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伍杏玲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一位通信专家,清华读了博士,北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但却只有12年工作经历?明明家里几套房,却热爱骑车出行?

他是?

他是国内小有名气的通信专家杨学志。

采访那天,我们和杨学志约在望京地铁站附近一家猫主题的文艺咖啡馆。

CSDN记者和杨学志

他说自己平时谈事情,都喜欢在这里。看不出来,这位粗犷的49岁男子还藏着一颗萌萌的心。

1970年,杨学志出生在烟台市招远市,用他自己的话,生在一个父母都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家庭。

父母在教育上没怎么管他,基本都是靠杨学志自学。而他也至今都认为,父母对他上学没什么想法,只知道考上清华是他们的荣耀。

高中时,杨学志得了全国奥赛三等奖,也因此被保送到清华。

保送清华

对于考上清华,他认为主要是自己聪明,同时正好赶上了保送的机会。

因为是保送,可以随便选专业。那时,杨学志对于选择专业也没有什么概念。

有人拿来了精密仪器专业的招生简章,杨学志一看都是和导弹、大炮相关的,就报了这个专业。

读博期间的杨学志

12年整,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和博士后,杨学志都在学习和研究精密仪器技术。

但是一毕业,他却去了华为,从零开始学通信。

博士毕业时的杨学志

2000年,杨学志30岁,这年他博士后毕业,并面试进入华为工作。

当时华为(北京)招聘工程师只分软件和硬件两种职位,他选了软件口。

华为给开7500元的工资,但在当时已经是高薪了。

在华为工作12年后,杨学志选择了离开。

12年求学,12年工作,“12”,似乎是杨学志的关键数字。

离开后,他对于华为,仍然非常有感情,私下里仍然称呼“任正非”为任总,但是看到华为的短处,他还是忍不住批评......

离开后的7年,杨学志都在独立研究通信。

这7年里,他出了本书——《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到现在每个月还能有几千块的版税收入。

7年里,他独自专研一个叫“软频率复用”的理论,并脱产创业。

一件事,一个人,坚持了7年。

一定是他热爱的通信事业很有魅力吧,所以他才会爱得这么深刻吧。

是的!通信,就像他的命一样。

但是,他却不太认可5G。

“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

很多人说“2019年是5G元年”,可杨学志始终不看好5G技术。

他之前在文章《5G将是一个彻底的失败通信技术》中坦诚从技术和需求上都“看衰”5G,这文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热议,甚至还有九旬老教授反驳他。

对于普遍认为5G应用的三大场景:高可靠低时延场景、大规模物联网场景、大流量移动宽带场景。

杨学志直言道:其中两大场景都是虚构的。

从技术上,他列举5G的几宗“罪”:

1、从调制技术上看,5G没有做改变;

2、从编码技术上看,5G采用LDPC和Polar码,这样对系统容量的提升不大,大概仅是1~2%左右;

3、从多址技术上看,5G对于eMBB这块没有变,还是采用了OFDM;

4、从组网技术上看,5G应该还是用4G的同频复用;

5、从多天线技术上看,使用massive MIMO,虽说可成百倍地提升系统容量,但实用化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并且虽然能够提高容量,但是要增加设备,增加成本。

6、从频谱技术上看,同样的网络覆盖,5G的3.5GHz比起4G的2.6GHz,投资上看要高出50%。

所以综合这6项关键技术,杨学志认为5G比4G非但没有进步,成本还会更高。

所以“5G注定是个失败的技术。”

他还谈及,为什么大家会认为物联网、人工智能一定要5G呢?归根到底是大家接受了这样的思想传播而已。假如仔细思考研究的话,会有不同的结果。

他表示物联网这块可能会用到5G,但不一定非得是5G,4G也可以支持的。

那么如果5G不是未来的话,还可能会是6G吗?

“没准,也可能在我的这个技术。”他神秘地说道。

提升边缘容量 30%的软频率复用技术

这是什么样的技术呢?

杨学志在2004-2005年,提出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技术, 其兼顾干扰和可获得带宽的平衡,有效地提高了小区边缘的速率。可以应用在4G、5G、甚至6G的核心技术上。

杨学志表示,假如使用这项技术,网络容量能提升30%。

为什么会提升这么多呢?其主要原则是:

1、可用频带分成3个部分,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部分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密度门限高于副载波。

2、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不重叠。

3、主载波可用于整个小区,副载波只用于小区内部。

还有,SFR没有机械地将频谱割裂成两个部分,而是用功率密度模板规定了其使用程度,无论在小区边缘还是在小区内部,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和频谱效率。

目前,SFR已经申请专利,并应用在TD-SCDMA、WiMax、LTE系统,成为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构件。并被认为是解决小区边缘速率问题的最优方案。

在SFR的基础上,杨学志进一步优化此技术,提出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Multi-level soft frequency reuse,ML-SFR),在ML-SFR中,频谱被划分成N个部分,每个部分频谱都采用SFR方案。

这样,软频率复用兼顾干扰和可获得带宽的平衡,有效地提高了小区边缘的速率。

目前,杨学志正在积极推广应用软频率复用技术。

华为有危机感的,但一直是“跟随基因”

谈及老东家华为,杨学志表示任正非是很有危机意识,提前意识到芯片、操作系统不能一直依赖他人,于是投入巨额资金自研。

整体还是用的是“跟随”的策略,他说,“以华为目前的工程能力,只要给树立一个目标或者说模子,华为一定能做到。比如说以前有公司想做CPU、操作系统,这是需要有生态系统为基本,不能说做出来CPU能跑就行,需要开发应用程序。

而现在的华为,它自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可以在自己的生态系统上逐步地往前走。”

华为还能继续使用“跟随”策略,“往下还是能多走几步的”,杨学志说。

忠告:追逐5G的开发者,应有灵活性

杨学志虽不看好5G,他对正在观望或者正要研究5G的技术从业者提出几点忠告:

技术创业者应该具备灵活性。

实际上,创业项目未必仅仅依赖5G,项目应用到5G的地方可能仅是一个通讯模块,如果能在5G上做的话,那么依托4G也应该能做到。

产品应做好兼容,需要先基于现实已有的东西(例如4G),再往上发展5G。

另外,他指出创业需要弹性,假如5G没发展起来的话,那么按照目前的商业模式,产品应用在4G上也没什么问题。

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活下去。

而关于产品的创新,杨学志认为:“创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其中的每一步,都伴随着资源投入方向的决策,采取合理的决策机制,实现合理的授权时创新管理的核心内容。”

而这也是他在华为工作12年的体会。

一个人的路,固然不容易走,但是当下中国的创新,正是由无数位不惧压力不惧人言的勇士撑起来的,愿杨学志好运!

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pdf_保送清华成博士,华为12年搞通信,他为何如此看待 5G ?| 人物志...相关推荐

  1. 保送清华成博士,华为 12 年搞通信,他为何如此看待 5G ?| 人物志

    作者 | 伍杏玲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一位通信专家,清华读了博士,北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但却只有12年工作经历?明明家里几套房,却热爱骑车出行? 他是? 他是国内小 ...

  2. 通信之道-傅立叶分析

    摘自<通信之道> 傅里叶(1768-1830)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在1807年法国科学学会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一个论断:任何连续周期信号都可以表示为一组适当加权的正弦曲线的和. 傅里叶级数 ...

  3. BAT包围下的企业协作与通信之道

    由企业网D1Net主办的"2017年CENCE企业协作与通信大会"日前在北京成功举办.300多位最终用户.企业代表.渠道商及40位行业媒体记者共同探讨了云计算.移动化背景下,BAT ...

  4. 杨学志《通信之道》9.3节相干解调公式推导

    CS出身的本菜鸡,由于硕士研究方向为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ingerprint),最近在恶补杨学志老师的<通信之道>,数学上遇到很多问题.本篇博客主要是对于书中9.3 ...

  5. 旷视5号员工陈可卿:1991生于绍兴、10岁买电脑改变命运,信息奥赛金牌保送清华...

    允中 发自 融科资讯中心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陈可卿,28岁,旷视创始员工,工号No.5. 他生于1991年,曾是信息学奥赛金牌选手,高中保送进清华. 大二以实习生身份进旷视,是 ...

  6. 夺冠!中国队国际奥数大赛再称雄,满分选手已保送清华姚班,“中国二队”并列第一...

    晓查 栗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经过16.17两日的角逐,在英国巴斯举办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2019)终于落下帷幕.中国队和美国队以227分并列第 ...

  7. [转帖]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在清华(新竹)论学

    来源:http://www.dytrol.com/dispbbs.asp?boardID=24&ID=4951&page=1 2004年7月27日星期二  陈省身.杨振宁.李政道.李远 ...

  8. sqlserver 分组合并列_夺冠!中国队国际奥数大赛再称雄,满分选手已保送清华姚班,“中国二队”并列第一...

    晓查 栗子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出品 | 公众号 QbitAI 经过16.17两日的角逐,在英国巴斯举办的第6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IMO 2019)终于落下帷幕.中国队和美国队以227分并列第 ...

  9. 00后的AI开发者进阶之道:从入门到鏖战MIT编程大赛 | 人物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 Python开发者日」,购票请扫码咨询 ↑↑↑ 作者 | 若名 出品 | AI科技大本营(ID:rgznai100) 当所有中国的高中生都在拼命为跨过高考这道 ...

最新文章

  1. 深入理解Java中为什么内部类可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
  2. 因“薪水太高”被欠薪3个月、后又遭解雇?程序员愤怒反击!
  3. box-sizing:border-box
  4. [BZOJ 2734] 集合选数
  5. Android Studio开发基础之AutoCompleteTextView控件的使用
  6. C语言方向键识别和字母识别,c语言中怎样输入和读取方向键
  7. 基于Tensorflow实现FFM
  8. flex white-space: nowrap,撑大盒子问题
  9. java8 时间加一秒_Java8中新增的日期和时间API
  10. TC中的HTB队列简单创建与过滤
  11. kindle导出电子书pc_在PC版Kindle上阅读Mobi电子书
  12. 基于jsp+mysql+java+ssm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计算机毕业设计
  13. 利用Github快速搭建个人博客总结(亲测)
  14. python——月供计算器
  15. 招商银行笔试题之员工考勤记录
  16. springcloud+eureka简单的邮件监控
  17. netty学习01--nio与oio的比较
  18. 阿克曼车型运动解算——基于智能车竞赛C车模
  19. 漫画:猜数字说公牛母牛的高频面试题
  2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级)【9】

热门文章

  1. ftp服务器PDF文件在线查看
  2. mysql的limit、order by和group by的用法
  3. ios开发网络学习:一:NSURLConnection发送GET,POST请求
  4. iOS一次定位解决方案(基于高德iOS SDK)
  5. 四则运算2任务完成表
  6. Java打印三角形(双层for循环)
  7. c语言课设报告时钟vc环境,C语言课程设计报告模拟时钟转动程序
  8. OpenCV学习笔记(五):线性滤波-方框、均值、高斯:boxFilter(),blur(),GaussianBlur()
  9. 吴恩达《机器学习》学习笔记二——单变量线性回归
  10. 组合数学-- 放回取样基础公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