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 自我接纳
    • 1.1. 接受自己
      • 自我暗示 与自卑情结
    • 1.2. 课题分离
    • 1.3. 对决人生谎言
  • 2. 他者信赖
    • 2.1. 找到自己的 共同体
    • 2.2. 建立 横向关系 / 平等关系
      • 评价的弊端
      • 赞扬变成 感激,批评变成 鼓励 / 援助 / 安慰
    • 2.3. 勇于无条件信赖 共同体
      • 风险控制
      • 情绪价值
  • 3. 他者贡献
    • 3.1. 误区 / 警惕
      • 自我牺牲
      • 过度干涉,反噬自己
    • 3.2. 手段
      • 自信 / 信念
      • 输出价值
      • 满足 认可欲求
    • 3.3. 有价值就有勇气

当我们完成课题分离之后,就可以将他人的课题与自己的课题分割,进而专注于我们自己的课题。

面对我们的课题,我们需要直面它,而不是创造谎言回避它,这需要勇气,最终建立共同体感觉,即归属感。

本节将介绍如何建立共同体感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自我接纳

这是建立共同体感觉的第一环,自我接纳。

人无完人,自我接纳除了要认识到个人的长处、短处、以及局限,更要认识到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哪些不能改变,最终获取勇气去改变。

1.1. 接受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感叹后悔遗憾过往是人之常情,因此我们要接受那个做不到的自己,看到自己的失败,也要看到自己的成功。

天下没有相同的叶子,人生也不是线性的,你总有某个超越常人的维度,当然也总有致命的弱点。

注意接受自己重点在要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这个问题上,而不是如何认识自己这个问题上。

至于自己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有怎样的短处和长处,并不是重点。而是那些我们未尽的事宜,那些没有后悔药的事情,要明白我们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也是人,我们已经尽力了。

还要注意此处平凡≠慵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等于安于现状,而是不断反思并勇敢地面对它。

我知道我确实 长相平平/成绩较差/家境一般/身体脆弱/天生敏感/脆弱易崩溃,但我 聪明伶俐/善于思考/善于交友/自信/行动力强/足够刻苦
很多事情换了别人也未必做的比我好,大家都是人,都得慢慢来。
请问怎样才算接纳自己呢?
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很少有能吃苦的
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加班了
中国年轻人躺平会如何收场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捧「摸鱼哲学」,拒绝努力的年轻人真比老一辈活得更通透吗?
为什么叔本华认为年轻人很早洞察人事、谙于世故预示着本性平庸?
接受自己平庸的那一刻是什么心情?
如何看待白岩松关于房价的言论

自我暗示 与自卑情结

指对于未结果的事情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能行,会成功”,“一定行”,注意这种自我肯定是要避免的,因为这样的暗示可能会给自己过高的期待,如果无法实现会产生自卑、挫败感,甚至自欺欺人、产生优越情结、人生谎言。

同时,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自己“一定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失去勇气,这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我能行”、“我值得”、“我配”、“我一定能成功”、“证明自己”、“我没醉”、“我OK”、“没问题”
“运气差了点”、“都怪xxx”、“风水不好”、“天气不好”、“不用大惊小怪”、“实属正常”、“没什么大事”
“我不行”、“我不配”、“不可能”

注意,很多总结性的话语不是自我暗示,而是接纳自己。

“我尽力了”、“尽力而为”、“知足常乐”、“习惯就好”、“感觉还行”

1.2. 课题分离

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后,采用第3节的课题分离理论,充分利用被给予的东西,判断能改变的不可改变的

对于能改变的事情,要勇敢地根据自己的目的去改变,绝不退缩。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情,平静地去接受它,注意不要强迫自己立刻接受,慢慢来。

实际上,如果按照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严格执行的话,例如阿德勒对竞争、对比、自卑情结的否定,课题分离的思想和意识,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非常容易。

只不过我们的三观被定型的太强了,一定的社会阅历会不断强化我们的生存本能,例如奖惩、竞争、对比、谎言等,而某些生存本能是阿德勒极力反对的。

具体方法可参照第3节课题分离理论。

不可改变的事情:
我们的父母、家庭、家乡、家产、外貌、身材、基因、声音等
过去的经历,例如童年、中学大学的经历、恋爱、第一学历、工作经历、专业、过去的喜悦与悲伤
周遭的环境、地球、宇宙等
他人的出身与经历
他人的人生课题,例如他人对我的看法、他人与我的相处模式、他人的生活方式、他人的感受、他人的事业等

可以改变的事情,即我当下的人生课题:
现在我可以做点什么、我需要思考什么、如何看待身边人,如何处理与身边人的关系
未来我的理想,事业、家庭等

1.3. 对决人生谎言

在做完课题分离之后,能够看清楚哪些是我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

所以,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包括工作、交友和爱,要勇敢地去面对,此时此刻立刻面对,而不是逃避

警惕、反思自己的人生谎言,那只会让自己纠结于问题在哪、推卸责任、缺席课题等,而不是正面应对。

例如工作狂就是以工作为借口逃避了交友和爱的课题,会导致与家人、朋友联系松散,不去想如何去建立共同体感觉,不会获得归属感和幸福。
再如悲观者、自卑情结者,会纠结于责任在谁、或是负面影响多么恶劣,却从未想过去面对、去改变。

2. 他者信赖

上文提到,自卑来自于内心的竞争与对比意识,这本质上是将身边的人看作是敌人。同时,赏罚教育、认可欲求也能一定程度反应我与他人之间的不平等,所以我们应当将身边人视为伙伴,建立平等关系。

而他者信赖说的则是无条件地信任他人,但是结合实际生活需要进一步讨论信任谁?信任到什么程度?如何应对背叛等问题,下面将详细讲解。

2.1. 找到自己的 共同体

即找到那些你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感到舒适的共同体。

可以理解为与共同体产生交集。

例如家庭源于亲情与责任、同学源于共同学习、同事源于共同工作,这些关系构建的共同体是来自于交集,因此你也会找到自己的角色。
而你与街上随意拉来的人、一名建筑工人与诺贝尔奖提名者们、一名大学教授与电子竞技运动员,就很难产生交集,这些就很难成为他们的共同体,因为这些共同体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自己的位置:

● 理性上:工作、学习、各种活动、游戏、兴趣爱好、性格、身体状况存在交集,可以包括可以共事、共处同一空间、有共同特点等。

说白了就是,你和他之间有话聊。
很多朋友慢慢联系少了,共同体消失就是因为没有什么理性上的交集,例如毕业分别、合作项目结束、甚至生死。
如何对待逐渐疏远的朋友?

● 感性上:具备和谐相处特质的,例如诚实坦诚、善良友好、认可、赞美、关心关注、喜欢等

例如绝交的朋友与分手的情侣都是因为感情上出现不和谐因素,例如冷漠、忽视、敏感、疏远、背叛、谎言、仇恨、恐惧等情感萌生,导致共同体破裂的。
哪些细节会体现男朋友不爱你了?
总感觉与朋友交往付出不对等,是我的问题么?
为什么我所有的人际关系里,始终都是我在主动?

当然如果你们之间的理性特质或感性特质比较突出,例如小组与整个公司、朋友与恋人,人际关系的深度和距离就完全不一样。

当然,无法融入的圈子不必强融,没有归属感的话,就去寻找其他共同体。

强行融入会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这样的生活非常不自由。
女生宿舍发生过哪些让你生气的事情?
从大学宿舍关系里你学到了什么?

2.2. 建立 横向关系 / 平等关系

前文提到秉持竞争、对比的生活思维,不仅容易导致自卑、傲慢和无休无止的胜负欲,还会视身边人为敌人、附属或是寄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你是否怀疑你的某个朋友有这样的思维?
你身边有没有假朋友
如何分辨真假朋友
大家是怎么看待表面朋友的

这样我们将无法衷心祝福我们的共同体,不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共同体,就更别说他者贡献了。

前文4.1.3节给出了摒弃竞争对比人生态度的思维模式,那我们该如何看待我们的身边人呢?

将人际关系看作横向or平等的,而非纵向的。

● 横向关系指人与人之间关系是虽不同但平等。每个人的人生方向不尽相同,人生阶段不尽相同,但一定是人人平等,没有例外。

● 纵向关系则是说在某些方面,将身边人看得比自己高or低,处于一种统治地位或是附属地位。其本质就是一种竞争对比思维,结果就是极易产生自卑、愤怒,以及人之间的矛盾,甚至干涉他人课题。

注意横向关系中 平等 ≠ 平均 。建立横向关系与权威、领导、老师、老板、下属、学生等身份并不矛盾,而应该理解到 他人职位高低并不源于他这个人的高贵与低贱,不存在一定要服从与他们,只是因为他们在某个领域有些突出贡献罢了。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与他们年龄、人生轨迹、生活方式各不相同,所以在某一领域他们是我们的上级or下级,而在其他领域则未必,例如 学术与游戏。

同样按照4.1.3节给出的思维方式看待。

在纵向关系的思维下,很容易干涉他人课题,给他人不必要的压力和控制感,也容易过度服从而产生讨好。
横向关系下人人平等,上下级关系只是源于经验与磨练出的能力,即人生轨迹的倾向。
人生而平等嘛
真正的男女平等应该是怎样的
我一直坚定要人人平等,但是我现在疑惑为什么要人人平等,人就是有三六九等,什么等级什么待遇啊?
当然这个世界就是建立在纵向关系上的,是否满意成为了高位者的评价标准。个体心理学详细分析了这种纵向关系的弊端,所以要从我们做起横向地看待他人。当然,在面对纵向看待我们的人时,别忘了课题分离,我们需要自由。

评价的弊端

我发现很多心理学书籍都不赞成评价他人。

本人的非暴力沟通一文中就描述到:评价他人,无论是积极评价还是消极评价,容易出现偏差造成误会,而且评价他人是将自己放在了裁判的位置上,这是一种纵向关系的表达。

此处总结一下评价他人的一些弊端:

● 潜在地将评价者放在高位,将被评价者放在低位,非平等关系

下级对上级进行赞美时,无论你是上级还是下级,都会感到一丝不舒服。

● 当某些评价与听者内心印象出现偏差的时候,会拉远共同体关系

你想远离的人被最好的朋友称赞,是什么感觉?

● 评价性语言本质还是赏罚思想,长期评价会强化认可欲求,产生一种控制的纵向关系,甚至会强制性地干涉他人课题,私下分析评价的目的

如果总是通过表扬与批评教育孩子的话,即使孩子很优秀,但是你觉得他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变得优秀呢?
这样束缚了孩子的成长与目标感,不断讨好或者叛逆,甚至自卑情结,丧失了自由,何谈幸福?

● 评价性语言是静态的,可能与事实相悖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杜绝评价的语言,而是尽量少地将评价性语言当做是主要内容,具体表达方式见我的非暴力沟通。

那在横向关系中如何表达自己呢?

赞扬变成 感激,批评变成 鼓励 / 援助 / 安慰

将赞扬与批评 转化为感激与鼓励本质上是一种他者贡献,这几种表达是一种很合适的价值输出,单纯的表扬与批评是简单的评论,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表达,并不是很合适的价值。

如何表述呢?这其实依旧是 非暴力沟通技巧,下面做详细解释。

● 感激的本质意思是表达我们的何种感受与需要 被满足。而且不一定必须是对方帮助了我们才会感激,看到别人的进步,依旧可以表达感激。

感激显然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表达,是一种横向反馈,是一种价值输出,能够产生贡献感。而单纯的赞扬则只是一种评价,不是价值输出。

谢谢。
你说得对,解决了我的问题。
我居然有一个给国家工作的朋友。
我由衷为你感到高兴。
以后等我落魄了,就去找你。
你这么强,我很有压力。

但注意有的话语就比较过于关注自己,反而表现出了一种纵向关系,要警惕。

你xxx,我很 高兴 / 满意
你为我带来了便利 / 收益。

当对方出现不足时,启用鼓励or安慰会产生贡献感,而且相比于批评,这是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表达,不会出现矛盾。同时,个人认为可根据对方的情感决定是选择鼓励还是安慰。

● 如果对方面临的是困难且未尽之事,并且情绪打击不沉重的事情,就可以使用鼓励,甚至给予一定援助。

“开心一点嘛”
“不要这么悲伤”
“再坚持一下!”

● 而如果对方的情绪很差,则应当优先关照对方情绪,此时应是安慰。安慰终点应在关注对方未被满足 的感受和需要。注意切忌将重点放在安慰他人时做出评价评判、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应是关注对方。

“你已经很好了。”
“别伤心,你看看我,还不是好好的。”
“你好可怜啊!”
“都是小事情”
“我能理解你”
“我之前也和你一样,我xxx”
“我本想xxx”


“哪里遇到了瓶颈?”
“看起来你非常失望”
“你是不是有点痛苦?”
“要不要我陪你?我陪你呆一会吧”
“你不愿意活下去了?”
“是不是对你的体贴不够?”

当然完全可以将鼓励、援助和安慰三者结合。

2.3. 勇于无条件信赖 共同体

本节讲述他者信赖的核心内容,简单来说他者信赖就是无条件信赖他人,他者信赖是构建深厚关系的重要手段。这句话似乎有些绝对而且风险极大,下面作详细阐述。

● 首先此处要信赖的不是任意的他人,而是已经 经过你筛选的共同体,该内容已经在5.2.1.节完成,不可能随意找到一个人就无条件信赖。

● 找到共同体之后,在你的人生课题中要勇敢地无条件信赖他人,这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出发点。这有点类似于投资,要勇敢地在自己的共同体中投入无条件信赖。

而怀疑就类似于害怕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就放弃投资,那必然得不到任何回报。即以怀疑的心态对待他人,根据目的论的解释,这必然无法与共同体良好相处,最后也会颗粒无收。

人际交往中,输出价值本质就是一种关系投资,例如邀约、应约、送礼、帮助他人、陪伴、关心关照、聊天、表白、婚姻等,都是投资。一般都期望回报,即双向奔赴。
可以看到这些投资都需要勇气,越是大的投资越是需要大的勇气,例如爱情婚姻。
此处的回报一般是情绪价值而非物质,例如时间、精力、体力、思维、信息、关心等。
如何才能在感情中拿得起放得下?

实际上,当我们在一个共同体内部感受到了归属感,就一定会对这个共同体产生他者信赖。但是反过来,如果能够做到他者信赖,却不一定会有共同体感觉,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对方的反馈没有满足我们的认可欲求。因此他者信赖是产生共同体感觉的必要条件,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主观的人际关系中我们要主动地勇敢地无条件信任他人。

那么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近在眼前,投资了,却没得到预期的回报怎么办?

风险控制

他者信赖的风险无非就是发现对方的回报不是我想要的,或是干脆对方没有回报,甚至还踩一脚,那应该如何看待呢。

风险本质上还是认可欲求的问题。我们对他人给予价值,无条件信赖他人,但对方的反馈可能并不会让我们舒服,即发现我要桃子他却给个梨。

正如某首歌里唱的:削个椰子皮,你他妈却给个梨。

● 本质还是运用课题分离。正如5.1.2.节所说,他人回报的价值是他人的课题,并不可控,所以对他人的回报要降低期望,并做好策略

不求回报的给予的确高尚,但常人难以做到。而且给予价值必须考虑你与对方的关系,不能太自私也不能太给压力,给对方太大的压力会导致对方反馈可能低于你的期望。

即使对方的回馈没有满足你的期望,也依然坚持他者信赖(换人),因为他者信赖是幸福的必要条件。

● 与商业投资类似,给予价值要遵循渐进策略。一味的高投入可能会蒙受无法估计的损失,一味的低投入可能难以建立紧密的联系,而应当是根据对方价值反馈动态调整策略。

此处的价值指实体、信息(自我暴露)、情绪价值在接受者主观印象的总体。即这些价值具有主观性,该主观性与价值接受者的需求有关。

例如一个非常缺苹果的人,苹果对于他就有很高的价值,而梨则对于他价值不高。

一般来说,回馈的价值不能过于高于或低于我们的期望,否则关系容易出现问题。

例如表白就是 给予价值+索取价值的过程,并且给予与索取的价值均非常高。
假设A向B表白,则A向B提供了能够承担B恋人的价值,并且向B索取成为A恋人的价值。此时,B会评估A长此以来提供价值与B期望的大小、以及在一起之后需要给予的和提供的价值,来决定是否接受。如果B拒绝了A,则B可能会由于A给予价值过大而自己没能够向B反馈价值,感到愧疚与压力,而A会由于给予了价值但没有回报感到挫败。
正是由于表白所涉及的价值太高了,因此表白的风险极大。

在给予价值的时候也要遵循课题分离,在做决策时将个人的欲求优先于他人的欲求,即不要对别人太好。

再例如在A与B刚认识,A就为B提供过高的价值(送高额礼物、讲个人隐私、帮大忙)。如此一来,B可能对A不熟悉不信任,会无法反馈A期望的那样高的价值(正如3.1.1.节所述,认可欲求与人给予的价值成正比),会导致A亏了。而且长此以往,可能会拉高B的期望,一旦A给予的价值降低,会使B无法产生满足感。

一般来说,你送我一个小礼物,我帮你个忙,实体上的价值容易对等。既然作为个体心理学,就必须讲一个人际交往中极难达到对等的重要概念——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

情绪价值(Emotional Value, EV)指一个人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尤其是指给他人带来舒适、快乐感受的能力,即情商。

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本质上还是EV的互动,例如送礼、购物、沟通等本质上都是EV的索取与提供,情感的维系也归根到底就是EV交易不会出现崩塌。因此EV是才是执行他者信赖风险控制的控制变量。

积极EV与消极EV其实就是他人的积极情绪感受与消极情绪感受。

索取:寻求认同,并具有控制欲、目的性、期待性的语言都属于索取EV,或者说是以满足个人认可欲求为目的的行为。

所有的话语的意思都是:“请你给我一些好的情绪体验”。

许多索取EV的行为语言极其隐蔽,例如分享、关心、表露负能量,实际上都可以用来索取EV,要注意。

看例子:

发朋友圈、微博、说说
分享、讲述自己的经历
寻求建议、“你要xxx”
“xxx怎么样”、“xxx多么好”
“你就不能XXX嘛?”
“希望xxx!”、“不要放弃”、“你要xxx”
“我好想xxx”
“你看别人xxx”
“我为你都xxx了”、“看我对你好吧”、“你是我xxx的人”
“我的xxx多么好吧”、“我的xxx多么不好”
“你帮我xxx吧”,注意这句话是提供EV但索取物质价值。
其他索取EV的行为还可参考期待得到别人回应的所有举动,都是在索取情绪价值哦

但实际上这些语句是否是在索取EV,取决于说者的意图,也许说者仅仅是为了陈述某个事实。这也是容易造成误解的地方。

我的报告里好像没有xxx内容、这次我没发挥好

实际上上述内容与非暴力沟通技巧中3.2.节反馈那一块的内容是相同的,寻求反馈就是一种EV的索取。还有当对方向你索取EV时,要去提供EV而不是说一些索取EV的话。

同时不同的表述,索取EV的程度也不同:

我生病了 / 又生病了,好难受 / 能否照顾我一下我有点不舒服 / 我都这样了还不陪陪我?

提供

需要说明的是人际关系的目标是共同体感觉,其实就是被需要的感觉,但同时不会产生过多的自我牺牲,因此适宜地索取EV或提供EV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于如何向对方提供情绪价值,相关的沟通技巧数不胜数,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个前提是加粗样式,否则你会发现自己非常累,变成了一个讨好对方的角色。

3. 他者贡献

在将他人看作是我们的伙伴,构建横向关系之后,接下来就是他者贡献了。

这是共同体感觉的第三步,字面意思是对共同体做出贡献,做出积极影响。

但是如何判断我的行为对共同体产生了积极影响呢?这取决于你的价值观。

他者贡献是指 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的手段

关键在于体会,或者叫贡献感,也就是说是否做出了贡献取决于你自己的主观感觉,你觉得是就是。

例如捐赠、助人为乐、公益、指路等等都是典型的他者贡献,可以去体会体会。
军工事业工作者,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荣誉感,也是他者贡献。

3.1. 误区 / 警惕

注意,一切他者贡献都是围绕着贡献感进行的,如果你几乎没有感受到贡献感,那就说明不是他者贡献,所以要警惕那些非他者贡献行为。

当然贡献感的多少每个人会不太一样,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

自我牺牲

即“过度适应社会的人”,他者贡献多多少少会牺牲一部分自己,但如果你的感觉更多的是被迫、讨好、卑微、低自尊、痛苦,而没有任何的贡献感,那就是自我牺牲。

因此这种行为到底是自我牺牲还是他者贡献,仁仁智智吧。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红颜一笑
我愿用十年奋斗,换你一个小时的笑脸。
卑微的追求者,舔狗
有的工作者坚守岗位,最终牺牲,如何看待?
以上这些到底是一种自我牺牲,还是他者贡献,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

过度干涉,反噬自己

与自我牺牲类似,过度干涉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自我牺牲是指 “共同体舒服了但我不舒服”,而过度干涉则是 “共同体不舒服但我舒服了”。

一般来说,这是对他人课题的过度干涉,反而会产生矛盾。

当矛盾产生时,你可能就没那么舒服了,进而你的贡献感消失殆尽。

其本质是人类认可欲求在作怪,认可欲求未被满足,并且这种未满足远高于价值观带来的价值感,综合而言就很难产生贡献感。

例如父母给孩子买了很多东西,觉得自己是好心的。结果孩子非常厌恶,甚至讲这些东西抛弃,此时父母预想的贡献感就会因认可欲求强烈地未被满足而消失,只会剩下失落。
如何评价华中科技大学女生倒卖舔狗的奶茶?
女生如何看待舔狗
明知不能在一起还要去表白
为什么男生表白被拒就把我删了呢

因此认可欲求高的人,他们的贡献感会主要来源于他人的认可。

但阿德勒认为认可欲求不能很高,容易使自己活在他人的人生里,并且这是一种不自由的表现。

3.2. 手段

下面讲讲他者贡献的具体手段。

自信 / 信念

根据个人的价值观,或者经过理性思考之后,认为这是正确的,相信自己的内心。因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能够带来价值的,进而实现他者贡献。

我相信我可以。

自信or信念是获得他者贡献的第一方式。他者贡献带来的是一种感觉,而履行内心则会带来这种敢拒绝,但是这种贡献感是否主要通过自信or信念完成,这与人的自尊水平相关。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摆脱骨子里的不自信

即使自己的行为在他人看来是一种干涉,导致矛盾产生,依旧能够感到自己的贡献感,这也是一种他者贡献,而这样的人认可欲求较低,理性且坚定,甚至可以完成逆袭。

有很多人对认可欲求低的人产生崇拜之感。

《三体》中章北海为了推动无工质火箭推进技术发展,刺杀多个倾向于工质推进的老航天专家。这样的故事放在今天,一定会被严厉谴责惩罚。章北海也懂,但他依旧这么做,因为这会给他贡献感,他自己认为的贡献感。
你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是如何度过的
你见过高考逆袭的人有多厉害
逆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如何看待床上躺一天的舍友

但要注意自信与自卑情结的区别,二者的目的不同。自信是相信自己能够拼尽全力做出改变,做出贡献,而自卑情结则是相信自己不能成功,而连尝试都不敢。

输出价值

对别人表达感激、鼓励,提供实际价值或情绪价值,都可以完成他者贡献。

注意,此处输出价值是不求回报的,而是我因为 我能给予别人价值 而认为我就是有价值的,即贡献感。

我尊重你不是为了赢得你的尊重,而是我认为尊重别人让我感到我有价值。
如果做好事没有被别人发现,你还会继续做吗?

● 提供情报、项目等工作上的帮助

● 提供礼物、物质等生活上的价值

● 提供安慰、表达感谢、表达鼓励、关心关注、自身何种需要被满足等情绪价值

但同样要注意,输出价值可能会带来过度干涉与自我牺牲,所以在做输出价值相关课题时,还得考虑对方可能的反馈与我的认可欲求。

满足 认可欲求

消除认可欲求对于每个人来说过于理想,认可欲求是激励我们不断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自由。

而且幼时的赏罚教育为每个人深深地植入了被认可的欲望,在不自我牺牲的情况下满足认可欲求对于他者贡献很有必要。

一般来讲分两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 展示自己,注意必须展示了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 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并展示

● 提升自己,例如健身、读书、学习、穿搭,并展示

● 帮助/安慰 他人,并让受助者知道,受到感激

● 诉说自己的感受与需要,受到鼓励、道歉、表扬

● 直接表示自己的优势(能够传达自信)

等等

注意根据课题分离理论的论述,认可欲求是需要降低的,极高的认可欲求以及过度的讨好,会极易让自己从他者贡献转变为自我牺牲,所以最迫不得已的他者贡献策略才是获取认可

个体心理学则认为,降低认可欲求、扩大自信与自尊,才是寻求自由的表现。

实际上,每做一件事的出发点来自于:一部分是他人对自己的认可 另一部分是他者贡献,二者都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即都能让自己感受到我有用。但是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依赖他人,后者依赖自己。然而前者并不总是理想的,你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因此你的认可欲求不可能永远充盈,这样的幸福感很弱。但如果你的自我价值是通过他者贡献实现的,即自己给自己价值感,这样就会永远不会感到难过与束缚。
例如主动帮助与被动帮助,在不自我牺牲的情况下,都会感到归属感,但是前者来自于自己,后者来自于他人对我们的肯定,后者就属于通过满足认可欲求实现的幸福,极不稳定。

3.3. 有价值就有勇气

这是一句废话,当我们感受到我们有价值时,我们就有勇气做进一步的努力。

价值感,或贡献感,归属感会基于我们正反馈,更好地继续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以及他者贡献,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被讨厌的勇气:共同体感觉相关推荐

  1.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目录 核心观点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原因论or目的论 勇气心理学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所谓自卑感 人际关系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课题分离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共 ...

  2. 《被讨厌的勇气》整理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也就是说,阿德勒心理学不是"原因论",而是"目的论",是因为你有了某种目的,然后你才会为 ...

  3. 《被讨厌的勇气》摘抄

    文章目录 被讨厌的勇气 摘抄 第一夜: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第二夜: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第三夜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第四夜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第五夜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

  4. 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这本书戳中了我们在人际关系处理上的很多痛点,比如自卑.害怕被讨厌.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也替我们说出了许多想说却一直不敢说的话,比如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是一本可以让我们更 ...

  5. 《被讨厌的勇气》-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把对自己的执著(selfinterest)转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建立起共同体感觉.这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 ...

  6. 被讨厌的勇气:人生观

    目录 1. 自由与幸福 自由:不寻求认可 幸福:共同体感觉 2. 现实性人生 人生是 无数个此时此刻 活在当下,幸福就在当下 3. 人生意义 在学习了个体心理学一系列理论,就可以借助这些理论探索人生了 ...

  7.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做更在的自己 2020.10.2 初识这本书,被这么书的名字吸引了<被讨厌的勇气>.根据名字判断的话,因该是一本让人抛弃过度关注别人感受,而专注于自己的一本书. ...

  8. 心态-《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精髓:通过“观看”一位哲学家和一名青年的辩论内容,随着青年的蜕变,我们也会逐渐学会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书中的精髓:通过"观看"一位哲学家和一名青年的辩论内容,随着青年的蜕变,我们也会逐渐学会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 <被讨厌的勇气>由日本的 ...

  9. 被讨厌的勇气:介绍及内容导航

    目录 1. 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简介 2. 目的论 3. 课题分离理论 4. 人际关系论 5. 共同体感觉 6. 人生观 1. 阿德勒心理学/个体心理学简介 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 ...

  10.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思考

    前言 这本书受到了很多的赞誉,心理学研究中不止有弗洛伊德,还有荣格和阿德勒.虽然我没有了解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学,但是就目前而言,我非常赞同阿德勒的心理学. 这本书以哲人和青年的对话展开,跟别的书不同 ...

最新文章

  1. ping -c3 baidu.com  ping过去是这样,代表网络畅通
  2. Session 存储方式
  3. Linux定时任务Crontab学习笔记
  4. BZOJ 4810 莫队+bitset
  5. c++容器定义、初始化、赋值
  6. spring + mybatis 注解 @Transactional失效
  7. 如何实现把固定内容自动写入excel_Excel批量查找指定内容并导出
  8. Android Camera 摄像 demo
  9. 对 5G “迟钝”的苹果,该如何后来居上?| 极客头条
  10. JavaScript事件流--事件冒泡、目标与事件捕获
  11. 英语练习 Tony and Tina
  12. 4K屏幕/高分辨率屏幕运行VMware虚拟机图标字体太小问题解决方案(linux系统)
  13. 使用git将代码提交到github
  14. MATLAB-非线性方程(组)求解
  15. 【数据库】对不起navicat我投入了DataGrip的怀抱
  16. 【回归预测-LSSVM预测】基于PSO和PSR结合LSSVM实现数据回归预测附matlab代码
  17. 在Mysql数据库里通过存储过程实现树形的遍历
  18. 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红酒品质分析
  19. 警告wx:key={{index}} does not look like a valid key name (did you mean wx:key=index ?)
  20. [C++]分数类的定义(成员函数、运算符重载)

热门文章

  1. Win快捷键大全史上最全~ win打开资源管理器快捷键(查看内存的占用)
  2. 政考网: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想拿高分?只需知道这三点!
  3. oracle dbms_lob trim,DBMS_LOB
  4. 谷歌浏览器设置默认,但是打不开外部超链接/点击超链接没反应
  5. [C#]LambdaTest
  6. 【RDMA】RDMA通信测试工具|RDMA信息查询工具
  7. Runtime error常见原因总结(各种oj,vjudge等等吧)
  8. 管理活动目录域服务实训_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举行校园公益服务活动
  9. 破血伐木,千里追踪,梦幻奇游新法诀体验
  10. 关于 傅里叶变换 的一些理解(通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