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和变革。有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效整合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有趣生动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愉悦的情景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如果不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由于学生年龄偏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不够和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往往很难进行探究式学习。而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正是这些教学内容最好的载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环境等。”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让孩子们在亲历真实的情景中探究,以获得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引入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正好可以弥补课堂环境的窄小,在科学探究的不同阶段,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更有效地探究身边的科学。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学生的学习将是进取的、主动的、高效的;反之,学生的学习就会处于厌倦、被动、仰制的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培养学生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是科学课教学中重要内容。在教科版的小学科学教材中,尤其是在高年级的教材里,比较抽象的内容很多。如像宇宙知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分类等,这些内容对小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陌生且不容易理解的。以前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大多教师只能靠讲解,条件好的学校也只是利用挂图、幻灯片等来辅助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也就难以很好地达成教学目的。这一直是使科学课任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等多媒体手段引入科学课堂。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图、文、声、像溶为一体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科学课教学中往往有一些抽象的、难懂的现象,要求学生掌握,但由于空间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原因,在搜集实物教材方面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学时这些内容就成了教学难点。但如果运用信息技术,就能直观、形象地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教学《食物的旅行》时,这一课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但是,由于消化器官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抽象,因此,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推测吃下去的小饼干现在到哪里去了?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其直观感受吃下去的食物是如何经过各个消化器官一步步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又让学生动手操作FLASH

学习软件,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因为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及各消化器官的作用如果光靠语言讲述,会显得枯燥乏味而难以理解。加上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更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从而加深了学生的体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使学生始终处于“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的状态中。人的消化系统这一难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良好的科学素养除前面讲到的浓厚的科学兴趣外,还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等。具体表现为学会观察的方法,会搜集有关的信息或证据,会进行判断、推理和决策,会同他人交往,并且能与他人共同合作、一起来解决难题等。通过实践研究发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在提升学生上述科学素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1、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技术辅助科学教学可以根据学生观察的需要把事物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难以观察到的事物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启发积极思考。信息技术不但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画面,而且还教给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技术能提供生动形象的声像信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教学中显示所要观察的科学事物,同时,还能对时间进行缩放,在显示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有独特的功能。在展现宇宙星体运动变化、动植物运动情况方面优势很大。

2、可强化学生的概括能力。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思维活动有许多特点,而概括思维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特点。概括是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至为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从个别指向一般的过程。学习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比较、分析、综合,从中归纳出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然后把它们概括起来。可以说所有的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概括。学会概括是所有科学探究的出发点,也是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任何科学探究的结论都来自于概括过程。从教学实践上说,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概括过程,利用表象可以概括出科学概念,并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分类和推理能力。而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清晰的表象,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表象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

3、可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一方面,信息容量不断更新扩容;另一方面,繁杂信息也随之增多,日益泛滥。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

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课上要培养学生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为科学探究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科学教育已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特别要求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和读、写、算一样的重要的新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科学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应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利用现代社会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工具手段多样化、现代化的特点以及信息变换的特定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正是值得我们所研

究的内容。

三、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同时兼顾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手段虽然能使教学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但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包办替代一切科学教学内容。新的《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内容,还是应该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二者都不可偏废任何一方。在一次科学教研活动时我曾看过这样一个多媒体科学课件,它把《里面是怎样连接的》这一课中的电路的实验用多媒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只需鼠标点一点,一个个电路就连接好小灯泡发光了,整个实验就顺利完成了。学生虽然都能够看得懂,好象也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但我认为,如果仅仅只是用信息技术辅助的课件来展示实验,而不再通过实际的操作实验的直接认识与体验,那么学生只有一些感官的了解,没有亲身参与探究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的。学生没有实践操作的经验,没有动手亲身经历的过程,没有通过动手而对学生的大脑产生的刺激强烈。所以,我认为信息技术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但不能完全替代科学实验与探究教学。因为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代替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观察、推理、讨论等,它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让孩子从科学探究实践中建构起新知,从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各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科学课知识丰富,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吸引孩子,帮助学习,又能省时、省力、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它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信息技术能优化组合多种媒体的长处,实现信息多途径、全方位的正确传递,不能增强学生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建构知识、培养能力的最佳氛围,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搭上新时代列车飞速前进。让信息技术的神奇魔力催发孩子们巨大的探索与创新的潜力,让信息技术成为我们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我们用信息技术恰当的配合科学课教学,会使科学课的教学变得更加完美,相信只要我们全体教师一起努力,一定会迎来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有效整合的美好明天。

科学课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相关推荐

  1. 计算机在英语课中的应用 博客,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拓展思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帮助 ...

  2. 信息化与小学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育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教育理念和教育传播方式也发生着剧烈变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可以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新鲜感,同时也可以抓住学生的 ...

  3. 计算机对语文教学的影响,【计算机应用论文】计算机情景创设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影响(共3742字)...

    摘要:小学教学模式应当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改革和创新.将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通过计算机情景创设更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提升吸引力.在 ...

  4. 科学课中如何利用计算机教学,浅谈小学科学课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丰富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快捷.并且,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运用对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效果是显著的.它的作用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5. 小学英语运用计算机教学自评,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评价...

    姜力文 摘 要:当下,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教育改革已经不断深入实际课堂教学中,使不同领域的教学质量均得到了改善,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 ...

  6. 小学计算机如何使用记录,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 应用初探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然而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都利用信息技术为本行业服务.教育领域 ...

  7. 计算机在美术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陆德花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美术课堂教学,成为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教师巧用多 ...

  8. 小学语文教学计算机的作用,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 2013-10-29 栏目: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贵州省平塘县油岜小学 冷华超 [摘 ...

  9. 计算机与数学交融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_342107.doc...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教学设计_342107 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设计 --<年.月.日>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信 ...

最新文章

  1. 深入解析CSS样式层叠权重值
  2. 目前我国家庭计算机用户接入因特网的下述,目前我国家庭计算机用户接入因特网的下述几种方法中,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_ 。...
  3. C语言面向对象编程(六):配置文件解析
  4. 卡尔曼滤波 -- 从推导到应用(一)
  5. c语言学习-定义一个整型数组a[10],将数组a[10]中的10个元素按逆序重新存放
  6. EJB3.0学习笔记---Bean实现多个接口的情况下定义,访问方式:
  7. php字符串和数组基本方法,PHP字符串和数组
  8. 【jQuery】JQuery-ui autocomplete与strtus2结合使用
  9. Spring Boot 微信点餐系统
  10. 共青团课程华育兴业java_华育兴业|Java程序员金三银四必备面试题及答案(基础篇)...
  11. statsmodels.stats.proportion.proportions_ztest
  12. Variation calling and annotation
  13. 漏洞解决方案-敏感信息脱敏显示
  14. 华为荣耀5cvs华为v9play_荣耀V9Play和荣耀畅玩6A全面对比评测 看完这篇再判断
  15. 微信内网页链接被多人投诉导致拦截的解决方案
  16. java数字转为大写_java 数字转大写汉字
  17. 如何快速高效的进入新的知识领域
  18. [渝粤教育] 上海交通大学 流体力学 参考 资料
  19. DP DD VTL 备份 NBU
  20. android恢复出厂设置流程分析

热门文章

  1. PB triggerevent函数
  2. 爬虫-百度、搜狗、360图片
  3. Python爬取CCTV视频
  4. 修改MFC中AfxMessageBox()函数的对话框标题
  5. 性价比高的无线蓝牙耳机排行榜,五款学生党蓝牙耳机品牌推荐
  6. RUILON瑞隆源TM40P68小型浪涌保护器
  7. axure iphonexr原件_这些iPhone XR配件你get了吗
  8. php iframe 自适应高度,让iframe自适应高度的讲解
  9. h5 iframe 自适应高度
  10. 2021年安全员-B证(江西省)考试APP及安全员-B证(江西省)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