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各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这门课的课程改革,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论文,大部分只是针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然而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考试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科学的考试方式对建立先进教学理念、设置合理教学内容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析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方式无外乎有两种:期末笔试和期末上机考试,笔试现在采用的较少,大部分院校采用期末上机考试,虽然也有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主要考察学生的考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比较主观。这样的考试制度主要有两个弊端:

2)考试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学课程考试的目的不同于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高考,我认为大学课程考试的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教,及时反馈,调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现在的期末考试直到学期结束才发现学生第一个基础能力都没有掌握,比如不会熟练选中,而计算机中所有操作都是先选中再操作,后面的问题自然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很难迎头赶上,所以补考后还是不及格。考试的反馈调节功能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

该考核标准是"教、学、做、评"合一的教学模式的最后一环,实现了考核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完美统一,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能力的考核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对能力进行合理描述和分解,从而可量化可考核,大部分能力用"会"来描述,比如会安装与卸载应用程序,少部分能力用"了解"、"理解""识记"来描述,比如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传播途径,理解本地资源和远程资源的区别,识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关于文字录入部分,用具体的数据作为指标,比如中文录入达到50汉字/分钟且准确率大于等于95%。不同类型的能力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

本文将7个一级能力分解为16个二级能力,针对每一个二级能力设置若干观测点,观测点的设置是对二级能力的进一步分解,使其可考核,因为能力越小越容易考核。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需要掌握的能力,即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比如word排版,先会制作自荐信(基本编辑排版)、个人简历(word表格),再会排版毕业论文(图文混排、分页分节、页眉页脚等);遵循能力之间的递进关系,比如先会选中,才会其他操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重在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即强调计算机的工具性用途。通过观察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过程,就可以判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是否规范,是否熟练。因此笔者大胆提出现场操作实时打分的考核方式,即教师观察学生操作,当场给分。这一考核方式主要针对"会"部分的能力。针对三大办公软件部分的能力4,5,6采用"现场操作实时打分+作品打分",即在上机操作中对照观测点现场打分,完成部分观测点的考核,其余观测点通过学生提交的作品完成情况分析背后的能力是否掌握。因为办公软件部分,观测点较多,所有观测点都采用现场操作实时打分时间来不及,而且作品可以反映学生的审美、艺术方面的能力,比如word、ppt部分设置字体、样式等排版不会要求具体设置成哪一种,学生自己来设置,这和目前很多计算机考试不一样。

过程考核模式是通过不断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得出的信息被用来调节教学,是"为学习而進行的评价"。强调对学习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强调促进能力的形成过程。

2.4设置关键能力及能力的权重

每一项观测点根据它的难易程度有不同的权重。

表格2就是每一个学生的过程考核评价单,因为表格太大,这里只截取了一小部分。每个学生都有一张表格2,相当于传统的期末试卷。每一项观测点的得分只有两个结果,l和0(1为会,0为不会),每一个能力最后的得分为该能力中每一项观测点的得分乘以对应的权重再相加,总分为各能力的得分相加。总分超过100分,使用公式转换为百分制:最后得分=实际得分/162*100。

3教学效果分析

现就本校2014级某专业的两个班级为测试对象,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考核方式研究试验。首先,将两个班级定义为"传统班"和"改革试点班",每个班学生人数均为78人。然后,对"传统班"的学生还是采用传统的上机考试的考核方式。而"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则采用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方式。最后,以这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为参考依据进行对比。

3.1期末考试成绩对比

两个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分布数据如图1和图2所示。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分别对两个班级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后,80~90分数段,改革试点班高出7个百分点,70~80分数段,改革试点班高出10个百分点,60~70分数段,改革试点班降低8个百分点,0~60分数段,改革试点班降低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在采用了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方式后,学生的整体成绩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实现了以考促学的目的。

3.2学习效果问卷调查

分别对两个班级随机取样20名学生,展开学习效果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5个问题:1)学习完这门课程后,你对计算机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是否了解?2)你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自己的办公能力(word、excel、ppt)是否提升较大?3)你是否清楚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4)你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5)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本文以两个班回答"是"的问卷为例,统计了解计算机组成、觉得自己办公能力提升较大、学习兴趣较为浓厚等5个问题的人数,调查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所示,对调研问题的回答情况中,觉得对计算机的组成、分类、工作原理了解的人数,"传统班"为10人,"改革试点班"为15人;认为自己的办公能力有较大提升的人数,"传统班"为16人,"改革试点班"为19人;觉得清楚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的人数,"传统班"为12人,"改革试点班"为18人;认为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的人数,"传统班"为10人,"改革试点班"为17人;觉得自己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的人数,"传统班"为13人,"改革试点班"为19人。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考试成績,还是学习效果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改革试点班"的学生在综合评定上都表现更佳。由此可以看出,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标准较传统的上机考试,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4小结

本文提出了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标准并经过反复实践修改,终于完成了基于能力的过程考核评价单的设计,并通过采用传统期末上机考试和采用基于能力的过程化考核方案两个班教学效果的数据分析,得出该考核方案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该考核方案使考试真正发挥其评价、指导的作用,实现了以考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达到教、学、考的和谐统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过程化考试吗,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相关推荐

  1.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过程化考试吗,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doc...

    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 基于能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过程化考核标准构建与实施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中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的计 ...

  2.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试题6,职称计算机考试精选题库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模块6...

    2011年各地职称计算机考试进行中,小编特意编辑汇总了2011年职称计算机考试重点资料与试题,希望对您的考试有所帮助! [第六套] 1. 复制计算机ZXRD_5下D:\ncre\bc10.in文件到本 ...

  3. 基于pbl的c语言课程设计及学习指导 答案,基于PBL的C语言课程设计及学习指导前三章答案1.0版...

    <基于PBL的C语言课程设计及学习指导前三章答案1.0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PBL的C语言课程设计及学习指导前三章答案1.0版(67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 ...

  4. 三支一扶计算机基础知识,2017聊城三支一扶考试内容-公基: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性能指标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有主频.字长.内存容量.存取周期.运算速度及其他指标. 1.主频(又称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CPU在单位时间内输出的脉冲数,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 ...

  5. 计算机三级基础知识考试题,计算机等级考试PC技术练习题:章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在微机系统中分析并控制指令执行的部件是( ). A. 寄存器              B. 数据寄存器 C. CPU                 D. EU 2.已知X=76,  ...

  6. 2020市政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证考试及市政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作业模拟考试

    题库来源:安全生产模拟考试一点通公众号小程序 2020市政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证考试及市政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作业模拟考试,包含市政方向-通用基础(质量员)证考试答案解析及市政方向-通用基础( ...

  7. 福建师范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内容,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福建师范大学 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 现将<福建师范大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师范大学 2016年5月6 ...

  8. 计算机web程序开发,基于WEB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摘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目前国内各高校均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集宁师范学院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原有的考试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考试的需求,因此,借助于当前先进的计算机 ...

  9.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论文,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论文 新课标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研究论文 摘要:在以往的中职学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纯理论教学,以理论为 ...

最新文章

  1. HTTP和HTTPS协议的区别
  2. Apache Flink 零基础入门(七)Flink中keyBy三种方式指定key
  3. 如何逼疯一名数学系学生?
  4. Silverlight MMORPG网页游戏开发课程(Game Lesson):目录
  5. java接口经常变动前端怎么办_Java进程故障排查(CPU资源占用高,接口响应超时,功能接口停滞等)...
  6. Sqlserver 2008:sp_msforeachdb 坑爹的错误陷阱
  7. python代码申请软件著作权_python自动化生成软件著作权的源代码
  8. Python 修改图片的时候抗锯齿
  9. 软件测试记录表模版,简单软件测试报告模板.doc
  10. apkg格式怎么打开_pdf怎么转换成word?妙招在手,转换不愁!
  11. 如何重置网络?如何激活产品?
  12. 使用Python进行12306抢票
  13. 等保三级网络安全相关设备加固笔记
  14. 电脑打字不显示汉字咋办
  15. 一个简简单单的许愿墙
  16. Win10+VS2017的C++属性配置表
  17. 频域特征-Fbank
  18. Chrome浏览器使用指南
  19. Single SPI、Dual SPI、Qaud SPI
  20. BZOJ3631 [JLOI2014]松鼠的新家

热门文章

  1. python可视化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在独立测试集(test data set)上面的AUC值、可视化模型效能
  2. R构建列联表(Contingency Table or crosstabs)
  3. Hadoop安装教程_分布式集群
  4. Ajax基础和Json基础
  5. GNT格式转换为PNG格式
  6. LeetCode 509. Fibonacci Number--Python解法
  7. ModuleNotFoundError: No module named 'sklearn.cross_validation'
  8. Python读CSV数据
  9. 编写100多行的c语言程序,C语言编程100多例.doc
  10. git flow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