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 4.1需求采集方法的分类
  • 4.2一些实用的采集方法
  • 4.3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 4.4产品原则与初心

4.1需求采集方法的分类

4.1.1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获取到的需求分别是一手需求与二手需求, 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差异。
►第一个角度: 需求的提出者是不是有需求的人。如果用户是为自己提需求,采集到的就是一手需求;如果这个需求是转述的,就是二手需求。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一位销售见过一个客户,没有成单,然后他把阻碍成交的问题转化成一个需求提给产品经理,我们收到的就是一 个二手需求。
►第二个角度: 需求是原始的还是加工过的。比如直接跟用户聊,采集到的就是一手需求,而去看第三方机构做的一些行业分析报 告,采集到的就是加工过的二手需求。给大家提个小的注意点:看报告 时一定要关注它是出自哪个机构之手,甚至要查阅这个机构的股东结 构,看看有没有可能存在影响报告客观公正性的投资方或关联企业。

直接采集的一手需求更准确,所以产品经理一定要确保手里有足够比例的需求是来自直接采集的,这样才能让产品本身和自己对产品的判断更接地气。而间接采集的二手需求,就需要带着问号来看,思考其需求者和提出者分别是谁,以及有没有被曲解过。但,二手需求(比如一份客户反馈周报)是经过梳理的,所以获取结论的效率更高。在工作中并不是说只用其中一种就可以了,而是要视需求不同灵活选用。

4.1.2  说和做,定性与定量
怎么说表达了观点,怎么做反映了行为,用户怎么说和怎么做经常是不一致的。“说”最大的劣势是“耳听为虚”,怎么解决耳听为虚呢?看他怎么做。“做”的优势就是“眼见为实”,但也有劣势:我们不知道用户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也就意味着没法从根本上解决问 题。于是,需要再去听他如何说。所以说和做是一对不可分拆的方法, 尽量同时用于一次需求采集,否则可能会出问题。
定性研究可以找出原因,偏向于了解,属于个体研究;而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现象,偏向于证实,属于群体研究。定性的问题是“以偏概 全”。如果你的产品有几百万用户,而定性研究经常只针对几十个用户,那么这几十人是否能代表全体?这种情况下很可能被部分样本的特 殊情况带入歧途,所以要辅以定量的方法。但是定量会“以表代本”,只能用来发现表面的现象,却无法从中知道背后的原因。比如,通过定性 的数据发现7月份用户活跃度比6月份降了5个百分点,那么,就可以抽取几个6月活跃但7月不活跃的用户,做一个定性的访谈,来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产品经理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并不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一般规律——从观点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观点,一样会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性,以实现螺旋式上升,使了解和证实在不断迭代中得到进化

下面是一个我参与过的淘宝产品的完整需求采集过程。
►产品规划阶段: 听用户“定性地说”,确定产品方向(做什么;随机抽样了40个用户做访谈,据此写出需求列表。
►项目早期: 听用户“定量地说”,确定需求优先级(先做什么;投放了20万份调查问卷,确定了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当然,这只是确定优先级的辅助手段,最终做什么,还是由产品经理决定。
►项目实施过程: 看用户“定性地做”,确定要先实现的那几个需求应该怎么做;设计的同时完成可用性测试,其间陆续找了10个用户来 验证。
►上线后的优化阶段: 看用户“定量地做”,根据产品的用户使用情况做数据分析,不断地改进产品。 “Z字采集法”也有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数据分析以后,通常又会做用户访谈来证实数据分析的假设。

4.1.3  是否在真实场景里
采集是否发生在真实的需求场景里,也是一种分类方法。
作为一个具备很多专业知识的产品经理,只有能做到秒变小白,回滚到自己完全不了解产品的心理状态,亲自去体会临场感,才能避免做出很多坑用户的产品。而最好的体会临场感的方式,就是到用户发生需求的场景里去。这也是为什么产品经理不能只听“二手需求”,因为那些需求是别人总结过的,已经没有了临场感。真实的用户不是“用户群体”,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
4.1.4  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
最后一个维度的分类方法,是看需求采集过程中,用户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
电视机需求 vs 洗碗机需求。
电视机:装修好新家,大多数人都觉得应该有个电视,这是必需品,所以一定会买来放在客厅或卧室里,但之后可能一个月才开一次, 几乎不用。
洗碗机:在国内因为大家都不觉得这是必需品,所以很少有人买。 但如果不小心买了,用过之后发现洗得确实挺干净,每周能因此省下不少时间,就“根本停不下来”。 之所以选择这两种产品,是因为它们对应的需求,可以分别用来定 义两种很典型的产品功能。
电视机需求:用户以为自己要,但有了并不用的产品功能。
洗碗机需求:用户以为自己不需要,但用过就离不开的产品功能。

无论是电视机需求还是洗碗机需求,似乎都基于一个潜在原因:用户不靠谱。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这种不靠谱,或者说如何在这种不靠谱的现状下实现用户和产品的双赢?
办法很简单,采用低成本验证。具体做法就是,先不上复杂的系统,设法简化实现,或者干脆用人肉跑流程来验证。同时,多让用户低成本体验产品,比如试用、租用。
常见的做法是“免费试吃”,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产品经理觉得用户肯定会喜欢,但毕竟用户没吃过。先在超市里摆放一个小号的试吃装,用户对从来没尝过的免费零食饮料往往毫无抵 抗力,尝了一下后觉得“哎哟不错哦”,就买了。
►企业在考虑是否需要一个收费的协同管理系统时会很纠结。如果系统提供商适时推出30天免费试用版,就可以大大降低客户尝试的心理门槛。
►对用户而言,下载并体验一个新的App产品成本实在太高了。完全可以将一些基础的核心功能做成H5页面,让用户不用下载就能试用。

4.2一些实用的采集方法

1.腾讯的10.100.1000 ,相信很多产品经理都听说过: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看100篇用户写的相关文章,处理1000个用户反馈。其实不用纠结数字和形式,关键是要保持和用户接触的强度
2.在阿里,我待过的一个团队会逼产品去做客服,由此来迅速熟悉用户。有条件的可以让新人去客服部门轮岗数周到数月,没条件的也可以让产品经理每个月听半天的客服电话。同理,产品经理去做销售,哪怕作为技术支持人员陪同销售去见客户,也能大大加深对用户的理解。
3.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方法:请一群用户到公司里面开批斗会。开会的内容很简单,让用户来骂我们。一开始用户可能不好意思,说得不痛不痒,这时候可以找几个自己人作托,先骂几个“厉害的”让大家见识见识,然后你就会发现用户全都放开了。最后记得再给用户一些小礼物, 让他们体会到我们的真心实意。
4.利用网络也是好办法,比如这个例子:智能路由器厂家的产品经理,可以试试用百度搜索关键词“路由器”,搜索引擎的大数据就会告诉我们很多用户痛点.
5.还可以看各种报告和公开数据,比如百度指数、各种搜索榜单,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热门话题,各种应用商店里的排行。仔细看能从中发现很多需求和趋势。经常看到的各种追热点的营销活动,背后都有着一 群时刻蹲守在网上、嗅觉灵敏的从业者。
所有的需求采集,本质上都是为了多接触用户、和用户做朋友。这个说法其实是从小米那里来的。既不要从上往下俯视用户,也不要跪舔用户,对用户言听计从、卑躬屈膝,这样都没办法建立起情感的链接。 真正能交成朋友的其实是比较平等的两个人,平等意味着可以更充分彻底、掏心窝子地沟通。
还有一些用户研究的小技巧,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了解,这里只说一个很有趣的小例子。
假设一家汽车公司想了解大学毕业二、三年的人在选择第一辆车时,预算是多少。如果直接问用户“你买第一辆车的预算是多少”,得到的答案就很可能会有偏差。比如,有的人预算只有5万,但自己觉得有点少,说出来挺不好意思,可能会告诉你八万到十万;而另外一位富二 代,也许第一辆就打算买个百万的豪车,但不想露富,于是跟你说三、 五十万左右。这时候,你可以这么问——“假设你最好的朋友要买车, 你觉得他的预算是多少”,就可以排除掉大部分的偏差。

4.3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4.3.1  需求的三种深度
►第一种深度——观点和行为。 表面能听到、能看到的东西,一般是通过用户怎么说、怎么做直接表现出来。如果只到这个层次,是做不好产品经理的。
►第二种深度——目标和动机。 用户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如果能找到目标和动机,会稍微好一些。但相对第三层,这里还是要实在 一些。比如,用户说希望开始每天健身、跑步,目标是减肥。再往深层挖,其价值观层面的需求可能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呈现出积极向上、健康的自己。
►第三种深度——人性和价值观。 最底层的,最稳定的需求,人类社会诞生的千万年来,基本上没怎么变。如果能把需求挖掘到这个层次,就找到了产品最本质的用户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它本是战略落地的手段,用来衡量战略的完成度,但经常被误以为是目的,变成了片面追求的数字。
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让人哭笑不得的KPI。

第一个KPI,提高火车的上座率。 有个地方想出一个超级有效的办法:把车厢数减少,比如16节变8节,上座率直接翻倍。

第二个KPI,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北京蓝天数由98年的100天提高到2010年的286天,但空气质量并没有改善,只是更改了监测站的地点。2006年,关闭了当时两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监测站,2008年又将监测站搬到六环以外远离市中心15到20公里的地方。这样,空气质量的平均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第三个KPI,校车不能再出事故了。 新闻里说,受甘肃幼儿园校车事故及各部门严查校车的影响,多所 学校决定取消校车接送。为了送孩子上下学,家长们各显神通,有的包三轮车,有的拼租面包车,有的自己抽时间接送。

第四个KPI,春运不能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 如果你去学校附近的代售点买票,问:有卧铺吗?答:没有。又问:坐票呢?又答:也没有。再问:站票呢?再答:有,但是不卖给学 生!
终极问:为什么?终极答:因为铁道部规定,今年春运不让一个学生站着回家!

上述例子有些夸张,但为了满足公司战略需要,伤害用户的情况确实比比皆是。这是公司规模变大后很难杜绝的现象,牵涉到一个很深刻的管理学命题:各层员工到底对谁负责?当然,这不在本书讨论范围内。
由以上分析可知,最重要的用户还是外部的。满足任何战略需要的内部需求时,心里都要时刻想着外部用户,防止本末倒置。战略需要而用户不需要的产品,往往没有好下场。

4.3.3  用户: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
随着信息收集得越来越多,我们对用户的理解也越来越透彻,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户是抽象群体 :在产品概念阶段,用户是假想的某一类人——目标用户、核心用户。
第二阶段,用户是具象个体 :需求采集时,我们要去接触一个个真实的用户,见活人,听故事,找感觉,发现“用户故事”。
第三阶段,用户又是抽象群体 :整理采集到的需求时,把真实用户再合并特征,定义出“人物角色”,并反向修正产品概念。

两种典型用户:新手与专家
新手是一群不爱看说明书、急于直接上手、用得不爽就很懊恼、很轻易就放弃的产品用户,要的是简单易用、快速上手 。
专家是一群会看说明书、会泡论坛、会查攻略、乐于接受挑战的产品用户,要的是稳定可靠、性能高 。
核心用户是新手的典型产品,是那种用户量很大的大众产品,比如电梯、公厕、垃圾桶等公众设施;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普通家用电器。任何领域的专家总是少数,所以核心用户是专家的典型产品,往往用户量很小,比如医院或工厂的专业仪器、乐器、专业级数码设备等。 总体来看,2C的产品新手用户更多,2B的产品专家用户更多;前台 品的新手用户更多,后台系统的专家用户更多。

专家级产品有时候会考虑“向下兼容 ”。比如Canon的1D单反相机, 调到自动挡后直接按快门也能拍照。再如一些互联网、软件产品,往往也采取向下兼容的做法,将更多功能隐藏在“高级设置”里,让新手用户上手更容易。

当然,随着时间变化,一个产品的核心用户也会变化。 有从新手变为专家的, 一直拟物化的苹果手机操作系统从iOS7开始扁平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更加追求效率。也有从专家变为新手的,比如自动档汽车相对于手动档汽车的比例越来越高,家用路由器的设置变得越来越傻瓜、友好。

4.4产品原则与初心

产品原则是整个产品团队必须达成共识的准则,依赖于团队的价值观或者是产品的初心,相当于一个产品的宪法。 投资人在了解创业团队时很喜欢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做这个项目?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初心,初心决定了团队发展空间的上限。
以下列出的要素都可以视为产品原则。
►目标用户分为哪几类,以及他们的优先级排序,整个团队必须达成共识。 ►产品的市场切入点,最关键的用户需求场景是哪几个,一开始的最小可行产品MVP必须满足哪些。
►对一个社区而言,人和内容都很重要,到底哪个更重要?回答这个问题的共识是这个社区的产品原则。而且,往往对错都没有共识重要。有时候虽然是一条绕远的路,只要齐心协力说不定就走完了,就怕 走走停停、不断争吵。
►一个产品,应该追求用户数量还是质量,追求流水还是追求利润?这些都是产品原则里面需要包含的内容。

和很多事情一样,产品原则也需要与时俱进,定期优化调整。

实例:知乎初心
一个是“知乎”。很早的时候,我和知乎的联合创始人黄继新聊过, 他觉得专业知识靠媒体做二传是不靠谱的。因为黄原来是科技媒体的从业人员,做了一个叫apple4us的群博客,所以很清楚这回事。他觉得普通人士看到的专业知识,往往并不是专业人士直接写的,而是媒体从业者写出来的,所以这些信息会经过扭曲,会造成误解。
我个人也有这种体会。原来很喜欢看《锵锵三人行》,觉得这几个人很厉害,随便找一个话题就能信手拈来,说得头头是道。直到有一期聊阿里的话题,因为我比较熟,所以发现他们的很多观点,甚至很多事实的引用都是错的,连我都可以轻易反驳。这个事情让我很震撼,继而猜测他们每一期的水准都是这样,只是我对其他领域不熟悉,更容易被忽悠而已。现在我可能会更偏激的认为,所有媒体其实都是这样,只有编造程度的大小和有意无意的区别。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04章摘要相关推荐

  1. 深读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中篇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胡先生的理想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系列读书笔记的写作方式和本书思维导图可参考 <深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上篇>. 本文思维导 ...

  2. 深读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上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胡先生的理想国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以下简称"<人人>")是写给-1至3年级泛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一本书,苏杰老师的写作思路集中于 ...

  3. 笔记与心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V2.0》--概念:提出与筛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V2.0>第三章主要讲述的是 产品概念所包含的内涵及筛选的准则.不管自己的岗位是不是产品经理,或只是日常做一些小的创新和改进这样的产品思维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我以思维 ...

  4.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第四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作文2400字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第四章读书笔记及读后感作文2400字: 最近一直在忙别的学习,以至于好久没有更新公众号了,也好久没有写读书笔记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其实早在一个月前 ...

  5. PDM,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

    终究还是看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原因有三,一是名声实在太大了,当初抗拒此书也是这个原因(就像旅游攻略推荐的网红店,看到排起的长龙就放弃了),但随着影响力突破阈值,此书成为了必需项.否则在攀谈时,缺少 ...

  6.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读书笔记

    文章目录 用心听,但不要找着做 摆脱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用户为中心,具备同理心 产品的调性.品牌的人格化 用户的刚性需求 产品经理价值的本质 顺势而为 需求采集 需求的三种神额度 产品原则与初心 需求 ...

  7.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0

    用了大概2个月的时间,细细的读完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书,受益良多,期间也做了一些笔记,都在前面的博客----products系列中... 当然,更多的收获,还是沉滞在书中的注释,以及 ...

  8.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1.0》读后感和思维导图

    作为一个实战经验为零的小白,以下都是我读完后的自我感受,千人有千面,不用太较真. 首先大概总结一下这本书,大点就是需求.项目.团队.战略和素养,现在看来还是有点陌生,以后工作接触后再读可能会非常有共鸣 ...

  9.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总结 第三章2

    本文对应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3.5.3.6两节,其中3.5节重点讲了项目管理中的文档管理.流程管理和敏捷方法,3.6节重点讲了作者亲历的一些项目. 文档管理 1.pd的文档主要分为以下几类(详细的看p1 ...

  10. 产品读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0》

    核心技能: 沟通能力.无授权领导能力.学习能力.商业敏感度.热爱产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日常产品管理能力 #1 写给-1到3岁的产品经理 为什么要做产品经理 坏产品无处不在:垃圾桶.路标.盲道.洗手 ...

最新文章

  1. 截断 四舍五入 进位php,PHP取整,四舍五入取整、向上取整、向下取整、小数截取 四舍五入是什么意思 四舍五入就是一个亿 excel数值四舍五...
  2. CYQ.Data 轻量数据层之路 使用篇五曲 MProc 存储过程与SQL(十六)
  3. hive优化之------控制hive任务中的map数和reduce数
  4. Kotlin 标准库中run、let、also、apply、with函数的用法和区别
  5. ASP.NET的项目怎样在WindowsServer上部署
  6. 移动简单网站开发遇到的问题,备忘或者分享
  7. 如何将类添加到给定的元素?
  8. 手撕包菜 mysql_新版手撕包菜安装教程
  9. 服务器3D场景建模(三):体素场景(一)
  10. [转载]MATLAB内存管理
  11. python中shelf_Python cmds.shelfLayout方法代码示例
  12. 响应式网页设计_响应式网页设计中的常用技术
  13. ips细胞技术治疗尿毒症最新进展
  14. 双馈风机DFIG并网(Matlab Simulink) 有详细说明
  15. 【C++】通信录管理系统
  16. 《终结拖延症》读书笔记
  17. python中如何将数字转换成中文数字_Python把数字变成中文的方法
  18. 小米公司2021秋招面试题目整理
  19. 记录学习《流畅的python》的一些知识-----对象引用,可变性和垃圾回收
  20. Linux 基于FTP协议文件传输系统

热门文章

  1. 如何将pdf转换成jpg,转换达人教你一招搞定
  2. 【Android Jetpack】彻底弄清Navigation的BackStack如何变化
  3. 如何理解keras中的shape/input_shape
  4. Qt显示调用dll库失败
  5. Laravel学习笔记汇总——使用Seeder批量导入JSON数据
  6. 如何将英文句子分词(拆分单词), 并判断分词是否为英文单词
  7. Spring(11) - Introductions进行类扩展方法
  8. 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 作品,撒花 | C语言程序设计大赛、数据结构大赛圆满成功!...
  9. OSChina 周五乱弹 ——程序猿到底算不算歧视
  10. 股票学习-量柱和k线-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