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 DNA 测序技术简述

姚亭秀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北京 100102)

摘要

DNA 测序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极大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从 20世纪 70 年代至今,DNA 测序技术已历经4代。 简介被称为 DNA 测序始祖的第 1 代 测序技术、边合成边测序的第 2 代测序技术、不依赖于 PCR 扩增的第 3 代测序技术,以及处于 研发中的第 4 代测序技术。

关键词

第 1 代测序技术 第 2 代测序技术 第 3 代测序技术 第 4 代测序技术

中国图书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自 1953 年 J. D. Watson 和 P. H. C. Crick 发现 DNA 双螺旋结构之后,DNA 测序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研 究中最常用的技术之一。该技术从1977年起至今,历经了第 1 代至第 4 代的发展。 本文对一些主要测 序技术的原理,核心步骤及优、缺点进行简介。

1 第 1 代测序技术

第 1 代测序技术诞生于 1977 年,分别是 F. Sanger 和 A. R. Coulson 发明的 DNA 双脱氧核苷酸末 端终止测序法,以及 A. M. Maxam 和 W. Gilbert 发 明的化学降解法。在上述 2 种方法的基础上,后来又 分别诞生了荧光自动测序技术和杂交测序技术等。

1.1 DNA 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测序法/Sanger 法

该技术原理为: 利用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 比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NTP)少 3′-OH,因此不能 在 DNA 合成过程形成磷酸二酯键,使 DNA 合成反 应中断,进而测得 DNA 序列。 因该技术的主要发明 人为 F. Sanger,故该测序法又叫 Sanger 法。

该方法的核心步骤为:

1)将含有待测单链片段 的 PCR 反应液中分别加入一种含放射性标记的双 脱氧核苷三磷酸,完成 PCR 反应;

2)分别收 集、纯 化反应产物;

3)对 PCR 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

4)对电泳结果进行放射自显影,并判断待测 DNA 序列。 判断机理:每个 PCR 反应体系都含有 一种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ddNTP, 其会遵循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与模板链的含氮碱基进行配对, 一旦其掺入新合成链的末端,该链就停止延长。因 此,每管反应体系中会合成以各自 ddNTP 为 3′端 的一系列长度不等的核酸片段。PCR 反应终止后, 对 4 管反应产物进行凝胶电泳, 会分离出长度不同的核酸片段,长度相邻的片段相差 1 个碱基,再 经放射自显影后,根 据 片 段 3′端的双脱氧核苷依 次读取碱基序列,从而获得 DNA 的碱基序列。 该测序技术优点为所测碱基序列长、 稳定性 好、可 靠 性 高;缺点是难以自动化,不 能 满 足 大 规 模测序的要求[1] 。

1.2 化学降解法化学

降解法 由 A. M. Maxam 和 W. Gilbert 于 1977 年创建, 需对待测DNA分子进行化学降解。

该方法的核心步骤为:

1)利用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 DNA 样品切断,回收大小介 于 10~200 bp 的片段,组建为测序文库;

2)利用碱 性磷酸化酶和多核苷酸磷酸激酶对待测 DNA 分 子的 5′P 进行放射性标记;

3)通过物理、化学等方 法将 待 测 DNA 片段 变 为 单 链;

4)对待 测 DNA 片 段的碱基进行不同修饰后,将上述样品分为 4 组, 利用能识别某一种或 某一类碱基的酶 (见 表 1 ) 对 DNA 分子进行切割,从而产生末端碱基特异但 长度不同的放射性标记 DNA 片段集群;

5)对 4 组 样品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并 进一步判断待测 DNA 序列。

判断机理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将长度只相差 1 个核苷酸的单链 DNA 分子 分 离 开,而 5 种不同的化学试剂可使目 的 DNA 分子上特异性的碱基体系断裂,由于断裂 后的 DNA 片段长度与其在原 DNA 分子 上 的 位 置 有关,所以反向于电泳顺序即为待测 DNA 碱基序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 G+A 中出现 1 条带,就看 G 列中是否有同样大小的条带 , 若 有 即 为 G 碱 基,若无则为 A 碱基;

同理,如果 C+T 中出现 1 条 带,就看 C 列中是否有同样大小的条带 ,若有 即 为 C 碱基,若无则为 T 碱基。

四代 DNA 测序技术简述*相关推荐

  1.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之——第一代测序技术

    DNA测序技术的发展史之--第一代测序技术 2016-11-19 15:55:42 | 分类: 默认分类  [转载]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随后,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 ...

  2. 解读生命密码的基本手段 ——DNA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

    DNA( 脱氧核糖核酸 ) 和 RNA( 核糖核酸 ) 是 生命体的两种最基本组成物质,其序列的组成和变 化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命世界.这两种承担了生命体遗传信息载体功能的物质,一方面在生命的不断 繁衍 ...

  3. 四十而不惑——DNA测序技术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自上1953年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被发表以来,生物学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更精细化的分子时代,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投入分子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对DNA序列的研究,从而DNA测序技术应势而生.从1977年San ...

  4. 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9)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

    北京大学生物信息学(9)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 如何预测一个遗传变异的功能及其对表型的变化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t411G7oh?p=26 常见的二代测 ...

  5. 《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分析——1.DNA测序技术》学习笔记

    WGS(Whole Genome Sequencing) 指将物种细胞里面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全部DNA,检测并排列,此技术几乎能够鉴定出基因组上任何类型的突变. 对于人类来说,全基因组测序的价值是极大的 ...

  6. 阿里云周源:一篇文章读懂四代视频加密技术演进

    在刚刚圆满落幕的LiveVideoStackCon峰会上,阿里云高级技术专家周源进行了<视频加密和DRM的实施实践>主题分享.周源,有十多年音视频研发经验,之前在淘宝视频负责开放平台,目前 ...

  7. 基因测序3——三、四代测序技术来势汹汹,国产化仍在布局二代测序?

    基因测序3--三.四代测序技术来势汹汹,国产化仍在布局二代测序? 和义广业创新平台 为医械创新创业者提供一站式产业转化服务 取消关注 1 人赞同了该文章 导读 [行业分析]基因测序系列,将聚焦基因测序 ...

  8. 第三代DNA测序及其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发展概况

    第三代DNA测序及其相关生物信息学技术发展概况 杨悦  杜欣军  梁彬  郭季冬  程晓真  王硕 摘 要:本文介绍了第三代DNA测序的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并对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了综述.第三代测 ...

  9. 测序仪的序列:DNA测序的历史

    测序仪的序列:DNA测序的历史 作者链接打开覆盖面板James M. Heather Benjamin Chain 展示更多 添加到门德利 分享 引用 https://doi.org/10.1016/ ...

最新文章

  1. 蜻蜓FM涉嫌诈骗投资人和广告主源代码剖析
  2. Go进阶(8): map嵌套的两轮初始化
  3. leetcode(2)---两数相加
  4. Apache HTTP Server 与 Tomcat 的三种连接方式介绍
  5. asp.net环境下的静态类以及静态变量
  6. 数据结构,Java实现递归回溯,寻找出迷宫路线,解决迷宫问题
  7. JS 判断是否是手机端并跳转操作
  8. coreseek java_基于Sphinx的中文全文检索引擎Coreseek的安装
  9. 2020年度美国最受市场欢迎的十大编程语言
  10. oracle-12514,ORA-12514的解决方法(多图)
  11. 什么是搜索引擎优化(SEO)
  12. Linux 命令(204)—— ss 命令
  13. linux硬盘损坏无法启动,CentOS 硬盘损坏导致无法启动
  14. 【LeetCode Python实现】 5473. 灯泡开关 IV(中等)
  15. MEAN.js和MEAN.io之间的区别
  16. hdu2177——威佐夫博弈变形
  17. 7-9 小于m的最大的10个素数 (15 分)
  18. 一文搞懂css中精灵图如何使用
  19. 在 Linux 上搭建 Hubot 聊天机器人服务器
  20. 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详解

热门文章

  1. ICCV 2021 Oral | PoinTr:几何敏感的多样点云补全Transformer
  2. 使用球面目标自动标定雷达-相机外参
  3. 思谋科技|计算机视觉、3D视觉、SLAM算法招聘
  4. 屡现黑马!2021THE泰晤士高等教育学科排名发布!斯坦福成为最大赢家,清华、北大强势逆袭!...
  5. ECCV2020 最佳论文提名 | 流感知技术
  6. SLAM++: SLAM at the Level of Objects
  7. js 获取input type=file 文件,并且上传
  8. Anaconda 安装 opencv3(Win10)
  9. Python:计算两个蛋白或小分子之间的RMSD
  10. 无需写代码的高颜值富集分析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