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1. 简介
  • 2. 研发模式
    • 2.1 瀑布模式
    • 2.2 迭代模式
    • 2.3 敏捷模式
  • 3. CI/CD:自动化构建和部署应用
  • 4. DevOps:研发运维一体化
    • 4.1 AIOps:智能运维
    • 4.2 ChatOps:聊着天就把事情给办了
    • 4.3 GitOps: 一种实现云原生的持续交付模型
    • 4.4 NoOps:无运维
  • 5. 如何选择合适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 6. 总结
  • 7. 课后作业

1. 简介

那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怎么理解呢?其实,就是指采用一些好的工具或方法在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应用进行管理,以提高应用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那么,如何设计一套优秀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手段呢?这就跟研发流程“设计”的思路一样,你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采用业界沉淀下来的优秀管理手段。同样地,我更建议你采用已有的最佳实践,因为重复造轮子、造一个好轮子太难了。

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 第一个维度是演进维度。应用生命周期,最开始主要是通过研发模式来管理的,按时间线先后出现了瀑布模式迭代模式敏捷模式。接着,为了解决研发模式中的一些痛点出现了另一种管理技术,也就是 CI/CD 技术。随着 CI/CD 技术的成熟,又催生了另一种更高级的管理技术 DevOps

  • 第二个维度是管理技术的类别。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可以分为两类:

    • 研发模式,用来确保整个研发流程是高效的。
    • DevOps,主要通过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来提高软件的发布效率和质量。DevOps 中又包含了很多种技术,主要包括 CI/CD 和多种 Ops,例如 AIOpsChatOpsGitOpsNoOps 等。其中,CI/CD 技术提高了软件的发布效率和质量,而 Ops 技术则提高了软件的运维和运营效率。

尽管这些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有很多不同,但是它们彼此支持、相互联系。研发模式专注于开发过程,DevOps 技术里的 CI/CD 专注于流程,Ops 则专注于实战。


这两个维度涉及的管理技术虽然不少,但一共就是那几类。所以,为了能够逻辑清晰地给你讲解明白这些技术,我会从演进维度来展开,也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研发模式(瀑布模式 -> 迭代模式 -> 敏捷模式) -> CI/CD -> DevOps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是演进,那这些技术肯定有优劣之分,我应该怎么选择呢,一定是选择后面出现的技术吗?

为了解决你的这个问题,这里,对于研发模式和 DevOps 这两类技术的选择,我提前给出我的建议:研发模式建议选择敏捷模式,因为它更能胜任互联网时代快速迭代的诉求。DevOps 则要优先确保落地 CI/CD 技术,接着尝试落地 ChatOps 技术,如果有条件可以积极探索 AIOpsGitOps

2. 研发模式

研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演进顺序为瀑布模式 -> 迭代模式 -> 敏捷模式,现在我们逐一看下。

2.1 瀑布模式

在早期阶段,软件研发普遍采用的是瀑布模式,像我们熟知的 RHEL、Fedora 等系统就是采用瀑布模式。

瀑布模式按照预先规划好的研发阶段来推进研发进度。比如,按照需求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发布阶段、运营阶段的顺序串行执行开发任务。每个阶段完美完成之后,才会进入到下一阶段,阶段之间通过文档进行交付。整个过程如下图所示。

瀑布模式最大的优点是简单。它严格按照研发阶段来推进研发进度,流程清晰,适合按项目交付的应用。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这两个:

  • 只有在项目研发的最后阶段才会交付给客户。交付后,如果客户发现问题,变更就会非常困难,代价很大。
  • 研发周期比较长,很难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产品快速迭代的诉求。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迭代式研发模式诞生了。

2.2 迭代模式

迭代模式,是一种与瀑布式模式完全相反的开发过程:研发任务被切分为一系列轮次,每一个轮次都是一个迭代,每一次迭代都是一个从设计到实现的完整过程。它不要求每一个阶段的任务都做到最完美,而是先把主要功能搭建起来,然后再通过客户的反馈信息不断完善

迭代开发可以帮助产品改进和把控进度,它的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适应需求变化的能力,克服了高风险、难变更、复用性低的特点。但是,迭代模式的问题在于比较专注于开发过程,很少从项目管理的视角去加速和优化项目开发过程。接下来要讲的敏捷模式,就弥补了这个缺点。

2.3 敏捷模式

敏捷模式把一个大的需求分成多个、可分阶段完成的小迭代,每个迭代交付的都是一个可使用的软件。在开发过程中,软件要一直处于可使用状态。敏捷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开发模式,是 Scrum 开发模型。Scrum 开发模型网上有很多介绍,你可以去看看。

在敏捷模式中,我们会把一个大的需求拆分成很多小的迭代,这意味着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个开发、构建、测试、发布和部署的流程。这种高频度的操作会给研发、运维和测试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I/CD 技术诞生了。

3. CI/CD:自动化构建和部署应用

CI/CD 技术通过自动化的手段,来快速执行代码检查、测试、构建、部署等任务,从而提高研发效率,解决敏捷模式带来的弊端。

CI/CD 包含了 3 个核心概念:

  • CI:Continuous Integration,持续集成。
  • CD:Continuous Delivery,持续交付。
  • CD:Continuous Deployment,持续部署。

CI 容易理解,但两个 CD 很多开发者区分不开。这里,我来详细说说这 3 个核心概念。

首先是持续集成。它的含义为:频繁地(一天多次)将开发者的代码合并到主干上。它的流程为:在开发人员完成代码开发,并 push 到 Git 仓库后,CI 工具可以立即对代码进行扫描、(单元)测试和构建,并将结果反馈给开发者。持续集成通过后,会将代码合并到主干。

CI 流程可以使应用软件的问题在开发阶段就暴露出来,这会让开发人员交付代码时更有信心。因为 CI 流程内容比较多,而且执行比较频繁,所以 CI 流程需要有自动化工具来支撑。

其次是持续交付,它指的是一种能够使软件在较短的循环中可靠发布的软件方法。

持续交付在持续集成的基础上,将构建后的产物自动部署在目标环境中。这里的目标环境,可以是测试环境、预发环境或者现网环境。通常来说,持续部署可以自动地将服务部署到测试环境或者预发环境。因为部署到现网环境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如果部署到现网环境,需要手工操作。手工操作的好处是,可以使相关人员评估发布风险,确保发布的正确性。

最后是持续部署,持续部署在持续交付的基础上,将经过充分测试的代码自动部署到生产环境,整个流程不再需要相关人员的审核。持续部署强调的是自动化部署,是交付的最高阶段。

我们可以借助下面这张图,来了解持续集成、持续交付、持续部署的关系。

持续集成、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强调的是持续性,也就是能够支持频繁的集成、交付和部署,这离不开自动化工具的支持,离开了这些工具,CI/CD 就不再具有可实施性。持续集成的核心点在代码,持续交付的核心点在可交付的产物,持续部署的核心点在自动部署

4. DevOps:研发运维一体化

CI/CD 技术的成熟,加速了 DevOps 这种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的成熟和落地。DevOps(Development 和 Operations 的组合)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用于促进开发(应用程序 / 软件工程)技术运营质量保障(QA)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与整合。这 3 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可以提高软件质量、快速发布软件。如下图所示:


要实现 DevOps,需要一些工具或者流程的支持,CI/CD 可以很好地支持 DevOps 这种软件开发模式,如果没有 CI/CD 自动化的工具和流程,DevOps 就是没有意义的,CI/CD 使得 DevOps 变得可行。

听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晕?你可能想问,DevOps 跟 CI/CD 到底是啥区别呢?其实,这也是困扰很多开发者的问题。这里,我们可以这么理解:DevOps != CI/CDDevOps 是一组过程、方法和系统的统称,而 CI/CD 只是一种软件构建和发布的技术

DevOps 技术之前一直有,但是落地不好,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工具来实现 DevOps 的理念。但是随着容器、CI/CD 技术的诞生和成熟,DevOps 变得更加容易落地。也就是说,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采用 DevOps 手段来提高研发效能。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诞生了很多 Ops 手段,来实现运维和运营的高度自动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DevOps 中的四个 Ops 手段:AIOpsChatOpsGitOpsNoOps

4.1 AIOps:智能运维

在 2016 年,Gartner 提出利用 AI 技术的新一代 IT 运维,即 AIOps(智能运维)。通过 AI 手段,来智能化地运维 IT 系统。AIOps 通过搜集海量的运维数据,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智能地定位并修复故障。也就是说,AIOps 在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智能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 IT 运维自动化,减少了人力成本。随着 IT 基础设施规模和复杂度的倍数增长,企业应用规模、数量的指数级增长,传统的人工 / 自动化运维,已经无法胜任愈加沉重的运维工作,而 AIOps 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在腾讯、阿里等大厂很多团队已经在尝试和使用 AIOps,并享受到了 AIOps 带来的红利。例如,故障告警更加灵敏、准确,一些常见的故障,可以自动修复,无须运维人员介入等。

4.2 ChatOps:聊着天就把事情给办了

随着企业微信、钉钉等企业内通讯工具的兴起,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 ChatOps。简单来说,ChatOps 就是在一个聊天工具中,发送一条命令给 ChatBot 机器人,然后 ChatBot 会执行预定义的操作。这些操作可以是执行某个工具、调用某个接口等,并返回执行结果。

这种新型智能工作方式的优势是什么呢?它可以利用 ChatBot 机器人让团队成员和各项辅助工具连接在一起,以沟通驱动的方式完成工作。ChatOps 可以解决人与人、人与工具、工具与工具之间的信息孤岛,从而提高协作体验和工作效率。

ChatOps 的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网图):


开发 / 运维 / 测试人员通过 @聊天窗口中的机器人 Bot 来触发任务,机器人后端会通过 API 接口调用等方式对接不同的系统,完成不同的任务,例如持续集成、测试、发布等工作。机器人可以是我们自己研发的,也可以是开源的。目前,业界有很多流行的机器人可供选择,常用的有 HubotLitaErrbotStackStorm 等。

使用 ChatOps 可以带来以下几点好处:

  • 友好、便捷:所有的操作均在同一个聊天界面中,通过 @机器人以聊天的方式发送命令,免去了打开不同系统,执行不同操作的繁琐操作,方式更加友好和便捷。
  • 信息透明:在同一个聊天界面中的所有同事都能够看到其他同事发送的命令,以及命令执行的结果,可以消除沟通壁垒,工作历史有迹可循,团队合作更加顺畅。
  • 移动友好:可以在移动端向机器人发送命令、执行任务,让移动办公变为可能。
  • DevOps 文化打造:通过与机器人对话,可以降低项目开发中,各参与人员的理解和使用成本,从而使 DevOps 更容易落地和推广。

4.3 GitOps: 一种实现云原生的持续交付模型

GitOps 是一种持续交付的方式。它的核心思想是将应用系统的声明性基础架构(YAML)和应用程序存放在 Git 版本库中。将 Git 作为交付流水线的核心,每个开发人员都可以提交拉取请求(Pull Request),并使用 Gi​​t 来加速和简化 Kubernetes 的应用程序部署和运维任务。

通过 Git 这样的工具,开发人员可以将精力聚焦在功能开发,而不是软件运维上,以此提高软件的开发效率和迭代速度。

使用 GitOps 可以带来很多优点,其中最核心的是:当使用 Git 变更代码时,GitOps 可以自动将这些变更应用到程序的基础架构上。因为整个流程都是自动化的,所以部署时间更短;又因为 Git 代码是可追溯的,所以我们部署的应用也能够稳定且可重现地回滚。

我们可以从概念和流程上来理解 GitOps,它有 3 个关键概念:

  • 声明性容器编排:通过 Kubernetes YAML 格式的资源定义文件,来定义如何部署应用。
  • 不可变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中的每个组件都可以自动的部署,组件在部署完成后,不能发生变更。如果需要变更,则需要重新部署一个新的组件。例如,Kubernetes 中的 Pod 就是一个不可变基础设施。
  • 连续同步:不断地查看 Git 存储库,将任何状态更改反映到 Kubernetes 集群中。


GitOps 的工作流程如下:

首先,开发人员开发完代码后推送到 Git 仓库,触发 CI 流程,CI 流程通过编译构建出 Docker 镜像,并将镜像 push 到 Docker 镜像仓库中。Push 动作会触发一个 push 事件,通过 webhook 的形式通知到 Config Updater 服务,Config Updater 服务会从 webhook 请求中获取最新 push 的镜像名,并更新 Git 仓库中的 Kubernetes YAML 文件。

然后,GitOps 的 Deploy Operator 服务,检测到 YAML 文件的变动,会重新从 Git 仓库中提取变更的文件,并将镜像部署到 Kubernetes 集群中。Config UpdaterDeploy Operator 两个组件需要开发人员设计开发。

4.4 NoOps:无运维

NoOps 即无运维,完全自动化的运维。在 NoOps 中不再需要开发人员、运营运维人员的协同,把微服务、低代码、无服务全都结合了起来,开发者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只需要聚焦业务开发即可,所有的维护都交由云厂商来完成。

毫无疑问,NoOps 是运维的终极形态,在我看来它像 DevOps 一样,更多的是一种理念,需要很多的技术和手段来支撑。当前整个运维技术的发展,也是朝着 NoOps 的方向去演进的,例如 GitOps、AIOps 可以使我们尽可能减少运维,Serverless 技术甚至可以使我们免运维。相信未来 NoOps 会像现在的 Serverless 一样,成为一种流行的、可落地的理念。

5. 如何选择合适的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呢?在我看来,你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考虑。

  • 首先,根据团队、项目选择一个合适的研发模式。如果项目比较大,需求变更频繁、要求快速迭代,建议选择敏捷开发模式。敏捷开发模式,也是很多大公司选择的研发模式,在互联网时代很受欢迎。
  • 接着,要建立自己的 CI/CD 流程。任何变更代码在合并到 master 分支时,一定要通过 CI/CD 的流程的验证。我建议,你在 CI/CD 流程中设置质量红线,确保合并代码的质量
  • 接着,除了建立 CI/CD 系统,我还建议将 ChatOps 带入工作中,尽可能地将可以自动化的工作实现自动化,并通过 ChatOps 来触发自动化流程。随着企业微信、钉钉等企业聊天软件成熟和发展,ChatOps 变得流行和完善。
  • 最后,GitOps、AIOps 可以将部署和运维自动化做到极致,在团队有人力的情况下,值得探索。

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大厂是如何管理应用生命周期的?

大厂普遍采用敏捷开发的模式,来适应互联网对应用快速迭代的诉求。例如,腾讯的TAPD、Coding的 Scrum 敏捷管理就是一个敏捷开发平台。CI/CD 强制落地,ChatOps 已经广泛使用,AIOps 也有很多落地案例,GitOps 目前还在探索阶段,NoOps 还处在理论阶段。

6. 总结

这一讲,我从技术演进的维度介绍了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应用的研发效率和质量。应用生命周期管理最开始是通过研发模式来管理的。在研发模式中,我按时间线分别介绍了瀑布模式、迭代模式和敏捷模式,其中的敏捷模式适应了互联网时代对应用快速迭代的诉求,所以用得越来越多。

在敏捷模式中,我们需要频繁构建和发布我们的应用,这就给开发人员带来了额外的工作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 CI/CD 技术。CI/CD 可以将代码的检查、测试、构建和部署等工作自动化,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还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代码的质量。另外,CI/CD 技术使得 DevOps 变得可行,当前越来越多的团队采用 DevOps 来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

另外,这一讲中我也介绍了几个大家容易搞混的概念。

  • 持续交付和持续部署。二者都是持续地部署应用,但是持续部署整个过程是自动化的,而持续交付中,应用在发布到现网前需要人工审批是否允许发布。
  • CI/CD 和 DevOps。DevOps 是一组过程、方法与系统的统称,其中也包含了 CI/CD 技术。而 CI/CD 是一种自动化的技术,DevOps 理念的落地需要 CI/CD 技术的支持。

最后,关于如何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我给出了一些建议:研发模式建议选择敏捷模式,因为它更能胜任互联网时代快速迭代的诉求。DevOps 则要优先确保落地 CI/CD 技术,接着尝试落地 ChatOps 技术,如果有条件可以积极探索 AIOps 和 GitOps。

7. 课后作业

  1. 学习并使用 GitHub Actions,通过 Github Actions 完成提交代码后自动进行静态代码检查的任务。
    解答:github action自动部署构建入门

  2. 尝试添加一个能够每天自动打印“hello world”的企业微信机器人,并思考下,哪些自动化工作可以通过该机器人来实现。

如何管理应用的生命周期?相关推荐

  1. Hadoop - YARN NodeManager 剖析、NodeManger内部架构、分布式缓存、目录结构、状态机管理、Container 生命周期剖、资源隔离

    一 概述 NodeManager是运行在单个节点上的代理 ,它管理Hadoop集群中单个计算节点,功能包括与ResourceManager保持通信,管理Container的生命周期.监控每个Conta ...

  2. Spring4.0学习笔记(5) —— 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

    Spring IOC 容器可以管理Bean的生命周期,Spring允许在Bean生命周期的特定点执行定制的任务 Spring IOC 容器对Bean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的过程: 1.通过构造器或工厂方法 ...

  3. android 生命周期管理,Android Activity生命周期和堆栈管理的详解_Android_脚本之家...

    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是Android中的四大组件之一,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件,是android系统提供一个可视化的,能与用户交换的组件. 系统提供的组件,不需要用户实例化,用 ...

  4. 第七部分: 分析监管、安全与隐私管理和信息生命周期监管

    大数据治理统一流程参考模型(续) 第十四步:运营分析监管 无用的数据会造成前端 KPI 指标的失效,也就是所谓的"无用输入产生无用输出".不同的部门使用不一致的数据制作报告给企业带 ...

  5. 用数字化管理产品的生命周期

    ​伴随着人口红利和流量红利的消失,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拐点,生产供给能力持续攀升,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存量博弈的时代.而在此背景下,2022年叠加了疫情反复,国际环境变化信心不振等种种因素,更加剧了 ...

  6. Android官方开发文档Training系列课程中文版: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之停止和重启Activity

    原文地址 : http://android.xsoftlab.net/training/basics/activity-lifecycle/stopping.html#Start 在activity的 ...

  7. Android官方开发文档Training系列课程中文版: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之启动一个Activity

    原文地址 : http://android.xsoftlab.net/training/basics/activity-lifecycle/index.html 导言 用户通过导航退出或者返回应用的时 ...

  8. (android文档原创翻译)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一

    ( 英文原文链接地址) 1.启动你的Activity 不同其它的应用程序通过main()方法来启动,android系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调用其生命周期(lifecycle)的回调方法来启动或者结束一 ...

  9. Android学习之管理Activity的生命周期

    Activity生命周期 activity第一次启动的时候,它来到系统的前台,开始与用户交互.在此期间,Android系统调用了Activity生命周期中一系列的方法.如果用户执行启动了另一个acti ...

最新文章

  1. CCF发布2020-2021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报告
  2. 注意!出口货物木质包装IPPC标识规定!
  3. oracle 取整的几种方法
  4. 深入理解JVM内存区域与内存分配
  5. [iOS]服务器使用php时多图片上传AFNetworking的设置
  6. 人机协作机器人发展趋势_移动机器人:人机协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7. TableLayoutPanel闪烁问题解决
  8. 【java】深入分析Java反射-动态代理 proxy
  9. bug-箭头函数中this指向的问题
  10. 出入机房计算机无登记表,三峡大学机房维护管理制度
  11. cdrx7拼版工具在哪里_CorelDRAW X7标签怎么排版?
  12. [clear] python 种子转磁力链
  13. 在后台管理系统中如何设计账户管理?
  14. Jetson TK1学习(二)安装无线网卡
  15. Ternary Tree
  16. 学习Python单利模式
  17. 《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读书笔记六
  18. Amazon CloudFront CDN + s3 源站跨域配置
  19. 12306登录python_python tcp登录注册_12306注册登录入口
  20. 关于微信小程序VM22:2 (in promise) MiniProgramError {“errMsg“:“hideLoading:fail:toast can‘t be found“

热门文章

  1. mysql中的/、div的区别
  2. uni-app(H5)拼图游戏
  3. 《小岛经济学》八、金本位的破灭、房地产的泡沫
  4. markdown文章发布到csdn和微信公众号
  5. 【Axure】实例:微信登录
  6. 编程日历小程序,对小程序云开发和生成分享海报的实践
  7. heic是什么格式?如何转成JPG格式?
  8. Python 用turtle画多个八边形组成的蜘蛛网
  9. 重构Java代码的既有设计-影片出租店
  10. 关于计算机游戏的英语读法,[计算机游戏用英语怎么说]电脑游戏用英语怎么说...