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 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在微信商业价值爆发的今天,张小龙选择走出孤独。他走到了商业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多年前被以1200万元人民币卖掉的Foxmail与其说是他产品上的成功,不如说是商业上的失败——相比这点金钱,更值得惋惜的是他错过的巨大商业机会。这就是张小龙1.0,关键词是产品和技术。在微信初期,他将工具上升为平台,将服务用户的简单需求变成引导他们的喜怒哀乐,完成了第二次升级。

  现在张小龙正处在自己2.0到3.0版本的当口,只有完成商业的第三级跳,他才能真正主宰自己和微信的命运。

  孤独的艺术家

  孤独是所有艺术家的天性和宿命,他们只擅长通过作品来与世界和用户沟通。

  1998年的秋天,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张小龙。他看到这名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的程序员正和十几个人挤在一间小破办公室内,周遭烟雾缭绕。看到周鸿祎之后,张小龙掐灭了手上的烟,面无表情地向他走来。

  张小龙所开发的Foxmail已经拥有了200万用户,是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共享软件。而当年周鸿祎还仅是方正软件研发中心的一名副主任。之后他偶尔到广州时会和张小龙一起买盗版碟。

  周鸿祎告诉记者,他们被小贩引导着走过七拐八拐的街巷,最后到达一个小黑屋里,屋内全是港台电影影碟。当时已经在广州生活了五年的张小龙,不会讲粤语也不会砍价,一直被当“水鱼”宰。周鸿祎喜欢看动作片,张小龙什么都看,但他总是会忘记他看过什么买过什么,下一次再买碟时你会发现他买的还和上次一样。

  当年的张小龙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是一名优秀而落魄的技术人员,外在开朗,内心保守。周鸿祎说,当年Foxmail是没有商业模式的,他经常批驳张小龙这一点,说要加广告,要盈利。张小龙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只要有用户,有情怀就好了。每一次争论,都是张小龙以长时间的沉默来结束。“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就做出了微信呢?”周鸿祎很疑惑。

  Foxmail 如日中天时,腾讯不过10万用户,多数人认为邮箱是比社交更大的一块领域。而正当马化腾、张朝阳欣喜地寻找风投向商业进军时,张小龙经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看用户来信,他手不离开键盘,一直按着下箭头,看着一封封信从眼前流过,每封信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秒。在张小龙眼里,Foxmail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包袱,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催促他往前跑,而庞大的知名度和用户量,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经济上或社会地位上的好处。

  一年后,张小龙选择将Foxmail出售给了一家并不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博大。消息宣布后的夜晚,他写下了一封充满伤感情绪的信,他在信中将Foxmail比喻为他精心雕塑的艺术品。“从灵魂到外表,我能数出它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典故。在我的心中,它是有灵魂的,因为它的每一段代码,都有我那一刻塑造它时的意识。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反悔的冲动。”

  艺术家张小龙一直是孤独的创作者,过去他走得很顺,直到这条宽阔的赛道中出现了障碍物——商业和盈利。傲游、千千静听、超级兔子等无数共享软件都被撞飞了,张小龙则侥幸进入了另一条跑道。当年他刚过31岁,但很多人认为他的个人传奇似乎就此终结。

  那年夏天,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眼花了——百度股价从发行价27美元飙升至122.54美元,当天暴涨354%,人们看到了资本和商业的力量。张小龙则带着博大给他的收购款,买了辆车,去了一直想去的西藏。

  “怎么说呢,这个人,太单纯。”周鸿祎说。这名在商界以狡黠善战而著称的企业家,这样评价比他还大一岁的张小龙。

  错过了第一波互联网冲击纳斯达克的高潮后,博大走向没落。2005年,张小龙和Foxmail被打包出售给了腾讯。张小龙在腾讯接手了QQ邮箱,并带领着QQ邮箱超越网易邮箱成为中国最大的邮件服务商,但这只是他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产品能力而已。

  在很多时代,有力量的都是商人,多数艺术家都无法摆脱被商人供养而无法自主的命运。Foxmail给张小龙带来的是巨大的声望,以及颠沛流离的生活。张小龙身边一直围绕着商人,他和商人做朋友,甚至想去微软学习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但最终没有在商业上迈出一步。最后,他身边的大多兼具产品与商业天分的朋友都成功了,雷军、周鸿祎、马化腾,甚至当年采访他的记者李学凌。

  有人评价,张小龙始终是一个赶潮的人,但他不在潮中。从一名程序员到一名产品经理,他学会了掌控自己的产品,但他始终无法掌控用户。然而慷慨的命运给了他第三次机会,而这次成功来得太大、太快了。

  产品之神

  “这TM是个奇迹!” 微信产品总监曾鸣这样评价今日微信的成功。

  曾鸣是微信13名创始团队成员之一,他说当时包括张小龙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要把微信做成什么样,更何况这些成员中还有一半是毫无经验的实习生。他们最初的目标是又快又稳定——这和张小龙当年做Foxmail的思路如出一辙,是一种单纯的做工具的思路。

  如果张小龙的产品观只是停留于此,那么他做出来的充其量只是一款还不错的聊天工具。

====

作者:和菜头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924411/answer/1338731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5年前,张小龙是中国Top10的程序员。
他一个人写代码,完成了Foxmail的头三个版本。
Foxmail如此受到欢迎,以至于他不得不外放了语言包,让各种忠实粉丝翻译为十几种语言。
直至今日,Foxmail被收购,QQmail推出,Foxmail的企业用户依然有数百万。

在被腾讯收购之后,Foxmail开始了艰难的转变,从客户端转变为Web产品。
一开始非常不顺利,最早的版本类似Web上的巨无霸,几乎无法操作。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客户端产品经理到Web产品经理,
张小龙度过了极为孤独的三年时光。
三年后,他完成了第一次变形。
QQmail被腾讯内部称为“七星级产品”。
人们经常用一个例子来说明QQmail在产品体验上的细腻入微:
如果你在邮件正文里提到“附件”,而你在发送时并没有粘贴任何附件,
那么系统会立即提醒:您是否忘了加上附件。
这一体验现在Gmail也有了。

QQmail的成功,却让张小龙感觉到焦灼。
因为邮箱对于大数量的普通网民而言,依然是一个门槛极高的产品。
也许,教会他们用@符号都需要许多年。
还有什么是海量网民所需要的产品?
张小龙开始了他的第二次转变,
从Web工具类产品,进入Web社交类产品。

这一过程大约耗费了不到两年时间,
难度比上一次更大,周折更多。
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最先试验了阅读空间,
这是跳出工具类产品的第一个接榫。
做阅读空间貌似是一个工具,但是其中会有简单的人际互动。
可以观察用户的行为和交互习惯。

阅读空间获得了成功,
于是就有了QQ邮箱广播的尝试。
这是在QQ邮箱中试图打造一个类Twitter产品的尝试。
163邮箱也做过类似的事情,
但是这个项目失败了,用户和内容并入了腾讯微博。
在邮箱的使用场景下,
阅读空间的慢速阅读和深阅读是和邮箱调性相契合的,
但是和快速流动的Tweets流却不能相容。

于是,又有了QQ邮箱漂流瓶。
这是一场试验,
主题是:假设在大用户数量基础上,做轻SNS类应用,尤其是陌生人交友,是否能够获得成功?
结果空前成功。
每天的漂流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数量级,
用户粘性也得到了非常可观的增长。
这个试验的副产品是正视了普通网民内心深处是何等孤独。
以至于他们愿意一次次用尽写瓶中信的每日三次机会,
愿意一次次打捞蓝色页面中转瞬即逝的电子漂流瓶。

第三次转变突然到来,
张小龙的目光早已经从Web跳转到了移动互联网。
只是一个简单的要求,
团队中的程序员就从原来的岗位离开,
开始学习手机客户端的编程。
原来在QQmail手机随身邮上的经验,
被广泛应用到了微信的打造过程中。
新的手机团队不是做一个客户端,
而是IOS、安卓、塞班三个客户端同时开始做,
放出IOS版本之后,立即转安卓做下一个版本,
安卓做完转塞班,然后再转回做IOS。
这叫全天候手机开发团队。
他们喜欢在黑夜里通宵开发,
此时广州寂寥无人,
适合集中精力并行开发。
程序员三五成群,在工作区过道上低声讨论,
有的就地开始做俯卧撑,以提振精神。
有人把他们称为“矿工”,
因为他们总是在黑暗里工作,
而他们以这称号为傲。

微信在8个月里就横扫了整个市场,
比它炫的没它简单,
比它简单的没它快,
没有谁比它更快,
哪怕在GPRS下,微信也能把进度条轻易推到底。
万法归宗,唯快不破。
在各家拼单点功能的时候,
微信在11年下半年突然跳离主战场,
在LBS和视频通话上布下两粒棋子。
随即,在LBS上开发了“摇一摇”功能。
满城的“卡嚓”声响起,
无穷尽的寂寞之心终于有了简单的去处。
从Web SNS产品到移动互联网SNS产品,
张小龙第三跳只用了8个月。

在这八个月里,
微信从无人看好到炙手可热,
巨大的转变下让张小龙感觉到更多的是孤独。
在11年上半年的一个月时间内,
他曾经一篇篇仔细读过几乎所有业界对微信的评价。
读过一边倒认为微信无望的论调,
读过各种关于微信抄袭KIK和Talkbox的指责。
11年下半年,一起都逆转了过来。
张小龙依然沉默不语,
但是微信3.0的开机页面上放出了迈克尔.杰克逊的图片,
边上写了MJ的一句话:
"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谨以此版本纪念迈克尔杰克逊,感谢他的音乐陪伴我们的产品开发之旅。“
同年11月,TalkBox放出了TXT和图片输入功能。
而此时,微信开始提供自定义透明背景头像、二维码名片,
开始试验时尚感对产品流行度的影响。

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
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
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
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
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
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
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
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
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
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如果世界上又出现了什么新鲜的APP应用,
在发布后的48小时之内,
如果你也下载尝鲜,
可能你会遇到个名叫Allen的人,
如果这人沉默不语,甚至连头像都没有。
那么你也许已经遇见了张小龙。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andyok/p/5672152.html

微信创始人张小龙的创业故事相关推荐

  1. 有人分析过微信和张小龙没?

    这篇文章不是我新写的,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摘自我五年前写的东西,我整吧整吧又合成一篇文章.从一方面看可以说是老生常谈老掉牙,但从另外方面去看可以说是稳定性.如果一个观点在五六年中都是稳定的.可用的,说明 ...

  2. 微信价值观---张小龙首次公开演讲

    在广州举行的微信公开课PRO版活动上,腾讯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于上午意外现身. 在微信公开课PRO版正式开幕的前夜,一则有关微信公开课策划的谣言在朋友圈意外传播开来,给微信团队带来 ...

  3. 新东方王强计算机水平,新东方的三位创始人之王强的创业故事

    说起新东方,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新东方,创办于1993年,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育集团,同时也是教育培训集团.23年专注教育培训,累积学员超过2000万,从早教到成人 ...

  4. 余承东和张小龙背后的故事:成年人,请远离线性努力

    关注上方"深度学习技术前沿",选择"星标公众号", 资源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作者丨正和岛综编 编辑 l 鲁一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

  5. 张一鸣、王欣、罗永浩三家对垒微信,张小龙如何应对?

    不管怎么,昨天都是互联网行业最热的一天,张一鸣.王欣.罗永浩扎堆发布社交产品,王欣的马桶最先被曝光出来,也最先被微信封杀,其它两款社交产品也没有逃脱被封杀的命运,有的正在开发布会就被封杀了,场面一度很 ...

  6. 离开张小龙后,她要做一款与微信互补的社交产品

    本文来自公众号"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 李彤炜 微信是一艘航母,想要变成邮轮,并不容易. "2017年底,我去跟小龙讲辞职的事,他同意了".画音 ...

  7. 连麦张小龙:谈微信 8.0 背后的思考

    所有的思考都不是心血来潮,所有的选择也并非随心所欲. 时隔两年,微信终于在它十周年之际发布了最新的 8.0 版本.涉及表情.状态等一些功能的迭代,引发了不少讨论.1 月 22 日晚间,在视频号直播间里 ...

  8. iphone短信尚未送达_第五期:从苹果 乔布斯 iPhone 说到张小龙 微信 理财通

    这篇评测我是怀着敬畏之心写的. 第一部分:从设计理念说起 (一)说到设计理念,不得不先说下苹果的iPhone 一)第一代iPhone于2007年1月9日由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发布,并在2 ...

  9. 与微信同行近 8 年,49 岁的张小龙去哪儿了?

    "微信之父"张小龙,即将迎来知天命之年 10年前,走到北京地铁里,如果看到有人一直盯着手机看,没准你会觉得TA有毛病. 10年后,走在北京地铁里,如果你不看手机,没准别人会觉得你有 ...

最新文章

  1. jhipster创建项目问答汇总_[恭喜JHipster社区喜提 VueJS !]
  2. 蚂蚁开源增强版 SpringBoot,都有哪些骚能力?
  3. 分组表管理之获取用户组表列表数据
  4. linux结束打印机进程,Linux系统,如何知道哪个进程在打印log?
  5. Java-- String源码分析
  6. display函数怎么使用_损失函数—深度学习常见损失函数总结【图像分类|上】
  7. IDEA直接跳转到方法的实现类快捷键
  8. 2021-2022年度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秋季赛)- 占座位(最小割)
  9. 揭开Vmware 虚拟软件层的秘密
  10. Silverlight 1.0 beta 和1.1 Alpha体验
  11. Windows下用C语言连接Mysql注意问题
  12. 早期微信抢红包插件项目分享
  13. 老电脑 升级 cpu性能排行 高性价比的cpu主板选择
  14. 在机器学习领域,主要有哪三类不同的学习方法
  15. 圆的面积函数定义及调用
  16. access()函数的用法
  17. 如何用ps 在图片上面写字
  18. TTW WYSIWYG Editors
  19. 服务器拒绝连接怎么修复服务器,服务器拒绝了连接怎么修复
  20. 《周志明的软件架构课》学习笔记 Day15

热门文章

  1. Java填坑系列之SparseArray
  2. 互联网高并发架构设计模式
  3. 深入理解SpringBoot之装配条件
  4. easyui combobox设置只读属性
  5. CodeChef Cards, bags and coins [DP 泛型背包]
  6. Android开源项目第二篇——工具库篇
  7. Eclipse安装hibernate插件的问题
  8. Java 判断3位数
  9. CAXA电子图板2020中文版
  10. DOM中的setInterval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