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南农沈其荣团队Science子刊成果揭示番茄苗期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决定成年番茄健康状况
    • **“童年”生长环境决定作物“成年”健康**
    • 作者简介
      • 沈其荣教授
      • 韦中副教授
    • Reference
    • 猜你喜欢
    • 写在后面

南农沈其荣团队Science子刊成果揭示番茄苗期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决定成年番茄健康状况

“童年”生长环境决定作物“成年”健康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68avsQUa-1571241392257)(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C276D6CA6FA4479ABD85568C39BAA956/23578)]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kVdOZhSK-1571241392258)(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948E86FAADD24B89959B8137F4242FEA/23579)]

2019年9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沈其荣教授团队微生态与根际健康实验室在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健康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题为“Initial soi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ing predetermine future plant health” 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Science Advances(IF 5y = 13.293)。

土壤微生物在土传病害传播与控制、有机质周转与肥力提升、养分转化与根系促生、污染物分解与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中既有有益微生物,也有能侵害作物的病原微生物,在健康的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中,土壤病原菌较难入侵作物。然而,在经济作物种植区,由于化肥农药的长期过量投入和经济作物的单一连作,导致土壤生态环境失衡,土传病害频发,作物减产严重。此外,在土传病害爆发严重的田块中往往也存在少量的健康植株,土肥工作者称之为斑块化土壤障碍现象。田间斑块化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人群而言,我们常说“三岁看八十”。那么,田间斑块化现象与作物苗期移栽时的土壤生态环境有关系吗?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Jvlbbas-1571241392258)(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206242155FFF4136A5DCBD467F9411B4/23648)]

土传病原菌侵染作物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以往在研究斑块化现象时,往往只采集最终的健康和发病的根际土壤样品,静态比较根际土壤特性的差异,但这种研究方法难以理清是作物健康状况导致的根际土壤特性差异,还是根际土壤特性差异导致的作物健康状况不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微生态与根际健康实验室设计了一个非破坏性根际土壤样品连续采集装置,在田间条件下对单株作物不同生育期根际菌群等特性进行动态跟踪。传统认为作物发病跟苗期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土壤理化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本研究发现,土传病原菌入侵作物根系后作物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作物苗期土壤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而苗期病原菌的数量、土壤理化特性等不是主要决定因素。这一发现,为田间根际土壤菌群管理找到了抓手。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il7x1jV-1571241392259)(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6A180049CDF14A178A244D57F356C780/23572)]

该研究分析发现苗期健康土壤中芽孢杆菌和假单胞菌等具有抑制病原菌能力的关键拮抗有益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发病土壤。宏基因组分析也发现苗期健康土壤中聚酮类和非核糖体肽类等关键抑菌物质合成基因的丰度也显著高于发病土壤,说明苗期土壤细菌群落可能通过产生抑菌物质,形成竞争互作型群落,进而有效抑制作物中后期病原菌的入侵,保障作物一生健康。这一发现,为根际菌群互作调控指明了方向,即增加土壤微生物竞争互作网络的形成。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I9ElLVsD-1571241392259)(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6DF079C4FEB241319F19D8B4FEF4D3F2/23633)]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ERE8qc8p-1571241392260)(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84191FE46D6E49C99D6D954FEBC52512/236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获得者韦中副教授和谷益安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徐阳春教授和沈其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生物学研究创新引智(111)基地专家Alexandre Jousset博士、Ville Petri Friman博士和George A. Kowalchuk教授参与了这一工作。

近年来,沈其荣教授团队微生态与根际健康实验室在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资助下,围绕土壤微生态与土传病害防控这一重大问题,在揭示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形成机制、菌群互作机制与益生菌群构建和抑病型土壤微生物群落调控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工作先后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Ecology Letters,mBio,Environ Microbiol, Soil Biol Biochem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

作者简介

沈其荣教授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yYFaSyo2-1571241392260)(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3153534AD4874C4AAD418A69A8DA7505/23608)]

沈其荣简介:南京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土壤微生物、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研究。提出和建立了土壤微生物区系调控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研发出调控土壤微生物区系的有机(类) 肥料系列产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全元生物有机肥),相关技术工艺已被全国600 多家企业采用;研发的土壤熏蒸与生物有机肥联用防治土传病害综合技术效果显著,为中国土壤生物肥力提升和有机(类)肥料产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以及省部级一等奖8项。以第一和第二 完成人获中国发明专利60多件、国际PCT专利6件,其中50多件专利在企业 得到转化发表SCI论文400多篇,H指数50,2014年-2018 年连续五年入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师 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农业部和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十大杰出发明人和江苏省首届发明人奖。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121 名、博士研究生83 名。 目前和曾经兼任:国家973 计划首席科 学家、 国家863 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第六届和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委生命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土壤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业委员会主任、农业部耕地 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教育部和农业部科技委委员、中国农科院学术委 员会委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学科组组长等社会职务。

韦中副教授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tys9dvab-1571241392261)(https://note.youdao.com/yws/public/resource/005ebe0da4a3ae82092bd9f4ae742ebd/xmlnote/B549427AC0174A58BFD44DBFCEC0FFC4/23599)]

韦中副教授致力于从事根际微生态与调控研究,近年来在益生菌与病原菌互作和益生菌群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为开发新型高效稳定的复合功能微生物生物产品和调控根际微生态提供了方法学基础。先后入选南京农业大学钟山学术新秀、中国科协托举人才工程、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江苏省优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近五年,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Trends in Plant Science、mBio、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等本领域国际主流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2篇,5篇代表作累计影响因子(IF5-year)为43,篇均影响因子8.1。申请专利9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自2013年起,先后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英国约克大学、法国农科院、荷兰生态中心、韩国东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参加与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20多次,其中口头报告10多次。

Reference

  • Wei, Z., et al., Initial soil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ing predetermine future plant health. 2019. 5(9): p. eaaw0759.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5/9/eaaw0759 ; DOI:10.1126/sciadv.aaw0759
  • http://re.njau.edu.cn/info/1088/4378.htm
  • http://re.njau.edu.cn/info/1089/7203.htm

猜你喜欢

  • 10000+: 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提DNA发Nature 实验分析谁对结果影响大 Cell微生物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 专业技能:生信宝典 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不可或缺的人
  •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P9hPT9A-1571241392262)(http://bailab.genetics.ac.cn/markdown/life/yongxinliu.jpg)]

学习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OMWyxHT-1571241392262)(http://bailab.genetics.ac.cn/markdown/life/metagenome.jpg)]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2nq9myac-1571241392262)(http://bailab.genetics.ac.cn/markdown/train/1809/201807.jpg)]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5jQspEvH5_4Xmart22gjMA

南农沈其荣组Science子刊揭示番茄早期微生物组功能决定成年健康相关推荐

  1. 南农沈其荣团队Science子刊揭示番茄早期微生物组功能决定成年健康

    南农沈其荣团队Science子刊成果揭示番茄苗期微生物群落与功能决定成年番茄健康状况 "童年"生长环境决定作物"成年"健康 2019年9月25日,南京农业大学资 ...

  2. NC:南农沈其荣、张瑞福团队揭示多样性激发的确定性细菌装配过程限制群落功能...

    多样性激发的确定性细菌装配过程限制了群落功能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11787-5 翻译:马腾飞 南京农业大学 责编:刘永鑫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 Natu ...

  3. ISME:南农沈其荣团队基于大数据准确预测土壤的枯萎病发生

    基于大数据整合准确预测土壤的枯萎病发生 Predicting disease occurrence with high accuracy based on soil macroecological p ...

  4. ISME | 沈其荣团队韦中组-土壤生物障碍发生的根际微生物组诊断

         2022年07月22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沈其荣院士带领的LorMe实验室在利用根际微生物组分变化以预测早期土传青枯病害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Small changes ...

  5. PlantCom:基于内参的宿主相关丰度定量分析揭示植物根系微生物组的微生物总量变化

    文章目录 基于内参的宿主相关丰度定量分析揭示植物根系微生物组的微生物总量变化 摘要 背景介绍 图1.植物根部微生物组定量丰度分析的优势和实验步骤 结果 spike-in内参质粒和HA-QAP方法的原理 ...

  6. SCIENCE ADVANCES |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调节小鼠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循环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行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组调节小鼠谷氨酸-谷氨酰胺-GABA循环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行为. 文献导读 很多研究表明,MGB(菌群-肠-脑)轴的紊乱可能与 SCZ(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为了解决肠脑轴的发 ...

  7. Science综述:利用根际微生物组提高作物抗旱和产量

    文章目录 利用根际微生物组生产抗旱作物 写在前面 摘要 背景 干旱响应特征 图 1 植物和微生物对干旱的响应及其效应性状的关系 植物信号 表 1 干旱条件下微生物群落响应及效应特征 表 2 干旱条件下 ...

  8. BMC Plant biology:高丰度青枯菌改变了番茄根际微生物组和代谢组

    BMC Plant biology-高丰度青枯菌改变了番茄根际微生物组和代谢组 High abundance of Ralstonia solanacearum changed tomato rhiz ...

  9. PCE:南农沈其荣团队根系分泌物驱动土壤-微生物-养分之间的反馈作用以响应植物的生长...

    根系分泌物驱动土壤-微生物-养分之间的反馈作用以响应植物的生长 Root exudates drive soil‐microbe‐nutrient feedbacks in response to p ...

最新文章

  1. 矩阵变换应用-求演化矩阵
  2. 图像语义分割之FCN和CRF
  3. linux shell scp 远程拷贝 上传下载
  4. 积性函数(Product_Function)
  5. Android Studio 版本号详解
  6. oracle vm安装增强功能,Linux 开发环境中为VirtualBox安装增强功能
  7. 怎么样能找到国外的群?
  8. Java RMI 介绍
  9. leetcode - 474. 一和零
  10. LA 3989 - Ladies' Choice 稳定婚姻问题
  11. C# :弧度角度转换
  12. 相关系数r和决定系数R2的那些事
  13. VM虚拟机安装Linux系统
  14. 什么是构造函数及定义
  15. Go 1.19 发行说明(翻译)
  16. 网页播放视频有声音无图像问题的临时解决办法
  17. 【 无线网络技术 】实验一、构建无线网络实验环境
  18. 两小时带你进入软件测试行业风口(附全套软件测试学习路线)
  19. win10 添加、修改右键菜单的Edit with IDLE
  20. ipadpro分屏怎么操作_iPad到手后必备的高效设置技巧(iPad Pro、iPad Air、iPad mini学习生产工具...

热门文章

  1. 因为我说:volatile 是轻量级的 synchronized,面试官让我回去等通知!
  2. 分布式事务 GTS 的价值和原理浅析
  3. 什么是DevOps的基石?为什么顶级公司都离不开它?
  4. 一次线上生产问题的全面复盘 【定位-分析-解决】
  5. 最常用的20个Git命令与示例,你都会了么?
  6. 推荐8个舍不得分享的实用软件和网站,解决很多需求
  7. 共抗疫情,飞书助力学校、企业等组织机构高效远程协作
  8. 你应该知道的五种IO模型
  9. 除了Tapd,还有哪些好用的项目管理工具,适用于100+人的大中型团队?
  10.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