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diy.pconline.com.cn/cpu/study_cpu/1207/2862888_all.html#content_page_8

1“史前年代”,AMD与Intel是一家回顶部

  【前言】Intel与AMD,这对“欢喜冤家”,从第一台PC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斗争不断,尽管这是一场“不公平的较量”——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资金储备两者都差距悬殊。但不可否认,正因为有竞争对手的存在,我们才能享受到今天这丰富多彩的数字生活。回味历史,Intel在大多数时间里占据着统治地位;AMD则从“代工厂”起家,一次又一次向Intel发起冲锋,推动着历史车轮的前进。

1、AMD与Intel:本是同根生

  AMD CPU兼容Intel主板,一块CPU同时出现AMD与Intel的Logo……这些事情在今天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他们却切切实实地发生过。Intel与AMD两家本是同根生,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的创始人都来自同一家企业——仙童半导体公司,甚至还有过密切合作。


AMD与Intel本是同根生

  两家公司成立仅相差一年,但无论从技术储备、资金实力来看,AMD都比不上Intel,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Intel的两位创业者,诺伊斯是集成电路发明人之一,摩尔则是著名的“摩尔定律”提出者,他们在创办Intel之前就已经是业界威望很高的名流,这些先天性优势是它在短时间内就能吸引到大量的优秀技术人才,在微处理器的研制上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反观AMD,其创始人桑德斯只是销售出身,创业之路举步维艰。


在那个技术至上的年代,销售出身的AMD很好募集到人才和风险投资

  正因为如此,AMD初期的定位很明确,以市场为导向,凭借质优价廉的产品努力成为各类产品的第二供应商。作为第二供应商要求的不是技术领先与创新能力,而是学习模仿以及生产制造能力,显然这与AMD当时的自身条件是匹配的。而Intel则以技术发展为导向,是典型的技术领先与创新者;


当年的“蓝色巨人”IBM,促成了Intel与AMD的合作

  IBM,当时的“蓝色巨人”,扮演着促成Intel与AMD合作的关键角色。上世纪80年代初,微型计算机迅猛发展,作为PC市场的后进入者,为了快速推出产品,重新树立技术领先形象,IBM破天荒使用了开放式的体系架构,并对PC机两大核心部件——操作系统与微处理器采取外包策略。


IBM的这张订单是Intel与AMD的第一桶金

  在1982年,IBM迫使Intel与AMD签署协议,使后者成为8086和8088处理器的第二供应商(因为身经百战的IBM知道,如果将微处理器完全放给一家供应商,很有可能造成其坐大难控)Intel开放技术,全面授权AMD生产x86系列处理器,而AMD则放弃了自己的竞争产品,成为Intel后备供应商。双方联手合作,终于拿下了IBM的订单,也由此锁定了个人电脑技术发展路径。


第一台PC面世,里面搭载着AMD代工的Intel处理器

  可能连IBM也想象不到,当初的一个商业行为,成就了现在的AMD。在这个阶段,AMD一直是以生存为目的,追随Intel的脚步,也可以说是依附于Intel,他没有对抗的资本。>>

相关阅读:

Intel也曾败过!回忆AMD史上的经典CPU

http://diy.pconline.com.cn/cpu/study_cpu/1111/2573121.html

此情可待成追忆 回忆那些逝去的DIY品牌

http://diy.pconline.com.cn/2012/0305/zt2693296.html

21985-1996:Intel统领CPU市场十余年回顶部

2、Intel霸主地位的形成

  IBM-PC造就了微软,也造就了Intel。此时此刻,Intel已经研制出新80286处理器,名噪一时。随后,80386、80486、奔腾系列诞生。Intel事业如火中天,一跃成为与微软齐名的PC巨人。


早期AMD拥有Intel授权,所以处理器上同时出现AMD与Intel字样

  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些插曲,使得原本合作无间的Intel、AMD走向对抗。在AMD拿到286的授权并生产自家的286芯片之后,Intel意识到AMD正逐渐对自己的地位构成威胁。1985年,Intel突然发难,中止了5年前签订的技术合作协议,独家生产386处理器。


80386处理器,是Intel霸业的开始

  这一招打得AMD措手无策,只能诉诸法律。此后不久就演化成为IT业界最惨烈的一场诉讼,历时三年,涉及近百名证人、几千件证物、几万页各类文书,双方都为此损失了几千万美元……尽管最后AMD胜诉,Intel又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一直到1994年才发给AMD有关生产386的许可,此时此刻386早就是“过气明星”了,AMD就此失去了CPU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时的AMD还很弱小,只能依附于Intel,不断去兼容Intel PC

  还好,AMD也不至于一败涂地,1989年(这时候还在打官司)AMD生产了兼容386 PC接口的AM386处理器,性能与Intel的386芯片接近,却是由AMD自行研制。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AMD就像国内的仿制工厂,不断生产兼容Intel PC的处理器,以低廉的价格打入市场,顽强地生存在Intel巨大身影之下。


当年的Intel一家独大,众多厂商只能生活在Intel的身影之下

  1993年,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处理器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避免其他厂商使用同样的名字来“山寨”,Intel将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并进行商标注册,以区别AMD和Cyrix等公司的产品,AMD和Cyrix只能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处理器来应对,并开始反思未来出路。>>

31997-1998:Intel策略失误引发的斗争回顶部

3、转折,AMD崛起

  1997年对于所有Wintel体系的兼容CPU生产厂家而言,可算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了。在这一年里的大部分时间里,Intel不但凭借其Pentium MMX(P55C)系列CPU仗剑天下,打得AMD K6和Cyrix MII等芯片毫无还手之力,更推出了具有专利保护的Slot1主板。


当初的奔腾MMX红极一时

  一直以来,这些兼容CPU厂家都是依靠开放的Socket接口才得以生存,假如不能在接口上与Intel保持一致,他们将会被逼上绝路。正当业界一致认为Intel将一统江湖之时,Intel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退出Socket7市场。为什么Intel会在Slot1市场还未完全成熟,而Socket7又正当壮年之时宣布退出呢?


Intel推出Socket7市场,转战Slot1

  原来,它也有其难言之隐。从386以来,AMD和Cyrix便一直跟跑在后,哪一次技术革新不是Intel出钱出力,最后又让他们来兼容,争夺市场。与其这样不如干脆给他来个连根拔起,断了你兼容的念头。


AMD:既然无法再兼容,那就走自己的道路

  AMD抓住了这个百年不遇的机会,坚决地在Socket7架构上推出高频K6,并提出了Super7架构,大有与Intel生死一战之势。本来是由Intel提出的100外频的概念,成为AMD反击Intel的最有力武器。AMD这一理念得到了众多芯片开发商的鼎立相助。


Socket7市场正值壮年,如果被迫改动接口对主板芯片厂商来说弊大于利

  最终,AMD 100MHz外频处理器在Super7架构上比Intel Slot1的440BX芯片组早进入市场。且其综合性能比在66MHz下要高出6.8%~15%左右(这主要归功于100MHz主频对前置总线的2级缓存的影响),反观Slot1架构却只有2%~5%的提升。


Intel策略的失误给了AMD反击机会

  100MHz外频这柄双刃剑终于砍伤了Intel自己。而AMD也因此声名大震。 另一方面,Cyrix高估了Intel的实力,不敢与之正面对抗,正一步步走向衰落。>>

41999-2003:AMD与Intel展开角逐较量回顶部

4、激战,两家的较量

  1999年,AMD基于K7微架构的Athlon处理器诞生,综合性能超越同频的奔腾III(代号Katamai),让所有的DIY用户为止震惊,后来又抢先发布了1GHz CPU,改变了AMD在世人心中“Intel代工厂”的形象,与Intel同台竞技。


AMD抢先发布1GHz处理器,改变“Intel代工厂”的形象

  不久,Intel新奔腾III(代号Coppermine,铜矿)发布,凭借内置全速256KB二级缓存,重新夺回性能宝座。尽管回归Socket接口,但通过各样山寨转接卡,可以用在老的Slot 1主板上,给予AMD一下狠狠的回击。但是AMD也准备好应对的产品了,那就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


速龙“雷鸟”,AMD辉煌的开始

  “雷鸟”与“奔3”,两者频率相近时旗鼓相当,不过往往雷鸟的主频更高。更重要的是,其价格只有奔腾3的2/3,主板也更便宜,主打性价比受到DIY用户的青睐,AMD以及Athlon被更多用户所认识。此外,为了争夺入门市场,AMD推出了Druon(俗称“毒龙”)品牌,与Intel赛扬直接竞争。


主打入门市场,超频潜力巨大,AMD Duron成为性价比之王

  时间来到2001年下半年,Intel高端向Pentium 4切换,虽然第一代P4性能平平,同频甚至比不过P3与Athlon,但那时P4频率已经达到2.0G,相比只有1.4G的Athlon还是有优势的。入门级Intel也把Celeron的外频拉到100MHz,提高竞争力。


Intel的奔腾4算是Intel最“长寿”的处理器了

  面对这样的状况,AMD知道“雷鸟”不能再和P4玩频率战了,Duron不支持SSE指令很快也要吃亏,于是发布了Athlon XP和新的Duron。Athlon XP相比Athlon主要加入了SSE指令支持,并引入PR值来命名自己的产品型号。

-----------------------------------------------------------------------------

  Athlon XP采用PR值命名的原因

  那时Pentium 4提升频率太容易了,当时主频决定性能的概念已深入民心,面对提升频率较容易的P4,Athlon是追不上的。于是,因此AMD引入PR值方式,AMD的解释是以Athlon 1G为标准来标PR值的,但实际无疑是针对P4的,例如Athlon XP 1700+,寓意性能大于1.7G的P4,而实际上Athlon XP相比第一代P4确实有优势。

-----------------------------------------------------------------------------

  Athlon XP的性能高于第一代P4,性价比突出,但存在发热量大、超频潜力一般等问题,在DIY用户中口碑一般。等到2002年第二代P4和赛扬4发布之后,AMD又处于被压制的境地。

  既然硬拼打不过,那就谈性价比。2003年初,AMD继续升级Athlon XP,代号为Barton(巴顿,经典出场了!),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2 Ultra主板,性能得到进一步增强,更加接近第二代P4。仍是主打性价比,最超值的型号就是老一辈DIY用户再熟悉不过的Athlon XP 2500+。


“巴顿将军”,超频神器

  “巴顿CPU”+“DDR-400双通道内存”+“NVIDIA nForce 2 Ultra主板”,这一套装备买回去,价格与Intel的“赛扬4”平台差不多,性能却强得多了。另外,对DIY用户更重要的是,在BIOS把外频设置成200MHz,就变成了Athlon XP 3200+,这是K7平台最强的代表!媲美P4 3.0G,而基本上2500+都可以超频到这样的频率!

  编辑点评:1999-2003年初,AMD与Intel展开争锋相对的拉锯战,也是DIY市场的黄金岁月,在那个年代,超频是提升整机性能最直接的方式,AMD因此积累了大批量的忠实用户,成为Intel霸业上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52004-2006:AMD逆转,最辉煌的时期回顶部

5、逆转,AMD最辉煌的两年

  虽然K7最终版Athlon XP口碑很好,但始终屈居在Pentium 4之下,那时雄心勃勃的AMD当然不甘落后,早在2001年便宣布了K8(代号Hammer)计划,2003年8月,AMD终于发布了K8的Athlon 64,x86-64技术在AMD在长达30多年的技术竞争史上首次领先对手,打破了以往技术跟随与模仿者的形象,用64位处理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一场全面的反击战打响了。


Athlon 64发布,K8时代来临

  第一批Athlon 64分为Athlon 64和Athlon 64 FX两个版本,接口分别为Socket 754和Socket 940,代表型号是Athlon 64 3200+和Athlon 64 FX-51,最大区别是前者仅支持单通道内存,后者则支持双通道,并且需要不同的主板支持,分别面向主流和高端发烧市场。由于产品定位、性能、配套主板和超频潜力等原因,面对如日中天的Intel P4C,最初的Athlon 64在DIY用户中没有太大反响。


最初Athlon 64的一个败笔,两种过渡性接口

  后来AMD吸取教训,在2004年对Athlon 64系列采用新的市场策略,推出Socket 939统一940和754接口,支持双通道内存,同时降低售价,推出更多的型号完善产品市场,搭配当时NVIDIA的nForce 4主板发起进攻,刚好那时Intel第三代P4设计失败,性能没进步、发热量巨大,AMD取得领先优势。


玩游戏、选AMD,Athlon 64 3000+/3200+又成经典

  而在高端处理器上,Athlon 64 FX历经FX-53、FX-55、FX-57、FX-60(双核)等进化,在游戏性能、日常应用等超越Intel P4EE,后者仅能在媒体处理、3D渲染部分应用上保持优势,因此AMD稳坐性能宝座两年多,不过,其售价也不断刷新高,高达999美元。


FX,曾经是AMD荣耀、辉煌、最强性能的标识

  在完成中高端市场布局之后,2005年下半年,基于K8微架构的“闪龙”(代号Sempron)取代K7成为入门平台的主力,最初是754平台,到06年下半年升级为AM2平台。闪龙处理器拥有出色的能耗比与强大的超频潜力,不少产品外频能超上300MHz以上,以最经典的2500+为例,从1.4GHz超频到2.1GHz是相当轻松的,产品价格便宜,很符合DIY用户的要求。因此带动了此也带动了内存市场,海力士D43、三星UCCC、英飞凌BE5/CE5等都是著名的超频内存。


K8 Sempron(754)曾经红极一时

  AMD曾率先发布1GHz CPU、率先推出X86-64位家用CPU,美名记录在CPU发展史册,对于双核CPU,AMD能否再下一城呢?可惜,Intel在2005年5月26日,抢先AMD发布了桌面上第一款双核CPU,Pentium D,虽然内部是由两颗Pentium 4共享FSB组成、后来还被证实为“高发热、低性能”,但也是历史上第一款双核了。约1周后,AMD拿出了自家的双核Athlon 64 X2。(在这段时间AMD还挑起了著名的“真假双核”的言论)


AMD挑起的“真假双核”的言论(上图是“真假四核”时期的)

  Athlon 64 X2可以说是AMD历史上最成功的CPU,凭借K8微架构的优势,功耗控制、双核性能,都领先Intel的Pentium D。当年,Athlon 64 X2是多少DIY用户梦寐以求的CPU啊。不过,它们也成为AMD历史上除了A64 FX外最昂贵的CPU,最便宜的X2 3800+也要2500多元、最强的X2 4800+高达8000元......当然,Athlon 64 FX系列也升级到双核,就是最著名的Athlon 64 FX-60,继续稳坐性能宝座。而带动Athlon 64 X2普及的,是2006年的Athlon 64 X2 3600+。

  编辑点评:2004-2006年是AMD最辉煌的两年,在这两年时间里,AMD赚足了世人的眼球,也赚足了钞票(旗舰产品是何等之贵),64位、“真双核”、高性能/低功耗等等,业界的风向标都趋向AMD;对应的,这两年就Intel最难熬的两年,奔腾4、奔腾D的过长的流水线带来超高的能耗,Intel迫切需要改变“频率至上”的思维,摆脱“高发热/低性能”的形象。>>

62006-2008:酷睿诞生,Intel全面反击回顶部

6、反击,Intel毫不留情

  从05年开始,Intel就制定了一套“钟摆计划”(Tick-Tock战略)。Tick-Tock就是时钟的“嘀嗒”的意思,一个嘀嗒代表着一秒,而在Intel的处理器发展战略上,每一个嘀嗒代表着2年一次的工艺制程进步。正是这套计划,让Intel在06年之后逆转了局面,并把AMD一步步逼退。


Tick-Tock模型,是Intel胜利的关键

  2006年7月,Intel新一代处理器Core 2横空出世(酷睿2,俗称扣肉),使用65纳米制程工艺,英特尔声称它会有40%的效能增长,同时减少40%的功耗。这一重磅产品的发布,让AMD的Athlon 64 X2瞬间优势全无,性能宝座重新落入Intel手上(直到今天),高端双核市场由Intel重新主导,新的产品定价,让Athlon 64 X2一夜暴降千元以上......AMD沿用了3年、最成功、最耀眼的FX品牌,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2006年,Intel开始反击

  打败了AMD的Athlon 64 X2之后,Intel年底又发布了首款四核CPU,Core 2 Quad,趁胜追击。后来AMD跟进发布了其四核Phenom(羿龙),可惜性能还是比不过前置,功耗也更高,还爆出了TLB BUG。Intel由此重新树立在技术层面的绝对领先位置。


天价四核诞生,Intel重塑高端技术形象

  在高端市场无法占据优势,AMD只能再次打起性价比的旗号,重新定位Athlon 64 X2,与Intel的Core 2和Pentium D进行竞争。刚好此时的双核开始普及,Athlon 64 X2 3600+就成了普及先锋。2007年,AMD又针对主流市场发布了“黑盒”系列CPU,最大卖点是不锁倍频、轻松超频,造就了Athlon 64 X2 5000+/黑盒这样的经典产品。


面对强敌,Athlon 64 X2转攻性价比路线

  TICK-TOCK路线一年一更新,打得AMD节节败退,面对Intel Core 2双核的强势,Athlon 64 X2不是对手,Phenom X4对付有点自贬身价。于是AMD就想出一招奇兵——Phenom三核。以“三打二”,类似田忌赛马的策略,多线程性能更强,而让消费者也会认为三核更好。可惜由于65nm工艺限制,Phenom X3频率太低了,那时支持三核以上的软件、游戏甚少,加上Intel的市场策略,Core 2 E7系列始终更受青睐。


AMD独家三核现身,新的对敌策略

  编辑点评:风水轮流转,2006-2008年,是AMD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时期:被Intel的Core 2狂攻,Phenom出师不利,显卡方面收购ATI之后又被NVIDIA压着,那个曾经辉煌的AMD失去了光芒。不过,这段时间AMD主打性价比的策略还是成功的,独有的三核、APU计划等对今后影响深远。>>

-----------------------------------------------------------------------------

  2006年,AMD收购ATI之后的故事

  2006年7月,AMD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当时全球第二大图形核心巨头ATI,意味着一个全新的AMD到来。收购ATI后,AMD在2007年进入最低迷的时期,CPU不给力,还要帮ATI收拾HD 2000系列显卡的残局。不过AMD挺过来了,后来主板芯片、独立显卡都是自己的产品线,口碑很好,780G主板、HD4850显卡等等。之后还宣布了3A平台和APU计划。假如AMD没有收购ATI,那绝对是另一番景象,当然,没有如果的。

-----------------------------------------------------------------------------

72009年至今:避重就轻,AMD改变路线回顶部

7、分歧?差异化路线显现

  自从酷睿2上市之后,Intel在高端市场一扫千军,无所匹敌,并严格依照Tick-Tock路线实现工艺架构更新,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如此一来,AMD只能调整战略,以多核心、性价比、整合平台等优势闯出一片天地。


收购ATI后,AMD有了整合平台的优势

  2009年,AMD终于走过重重磨难,进入45nm时代,发布新一代的Phenom II和Athlon II,利用多核优势与Intel的奔腾Dual-Core系列周旋,期间诞生了像Phenom II X4 955这样的经典之作,通过不断的调价,至今依然活跃在DIY市场。


Phenom II X4,主打高性能、性价比与超频

  AMD的这种“多核策略”,衍生出一个新名词——“开核”。从Phenom II X3开始,人们发现某些产品可以强制打开被屏蔽的物理核心,免费获得一个甚至几个档次的性能提升。之后两年,陆续出现了很多经典“开核”CPU,包括:Athlon X2 5000、Athlon II X3 440、Athlon II X2 220、Athlon II X4 640等等,无疑又大大提高了这些产品的性价比。


昙花一现的Phenom II X3/X2,不过却成为“开核”先驱

  虽然Intel在的CPU技术上遥遥领先,相比之下,其GPU技术却差强人意。或许是AMD察觉到了这一点,收购ATI之后,AMD整合平台开始发力,780G/785G/880G主板组建的整合平台红极一时,稳住了AMD在入门市场的份额。


高端比不上,先稳住低端市场,伺机而动

  2010年,桌面CPU迈进六核心时代,Intel首先发布六核Core i7,继续稳坐他的性能王座,所以价格自然也是天价。一个月后,AMD也发布了自家的六核Phenom II X6,相比当时的一代Core i7/i5,在多任务、多线程性能上有一定优势,定价在1000-2000元间,价格亲民得多,其中千元出头的X6 1055T成为六核的普及先锋。


Phenom II X6,价格亲民、六核普及先锋

  2011年,AMD酝酿多年的APU与“推土机”终于登场。APU虽然CPU性能没有太多亮点,核显部分却是异常的强大,正好击中了Intel的软肋——GPU技术较弱,这些年,NVIDIA不做集显了,VIA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整合市场AMD优势明显,自此,AMD走上了与Intel截然不同的道路——把重点放在GPU部分,强调异构运算。有人说,AMD耍无赖,和Intel比GPU,但是,面对强大的Intel,说不定这正是最合适的出路呢?


APU的到来,意味着AMD开始走差异化路线

  编辑点评:至于推土机的性能,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模块化的设计使得单核性能反而后退了,但现在全盘否定还为之过早,想当初同样是全新架构,Intel第一代奔腾四上市的时候也是效能不理想,但第二代P4就造就了这一金漆招牌,谁说推土机就不能东山再起呢?在时机来临之前,AMD以APU为矛,性价比为盾,稳稳守住中低端市场,才得以与Intel继续周旋。>>

8总结:Intel往多元化发展,AMD还需努力回顶部

8、总结

  Intel与AMD的恩恩怨怨,贯穿了整个CPU发展史。Intel是一家伟大的公司,引领着CPU市场乃至IT界的前进方向;而AMD更像是一名斗士,市值不到Intel的十分之一,却一次又一次向竞争对手发起冲锋。用AMD创始者桑德斯的话说:“英特尔只花了5分钟就筹集了500万美元,而我花了500万分钟只筹集了5万美元。这简直是残忍,但我坚持不懈。”

●未来的路,AMD会怎样去走?


GPU/CPU,向左走/向右走?

  现在桌面市场依旧是AMD的销售主力,很明显AMD正把资源往APU系列倾斜。如今,“打桩机”率先应用在二代APU的CPU部分,并抢先出现在笔记本移动市场。我们不妨大胆地猜测,AMD也在瞄准这笔记本移动市场这块大蛋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异构运算。


“融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异构运算

  当初AMD提出“融聚”概念,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异构运算,带来更理想的运算性能。AMD认为,GPU拥有CPU无法比拟的通用并行计算能力,通过异构运算能将CPU性能提升到另一个台阶。但要实现这个理想,需要有系统、软件等生态环境的支持。Win8对异构运算的完善支持为其带来了生存的土壤,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要真正普及异构运算,AMD的“融聚”理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兴领域,Intel开始多元化发展


超极本/平板/手机,Intel开始多元化发展

  相比之下,桌面市场Intel已经领先AMD太多,他有足够的资金和精力去抢占移动/笔记本市场,低功耗高核显处理器的研发,超极本概念的提出,X86手机的面世……Intel正把触爪伸向这些新兴的科技领域,以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

●市场经济,有竞争才会有动力


Intel/AMD数十年的竞争史,推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如果不是当初Intel撕毁了技术协议,早期市场不会是Intel独大;如果不是竞争的存在,我们不会有这么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可用。市场经济,有竞争才会有动力,不然的话,就像当初一样,一套奔四机器两三万,一颗速龙FX 999美金。所以,我们还是希望AMD有东山再起的一天,至少,先把i3/i5的价格拉下来吧!

30年前竟是一家?Intel/AMD CPU的那些事相关推荐

  1. 用Intel跟AMD CPU烤肉,哪个更香,你们猜猜结果?

    视频来源YouTube:たれみみChannel 微信公众号:芯片之家(ID:chiphome-dy) 之前发了个AMD CPU烤肉的视频,大家说是黑AMD的,今天作者带来了Intel CPU烤肉的视频 ...

  2. intel和AMD CPU性能对比(2016年CPU天梯图)组装电脑必读!

    http://www.365pcbuy.com/article-411.html 特别提示:此文已经于2016年10月12日更新!内容变动较大,请细细品鉴! 如何为客户推荐高性价比机型是我站的重要工作 ...

  3. amd和Intel的CPU到底哪个好?

    一直听说Intel的CPU比AMD要好,今天特意花时间去了解了一下. ----------------------------------------------------------------- ...

  4. CPU架构 intel,amd和arm的关系

    1.指令集 所谓指令集,是CPU中用来计算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一套指令的集合.指令的强弱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 ...

  5. python编程amd和intel哪个好_2020年12月,深度学习推荐使用AMD还是INTEL的CPU?

    Google Colab里GPU一般搭配的是Intel志强系列服务器CPU. Google 分配给你的CPU资源一般是单核心,频率约2.3Ghz 可以看出来,做深度学习的话其实跟CPU关系不大,主要是 ...

  6. 锐龙cpu能装linux吗,AMD CPU怎么安装?AMD锐龙处理器与主板安装图解教程

    如今,AMD锐龙处理器通过自身性价比优势,迎来不少用户的追捧,抢夺了intel主流产品部分市场,对于主流CPU型号不再是intel一家独大的局面,各路网友呼吁"AMD YES!". ...

  7. 有bug!PyTorch在AMD CPU的计算机上卡死了

    视学算法报道 转载自:机器之心 编辑:小舟.陈萍 AMD,No?PyTorch在AMD CPU的机器上出现死锁了. PyTorch 作为机器学习中广泛使用的开源框架,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而近年来 ...

  8. 30年前未曾发行的任天堂红白机游戏,被这个团队从21张软盘中重新恢复了,还是3D的...

    晓查 白交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报道 | 公众号 QbitAI 秘密尘封30年,连游戏的开发者也已经去世8年. 恐怕没有人会想到一款任天堂红白机(NES)在一群游戏爱好者的努力恢复下,竟然又能重见 ...

  9. AMD CPU真烂!售后服务也很可恶!

    2008年的时候配了一台电脑,当时想着以前都是买intel的cpu,这次就支持一下AMD吧,结果用了2年多一点,今年4月份的时候电脑挂了,搞了几次都没有弄好,最后发现罪魁祸首是AMD  4000+ C ...

最新文章

  1. oracle外部表使用详解,详解Oracle外部表的一次维护(图文)
  2. 解析C/C++的预处理指令
  3. python3的3D实战-基于panda3d(2)
  4. android jni通过cmake使用第三方静态库和动态库
  5. 求老板放过!我Java8还没用呢,Java14又来了...
  6. JXL生成Excel,并提供下载(2:提供下载)
  7. Livecoin交易所被盗BTC与3天前EXMO被盗BTC转入同一地址
  8. [POI2006]OKR-Periods of Words(KMP)
  9. python dict批量选择_用python实现word内容批量替换
  10. 「leetcode」本周小结!(贪心算法系列四)
  11. PHP 单元测试问题记录
  12. 整型数组 java_java创建一个整型数组,数组的大小由用户输入?
  13. 家用汽车蓄电池亏电解决方案
  14. 网页加速系列(六)、 网页加速之进阶下篇
  15. 苹果MAC AIR MACOS X 10.8安装notes提示OS版本过低
  16. 联想g40改Android,求大神帮忙,联想g40如何改win7系统?
  17. 怎么定位门面位置_教您,如何在高德和腾讯定位自己的店铺位置
  18. JavaWeb项目部署服务器并配置ssl证书教程
  19. Webpack 打包commonjs 和esmodule 模块的产物对比
  20. 20150113-下雨天在窗前

热门文章

  1. 计算机学院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2015’11)
  2. 哈夫曼编码的理解以及简单实现
  3. Poi 生成word设置页边距
  4. Android 小度音箱调试
  5.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可能我们之间“隔着”VLAN
  6. 快速获取cookie的两种方式
  7. cdr 颜色的html怎么查,CDR中如何查看是RGB还是CMYK颜色
  8. java图片嵌套合成
  9. 笔记_Maya绑定基础_骨骼连接工具,以及修改和删除多余骨骼工具
  10. 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设计(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