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生误国,妄谈方略

《大明王朝》阴谋诡计,下三路招呼

《大明王朝》以牺牲换来大义

在最后一次骚操作后,沈一石迎来了人生的终局,自焚于一场大火。

沈一石的动机

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在时间线上,再有一百年,明朝就要灭亡了。

开启上帝视角,我们知道后有张居正开启了万历中兴,但若是没有张居正续命,现在就该是“末世前夕”,那么在这“盛世”前夕,浙江首富,也许也是全国首富——是什么导致了他自焚的命运呢?

要了解一个人,首先得看他的动机,如果沈一石只是一个无良的商人,也就没什么好聊的了

将时间线拉回沈一石第一次与书呆子高翰文见面,沈一石所述:

嘉靖三十九年...十万匹上等丝绸全数送往内廷...嘉靖三十九年十月,西域商人贸易获二百二十万两白银,悉数送内廷,注:无需向户部入账

天朝地大物丰,每年丝绸如果有一半用在国库,也能充我大明全年三分之一的开销。可丝绸每年产,每年依旧缺,今年多出了三十万匹的增量才有了改稻为桑的国策。

赶紧让淳安、建德灾民把田卖了,在六月把桑苗插下去,成了这个事。

百姓卖了田也不会没了生计,丝绸大户买了那么多田,一年要产那么多丝,靠谁去种,靠谁去织?

就像现在许多无田的百姓,就是靠租大户的田种,哪里就饿死人了?同样,稻田改成了桑田,也要人种,还要人采...今年卖了田,明年无非就是受雇于大户田主,去种桑养蚕,人不死,粮不断,断不至于饿死?

在回顾上集沈一石与海瑞所言:

海瑞不解道:你只是个商人,赈灾不是你的责任,为什么这么做?

沈一石:我为什么不能这么做?我是个商人,可我是替织造局当差的商人,朝廷让我多产丝绸,我就拼命多产,现在出了灾情,也是朝廷的事,官府拿不出粮来赈灾,我先垫钱买粮借给官府,帮了朝廷也是帮了我自己,到时候海大人还给我,我也不损失,不知道这样说,海大人是否认可呢?

海瑞:改稻为桑呢,钱都给了灾民,买不了田改不了桑,怎么多产丝?

沈一石:国策也不是沈某一个人的事,有钱的人很多,百姓有了粮,自己也可以把稻田改成桑田,到时候只要能够把产出来的生丝卖给我就行。

所以,可能沈一石从来都不只是什么奸商,他可能只是站在自己的认知里想要这个国家变得更好罢了

如何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也许是沈一石最深层的动机。

若是无力让这个国家变成更好,那他活着也许也没有意义了。

面带权谋,心藏理想

沈一石是个非常矛盾的人:

  • 富甲一方,布衣白水

有文章称,一个人精神世界越丰富,那么他对现实物质需求就会越低。

蹉跎错,消磨过,最是光阴化浮沫。

岁月易蹉跎,意志怕消磨,声色犬马,温香软玉,总是摄人心魄。沈一石是浙江首富,却身穿粗布衣,渴饮白水,这是因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要知道剧中另一个常年身穿布衣的可是精神象征海瑞啊

但是,他们追求的简单可不简单,海瑞追求流芳千古,沈一石追求“天人合一”

名妓芸娘:李玄当我是天人,单是睡在我身边身体就在颤抖;你当我是贱人,如何天人合一?

海瑞的快乐需要荡尽奸臣;沈一石的快乐需要民富国强,一个想要依法治国,一个想要商亦有道,本质上说没有什么不同。

  • 趋炎附势,白璧微瑕

活在那个时代,想要有多作为,沈一石没办法不趋炎附势,他先是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送给太监杨金水做侍妾,其次又与严党郑泌昌、何茂才狼狈为奸,他的财富积累并不光明正大,但他得到什么了吗?

杨金水:宫里生意是大,也不用交税,外面总以为你赚了多少钱,可你赔进去的比赚的多...

再结合前面所述:

我是个商人,可我是替织造局当差的商人,朝廷让我多产丝绸,我就拼命多产

一个有能力的人,只是完成国家交给他的任务,甚至不求回报的做,在时代需要他的时候,他如履薄冰,在时代抛弃他的时代,难道就真的一文不值了吗?

如郑泌昌所言,有时候也不能以一本小账算国家的大账,不能因为他使手段对付高翰文就否定他所有的付出。

  • 卑鄙小人,高山流水

对于高翰文们而言,沈一石可称得上卑鄙小人!我相信折在沈一石手上的“高翰文”不在少数。但偏偏沈一石是一个十分有精神追求之人:

高翰文突然道出了一声:可惜啊!

沈一石故意问道:什么可惜?

高翰文情难自禁:《广陵散》错就错在这个地方,嵇康本身性情散淡之人,偏又做了大夫,后来悟得邙山是我华夏生灵之脐,唯有死后魂归邙山方是真正的归宿。故临刑前悲欣交集,手挥五弦,神驰邙山,邙山在五音中位处角音,因此这一段弹的应该是角调,后人不知,音转高亢,翻做宫调,以为其心悲壮,其实大错。

沈一石眼中突然闪出光来,几分知音恨晚之情油然而生。

甚至,沈一石想要帮高翰文摆脱泥淖:

我本不想给大人说这些,但一番琴曲之谈,说句高攀的话,我想交大人这个朋友,不是恭维你,我不想你这样的大才陷入这样的官场旋涡中,损了我们江南斯文元气!

赶紧让淳安、建德灾民把田卖了,在六月把桑苗插下去,成了这个事,大人也不要在浙江待了,我请杨公公帮忙,把大人调任外省。

清流、严党神仙打架、上层角力,在沈一石已有的认知里面,这有可能是一条最优出路。

但浙江并非清净之地,到其他地方又如何不是棋子呢,大厦将倾啊!

  • 无情无义,有情有义

最后,沈一石其实对名妓芸娘用情至深,但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他首先不能原谅自己将芸娘送与他人,最根本原因他不能接受自己明珠有瑕,多年官场、商场虚以委蛇,他深觉自己脏了,甚至比不上书呆子高翰文,其实他也是一个有精神洁癖的人!

在前往淳安买粮之前,沈一石对身后事恍若有觉,一把火烧了古琴,或许他想尝试烧了风雅、烧了理想,他想尝试与这个世界和解:世道如此,何不同流合污呢?于是,路上他非要跟自己较劲,放纵自己,身穿蝉翼绸缎,找了四个身材样貌姣好的妓女伺候左右,但这样活着与行尸走肉何异:

沈一石对妓女说道:我用白话念一位古人的诗句,谁要答得出哪个古人或是哪首诗里的句子,我就给她赎身。

浮过夏水之头而西行兮

....

水茫茫天地一流殇!

尼玛,狗日的沈一石,别说妓女了,我都不知道出自哪里!

后来见了海瑞后,沈一石依旧穿回了粗布衣服,将本可保命的张三丰血经送给了芸娘,自己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掠之于商

毛之不存,皮将焉附,财富是依附于权利的,沈一石深知此点,其实依靠血经大概是可以保全自身的,但这救不了这个世道:为什么好好办国家的事就会招致身死大祸呢,我相信沈一石是一直明白的,只不过他最初没想到大局已经到了如此程度了:

沈一石:裕王(下任皇帝)、清流们和严党在改稻为桑这件事上较上劲了,清流们不愿意失去民意,又想用这件事扳倒严党,便派来了海瑞、王用汲;严党也看到这一点,于是派来了高翰文,又要补国库亏空,又不能被清流抓住辫子。

我很快搞定了高翰文,本以为改稻为桑能够继续,也不知道清流从哪里弄来个不要命的海瑞,翻出了毁堤淹田的事,刀刀见血,郑泌昌、何茂才招架不住,所以情势发展至此...

其实沈一石的重心一直在围绕“改稻为桑”展开,也许他从骨子里就觉得这是对的吧,淳安捐粮后,沈一石迎来了既定的终局:

嘉靖:每年几十万丝绸捏在人家手里,朕想拿点粮赈灾还得靠沈一石去做好,胡宗宪在前方打仗向朕要军饷,朕还要看人眼色行事?

吕芳:织造局是我大明的织造局,任何人打着朝廷的招牌经商营私,都是以商乱政,内阁应该查明此人立刻拿办!

严嵩:立刻以六百里加急给浙江,抄了那个沈一石的家,筹粮给胡宗宪、戚继光抗击倭寇!

于是,也不知道真的做错了什么,一个雷落到了沈一石头上,而在高翰文逮捕沈一石前,他早已自焚,留下一首诗: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

为官不仁,不为百姓做主,而是鱼肉百姓;君父不像君父,只知享乐,以一人之心夺天下人之心。

“聪明”的百姓被压榨得没了生命力,“狡猾”的商人就应该被雪藏起来,但这么多年我并没有赚多少钱,都被各级层层盘剥了,所以剩下的烂摊子就留给各位吧!

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

沈一石的遗书

从嘉靖二十一年到嘉靖四十年,二十年间唯独胡宗宪未取沈某一分一厘,浙江三司衙门唯胡大人堪称国之大吏,其余衮衮诸公皆不足道也。

沈某布衣粗食凡二十年,织绸凡四百万余匹,历年上缴共计二百一十万匹,各任官员分利一百万匹,所余之九十万匹再买生丝,再产丝绸,沈某艰难维持至今,日夜辛劳,夜不能寐,各项开支一一记录,请诸公细查。

我大明坐拥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节,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路、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国库空虚!

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沈某今日之结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沈某数十年备受盘剥所剩之财果能填补国库之亏空?

诸公见账目必将大失所望也!望诸公览后另想良策,为前方筹募军饷,或可减罪于朝廷。否则,沈某先行一步,诸公末日不远矣!

于是郑泌昌、何茂才菊花一紧,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商已无路,则掠之于官

零和游戏

之前我们聊过CEO的故事,如果把嘉靖类比为大明朝的CEO,那么故事在这里依旧是适用的,可以有两种皇帝:

分蛋糕的人

比如李世民思考的是怎么去分这个蛋糕更加的合理,让多数的人感到幸福,这个就类似我们所谓的:模式创新,本质是更多的参与者以及更合理的分配方式,这里几个例子:

这里有一个矿山,需要一个有德行的人去开采,于是任命了你为CEO,你只需要将矿挖出来,不用创造任何事情,因为这个矿怎么挖,之前是有执行手册、最佳实践的,你只需要把人组织起来,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好,一套SOP执行下去就可以了,没有创造,这个就是高级管理。

因为挖矿的业务本质上是零和游戏,所以我们倡导厚德载物,合理的分配能让所有人都有饭吃嘛。

对应的,也有一些鼓励、PUA,一小时不够就干三小时的人在,比如隋炀帝、嘉靖这种皇帝,他们关注的是每天工作和收益这个事情会持续发生,他们创造财务是靠极度压榨,这多数时候是不持久的。

做大蛋糕的人

一流的CEO能让现状维持,以前怎么做他就怎么做,甚至他能让流程更优,制度更公平,不会出大篓子;

顶流其实是在现状之上,还能做出非常大的提升,他有改变,更有创造,需要有跨时代的新产品出来。所以,除了分蛋糕的人,还会有把蛋糕做大的人,举个例子:

乔布斯和库克选哪个呢,库克上任10年后,苹果股价翻了很多,他是个成功的商人,但这个成功是建立在乔布斯留下原型机的基础上,这个遗产可以吃很多年。所以有些人就是牛逼,他死了,那个时期才真正的开始发酵,他之前还只是单纯的做发明,还没有开始收割这个时代,库克事实上是做好了收割工作。

零和游戏

在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科技创新的,所以古代做大蛋糕,因为经济的主要载体就是土地,所以增加增量的方式屈指可数:

  1. 增加人口,更多的人种田;

  2. 扩大地盘,更多的田地;

所以如汉武帝、唐太宗、永乐大帝,就是喜欢打仗,那是因为他们知道这样可以带来封建时代的“原型机”,可以增加增量,为子孙后代留下收割机会。

但是,打仗得花钱,还得死人,这是一把双刃剑,做原型机的CEO做不出营收,反倒容易落得穷兵黩武的恶名!

版图确定后,厚德载物就派上用场了,皇家多少钱,官员多少钱,商人多少钱,百姓多少钱,于是不同的集团就形成了,最初的比例可能是健康的:

国库:皇权阶级:特权阶级:一般官员:商人阶级:民众 =

30:5:5:10:10:40

但随着特权阶级抱团比例开始失衡:

国库:皇权阶级:特权阶级:一般官员:商人阶级:民众 =

10:10:40:10:5:25

而由于皇帝的放纵,权利得不到很好的管控,特权阶级开始变本加厉:

国库:皇权阶级:特权阶级:一般官员:商人阶级:民众 =

10:15:50:5:0:20

公共财产国库被皇权及特权阶级不停侵占比例,弱小的阶级在生存线上挣扎,抗风险能力极弱,最终导致沈一石之死以及明朝灭亡

  1. 特权阶级挥霍无度,掠之于民,民变在即则掠之于商——沈一石之死

  2. 民商过于贫苦,便不给一般官员发工资——后期剧情

  3. 国库空虚导致无钱打仗、无钱赈灾,天子脚下,饿殍偏野——后期剧情

  4. 最后将历史时间条拉到明朝灭亡前夕,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朱由检自缢煤山,大明覆灭——终局

在覆灭前夕,朱由检想从自己的岳父身上开刀,不料原本要求征银五万两,最后只征到九千两,而即便是这九千两银子,里面还有一半是皇后的私房钱。

大明灭亡后,只给大明上交1万的岳父,却给李自成上交了53万两白银,数十车奇珍异宝,并且还不得好死了...

沈一石与改稻为桑

事实上,剧中给出了新的答案: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成为了新的增量!

我相信,最初沈一石是兴奋的,改稻为桑如果成功,一旦开始复制,商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可能得到显著提升,那么人们为国报效上升通道就不止为官一途了!

商人,也可以为国做贡献!这个可能是沈一石这个角色的精气神所在

而改稻为桑是不是好的国策呢?这里直接给出肯定的答案:是!

从剧中,乃至上帝视角来看,改稻为桑绝对是神来一笔,是一项「正确的战略」。

正确的战略,清晰的路径,嘉靖背书,强大的势能,似乎万事俱备,为什么最后就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了?

因为分别,因为局部最优,因为党争,因为腐败

在朝廷内,各个派系彼此较劲;然后国家之间又有分别,大明与倭寇对立;就算一个派系,内部还有派系之分,严世蕃为难胡宗宪,郑泌昌看不起何茂才;小至一个家族也会兄弟拆墙,讲到底,分的是彼此,争的是权利,除了自己人就不是自己人,不是自己人就算别人,分别导致亲疏,亲疏导致斗争,斗争导致内耗!

大明有太多的内耗,太多的斗争,大家都在追求局部最优:自己一家独大,多往包里装钱!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良好的经营者,生产资料只是被分割争夺,而没有被很好的管理,也不会产生高额的收益,比如生产资料农田落到沈一石手里和何茂才手里会呈现两个极端。

这也是为什么沈一石甚至没有拿着张三丰血经挣扎一下,他已经看到商人最大的希望,他已经看到国家最大的希望,他看到了新的上升通道,新的增量,但是这一切很快被党争给毁了...

并且,这个烂摊子是越来越烂了,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如履薄冰,却落得如此结局,再多的心气也该耗光了:

回忆迷茫杀戮多,往昔情仇待如何;

绢写遗书无限恨,夙兴夜寐枉徒劳。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喜欢的同学可以四连支持: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我微信:

《大明王朝》掠之于商——沈一石的“盛世”悲歌相关推荐

  1. 《大明王朝》掠之于官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 ...

  2. 《大明王朝》不断被征服的谭纶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 ...

  3. 《大明王朝》赵贞吉的拉扯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 ...

  4.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这是<大明王朝1566>读书笔记系列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 危机四伏 <大明王朝1566>是我很多年前看的一部电视剧,前后看了三次,他首次改变 ...

  5. 《大明王朝》阴谋诡计,下三路招呼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 ...

  6. 《大明王朝》以牺牲换来大义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前情回顾 <大明王朝>雪崩前,精英们的狂欢 <大明王朝>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大明王朝>天地不仁,百官不争 <大明王朝>书 ...

  7. 分钱、用人和交替,看《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正剧,以"倒严"为主线,以嘉靖.海瑞等为主角,深刻的刻画了明朝嘉靖年间的高层政治生态和百姓生活状态.小说我曾经在几年前读过,花了 ...

  8. 《大明王朝1566》台词摘录

    1."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朕刚才念的是唐朝李翱的<问道诗>.朕最喜欢就是最后一句"云在青天水在瓶".你 ...

  9. 看《大明王朝1566》聊分布式中的CAP和BASE理论

    概述 CAP 和 BASE 理论 基本上接触过分布式系统的朋友都知道 CAP 和 BASE 理论,这两个理论对工程实践中的分布式架构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CAP 理论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 Eric B ...

最新文章

  1. 2.0 pomelo-treasure官方demo的使用
  2. 在继承中派生类成员的访问权限测试
  3.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指导(2/3)
  4. 视频直播关键技术:流畅、拥塞和延时追赶
  5. linux ssh基本
  6. 46什么是session
  7. Flink 消息聚合处理方案
  8. 【我想进大厂】Redis夺命连环11问
  9. 华为云平台创建产品+注册设备
  10. app版本升级的测试点
  11. 事件---------2
  12. 20+免费精美响应式Html5 网站模板01(含源码)
  13. Python-贪心算法 田忌赛马
  14. 停课集训 11.27
  15. 【金融财经】金融市场一周简报(2017-09-15)
  16. 树莓派调用百度人脸识别API实现人脸识别
  17. 2018年11月总结,12月计划
  18. 关于 Ant Design 的一些笔记
  19. 苯酚丙酮装置类型和重大部分设备说明
  20. 计算机网络虚电路数据报,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热门文章

  1. 我读《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
  2. webpack解惑:require的五种用法
  3. 3dmax云渲染哪个平台好用性价比高?
  4. Go:内核线程、LWP、用户线程? 还是协程?
  5. h5活动是什么意思_H5活动页面可以有哪些作用
  6. 关闭、清除IBM小型机橙色告警灯方法
  7. 上海淘融网络致广大客户的致歉信
  8. 程序员必备神器机械键盘,真香!
  9. FortiGate 流量整形限速
  10. PXIe,PXI,CPCI相互区别和关系,总线之间,几种机箱之间是否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