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

简单介绍

  1. 二分查找法只适用于从有序的数列中进行查找(比如数字和字母等),将数列排序后再进行查找

  2. 二分查找法的运行时间为对数时间O(㏒₂n) ,即查找到需要的目标位置最多只需要㏒₂n步,假设从[0,99]的队列(100个数,即n=100)中寻到目标数30,则需要查找步数为㏒₂100 , 即最多需要查找7次( 2^6 < 100 < 2^7)

代码实现

  • 数组 {1,3, 8, 10, 11, 67, 100}, 编程实现二分查找, 要求使用非递归的方式完成.
    package demo01;//二分查找算法的非递归实现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NoRecu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测试int[] arr={1,3,48,10,11,67,100};int index=binarySearch(arr,1);System.out.println(index);}/*** 二分查找算法的非递归实现** @param arr* @param target* @return*/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target) {int left = 0;int right = arr.length - 1;while (left <= right) { //满足该条件,可以继续查找int mid = (left + right) / 2;if (arr[mid] == target) {return mid;} else if (arr[mid] > target) {right = mid - 1;//需要向左查找} else {left = mid + 1;//需要向右查找}}return -1;}}

2、分治算法

简单介绍

1)分治法是一种很重要的算法。字面上的解释是“分而治之”,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两个或更多的相同或相似的子问题,再把子问题分成更小的子问题……直到最后子问题可以简单的直接求解,原问题的解即子问题的解的合并。这个技巧是很多高效算法的基础,如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傅立叶变换(快速傅立叶变换)……

​ 二分搜索 大整数乘法 棋盘覆盖 合并排序 快速排序

​ 线性时间选择 最接近点对问题 循环赛日程表 汉诺塔

基本步骤

1)分解: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规模较小,相互独立,与原问题形式相同的子问题

2)解决:若子问题规模较小而容易被解决则直接解,否则递归地解各个子问题

3)合并:将各个子问题的解合并为原问题的解。

分治(Divide-and-Conquer§)算法设计模式如下

    if |P|≤n0then return(ADHOC(P))//将P分解为较小的子问题 P1 ,P2 ,…,Pkfor i←1 to kdo yi ← Divide-and-Conquer(Pi)   递归解决PiT ← MERGE(y1,y2,…,yk)   合并子问题return(T)

其中|P|表示问题P的规模;n0为一阈值,表示当问题P的规模不超过n0时,问题已容易直接解出,不必再继续分解。ADHOC§是该分治法中的基本子算法,用于直接解小规模的问题P。因此,当P的规模不超过n0时直接用算法ADHOC§求解。算法MERGE(y1,y2,…,yk)是该分治法中的合并子算法,用于将P的子问题P1 ,P2 ,…,Pk的相应的解y1,y2,…,yk合并为P的解。

代码实现

Ø汉诺塔的传说

汉诺塔: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源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大梵天创造世界的时候做了三根金刚石柱子,在一根柱子上从下往上按照大小顺序摞着64片黄金圆盘。大梵天命令婆罗门把圆盘从下面开始按大小顺序重新摆放在另一根柱子上。并且规定,在小圆盘上不能放大圆盘,在三根柱子之间一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45.54亿年以上,太阳系的预期寿命据说也就是数百亿年。真的过了5845.54亿年,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连同梵塔、庙宇等,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思路分析:

  1. 如果是有一个盘, A->C

    ​ 如果我们有 n >= 2 情况,我们总是可以看做是两个盘 1.最下边的盘 2. 上面的盘

  2. 先把 最上面的盘 A->B

  3. 把最下边的盘 A->C

  4. 把B塔的所有盘 从 B->C

    package demo02;//分治算法解决汉诺塔问题public class Hanoitower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hanoiTower(5,'A','B','C');}//汉诺塔的移动方法//使用分治算法public static void hanoiTower(int num, char a, char b, char c) {//如果只有一个盘if (num == 1) {System.out.println("第1个盘从 " + a + "->" + c);} else {//如果我们有n>=2 情况,我们总是可以看做成两个盘 1.最下边一个盘 2.上面的所有盘//1.先把最上面的所有盘A->B,移动过程会使用到chanoiTower(num - 1, a, c, b);//2.把最下边的盘A->CSystem.out.println("第" + num + "个盘从 " + a + "->" + c);//3.把B塔的所有盘从B->C,移动过程使用到a 塔hanoiTower(num - 1, b, a, c);}}}

3、动态规划算法

简单介绍

  1.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问题划分为小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一步步获取最优解的处理算法

  2. 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算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

  3. 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 ( 即下一个子阶段的求解是建立在上一个子阶段的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求解 )

  4. 动态规划可以通过填表的方式来逐步推进,得到最优解.

应用场景

1. 要求达到的目标为装入的背包的总价值最大,并且重量不超出
2. 要求装入的物品不能重复
3. 思路分析和图解背包问题主要是指一个给定容量的背包、若干具有一定价值和重量的物品,如何选择物品放入背包使物品的价值最大。其中又分01背包和完全背包(完全背包指的是:每种物品都有无限件可用)这里的问题属于01背包,即每个物品最多放一个。而无限背包可以转化为01背包
4. 算法的主要思想,利用动态规划来解决。每次遍历到的第i个物品,根据w[i]和v[i]来确定是否需要将该物品放入背包中。即对于给定的n个物品,设v[i]、w[i]分别为第i个物品的价值和重量,C为背包的容量。再令v[i][j]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能够装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的最大价值。则我们有下面的结果:1.  v[i][0]=v[0][j]=0; //表示 填入表 第一行和第一列是02. 当w[i]> j 时:v[i][j]=v[i-1][j]   // 当准备加入新增的商品的容量大于 当前背包的容量时,就直接使用上一个单元格的装入策略3. 当j>=w[i]时: v[i][j]=max{v[i-1][j], v[i]+v[i-1][j-w[i]]}  - 当准备加入的新增的商品的容量小于等于当前背包的容量,- 装入的方式:- v[i-1][j]: 就是上一个单元格的装入的最大值- v[i] : 表示当前商品的价值 - v[i-1][j-w[i]] : 装入i-1商品,到剩余空间j-w[i]的最大值- 当j>=w[i]时: vi=max{vi-1, v[i]+vi-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dfa8ef8dfdc4457783e0bb3eea27564d.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hLX01pbGt5,size_16,color_FFFFFF,t_70#pic_center)
## 代码展示```javapackage demo03;//动态规划算法   背包问题public class KnapsackProble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w = {1, 4, 3};//物品的重量int[] val = {1500, 3000, 2000};//物品的价值 这里的val[i],就是v[i]int m = 4;//背包的容量int n = val.length;//物品的个数//创建二维数组//v[i][j],表示在前i个物品中能够转入容量为j的背包中的最大价值int[][] v = new int[n + 1][m + 1];//为了记录放入商品的情况,我们定义一个二维数组int[][] path = new int[n + 1][m + 1];//初始化第一行和第一列,这里在本程序中可以不去处理,因为默认就是0for (int i = 0; i < v.length; i++) {v[i][0] = 0;//将第一列设置为0}for (int i = 0; i < v[0].length; i++) {v[0][i] = 0;//将第一行设置为0}//根据前面的公式,动态规划处理for (int i = 1; i < v.length; i++) { //不处理第一行 i是从1开始的for (int j = 1; j < v[0].length; j++) { //不处理第一列 j是从1开始的//公式if (w[i - 1] > j) { //因为我们程序i 是从1开始的,因此我们原来公式中 w[i] 要修改为 w[i-1]v[i][j] = v[i - 1][j];} else {// 因为i 是从1开始的//v[i][j]=Math.max(v[i-1][j],val[i-1]+v[i-1][j-w[i-1]]);//为了记录商品存放到背包的情况,不能直接使用上面的公式,要使用if-else来体现公式if (v[i - 1][j] < val[i - 1] + v[i - 1][j - w[i - 1]]) {v[i][j] = val[i - 1] + v[i - 1][j - w[i - 1]];//把当前的情况记录到path中path[i][j] = 1;} else {v[i][j] = v[i - 1][j];}}}}//输出一下 v,看看目前的情况for (int i = 0; i < v.length; i++) {for (int j = 0; j < v[0].length; j++) {System.out.print(v[i][j] + " ");}System.out.println();}//输出最后我们是放入了那些商品//遍历 path 这样输出会把所有的情况都得到,其实我们只需要最后放入的//        for (int i = 0; i < path.length; i++) {//            for (int j = 0; j < path[i].length; j++) {//                if (path[i][j]==1) {//                    System.out.printf("第%d个商品放入到背包\n", i);//                }//            }//        }int i = path.length - 1;//行的最大下标int j = path[0].length - 1; //列的最大下标while (i > 0 && j > 0) { //从path的最后开始找if (path[i][j] == 1) {System.out.printf("第%d个商品放入到背包\n", i);j -= w[i - 1];}i--;}}}

4、KMP算法

问题展示

字符串匹配问题::

  1. 有一个字符串 str1= ““硅硅谷 尚硅谷你尚硅 尚硅谷你尚硅谷你尚硅你好””,和一个子串 str2=“尚硅谷你尚硅你”

  2. 现在要判断 str1 是否含有 str2, 如果存在,就返回第一次出现的位置, 如果没有,则返回-1

暴力匹配算法

思路分析

如果用暴力匹配的思路,并假设现在str1匹配到 i 位置,子串str2匹配到 j 位置,则有:1. 如果当前字符匹配成功(即str1[i] == str2[j]),则i++,j++,继续匹配下一个字符2. 如果失配(即str1[i]! = str2[j]),令i = i - (j - 1),j = 0。相当于每次匹配失败时,i 回溯,j 被置为0。3. 用暴力方法解决的话就会有大量的回溯,每次只移动一位,若是不匹配,移动到下一位接着判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不可行!)

代码实现

    package demo04;public class ViolenceMatch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测试暴力匹配算法String s1="aaa d d da adad acar";String s2="d da";int index = violenceMatch(s1, s2);System.out.println(index);}//暴力匹配算法实现public static int violenceMatch(String str1, String str2) {char[] s1 = str1.toCharArray();char[] s2 = str2.toCharArray();int s1Length = s1.length;int s2Length = s2.length;int i = 0; //i索引指向s1int j = 0; //j索引指向s2while (i < s1Length && j < s2Length) {//保证匹配时,不越界if (s1[i]==s2[j]){ //匹配成功i++;j++;}else {//匹配失败 (即 str1[i] != str2[j]),令 i=i-(j-1),j=0i=i-(j-1);j=0;}}//判断是否匹配成功if (j==s2Length){return i-j;}else {return -1;}}}

KMP算法

  • KMP是一个解决模式串在文本串是否出现过,如果出现过,最早出现的位置的经典算法

  • Knuth-Morris-Pratt 字符串查找算法,简称为 “KMP算法”,常用于在一个文本串S内查找一个模式串P 的出现位置,这个算法由Donald Knuth、Vaughan Pratt、James H. Morris三人于1977年联合发表,故取这3人的姓氏命名此算法.

  • KMP方法算法就利用之前判断过信息,通过一个next数组,保存模式串中前后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每次回溯时,通过next数组找到,前面匹配过的位置,省去了大量的计算时间

(详细了解KMP算法的运行【】涉及底层)参考资料:https://www.cnblogs.com/ZuoAndFutureGirl/p/9028287.html

KMP运行过程

举例来说,有一个字符串 Str1 = “BBC ABCDAB ABCDABCDABDE”,判断,里面是否包含另一个字符串 Str2 = “ABCDABD”?
1.首先,用Str1的第一个字符和Str2的第一个字符去比较,不符合,关键词向后移动一位

2.重复第一步,还是不符合,再后移

3.一直重复,直到Str1有一个字符与Str2的第一个字符符合为止

4.接着比较字符串和搜索词的下一个字符,还是符合。

5.遇到Str1有一个字符与Str2对应的字符不符合。

6.这时候,想到的是继续遍历Str1的下一个字符,重复第1步。(其实是很不明智的,因为此时BCD已经比较过了,没有必要再做重复的工作,一个基本事实是,当空格与D不匹配时,你其实知道前面六个字符是”ABCDAB”。KMP 算法的想法是,设法利用这个已知信息,不要把”搜索位置”移回已经比较过的位置,继续把它向后移,这样就提高了效率。)

7.怎么做到把刚刚重复的步骤省略掉?可以对Str2计算出一张《部分匹配表》,这张表的产生在后面介绍

8.已知空格与D不匹配时,前面六个字符”ABCDAB”是匹配的。查表可知,最后一个匹配字符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2,因此按照下面的公式算出向后移动的位数: 移动位数 = 已匹配的字符数 - 对应的部分匹配值 因为 6 - 2 等于4,所以将搜索词向后移动 4 位。 9.因为空格与C不匹配,搜索词还要继续往后移。这时,已匹配的字符数为2(”AB”),对应的”部分匹配值”为0。所以,移动位数 = 2 - 0,结果为 2,于是将搜索词向后移 2 位。

10.因为空格与A不匹配,继续后移一位。

11.逐位比较,直到发现C与D不匹配。于是,移动位数 = 6 - 2,继续将搜索词向后移动 4 位。

12.逐位比较,直到搜索词的最后一位,发现完全匹配,于是搜索完成。如果还要继续搜索(即找出全部匹配),移动位数 = 7 - 0,再将搜索词向后移动 7 位,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13.介绍《部分匹配表》怎么产生的 先介绍前缀,后缀是什么

“部分匹配值”就是”前缀”和”后缀”的最长的共有元素的长度。以”ABCDABD”为例, -”A”的前缀和后缀都为空集,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AB”的前缀为[A],后缀为[B],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ABC”的前缀为[A, AB],后缀为[BC, C],共有元素的长度0; -”ABCD”的前缀为[A, AB, ABC],后缀为[BCD, C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 -”ABCDA”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后缀为[BCDA, CDA, DA, A],共有元素为”A”,长度为1; -”ABCDAB”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后缀为[BCDAB, CDAB, DAB, AB, B],共有元素为”AB”,长度为2; -”ABCDABD”的前缀为[A, AB, ABC, ABCD, ABCDA, ABCDAB],后缀为[BCDABD, CDABD, DABD, ABD, BD, D],共有元素的长度为0。14.”部分匹配”的实质是,有时候,字符串头部和尾部会有重复。比如,”ABCDAB”之中有两个”AB”,那么它的”部分匹配值”就是2(”AB”的长度)。搜索词移动的时候,第一个”AB”向后移动 4 位(字符串长度-部分匹配值),就可以来到第二个”AB”的位置。 ~~完毕~~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05;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KMPAlgonith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tring str1="BBC ABCDAB ABCDABCDABDE";String str2="ABCDABD";int[] next=kmpNext(str2);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next));int index=kmpSearch(str1,str2,next);System.out.println(index);}/***  写出kmp搜索算法* @param str1  源字符串* @param str2  子串* @param next  部分匹配表,是子串对应的部分匹配表* @return 如果是 -1就是没有匹配到,否则返回第一个匹配位置*/public static int kmpSearch(String str1,String str2,int[] next){//遍历for (int i = 0,j=0; i < str1.length(); i++) {//需要考虑str1.charAt(i)!=str2.charAt(j),去调整 j的大小//kmp算法核心点 要了解如何运行,得看底层while (j>0 && str1.charAt(i) != str2.charAt(j)){j=next[j-1];}if (str1.charAt(i)==str2.charAt(j)){j++;}if (j==str2.length()){ //找到了return i-j+1;}}return -1;}//获取到一个字符串(子串) 的部分匹配值public static  int[] kmpNext(String dest){//创建一个next 数组保存部分匹配值int[] next=new int[dest.length()];next[0]=0;//如果字符串是长度为1,部分匹配值就是 0for (int i = 1,j=0; i < dest.length(); i++) {//当 dest.charAt(i)!=dest.charAt(j),我们需要从next[j-1]获取新的j//直到我们发现 有 dest.charAt(i) == dest.charAt(j)成立才退出//这是kmp算法的核心点  要了解如何运行,得看底层while (j>0 && dest.charAt(i) != dest.charAt(j)){j=next[j-1];}//当 dest.charAt(i)==dest.charAt(j) 满足时,部分匹配值就是 +1if (dest.charAt(i)==dest.charAt(j)){j++;}next[i]=j;}return next;}
}

5、贪心算法

简单介绍

  1. 贪婪算法(贪心算法)是指在对问题进行求解时,在每一步选择中都采取最好或者最优(即最有利)的选择,从而希望能够导致结果是最好或者最优的算法

  2. 贪婪算法所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结果(有时候会是最优解),但是都是相对近似(接近)最优解的结果

应用场景

1)假设存在如下表的需要付费的广播台,以及广播台信号可以覆盖的地区。 如何选择最少的广播台,让所有的地区都可以接收到信号

广播台 覆盖地区
K1 “北京”, “上海”, “天津”
K2 “广州”, “北京”, “深圳”
K3 “成都”, “上海”, “杭州”
K4 “上海”, “天津”
K5 “杭州”, “大连”
  1. 思路分析

    • 穷举法
    • 使用穷举法实现,列出每个可能的广播台的集合,这被称为幂集。假设总的有n个广播台,则广播台的组合总共有2ⁿ -1 个,假设每秒可以计算10个子集, 如图:
    广播台数量n 子集总数2ⁿ 需要的时间
    5 32 3.2秒
    10 1024 102.4秒
    32 4294967296 13.6年
    100 1.26*100³º 4x10²³年
    • Ø贪婪算法,效率高:

    • 目前并没有算法可以快速计算得到准备的值, 使用贪婪算法,则可以得到非常接近的解,并且效率高。选择策略上,因为需要覆盖全部地区的最小集合:

      1. 遍历所有的广播电台, 找到一个覆盖了最多未覆盖的地区的电台(此电台可能包含一些已覆盖的地区,但没有关系)

      2. 将这个电台加入到一个集合中(比如ArrayList), 想办法把该电台覆盖的地区在下次比较时去掉。

      3. 重复第1步直到覆盖了全部的地区

注意事项:

  • 贪婪算法所得到的结果不一定是最优的结果(有时候会是最优解),但是都是相对近似(接近)最优解的结果
  • *比如上题的**算法选出的是K1, K2, K3, K5,符合覆盖了全部的地区
  • 但是我们发现 K2, K3,K4,K5 也可以覆盖全部地区,如果K2 的使用成本低于K1,那么我们上题的 K1, K2, K3, K5 虽然是满足条件,但是并不是最优的.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06;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Map;public class GreedyAlgorith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创建广播电台,放入到Map中Map<String, HashSet<String>> broadcasts = new HashMap<>();//将各个广播电台放入到broadcastsHashSet<String> hashSet1=new HashSet<>();hashSet1.add("北京");hashSet1.add("上海");hashSet1.add("天津");HashSet<String> hashSet2=new HashSet<>();hashSet2.add("广州");hashSet2.add("北京");hashSet2.add("深圳");HashSet<String> hashSet3=new HashSet<>();hashSet3.add("成都");hashSet3.add("上海");hashSet3.add("杭州");HashSet<String> hashSet4=new HashSet<>();hashSet4.add("上海");hashSet4.add("天津");HashSet<String> hashSet5=new HashSet<>();hashSet5.add("杭州");hashSet5.add("大连");//加入到Mapbroadcasts.put("K1",hashSet1);broadcasts.put("K2",hashSet2);broadcasts.put("K3",hashSet3);broadcasts.put("K4",hashSet4);broadcasts.put("K5",hashSet5);//存放所有地区HashSet<String> allAreas = new HashSet<>();allAreas.add("北京");allAreas.add("上海");allAreas.add("天津");allAreas.add("广州");allAreas.add("深圳");allAreas.add("成都");allAreas.add("杭州");allAreas.add("大连");//创建ArrayList,存放选择的电台集合ArrayList<String> selects=new ArrayList<>();//定义一个临时的集合,在遍历的过程中,存放遍历过程中的电台覆盖的地区和当前还没有覆盖的地区的交集HashSet<String> tempSet=new HashSet<>();//定义一个maxKey,保存在一次遍历中,能够覆盖最大未覆盖的的地区对应的电台key//如果maxKey 不为 null ,则会加入到selectsString maxKey=null;while (allAreas.size()!=0){ //如果allAreas不为0,则表示还没有覆盖到所有的地区//每进行一次while,需要将maxKey置空maxKey=null;//遍历broadcast,取出对应的keyfor (String key:broadcasts.keySet()){//每进行一次for都需要将tempSet中的数据清除tempSet.clear();//当前这个key能够覆盖的地区HashSet<String> areas=broadcasts.get(key);tempSet.addAll(areas);//求出tempSet和allAreas 集合的交集,交集会付给tempSet//tempSet.retainAll(allAreas); 把tempSet 和allAreas 共有的部分 取出来,赋给tempSettempSet.retainAll(allAreas);//如果当前这个集合包含的未覆盖地区的数量,比maxKey指向的集合地区还多//就需要重置maxKey//tempSet.size()>broadcasts.get(key).size() 体现出贪心算法的特点,每次都选择最优的if (tempSet.size()>0&&(maxKey==null||tempSet.size()>broadcasts.get(key).size())){maxKey=key;}}//maxKey != null,就应该将maxKey加入到 selectsif (maxKey!=null){selects.add(maxKey);//将maxKey指向的广播电台覆盖的地区,从allAreas中去掉allAreas.removeAll(broadcasts.get(maxKey));}}System.out.println("得到的结果是:"+selects);}
}

6、普利姆算法

最小生成树

最小生成树(Minimum Cost Spanning Tree),简称MST。

  1. 给定一个带权的无向连通图,如何选取一棵生成树,使树上所有边上权的总和为最小,这叫最小生成树

  2. N个顶点,一定有N-1条边

  3. 包含全部顶点

  4. N-1条边都在图中


求最小生成树的算法主要是普里姆算法克鲁斯卡尔算法

简单介绍

1)普利姆(Prim)算法求最小生成树,也就是在包含n个顶点的连通图中,找出只有(n-1)条边包含所有n个顶点的连通子图,也就是所谓的极小连通子图

2)普利姆的算法如下:

(1)设G=(V,E)是连通网,T=(U,D)是最小生成树,V,U是顶点集合,E,D是边的集合

(2)若从顶点u开始构造最小生成树,则从集合V中取出顶点u放入集合U中,标记顶点v的visited[u]=1

(3)若集合U中顶点ui与集合V-U中的顶点vj之间存在边,则寻找这些边中权值最小的边,但不能构成回路,将顶点vj加入集合U中,将边(ui,vj)加入集合D中,标记visited[vj]=1

(4)重复步骤②,直到U与V相等,即所有顶点都被标记为访问过,此时D中有n-1条边

应用场景(修理问题)

1)有胜利乡有7个村庄(A, B, C, D, E, F, G) ,现在需要修路把7个村庄连通

2)各个村庄的距离用边线表示(权) ,比如 A – B 距离 5公里

3)问:如何修路保证各个村庄都能连通,并且总的修建公路总里程最短?

思路: 将10条边,连接即可,但是总的里程数不是最小.

正确的思路,就是尽可能的选择少的路线,并且每条路线最小,保证总里程数最少.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07;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PrimAlgorith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测试看看图是否创建成功char[] data = new char[]{'A', 'B', 'C', 'D', 'E', 'F', 'G'};int verxs = data.length;//邻接矩阵的关系使用二维数组表示,10000这个大数,表示两个点不连通int[][] weight = new int[][]{{10000, 5, 7, 10000, 10000, 10000, 2},{5, 10000, 10000, 9, 10000, 10000, 3},{7, 10000, 10000, 10000, 8, 10000, 10000},{10000, 9, 10000, 10000, 10000, 4, 10000},{10000, 10000, 8, 10000, 10000, 5, 4},{10000, 10000, 10000, 4, 5, 10000, 6},{2, 3, 10000, 10000, 4, 6, 10000}};//创建一个MGraph对象MGraph graph=new MGraph(verxs);//创建一个MinTree对象MinTree minTree=new MinTree();minTree.createGraph(graph,verxs,data,weight);//输出minTree.showGraph(graph);//测试普利姆算法minTree.prim(graph,0);}
}//创建最小生成树 -> 村庄路线图
class MinTree {/*** 创建图的邻接矩阵** @param graph  图对象* @param verxs  图对应的顶点个数* @param data   图的各个顶点的值* @param weight 图的邻接矩阵*/public void createGraph(MGraph graph, int verxs, char[] data, int[][] weight) {int i, j;for (i = 0; i < verxs; i++) { //顶点graph.data[i] = data[i];for (j = 0; j < verxs; j++) {graph.weight[i][j] = weight[i][j];}}}//显示图的方法 就是显示图的邻接矩阵public void showGraph(MGraph graph) {for (int[] link : graph.weight)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nk));}}/***  编写Prim算法,生成最小生成树* @param graph  图* @param v   表示从图的第几个顶点开始生成 'A'-0 'B'-1...*/public void prim(MGraph graph,int v){//visited[] 标记结点(顶点) 是否被访问过int[] visited=new int[graph.verxs];//visited[] 默认元素的值都是0,表示没有访问过for (int i = 0; i < graph.verxs; i++) {visited[i]=0;}//把当前这个节点标记为已访问visited[v] = 1;// h1 和 h2 记录两个顶点的下标int h1=-1;int h2=-1;int minWeight=10000; //将 minWeight 初始成一个大叔,后面遍历过程中,会被替换for (int k = 1; k < graph.verxs; k++) { // 因为有 graph.verxs 个顶点,普利姆算法结束后有 graph.verxs-1 条边//这个是确定每一次生成的子图,和那个结点的距离最近for (int i = 0; i < graph.verxs; i++) { // i 结点表示被访问过的结点for (int j = 0; j < graph.verxs; j++) { //j 结点表示没有被访问过的结点if (visited[i] ==1 && visited[j]==0&&graph.weight[i][j]<minWeight){//替换minWeight (寻找已经访问过的结点和未访问过的结点的权值最小的边)minWeight=graph.weight[i][j];h1=i;h2=j;}}}//找到一条边是最小System.out.println("边<"+graph.data[h1]+","+graph.data[h2]+">权值为:"+minWeight);//将当前这个节点标记为已经访问visited[h2] = 1;// minWeight 重新设置为最大值 10000minWeight=10000;}}}class MGraph {int verxs; //表示图的节点个数char[] data; //存放结点数据int[][] weight; //存放边,就是邻接矩阵public MGraph(int verxs) {this.verxs = verxs;data = new char[verxs];weight = new int[verxs][verxs];}
}

7、克鲁斯卡尔算法

简单介绍

1)克鲁斯卡尔(Kruskal)算法,是用来求加权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的算法。

2)基本思想:按照权值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n-1条边,并保证这n-1条边不构成回路

3)具体做法:首先构造一个只含n个顶点的森林,然后依权值从小到大从连通网中选择边加入到森林中,并使森林中不产生回路,直至森林变成一棵树为止

思路分析1、最小生成树

在含有n个顶点的连通图中选择n-1条边,构成一棵极小连通子图,并使该连通子图中n-1条边上权值之和达到最小,则称其为连通网的最小生成树。

例如,对于如上图G4所示的连通网可以有多棵权值总和不相同的生成树

思路分析2、算法图解

以上图G4为例,来对克鲁斯卡尔进行演示(假设,用数组R保存最小生成树结果)。

第1步:将边<E,F>加入R中。
边<E,F>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第2步:将边<C,D>加入R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C,D>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第3步:将边<D,E>加入R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D,E>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第4步:将边<B,F>加入R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C,E>的权值最小,但<C,E>会和已有的边构成回路;因此,跳过边<C,E>。同理,跳过边<C,F>。将边<B,F>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第5步:将边<E,G>加入R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E,G>的权值最小,因此将它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第6步:将边<A,B>加入R中。
上一步操作之后,边<F,G>的权值最小,但<F,G>会和已有的边构成回路;因此,跳过边<F,G>。同理,跳过边<B,C>。将边<A,B>加入到最小生成树结果R中。

此时,最小生成树构造完成!它包括的边依次是:<E,F> <C,D> <D,E> <B,F> <E,G> <A,B>

思路分析3、算法分析

根据前面介绍的克鲁斯卡尔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做法,我们能够了解到,克鲁斯卡尔算法重点需要解决的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 对图的所有边按照权值大小进行排序。
问题二 将边添加到最小生成树中时,怎么样判断是否形成了回路。

问题一很好解决,采用排序算法进行排序即可。

问题二,处理方式是:记录顶点在"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顶点的终点是"在最小生成树中与它连通的最大顶点"。然后每次需要将一条边添加到最小生存树时,判断该边的两个顶点的终点是否重合,重合的话则会构成回路。

思路分析4、判断是否构成回路


在将<E,F> <C,D> <D,E>加入到最小生成树R中之后,这几条边的顶点就都有了终点:

(01) C的终点是F。
(02) D的终点是F。
(03) E的终点是F。
(04) F的终点是F。

关于终点的说明:

  1. 就是将所有顶点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之后;某个顶点的终点就是"与它连通的最大顶点"。

因此,接下来,虽然<C,E>是权值最小的边。但是C和E的终点都是F,即它们的终点相同,因此,将<C,E>加入最小生成树的话,会形成回路。这就是判断回路的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加入的两个顶点不能都指向同一个终点,否则将构成回路。【后面有代码说明】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08;import java.util.Arrays;//克鲁斯卡尔算法 解决 公交问题
public class KruskalCase {private int edgeNum; //记录边的个数private char[] vertexs; //顶点数组private int[][] matrix; //邻接矩阵//使用 INF 表示两个顶点不能连通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INF = Integer.MAX_VALU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har[] vertexs = {'A', 'B', 'C', 'D', 'E', 'F', 'G'};int[][] matrix = {/*A     B   C      D   E    F    G  *//* A */   {0, 12, INF, INF, INF, 16, 14},/* B */   {12, 0, 10, INF, INF, 7, INF},/* C */   {INF, 10, 0, 3, 5, 6, INF},/* D */   {INF, INF, 3, 0, 4, INF, INF},/* E */   {INF, INF, 5, 4, 0, 2, 8},/* F */   {16, 7, 6, INF, 2, 0, 9},/* G */   {14, INF, INF, INF, 8, 9, 0}};//创建KruskalCase 对象实例KruskalCase kruskalCase = new KruskalCase(vertexs, matrix);kruskalCase.print();EDate[] edges = kruskalCase.getEdges();//未排序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edges));//已排序kruskalCase.sortEdge(edges);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edges));kruskalCase.kruskal();}//public void kruskal() {int index = 0; //表示最后结果数组的索引int[] ends = new int[edgeNum]; //用于保存 “已有最小生成树” 中的每个顶点在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创建结果数组 保存最后的最小生成树EDate[] rets = new EDate[edgeNum];//先获取图中所有的边的集合EDate[] edges = getEdges();System.out.println("图的边的集合" + Arrays.toString(edges) + "共" + edges.length + "条边");//按照边的权值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sortEdge(edges);//遍历 edges 数组,将边添加到最小生成树中时,判断准备加入的边是否构成回路,如果没有,就加入 rets,否则不能加入for (int i = 0; i < edgeNum; i++) {//获取到第 i 条边的第一个顶点(起点)int p1 = getPosition(edges[i].start); //p1//获取第 i 条边的第2个顶点int p2 = getPosition(edges[i].end);//获取p1这个顶点在已有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int m = getEnd(ends, p1);//取p1这个顶点在已有最小生成树中的终点int n = getEnd(ends, p2);//判断是否构成回路if (m != n) {//说明没有构成回路ends[m] = n; // 设置m在 “已有最小生成树” 中的终点 <E,F> [0,0,0,0,0,0,0,0,0,0,0,0]rets[index++] = edges[i];//有一条边 加入到}}//统计并打印 “最小生成树” ,输出 retsSystem.out.println("最小生成树为");for (int i = 0; i < index; i++) {System.out.println(rets[i]);}}//构造器public KruskalCase(char[] vertexs, int[][] matrix) {//初始化顶点数和边的个数int vlen = vertexs.length;//初始化顶点,复制拷贝的方式this.vertexs = new char[vlen];for (int i = 0; i < vertexs.length; i++) {this.vertexs[i] = vertexs[i];}//初始化边,使用的是复制拷贝的方式this.matrix = new int[vlen][vlen];for (int i = 0; i < vlen; i++) {for (int j = 0; j < vlen; j++) {this.matrix[i][j] = matrix[i][j];}}//统计边的条数for (int i = 0; i < vlen; i++) {for (int j = i + 1; j < vlen; j++) {if (this.matrix[i][j] != INF) {edgeNum++;}}}}//打印邻接矩阵public void print() {System.out.println("邻接矩阵为:");for (int i = 0; i < vertexs.length; i++) {for (int j = 0; j < vertexs.length; j++) {System.out.printf("%12d\t", matrix[i][j]);}//换行处理System.out.println();}}/*** 对边的权值进行排序处理冒泡排序** @param edges 边的集合*/private void sortEdge(EDate[] edges) {for (int i = 0; i < edges.length - 1; i++) {for (int j = 0; j < edges.length - 1 - i; j++) {if (edges[j].weight > edges[j + 1].weight) {//交换EDate tmp = edges[j];edges[j] = edges[j + 1];edges[j + 1] = tmp;}}}}/*** @param ch 顶点的值,比如'A' 'B'* @return 返回 ch 顶点对应的下标,如果找不到,返回 -1*/private int getPosition(char ch) {for (int i = 0; i < vertexs.length; i++) {if (vertexs[i] == ch) { //找到return i;}}//找不到 返回 -1return -1;}/*** 功能:获取图中边,放到EDate[] 数组中,后面我们需要遍历该数组* 是通过matrix 邻接矩阵来获取* EDate 形式[['A','B',12],['B','F',7]...]** @return*/private EDate[] getEdges() {int index = 0;EDate[] edges = new EDate[edgeNum];for (int i = 0; i < vertexs.length; i++) {for (int j = i + 1; j < vertexs.length; j++) {if (matrix[i][j] != INF) {edges[index++] = new EDate(vertexs[i], vertexs[j], matrix[i][j]);}}}return edges;}/*** 获取下标为 i 的顶点的终点,用于后面判断两个顶点的终点是否相同** @param ends 数组就是记录了各个顶点对应的终点是哪个, ends 数组是在遍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param i    表示传入的顶点对应的下标* @return 返回下标为 i的这个顶点对应的终点的下标*/private int getEnd(int[] ends, int i) {while (ends[i] != 0) {i = ends[i];}return i;}}//创建一个类EDate,它的对象实例就是一条边
class EDate {char start; //边的一个点char end;  //边的另一个店int weight; //边的权值//构造器public EDate(char start, char end, int weight) {this.start = start;this.end = end;this.weight = weight;}//重写toString方法,便于输出边@Overridepublic String toString() {return "EDate{<" + start + "," + end + "> = " + weight + '}';}
}

8、迪杰斯特拉算法

简单介绍

迪杰斯特拉(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径算法,用于计算一个结点到其他结点的最短路径。 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广度优先搜索思想),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

思路分析

设置出发顶点为v,顶点集合V{v1,v2,vi…},v到V中各顶点的距离构成距离集合Dis,Dis{d1,d2,di…},Dis集合记录着v到图中各顶点的距离(到自身可以看作0,v到vi距离对应为di)

1)从Dis中选择值最小的di并移出Dis集合,同时移出V集合中对应的顶点vi,此时的v到vi即为最短路径

2)更新Dis集合,更新规则为:比较v到V集合中顶点的距离值,与v通过vi到V集合中顶点的距离值,保留值较小的一个(同时也应该更新顶点的前驱节点为vi,表明是通过vi到达的)

3)重复执行两步骤,直到最短路径顶点为目标顶点即可结束

应用场景-最短路径

1)战争时期,胜利乡有7个村庄(A, B, C, D, E, F, G) ,现在有六个邮差,从G点出发,需要分别把邮件分别送到 A, B, C , D, E, F 六个村庄

2)各个村庄的距离用边线表示(权) ,比如 A – B 距离 5公里

3)问:如何计算出G村庄到 其它各个村庄的最短距离?

4)如果从其它点出发到各个点的最短距离又是多少?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09;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DijkstraAlforith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char[] vertex = new char[]{'A', 'B', 'C', 'D', 'E', 'F', 'G'};//邻接矩阵int[][] matrix = new int[vertex.length][vertex.length];final int N = 65535;//表示不可连接matrix[0] = new int[]{N, 5, 7, N, N, N, 2};matrix[1] = new int[]{5, N, N, 9, N, N, 3};matrix[2] = new int[]{7, N, N, N, 8, N, N};matrix[3] = new int[]{N, 9, N, N, N, 4, N};matrix[4] = new int[]{N, N, 8, N, N, 5, 4};matrix[5] = new int[]{N, N, N, 4, 5, N, 6};matrix[6] = new int[]{2, 3, N, N, 4, 6, N};//创建Graph对象Graph graph = new Graph(vertex, matrix);//测试,看看图的邻接矩阵是否OKgraph.show();//测试一把迪杰斯特拉算法graph.dijkstra(6);graph.showDijkstra();}
}//创建图
class Graph {private char[] vertex;  //顶点数组private int[][] matrix; //邻接矩阵private VisitedVertex vv; //已经访问的顶点的集合//构造器public Graph(char[] vertex, int[][] matrix) {this.vertex = vertex;this.matrix = matrix;}//显示图public void show() {for (int[] link : matrix)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link));}}//迪杰斯特拉算法实现public void dijkstra(int index) {vv = new VisitedVertex(vertex.length, index);update(index); //更新index顶点到周围顶点的距离和前驱顶点for (int j = 1; j < vertex.length; j++) {index=vv.updateArr();//选择并返回新的访问顶点update(index); //更新index顶点到周围顶点的距离和前驱顶点}}//更新index下标顶点到周围顶点的距离和中欧为顶点的前驱顶点private void update(int index) {int len = 0;//根据遍历我们的邻接矩阵 matrix[index]for (int j = 0; j < matrix[index].length; j++) {// len 含义是:出发顶点到index顶点的距离 + 从 index 到 j 顶点的距离的和len = vv.getDis(index) + matrix[index][j];//如果 j 顶点没有被访问过,并且len 小于出发顶点到 j 顶点 的距离,就需要更新if (!vv.in(j) && len < vv.getDis(j)) {vv.updatePre(j, index); //更新 j 顶点的前驱为 index 顶点vv.updateDis(j, len);  // 更新出发顶点到 j 顶点的距离}}}public void showDijkstra(){vv.show();}}//已访问顶点的集合
class VisitedVertex {//记录各个顶点是否访问,1表示访问过,0未访问,会动态更新public int[] already_arr;//每个下标对应的值为前一个顶点下标,会动态更新public int[] pre_visited;//记录出发顶点到其他所有顶点的距离,比如 G 为出发顶点,就会记录G到其他顶点的距离,会动态更新,求出的最短距离就会记录到dispublic int[] dis;/*** 构造器** @param length 表示顶点的个数* @param index  表示出发顶点对应的下标 比如G顶点,下标就是6*/public VisitedVertex(int length, int index) {this.already_arr = new int[length];this.pre_visited = new int[length];this.dis = new int[length];//初始化 dis 数组Arrays.fill(dis, 65535);this.already_arr[index] = 1; //设置出发订单被访问为1this.dis[index] = 0;//设置出发顶点的访问距离为0}/*** 判断index顶点是否被访问过** @param index* @return 如果被访问过,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public boolean in(int index) {return already_arr[index] == 1;}/*** 更新出发顶点到index顶点的距离** @param index* @param len*/public void updateDis(int index, int len) {dis[index] = len;}/*** 更新pre这个顶点的前驱顶点为index顶点** @param pre* @param index*/public void updatePre(int pre, int index) {pre_visited[pre] = index;}/*** 返回出发顶点到index顶点的距离** @param index*/public int getDis(int index) {return dis[index];}//继续选择并返回新的访问顶点,比如G点完后,就是A点作为新的访问顶点(注意不是出发顶点)public int updateArr() {int min = 65535, index = 0;for (int i = 0; i < already_arr.length; i++) {if (already_arr[i] == 0 && dis[i] < min) {min = dis[i];index = i;}}//更新index,顶点被访问过already_arr[index]=1;return index;}//显示最后的结果//即将三个数组的情况输出public void show(){System.out.println();//输出already_arrfor (int i : already_arr) {System.out.print(i+" ");}System.out.println();//输出pre_visitedfor (int i : pre_visited){System.out.print(i+" ");}System.out.println();//输出disfor (int i : dis){System.out.print(i+" ");}}}

9、弗洛伊德算法

简单介绍

1、和Dijkstra算法一样,弗洛伊德(Floyd)算法也是一种用于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该算法名称以创始人之一、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罗伯特·弗洛伊德命名

2、弗洛伊德算法(Floyd)计算图中各个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3、迪杰斯特拉算法用于计算图中某一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4、弗洛伊德算法 VS 迪杰斯特拉算法:迪杰斯特拉算法通过选定的被访问顶点,求出从出发访问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弗洛伊德算法中每一个顶点都是出发访问点,所以需要将每一个顶点看做被访问顶点,求出从每一个顶点到其他顶点的最短路径

思路分析

1)设置顶点vi到顶点vk的最短路径已知为Lik,顶点vk到vj的最短路径已知为Lkj,顶点vi到vj的路径为Lij,则vi到vj的最短路径为:min((Lik+Lkj),Lij),vk的取值为图中所有顶点,则可获得vi到vj的最短路径

2)至于vi到vk的最短路径Lik或者vk到vj的最短路径Lkj,是以同样的方式获得

3)弗洛伊德(Floyd)算法图解分析-举例说明

应用场景

1)战争时期,胜利乡有7个村庄(A, B, C, D, E, F, G) ,现在有六个邮差,从G点出发,需要分别把邮件分别送到 A, B, C , D, E, F 六个村庄

2)各个村庄的距离用边线表示(权) ,比如 A – B 距离 5公里

3)问:如何计算出各村庄其它各村庄的最短距离?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10;import java.util.Arrays;//弗洛伊德算法
public class FloydAlgorithm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测试看看图是否创建成功char[] vertex = {'A', 'B', 'C', 'D', 'E', 'F', 'G'};//创建邻接矩阵int[][] matrix = new int[vertex.length][vertex.length];final int N = 65535;matrix[0] = new int[]{0, 5, 7, N, N, N, 2};matrix[1] = new int[]{5, 0, N, 9, N, N, 3};matrix[2] = new int[]{7, N, 0, N, 8, N, N};matrix[3] = new int[]{N, 9, N, 0, N, 4, N};matrix[4] = new int[]{N, N, 8, N, 0, 5, 4};matrix[5] = new int[]{N, N, N, 4, 5, 0, 6};matrix[6] = new int[]{2, 3, N, N, 4, 6, 0};//创建一个图对象Graph graph = new Graph(vertex.length, matrix, vertex);//调用 floyd()graph.floyd();graph.show();}
}//创建图
class Graph {private char[] vertex; //存放顶点数组private int[][] dis; //保存从各个顶点出发到其他顶点的距离,最后结果也保存在该数组中private int[][] pre; //保存到达目标顶点的前驱顶点/*** 构造器** @param length 大小* @param matrix 邻接矩阵* @param vertex 顶点数组*/public Graph(int length, int[][] matrix, char[] vertex) {this.vertex = vertex;this.dis = matrix;this.pre = new int[length][length];//对pre数组初始化,存放的是前驱顶点的下标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Arrays.fill(pre[i], i);}}//显示方法,显示dis数组和pre数组public void show() {//为了便于查看char[] vertex = {'A', 'B', 'C', 'D', 'E', 'F', 'G'};for (int k = 0; k < dis.length; k++) {//先将pre数组输出的一行数据for (int i = 0; i < dis.length; i++) {System.out.print(vertex[pre[k][i]] + " ");}System.out.println();//输出dis 的一行数据for (int i = 0; i < dis.length; i++) {System.out.print("(" + vertex[k] + "到" + vertex[i] + "的最短路径是" + dis[k][i] + ") ");}System.out.println();System.out.println();}}//弗洛伊德算法public void floyd() {int len = 0; //变量保存距离//对中间顶点遍历,k就是中间顶点下标for (int k = 0; k < dis.length; k++) {//从 i 顶点开始出发 ['A', 'B', 'C', 'D', 'E', 'F', 'G']for (int i = 0; i < dis.length; i++) {//到达终点 j ['A', 'B', 'C', 'D', 'E', 'F', 'G']for (int j = 0; j < dis.length; j++) {len = dis[i][k] + dis[k][j]; // => 求出从 i 顶点出发,经过k中间顶点,到达j顶点距离if (len < dis[i][j]) { //如果len 小于 dis[i][j]dis[i][j] = len; // 更新距离pre[i][j] = pre[k][j]; //更新前驱顶点}}}}}}

10、马踏棋盘算法

游戏展示

马踏棋盘算法介绍和游戏演示

1)马踏棋盘算法也被称为骑士周游问题

2)将马随机放在国际象棋的8×8棋盘Board[0~7][0~7]的某个方格中,马按走棋规则(马走日字)进行移动。要求每个方格只进入一次,走遍棋盘上全部64个方格

思路分析

1)马踏棋盘问题(骑士周游问题)实际上是图的深度优先搜索(DFS)的应用。

2)如果使用回溯(就是深度优先搜索)来解决,假如马儿踏了53个点,如图:走到了第53个,坐标(1,0),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没办法,那就只能回退了,查看其他的路径,就在棋盘上不停的回溯…… ,思路分析+代码实现

3)分析第一种方式的问题,并使用贪心算法(greedyalgorithm)进行优化。解决马踏棋盘问题.

使用前面的游戏来验证算法是否正确

解决步骤

  1. 创建棋盘 chessBoard , 是一个二维数组
  2. 将当前位置设置为已经访问,然后根据当前位置,计算马儿还能走哪些位置,并放入到一个集合中(ArrayList), 最多有8个位置, 每走一步,就使用step+1
  3. 遍历ArrayList中存放的所有位置,看看哪个可以走通 , 如果走通,就继续,走不通,就回溯.
  4. 判断马儿是否完成了任务,使用 step 和应该走的步数比较 , 如果没有达到数量,则表示没有完成任务,将整个棋盘置0

注意:马儿不同的走法(策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效率也会有影响(优化)

//创建一个Point
Point p1 = new Point();
if((p1.x = curPoint.x - 2) >= 0 && (p1.y = curPoint.y -1) >= 0) {ps.add(new Point(p1));
}

使用贪心算法对原来的算法优化

1. 我们获取当前位置,可以走的下一个位置的集合
//获取当前位置可以走的下一个位置的集合
ArrayList<Point> ps = next(new Point(column, row));
2. 我们需要对 ps 中所有的Point 的下一步的所有集合的数目,进行非递减排序,就ok ,  9, 7, 6, 5, 3, 2, 1 //递减排序1, 2, 3, 4, 5, 6, 10, //递增排序1, 2, 2, 2, 3, 3, 4, 5, 6 // 非递减  递增,但有重复数9, 7, 6, 6, 6, 5, 5, 3, 2, 1  //非递增  递减,但有重复数

代码展示

package demo11;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Comparator;public class HorseChessborad {private static int X; //表示棋盘的列数private static int Y; //表示棋盘的行数//创建一个数组,标记棋盘的各个位置是否被访问过private static boolean[] visited;//使用一个属性标记是否棋盘的所有位置都被标记private static boolean finished; //如果为true,表示成功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骑士周游算法,开始执行~~");//测试骑士周游算法是否正确X=8;Y=8;int row=1; //马儿初始位置的行,从1开始编号int column=1; //马儿初始位置的列,从1开始编号//创建棋盘int[][] chessboard=new int[X][Y];visited=new boolean[X*Y];// 初始值都是false//测试耗时long start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traversalChessboard(chessboard,row-1,column-1,1);long end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System.out.println("共耗时:"+(end-start)+"毫秒");//输出棋盘的最后情况for (int[] rows:chessboard){for (int step:rows){System.out.print(step+"\t");}System.out.println();}}/*** 完成骑士周游问题的算法** @param chessboard 棋盘* @param row        马儿当前的位置的行 从0开始* @param column     马儿当前的位置的列 从0开始* @param step       是第几步,初始位置就是第一步*/public static void traversalChessboard(int[][] chessboard, int row, int column, int step) {chessboard[row][column] = step;//标记该位置已访问visited[row * X + column] = true;//获取当前位置可以走的下一个位置的集合ArrayList<Point> points = next(new Point(column, row));//对points进行排序,排序的规则就是对points的所有的Point对象的下一步的位置的数目,进行非递减排序//优化方法sort(points);//遍历pointswhile (!points.isEmpty()) {Point p = points.remove(0);//取出下一个可以走的位置//判断该点是否已经访问过if (!visited[p.y * X + p.x]) {//说明还没有访问过traversalChessboard(chessboard, p.y, p.x, step + 1);}}//判断马儿是否完成任务,使用 step 和应该走的步数比较//如果没有达到数量,则表示没有完成任务,将整个棋盘置 0//说明//step < X * Y 成立的情况有两种//1. 棋盘到目前位置,仍然没有走完//2. 棋盘处于一个回溯过程if (step < X * Y && !finished) {chessboard[row][column] = 0;visited[row * X + column] = false;}else {finished=true;}}/*** 功能:根据当前位置(Point),计算马儿还能走哪些位置(Point),并放入到一个集合中(ArrayList),最多有8个位置** @param curPoint* @return*/public static ArrayList<Point> next(Point curPoint) {//创建一个ArrayListArrayList<Point> points = new ArrayList<>();//创建一个PointPoint p1 = new Point();//判断马儿能走5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2) >= 0 && (p1.y = curPoint.y - 1) >= 0)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6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1) >= 0 && (p1.y = curPoint.y - 2) >= 0)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7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1) < X && (p1.y = curPoint.y - 2) >= 0)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0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2) < X && (p1.y = curPoint.y - 1) >= 0)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1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2) < X && (p1.y = curPoint.y + 1) < Y)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2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1) < X && (p1.y = curPoint.y + 2) < Y)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3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1) >= 0 && (p1.y = curPoint.y + 2) < Y) {points.add(new Point(p1));}//判断马儿能走4的位置(根据上文展示的图判断)if ((p1.x = curPoint.x - 2) >= 0 && (p1.y = curPoint.y + 1) < Y) {points.add(new Point(p1));}return points;}//优化//根据当前这一步的所有的下一步的选择位置,进行非递减排序,减少回溯的可能public static void sort(ArrayList<Point> points){points.sort(new Comparator<Point>() {@Overridepublic int compare(Point o1, Point o2) {//获取到o1点的下一步的所有的位置个数int count1 = next(o1).size();//获取到o2点的下一步的所有的位置个数int count2 = next(o2).size();if (count1<count2){return -1;}else if (count1==count2){return 0;}else {return 1;}}});}}

14.程序员常用10种算法相关推荐

  1. 数据结构和算法-14.程序员常用10种算法

    1. 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 1.1 介绍 二分查找算法只适用于从有序的数列种进行查找,将数列排序后再进行查找 二分查找法的运行时间为对数时间O(log2 n),即查找到需要的目标位置最多只需要log ...

  2. 第 14 章 程序员常用 10 种算法

    第 14 章 程序员常用 10 种算法 1.二分查找算法 1.1.二分查找算法介绍 前面我们讲过了二分查找算法,是使用递归的方式,下面我们讲解二分查找算法的非递归方式 二分查找法只适用于从有序的数列中 ...

  3. 算法与数据结构学习(58)-程序员常用10种算法(佛洛依德算法)

    弗洛伊德(Floyd)算法介绍 和Dijkstra算法一样,弗洛伊德(Floyd)算法也是一种用于寻找给定的加权图中顶点间最短路径的算法.该算法名称以创始人之一.1978年图灵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计算 ...

  4. [置顶] 完美程序员的10种品质

    完美程序员的10种品质 转载自:http://zhousir.net/ 谁是完美程序员?著名博客作家Alex Iskold在<明星软件工程师的10种特质>一文中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1. ...

  5. 完美程序员的10种品质

    导读:谁是完美程序员?著名博客作家Alex Iskold在<明星软件工程师的10种特质>一文中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1. 热爱编程 2. 完成事情 3. 持续重构代码 4. 使用设计模式 ...

  6. 数据结构和算法之常用 10 种算法

    目录 1.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 2.分治算法 2.1分治算法最佳实践-汉诺塔 3.动态规划算法 4.KMP 算法 4.1KMP 算法最佳应用-字符串匹配问题 5.贪心算法 5.1贪心算法最佳应用-集 ...

  7. 程序员必读10本算法书推荐

    算法可以说是学习编程时关键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但是算法的"难"却吓退了很多人.有人学算法更多是为了通过面试,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算法在提高编程技能方面,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实际上,无论 ...

  8. 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员常用的十种算法:上1~5)

    一:二分查找 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介绍 (1)前面我们讲过了二分查找算法,是使用递归的方式,下面我们讲解二分查找算法的非递归方法 (2)二分查找法只适用于从有序的数列中进行查找(比如数字和字母等), ...

  9. 程序员常用十大算法(上)

    1.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实现) 1.1 二分查找算法(非递归)介绍 我们以前了解过二分查找算法,但是使用的是递归实现,下面我们了解二分查找算法的非递归实现 (注意) :二分查找算法只适用于有序的数列. ...

  10. 对长度为200的有序表进行二分查找_程序员常用的查找算法(顺序、二分、插值、分块、斐波那契)...

    顺序查找 基本思想 属于线性查找和无序查找,从一端开始顺序扫描,直到找到与目标值value相等的元素. 这是最基本的查找方法,也是时间复杂度最高的查找算法. 在数据过多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 代码实现 ...

最新文章

  1. 法院判决:优步无罪,无人车安全员可能面临过失杀人控诉
  2. 实战项目---模拟商品采购中心信息平台
  3. nagios 使用mysql_Nagios监控MySQL
  4. webpack4配置基础
  5. 从《四驱兄弟》到“联想中国”
  6. 浅入深出被人看扁的逻辑回归!
  7. 缓存设计方案 你了解吗 SpringBoot 快速集成实现一级缓存Redis和二级缓存Caffeine 可自定义扩展
  8. 从零开始学习音视频编程技术(六) FFMPEG Qt视频播放器之显示图像
  9. pycharm安装怎么选_安装新风系统,地送风和顶送风哪种?专业师傅分析,不纠结怎么选...
  10. Linux内存buffer和cpu cache的区别
  11. ImportError: cannot import name 'PILLOW_VERSION'
  12. OLTP在线事务处理
  13. python冰雪奇缘使用教程_99 行 Python 代码实现《冰雪奇缘》特效?网友:大神碉堡!...
  14. 双眼融合训练一个月_视觉融合功能的四种训练方法
  15. 乔纳森 刘易斯 oracle,火箭或用新劳资协议追小加 特赦条款下签刘易斯
  16. 黑马程序员--技术网站网址2
  17. pygame 躲避僵尸
  18. vue php聊天室,实时聊天室:基于Laravel+Pusher+Vue通过事件广播实现
  19. Win系统 - Windows下的沙盒运行模式,竟然这么有用?!
  20. 【对话生成】常见对话生成数据集整理,含下载链接(更新至2022.06.04)

热门文章

  1. 武汉市房价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分析(Python)
  2. python进阶学习之路
  3. 反编译工具jd-gui、luyten学习使用
  4. java voip 的sip服务器搭建_用ASTERISK搭建自己的免费VOIP服务器
  5. 接收诊断响应的相关CAPL函数,具有较高的可复用性
  6. TestStand-调用LabVIEW
  7. 计算机专业英语大作业,专业英语大作业
  8. 利用计算机模拟,科学家试图利用计算机模拟整个宇宙的演化
  9. 安装使用FLTK图形库
  10. python下载docx模块_怎么下载python-docx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