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赵路

排版:郭刚

作者:李侠

最近几年时常出现科技议题进入社会领域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现象,学界通常将之称为“破圈”,即议题突破科技界原有的狭小圈子而进入更大的社会领域,并引来社会热议。

客观地说,科技界的“破圈”现象日益成为科技活动中的常态,只要科技活动还需要依赖社会资源的支持,以及科技活动越来越侵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破圈”现象的出现就是一种必然。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发展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状态了。

那么“破圈”现象对于科技界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总体上是有利还是有弊?

在小科学时代,科研活动几乎完全是私人基于偏好与兴趣的行为,与社会其他人没有多少关系,这些活动的交流也只发生在少数志趣相同的小圈子内,再加上整个社会知识基准线严重偏低,即便有人想参与,由于存在巨大的知识差距,也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交流与扩散,此时不存在“破圈”现象,一切活动都发生在小圈子内。

如17世纪的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他做的许多实验都是自费的,演示都发生在极小的私人圈子内,整个社会根本不关注。

在大科学时代,由于科研活动需要社会提供大量的资金投入,研究内容也与社会生产活动和民生密切相关,科研活动与社会有了更多的接触面。

再加上,20世纪60年代(大科学时代的起点)整个社会的知识基准线得到普遍提高,懂得科学的人群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正如美国社会学家贝尔(1919—2011)在《后工业化社会来临》一书中所指出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中白领人数第一次超过蓝领人数。

此时科研活动的参与者与了解者的数量都有了指数级的增长,这就导致对于科技感兴趣的人群从核心圈层向外逐渐扩大,出现了次核心圈层与边缘圈层,这种群体知识结构的变化,为“破圈”的蔓延提供了潜在空间。

此时的科研活动也已成为一种建制化的公共行为,它既要满足自身的偏好,还要兼顾公众与“金主”的诉求,否则就存在合法性的危机,一旦离开社会的支持,科技活动将面临停摆的局面。

大科学时代的科技活动是以丧失独立性来维持运转的。

科技界的“破圈”现象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出现的,“破圈”的范围在逐渐加大。

早在19世纪中叶,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知识社会学家就已经开始关注科技,时至今日,马克思那句经典命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仍然是有效的,即关注知识生产的社会基础问题。

只不过那时的“破圈”仍然局限在各大学科门类之间,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40年代的德国社会学家舍勒、曼海姆等知识社会学家。

1938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发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开始从科学的社会建制入手剖析科学的发展,这种努力一直持续到现在,时至今日也是目前科学社会学的主流。

20世纪80年代起,一些学者开始质疑科学知识本身的客观性,并提出知识的建构论主张,这就是科学知识社会学(SSK)的研究路向,所有这些人文社科学家的介入都是对传统科技界的“破圈”。

随着社会知识水准的普遍提升以及互联网的兴起、公众介入渠道的增多以及门槛的降低,世界范围内白领人数超过蓝领人数已经是一种普遍趋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关注科技活动的圈外人只会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说,科技界大范围“破圈”时代的到来只是早晚的事情,而不是会不会发生的事情。

一味的反对,甚至要求回到所谓纯粹的时代是不现实的,客观地说,现在有些科技工作者,身子已经进入到了大科学时代,而观念仍然停留在小科学时代。

既想从社会上获得科研所需的资源支持,又不想让研究的自由受到社会的监督与关注。

在科技与社会高度嵌合的今天,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

既然“破圈”现象是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共同体必须面对的事情,那么“破圈”现象给科技活动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如果一个现象带来的后果是弊大于利的,那么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去遏制它的蔓延,反之则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

为此,我们不妨检视一下最近几年科技界遭遇到的有影响的几起“破圈”事件都发生在哪些领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三年前,基因编辑技术的不当使用因严重违背生命伦理受到全社会的一致批评,这有效地遏制了这种研究的泛滥,也因此让科技伦理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再比如大型对撞机事件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由此带来了关于“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基础研究”的全社会进一步讨论和深入思考;至于人脸识别、算法杀熟等技术的应用,同样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质疑,进而促使全社会对人工智能时代个体隐私以及信息安全的思考;还有最近热议的学术不端事件,此类“破圈”对于中国科技界科研诚信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

综上,最近几年发生的科技界“破圈”现象所带来的结果都是利大于弊的,试问,这种“破圈”现象应该被禁止吗?如果没有这几次大规模的“破圈”现象,科技界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仅仅靠自律是不现实的。

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参与“破圈”的旁观者都关注了科技界的哪些问题?如果旁观者关注的问题不是科学内容本身,那么“破圈”现象就没有真正破坏科技界的生产环境;反之,则需要通过制度安排来加以干预,以此营造科技界正常的生产环境。

幸运的是,中国公众对于科技抱有天生的热爱,中国与国外“破圈”的最大差别在于,中国的“破圈”现象基本上不关涉科技内容本身。

通过分析上面列举的近几年发生的有影响的“破圈”现象,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结论,那就是“破圈”关注的都是科技活动引发的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学术道德问题以及资源投放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人们的生活秩序与福祉有关。

如果一种活动的后果对于全社会来说是等概率分布的,并且关系到每个人的潜在利益,公众当然有权表达自己的意见。

“破圈”恰恰是公众捍卫自己利益的一种有效路径,另外,“破圈”也是从多角度监督与保护科学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方。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21-03-11 第5版 文化周刊)

未来智能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统智商评测体系,开展世界人工智能智商评测;开展互联网(城市)云脑研究计划,构建互联网(城市)云脑技术和企业图谱,为提升企业,行业与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务。

  如果您对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欢迎加入未来智能实验室线上平台。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本文左下角“阅读原文”

科技议题“破圈”有利还是有弊|观点相关推荐

  1. DNSPod十问陆婷婷:什么是创造101背后的破圈秘诀?

    陆婷婷,兰渡文化创始人兼CEO.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学系,曾任美国万通投资控股集团总裁助理,联合创办了美国南加州影响力最大的孵化器Plusyoou并担任营销总监.腾讯.优酷.B站.快手.抖音的官方年度合 ...

  2. 百度景鲲:疫情居家让智能音箱经受了检验,下一步「破圈」

    鱼羊 发自 中关村软件园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智能语音助手,已经站到了下一次爆发式增长的前期.」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对于智能音箱这个赛道,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生活事业群组总经理 ...

  3. B站回港受热捧——破圈下的资本新故事

    文/螳螂财经 作者/XL 1.B站回港,打新认购超40倍 过去一年,哔哩哔哩主攻两件事,而且目前看,都还完成得不错--用户增长和商业变现. "螳螂财经"翻了一下2020年Q4财报, ...

  4. 「AI在左,营销在右」互动营销创意破圈,这事儿不难

    写在篇首 营销创意是个「体力活」,考验的是N次改稿中依然振作起来的体力和毅力:从业10年的资深广告人在面对Z世代的脑洞需求时,只能说:套路无效:创意方案从PlanA-PlanZ可以绕字母表一个循环但可 ...

  5. 赋能‘元宇宙’,这些企业强势破圈 | 2021AI 最佳成长榜

    近年来5G技术.大型搜索引擎技术.算法.算力逐步提升.VR.AR.移动互联网等基础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并在各行各业发展和应用.如今'元宇宙'成为科技前沿领域的一个兴奋点,让一众企业前仆后继投身到元宇宙中 ...

  6. B站举办2019年度UP主颁奖:破圈、多元、跨界成全年关键词

    [TechWeb]1月19日消息  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举办BILIBILI POWER UP 2019年度UP主颁奖,这也是B站第二年举办面向站内优秀内容创作者的线下颁奖 ...

  7. 工业物联网再起云涌,大咖共叙破圈之道

    在工业 4.0 和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促进下,工业物联网作为连接工业经济的重要要素,成为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设施.据 Gartner 最新发布<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魔力象限 ...

  8. 数据爆炸时代,云存储在“破圈”!

    受访者 | 陈靓 作者 | 朱雪研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我们每时每刻无不在产生数据:据 IDC 发布<数据时代 2025>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产 ...

  9. 工匠精神消失的手机2020:衰落、变局、绝唱、破圈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郭锴 2015年,华为终端总裁余承东曾预言,未来四到五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品牌将只会剩余三家.彼时还处于群雄逐鹿时代,这个结论在当时看起来颇有些武断.但今天,20 ...

最新文章

  1. centos改动sshport
  2. 对梯度下降法的简单理解
  3. 系统优化怎么做-SQL优化
  4. HDU1166 敌兵布阵 单点更新 区间查询
  5. 【机器视觉】 else算子
  6. 从TimeSpan说起
  7. Hadoop开发工具简介
  8. RHCS集群原理概述
  9. 不要在意七十亿分之一对另七十亿分之一的看法
  10. python 输入文件名查找_python 查找文件名包含指定字符串的方法
  11. MySQL启动、连接,退出,关闭命令学习
  12. datagrid sortname如何定义多列_如何实现一个小说分页的功能
  13. Linux对变量的截取替换
  14. python可以干嘛-python都可以用来做什么
  15. Scott Mitchell 的ASP.NET 2.0数据教程之十七:: 研究插入、更新和删除的关联事件
  16. nosql的base和cap_关系型数据库遵循ACID规则 NoSQL 数据库BASE CAP
  17. Flink 1.11:更好用的流批一体 SQL 引擎
  18. 完善的WebGis地图编辑器
  19. 用于交通流预测的时间多图卷积网络
  20. oracle 亿级数据存储方案

热门文章

  1. 用GAN来做图像生成,这是最好的方法
  2. 01-从零开始学习VTK
  3. 区块链相关论文研读2 - vChain,关于可验证的查询
  4. 你的首个 Progressive Web App
  5. Transformer 架构逐层功能介绍和详细解释
  6. 用耳朵“打字”!这个设备能监测耳部肌肉运动,让瘫痪患者正常打字交流
  7. 耿直:统计学中的因果推断问题(Causal Inference)
  8. ​孙家广院士:大数据软件的机遇与挑战
  9. BP as a Vendor and Customer Configuration
  10. SAP RETAIL 特性树(Characteristic Tree)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