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国内的各种科研人才,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科研人才?

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更具体一些:走上科研之路,需要培养什么能力?具体怎么样才能培养这些能力?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整理了知乎《一个博士生接受怎样的训练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问题下、来自各个领域博主的一些回答。

在长期的学业生涯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科研方面的经验。

不仅是博士,这篇文章里面涉及到的学习能力,同样适合有志于科研、或是想要提升自我的同学。

作为过来人,这些答主的观点,也许能给大家的求学路带来一些参考。

搞科研,需要什么能力?

严密的逻辑思维

首先,是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知乎答主@浩浩耗 表示,自己曾经也以为自己的逻辑思维足够严密,然而读博期间,才知道逻辑依旧可以被不断训练提升。

其实曾经的我也不知天高地厚的以逻辑鬼才自居,直到进了我老板的组,第一次做组会汇报的时候,逻辑被锤了个稀巴烂……

我们组会日常的一个训练叫做hypothesis talk, 其实就是像全组展示,你选择的研究方向是基于一个什么样的假设,然后大家围绕你的假设以及实验设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其实这个很重要,因为基本上如果你要基于这个假设来开展你的项目,那么这个假设的好坏可以说就基本决定了你这个项目的上限,或者说的更直白一点,能发什么等级的paper。

我博士四年,印象中听到老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应该就是,只有当不管最终的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hypothesis,你都能基于这个结果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时,这才是一个好的hypothesis(用人话说,不管结果好坏,paper都能发)。

就为了这句话,我的逻辑被摧残了四年,但现在回想起来,确实发现逻辑这东西是没有上限的,只要持续摧残,它依然能有所提高。

 hypothesis talk PPT内容,图源@知乎 浩浩耗

快速锁定关键信息的能力

此外,@浩浩耗 也表示,这里面同样需要用到快速锁定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个能力,主要用在读文献上,有助于对行业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

我自己感觉到读文献的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差不多是在一次大概一个月看了100篇文献之后吧。也是被我老板逼的,现在回想起来都有点发怵……

所以没办法,只有逼着自己开启浪读模式,记得当时给自己规定的是,一篇paper不能超过20min,并且之后要自己闭卷用英文把这篇文章的key point写出来。

当然一开始非常痛苦,但越到后面发现速度越快,当然一个月后的项目讨论也比较顺利,并且我发现从此以后看文献的技能好像进入了下一个等级。

现在的工作中,其实我每天也要阅读大量的信息,行业的,专业的,投资领域的,噢对,还有写知乎文章需要看的材料。发现从这个能力中受益颇深。

心理承受能力

除了上述有关论文与阅读文献的能力以外,@浩浩耗 也提到,抗压(心理承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最关键的在于,一定要有乐观的心态去接受。

如今他度过博士生涯回看,调侃“博士期间如果没被锤过,那一定是不完整的,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抗压能力,其实这个大家应该一个都跑不脱吧,只不过按在指压板上摩擦还是按在水泥地上摩擦的区别而已。实验失败,实验结果一拖屎,投稿被秒拒……这些无不是在锻炼我们的抗压能力。

当然,我自己也曾被锤奔溃过,但自从工作以来,目前还没有觉得扛不住的时候,有几次遇到比较棘手的情况,想想之前受过的压力,锤子,这个算个球。

另一位答主@刀客特李,也提到了心态训练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讲明了原因。

对于科研来说,我们都是在和大自然(自然科学)或者复杂的社会(社会科学)打交道,挑战自己的极限。有成功更有失败,甚至失败的概率会更高些。这样,在博士前面几年,会不断的经历失败,并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

同时,也有很大可能,承受着好几年过去了还有文章的精神压力,比不了业的压力,别人都工作了我还在读书的压力……可以说,读博是一种人生最高层次的历练,因为是在挑战人类的认知。

对此,@刀客特李 表示,经历过这些以后,也能更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其他苦难。

当经历了这些以后,每一位成功毕业的博士都是值得尊敬的战士。我相信,人生后面遇到任何苦难,一位博士都可以坦然面对了。

总结能力

此外,在搞科研的过程中,@刀客特李 表示,总结能力对于写论文、作报告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不仅有助于保证你处在行业最前沿,而且还会给你带来新的想法。

平时读文献,看新闻,听报告,或是自己的灵感,遇到好的点子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这样保证自己处于本领域或本行业的最前沿。同时业保证自己在做手头项目的同时,还有新的想法和工作可以展开。

那么,这些能力有具体的培养途径吗?

答主们针对这个问题,同样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具体该怎么培养能力?

搞科研,离不开看文献、做实验、写论文这三点,此外,也同样需要时间规划和自我提升。

那么下面,就具体从这五点,来总结一下科研能力应该怎么培养。

文献怎么看?

首先,是阅读文献的能力。

@刀客特李 表示,这里面最重要的,在于“坚持”和“方法”。

如果不能保证每天都看,也要保证每周有看一定数量。读文献讲究方法。了解本领域最近进展,只看文章的标题和Abstract,遇到感兴趣的和重要的留下来重点关照。

几年博士生涯下来,读过的文章超过几千篇,精读文章超过几百篇。

实验怎么做?

搞科研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做实验,在这里,@刀客特李 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条理性,实验记录最好能分门别类,在需要用到的时候能尽快找出来。

做实验记录的训练。做到必有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现象,还有实验结果。有产品ID,测试结果,对应的页码。

实验记录本中的名字-代号-ID,和测试仪器以及个人电脑中的文件夹名字可以对应,方便随时查找。好好的打理实验记录本,有助于从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信息,从失败的结果中分析出可能的原因,也方便日后写文章时查找。

 图源@知乎 刀客特李

除了实验记录以外,画图的训练也是不可少的。

我觉得博士下来,除了科研,还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美工了,哈哈。专业画图软件,(包括)PS, AI, CAD, 3D软件等。

除了这些以外,数据分析也会是很重要的一环(全能全才)。

当然了,也少不了各种数据分析的训练。如理工科常会用到orgin,有些学科用matlab,python或者统计学绘图软件比较多。

学术论文怎么写/投?

投到顶会的学术论文,多为英文论文,对此,@刀客特李 也有自己的经验想要分享。

关于科技论文英文写作,我的方法是积累,积累,再积累。你总结和积累的知识储备将成为你日后写作任何英文论文的捷径。那么具体操作办法就是多读你本身领域的顶尖期刊。

什么叫顶尖,在我的材料领域顶尖就是Nature系列,Advanced Materials系列, Nano Letters, ACS Nano,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

然后我发现Abstract, Introduction, Experiment, Results, Discussion, Conclusions, Supporting Information的写法都是不太相通的,所以我在每个板块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积累,具体是关于词汇,句子,段落和最重要的逻辑。

但是这些不同板块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词汇,句子其实都是可以用在各处的。

你会在这些部分都发现有很多在你本领域内高频出现的词汇,短句,句子,这些都是你从实际的高水平论文种多次筛选出来的,意味着曾被你领域内的大牛,大师,同行们多次使用,所以肯定是万无一失的。同时还有作用就是让你熟习了同义转换,以免某一文章里某个词出现太多次。

此外,对于论文投稿,@刀客特李 同样也有自己的建议。

既然提到写作和期刊,那么一个必不可少的训练就是投稿、拒稿和修改稿件的训练,和与不同期刊小编or同行大牛们的斡旋训练。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逐渐把握不同期刊的风格、文书风格、发表周期、对创新性的要求。这样,当你下一个工作完成之时,基本上也就知道大概可以投到哪里了。

时间规划

那么,科研具体应该怎么搞呢?

事实上,在做科研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遇到的第一个门槛都是,既要做科研,又要抽空充实自己(或是完成学分等其他事情)。

这也是读书的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的问题。

所以,知乎@刀客特李 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选择足够有代表性的专业课

选择足够有代表性的专业课,课程的成绩大部分为优秀。在博士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时候。每个学期要至少选2门专业课(指的是海外博士,国内的话,可能是4门以上),同时做科研工作。

这个过程其实是比较痛苦的。因为其实光是上课、完成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就不容易了。国外的研究生课程通还要组队做project、做presentation,一个学期3门课已经苦不堪言,4门课还能同时做TA或RA的已经是到了极限。

但这是博士头两年的必经过程,必须要训练这个,同时handle多门课程+项目,且不耽误自己科研的能力。

如果能跨过第一个“平衡时间”的门槛,那么就可以接着往下走了,@刀客特李表示,演讲、参会和了解行情,其实也是做科研需要锻炼的能力。

自我提升

这里面,其实需要的是一个“主动性”:只有多主动去寻找科研机会、提升自己,更好的机会才会眷顾上门。

首先,试着多参加学术会议。

博士期间,多参加学术或行业会议。尝试在会议中做报告(最好是英文的国际报告)或poster,争取拿一些奖(如:XX会议最佳展示奖,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奖……)

通过在会议上作报告,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

演讲训练,如做presentation的能力。作为博士,势必要在系里、学校里登台演讲;在国际会议如MRS、ACS、IEEE等大场合登台演讲;qualify、预答辩、答辩。

不利用这些机会把自己锻炼成一个合格的演说家,真的不算是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啊。

此外,通过参与会议、或者其他途径,多接触领域内著名的教授、团队或课题组,因为他们对这个领域肯定有自己更深的看法。

而如果现实一点的话,建立自己在科研圈的人脉也是需要的。

尝试了解本领域全世界的著名课题组、教授或团队,各自的风格和长处是什么。尝试与这些人包括论文中的大牛见面,聊天,甚至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这是对科研人脉圈的训练,未来在博士以后去找pos-doc,教职,工业界工作甚至申请国外绿卡都会帮到大忙。

不过,很多人其实并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没时间”、坚持不下来。

所以无论观点如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参照上面的建议、有计划地对自己进行提升,才是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

所以,上面的能力与培养的方向,都是前人留下的意见,但采纳与否、是否需要去做,最终还是需要我们走出自己的路。

知乎@刀客特李 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512106/answer/1131397675

知乎@浩浩耗 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4512106/answer/1143297111

参考链接:
如何开始写英文论文:https://zhuanlan.zhihu.com/p/76543423

本文仅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文。

下载1

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3D视觉即可下载 3D视觉相关资料干货,涉及相机标定、三维重建、立体视觉、SLAM、深度学习、点云后处理、多视图几何等方向。

下载2

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3D视觉github资源汇总即可下载包括结构光、标定源码、缺陷检测源码、深度估计与深度补全源码、点云处理相关源码、立体匹配源码、单目、双目3D检测、基于点云的3D检测、6D姿态估计源码汇总等。

下载3

在「3D视觉工坊」公众号后台回复:相机标定即可下载独家相机标定学习课件与视频网址;后台回复:立体匹配即可下载独家立体匹配学习课件与视频网址。

重磅!3DCVer-学术论文写作投稿 交流群已成立

扫码添加小助手微信,可申请加入3D视觉工坊-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 微信交流群,旨在交流顶会、顶刊、SCI、EI等写作与投稿事宜。

同时也可申请加入我们的细分方向交流群,目前主要有3D视觉CV&深度学习SLAM三维重建点云后处理自动驾驶、CV入门、三维测量、VR/AR、3D人脸识别、医疗影像、缺陷检测、行人重识别、目标跟踪、视觉产品落地、视觉竞赛、车牌识别、硬件选型、学术交流、求职交流等微信群。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学校/公司+昵称,例如:”3D视觉 + 上海交大 + 静静“。请按照格式备注,可快速被通过且邀请进群。原创投稿也请联系。

▲长按加微信群或投稿

▲长按关注公众号

3D视觉从入门到精通知识星球:针对3D视觉领域的知识点汇总、入门进阶学习路线、最新paper分享、疑问解答四个方面进行深耕,更有各类大厂的算法工程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此同时,星球将联合知名企业发布3D视觉相关算法开发岗位以及项目对接信息,打造成集技术与就业为一体的铁杆粉丝聚集区,近2000星球成员为创造更好的AI世界共同进步,知识星球入口:

学习3D视觉核心技术,扫描查看介绍,3天内无条件退款

圈里有高质量教程资料、可答疑解惑、助你高效解决问题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赞和在看~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是这样的相关推荐

  1.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国内的各种科研人才,他们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科研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科研人才? 事实上,这些问题可以更具体一些:走 ...

  2. 博士真正搞科研的姿势,是这样的丨知乎高赞

    点击上方 "程序员小乐"关注, 星标或置顶一起成长 关注订阅号「程序员小乐」,收看更多精彩内容 每日英文 I'm proud of my heart. It's been play ...

  3. 冲上热搜!清华95后博士,搞科研演绎浪漫爱情故事获赞千万

    点击上方"视学算法",选择加"星标"或"置顶" 重磅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清华大学.中国新闻周刊.辽沈晚报.微博 ...

  4. 清华博士牛人谈如何搞科研

    首先就要从当初咱们为什么要读博士.搞科研说起,现在看看无非下面两点原因: 1.想搞个博士学位.自己学到有用的东西,为今后出去混打下好的基础.准备一个好名头: 2.对科研感兴趣,梦想进入科学的殿堂,像前 ...

  5. 低水平博士是提升科研生涯的毒药

    低水平博士是提升科研生涯的毒药 对于尚未毕业的博士生,尽快凑够毕业所需的论文数,早日毕业是相当普遍的惯性思维.事实上,毕业后找到理想的独立研究职位应是更关键问题,满意的人只占少数,甚至退一步,以硕士名 ...

  6. 北大4位数学天才,如今齐聚美国搞科研,令人叹息

    点击上方"码农突围",马上关注 这里是码农充电第一站,回复"666",获取一份专属大礼包 真爱,请设置"星标"或点个"在看&quo ...

  7. 清华计算机博士蓝宴翔的工作是,毕啸天:清华博士玩成“科研段子手”

    小亮 说到理工博士,许多人印象中的他们木讷无趣,似乎除了工作和试验再无所好,简直是一群不解风情的书呆子.实则不然,清华理工博士毕啸天,在个人公众号上写的近百篇科普类段子,诸如<跳一跳攻略> ...

  8. 搞科研和赚大钱,可以兼得吗?

    NEW 关注Tech逆向思维视频号 最新视频→[最骇人的5起自动驾驶"杀人"事故] 出品|深响 文|张嘉豪 很多人心里都有一种固定的印象,"搞科研"和" ...

  9. 计算机毕设导师搞事情,研究生搞科研时,应注意避开的10个错误

    图片来自网络: 你好,学术星人 微信公众号:学术星球 作者:浴火凤凰 本号原创 科研,是每一个研究生必须要经历的磨砺. 究其原因,有的可能只是为了毕业而科研,有的则可能是为了热爱而科研. 不管是何原因 ...

最新文章

  1. shell脚本传递参数,并且判断参数是否为空
  2. bind安装配置以及应用
  3. 5.5 准备创建bean
  4. 【GPU】nvidia-smi输出内容释义及使用
  5. ThinkPHP文件上传类的使用
  6. 禅道---Bug管理模块
  7. 找回QQ很久以前删除过的QQ好友
  8. 70行代码让你远离颈椎病,致所有的程序猿们
  9. 敏捷顾问的MBTI体验:8个认知能力胜过4个字母组合
  10. 上门洗车APP --- Android客户端开发 之 项目结构介绍,大厂面试必备技能
  11. 利用Greenfoot制作简单的小游戏——记忆翻牌游戏(二)
  12. 【关于油猴的安装和使用的教程】
  13. Spring Bean的作用域之prototype
  14. linux服务器的Gzip文件压缩方法[转]
  15. 【你好,windows】Windows 10 18363.476 X86X64企业G纯净版2019.12.5
  16. GNSS中多频观测值的组合形式
  17. 说说Mac上的Shell指令
  18. C/C++知识总结:进程线程面试题
  19. UC研发团队热招中!(12月20日更新版)
  20. 全面解读IDC经营许可证

热门文章

  1. MotionEvent的getX(),getY()与getRawX(),getRawY()区别
  2. windows系统下Python环境的搭建
  3. C# 网络编程之豆瓣OAuth2.0认证具体解释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
  4. SecureCRT上传下载文件
  5. WORD 排版十技巧
  6. netsh与用法--XP的各种网络命令
  7. Redis大集群扩容性能优化实践
  8. 我的很长(源码),你忍一下!
  9. 2 万字长文深入详解 Kafka,从源码到架构全部讲透
  10. 面了BAT,我总结了他们会问的JVM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