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需要 Pod
  2. Pod 的实现机制
  3. 详解容器设计模式
[root@k8s-master ~]# cat pod.yml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name: pod-demonnamespace: defaultlabels:app: myappannotations:create-by: cluster admin
spec:containers:- name: myappimage: nginxports:- name: httpcontainerPort: 80- name: httpscontainerPort: 443- name: busyboximage: busyboxcommand: ['sh', '-c', 'echo "Hello, Kubernetes!" && sleep 3600']restartPolicy: OnFailure  

一、为什么需要 Pod


容器的基本概念

现在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 Pod?我们知道 Pod 是 Kubernetes 项目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子调度单位,但是为什么我们会需要这样一个概念呢?我们在使用容器 Docker 的时候,也没有这个说法。其实如果要理解 Pod,我们首先要理解容器,所以首先来回顾一下容器的概念:

容器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进程,是一个视图被隔离,资源受限的进程。

容器里面 PID=1 的进程就是应用本身,这意味着管理虚拟机等于管理基础设施,因为我们是在管理机器,但管理容器却等于直接管理应用本身。这也是之前说过的不可变基础设施的一个最佳体现,这个时候,你的应用就等于你的基础设施,它一定是不可变的。

在以上面的例子为前提的情况下,Kubernetes 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很多人都说 Kubernetes 是云时代的操作系统,这个非常有意思,因为如果以此类推,容器镜像就是这个操作系统的软件安装包,它们之间是这样的一个类比关系。

真实操作系统里的例子

如果说 Kubernetes 就是操作系统的话,那么我们不妨看一下真实的操作系统的例子。

例子里面有一个程序叫做 Helloworld,这个 Helloworld 程序实际上是由一组进程组成的,需要注意一下,这里说的进程实际上等同于 Linux 中的线程。

因为 Linux 中的线程是轻量级进程,所以如果从 Linux 系统中去查看 Helloworld 中的 pstree,将会看到这个 Helloworld 实际上是由四个线程组成的,分别是 {api、main、log、compute}。也就是说,四个这样的线程共同协作,共享 Helloworld 程序的资源,组成了 Helloworld 程序的真实工作情况。

这是操作系统里面进程组或者线程组中一个非常真实的例子,以上就是进程组的一个概念。

那么大家不妨思考一下,在真实的操作系统里面,一个程序往往是根据进程组来进行管理的。Kubernetes 把它类比为一个操作系统,比如说 Linux。针对于容器我们前面提到可以类比为进程,就是前面的 Linux 线程。那么 Pod 又是什么呢?实际上 Pod 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进程组,也就是 Linux 里的线程组。

进程组概念


说到进程组,首先建议大家至少有个概念上的理解,然后我们再详细的解释一下。

还是前面那个例子:Helloworld 程序由四个进程组成,这些进程之间会共享一些资源和文件。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假如说现在把 Helloworld 程序用容器跑起来,你会怎么去做?

当然,最自然的一个解法就是,我现在就启动一个 Docker 容器,里面运行四个进程。可是这样会有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容器里面 PID=1 的进程该是谁? 比如说,它应该是我的 main 进程,那么问题来了,“谁”又负责去管理剩余的 3 个进程呢?

这个核心问题在于,容器的设计本身是一种“单进程”模型,不是说容器里只能起一个进程,由于容器的应用等于进程,所以只能去管理 PID=1 的这个进程,其他再起来的进程其实是一个托管状态。 所以说服务应用进程本身就具有“进程管理”的能力。

比如说 Helloworld 的程序有 system 的能力,或者直接把容器里 PID=1 的进程直接改成 systemd,否则这个应用,或者是容器是没有办法去管理很多个进程的。因为 PID=1 进程是应用本身,如果现在把这个 PID=1 的进程给 kill 了,或者它自己运行过程中死掉了,那么剩下三个进程的资源就没有人回收了,这个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而反过来真的把这个应用本身改成了 systemd,或者在容器里面运行了一个 systemd,将会导致另外一个问题:使得管理容器,不再是管理应用本身了,而等于是管理 systemd,这里的问题就非常明显了。比如说我这个容器里面 run 的程序或者进程是 systemd,那么接下来,这个应用是不是退出了?是不是 fail 了?是不是出现异常失败了?实际上是没办法直接知道的,因为容器管理的是 systemd。这就是为什么在容器里面运行一个复杂程序往往比较困难的一个原因。

这里再帮大家梳理一下:由于容器实际上是一个“单进程”模型,所以如果你在容器里启动多个进程,只有一个可以作为 PID=1 的进程,而这时候,如果这个 PID=1 的进程挂了,或者说失败退出了,那么其他三个进程就会自然而然的成为孤儿,没有人能够管理它们,没有人能够回收它们的资源,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情况。

 注意:Linux 容器的“单进程”模型,指的是容器的生命周期等同于 PID=1 的进程(容器应用进程)的生命周期,而不是说容器里不能创建多进程。当然,一般情况下,容器应用进程并不具备进程管理能力,所以你通过 exec 或者 ssh 在容器里创建的其他进程,一旦异常退出(比如 ssh 终止)是很容易变成孤儿进程的。

反过来,其实可以在容器里面 run 一个 systemd,用它来管理其他所有的进程。这样会产生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没办法直接管理我的应用了,因为我的应用被 systemd 给接管了,那么这个时候应用状态的生命周期就不等于容器生命周期。这个管理模型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复杂的。

Pod = “进程组”


在 kubernetes 里面,Pod 实际上正是 kubernetes 项目为你抽象出来的一个可以类比为进程组的概念。

前面提到的,由四个进程共同组成的一个应用 Helloworld,在 Kubernetes 里面,实际上会被定义为一个拥有四个容器的 Pod,这个概念大家一定要非常仔细的理解。

就是说现在有四个职责不同、相互协作的进程,需要放在容器里去运行,在 Kubernetes 里面并不会把它们放到一个容器里,因为这里会遇到两个问题。那么在 Kubernetes 里会怎么去做呢?它会把四个独立的进程分别用四个独立的容器启动起来,然后把它们定义在一个 Pod 里面。

所以当 Kubernetes 把 Helloworld 给拉起来的时候,你实际上会看到四个容器,它们共享了某些资源,这些资源都属于 Pod,所以我们说 Pod 在 Kubernetes 里面只有一个逻辑单位,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对应说这个就是 Pod,不会有的。真正起来在物理上存在的东西,就是四个容器。这四个容器,或者说是多个容器的组合就叫做 Pod。并且还有一个概念一定要非常明确,Pod 是 Kubernetes 分配资源的一个单位,因为里面的容器要共享某些资源,所以 Pod 也是 Kubernetes 的原子调度单位。

上面提到的 Pod 设计,也不是 Kubernetes 项目自己想出来的, 而是早在 Google 研发 Borg 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在 Borg paper 里面有非常非常明确的描述。简单来说 Google 工程师发现在 Borg 下面部署应用时,很多场景下都存在着类似于“进程与进程组”的关系。更具体的是,这些应用之前往往有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使得它们必须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上并且共享某些信息。

以上就是进程组的概念,也是 Pod 的用法。

为什么 Pod 必须是原子调度单位?


可能到这里大家会有一些问题:虽然了解这个东西是一个进程组,但是为什么要把 Pod 本身作为一个概念抽象出来呢?或者说能不能通过调度把 Pod 这个事情给解决掉呢?为什么 Pod 必须是 Kubernetes 里面的原子调度单位?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

假如现在有两个容器,它们是紧密协作的,所以它们应该被部署在一个 Pod 里面。具体来说,第一个容器叫做 App,就是业务容器,它会写日志文件;第二个容器叫做 LogCollector,它会把刚刚 App 容器写的日志文件转发到后端的 ElasticSearch 中。

两个容器的资源需求是这样的:App 容器需要 1G 内存,LogCollector 需要 0.5G 内存,而当前集群环境的可用内存是这样一个情况:Node_A:1.25G 内存,Node_B:2G 内存。

假如说现在没有 Pod 概念,就只有两个容器,这两个容器要紧密协作、运行在一台机器上。可是,如果调度器先把 App 调度到了 Node_A 上面,接下来会怎么样呢?这时你会发现:LogCollector 实际上是没办法调度到 Node_A 上的,因为资源不够。其实此时整个应用本身就已经出问题了,调度已经失败了,必须去重新调度。

以上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组调度失败的例子。英文叫做:Task co-scheduling 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说不能解,在很多项目里面,这样的问题都有解法。

比如说在 Mesos 里面,它会做一个事情,叫做资源囤积(resource hoarding):即当所有设置了 Affinity 约束的任务都达到时,才开始统一调度,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成组调度的解法。

所以上面提到的“App”和“LogCollector”这两个容器,在 Mesos 里面,他们不会说立刻调度,而是等两个容器都提交完成,才开始统一调度。这样也会带来新的问题,首先调度效率会损失,因为需要等待。由于需要等还会有外一个情况会出现,就是产生死锁,就是互相等待的一个情况。这些机制在 Mesos 里都是需要解决的,也带来了额外的复杂度。

另一种解法是 Google 的解法。它在 Omega 系统(就是 Borg 下一代)里面,做了一个非常复杂且非常厉害的解法,叫做乐观调度。比如说:不管这些冲突的异常情况,先调度,同时设置一个非常精妙的回滚机制,这样经过冲突后,通过回滚来解决问题。这个方式相对来说要更加优雅,也更加高效,但是它的实现机制是非常复杂的。这个有很多人也能理解,就是悲观锁的设置一定比乐观锁要简单。

而像这样的一个 Task co-scheduling 问题,在 Kubernetes 里,就直接通过 Pod 这样一个概念去解决了。因为在 Kubernetes 里,这样的一个 App 容器和 LogCollector 容器一定是属于一个 Pod 的,它们在调度时必然是以一个 Pod 为单位进行调度,所以这个问题是根本不存在的。

再次理解 Pod


在讲了前面这些知识点之后,我们来再次理解一下 Pod,首先 Pod 里面的容器是“超亲密关系”。

这里有个“超”字需要大家理解,正常来说,有一种关系叫做亲密关系,这个亲密关系是一定可以通过调度来解决的。

比如说现在有两个 Pod,它们需要运行在同一台宿主机上,那这样就属于亲密关系,调度器一定是可以帮助去做的。但是对于超亲密关系来说,有一个问题,即它必须通过 Pod 来解决。因为如果超亲密关系赋予不了,那么整个 Pod 或者说是整个应用都无法启动。

什么叫做超亲密关系呢?大概分为以下几类:

  • 比如说两个进程之间会发生文件交换,前面提到的例子就是这样,一个写日志,一个读日志;
  • 两个进程之间需要通过 localhost 或者说是本地的 Socket 去进行通信,这种本地通信也是超亲密关系;
  • 这两个容器或者是微服务之间,需要发生非常频繁的 RPC 调用,出于性能的考虑,也希望它们是超亲密关系;
  • 两个容器或者是应用,它们需要共享某些 Linux Namespace。最简单常见的一个例子,就是我有一个容器需要加入另一个容器的 Network Namespace。这样我就能看到另一个容器的网络设备,和它的网络信息。

二、Pod 的实现机制


Pod 要解决的问题

像 Pod 这样一个东西,本身是一个逻辑概念。那在机器上,它究竟是怎么实现的呢?这就是我们要解释的第二个问题。

既然说 Pod 要解决这个问题,核心就在于如何让一个 Pod 里的多个容器之间最高效的共享某些资源和数据。

因为容器之间原本是被 Linux Namespace 和 cgroups 隔开的,所以现在实际要解决的是怎么去打破这个隔离,然后共享某些事情和某些信息。这就是 Pod 的设计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在。

所以说具体的解法分为两个部分:网络和存储。

1.共享网络

第一个问题是 Pod 里的多个容器怎么去共享网络?下面是个例子: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 Pod,其中包含了一个容器 A 和一个容器 B,它们两个就要共享 Network Namespace。在 Kubernetes 里的解法是这样的:它会在每个 Pod 里,额外起一个 Infra container 小容器来共享整个 Pod 的  Network Namespace。

Infra container 是一个非常小的镜像,大概 100~200KB 左右,是一个汇编语言写的、永远处于“暂停”状态的容器。由于有了这样一个 Infra container 之后,其他所有容器都会通过 Join Namespace 的方式加入到 Infra container 的 Network Namespace 中。

所以说一个 Pod 里面的所有容器,它们看到的网络视图是完全一样的。即:它们看到的网络设备、IP地址、Mac地址等等,跟网络相关的信息,其实全是一份,这一份都来自于 Pod 第一次创建的这个 Infra container。这就是 Pod 解决网络共享的一个解法。

在 Pod 里面,一定有一个 IP 地址,是这个 Pod 的 Network Namespace 对应的地址,也是这个 Infra container 的 IP 地址。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份,而其他所有网络资源,都是一个 Pod 一份,并且被 Pod 中的所有容器共享。这就是 Pod 的网络实现方式。

由于需要有一个相当于说中间的容器存在,所以整个 Pod 里面,必然是 Infra container 第一个启动。并且整个 Pod 的生命周期是等同于 Infra container 的生命周期的,与容器 A 和 B 是无关的。这也是为什么在 Kubernetes 里面,它是允许去单独更新 Pod 里的某一个镜像的,即:做这个操作,整个 Pod 不会重建,也不会重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

2.共享存储

第二问题:Pod 怎么去共享存储?Pod 共享存储就相对比较简单。

比如说现在有两个容器,一个是 Nginx,另外一个是非常普通的容器,在 Nginx 里放一些文件,让我能通过 Nginx 访问到。所以它需要去 share 这个目录。我 share 文件或者是 share 目录在 Pod 里面是非常简单的,实际上就是把 volume 变成了 Pod level。然后所有容器,就是所有同属于一个 Pod 的容器,他们共享所有的 volume。

比如说上图的例子,这个 volume 叫做 shared-data,它是属于 Pod level 的,所以在每一个容器里可以直接声明:要挂载 shared-data 这个 volume,只要你声明了你挂载这个 volume,你在容器里去看这个目录,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就是同一份。这个就是 Kubernetes 通过 Pod 来给容器共享存储的一个做法。

所以在之前的例子中,应用容器 App 写了日志,只要这个日志是写在一个 volume 中,只要声明挂载了同样的 volume,这个 volume 就可以立刻被另外一个 LogCollector 容器给看到。以上就是 Pod 实现存储的方式。 

Kubernetes 深入理解 Pod相关推荐

  1. 理解 Pod 和容器设计模式

    本节课程要点 为什么需要 Pod: Pod 的实现机制: 详解容器设计模式. 为什么需要 Pod 容器的基本概念 现在来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需要 Pod?我们知道 Pod 是 Kubernetes 项 ...

  2. Python3 - k8s之深入理解 Pod

    Python3 - k8s之深入理解 Pod 文章目录 Python3 - k8s之深入理解 Pod 一. 静态 Pod 1.1 配置文件 1.2 通过 HTTP 创建静态 Pods 1.3 静态po ...

  3. plsql job执行多个存储过程_在Kubernetes的一个Pod内连续依次执行Container

    出于某些目的,有时需要在Kubernetes的一个Pod中,连续依次运行多个Container. 这种有明确结束预期的运行,即Kubernetes的Job. 但是,虽然一个Job可以在一个Pod内运行 ...

  4. 【kubernetes系列】Pod篇实战操作

    目录 一.命令终端 创建Pod 查看Pod 访问Pod中容器 进入Pod内部 删除Pod 配置文件yaml创建 二.Dashboard 创建Pod 创建多容器的Pod 进入容器 访问容器应用 一.命令 ...

  5. 记一次 Kubernetes 集群 Pod Eviction 问题排查过程

    声明: 本博客欢迎转发,但请保留原作者信息! 新浪微博:@Lingxian_kong; 微信公众号:飞翔的尘埃; 内容系本人学习.研究和总结,如有雷同,实属荣幸! 现象:一个普通的 k8s 集群,3 ...

  6. 【Kubernetes系列】Pod

    文章目录 概述 使用 Pod 管理 pod 的工作负载资源 Pod 管理多个容器 Pod的使用 Pod 操作系统 Pod 和控制器 Pod 模板 Pod 更新与替换 资源共享和通信 Pod 中的存储 ...

  7. Jenkins Pipeline Kubernetes 如何创建 Pod

    Jenkins Pipeline & Kubernetes 如何创建 pod 文章目录 Jenkins Pipeline & Kubernetes 如何创建 pod 1. 前言 2. ...

  8. 云原生学习——理解pod和容器设计模式

    本文整理自 CNCF 和阿里巴巴联合举办的云原生技术公开课的课时 4:理解 Pod 和容器设计模式.本次课程中,阿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CNCF 官方大使张磊为大家介绍了为什么我们需要 Pod.Pod ...

  9. Kubernetes 中创建 Pod 时集群中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想象一下,如果我想将 nginx 部署到 Kubernetes 集群,我可能会在终端中输入类似这样的命令: $ kubectl run --image=nginx --replicas=3 然后回车. ...

  10. 为什么Kubernetes要引入pod的概念,而不直接操作Docker容器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Kubernetes并不是只支持Docker这一个容器运行时,通过我的另一篇文章什么是Kubernetes的CRI-容器运行时接口介绍的内容,我们知道Kubernetes通过C ...

最新文章

  1. phoenix php,Python实现连接phoenix的实例
  2. 2014-3-6 星期四 [第一天执行分析]
  3. SFB 项目经验-81-在企业内部外部限制访问ECP
  4. 基于angular2实现用户登录并信息持久化的一些理解(二)
  5. CAMB输出保留小数位数问题
  6. Android根据baidu Android定位SDK实现定位
  7. LeetCode:85. 最大矩形
  8. 中兴通讯 基于定位的技术和市场分析
  9. c语言程序做成可执行文件,windows环境下C程序生成可执行文件
  10. java udp简单聊天程序_Java基于UDP协议实现简单的聊天室程序
  11. Win7系统电脑修改不了文件属性怎么办
  12. 黑客都是使用哪些方法入侵我们电脑的
  13. 【纸牌识别】基于matlab灰度二值化纸牌识别【含Matlab源码 464期】
  14. Windows下Nginx的启动、停止、重启等命令
  15. xshell无法删除输入_xshell5卸载不了怎么办?xshell5软件卸载方法及无法卸载的解决方法...
  16. 流程图flow-chart 教程
  17. 神书《纳瓦尔宝典:财富和幸福指南》说了些什么
  18. springboot毕设项目电子竞技赛事管理系统f1v55(java+VUE+Mybatis+Maven+Mysql)
  19. casperjs ajax请求,CasperJs中的sendAJAX数据参数
  20. 高分辨率 java_高分辨率图像快照,在Java

热门文章

  1. 对于拉格朗日乘数法的个人理解
  2. python100个必备包_这套python教程超详细,包你1小时入门Python,100天摇身变大牛...
  3. 怎样用阿里云搭建个人博客
  4. 使用Apache架设代理服务器
  5. HCNE实验指导文档(全)
  6. 使用fastcoll生成字符串MD5碰撞
  7. Session的活化与钝化
  8. 文件对比工具 Beyond Compare 4.2.9中文破解版 附通用注册码
  9. 搜索引擎Autonomy
  10. win7默认网关不可用_win7 默认网关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