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

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下拉电阻作用:


1、提高电压准位:

a.  当 TTL 电路驱动 COMS 电路时,如果 TTL 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 COMS 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 3.5V), 这时就需要在

TTL 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  OC 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 pin 防静电、防干扰: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

扰。

5、预设空间状态/缺省电位:在一些 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

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在I2C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 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

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从而提高

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电源到元件间的叫上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脚为高电平地到元件间的叫下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脚为低电平上拉电阻和下拉电

阻的范围由器件来定(我们一般用10K)

+Vcc 
+------+=上拉电阻 
|+-----+ 
|元件| 
|+-----+ 
+------+=下拉电阻

-Gnd

一般来说上拉或下拉电阻的作用是增大电流,加强电路的驱动能力

比如说51的p1口

还有,p0口必须接上拉电阻才可以作为io口使用

上拉和下拉的区别是一个为拉电流,一个为灌电流

一般来说灌电流比拉电流要大

也就是灌电流驱动能力强一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


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3、对于高速电路,过大的上拉电阻可能边沿变平缓。综合考虑

以上三点,通常在1k到10k之间选取。对下拉电阻也有类似道理

四、原理:


上拉电阻实际上是集电极输出的负载电阻。不管是在开关应用和模拟放大,此电阻的选则都不是拍脑袋的。工作在线性范围就不

多说了,在这里是讨论的是晶体管是开关应用,所以只谈开关方式。找个TTL器件的资料单独看末级就可以了,内部都有负载电

阻根据不同驱动能力和速度要求这个电阻值不同,低功耗的电阻值大,速度快的电阻值小。但芯片制造商很难满足应用的需要不

可能同种功能芯片做许多种,因此干脆不做这个负载电阻,改由使用者自己自由选择外接,所以就出现OC、OD输出的芯片。由

于数字应用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和截止区,对负载电阻要求不高,电阻值小到只要不小到损坏末级晶体管就可以,大到输出上升

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就可,随便选一个都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一个电路设计是否优秀这些细节也是要考虑的。集电极输出的开关电

路不管是开还是关对地始终是通的,晶体管导通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导通的晶体管到地,截止时电流从负载电阻经负载的输入电

阻到地,如果负载电阻选择小点功耗就会大,这在电池供电和要求功耗小的系统设计中是要尽量避免的,如果电阻选择大又会带

来信号上升沿的延时,因为负载的输入电容在上升沿是通过无源的上拉电阻充电,电阻越大上升时间越长,下降沿是通过有源晶

体管放电,时间取决于器件本身。因此设计者在选择上拉电阻值时,要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在功耗和速度上兼顾。

3.从IC(MOS工艺)的角度,分别就输入/输出引脚做一解释:

1. 对芯片输入管脚, 若在系统板上悬空(未与任何输出脚或驱动相接)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此时很有可能输入管脚内部电容电荷累积

使之达到中间电平(比如1.5V), 而使得输入缓冲器的PMOS管和NMOS管同时导通, 这样一来就在电源和地之间形成直接通路, 产生

较大的漏电流, 时间一长就可能损坏芯片. 并且因为处于中间电平会导致内部电路对其逻辑(0或1)判断混乱. 接上上拉或下拉电阻

后, 内部点容相应被充(放)电至高(低)电平, 内部缓冲器也只有NMOS(PMOS)管导通, 不会形成电源到地的直流通路. (至于防止静电

造成损坏, 因芯片管脚设计中一般会加保护电路, 反而无此必要).

2. 对于输出管脚:

1)正常的输出管脚(push-pull型), 一般没有必要接上拉或下拉电阻.

2)OD或OC(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型管脚,

这种类型的管脚需要外接上拉电阻实现线与功能(此时多个输出可直接相连. 典型应用是: 系统板上多个芯片的INT(中断信号)输出

直接相连, 再接上一上拉电阻, 然后输入MCU的INT引脚, 实现中断报警功能).

其工作原理是: 

在正常工作情况下, 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关闭, 对外部而言其处于高阻状态, 外接上拉电阻使输出位于高电平(无效中断状态);

当有中断需求时, OD型管脚内部的NMOS管接通, 因其导通电阻远远小于上拉电阻, 使输出位于低电平(有效中断状态). 针对MOS

电路上下拉电阻阻值以几十至几百K为宜.

(注: 此回答未涉及TTL工艺的芯片, 也未曾考虑高频PCB设计时需考虑的阻抗匹配, 电磁干扰等效应.)

1, 芯片引脚上注明的上拉或下拉电阻, 是指设计在芯片引脚内部的一个电阻或等效电阻. 设计这个电阻的目的, 是为了当用户不需

要用这个引脚的功能时, 不用外加元件, 就可以置这个引脚到缺省的状态. 而不会使 CMOS 输入端悬空. 使用时要注意如果这个缺

省值不是你所要的, 你应该把这个输入端直接连到你需要的状态.

2, 这个引脚如果是上拉的话, 可以用于 "线或" 逻辑. 外接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输出的其他芯片. 组成负逻辑或输入. 如果是下拉

的话, 可以组成正逻辑 "线或", 但外接只能是 CMOS 的高电平漏极开路的芯片输出, 这是因为 CMOS 输出的高, 低电平分别由

PMOS 和 NMOS 的漏极给出电流, 可以作成 P 漏开路或 N 漏开路. 而 TTL 的高电平由源极跟随器输出电流, 不适合 "线或".

3, TTL 到 CMOS 的驱动或反之, 原则上不建议用上下拉电阻来改变电平, 最好加电平转换电路. 如果两边的电源都是 5 伏, 可以直

接连但影响性能和稳定, 尤其是 CMOS 驱动 TTL 时. 两边逻辑电平不同时, 一定要用电平转换. 电源电压 3 伏或以下时, 建议不要

用直连更不能用电阻拉电平.

4, 芯片外加电阻由应用情况决定, 但是在逻辑电路中用电阻拉电平或改善驱动能力都是不可行的. 需要改善驱动应加驱动电路. 改

变电平应加电平转换电路. 包括长线接收都有专门的芯片.

转自:原文地址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总结相关推荐

  1.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_硬件基础: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如何工作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by Taron Foxworth 通过塔伦·福克斯沃思(Taron Foxworth) 硬件基础: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如何工作 (Hardware fundamentals: ho ...

  2.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

    上拉电阻就是把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此电阻还起到限流的作用.同理,下拉电阻是把不确定的信号钳位在低电平.上拉电阻是指器件的输入电流,而下拉指的是输出电流. 那么在什么时候使用上.下拉电 ...

  3.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通俗解读

    原文链接: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 下拉就是接地,上拉就相当于升压,提高驱动能力或者稳定性.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问题的.一般说法是上拉增大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抵抗 ...

  4.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详解

    一.定义 1.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2.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3.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 ...

  5. 【电子电路】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有什么作用

    下拉就是接地,上拉就相当于升压,提高驱动能力或者稳定性.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问题的.一般说法是上拉增大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抵抗干扰). 上拉是将电压拉高,下拉是将 ...

  6. 电路常识性概念(5)-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 拉电流、灌电流 / 扇出系数

    电路常识性概念(5)-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 拉电流.灌电流 / 扇出系数 (一)上拉电阻: 1.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 (一般为3.5 ...

  7. 吸电流、拉电流、灌电流、上拉电阻、下拉电阻、高阻态等基础知识普及

    吸电流.拉电流输出.灌电流输出 拉即泄,主动输出电流,从输出口输出电流: 灌即充,被动输入电流,从输出端口流入: 吸则是主动吸入电流,从输入端口流入. 吸电流和灌电流就是从芯片外电路通过引脚流入芯片内 ...

  8. 一文了解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一)

    上拉(Pull Up )或下拉(Pull Down)电阻(两者统称为"拉电阻")最基本的作用是:将状态不确定的信号线通过一个电阻将其箝位至高电平(上拉)或低电平(下拉),无论它的具 ...

  9. 【剖析】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原理及其作用

    电阻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的作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经常提到也是经常用到的电阻.在每个系统的设计中都用到了大量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电路中,经常有的疑问是:上拉电阻为何能上拉?下拉 ...

  10.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 引言 何为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 下拉电阻 引言 在电路设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一些电路图,那么在这些电路中,不接电阻与接入电阻,电路中又会发生哪些作用,电阻在其中又起了 ...

最新文章

  1. 使用Ceph集群作为Kubernetes的动态分配持久化存储
  2. 联想服务器网卡型号怎么看,如何通过设备硬件ID判断无线网卡的品牌及型号
  3. Django中间件2
  4. C++在windows下获取本地主机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代码
  5. RxJS CombineLatest operator 的一个具体使用例子
  6. 必知!4张图看尽AI发展史重大里程碑
  7. seaborn绘制概率密度图
  8. linux redis图形界面,linux安装redis和windows安装可视化工具
  9. VB 自启动建立右键菜单
  10. Windows中下载并安装RabbitMQ
  11. Vue实现仿豆瓣电影
  12. Java 如何判断手机号的运营商,是移动、联通、还是电信?
  13. iphone控制中心自定义没有计算机,如何在iPhone上自定义iOS 11控制中心功能
  14. SQL Server 数据库修复步骤
  15. 【JVM基础】垃圾回收算法详解(引用计数、标记、清除、压缩、复制)
  16. 找寻自己的哲学世界?
  17. ARM GICv3中断控制器
  18. 第1回 V模型,我的完整诠释
  19. PVT(Process Voltage Temperature)
  20. 一种高超声速飞行器弹道的仿真方法

热门文章

  1.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仿真模型
  2. AI版的五子棋小游戏
  3. 代码随想录训练营day49
  4. jointjs使用总结
  5. 基于svg开发绘制地铁图
  6. 如何用强化学习优化广告投放中的A/B Test
  7. 金刚手串或手持的颗数及说法
  8. 如何取消noarch.rpm包
  9. rabbitmq-server-3.8.9-1.el7.noarch.rpm百度网盘链接
  10. 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手势识别——深度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