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3年Bjarne Stroustrup 〔注1 〕提出有关C++ 的RTTI功能之建议﹐以及C++的异常处理(exception handling)需要RTTI;最近新推出的C++ 或多或少已提供RTTI。 然而,若不小心使用RTTI,可能会导致软件弹性的降低。本文将介绍RTTI的观念和近况﹐并说明如何善用它。

什么是RTTI?
     在C++ 环境中﹐头文件(header file) 含有类之定义(class definition)亦即包含有关类的结构资料(representational information)。但是﹐这些资料只供编译器(compiler)使用﹐编译完毕后并未留下来﹐所以在执行时期(at run-time) ﹐无法得知对象的类资料﹐包括类名称、数据成员名称与类型、函数名称与类型等等。例如﹐两个类Figure和Circle﹐其之间为继承关系。 
若有如下指令﹕
Figure *p;
p = new Circle();
Figure &q = *p;
    在执行时﹐p指向一个对象﹐但欲得知此对象之类资料﹐就有困难了。 同样欲得知q 所引用对象的类资料﹐也无法得到。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就是要解决这困难﹐也就是在执行时﹐您想知道指针所指到或引用到的对象类型时﹐该对象有能力来告诉您。随着应用场合之不同 ﹐所需支持的RTTI范围也不同。

最单纯的RTTI包括﹕ 
●类识别(class identification)──包括类名称或ID。
●继承关系(inheritance relationship)──支持执行时期的「往下变换类型」(downward casting)﹐亦即动态变换类型(dynamic casting) 。

在对象数据库存取上﹐还需要下述RTTI﹕ 
●对象结构(object layout) ──包括属性的类型、名称及其位置(position或offset)。
●成员函数表(table of functions)──包括函数的类型、名称、及其参数类型等。
    其目的是协助对象的I/O 和持久化(persistence) ﹐也提供调试讯息等。 
     若依照Bjarne Stroustrup 之建议〔注1 〕﹐C++ 还应包括更完整的RTTI﹕ 
●能得知类所实例化的各对象 。
●能参考到函数的源代码。
●能取得类的有关在线说明(on-line documentation) 。
    其实这些都是C++ 编译完成时所丢弃的资料﹐如今只是希望寻找个途径来将之保留到执行期间。然而﹐要提供完整的RTTI﹐将会大幅提高C++ 的复杂度﹗

RTTI可能伴随的副作用
      RTTI最主要的副作用是﹕程序员可能会利用RTTI来支持其「复选」(multiple-selection)方法﹐而不使用虚函数(virtual function)方法。 
虽然这两种方法皆能达到多态化(polymorphism) ﹐但使用复选方法﹐常导致违反著名的「开放╱封闭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 〔注2 〕。反之﹐使用虚函数方法则可合乎这个原则. 
      Circle和Square皆是由Figure所派生出来的子类﹐它们各有自己的draw()函数。当C++ 提供了RTTI﹐就可写个函数如下﹕ 
void drawing( Figure *p )
{
    if( typeid(*p).name() == "Circle" ) 
      ((Circle*)p) -> draw(); 
    if( typeid(*p).name() == "Rectangle" ) 
      ((Rectangle*)p) -> draw(); 
}
    虽然drawing() 函数也具有多型性﹐但它与Figure类体系的结构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当Figure类体系再派生出子类时﹐drawing() 函数的内容必须多加个if指令。因而违反了「开放╱封闭原则」﹐如下﹕ 
    很显然地﹐drawing() 函数应加以修正。 
    想一想﹐如果C++ 并未提供RTTI﹐则程序员毫无选择必须使用虚函数来支持drawing() 函数的多型性。于是程序员将draw()宣告为虚函数﹐并写drawing() 如下﹕ 
void drawing(Figure *p)
{ p->draw(); }
    如此﹐Figure类体系能随时派生类﹐而不必修正drawing() 函数。亦即﹐Figure体系有个稳定的接口(interface) ﹐drawing() 使用这接口﹐使得drawing() 函数也稳定﹐不会随Figure类体系的扩充而变动。这是封闭的一面。而这稳定的接口并未限制Figure体系的成长﹐这是开放的一面。因而合乎「开放╱ 封闭」原则﹐软件的结构会更具弹性﹐更易于随环境而不断成长。

RTTI的常见的使用场合
    一般而言﹐RTTI的常见使用场合有四﹕异常处理(exceptions handling)、动态转类型(dynamic casting) 、模块集成、以及对象I/O 。 
1.异常处理── 大家所熟悉的C++ 新功能﹕异常处理﹐其需要RTTI﹐如类名称等。
2.动态转类型── 在类体系(class hierarchy) 中﹐往下的类型转换需要类继承的RTTI。
3.模块集成── 当某个程序模块里的对象欲跟另一程序模块的对象沟通时﹐应如何得知对方的身分呢﹖知道其身分资料﹐才能呼叫其函数。一 般的C++ 程序﹐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源代码中把对方对象之类定义(即存在头文件里)包含进来﹐在编译时进行连结工作。然而﹐像目前流行的主从(Client- Server) 架构中﹐客户端(client)的模块对象﹐常需与主机端(server)的现成模块对象沟通﹐它们必须在执行时沟通﹐但又常无法一再重新编译。于是靠标 头文件来提供的类定义资料﹐无助于执行时的沟通工作﹐只得依赖RTTI了。
4.对象I/O ── C++ 程序常将其对象存入数据库﹐未来可再读取之。对象常内含其它小对象﹐因之在存入数据库时﹐除了必须知道对象所属的类名称﹐也必须知道各内含小对象之所属类 ﹐才能完整地将对象存进去。储存时﹐也将这些RTTI资料连同对象内容一起存入数据库中。未来读取对象时﹐可依据这些RTTI资料来分配内存空间给对象。

RTTI从那里来?
    上述谈到RTTI的用途﹐以及其副作用。这众多争论﹐使得RTTI的标准迟迟未呈现出来。也导致各C++ 开发环境提供者﹐依其环境所需而以各种方式来支持RTTI﹐且其支持RTTI的范围也所不同。 目前常见的支持方式包括﹕ 
●由类库提供RTTI──例如﹐Microsoft 公司的Visual C++环境。
●由C++ 编译器(compiler)提供──例如﹐Borland C++ 4.5 版本。
●由源代码产生器(code generator)提供──例如Bellvobr系统。
●由OO数据库的特殊预处理器(preprocessor)提供──例如Poet系统。
●由程序员自己加上去。
    这些方法皆只提供简单的RTTI﹐其仅为Stroustrup先生所建议RTTI内涵的部分集合而已。相信不久的将来﹐会由C++ 编译器来提供ANSI标准的RTTI﹐但何时会订出这标准呢﹖ 没人晓得吧﹗

程序员自己提供的RTTI
    通常程序员自己可提供简单的RTTI﹐例如提供类的名称或识别(TypeID)。最常见的方法是﹕为类体系定义些虚函数如Type_na() 及Isa() 函数等。请先看个例子﹕ 
class Figure { };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Figure { };
class Square : public Rectangle
{

int data;
public:
Square() { data=88; }
void Display() { cout << data << endl; }
};
void main()
{

Figure *f = new Rectangle();
Square *s = (Square *)f;
s -> Display();
}
    这时s 指向Rectangle 之对象﹐而s->Display()呼叫Square::Display() ﹐将找不到data值。若在执行时能利用RTTI来检查之﹐就可发出错误讯息。于是﹐自行加入RTTI功能﹕ 
class Figure
{

public:
  virtual char* Type_na() { return "Figure"; } 
  virtual int Isa(char* cna) { return !strcmp(cna, "Figure")? 1:0; } 
};

class Rectangle:public Figure
{ public:
  virtual char* Type_na() { return "Rectangle"; } 
  virtual int Isa(char* cna)  { return !strcmp(cna, "Rectangle")?1 : Figure::Isa(cna); } 
  static Rectangle* Dynamic_cast(Figure* fg) { return fg -> Isa(Type_na())?(Rectangle*)fg : 0; } 
};

class Square:public Rectangle
{

int data;
public:
Square() { data=88; }
  virtual char* Type_na() { return "Square"; } 
  virtual int Isa(char* cna) { return !strcmp(cna, "Rectangle")? 1 : Rectangle::Isa(cna); } 
  static Square* Dynamic_cast(Figure *fg)  { return fg->Isa(Type_na())? (Square*)fg : 0; } 
  void Display() { cout << "888" << endl; } 
};
    虚函数Type_na() 提供类名称之RTTI﹐而Isa() 则提供继承之RTTI﹐用来支持「动态转类型」函数──Dynamic_cast()。例如﹕ 
Figure *f = new Rectangle();
cout << f -> Isa("Square") << endl;
cout << f -> Isa("Figure") << endl;
    这些指令可显示出﹕f 所指向之对象并非Square之对象﹐但是Figure之对象(含子孙对象)。再如﹕
Figure *f; Square *s;
f = new Rectangle();
s = Square == Dynamic_cast(f);
if(!s)
cout << "dynamic_cast error!!" << endl;
此时﹐依RTTI来判断出这转类型是不对的。

类库提供RTTI
    由类库提供RTTI是最常见的﹐例如Visual C++的MFC 类库内有个CRuntimeClass 类﹐ 其内含简单的RTTI。请看个程序﹕ 
class Figure:public CObject
{
DECLARE_DYNAMIC(Figure);
};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Figure
{
DECLARE_DYNAMIC(Rectangle);
};
class Square : public Rectangle
{
DECLARE_DYNAMIC(Square);
int data;
public:
void Display() { cout << data << endl; }
Square() { data=88; }
};
IMPLEMENT_DYNAMIC(Figure, CObject);
IMPLEMENT_DYNAMIC(Rectangle, Figure);
IMPLEMENT_DYNAMIC(Square, Rectangle);
    Visual C++程序依赖这些宏(Macor) 来支持RTTI。现在就看看如何使用CRuntimeClass类吧﹗如下﹕ 
CRuntimeClass *r;
Figure *f = new Rectangle();
r = f->GetRuntimeClass();
cout << r->m_psClassName << endl;
      这就在执行时期得到类的名称。Visual C++的类库仅提供些较简单的RTTI──类名称、对象大小及父类等。至于其它常用的RTTI如──数据项的类型及位置(position)等皆未提供。

C++编译器提供RTTI
    由C++ 语言直接提供RTTI是最方便了﹐但是因RTTI的范围随应用场合而不同﹐若C++语言提供所有的RTTI﹐将会大幅度增加C++ 的复杂度。目前﹐C++ 语言只提供简单的RTTI﹐ C++ 新增typeid()操作数以及dynamic_cast<T*>函数模版。

为了获得一个对象的类型可以使用typeid函数,该函数反回一个对type_info类对象的引用,要使用typeid必须使用头文件<typeinfo>,因为typeid是一个返回类型为typ_info的引用的函数 

cout<<typeid(A).name();

cout<<typeid(A).raw_name();

请看个程序﹕ 
class Figure
{

public:
virtual void Display();
};
class Rectangle : public Figure { };
class Square:public Rectangle
{

int data;
public:
Square() { data=88; }
void Display() { cout << data << endl; }
};
    现在看看如何使用typeid()操作数── 
Figure *f = new Square();
const type_info ty = typeid(*f);
cout << ty.name() << endl;
    这会告诉您﹕f 指针所指的对象﹐其类名称是Square。再看看如何使用dynamic_cast<T*>函数样版── 
Figure *f; Square *s;
f = new Rectangle();
s = dynamic_cast<Sqiare *>(f);
if(!s)
cout << "dynamic casting error!!" << endl;
    在执行时﹐发现f 是不能转为Square *类型的。如下指令﹕ 
Figure *f; Rectangle *r;
f = new Square();
r = dynamic_cast<Rectangle *>(f);
if(r)

r->Display();
这种类型转换是对的。
RTTI与虚函数表
    在C++ 程序中﹐若类含有虚函数﹐则该类会有个虚函数表(Virtual Function Table﹐ 简称VFT )。为了提供RTTI﹐C++ 就将在VFT 中附加个指针﹐指向typeinfo对象﹐这对象内含RTTI资料. 
    由于该类所实例化之各对象﹐皆含有个指针指向VFT 表﹐因之各对象皆可取出typeinfo对象而得到RTTI。例如﹐ 
Figure *f1 = new Square();
Figure *f2 = new Square();
const typeinfo ty = typeid(*f2);
其中﹐typeid(*f2) 的动作是﹕
1.取得f2所指之对象。
2.从对象取出指向VMF 之指针﹐经由此指针取得VFT 表。
3.从表中找出指向typeinfo对象之指针﹐经由此指针取得typeinfo对象。
     这typeinfo对象就含有RTTI了。经由f1及f2两指针皆可取得typeinfo对象﹐所以 typeid(*f2) == typeid(*f1)。 
总结
    RTTI是C++ 的新功能。过去﹐C++ 语言来提供RTTI时﹐大多依赖类库来支持﹐但各类库使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使得程序的可移植性(portability) 大受影响。然而﹐目前C++ 也只提供最简单的RTTI而已﹐可预见的未来﹐当大家对RTTI的意见渐趋一致时﹐C++ 将会提供更完整的RTTI﹐包括数据项和成员函数的类型、位置(offset)等资料﹐使得C++ 程序更井然有序﹐易于维护。 
参考资料
[注1] Stroustrup B., “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 for C++”, Usenix C++ C
onference, Portland, 1993.
[注2] Meyer B.,Object-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 Prentice Hall, 1988

转自:http://www.cnblogs.com/weiqubo/archive/2011/05/11/2043837.html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yysblog/archive/2011/11/10/2244347.html

(转)C++的 RTTI 概念和用途相关推荐

  1. Excel的透视表:概念、用途、应用

    文章目录 一.概念 二.用途 三.应用 1.基本使用 2.四个数值的统计 3.多个字段汇总 4.值显示方式 5.切片器功能 6.组合-年-季度 7.动态透视表 8.添加计算字段 9.添加计算项 10. ...

  2. 关于逆元的概念、用途和可行性的思考(附51nod 1013 和 51nod 1256)

    [逆元的概念] 逆元和单位元这个概念在群中的解释是: 逆元是指数学领域群G中任意一个元素a,都在G中有唯一的逆元a',具有性质a×a'=a'×a=e,其中e为该群的单位元. 群的概念是: 如果独异点( ...

  3. linux操作系统之超级用户(root)及sudo命令概念及用途详解 简单易懂

    一 超级用户 1.linux操作系统中,有一个概念叫做超级用户(root):拥有操作系统的资源的所有访问权限,用于对系统的维修和管理(添加或删除用户或组,安装软件等对系统进行管理的操作). 2.在Li ...

  4. 简述java中流的概念和划分_浅谈Java中流的概念与用途

    Java所有的I/O机制都是基于数据流进行输入输出,这些数据流表示了字符或者字节数据的流动序列.Java的I/O流提供了读写数据的标准方法.任何Java中表示数据源的对象都会提供以数据流的方式读写它的 ...

  5. Service概念及用途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3w8_h8gFv1pxVTpSjPR4lWKgtseU0gVBUxk6N7qU4toSJCPjG-2QGUG1KhvRLGshb9Pz ...

  6. 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的概念和用途

    交换机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机是针对共享工作模式的弱点而推出的.交换机拥有一条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当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 ...

  7. mysql意向锁的概念和用途

    锁的粒度 A. 表锁(Table Lock) 对整个表加锁,影响标准的所有记录.通常用在DDL语句中,如DELETE TABLE,ALTER TABLE等. B. 行锁(Row Lock) 对一行记录 ...

  8. c++中RTTI的观念和使用

    下面这篇文章虽然有点老,但对C++的RTTI基本原理讲的比较透彻. 该文章摘自UMLCHINA网站,是台湾一个群体写的,我根据大家比较熟悉的方式,修改了一些名词的说 法,如衍生(派生)等,让大家可以方 ...

  9. C++的RTTI基本原理

    下面这篇文章虽然有点老,但对C++的RTTI基本原理讲的比较透彻. C++的 RTTI 观念和用途 物泽C++应用小组    自从1993年Bjarne Stroustrup [注1 ]提出有关C++ ...

最新文章

  1. 利用rank函数实现自动排序
  2. 计算机考试一年有肌肉,阅卷老师最想看到什么样的字体?电脑阅卷时代,这种字体很吃香...
  3. python 回归去掉共线性_以IPL数据集为例的线性回归技术概述
  4. kill linux 信号量,kill用法详细解释(特别是信号量9的使用以及理解)
  5. mybatis显示sql语句 log4j.properties配置文件
  6. vue怎么vw布局好用_vue cli3项目的pc自适应布局_vw
  7. For input string:
  8. 如何读取二进制图片-.ashx一般处理程序
  9. AVS2 有点令人不敢相信
  10. 丰巢刷脸取件被小学生破解,号称3D、深度学习加持的人脸识别究竟靠谱吗?...
  11. android常用颜色
  12. 360无线网卡驱动linux,ubuntu安装360随身wifi驱动
  13. 解决哈希冲突的方法,Hash的介绍,散列因子的介绍
  14. 什么?你连个三色渐变圆角按钮都需要UI切图?
  15. 项目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16. 浅谈cpu、缓存、内存之间的关系
  17. 聚类分析实验报告作业
  18. firebase登录验证_使用Firebase进行电话号码身份验证
  19. 餐中餐(5)Lucene--存储文件加载(Part 1: Segments加载)
  20. thymeleaf模板 在html中引入另一个html

热门文章

  1. 前端小知识点(1):undefined和null区别
  2. React开发(112):不要写多余的select
  3. [html] 说说你对target=“_blank“的理解?有啥安全性问题?如何防范?
  4. [html] 元素的alt和title有什么区别?
  5. [css] 标签、class和id选择器三者的区别是什么?分别在什么时候用?
  6. [js] 写一个方法遍历指定对象的所有属性
  7. 工作177:时间戳转换
  8. 前端学习(1433):vue是什么
  9. 前端学习(1264):fetch响应结果
  10. 前端学习(1221):使用过滤器格式化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