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M将于北京时间11月9日星期三7:00 PM举办在线沙龙活动。本期活动,我们联合Ad植物微生物公众号和iMeta期刊设置植物微生物组专题,并就主题1“GWAS与植物微生物组”和主题2“植物微生物组稳态维持”邀请到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王亚玉博士带来多组学关联分析揭示谷子基因型依赖的微生物效应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王孝林博士带来植物微生物组的群落构建、稳态维持与植物的营养和健康的分享,并邀请到刘永鑫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和周骏博士(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作为特邀嘉宾参与沙龙活动,敬请期待!

会议时间:20221109日 19:00

腾讯会议:588-672-481(限300人,会议开始10分钟后无法进入)

嘉宾简介

王亚玉,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农业研究中心微生物专项负责人。博士毕业于丹麦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9年加入华大基因,主要开展植物微生物组的结构组成、环境适应性及其与宿主生长、产量、品质以及抗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鉴定植物生长所需的有益微生物类群,阐述植物宿主与根系微生物之间的互作机理,建立微生物辅助作物健康,高效生长以及高产的可控模型,促使作物生产最大化。目前已发表16篇SCI文章,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文章7篇。

研究方向:植物与微生物组互作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人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正如每个人体内的微生物是不一样的,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品系的植物,其根系的微生物类群也是不一样的。其中,对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能够帮助抵御干旱、病害等环境胁迫,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既然目前尚未找到决定谷子产量的基因位点,因此,理解谷子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就显得更为重要。该研究基于827份不同品种谷子基因组的遗传变异数据、根表微生物数据,以及12种生长和产量表型数据,整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宏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微生物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了谷子基因型、根系微生物组与农艺性状之间的互作网络,并首次提出基因型依赖的微生物效应。探究植物与微生物组之间的互作机理,有助于深入理解根系微生物群落构建的生态过程,通过调节与植物基因型相关的微生物组成,可定向改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产力。在未来的农业系统中,可通过精准的微生物组管理设计高产的栽培品种,向着改善植物-根系微生态互作的方向育种,将更加高效地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GWAS, MWAS and mGWA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recision agriculture based on genotype-dependent microbial effects in foxtail millet

参考文献:Yayu Wang et al. GWAS, MWAS and mGWA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recision agriculture based on genotype-dependent microbial effects in foxtail millet. 13(1):5913, Nature Communications. doi: 10.1038/s41467-022-33238-4 (2022).

嘉宾简介

王孝林,博士。2013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至今在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微生物组数据负责人在《Nature》、《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Science Bulletin》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和《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等杂志发表过论文。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组,是《千种植物微生物组计划》1KPM的主要设计和执行人之一。

内容摘要

植物微生物组是指定殖在植物各组织内部及周围的微生物群,对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至关重要,被誉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不同植物及不同植物组织会构建其特异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与植物之间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并参与植物的多项生理过程。基于定量微生物组技术,我们首次提出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构建的“扩增-选择”模型,并揭示了丛枝菌根共生与根瘤共生在植物根际层面的协同进化机制。通过构建“植物基因型-标记微生物群-植物性状”的三角互作网络,我们发现根系微生物调控作物农艺性状依赖宿主植物的基因型,并首次提出“农业精准微生物组”的概念。通过多组学联动,我们将微生物菌群稳态失调和双生病毒侵染与大豆重大病害“症青”的发生建立关联,为农作物病原的快速鉴定提供了范例,为大豆“症青”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这一系列的研究,我们为植物微生物组的群落构建、稳态维持与植物的营养和健康提供了新的见解。

关键词:Plant-Microbiome Interactions: From Community Assembly and Homeostasis to Plant Nutrition and Health

参考文献:

1.      Xiaolin Wang, Mingxing Wang, Like Wang, Huan Feng, Xin He, Shihao Chang, Dapeng Wang, Lei Wang, Jun Yang, Guoyong An, Xiaojie Wang, Lingrang Kong, Zhen Geng, Ertao Wang*. Whole plant microbiome profiling reveals a novel geminivirus associated with soybean stay-green disease,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2022.

2.      Yayu Wang#, Xiaolin Wang#, Shuai Sun, Canzhi Jin, Jianmu Su, Jinpu Wei, Xinyue Luo, Jiawen Wen, Tong Wei, Sunil Kuma Sahu, Hongfeng Zou, Hongyun Chen, Zhixin Mu, Gengyun Zhang, Xin Liu, Xun Xu, Lone Gram, Huanming Yang, Ertao Wang*, Huan Liu*.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precision genotype-dependent microbial effects in foxtail mill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3.      Xiaolin Wang, Huan Feng, Yayu Wang, Mingxing Wang, Xingguang Xie, Huizhong Chang, Like Wang, Jicheng Qu, Kai Sun, Wei He, Chunyan Wang, Chuanchao Dai, Zhaohui Chu, Changfu Tian, Nan Yu, Xuebin Zhang*, Huan Liu*, Ertao Wang*. Mycorrhizal symbiosis modulates the rhizosphere microbiota to promote rhizobia–legume symbiosis, Molecular Plant, 2021.

特邀嘉宾:刘永鑫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基因组所食品中心研究员,iMeta期刊执行主编,宏基因组公众号创始人。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物信息学专业,2014-2022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历任博士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组研究方法、食品组与微生物组功能研究和科学传播,以(共同)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icrobiology、 iMeta等期刊发表论文21篇,在Science、Cell Host & Microbe、Microbiome等期刊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被引9000余次。主编《微生物组实验手册》专著,由300多位同行参与,共同打造本领域长期更新的中文百科全书。创办宏基因组公众号,14万+同行关注,分享原创文章3千余篇,累计阅读量超3千万,打造本领域最具影响、服务同行的科学传播平台。发起iMeta期刊,联合全球千位专家共同打造宏基因组学、微生物组和生物信息学顶刊,解决我国本领域期刊出版卡脖子问题。

特邀嘉宾:周骏

周骏,2018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微生物学博士;2019-2022年在英国约克大学CNAP从事博士后研究(BBSRC项目)。现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与勃艮第-弗朗什孔泰大学的科研单位Chrono-environnement实验室Research Associate。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和小RNA跨界干扰,EU HORIZON项目参与人。2020年7月创办“Ad植物微生物”公众号,分享植物微生物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参加方式

北京时间: 2022 年 11 月 09 日(星期三)8:00 PM

美中时间: 2022 年 11 月 09 日(星期三)7:00 AM

参与平台:Zoom及Youbube直播(关注:CGMonline)

加入腾讯会议:https://meeting.tencent.com/dm/RuSjmlHqr1bG

腾讯会议ID:588-672-481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CGM网站:cgmonline.co

YouTube:Chinese Genomics Meet-up

Bilibili:CGMonline欢迎三连!

腾讯视频:Cgmonline

微信群: 请添加微信好友SuonThriangh,请务必注明"CGM+姓名单位"。


猜你喜欢

iMeta简介 高引文章 高颜值绘图imageGP 网络分析iNAP
iMeta网页工具 代谢组MetOrigin 美吉云乳酸化预测DeepKla
iMeta综述 肠菌菌群 植物菌群 口腔菌群 蛋白质结构预测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讨论群,己有国内外6000+ 科研人员加入。请添加主编微信meta-genomics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高级职称请注明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CGM植物微生物组专题研讨(王亚玉/王孝林/刘永鑫/周骏,晚7点)相关推荐

  1. 植物微生物组专题:研究方法、当前热点及未来方向

    今天是第1311期日报. 从关联到因果:重组菌群体系在根系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Current Opinion in Microbiology[IF:6.916] ① 本文系统总结了合成菌群体系在植物 ...

  2. Agronomy | 3.9分JCR1区微生物组专刊征稿/37天见刊-毕业神器(刘永鑫/于鹏)

    农业微生物组在植物营养吸收.病害防治和胁迫响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植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开展功能微生物组研究的时代已经到来,并 ...

  3.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2020.01)

    文章目录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 组内文章 Current Opinion植物微生物组专题 组会文献 文献精读 系列教程 统计 绘图 宏基因组 文章泛读 工作效率 大家风采 实验分析 组内新闻 本文&q ...

  4. 今年1篇Science,2篇NBT,2篇MP,1篇PNAS等11篇文章,遗传发育所白洋组在植物微生物组取得系列进展!

    文章目录 今年1篇Science,2篇NBT,2篇MP,1篇PNAS等11篇文章,遗传发育所白洋组在植物微生物组取得系列进展! Science:拟南芥根系三萜化合物塑造特异的微生物组 NBT封面:水稻 ...

  5. 植物微生物组培养与重组技术:从描述性研究走向功能性研究

    白洋老师2015年末一作的Nature文章,"提出的大规模微生物分离培养.人工重组微生物群落技术体系",被同期Nature配专题评述为"铺平了微生物组学从描述性研究走向功 ...

  6. ARM:植物微生物组的生态学与进化

    本文转载自"微生态",由fufu编译,玛莉.江舜尧编辑. 导读 定殖植物表面和组织内部的微生物为其宿主提供了许多生命支持功能.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到植物微生物组的重大功能,但我们对分 ...

  7.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181123)

    文章目录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 组内文章 文献精读 系列教程 统计 绘图 宏基因组 文章泛读 组会文献 工作效率 实验分析 组内新闻 本文"植物微生物组"公众号原创,ID: pla ...

  8.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180807)

    本文"植物微生物组"公众号原创,ID: plantmicrobiome 作者:植物微生物组 原文链接:植物微生物组公众号 植物微生物组文章目录 组内文章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揭示水稻全 ...

  9. 美国北卡教堂山分校Jeff Dangl组植物微生物组博士后招聘(植物微生物互作领域第一高引学者)...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Jeff Dangl实验室招聘启事(博后) Jeff Dangl 博士,研 ...

最新文章

  1. OpenCV位姿与投影变换
  2. [转载] 后台进程符的使用 [文摘]
  3. Android通过意图使用内置的音频播放器
  4. 软件测试缺陷发生方法,软件测试缺陷分析方法简介
  5. 【渝粤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春季 1013金融统计分析 参考试题
  6. 源码分析参考:Scheduler
  7. putty远程登录ssh主机
  8. sass 自定义函数
  9.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ppt,第二课_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讲述.ppt
  10. 2010-2020年全国poi兴趣点
  11. readline函数重新定位到第一行_学习MATCH函数3种匹配方式,轻松确定数据位置和数量...
  12. Linux连接锐捷校园网客户端
  13. xenCenter创建镜像库和挂载硬盘
  14. 微信小程序如何和服务器交互,微信小程序数据库交互应该如何实现?
  15. ffmpeg实时传输视频_使用ffmpeg和DirectX 11流式传输视频
  16. skulpt搭建Python在线编译器
  17. PLC通讯实现-C#实现欧姆龙以太网通讯FINS(二)
  18. 伪随机数认识 以及 公平的抽奖
  19. 分布式服务发现与注册中心 Consul 中文入门指南
  20. 小鸡G4工程款 上手体验

热门文章

  1. 利用Excel自带的数据分析工具进行回归分析
  2. C语言每日一练(5月2号)——水仙花数
  3. Foobar 2000 EIKO 增强版 取消“最小化到托盘”设置
  4. jquery,ajax动态从数据库加载数据并自动选中复选框
  5. Android在线购物商城 app端+后台
  6. MIT推出3D全息图生成新方法,可在智能手机上实时运行
  7. 菜鸟程序员的成长之路(一)——菜鸟程序员起步
  8. uniapp中上传图片并实时预览
  9. iterator的用法 | reverse_iterator的封装实现
  10. qq邮件中插入html,qq邮箱如何添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