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事务,你肯定不陌生,和数据库打交道的时候,我们总是会用到事务。最经典的例子就是转账,你要给朋友小王转 100 块钱,而此时你的银行卡只有 100 块钱。

转账过程具体到程序里会有一系列的操作,比如查询余额、做加减法、更新余额等,这些操作必须保证是一体的,不然等程序查完之后,还没做减法之前,你这 100 块钱,完全可以借着这个时间差再查一次,然后再给另外一个朋友转账,如果银行这么整,不就乱了么?这时就要用到“事务”这个概念了。

简单来说,事务就是要保证一组数据库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在 MySQL 中,事务支持是在引擎层实现的。你现在知道,MySQL 是一个支持多引擎的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引擎都支持事务。比如 MySQL 原生的 MyISAM 引擎就不支持事务,这也是 MyISAM 被 InnoDB 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的文章里,我将会以 InnoDB 为例,剖析 MySQL 在事务支持方面的特定实现,并基于原理给出相应的实践建议,希望这些案例能加深你对 MySQL 事务原理的理解。

隔离性与隔离级别

提到事务,你肯定会想到 ACID(Atomicity、Consistency、Isolation、Durability,即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 I,也就是“隔离性”。

PS:隔离性是有锁控制的,其余ACD是由redo log 和undo log控制。

当数据库上有多个事务同时执行的时候,就可能出现脏读(dirty read)、不可重复读(non-repeatable read)、幻读(phantom read)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有了“隔离级别”的概念。

在谈隔离级别之前,你首先要知道,你隔离得越严实,效率就会越低。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在二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SQL 标准的事务隔离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下面我逐一为你解释:

  1. 读未提交是指,一个事务还没提交时,它做的变更就能被别的事务看到。
  2. 读提交是指,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做的变更才会被其他事务看到。
  3. 可重复读是指,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总是跟这个事务在启动时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当然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未提交变更对其他事务也是不可见的。
  4. 串行化,顾名思义是对于同一行记录,“写”会加“写锁”,“读”会加“读锁”。当出现读写锁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其中“读提交”和“可重复读”比较难理解,所以我用一个例子说明这几种隔离级别。假设数据表 T 中只有一列,其中一行的值为 1,下面是按照时间顺序执行两个事务的行为。

mysql> create table T(c int) engine=InnoDB;
insert into T(c) values(1);

我们来看看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事务 A 会有哪些不同的返回结果,也就是图里面 V1、V2、V3 的返回值分别是什么。

  • 若隔离级别是“读未提交”, 则 V1 的值就是 2。这时候事务 B 虽然还没有提交,但是结果已经被 A 看到了。因此,V2、V3 也都是 2。
  • 若隔离级别是“读提交”,则 V1 是 1,V2 的值是 2。事务 B 的更新在提交后才能被 A 看到。所以, V3 的值也是 2。
  • 若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则 V1、V2 是 1,V3 是 2。之所以 V2 还是 1,遵循的就是这个要求:事务在执行期间看到的数据前后必须是一致的。
  • 若隔离级别是“串行化”,则在事务 B 执行“将 1 改成 2”的时候,会被锁住。直到事务 A 提交后,事务 B 才可以继续执行。所以从 A 的角度看, V1、V2 值是 1,V3 的值是 2。

在实现上,数据库里面会创建一个视图,访问的时候以视图的逻辑结果为准。

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事务启动时创建的,整个事务存在期间都用这个视图。

在“读提交”隔离级别下,这个视图是在每个 SQL 语句开始执行的时候创建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读未提交”隔离级别下直接返回记录上的最新值,没有视图概念;

而“串行化”隔离级别下直接用加锁的方式来避免并行访问。

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隔离级别下,数据库行为是有所不同的。Oracle 数据库的默认隔离级别其实就是“读提交”,因此对于一些从 Oracle 迁移到 MySQL 的应用,为保证数据库隔离级别的一致,你一定要记得将 MySQL 的隔离级别设置为“读提交”。

配置的方式是,将启动参数 transaction-isolation 的值设置成 READ-COMMITTED。你可以用 show variables 来查看当前的值。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transaction_isolation';

+-----------------------+----------------+

| Variable_name | Value |

+-----------------------+----------------+

|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

+-----------------------+----------------+

总结来说,存在即合理,每种隔离级别都有自己的使用场景,你要根据自己的业务情况来定。我想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时候需要“可重复读”的场景呢?我们来看一个数据校对逻辑的案例。

假设你在管理一个个人银行账户表。一个表存了账户余额,一个表存了账单明细。到了月底你要做数据校对,也就是判断上个月的余额和当前余额的差额,是否与本月的账单明细一致。你一定希望在校对过程中,即使有用户发生了一笔新的交易,也不影响你的校对结果。

这时候使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就很方便。事务启动时的视图可以认为是静态的,不受其他事务更新的影响。

事务隔离的实现

理解了事务的隔离级别,我们再来看看事务隔离具体是怎么实现的。这里我们展开说明“可重复读”。

在 MySQL 中,实际上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记录上的最新值,通过回滚操作,都可以得到前一个状态的值。

假设一个值从 1 被按顺序改成了 2、3、4,在回滚日志里面就会有类似下面的记录。

当前值是 4,但是在查询这条记录的时候,不同时刻启动的事务会有不同的 read-view。如图中看到的,在视图 A、B、C 里面,这一个记录的值分别是 1、2、4,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对于 read-view A,要得到 1,就必须将当前值依次执行图中所有的回滚操作得到。

同时你会发现,即使现在有另外一个事务正在将 4 改成 5,这个事务跟 read-view A、B、C 对应的事务是不会冲突的。

你一定会问,回滚日志总不能一直保留吧,什么时候删除呢?答案是,在不需要的时候才删除。也就是说,系统会判断,当没有事务再需要用到这些回滚日志时,回滚日志会被删除。

什么时候才不需要了呢?就是当系统里没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 read-view 的时候。

基于上面的说明,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建议你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

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由于这些事务随时可能访问数据库里面的任何数据,所以这个事务提交之前,数据库里面它可能用到的回滚记录都必须保留,这就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

在 MySQL 5.5 及以前的版本,回滚日志是跟数据字典一起放在 ibdata 文件里的,即使长事务最终提交,回滚段被清理,文件也不会变小。我见过数据只有 20GB,而回滚段有 200GB 的库。最终只好为了清理回滚段,重建整个库。

除了对回滚段的影响,长事务还占用锁资源,也可能拖垮整个库,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讲锁的时候展开。

事务的启动方式

如前面所述,长事务有这些潜在风险,我当然是建议你尽量避免。其实很多时候业务开发同学并不是有意使用长事务,通常是由于误用所致。MySQL 的事务启动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显式启动事务语句, begin 或 start transaction。配套的提交语句是 commit,回滚语句是 rollback。
  2. set autocommit=0,这个命令会将这个线程的自动提交关掉。意味着如果你只执行一个 select 语句,这个事务就启动了,而且并不会自动提交。这个事务持续存在直到你主动执行 commit 或 rollback 语句,或者断开连接。

有些客户端连接框架会默认连接成功后先执行一个 set autocommit=0 的命令。这就导致接下来的查询都在事务中,如果是长连接,就导致了意外的长事务。

因此,我会建议你总是使用 set autocommit=1, 通过显式语句的方式来启动事务。

但是有的开发同学会纠结“多一次交互”的问题。对于一个需要频繁使用事务的业务,第二种方式每个事务在开始时都不需要主动执行一次 “begin”,减少了语句的交互次数。如果你也有这个顾虑,我建议你使用 commit work and chain 语法。

在 autocommit 为 1 的情况下,用 begin 显式启动的事务,如果执行 commit 则提交事务。如果执行 commit work and chain,则是提交事务并自动启动下一个事务,这样也省去了再次执行 begin 语句的开销。同时带来的好处是从程序开发的角度明确地知道每个语句是否处于事务中。

你可以在 information_schema 库的 innodb_trx 这个表中查询长事务,比如下面这个语句,用于查找持续时间超过 60s 的事务。

select *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 where TIME_TO_SEC(timediff(now(),trx_started))>60

小结

这篇文章里面,介绍了 MySQL 的事务隔离级别的现象和实现,根据实现原理分析了长事务存在的风险,以及如何用正确的方式避免长事务。希望我举的例子能够帮助你理解事务,并更好地使用 MySQL 的事务特性。

给你留一个问题吧。你现在知道了系统里面应该避免长事务,如果你是业务开发负责人同时也是数据库负责人,你会有什么方案来避免出现或者处理这种情况呢?

1、务的特性: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
2、多事务同时执行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3、事务隔离级别:读未提交、读提交、可重复读、串行化
4、不同事务隔离级别的区别:
读未提交:一个事务还未提交,它所做的变更就可以被别的事务看到
读提交:一个事务提交之后,它所做的变更才可以被别的事务看到
可重复读:一个事务执行过程中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未提交的更改对其他事务是不可见的
串行化:对应一个记录会加读写锁,出现冲突的时候,后访问的事务必须等前一个事务执行完成才能继续执行
5、配置方法:启动参数transaction-isolation
6、事务隔离的实现:每条记录在更新的时候都会同时记录一条回滚操作。同一条记录在系统中可以存在多个版本,这就是数据库的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7、回滚日志什么时候删除?系统会判断当没有事务需要用到这些回滚日志的时候,回滚日志会被删除。
8、什么时候不需要了?当系统里么有比这个回滚日志更早的read-view的时候。
9、为什么尽量不要使用长事务。长事务意味着系统里面会存在很老的事务视图,在这个事务提交之前,回滚记录都要保留,这会导致大量占用存储空间。除此之外,长事务还占用锁资源,可能会拖垮库。
10、事务启动方式:一、显式启动事务语句,begin或者start transaction,提交commit,回滚rollback;二、set autocommit=0,该命令会把这个线程的自动提交关掉。这样只要执行一个select语句,事务就启动,并不会自动提交,直到主动执行commit或rollback或断开连接。
11、建议使用方法一,如果考虑多一次交互问题,可以使用commit work and chain语法。在autocommit=1的情况下用begin显式启动事务,如果执行commit则提交事务。如果执行commit work and chain则提交事务并自动启动下一个事务。

上期问题时间

在上期文章的最后,给你留下的问题是一周一备份和一天一备份的区别说明。

好处是“最长恢复时间”更短。

在一天一备的模式里,最坏情况下需要应用一天的 binlog。比如,你每天 0 点做一次全量备份,而要恢复出一个到昨天晚上 23 点的备份。

一周一备最坏情况就要应用一周的 binlog 了。

当然这个是有成本的,因为更频繁全量备份需要消耗更多存储空间,所以这个 RTO 是成本换来的,就需要你根据业务重要性来评估了。

你可以把你的思考和观点写在留言区里,我会在下一篇文章的末尾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感谢你的收听,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一起阅读。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MySQL实战45讲--事务隔离:为什么你改了我还看不见?(03)相关推荐

  1.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01-03 “MySQL基本架构、日志系统、事务隔离“

    最近有新闻说"丁奇"炒股失败欠债,赶紧去极客时间买了他的<MySQL 实战 45 讲>以防下架,顺带重新系统的复习下MYSQL相关知识,记录下学习笔记: 本篇介绍: M ...

  2.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1-22

    Mysql <Mysql实战45讲> 1.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Server层: 连接器,查询缓存,分析器,优化器,执行器 存储引擎层: 负责数据的存储和提取 (Innodb, ...

  3.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文章目录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01 基础架构: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mysql逻辑架构 连接器 查询缓存 分析器 优化器 执行器 02 日志系统:一条SQL更新语句如何执行 r ...

  4. mysql实战45讲(15-22)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15 日志与索引的关系 15.1 日志 1,分析一下在两阶段提交的不同时刻,MySQL 异常重启会出现什么现象. 如果在图中时刻 A 的地方,也就是写入 redo log ...

  5. mysql 实战 45讲 学习笔记 基础知识 原理剖析

    MySQL 实战45讲 持续更新中~ 00讲 开篇 我们知道如何写出逻辑正确的SQL语句来实现业务目标,却不确定这个语句是不是最优的 我们听说了一些使用数据库的最佳实践,但是更想了解为什么这么做 我们 ...

  6. MySQL 实战45讲--笔记

    文章目录 MySQL 实战45讲-->笔记 开篇词 基础篇(8讲) 01 | 基础架构:一条SQL查询语句是如何执行的? 1.1 SQL 语句在 MySQL 的各个功能模块中的执行过程. 依次看 ...

  7. MySQL实战45讲——MySQL是怎么保证数据不丢的?

    文章摘抄自林晓斌老师<MySQL实战45讲>.今天这篇文章, 我会继续和你介绍在业务高峰期临时提升性能的方法. 从文章标题"MySQL是怎么保证数据不丢的? ", 你就 ...

  8. mysql实战45讲(23-26)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 23 mysql保证数据不丢失 23.1,binlog的写入 逻辑:事务执行过程中,先把日志写到binlog cache中,事务提交的时候,再把cache写到binlog ...

  9. MySQL实战45讲学习笔记----查询结果返回过程分析

    全表扫描时,客户端查询服务端数据库中大量数据,查询结果是如何返回给客户端的. 全表扫描对server层的影响 mysql -h$host -P$port -u$user -p$pwd -e " ...

最新文章

  1. 《WeCity未来城市2.0白皮书》全文发布
  2. git删除远程已经没有的分支
  3. linux svn配置教程,linux svn搭建及配置
  4. B Convex Polygon
  5. 专访:混合云的发展趋势
  6. MySQL 5.7.18 解压版安装
  7. 3.1 SE11创建域
  8. webpack之react开发前准备
  9. 【答题卡识别】基于matlab Hough变换答题卡识别【含Matlab源码 250期】
  10. 记一次jenkins构建无权限问题
  11. UEFI开发与调试---文件操作
  12. 老毛桃u盘装系统linux,老毛桃U盘装系统教程详细步骤
  13. mysql 左连接查询记录数,MySQL左连接查询记录行数
  14. Jetseon TX2 IntelRealsense D435i Python
  15. 如何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
  16. Spring Security(安全)
  17. 达达,不想跳出京东舒适圈
  18. ubuntu14.0开机guest账号禁用方法
  19. ES6 JavaScript Promise的感性认知
  20. 上海高校计算机二级考纲,上海市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纲

热门文章

  1. ISO认证怎么办理,申请流程
  2. android usb调试工具,USB调试怎么打开 各版本安卓手机打开USB调试模式方法
  3. 网络虚拟化、SDN、数据中心相关知识点(自学记录用)
  4. R语言基于ARMA-GARCH-VaR模型拟合和预测实证研究分析案例
  5. 新版七彩视界影视双端百果深海蓝UI前端主题
  6. 【云原生】Apache Livy on k8s 讲解与实战操作
  7. 学电子,还得看他们!
  8. 什么是全员营销?实施全员营销的4个黄金法则
  9. 关于电机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的方法
  10. 新加坡中央银行联手德勤、纳斯达克开发区块链资产结算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