8. Transformer、BERT等模型学习笔记
  9. PCL 自定义点云类型PointT
  10. mvn命令运行springboot程序报错No compiler is provided in this environment. Perhaps you are runningon a JRE
  11. 云上PDF怎么删除页眉页脚_word页眉处理技巧:用VBA快速删除批量页眉页脚
  12. Python中form的使用
  13. word突然不能保存只能另存为
  14. python线性回归预测pm2.5_李宏毅 线性回归预测PM2.5
  15. java模拟器安卓版钻石狂潮,王者笔记!
  16. 2020 android平板推荐,最适合学生用的平板_2020学生党平板推荐
  17. 【图像去噪】基于matlab小波变换(硬阙值+软阙值)图像去噪【含Matlab源码 391期】
  18. Oracle:获取数据库系统的当前时间
  19. maven 创建java项目_手把手教你创建Java Maven依赖项目
  20. Oracle 11g 的 VKTM 进程 - virtual keeper of time

热门文章

  1. Linux系统怎么复制文件夹下的全部文件到另外文件夹?...
  2. springboot 调用萤石Saas平台
  3. 【kali-漏洞扫描】(2.1)Nessus下载安装(上)
  4. 延迟队列DelayQueue研究
  5. TM1620芯片使用
  6. 一款PDF解密工具的Keygen
  7. libreelec投屏_PVE系列四:安装LibreELEC-KODI的LINUX版
  8. 动作捕捉系统FOHEART·MAGIC
  9. [C++] Kmeans算法实现
  10. KNN和kmeans算法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