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作者:feb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answer/695326020

这个我必须要以亲身经历作答。我老板南开大学数学系本硕博,数学功底极其扎实。我本科毕业于成电,没学过数学分析,老板对我的评价是数学功底很不扎实。

刚读博时,老板让我在信息论和编码两个当中选一个搞。由于我对信息论难不难完全没概念,就选了香农信息论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来,我才知道我作为老板的开山大弟子,后续的师弟师妹没有一个选择做信息论的,全部做的编码。

后来我做了几年,我发现老板也不懂,我就问他,老师你为什么不做这个方向呢?老板说这个方向太难,他不敢做,怕做很多年都没成果。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感觉信息论很难,现在想起来,其实是当时自己基础差,天不怕地不怕,压根不知道啥是难。自己啥问题都敢去搞,即无知者无畏。

现在我毕业多年了,在信息论领域也算小有所成。老板有一次跟我聊天时说过,他很羡慕我,我啥都敢去做,科研其实就需要我这种愣头青气质。如果在做之前就畏首畏尾的,那永远不可能搞出大成果。

所以我认为,拥有平头哥这种简单粗暴单纯气质的人最适合搞科研。想法太多,城府太深的人不适合搞科研。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answer/651149106

读博期间,身边有科研大牛,也有挣扎了七八年黯然退学者。工作后,也经常有学生来问自己适不适合做科研。根据观察,总结了以下几条,窃以为基本能判断这个学生今后在科研路上是否顺利。

首先要明确,做科研和智商关系不大。只要能考上本科,智商都不会太差,都已经满足了博士毕业的智力门槛。科研要求的不是“智商”,而是一个健全、成熟、强壮的“心智”。健全成熟强壮的心智=自制力+抗压力+能动性。

一、自制力

这是做科研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以学术为生,意味着没有任何上级有权强制你工作,也没有任何硬性时间表来约束你。你的一切行动完全靠你自己的意志进行规划和执行。

博士毕业,最低要求日均5小时的工作量,这是指排除发呆刷网页之外的高度投入的纯工作量。一个(能进入211以上学校工作的)优秀博士,则要求日均8小时以上的工作量。而要拿到高校终身教职,基本要维持日均8小时的工作状态至少6-10年

博士还要执行严苛的时间管理,在繁忙的工作中,作息规律,坚持锻炼,保持身体强壮。很多博士读不下来的原因是身体先垮掉了。

工作后,更是要处理家庭、学校、科研的好几摊子事,在一堆杂事中挤出充足的科研时间。这需要极为强大的自制力和执行力。

所以自制力是科研最基本的要求。那种看半小时书就忍不住刷微信、朋友一叫就忍不住出去玩、想减肥却忍不住狂吃垃圾食品、想锻炼又懒得去健身房的人,不适合做科研。

二、抗压力

做科研,“投稿-退稿”的循环、学术同行的批评是最基本的日常。

普通水平的博士生在起步期发一篇论文,平均要被退稿3-5次。要持续产出,每年可能有数篇文章在同时写作和投稿。也就是说,最糟糕的情况下,一个博士生有可能每年收十几封退稿信。

且,每一篇论文投稿前,从idea状态开始,就要先经过导师、同门、学界同仁的一轮批判挑刺,再以工作论文的形态参加几次学术会议,面临同行们另几轮批判。每篇论文,发表状态和初稿状态都是面目全非。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的过程。

面对不断的退稿和同行批判,几乎每个年轻学者都无数次扪心自问,自己做的题目是否成立,这篇文章是否还要投出去,甚至,自己是否适合做学术。

很多优秀的学术苗子,博士读不下来,不是因为学术水平,而是因为心理崩溃。坚持下来的,一定有一个百毒不侵、甚至越挫越勇的内心。

那种被退两次稿就心灰意冷的,被同行批评几句就怀疑人生的,不适合读博。或者说,玻璃心不适合做学术。

三、能动性

学术,是一个创造性过程。没有人会手把手的教你解决问题。问题有待于你自己去发现,解决方案也要你自己去寻找。

而且在现代学术界,要做好学术,要解决的不仅是学术问题,更要解决学术之外的层出不穷的技术性问题。这是持续、高速产出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青椒时刻保持充足的好奇心、行动力和主动性。面对难题,积极主动灵活的实验各种解决方案,而不是干坐等死或等高人拯救。

例如,合格的学术研究者,要快速、全面的获取各种最新文献和学界动态,这就要熟练的掌握搜索、管理信息和数据的技巧。

学术研究者还要持续学习新知识,要不断的吸收消化新的理论框架,甚至有时要自学各种统计、编程、外语……乃至文字图片排版技术。

学术研究者还要建立自己的学术人际网络,考虑如何主动进行同行交流,如何规划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

学术研究者还要统筹规划各种学术任务,考虑如何最高效的持续性投稿、如何申请课题经费支持科研。

以上工作,不是坐在书房实验室里闷头读书做实验就能完成的,而要求学者有充沛的精力、活跃的思维——更为重要是的,极高的主动性。

因此,遇到难题就当伸手党,等着别人来救的;不到deadline不行动,不被导师催不行动的;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对新事物新技术接受慢、理解困难的;缺乏规划性,随心所欲乱七八糟的;简而言之,缺乏能动性的,不适合做学术。

作者:知乎用户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answer/1170097117

勤于思考并乐于付诸实践的人适合搞科研。

(1)科研做的好的人本科成绩有好的有一般的,GPA并没有太强的相关性。这就是说科研本质上是探索新知识,跟大学时期主要是上课考试很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本科成绩很好的科研做的并不好(俗话就是高分低能,听说相当一部分斯里兰卡人考试巨牛,科研一塌糊涂)。

(2)本科985的不一定比211的科研做的好。一般来说985基础打得好,科研有后劲。但是有一种情况:如果因为自己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自我感觉良好不谦虚求学,不懂的也不拉得下脸去请教。这样自我妨碍会导致进步受阻,科研进展缓慢,然后就是各种找其他借口,唯独不静下心来学不会的。这种顶着985本科学历的帽子,把人给拖累了;还不如其他大学毕业生,人家说反正我啥都不懂,问问题也没有啥压力,反而进步很快。

(3)搞科研静不下心,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的做不了科研。然后告诉自己反正我以后要转行,这个学了也没用。这是大错特错,除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职业道德考虑,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你在老本行都做不好,转行不可能会比你在本行业的level高的。所以只要还在搞科研就要认真,哪天想转了也要认真负责。科研人员要有责任感,不管干啥你是社会主义实现四化的中坚力量。

(4)独立思考在科研中至关重要。很多研究项目就是在重新审视前人的研究,用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手段研究被人熟知的体系,例如水的动力学性质到现在还没完全理解,现在仍然是科研热点。在没有亲自确认的情况下,原则上你应该怀疑一切,包括所有书上的,文献里的和权威人士,因为科研的每一次“拿来主义”都是有风险的,你可能被别人带跑偏(尤其是公式,typo是很常见的),前人有主观和时代局限性,盲从权威是不可取的。

(5)执行力也很重要。很多时候,科研不是光靠想就能推进的,有个猜想就需要去验证,科学研究也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做实验的做实验,没有条件的做模拟。光在那猜这个问题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是不行的,科研永远不是问“你觉得”也不是“我觉得”更不是“咱俩都觉得”,而是有客观证据表明是这个原因。永远不要说“我觉得”,show the avidence,拿证据说话!

(6)警惕统计相关性和因果关系的混用。最近机器学习很火,但是它不能代替科学的终极目标:寻找因果性。科学就是要凝练出理论,可以预测物质行为,解释科学现象,制造有用的东西等。

(7)不要太容易受别人影响,每个科研项目都有其特点,有的前期进展快,有的前期慢后面势如破竹。有的顶尖科学家看着就非常聪明,有的看起来非常愚蠢,净问些本科生都会的问题。有的领域文章影响因子高有的低,很多国际大牛一生都没发过CNS也不妨碍原创性影响深远的工作。科研无定式,才是科研的真正形态。

作者:大黄鸭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answer/1942979401

通过我长期观察,科研群体里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在工作时间,闷声做实验,收集数据,写文章,发文章;然后继续闷声做实验,收集数据,……。

第二种人在工作时间,一会儿做个实验,一会儿和别人吹比,一会儿又去和老板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找不到这个人了。

第一种人在工作时间之外,基本上就宅在家里睡觉,做做饭,养养花,要么就打一天游戏。不是不想出去玩,是实在太累了玩不动。

第二种人在工作时间之外,一会儿做个实验,一会儿和别人吹比,一会儿又去和老板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找不到这个人了。

第一种人在节假日的时候,周边走走,陪陪家人,旅旅游,看看剧,洗洗衣服,约约朋友上上网,要么就是睡觉。

第二种人在节假日的时候,一会儿做个实验,一会儿和别人吹比,一会儿又去和老板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找不到这个人了。

第一种人课题进展顺利的时候,春风满面,大好快干,天天打鸡血。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在一旁愁眉苦脸,想破脑袋。

第二种人在课题进展顺利/不顺利的时候,一会儿做个实验,一会儿和别人吹比,一会儿又去和老板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找不到这个人了。

第一种人除了搞科研外,也会看看基金,看看股票,关注一下大盘走向,和同门聊聊什么时候买房子,什么时候养孩子。然后看到第二种人——

他们一会儿做个实验,一会儿和别人吹比,一会儿又去和老板在办公室里谈笑风生,一会儿又找不到这个人了。

然后一般情况下,第二种人,啊不,应该说这类大仙,都比较适合搞科研……

作者:冲气以为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009199/answer/694336206

大部分人会认为学霸适合做科研,当然这个是正相关,不过我想剖析一下另一方面,学渣也可以很适合做科研。

在科研界,越往上走就越会发现,不少学渣最终走到了很多学神都难以企及的level和位置,而且并不是个例。为什么?因为他们年轻时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学无术学习上战五渣,但是他们深刻了解自己渣是为了什么。

换句话说,他们无时无刻都很懂得在什么特定时间做什么事情对自己最重要,现在这个时间点拧哪颗螺丝会对自己的宏伟蓝图产生最重大的影响。在他们眼里,世界是四维的,第四维度也是最关键的维度,就是时间。

所以,学习上的事情,该牺牲就牺牲。带着这样的mindset,他们根本不屑于千军万马独木桥,早早另辟蹊径爬上了最快的船,构思设计好了对于自己最完美的方向,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合作关系。也因为这样的洞察力和宏观架构,他们可以为长期的大目标而努力隐忍而毫不痛苦,常年持续付出大量不被人理解的投入,无视世俗的标准的认可。

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大图景,同时又懂得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因此他们内心无比坚定,完全不会care因为掌握知识或者尝到其他小甜枣而带来的短暂充实和满足的小快乐,最恰当的时候做实最关键的事。就这样沉潜数年,终于,在时机到来的时候,这些学渣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高段位地拿下万众瞩目下最闪耀的东西,无悬念地淘汰大量世俗意义上的学霸,成为浩淼星辰里闪着微光的一颗新星。

总之,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渣没问题,有蓝图,看势做事稳准狠的渣是霸。

推荐阅读:

我的2022届互联网校招分享

我的2021总结

浅谈算法岗和开发岗的区别

互联网校招研发薪资汇总

2022届互联网求职现状,金9银10快变成铜9铁10!!

公众号:AI蜗牛车

保持谦逊、保持自律、保持进步

发送【蜗牛】获取一份《手把手AI项目》(AI蜗牛车著)

发送【1222】获取一份不错的leetcode刷题笔记

发送【AI四大名著】获取四本经典AI电子书

什么样的人适合搞科研?相关推荐

  1. 材料和计算机哪个好搞科研,这四类专业适合“搞科研”,但找工作很难,不想当科学家最好别报...

    原标题:这四类专业适合"搞科研",但找工作很难,不想当科学家最好别报 很多学生上大学最主要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能在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选择专业要比选择学校 ...

  2. 什么性格的人适合做科研?

    科研要求的不仅仅是"智商",还需要"心智".做科研,最需要的是一个健全.成熟.强壮的心智. 健全成熟强壮的心智=自制力+抗压力+能动性. 要做好学术,要解决的不 ...

  3. 苹果电脑mac截屏_谁说 mac系统 不适合搞科研? | 假期不宜出门,宜学习!

    搞科研的朋友们每天都离不开电脑!于是,科研界又分为 Windows 派和 Mac 派.要想提高生产力,本人还是想大吼一声:Mac 大法好! 看着师弟师妹对着苹果电脑咬牙切齿,恨不得分分钟砸了它:殊不知 ...

  4. 清华博士牛人谈如何搞科研

    首先就要从当初咱们为什么要读博士.搞科研说起,现在看看无非下面两点原因: 1.想搞个博士学位.自己学到有用的东西,为今后出去混打下好的基础.准备一个好名头: 2.对科研感兴趣,梦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像前 ...

  5.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国内的各种科研人才,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科研人才? 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更具体一些:走 ...

  6.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是这样的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国内的各种科研人才,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 ...

  7.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要彻底卸下担子,搞“科研”去了。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要彻底卸下担子,搞"科研"去了. 3月17日,黄峥发布2021年度致股东信,宣布经董事会批准后将董事长职位交棒给现任CEO陈磊. 在不再担任董事长和拼多多管理职位 ...

  8. 试试回答Frankyang的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攻读博士学位?

    frankyang在他的113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激发了我说两句的欲望.原始问题在这里. 问题:什么样的人适合 攻读博士学位?[Q:What kind of people fits to persuit ...

  9. 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转)

    徐坚: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 如果一个社会里什么人都可以做科研,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徐坚研究员在其科学网博客发表博文--<哪些人不适合去做科研?>, ...

  10. 真相残酷:如何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

    如何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看看大神怎么回答? 本文内容主要来源:知乎 高赞回答一 作者:周不润 来源:知乎 我认为绝大多数需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做科研的人,都可以去做科研,除了两类人不适合: 1.对科 ...

最新文章

  1. ArcGIS Runtime for .Net Quartz开发探秘(三):承接来自GIS服务器的服务
  2. Django新建项目
  3. GPhone、OPhone、UPhone、APhone、IPhone:满城尽带XPhone
  4. sql datetime 排序_超全的数据库建表/SQL/索引规范,建议贴在工位上!
  5. mongo04---基本查询
  6. Bailian2966 时区转换【时区计算】
  7. [Android] 环境配置之正式版Android Studio 1.0
  8. html实体注册商标,html 注册商标,html 注册商标代码
  9. win10插入耳机没声音解决办法
  10. uni-app三级联动笔记
  11. 针对网页开发者的滚动锚定功能
  12. Xen vtpm安装随笔
  13.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机制 空穴的概念
  14. 计算机监控系统规程,SC-计算机监控系统检修规程-29.doc
  15. ArcGIS如何获取地理要素的几何边界
  16. 轻酷宝学院:汽车4S店小程序在线开发教程
  17. TDW VS 飞天5K
  18. C#编写的短路计算程序
  19. 笔记本打印时出现打印机出现异常配置问题_两种方法处理win10打印机遇到异常配置问题报错“0x8007007e”?...
  20. Deriving from BindableBase更简单的绑定通知

热门文章

  1. 人人车严选店成都首店开业 占地面积1.2万平米
  2. java基础(一)基础认识、数据类型
  3. 一个Logo道出了DELL EMC存储的追求与梦想
  4. Java内存泄漏的排查总结
  5. 魔兽linux版本,linux下玩warcraft III(魔兽)
  6. 复信号与信号的I/Q值
  7. Bootstrap框架——栅格系统
  8. outlook qr码在哪里_Outlook与iPhone并存管理通讯录
  9. python透视表画图_透视表、交叉表、matplotlib作图
  10. 显卡内存管理机制及驱动实现(Intel gma500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