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聊聊网络安全网格了。

温馨提示:全文4458字,阅读需要10分钟

前不久,Gartner在2022年重要战略技术趋势报告里再一次提到了网络安全网格(Cybersecurity Mesh,CSMA),这已经是Gartner连续第二次在年度技术趋势报告里提到了。可见,过去的一年里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发展,且越发明朗。

Gartner在2020年对网络安全网格的描述

Gartner在2021年对网络安全网格的描述

报告里的只言片语并未对网络安全网格做明确的定义,寻遍了国内外网站,我也只能找到寥寥数篇相关报道。最后从Gartner研究副总裁Jay Heiser的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网格的分析文章里,算是对网络安全网格有了一些初步认识:

01

分布式网络架构

分布式网络架构不是新技术,但最近却被经常提到:区块链的底层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Web3.0的底层网络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就连最近异常火热的元宇宙也需要分布式的架构。

为什么要分布式网络架构?因为实体业务在现实物理空间里已经分布式地存在了,并且还在越来越碎片化,网络架构要服务于业务架构,所以网络架构必须要升级自己,去适应分布式的业务。

在一个企业里,员工可能位于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业务系统可能部署在任意云或者数据中心里。人也好、系统也好,会根据个人或业务的需要随时变换位置。换句话说,我们当前面临的内部业务环境是一个覆盖全球的、随时可能变化的、越来越碎片化的全网互联结构。

物理网络由各种路由器、交换机、网元设备组成,是一种静态的,以云、数据中心为中心,从固定场所接入的结构。通过VPN或者将服务直接暴露在互联网的方式满足远程接入和移动接入的需求。无论是在灵活性或安全性上当前的物理网络都无法满足随时变化的、越来越碎片化的业务环境要求。

我们不能期待物理网络可以变成一个灵活的、分布式的网络,做这样的改造成本太高了。但我们可以在静态的物理网络之上构建一层由软件定义的逻辑网络,这个逻辑网络可以是灵活的、分布式的结构。员工的个人终端和业务系统,在这个逻辑网络里形成一种Full-Mesh结构,任意两个网络实体之间在逻辑网络里都是直连关系。

把复杂网络简单化

这种结构有2个明显优势:

·摆脱了物理网络限制,在任何物理位置上的终端或者业务系统,随时都可以接入到这个Full-Mesh结构的逻辑网络中,无需考虑物理网络环境。

·复杂网络简单化,所有网络主客体之间在逻辑上都是点对点直连关系,没有复杂的中间网络。这种极简结构让策略管理变得扁平化,给集中管控和行为分析带来了天然优势。

02

集中策略编排和决策,分布式执行

说到分布式,很多人容易把它跟去中心化搞混,事实上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维度的东西:分布式是物理位置上的概念,而去中心化是在业务层面上的概念。所有的去中心化系统都是采用分布式结构,而分布式结构在业务层面上可能是中心化也可能是去中心化的。例如:区块链就是分布式去中心化结构,而云计算就是分布式中心化结构。

去中心化结构的好处是人人都是中心,没有任何权威中心能完全控制,区块链就是利用这种优势进行集体记账,实现了无人能抵赖的特性。但无人能控制是把双刃剑,去中心化结构下的执行力非常低,事情的走向完全不可控,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乌托邦,在我看来人类还未进化到这个地步,如果在企业里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结果只能是一团糟。

有很多管理者都希望企业的组织架构扁平化,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布式系统,工作效率要比等级森严的组织架构要高得多。但在企业治理上,管理者希望企业有非常强的执行力,也就是中心化治理方式。

现在我们构建了一个与物理位置无关的分布式的网络,那在业务层面上我们选择中心化还是去中心化呢?很显然,企业是集权主义组织,需要的是分布式中心化结构。

回到我们的主题,在网络安全网格架构下,每一个网络实体在网络控制层面上是分布式的结构,但在整个分布式网络的策略决策层面上采用的是中心化的结构。

注意,在网络安全网格中访问控制的执行点变了,访问控制引擎是分布式的、点对点的,这与我们常见的网关型访问控制不一样,网络控制能力分布在了网络的每一个地方,任意位置随时可控,不存在性能瓶颈或控制盲区。

这样的网络安全网格架构即保证了高效的治理效率,同时又满足了终端和业务碎片化的实际环境,完全符合了当前的企业网发展趋势。

03

让身份成为安全边界

让身份成为安全边界,看到这句话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零信任网络。确实,网络安全网格本身就是一种零信任网络,但零信任网络不一定就是网络安全网格。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着急的要让身份成为安全边界了?原来的安全边界不香了吗?是的,不但不香,还越来越臭。

我们先从几个场景来看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场景一

某业务系统在数据中心部署上线了,这个系统是给企业所有业务人员使用的,但业务人员分布在全国所有职场,也有可能出差全国跑。安全管理员只能在网络层上给所有职场都开放了访问权限,给每个业务员分配VPN帐号,通过业务系统自身的应用层帐号来限制只有具备权限的人才能登陆访问。但某个非业务员工,坐在某个分公司办公室,直接就能打开业务系统登录页面,通过暴力破解,就轻松登录进去了。

场景二

为了防止攻击,安全管理员又在数据中心出口部署了入侵检测系统,对所有访问流量进行实时检测。某天发现有多个攻击行为告警,所有攻击源都指向一个IP地址。但经过排查,这个IP地址是某分公司出口IP,安全管理员无奈了,不能封禁,去分公司逐一排查又来不及,明明知道当前有人在攻击业务系统,甚至已经在窃取数据了,但没办法,只能干瞪眼。

场景三

公司的敏感文件被发现在互联网上公开了,初步排查公司邮箱遭到渗透。从邮件系统日志里看是某个内部员工帐号登陆到邮箱服务器,但从流量日志上看,登陆行为又来自于互联网的一个公网IP地址,有可能是员工帐号被窃取。攻击者拿着员工帐号登陆,所有操作都是合法的,没有触发任何告警,所有网络监测系统全部失效。所有线索最终指向一个公网IP地址就完全中断了,调查也就只能到此为止。(是不是有点像Operation Aurora?这就是BeyondCorp的起源)

场景四

吃一堑长一智,公司花重金买了数据安全产品,期望能把所有人访问敏感数据的行为都记录下来,及时发现偷数据的情况。接上流量日志后,确实把所有访问业务的流量记录下来了。但问题也来了,上千人访问业务,每天上千万条流量日志全都混杂在一起,根本区别不开到底哪条流量日志是哪个人访问的。所有基于人的行为检测规则、关联分析规则、机器学习算法、行为建模,全都是个花架子,听起来挺美,用起来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这钱打水漂了。

大部分的CSO、安全主管们对这些场景应该很熟悉,从事网络安全行业20余年对安全从业者的工作感同身受。

导致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用IP地址在网络上执行身份锚定和访问控制,但在业务逐渐碎片化的趋势下,网络也开始碎片化,IP地址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弱,用IP地址作为边界的安全体系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最终会走向完全失效。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不再用IP来作为边界,而是用身份。

那什么才叫做用身份作为边界?

所有的网络数据包都实名制

互联网是自由的,但自由的前提是遵守法律和道德底线。所有阴暗的勾当都喜欢完全匿名,匿名者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合法不道德的,害怕被人指认出来,要用完全匿名的方式既满足私欲,又躲避责罚,不愿担当,比如说“暗网”。

暗网交易(截图来自于互联网新闻报道)

完全匿名的网络下只会滋生罪恶,但罪恶可不是互联网的初衷。试想一下,元宇宙里每个人都是完全匿名的,这个元宇宙里会发生什么?

每一个网络数据包都实名,从任意一个数据包里我们都能看到是什么人用了哪个终端做了什么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威慑,是先于攻击者意图的防御

干掉IP地址,用身份来管控网络

先有网络,再有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发展整体滞后于网络的发展。网络先驱们最初在设计网络协议的时候并未考虑身份的事情,而是在网络世界里简单的用IP地址来锚定人的身份。这种方式在网络建设初期还能应付,但如今的网络早已不像当初,多分支、混合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早已将网络堆砌成一个动态变化的庞杂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用IP地址锚定人的做法在安全领域就越来越捉襟见肘了。

在企业网络里,我们一直在用防火墙来设置安全边界。之所以只能用基于IP地址的访问控制模型来设置边界,是因为网络流量里只有IP地址可以用于区分访问主客体。而现在我们让所有的网络数据包都实名制了,每个数据包都带有身份信息,完全可以用身份来作为访问控制的基础。

是时候将基于IP的防火墙

升级为基于身份的防火墙了

要想实现让身份作为边界,那就先让每个数据包都实名制,然后干掉安全系统对IP地址的依赖,构建分布式的、基于身份的网络防火墙,让所有安全管控和分析研判以身份为基础。

这就是我理解的“让身份作为边界”。

04

是其他安全系统的基础设施

前面已经解释了网络安全网格具备分布式点对点网络架构,分布式策略执行,集中策略管理,在完全身份化的网络里用身份重新构建安全边界这些特性。

在这些前提下,我们再去看“网络安全网格正迅速成为成为分布式身份结构、基于上下文的安全分析、情报和响应、集中式策略管理和编排、ZTNA、CASB 和 SASE的安全网络基础设施”就很好理解了。

网络安全网格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轻量级安全网络基础设施。

说它轻,是因为这个架构与物理网络并不冲突,企业实施一套网络安全网格并不需要大费周章的做网络改造,而是在现有网络上一点点迁移就行。开放的架构可以对接企业已建的IAM、SSO、SIEM、SOC、态势感知等安全系统,也可以对接已建专线、SD-WAN这样的网络服务,分布式架构天生就是用来构建超大规模网络的。

也许下一次,领导再来视察的时候,看到态势感知大屏上的各种告警就不会再问攻击者是谁了,因为大屏上已经显示了这个人的名字。如果领导说赶紧处理下,安全主管只需点下鼠标,也就处置完了,或者,系统早就已经自动处置了。

这才是一个可信企业网该有的样子。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格?相关推荐

  1. 像搭“乐高”一样实现整合式网络安全体系

    部署多种防护产品,却无法形成防御合力,是当前很多企业网络安全建设都面临的挑战.网络安全能力整合是企业的刚需,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虽然Gartner 提出的网络安全网格架构(CSMA,Cyberse ...

  2. 亚信安全发布《2022年网络安全发展趋势及十大威胁预测》

    回顾2021年,从防御的角度来看,仍然是充斥着压力和焦虑的一年.勒索软件攻击数量再破纪录.高危漏洞与供应链攻击所造成的持续威胁困扰着大家. 展望2022年,面对数字化.云化.智能化发展的当下,安全更应 ...

  3. 2022年网络安全的八大趋势

    近日,Gartner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2022年网络安全八大趋势预测.Gartner指出,随着网络安全和政策合规成为企业董事会最关心的两大问题,企业界正在纷纷招兵买马,争夺网络安全人才来应对安全和风险 ...

  4. 观点丨Fortinet谈ChatGPT火爆引发的网络安全行业剧变

    FortiGuard报告安全趋势明确指出"网络攻击者已经开始尝试AI手段",ChatGPT的火爆之际的猜测.探索和事实正在成为这一论断的佐证.攻守之道在AI元素的加持下也在悄然发生 ...

  5. Fortinet谈ChatGPT火爆引发的网络安全行业剧变

    FortiGuard报告安全趋势明确指出"网络攻击者已经开始尝试AI手段",ChatGPT的火爆之际的猜测.探索和事实正在成为这一论断的佐证.攻守之道在AI元素的加持下也在悄然发生 ...

  6. Gartner发布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

    来源:Gartner 不久前,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发布企业机构在2021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分析师们在举行的Gartner IT Symposium/Xpo大会美洲 ...

  7. Gartner发布2021年重要战略科技趋势

    来源:Gartner公司 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于今日发布企业机构在2021年需要深挖的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分析师们在本周举行的Gartner IT Symposium/Xpo大 ...

  8. Gartner发布2022年七大安全和风险管理趋势

    编辑 | 宋慧 出品 | CSDN云计算 Gartner表示,安全和风险管理领导者必须应对七大趋势,才能保护现代企业机构不断扩张的数字足迹免受2022年及以后新威胁的影响. Gartner研究副总裁P ...

  9. 随时随地办公新常态 还需安全来相伴

    随着网络防护边缘的不断扩展,企业为本已负载过重的内网环境又配置了更多的安全产品,并已成为常态.当下,平均每个企业需要部署和管理45种安全工具,周旋于19种不同的设备以检测和响应每一个网络事件,众多企业 ...

  10. 2022年Gartner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度曲线概述

    Gartner发布2022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 2022年8月19日,Gartner发布2022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并列出了25项值得关注的新兴技术.这些技术正在推动沉浸式体验的发展和扩展.加速人工 ...

最新文章

  1. 14Facade(门面)模式
  2. 使用TortoiseGit处理代码冲突
  3. WinCE 开始菜单StartMenu_Create()函数代码分析
  4. opencv在pycharm上没有函数提示?(需要安装opencv-contrib-python)
  5. 2019年Java架构师必读书籍
  6. 北航博士,研究所月入两万
  7. maven配置之:<distributionManagement>snapshot快照库和release发布库
  8. 原生H5 select自动提示搜索
  9. 在Qt 中如何使用OpenCV库
  10. android studio 上手使用 大水逼问题
  11. 程序设计导引及在线实践之大整数除法
  12. Log Parser Lizard(日志分析工具)v6.7.1官方版
  13. new new Foo().getName()面试题解析
  14. 解决浏览器无法打开github官网的问题
  15. spoolsv病毒清除方法
  16. 《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
  17. 基于《狂神说Java》ElasticSearch--学习笔记
  18. vector和list的使用
  19. 高数第一章思维导图(目前待录取,原件在评论区分享)
  20. Python爬虫新手进阶版:怎样读取非结构化网页、图像、视频、语音数据

热门文章

  1. LDC1314和LDC1312的使用
  2. ioncube linux,linux 下ionCube安装
  3. 工具说明书 - 滚动截屏和录屏软件ShareX
  4. 郭盛华与米特尼克,中美两大顶尖电脑高手,两人竟有太多相似之处
  5. 如何更优雅地使用微博
  6. vb6判断操作系统版本-从win95到win7
  7. 2022安徽宣城市广德市桐汭街道招聘社区后备干部考试试题及答案
  8. 自定义radio图标
  9. 计算机考研专业课408什么意思,考研408是什么意思
  10. 太阳能计算机屏幕是什么材质,电脑显示器表面是什么材质的 什么是液晶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